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Openbook好書獎》9場導讀講座,全台分享會接力開跑

【第1場 @桃園】斷食善終:送母遠行

  • 時間:2022/12/17(六)14:30-16:30
  • 講師:畢柳鶯(醫師,作家)
  • 導讀書籍:《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 地點:桃園市立圖書館中壢分館(桃園市中壢區中美路76號)
  • 講師簡介:畢柳鶯,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擔任復健專科醫師42年。在執業晚期發現有越來越多的重症者,復健也無法產生效果,有很深的無力感。全台灣有數十萬人插管臥床,造成病人受苦,家人受累的嚴重社會問題,讓人憂心。母親罹患小腦萎縮症19年,在無法吞嚥、翻身之際,拒插鼻胃管,逐漸減少食物及水分的攝取,一個月後脫離病苦,回到天上。將母親故事撰寫成「斷食善終」一書,並開啟了推廣善終的志工人生。

【第2場 @新北】為何要重寫台灣美術史? ——台灣美術兩百年成書過程

  • 時間:2022/12/17(六)14:30-16:30
  • 講師:顏娟英(歷史學者)
  • 導讀書籍:《臺灣美術兩百年,上:摩登時代、下:島嶼呼喚
  • 地點:新北市圖總館1F大廳(新北市板橋區貴興路139號)
  • 講師簡介:顏娟英,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台大歷史系碩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退休,現為兼任研究員。研究領域:台灣美術史與中國中古時期佛教藝術史。

【第3場 @臺中】偽魚販指南的指南

  • 時間:2022/12/18(日)14:30-16:30
  • 講師:林楷倫
  • 導讀書籍:《偽魚販指南
  • 地點:台中市圖北區分館 5樓多功能活動室(臺中市北區健行路359號)
  • 講師簡介:林楷倫,1986年生,台中霧峰人。想像朋友寫作會的真實魚販。研究所肄業。曾獲得2020、2021、2022年的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組、時報文學獎等。2022年出版《偽魚販指南》。看完Z鋼彈後,思考如果能成為New Type,想感受的東西是什麼呢?人生愛片李力持x周星馳的《喜劇之王》。

【第4場 @臺南】由暴力帶來的恩典——談《夜的大赦》成書過程

  • 時間:2022/12/24(六)14:30-16:30
  • 講師:曹馭博(詩人)
  • 導讀書籍:《夜的大赦
  • 地點:台南市立圖書館總館 4樓多功能室(臺南市永康區康橋大道255號)
  • 講師簡介:曹馭博,西元1994年生,東華大學華文系創作組藝術碩士(M.F.A.)。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文化部「第41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臺灣文學金典獎蓓蕾獎,Openbook年度好書獎,《文訊》「21世紀上升星座:1970後台灣作家作品評選」詩類二十之一。出版詩集《我害怕屋瓦》(啟明,2018),《夜的大赦》(雙囍,2022)。

【第5場 @桃園】菊花如何夜行軍

  • 時間:2022/12/24(六)15:00-17:00
  • 講師:鍾永豐(詩人、音樂製作人)
  • 導讀書籍:《菊花如何夜行軍
  • 地點:桃園市立圖書館(桃園市桃園區南平路303號)
  • 講師簡介:出生於美濃菸農家族,為詩人、作詞人、音樂製作人及文化工作者。曾任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高雄縣水利局長、嘉義縣文化局長、臺北市客委會主委及臺北市文化局長,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主祕。曾獲2000年金曲獎最佳製作人獎,2005年、2007年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2014年入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2017年以《圍庄》專輯獲金音獎及金曲獎評審團獎。

【第6場 @新北】那麼近,那麼遠的無家者:《危殆生活》的發想與成書過程

  • 時間:2022/12/25(日)14:00-16:00
  • 講師:黃克先(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 導讀書籍:《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
  • 地點:新北市圖總館1F大廳(新北市板橋區貴興路139號)
  • 講師簡介:黃克先,美國西北大學社會學博士,曾於德國馬克普朗克研究院任博士後研究員,現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關注的研究議題包括都市邊緣群體、華人社會宗教發展、政教關係、基督宗教。曾翻譯多本重要的社會學專書,如《自由之夏》、《泰利的街角》、《人行道》、《真實烏托邦》等。研究成果除刊登於國內外學術期刊外,近期與林瑋嬪合編《氛圍的感染:感官經驗與宗教的邊界》(台大出版中心,2022)一書。本次得獎的民族誌專書《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春山出版,2021),除了學術貢獻及學界肯定外,亦嘗試藉由普及可親的書寫以推廣社會學的研究成果,以發揮公共影響力,已獲文化部金鼎獎。

