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眠/記錄整理
隨著12月2日愈來愈近,「2017Openbook好書獎」的公布也就在眉睫了,誰家歡樂誰家愁,真章就要大見了。而「打開來讀 有人陪你」暖身系列講座的第二場,於11月14日在中山地下書街誠品R79展演操場先行open了──由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及曾擔任《中國時報》開卷版主編的作家李金蓮,進行精彩對談。
負責開場的Openbook閱讀誌編輯吳致良提到,年度好書獎是書評媒體的核心任務,OB團隊這兩、三週正卯足勁做最後衝刺。目前評選結果已全數底定,工作團隊正全力籌備揭曉後的各項宣傳推廣工作,以及向得獎作家及出版人致敬的贈獎典禮,請讀者們靜待「2017Openbook好書獎」的到來。以下為本場講座側記。
- 講題:不同視角觀看年度好書獎
- 講者:富察(八旗文化總編輯)
李金蓮(作家、前《中國時報》開卷版主編)
▉讀書媒體的興起與定位
首先發言的李金蓮說:「我今天有個陽謀,所以先拿了麥克風。因為我想要扮演提問的角色,讓拿下不少年度好書獎的出版人富察多說話。」這個開場白讓滿座的讀者們盡皆莞爾。
玩笑歸玩笑,李金蓮首先詳盡地為讀者梳理了台灣多年來的讀書媒體,包含1970、80年代的專業雜誌《書評書目》和《新書月刊》,以及各大報副刊版面及其後陸續創立的讀書版面,如《中國時報》開卷版、《聯合報》讀書人、《中央日報》中央閱讀、《自立早報》讀書生活等等。
李金蓮表示,這個階段的讀書媒體,都必須放回1987、88年的時空背景去看。主要是87年解嚴,88年則迎來報禁解除,因此一夕之間報業百花爭放。「像《開卷》就是1988年4月,由這會兒也在場的莫昭平女士所創立。」其後,由李金蓮接任,再交棒給現任《Openbook閱讀誌》總編輯的周月英。
至於年度好書獎,則是在1989年度誕生,一路延續至2015年為止。李金蓮直言:「去年(2016年)是沒有年度好書獎的一年,所幸有《Openbook閱讀誌》,今年像我這樣的書迷才又有得獎書單可以期待、可以進行大採買。」說起擁有廿幾年歷史的年度好書獎,也有不少演變。早年的「十大好書」名單上會有學術性、專業領域、對一般讀者而言較為艱深難懂的書籍入選,後來為了照顧大眾的需求,同時為了跟隨台灣出版的脈動,遂不再將上述書籍列入評選。
「年度好書應該是社會的鏡子,可以展現嶄新的氣息,富有時間感,且呼應當下的社會議題,創造與讀者、社會對話的更多機會。」李金蓮強調,這個獎項也帶著濃烈的節慶感,是作家和出版社一年努力豐收成果的肯定。她說,遠流出版公司創辦人王榮文曾表示,每年會從「量」與「質」兩個面向去審視公司的成績,量自然是數字(書賣了多少本),質的部分則是有沒有得到《開卷》的年度十大好書。
至於作家們對年度好書獎的重視,李金蓮引用了小說極限哥駱以軍的說法:小說的完成,不止是寫完跟出版而已,還得要得到《開卷》好書獎,才算是真正的完成。另外,儼然新小說一哥、但也曾處在文壇極邊緣化的吳明益也說過,在他幾乎快要放棄小說書寫時,因為得了年度好書獎,受到肯定與鼓勵,才得以繼續創作下去。
▉年度好書獎的歡樂與哀愁
2010年來台,至今才8年的富察首先提及,這些年來《開卷》年度好書獎無疑是出版品的重要指標,出版界非常看重這個獎項,得知獲獎與否則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八旗文化有幸也拿下一些年度好書,很是感謝。他且說:「任何一個社會文化都需要建構出一個優秀的指標,以衡量出版者的位置與角色。」
