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面那天,盧志杰排休四天的連假已至尾聲,甫自台南北上的他,剛見過戲劇啟蒙導師呂毅新。此時「影響.新劇場」正籌備2017年16歲小戲節,嗜愛戲劇的阿杰自然要參上一咖。他是嘉義阮劇團創團元老之一,並曾演出果陀劇團、綠光劇團作品角色,活脫脫是個劇場人。任職於海巡署十多年來,盧志杰的假期幾乎都投注於戲劇,受訪當晚還要排演綠光劇團的《清明時節》,然後搭夜車返回旗津的警察日常。
如果不是先探過他的底細,或許難以將盧志杰的外表與表演藝術連結。那天他身穿一件輕薄的白色內衫,汗滴如注透著肉色,休閒短褲底下露出一雙結實小腿,輕便拖鞋搭配萌萌的五指襪。眼神倒是誠懇,特別是戴上眼鏡時,不乏幾分書卷氣。然而菸、酒、檳榔不拒的他,張口便是黑面紅唇,這番台客尬書生的滋味,一如他開口說話那般衝突:「檳榔的美味就像卡繆的《異鄉人》,好看,但是你說不出哪裡好看。」
閱讀是盧志杰的另一個愛。書冊陪他走過中二的歲月,也帶領他找到遁逃警察特考壓力的祕徑,現在他則以閱讀切換生活頻道,在警務生活中找尋另一片天空。閱讀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而購書則像是一種儀式,只要是因為辦案或者參加婚喪喜慶而造訪一座城市,他習慣到當地的獨立書店晃晃,以一本書留下生活足跡。
像是早些年常跑台北石牌執行勤務,為了度過漫長而無聲的等待時光,他走進了附近的蘭臺藝廊,在那裡他遇見最愛的莫泊桑。「生命從來都不是那麼美好,但也沒想像中的糟」,這句莫泊桑的名句阿杰能琅琅上口。他又細述前往澎湖辦案那次,酒量不好的他為了躲避學長勸酒,是如何發現那間夜裡不開燈的安書宅,又是如何循著告示指引,到對面的蒙地卡羅咖啡館跟店主拿了鑰匙和手電筒,最後在烏漆抹黑的店裡遇見了《給我老爺買魚竿》。
不知從何時開始,他將與每一本書相遇的時間地點與心情寫在書後,每本書都是盧志杰這個人的一塊拼圖。一本一本攤開他的藏書,彷彿攤開他的生命歷程。「我希望在死前可以辦一個遺物拍賣會,我有的只有書,但每本書都和來參加的人有過一段回憶。」單純的海派性格,連告別式也要逗熱鬧,揮著毛巾擦汗的他侃侃而談,可見對此他早已胸有成竹。
像他這樣的一位愛書人,開起書店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幾卡木箱,裝載的都是私人藏書,盧志杰與嘉義6間獨立書店發起的「嘉義書式生活」友好,便以「阿杰不公平貿易二手書攤」報隊,就這樣開起自己的書店。書攤展示的,全都是他讀過的書,每本書都盛裝他的歷史,謄有他的眉批,抱持著愛書人的分享之情與推廣嘉義在地閱讀風氣的期許,只是這些書只租不賣。
租書攤的收入,盡數捐予阮劇團的「偏鄉演出計畫」以及「嘉義書式生活」籌辦之用。他形容自己是「一枚活棋」,又說自己是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靈活運用各種資源澆灌閱讀與戲劇,因為這是他生命中兩件最愛的事情。「藝文活動是社會安定很重要的一個能量,不過這只是冠冕堂皇的說詞,我會做這些事,總歸一句就是『我喜歡』。我喜歡劇場,喜歡閱讀,如果不是因為有趣,我也不會想推廣。」
書店的存在為書與人提供相遇的機會,而盧志杰為這件事情的發生添加不少聲光效果。他運用辦案問訊的經驗,敏銳掌握來訪者的閱讀喜好,並以劇場的表演經驗,用一口道地的臺語氣口詮釋書冊,不但投其所好,還要「讓書在眼前」。你能想像一個渾身散發市井氣息的中年男子,繪聲繪影地在你面前以臺語演繹文學小說嗎?別懷疑,不久前他才把兩大巨冊的《白鯨記》租出去。