【第7場 @臺中】再見的練習

  • 時間:2023/1/8(日)14:30-16:30
  • 講師:林小杯(繪本創作者)
  • 導讀書籍:《再見的練習
  • 地點:台中市圖溪西分館 3樓多功能活動室(臺中市西屯區福玄路1號)
  • 講師簡介:林小杯,繪本創作者。也寫也畫,也愛跟小孩說故事。相信一朵花開、小雞破蛋而出這些藏在平凡裡的事物,才是真正動人的神奇。作品有《喀噠喀噠喀噠》、《騎著恐龍去圖書館》系列、《Bibbit Jumps》等,被翻譯為多國語言。曾獲日本產經兒童出版文化賞、韓國Nami Concours 插畫獎入選、金鼎獎圖書插畫獎等。

【第8場 @高雄】走進布農的山

  • 時間:2023/1/8(日)14:30-16:30
  • 講師:郭彥仁(郭熊)(登山家,作家)
  • 導讀書籍:《走進布農的山
  •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8樓華立廳(高雄市前鎮區新光路61號)
  • 講師簡介:郭彥仁 aka 郭熊,畢業於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大學時期即跟隨人稱「黑熊媽媽」黃美秀副教授從事野外台灣黑熊生態研究。熱愛山與冒險,從事動物研究多年之後對於山與野生動物有獨特的自我信念,期待在自然之中透過身體經歷與追蹤等待的方式看見野生動物真實樣貌。

【第9場 @新竹】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

  • 時間:2023/1/14(六)14:00-16:00
  • 講師:黃一文(繪本作家、插畫家)
  • 導讀書籍:《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
  • 地點:新竹縣文化局圖書館 B1團體視聽室(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
  • 講師簡介:黃一文,現為繪本作家與自由插畫工作者。2018年參加劉旭恭老師的繪本製作課後,投入故事創作。擅長使用複合媒材,希望創作出小孩和大人都能享受其中的圖畫書。作品入選2021年和2022年的波隆那插畫展,並榮獲2022年金鼎獎的兒童及少年圖書獎,與2022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出版繪本《動物園的祕密》(遠流出版)、《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玉山社)、 《討厭綠色毛毛蟲的王子》(親子天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病從所願:我知道病是怎麼來的

▉評審推薦語

王榆鈞(決選評審,音樂創作者、歌者)

這不僅僅是分享給病友的疾病書寫,翻閱每篇散文,看似輕盈直白的語句裡蘊含著詩意,而在背後,無法想像那是一個人身心抵抗、接納、在低限的生活所需中,如何堅毅地與病共生共存。

「這是一條捷徑。不只因為病距離死亡最近,而是在一切的體驗之中,病是最準確的、最有效的,並帶領我們,將過去的經歷遠遠拋開⋯⋯這就是人世間唯一的一條路,好讓我們,重新做人。」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走過的歷程,讀到這段文字,竟有當頭棒喝之感。

從哲學角度關照到理解自身病痛的來由,作者一篇篇緩緩記錄下與書店、貓咪、婚姻、母親的關係乃至生命價值等等。相對於給予貓咪無限的愛,乍看之下隱匿對於人、對於世界的某些回應有點「冷」,然而在浸泡於那冷之後,會發現某種埋得很深的「熱」,那是朝向文學的執拗。

當我們小心翼翼地閱讀,腦中也許會浮現瑞蒙・卡佛的詩〈害怕〉(Fear)。將恐懼傾瀉而出之後,隱匿的文字長成肩上的翅膀,越過心理對於疾病理解的鴻溝。散文之後,是12首疾病之詩,每一首都不偏不倚襲擊,無法辨識揮拳的方向性,痛感扎實存在,清醒與模糊對焦中,那樣寫實又超脫。不忍它是揭示苦痛淬鍊的智慧,同時又當史蒂諾斯般成癮服用。

在隱匿的書寫裡,她讓人們相信,文學也可以是疾病的救贖,寫作是活下去的泉源。

▉獲獎作家:隱匿


隱匿(攝影:陳宥中)

▉作家得獎感言

病從所願:我知道病是怎麼來的
作者:隱匿
出版:聯合文學出版社
定價:350元
 

作者簡介:隱匿
寫詩、貓奴。著有詩集:《自由肉體》、《怎麼可能》、《冤獄》、《足夠的理由》、《永無止境的現在》、《0.018秒》。有河book玻璃詩集:《沒有時間足夠遠》、《兩次的河》。散文集:《河貓》、《十年有河》、《貓隱書店》、《病從所願》。法譯詩選集:《美的邊緣》。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Openbook好書獎.年度翻譯書》影之島

