專訪》為台灣雜貨店作畫:專訪韓國地方出版社「南海的春天」

受到日、台、法多國歡迎的韓國畫家李美京,以細膩的畫筆,繪出台灣台南東山鄉吉貝耍的誌成商店

隨著都市化的發展,全台的小書店與雜貨店正快速消失。近年,陸續有出版社以主題性書籍的方式,留住這些逐漸為人遺忘的風景。韓國地方出版社「南海的春天」數年前出版的《小書房,我們賣了不少書!》,將鮮為人知的在地書店故事整理成冊,掀起書店的創業風氣。今年,台灣出版社馬可孛羅引介了該公司另一代表作《一枚銅板也很幸福的雜貨店時光》,收集了畫家李美京20年來走訪韓國各地小雜貨店的繪畫作品。

本書出版之際,Openbook閱讀誌特與馬可孛羅合作,專訪南海的春天社長鄭恩英,暢談其遠離首爾的創業歷程,並邀請畫家李美京為台灣雜貨店作畫。以下是訪談精要。

整理:Abigail

Q:在韓國,地方出版社的運作相當辛苦,「南海的春天」為何最初會選擇在遠離首爾的統營落腳?成立至今多久時間?

我是在首爾出生長大大的,在首爾上班時,曾經幾次因為過勞昏倒而送到急診室。我是個工作狂,結果把身體都搞壞了,於是丈夫首先提出要搬到統營,在離首爾遙遠的地方過一年安息年。2010年3月我們選擇了天氣好、文化藝術資產也豐富的統營開始新的生活,因為想要持續這樣的生活,便決定在這裡開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了公司的第一本書。

zheng_en_ying_ma_ke_bo_luo_ti_gong__0.jpg
韓國地方出版社「南海的春天」社長鄭恩英(馬可孛羅提供)

Q:作為一間遠離首爾的出版社,你們如何定位自己?同時經營書店、出版還有文創商品,在韓國是常見的嗎?對於出版品或是運作方式有哪些獨特的堅持與理念?

南海的春天剛創業時,韓國的地方型出版社非常稀少。幸運的是,創業初期我們得了幾次大獎,在全國享有了知名度,也因此大家開始慢慢對地方出版社有更多關心。

開了出版社後,2014年10月我們的書房也正式開張。當時是為了能有一個宣傳統營文化藝術的空間,順便也做書房民宿(Book Stay),於是開了一間小書房。成立書房的另一個原因,是希望能跟來找我們的許多讀者們有更多的交流。當然,也有宣傳跟販賣我們出版社作品的目的。

yao_chen_ai_chou_mo_deng_li__0.jpg
南海的春天書房(馬可孛羅提供)

3年來努力經營書房的成果,使這裡變成了觀光的景點,去(2017)年11月,我們把整個書房民宿都擴建成書房,並且舉行了各式各樣的活動。雖然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對於需要替代方案的地方出版社而言,書店是一個很好的組合方式。除了可以有更多機會跟讀者見面,也可以得到企畫的靈感,出版社和書店發揮各自的角色,可以產生更多的能量。

今年2月員工旅遊來台灣時,我們也看到不少小書店,到處都有獨具特色,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書店,讓我們相當感動。特別是「晴耕雨讀小書院」這間書店,我想把他們的故事推出韓文版,也已經進行簽約了。

雖然我對台灣的出版產業還不太熟悉,但我認為以學校為中心自生的書店,是很大的文化財產。如果這些書店彼此好好連結的話,對於年輕的讀者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可能產生新的讀書文化。

qing_geng_yu_du_ti_gong_.jpg
晴耕雨讀小書院每年出版的《開一間小書店》,即將透過南海的春天與韓國讀者見面。可至晴耕雨讀書店購買,或參考訂購方案

Q:請跟我們介紹貴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獨立出版社在韓國的經營遭遇的困境和難題是什麼?

6年來,南海的春天一共出了32本書,因為是以自行企畫的作品為主,所以數量並不多。其中我們的代表作《小書房,我們賣了不少書!》還引起了韓國國內書房創業的風氣。另外就是這次在台灣出版的《一枚銅板也很幸福的雜貨店時光》,以及地方麵包店成功的故事《我們愛的麵包,聖心堂》等書。

我們是獨立出版社也是地方出版社,在沒有出版優勢的地方開創新的市場,最困難的就是以首都圈為主的行銷與流通。

第一年時,光在首爾和統營之間往返就達廿多次,每次來回要花8小時,那時真的很辛苦。即使非常努力,還是很快就碰到瓶頸,我們必須找出獨特的方法。

為了克服物理上的距離,向讀者宣傳我們書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跟讀者直接交流,因此我們以社群網絡(SNS),在現場跟讀者見面。雖然辛苦,但我們花很多時間,離開公司舉辦讀書見面會,製造跟讀者直接交流的機會。

xiao_shu_fang_wo_men_mai_liao_bu_shao_shu_shu_feng_ma_ke_bo_luo_ti_gong__1.jpg其中最感人的就是《小書房,我們賣了不少書!》出版之後的故事。我們因為自己經營小書房,看到社區的文化逐漸改變的樣子,就想說這樣的書房,如果在全南韓都有該有多好。於是出版了這本書,介紹南韓各地書房,並以書中介紹的書房為中心,訂定宣傳企劃。

出版第一週時,這本書只在書中介紹的50間書房可以買到。我們先將新書出貨給這些小書房,也希望他們宣傳這本書只有在這裡買得到。起初,我們對這樣的策略半信半疑,但是卻發生了奇蹟般的結果,

這些小書房都利用各自的社群網絡來介紹這本書,簡直就像是一支隊伍,到處都有這本書的蹤跡,真的很感動。

靠著口耳相傳,後來大型書店也要求進我們的新書。書房自發性的宣傳讓這本書變得有名,除了報章的介紹,我們也開始巡迴各書店舉行書籍分享會(Book Talk)。

不管讀者有多少,只要有人找我們,我們就去。後來有更多媒體在節目上討論這本書書的內容,而讓韓國興起了一陣小書房的風氣。許多想開書房的人,進行了各樣的對話,這改變了韓國的書店文化,也讓韓國各地的小書房有了堅固的連結,這成為我們最大的資產。

Q:決定出版《一枚銅板也很幸福的雜貨店時光》的考量是什麼?本書想傳遞的訊息和情感,與貴社的調性有哪些相似之處?