富察自陳他有兩個身份,一個是中國人,另一個是在台灣的出版人,因之自然帶著外來者的眼光。「台灣的包容性真的很強,非常開放自由。」但對於好書獎,他本身則不僅僅是在得獎與否的層次上思考,而有更深切的關注。「做為一個出版人,我非常希望能夠被肯定,但同時又想著盡可能不要受到《開卷》的影響,不要去做迎合《開卷》標準的書,而是回到自己真正想做的、有完整規畫的系列。」他以為,年度好書獎終究是單書的思維,而能夠產生更深的對話、連結和思考,終究還是得要有長期經營策畫的叢書。
此外,他覺得好書的標準應該是流動的,所以作家們理應也要盡可能不受好書獎評斷的影響。「文學的標準從來不是固定的,不是一定要在同一的標準裡創作才是好的。這個標準不行,你可以到另一個標準去。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流動性。」
而從《開卷》到《Openbook閱讀誌》,富察以為,Openbook這個詞語比開卷更好、更有力。「『開卷』還是會讓人聯想到比較傳統的『開卷有益』,有著限定感。但Openbook的Open,就存在著強烈的開放性。Open是一種新的廣度與角度的展現。能夠找到一個更棒的詞語Openbook接手《開卷》,是非常棒的事。」
▉出版與讀書媒體的相對論
李金蓮針對富察的發言提出另一個觀察:中國作家畢飛宇在接受訪談時曾提到,他寫作時就像跳到一望無際的大海裡泅泳,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上岸。李金蓮很有同感:「其實,寫作很像潛水。長期在海面下生存,有時真的會不知道自己走到了什麼地步。」到底寫得是好還是壞?作家並不自知。也因此,年度好書獎的功用之一,就在於能客觀地指認出作家們的小說成就。
另外,好書獎不止影響了作家,對評審們也是。那些進行好書獎評選的專家、學者,基本上都是台灣當代最好的書籍判讀者、詮釋者。李金蓮饒有深意地說:「長期看他們這樣評書下來,甚至看見他們個人的變化,與情感的投入,甚至是人生的軌跡。」
富察也認為時間才是最好的標準,須得有長期的關注與檢驗,才能讓好書獎持續產生效力。「現在回頭去看《開卷》好書,某一些的確經典化了,但有些得獎書似乎也只是具備當時性而已。」不過,富察也說:「年度好書獎,確實是讓一本書重獲生命力、起死回生的大好機會。」台灣新書出版往往只有一個月的熱烈期,往往過了就幾乎是死了,被徹底遺忘了,更新的書就壓了過去。但只要一得好書獎,就會爆發也似地重新擄獲讀者的關切。
而富察也相信,「好書獎處在閱讀金字塔的中間狀態」,也就是說,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的分眾,勢必只能透過建構出一套標準,篩選出具備最好中間值的作品與作家。他更表示:「現在是這樣子的,已經來到作者、讀者和編輯『一體化』的時代了。每個人都是自媒體,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他覺得,服務讀者的概念已經不堪應付新時代的需求,現在要做的應該是,「透過各種機制與嘗試,去召喚讀者。」他期許好書獎可以容納更多讀者的聲音與思考。
兩位座談者聽似針鋒相對,但其實對彼此的領域充滿理解,尊重對方的選擇與判斷,但又堅持自己的專業操作,無庸置疑是一場充滿美麗火花對決感的對談,讓讀者們聽了大呼過癮,非常痛快。
▉他們所鍾愛的書
最後,Openbook請兩位與談者分享想要推薦的好書。
富察內舉不避親地推了自家出版的書,《大東亞戰爭肯定論》。他表示,出版這種書,其實是很為難的,畢竟在中文語境裡,日本右翼與戰爭論都是相當敏感的,一般人直覺就會反感。他並非想要鼓吹軍國主義,「我是站在有沒有可能充分理解日本內部聲音的角度,做這本書的。」他希望此書可引發華文世界的思考,所謂的日本右翼到底是什麼。如果「我們要批評它,也必須先知道它的論述邏輯才行」。
富察對出版的認定,總在於不要輕易地標籤化,而缺乏深入認知的意願。要拆解標籤,就得先費事理解標籤如何產生。他出版《大東亞戰爭肯定論》,其實就為了讓更多人重新思考各種意識型態的發生、建構,從而擁有思考的自由度。而這不就是「打開」的精神嗎?