阿杰的租書攤或許沒有明確的議題設定,書冊陳列也無特定邏輯,比起許多特色書店少了點辨識度。但他隨著市集逐讀者而居,靠著一顆愛閱讀的心,熱情地展開自己,讓書進入生活,再把生活奉獻給書。嘉義書式生活班底之一的勇氣書房店主陳秀蘭說,「朝著你認為對的方向前進,途中自然會有天使相伴。」盧志杰以他台客愛書人的反差,無意間提醒了我們書店存在的意義,也讓我們再次思考「何謂書店」這件事情。●
【頭家最想租出這本】
阿杰不公平貿易二手書攤攤主盧志杰推薦:
梅爾維爾 《白鯨記》
這世界可以分成兩種人,一種人有看過《白鯨記》,一種人沒看過《白鯨記》。「這世界到處都是邪惡的,我還是做一輩子的異教徒吧。」隨摘自桂冠圖書版《白鯨記》第75頁,第12章。
|
【拜訪資訊】
➤阿杰不公平貿易二手書攤
目前地點:「元啡驢派」(目前擺攤處,未來仍會移動中)
營業時間:10:00–20:00;週三公休(依元啡驢派營業時間為主)
地 址:高雄市鹽埕區建國四路276號
|
Tags:
當我們討論獨立書店,我們看見什麼?是經營困難、熱血賣肝,還是文化輸出力?
Openbook閱讀誌先前以「現場》曾經的文化輸出No.1——啟發各國大型書店後,台灣書店接下來呢」,探討台灣大型書店的營運模式對日本、中國等地大型書店樣貌潛移默化的影響。接下來,我們以香港書展作為起點,把視角移回台灣的獨立書店,重新觀察變化中的書店樣貌,並探討下一個十年,我們的獨立書店經驗,如何成為文化輸出的主力。
今天,我們來到南台灣,探訪在嘉義、高雄一帶擺設「阿杰不公平貿易二手書攤」的攤主盧志杰,研究這間「非典型書攤」的經營理念。
見面那天,盧志杰排休四天的連假已至尾聲,甫自台南北上的他,剛見過戲劇啟蒙導師呂毅新。此時「影響.新劇場」正籌備2017年16歲小戲節,嗜愛戲劇的阿杰自然要參上一咖。他是嘉義阮劇團創團元老之一,並曾演出果陀劇團、綠光劇團作品角色,活脫脫是個劇場人。任職於海巡署十多年來,盧志杰的假期幾乎都投注於戲劇,受訪當晚還要排演綠光劇團的《清明時節》,然後搭夜車返回旗津的警察日常。
如果不是先探過他的底細,或許難以將盧志杰的外表與表演藝術連結。那天他身穿一件輕薄的白色內衫,汗滴如注透著肉色,休閒短褲底下露出一雙結實小腿,輕便拖鞋搭配萌萌的五指襪。眼神倒是誠懇,特別是戴上眼鏡時,不乏幾分書卷氣。然而菸、酒、檳榔不拒的他,張口便是黑面紅唇,這番台客尬書生的滋味,一如他開口說話那般衝突:「檳榔的美味就像卡繆的《異鄉人》,好看,但是你說不出哪裡好看。」
閱讀是盧志杰的另一個愛。書冊陪他走過中二的歲月,也帶領他找到遁逃警察特考壓力的祕徑,現在他則以閱讀切換生活頻道,在警務生活中找尋另一片天空。閱讀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而購書則像是一種儀式,只要是因為辦案或者參加婚喪喜慶而造訪一座城市,他習慣到當地的獨立書店晃晃,以一本書留下生活足跡。
像是早些年常跑台北石牌執行勤務,為了度過漫長而無聲的等待時光,他走進了附近的蘭臺藝廊,在那裡他遇見最愛的莫泊桑。「生命從來都不是那麼美好,但也沒想像中的糟」,這句莫泊桑的名句阿杰能琅琅上口。他又細述前往澎湖辦案那次,酒量不好的他為了躲避學長勸酒,是如何發現那間夜裡不開燈的安書宅,又是如何循著告示指引,到對面的蒙地卡羅咖啡館跟店主拿了鑰匙和手電筒,最後在烏漆抹黑的店裡遇見了《給我老爺買魚竿》。