▉評審推薦語

郭光宇(決選評審,高我導引師、藝文評介)

這部美麗深沉的繪本,以雄辯的美學,精巧的敘事,營造出令⼈讚嘆的想像空間,⼀則關於滅絕的殘酷寓⾔。

翻開孔雀⽯的封⾯,眼前是⼀座詭譎的意象叢林:型錄般的動物圖解,活⽣⽣的動物,靜⽌的動物,以及動物們夢⾒的怪物交替出現,宛如⼀場動物溝通的狂歡。畫風迥異的場景浮想聯翩,華麗,怪誕,童趣,精細,玲瓏有致⽽有層次感,⾓落裡都是戲。

簡單的⽂字畫⿓點睛,字號忽⼤忽⼩,表情做⾜,隨著故事的進展忐忑起伏。忽然風雲變⾊,史芬克斯的謎底和盤托出,殺得⼈措⼿不及,世界靜了下來,不再有惡夢,不再有夢,只遺下⿊洞般的巨⼤失落⋯⋯

兩位作者的搭配張⼒飽滿,圖⽂相乘,處處火花,動態平衡感絕佳,展現了繪本無可取代的敘事魅⼒與⽂學質地。迷⼈吸睛之外,本書也為眾⽣平等提供了⼀種詩性的論據:在⼀個牽⼀髮動全⾝的蓋婭⽣態系中,⼈類的夢,不應當⾼於其他⽣物的夢。愛護動物,其實是紆尊降貴的,即便是「寵物」這樣的概念,對牠們也是⼀種侮辱。不同物種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想想也只能是友誼,這是進化的唯⼀⽅向。

故事最後,⼈類終於不⼤光彩地現⾝了,還是出現在義⼤利諷刺作家斯特凡諾.⾙尼(Stefano Benni) 的⼀⼩段引⽂中。⼤意是:⼈類的滅絕風險其實是最⼤的,因為他們會想保護動物,動物卻不會想保護⼈類,還巴不得⼈類帶著他們的污染性⽂明,速速消失殆盡!

多⾏不義必⾃斃哪,唯有善待他者,才能善待⾃⼰。⾄此,這繪本⼜多了⼀層不懷好意的俏⽪,簡直是搬出整套演化史,搭了⼀座紙上⾃然博物館,好來提醒我們抵賴⾄今的宇宙責任。

▇獲獎感言

影之島
L’isola delle ombre
文:大衛・卡利(Davide Calì‭)
圖:克勞岱雅.帕瑪魯奇(Claudia Palmarucci)
譯者:穆卓芸
出版:大塊文化公司
定價:520元
 

作者簡介:大衛・卡利(Davide Calì‭)
擁有近百本作品的繪本作家。1972年生於瑞士,主修會計,不過對圖文的熱愛和掌握度,似乎勝過了數字感。興趣廣泛,漫畫、插圖、童書、劇場、教育都有所涉獵。善於經營故事的結構和節奏,帶來層次豐富的閱讀體驗。他筆下的故事主題非常多樣,在國際書壇獲獎連連,曾獲IBBY國際青少年文學獎、法國巴歐巴童書獎‭ (‬Baobab Prize‭)‬。

繪者簡介:克勞岱雅・帕瑪魯奇(Claudia Palmarucci)
自由插畫家。1985年生於義大利,畢業於馬切拉塔美術學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Macerata‭)‬,專攻裝飾藝術和插畫藝術。家鄉的地景潛移默化形塑了她古典雅緻的繪畫風格,她曾說「每看一眼,都是誘發。」群山環繞的小城、年代久遠的村莊、古老靜謐的修道院,這些都深刻影響了她的構圖和色彩。她的作品常有清晰的藝術史參考座標,自言繪畫是一種方式,能夠不折不扣地了解他人與自己。她曾三度入選波隆那插畫展,2020年以傳記繪本《瑪麗・居禮》(Marie Curie‭. ‬Nel Paese Della Scienza)榮獲波隆那拉加茲獎(‭ ‬Bologna Ragazzi Award‭ ‬)。「每一頁,每張圖,都是仔細且深入的探究成果。」這句評語適用於她目前出版的多數作品。《影之島》是她的第一本繁體中文版作品。


【延伸閱讀】書評》沉鬱迷離的滅絕者之歌:評《影之島》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