南海的春天分成兩個書系,Vision Books跟Local Books。前者是那些成為工作與生活替代方案的故事,而 local books紀錄了地方社區擁有的具有重要價值的事物。

《一枚銅板也很幸福的雜貨店時光》一書就是屬於local books,跟我們的屬性非常符合,作者在20年間走訪全國各地的雜貨店,並用圖畫記錄下來,帶給我們很大的感動,也受到眾多讀者的歡迎。這本書成為我們出版社進軍國際市場的契機。

Q:前陣子台灣也出版了一本搜羅全台雜貨店的《老雜時代》,很受讀者歡迎,對照《一枚銅板也很幸福的雜貨店時光》,您認為大眾能從雜貨店的紀錄得到什麼?而雜貨店對於大眾的獨特意義又有哪些?

我也在台灣的書店裡看到那本書,做得相當好的一本書。那些喜歡《一枚銅板也很幸福的雜貨店時光》的讀者們反映,看到這本書就會喚起舊時的回憶,重現了在這個物質至上的時代逐漸消失的生活痕跡,現在大企業經營的連鎖便利商店逐漸代替了雜貨店,單一化的系統正逐漸侵蝕我們的情感,在這樣的環境裡,雜貨店的空間可以讓我們想起溫暖的回憶,以及在那裡與人聊天寒暄交流的那些生活中寶貴的痕跡。

xing_fu_de_za_huo_dian_jiu_shi_guang_0509-13.jpg
畫家李美京所繪的韓國雜貨店。取自:《一枚銅板也很幸福的雜貨店時光》(馬可孛羅提供)

Q:書中收錄了這麼多雜貨店,貴社編輯部有沒有對哪一間雜貨店印象最深刻?為什麼?

全部的雜貨店都很棒,但這次台灣版封面的鳳平商會對我們來說有獨特的意義。是這本書的作家第一次來統營與我們見面時,所遇到的雜貨店。

在櫻花盛開的美麗春天,畫了我們社區裡留存下來的雜貨店,原畫現在也收藏在我們出版社,這張出現在台灣版封面時我們也嚇了一跳。

shu_feng_.jpg

Q:我們得知《一枚銅板也很幸福的雜貨店時光》也將在日本出版,台日韓三地發展進程雖有類似,也有相異之處,您認為透過雜貨店最能夠引起共鳴的特點是什麼?

雜貨店是過去生活的紀錄,能夠喚起感情與回憶,對有些人來說,那裡可能是幼年時跑跳遊玩的遊樂場,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可能是生平第一次遇見的奇妙建築,我們為了不讓這些生活的痕跡消失而記錄,也希望可以傳遞給更多人。

原本《一枚銅板也很幸福的雜貨店時光》一書的日文版是最先要出版的,但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而延到明年的春天,所以今年夏天台灣版最先出版,秋天時法國版也會上市,這本書不僅在亞洲,在歐洲的反應也很好,英國BBC電視台在社群網絡看到圖片後,訪問了作者,節目播出後歐洲有很多地方來信希望能看到這本書,可見對雜貨店的回憶是超越國界的共同情感。

Q:最後的題外話,今年2月貴社來台灣員工旅遊,你們對台灣的印象如何呢?

這次是我第三次訪問台灣,第一次跟出版社見面,我發現台灣在情感與文化方面都有許多地方跟韓國相當相近,讓我很喜歡這裡。飲食跟夜市文化,還有重視傳統的部分,還有這裡的人們雖然樸素卻很有韌性,都讓我非常有好感。

台灣的出版界我還不太熟悉,市場似乎還不是很大,不過仍然一直企劃好書,而且對於自己的文化相當自負。

跟喜歡快步調改變的韓國不同,台灣是緩下腳步對於守護該守護的事物,有相當強烈的意志。希望以後能有機會更認識台灣。

shu_feng__4.jpg

一枚銅板也很幸福的雜貨店時光
동전 하나로도 행복했던 구멍가게의 날들
作者:李美京(Mekyeong Lee)
譯者:徐孜葶
出版:馬可孛羅
定價:4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李美京 (Mekyeong Lee)
從小繼承了外婆精巧的手藝,愛上手作與繪畫,大學時進入韓國弘益大學美術學院攻讀西洋畫。

在懷上第二胎時,作者移居京畿道廣州市退村。當她在退村的觀音里散步時,被雜貨店給深深吸引,開啟了爾後20餘年的全國雜貨店繪畫之旅。她親自拜訪了韓國境內一間又一間的雜貨店,並繪製了上百幅畫作,傳遞給讀者們一種安慰、一種共鳴,還有一種感動。

不捨慢慢消逝的事物,今天的她依舊穿梭在巷弄內,將雜貨店的樣貌與故事以精緻的鋼筆畫繪製下來。

作者官網:www.leemk.com

譯者簡介:徐孜葶
1990年生,畢業於文化大學韓文系、梨花女子大學韓國學碩士。

長期旅居韓國,求學與在職期間頻繁接觸口、筆譯。對圖文書、短篇有濃厚的喜愛,將所見文字的張力完整呈現,是譯者最大的初衷。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