李金蓮則力推兩位甫辭世作家的小說,一是李永平的《大河盡頭》(分上下兩卷),另一是鄭清文的《青椒苗》。《大河盡頭》是李永平創作歷程的最後收尾,其早期名作《吉陵春秋》係採中國北方的文字腔調,但到了《大河盡頭》,李金蓮說:「李永平重現了婆羅洲華麗、神祕的氛圍,且與他居住的淡水的淡水河頗有呼應之處,堪稱他對自身文學生命的大總結。」
至於《青椒苗》,李金蓮就說得更揪心了,「台灣有兩位作家離世的消息傳出後,我真的是哭出來的,一位是郭松棻,另一位就是鄭清文。」身為書迷的李金蓮表示,鄭清文後來比較被忽略,「文學跑得很快,媒體一向更青睞有進步性、表現有新奇感、題材具衝撞性的作品。」而鄭清文50年來一直採行同一套創作方法,難以被大眾媒體照顧到。李金蓮十分真誠地邀請現場的讀者:「希望等會兒你們願意跟我一起去結帳。」富察也立刻熱情呼應,一起去買書吧。
***
書單是有魔力的,尤其是具備公信力的年度好書獎,更是召喚讀者的神奇書單。
「2017Openbook好書獎」即將揭曉,在本刊打開最終得獎名單前,還有最後一場暖身講座,11月21日將於誠品敦南店舉辦,歡迎讀者一起打開來讀,我們會陪你。●
大東亞戰爭肯定論
作者:林房雄(はやしふさお)
譯者:許哲睿
出版:八旗文化
定價:6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林房雄 (1903 - 1975)
日本作家,文藝評論家。熊本第五高等學校畢業後,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法學科。以無產階級文學作家的身分登入文壇,曾因治安維持法被檢舉入獄。1932年出獄後表明思想「轉向」,隔年與川端康成、小林秀雄等人創刊《文學界》雜誌。1934年在中央公論社刊行《青年》,36年時發出「無產階級文學作家歇業」宣言。戰後以「白井明」的筆名發表的時事評論,相較於當時盛行的左翼論述,給日本帶來了新的言論活力。從1963至65年在《中央公論》雜誌刊載的本著作,引起了廣泛的議論,其餘波至今不墜。1970年時擔任三島由紀夫追悼會的邀集發起人代表。畢生著作豐富,現存有《林房雄著作集全三卷》、《林房雄評論集》。
|
大河盡頭(上):溯流
作者: 李永平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大河盡頭(下):山
作者: 李永平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5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李永平
1947年生於英屬婆羅洲沙勞越邦古晉市。中學畢業後來台就學。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後,留系擔任助教,並任《中外文學》雜誌執行編輯。後赴美深造,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東吳大學英文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教授。2009年退休,受聘為東華大學榮譽教授。著有《婆羅洲之子》、《拉子婦》、《吉陵春秋》、《海東青:台北的一則寓言》、《朱鴒漫遊仙境》、《雨雪霏霏:婆羅洲童年記事》、《大河盡頭》(上下卷)、《朱鴒書》。另有多部譯作。
|
青椒苗:鄭清文短篇小說選3
作者:鄭清文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鄭清文
新北市(原台北縣)人,1932年出生於桃園。
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系畢業,任職華南銀行四十多年,1998年1月退休。