不知從何時開始,他將與每一本書相遇的時間地點與心情寫在書後,每本書都是盧志杰這個人的一塊拼圖。一本一本攤開他的藏書,彷彿攤開他的生命歷程。「我希望在死前可以辦一個遺物拍賣會,我有的只有書,但每本書都和來參加的人有過一段回憶。」單純的海派性格,連告別式也要逗熱鬧,揮著毛巾擦汗的他侃侃而談,可見對此他早已胸有成竹。
像他這樣的一位愛書人,開起書店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幾卡木箱,裝載的都是私人藏書,盧志杰與嘉義6間獨立書店發起的「嘉義書式生活」友好,便以「阿杰不公平貿易二手書攤」報隊,就這樣開起自己的書店。書攤展示的,全都是他讀過的書,每本書都盛裝他的歷史,謄有他的眉批,抱持著愛書人的分享之情與推廣嘉義在地閱讀風氣的期許,只是這些書只租不賣。
租書攤的收入,盡數捐予阮劇團的「偏鄉演出計畫」以及「嘉義書式生活」籌辦之用。他形容自己是「一枚活棋」,又說自己是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靈活運用各種資源澆灌閱讀與戲劇,因為這是他生命中兩件最愛的事情。「藝文活動是社會安定很重要的一個能量,不過這只是冠冕堂皇的說詞,我會做這些事,總歸一句就是『我喜歡』。我喜歡劇場,喜歡閱讀,如果不是因為有趣,我也不會想推廣。」
書店的存在為書與人提供相遇的機會,而盧志杰為這件事情的發生添加不少聲光效果。他運用辦案問訊的經驗,敏銳掌握來訪者的閱讀喜好,並以劇場的表演經驗,用一口道地的臺語氣口詮釋書冊,不但投其所好,還要「讓書在眼前」。你能想像一個渾身散發市井氣息的中年男子,繪聲繪影地在你面前以臺語演繹文學小說嗎?別懷疑,不久前他才把兩大巨冊的《白鯨記》租出去。
阿杰的租書攤或許沒有明確的議題設定,書冊陳列也無特定邏輯,比起許多特色書店少了點辨識度。但他隨著市集逐讀者而居,靠著一顆愛閱讀的心,熱情地展開自己,讓書進入生活,再把生活奉獻給書。嘉義書式生活班底之一的勇氣書房店主陳秀蘭說,「朝著你認為對的方向前進,途中自然會有天使相伴。」盧志杰以他台客愛書人的反差,無意間提醒了我們書店存在的意義,也讓我們再次思考「何謂書店」這件事情。●
【頭家最想租出這本】
阿杰不公平貿易二手書攤攤主盧志杰推薦:
梅爾維爾 《白鯨記》
這世界可以分成兩種人,一種人有看過《白鯨記》,一種人沒看過《白鯨記》。「這世界到處都是邪惡的,我還是做一輩子的異教徒吧。」隨摘自桂冠圖書版《白鯨記》第75頁,第12章。
【拜訪資訊】
➤阿杰不公平貿易二手書攤
目前地點:「元啡驢派」(目前擺攤處,未來仍會移動中)
營業時間:10:00–20:00;週三公休(依元啡驢派營業時間為主)
地 址:高雄市鹽埕區建國四路276號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島讀共同體】鷹飛基隆:從尋找黑鳶重新認識基隆歷史 熱烈報名中!
閱讀通信 vol.298》在小說的世界得到自由
延伸閱讀
8月伴讀 冊店頭家》想開書店,抱持希望是不夠的——專訪詩生活、浮光書店店主
當我們討論獨立書店,我們看見什麼?是經營困難、熱血賣肝,還是文化輸出力? Openbook閱讀誌先前以「現場》曾經的文化輸出No.1——... 閱讀更多
8月伴讀 冊店頭家》序曲:走出去,走下去,台灣獨立書店運動
當我們討論獨立書店,我們看見什麼?是經營困難、熱血賣肝,還是文化輸出力? Openbook閱讀誌先前以「現場》曾經的文化輸出No.1——... 閱讀更多
現場》給你一個生活提案:不只賣書的書店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