1958年在《聯合報.聯合副刊》發表第一篇作品〈寂寞的心〉,1965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簸箕谷》,1998年出版《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7卷。1999年英文版《三腳馬》出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獲該年度美國「桐山環太平洋書卷獎」(現改名「桐山獎」);同年該書由麥田出版中文版《鄭清文短篇小說選》。
作品以短篇小說為主,多篇作品被譯成英、日、德、韓、捷克、塞爾維亞文。曾獲台灣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推薦獎等獎項。
2005年,獲第9屆國家文藝獎。
|
Tags:
沈眠/記錄整理
隨著12月2日愈來愈近,「2017Openbook好書獎」的公布也就在眉睫了,誰家歡樂誰家愁,真章就要大見了。而「打開來讀 有人陪你」暖身系列講座的第二場,於11月14日在中山地下書街誠品R79展演操場先行open了──由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及曾擔任《中國時報》開卷版主編的作家李金蓮,進行精彩對談。
負責開場的Openbook閱讀誌編輯吳致良提到,年度好書獎是書評媒體的核心任務,OB團隊這兩、三週正卯足勁做最後衝刺。目前評選結果已全數底定,工作團隊正全力籌備揭曉後的各項宣傳推廣工作,以及向得獎作家及出版人致敬的贈獎典禮,請讀者們靜待「2017Openbook好書獎」的到來。以下為本場講座側記。
李金蓮(作家、前《中國時報》開卷版主編)
▉讀書媒體的興起與定位
首先發言的李金蓮說:「我今天有個陽謀,所以先拿了麥克風。因為我想要扮演提問的角色,讓拿下不少年度好書獎的出版人富察多說話。」這個開場白讓滿座的讀者們盡皆莞爾。
玩笑歸玩笑,李金蓮首先詳盡地為讀者梳理了台灣多年來的讀書媒體,包含1970、80年代的專業雜誌《書評書目》和《新書月刊》,以及各大報副刊版面及其後陸續創立的讀書版面,如《中國時報》開卷版、《聯合報》讀書人、《中央日報》中央閱讀、《自立早報》讀書生活等等。
李金蓮表示,這個階段的讀書媒體,都必須放回1987、88年的時空背景去看。主要是87年解嚴,88年則迎來報禁解除,因此一夕之間報業百花爭放。「像《開卷》就是1988年4月,由這會兒也在場的莫昭平女士所創立。」其後,由李金蓮接任,再交棒給現任《Openbook閱讀誌》總編輯的周月英。
至於年度好書獎,則是在1989年度誕生,一路延續至2015年為止。李金蓮直言:「去年(2016年)是沒有年度好書獎的一年,所幸有《Openbook閱讀誌》,今年像我這樣的書迷才又有得獎書單可以期待、可以進行大採買。」說起擁有廿幾年歷史的年度好書獎,也有不少演變。早年的「十大好書」名單上會有學術性、專業領域、對一般讀者而言較為艱深難懂的書籍入選,後來為了照顧大眾的需求,同時為了跟隨台灣出版的脈動,遂不再將上述書籍列入評選。
「年度好書應該是社會的鏡子,可以展現嶄新的氣息,富有時間感,且呼應當下的社會議題,創造與讀者、社會對話的更多機會。」李金蓮強調,這個獎項也帶著濃烈的節慶感,是作家和出版社一年努力豐收成果的肯定。她說,遠流出版公司創辦人王榮文曾表示,每年會從「量」與「質」兩個面向去審視公司的成績,量自然是數字(書賣了多少本),質的部分則是有沒有得到《開卷》的年度十大好書。
至於作家們對年度好書獎的重視,李金蓮引用了小說極限哥駱以軍的說法:小說的完成,不止是寫完跟出版而已,還得要得到《開卷》好書獎,才算是真正的完成。另外,儼然新小說一哥、但也曾處在文壇極邊緣化的吳明益也說過,在他幾乎快要放棄小說書寫時,因為得了年度好書獎,受到肯定與鼓勵,才得以繼續創作下去。
▉年度好書獎的歡樂與哀愁
2010年來台,至今才8年的富察首先提及,這些年來《開卷》年度好書獎無疑是出版品的重要指標,出版界非常看重這個獎項,得知獲獎與否則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八旗文化有幸也拿下一些年度好書,很是感謝。他且說:「任何一個社會文化都需要建構出一個優秀的指標,以衡量出版者的位置與角色。」
富察自陳他有兩個身份,一個是中國人,另一個是在台灣的出版人,因之自然帶著外來者的眼光。「台灣的包容性真的很強,非常開放自由。」但對於好書獎,他本身則不僅僅是在得獎與否的層次上思考,而有更深切的關注。「做為一個出版人,我非常希望能夠被肯定,但同時又想著盡可能不要受到《開卷》的影響,不要去做迎合《開卷》標準的書,而是回到自己真正想做的、有完整規畫的系列。」他以為,年度好書獎終究是單書的思維,而能夠產生更深的對話、連結和思考,終究還是得要有長期經營策畫的叢書。
此外,他覺得好書的標準應該是流動的,所以作家們理應也要盡可能不受好書獎評斷的影響。「文學的標準從來不是固定的,不是一定要在同一的標準裡創作才是好的。這個標準不行,你可以到另一個標準去。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流動性。」
而從《開卷》到《Openbook閱讀誌》,富察以為,Openbook這個詞語比開卷更好、更有力。「『開卷』還是會讓人聯想到比較傳統的『開卷有益』,有著限定感。但Openbook的Open,就存在著強烈的開放性。Open是一種新的廣度與角度的展現。能夠找到一個更棒的詞語Openbook接手《開卷》,是非常棒的事。」
▉出版與讀書媒體的相對論
李金蓮針對富察的發言提出另一個觀察:中國作家畢飛宇在接受訪談時曾提到,他寫作時就像跳到一望無際的大海裡泅泳,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上岸。李金蓮很有同感:「其實,寫作很像潛水。長期在海面下生存,有時真的會不知道自己走到了什麼地步。」到底寫得是好還是壞?作家並不自知。也因此,年度好書獎的功用之一,就在於能客觀地指認出作家們的小說成就。
另外,好書獎不止影響了作家,對評審們也是。那些進行好書獎評選的專家、學者,基本上都是台灣當代最好的書籍判讀者、詮釋者。李金蓮饒有深意地說:「長期看他們這樣評書下來,甚至看見他們個人的變化,與情感的投入,甚至是人生的軌跡。」
富察也認為時間才是最好的標準,須得有長期的關注與檢驗,才能讓好書獎持續產生效力。「現在回頭去看《開卷》好書,某一些的確經典化了,但有些得獎書似乎也只是具備當時性而已。」不過,富察也說:「年度好書獎,確實是讓一本書重獲生命力、起死回生的大好機會。」台灣新書出版往往只有一個月的熱烈期,往往過了就幾乎是死了,被徹底遺忘了,更新的書就壓了過去。但只要一得好書獎,就會爆發也似地重新擄獲讀者的關切。
而富察也相信,「好書獎處在閱讀金字塔的中間狀態」,也就是說,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的分眾,勢必只能透過建構出一套標準,篩選出具備最好中間值的作品與作家。他更表示:「現在是這樣子的,已經來到作者、讀者和編輯『一體化』的時代了。每個人都是自媒體,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他覺得,服務讀者的概念已經不堪應付新時代的需求,現在要做的應該是,「透過各種機制與嘗試,去召喚讀者。」他期許好書獎可以容納更多讀者的聲音與思考。
兩位座談者聽似針鋒相對,但其實對彼此的領域充滿理解,尊重對方的選擇與判斷,但又堅持自己的專業操作,無庸置疑是一場充滿美麗火花對決感的對談,讓讀者們聽了大呼過癮,非常痛快。
▉他們所鍾愛的書
最後,Openbook請兩位與談者分享想要推薦的好書。
富察內舉不避親地推了自家出版的書,《大東亞戰爭肯定論》。他表示,出版這種書,其實是很為難的,畢竟在中文語境裡,日本右翼與戰爭論都是相當敏感的,一般人直覺就會反感。他並非想要鼓吹軍國主義,「我是站在有沒有可能充分理解日本內部聲音的角度,做這本書的。」他希望此書可引發華文世界的思考,所謂的日本右翼到底是什麼。如果「我們要批評它,也必須先知道它的論述邏輯才行」。
富察對出版的認定,總在於不要輕易地標籤化,而缺乏深入認知的意願。要拆解標籤,就得先費事理解標籤如何產生。他出版《大東亞戰爭肯定論》,其實就為了讓更多人重新思考各種意識型態的發生、建構,從而擁有思考的自由度。而這不就是「打開」的精神嗎?
李金蓮則力推兩位甫辭世作家的小說,一是李永平的《大河盡頭》(分上下兩卷),另一是鄭清文的《青椒苗》。《大河盡頭》是李永平創作歷程的最後收尾,其早期名作《吉陵春秋》係採中國北方的文字腔調,但到了《大河盡頭》,李金蓮說:「李永平重現了婆羅洲華麗、神祕的氛圍,且與他居住的淡水的淡水河頗有呼應之處,堪稱他對自身文學生命的大總結。」
至於《青椒苗》,李金蓮就說得更揪心了,「台灣有兩位作家離世的消息傳出後,我真的是哭出來的,一位是郭松棻,另一位就是鄭清文。」身為書迷的李金蓮表示,鄭清文後來比較被忽略,「文學跑得很快,媒體一向更青睞有進步性、表現有新奇感、題材具衝撞性的作品。」而鄭清文50年來一直採行同一套創作方法,難以被大眾媒體照顧到。李金蓮十分真誠地邀請現場的讀者:「希望等會兒你們願意跟我一起去結帳。」富察也立刻熱情呼應,一起去買書吧。
***
書單是有魔力的,尤其是具備公信力的年度好書獎,更是召喚讀者的神奇書單。
「2017Openbook好書獎」即將揭曉,在本刊打開最終得獎名單前,還有最後一場暖身講座,11月21日將於誠品敦南店舉辦,歡迎讀者一起打開來讀,我們會陪你。●
大東亞戰爭肯定論
作者:林房雄(はやしふさお)
譯者:許哲睿
出版:八旗文化
定價:6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林房雄 (1903 - 1975)
日本作家,文藝評論家。熊本第五高等學校畢業後,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法學科。以無產階級文學作家的身分登入文壇,曾因治安維持法被檢舉入獄。1932年出獄後表明思想「轉向」,隔年與川端康成、小林秀雄等人創刊《文學界》雜誌。1934年在中央公論社刊行《青年》,36年時發出「無產階級文學作家歇業」宣言。戰後以「白井明」的筆名發表的時事評論,相較於當時盛行的左翼論述,給日本帶來了新的言論活力。從1963至65年在《中央公論》雜誌刊載的本著作,引起了廣泛的議論,其餘波至今不墜。1970年時擔任三島由紀夫追悼會的邀集發起人代表。畢生著作豐富,現存有《林房雄著作集全三卷》、《林房雄評論集》。
大河盡頭(上):溯流
作者: 李永平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大河盡頭(下):山
作者: 李永平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5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李永平
1947年生於英屬婆羅洲沙勞越邦古晉市。中學畢業後來台就學。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後,留系擔任助教,並任《中外文學》雜誌執行編輯。後赴美深造,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東吳大學英文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教授。2009年退休,受聘為東華大學榮譽教授。著有《婆羅洲之子》、《拉子婦》、《吉陵春秋》、《海東青:台北的一則寓言》、《朱鴒漫遊仙境》、《雨雪霏霏:婆羅洲童年記事》、《大河盡頭》(上下卷)、《朱鴒書》。另有多部譯作。
青椒苗:鄭清文短篇小說選3
作者:鄭清文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鄭清文
新北市(原台北縣)人,1932年出生於桃園。
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系畢業,任職華南銀行四十多年,1998年1月退休。
1958年在《聯合報.聯合副刊》發表第一篇作品〈寂寞的心〉,1965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簸箕谷》,1998年出版《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7卷。1999年英文版《三腳馬》出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獲該年度美國「桐山環太平洋書卷獎」(現改名「桐山獎」);同年該書由麥田出版中文版《鄭清文短篇小說選》。
作品以短篇小說為主,多篇作品被譯成英、日、德、韓、捷克、塞爾維亞文。曾獲台灣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推薦獎等獎項。
2005年,獲第9屆國家文藝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延伸閱讀
現場》閱讀史與文學史作為共感的體驗:陳芳明、紀大偉對談
閱讀更多
現場》吃不到,看不到——障礙者的性/愛障礙賽
閱讀更多
現場》「台灣很棒,但是太低調了。」——泰國、印尼、新加坡譯者眼中的台灣文化輸出困境與轉機
「如何讓台灣被看見?」這一個問題對台灣人而言,是一大難題。Openbook閱讀誌在十月初剛結束的華文朗讀節「譯動國界論壇」期間,邀請了來自新加坡、...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