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放送》2022Openbook好書獎是怎麼選出來的?
強調公正、客觀的年度好書評選,希望藉此推廣閱讀,鼓勵優秀作家及出版社。得獎者獲贈獎座,無獎金。
➤評選對象
前一年度11/1之後,至當年度10/31期間,於台灣出版或代理銷售的繁體中文著作。
➤評選標準
- 為一般大眾挑選出一年內最不能錯過的好書。入選的書,須具相當可讀性,「是好書,也是好看的書」,可讓讀者享受閱讀的樂趣,亦能提升視野。學術用書及太過冷僻、專業的作品,不列入評選。
- 優先選出具有:啟發性、前瞻性,能帶動文化提昇的書。
- 考量重點:整體編製水準、文字表現(包括翻譯)、知識的正確性、題材開創性、架構完整等角度。並考量當前資訊呈現形式、閱讀環境及閱讀習慣的多樣性,選出能召喚當代讀者共鳴、吸引更多讀者加入閱讀行列的年度好書。
➤初選:從2974本書中,選出736本成人書、253本童書
整年度每週進行。Openbook編輯部廣邀出版社提供新書資訊,每週匯集最新出版的新書和即將出版的電子檔書稿,由選書小組集中閱讀。以一個下午的時間,讀畢後進行逐本討論,各自發表意見並投票,過半數者即成為年度好書的初選書單。
選書小組分一般書籍組與兒童&青少年圖書組,前者每週開會一次,後者每月選書一次。小組成員來自不同領域,一年一屆,每屆更新。選書期間,選書小組對外匿名,以期保有獨立性,不受人情干擾。選書小組並針對入選書籍,撰寫OB短評或童書短評。
#2021年11月到2022年10月評選期間,我們讀了2974本書,選出736本成人書以及253本童書
#其他如人物專訪與深度書評,都是經過初選決議的好書,延伸的企畫內容
#感謝不能叫出名字的每週選書小組,一整年辛勞選書(編輯部全體拜上)
➤複選:從989本書中,選出211本決選入圍名單
每年7月至10月進行。召集複選委員,4個月內分3到4次,針對所有初選作品檢視書單。
在736本成人書與253本童書,陸續汰選出當年度入圍決選,4大類共211本(含套書)的書單。
➤決選:從211本的好書中精選出4大類Openbook年度選書
為期3個月。自8月開始,將入圍作品寄給決選委員,要求必須詳讀每一部入圍書,並於11月中舉行會議。經過詳實縝密的討論評選後,得出最終推薦書單。
#一週一週緩慢前進,用一整年的時間,選出最值得推薦的作品
➤贈獎典禮
每年12月,邀請出版社、作家與媒體一同與會,頒發年度Openbook好書獎,向得獎作家及出版人致敬。

➤好書貼紙與國內外作家得獎影片
每本年度好書都會貼上Openbook好書獎的貼紙,並邀請國內外作家拍攝得獎影片。
➤全國圖書館好書獎聯展
Openbook閱讀誌透過不同方式,推廣所有得獎好書,讓作家與出版人的辛苦成果被更多人看見。希望藉由好書的閱讀討論,引起更深、更多元面向的對話。
邀請國家圖書館、全國各縣市超過500家公私立與校園圖書館,合作舉辦聯展,將用心選出的好書,推廣到台灣各鄉鎮市。


➤全國網路與實體書店好書獎聯展
Openbook好書獎,是全台與最多圖書館及書店合作的優良書籍獎項,感謝以下單位:全台「好書獎聯展」參展圖書館與獨立書店、Hyread電子書、MLD台鋁書屋、MOMO購物網、MyBook電子書城、Rakuten Kobo Inc.、Readmoo讀墨電子書、 TAAZE 讀冊生活網路書店、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TORE、UDN讀書吧、三民書局、中央書局、五南文化廣場、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台灣雲端書庫、灰熊 IREAD、何嘉仁書店、金石堂、台南政大書城、紀伊國屋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誠品線上、墊腳石、麗文連鎖校園書局–巨流政大書城等單位,一起推廣Openbook好書獎。

➤台鐵區間車、捷運月台宣傳影片
- 在捷運月台電視、無線電視頻道、台鐵區間車都可以看見Openbook好書獎的宣傳影片。
- 為得獎作家拍攝肖像照與得獎影片,留下歷史的記憶,在贈獎典禮首度曝光後,提供給各大參展單位。
- 邀請國外獲獎作家,為台灣讀者拍攝得獎感言,在贈獎典禮首度曝光後,提供給各大參展單位。

2022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
▉評審推薦語
吳慧敏(決選評審,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研究員)
人的一生中,不免會見聞到親人「臨命終」這件事,經歷過至親臨終的人,定會明白「不得好死」為何成為老一輩人最惡毒的詛咒,而能夠「善終」又是多麼幸運的事。
無奈在現今環境中,要祈求善終不易,多少人生命的最後一程是被「殘酷的仁慈」所綁架,只為了換得多一些心跳與呼吸,在無益之灌食及滿身管路下痛苦的離去。
本書是畢柳鶯醫師分享她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親自送母遠行的故事。畢醫師母親患有遺傳性疾病「脊髓小腦萎縮症」,經歷過諸多親人受這個家族疾病的折磨而痛苦離世,因此衷心期盼自己能有不一樣的人生劇本。
若是纏綿病榻無法自主,一切仰賴他人,生命便不值得延續,這是畢媽媽對尊嚴善終的信念。因此當她的病情惡化到日常生活已無法自理、不能翻身、進食容易嗆咳的階段時,她毅然選擇以斷食方式來達成自己想要的善終。
避諱談論死亡的華人社會,往往造成親人間對於醫療抉擇和臨終安排缺乏充分溝通討論,以致大限來時眾人慌亂失據、措手不及而徒留悔憾。畢媽媽自主斷食追求善終的決定,解鎖了無常不知何時來的宿命,除了讓後輩可以有時間適應面對,過程中也讓子女有更多機會去親近即將離世的母親,甚至藉由母親回顧人生的機會,重新再認識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親人。
日本醫師中村仁一倡議追求自然死,拒絕過度醫療的《大往生》,在10年前就引起各方關注,然而追求有尊嚴的善終經常需要相關法規的配合與支持。畢醫師在書中除分享其陪伴母親安祥離世的「斷食往生」作法外,也列舉台灣善終法規的發展,梳理死亡自主權的辯證,彙整讀者的迴響與常見的觀點和疑問,並臚列相關法律條文及預立醫療抉擇意願書的簽署辦法,深具參考價值。
感謝畢醫師分享母親的生命故事,這不只讓畢媽媽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在這個世界上活著,也讓讀者理解到,親情的不捨並不是非要把誰留著,而是把最好的一段留給彼此;有尊嚴的善終對臨命終人很重要,對生者同樣重要,臨命終時若能做到生死兩無憾,絕對是冥陽兩利的大功德。●
▉獲獎作家:畢柳鶯
▉作家得獎感言
作者:畢柳鶯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380元
作者簡介:畢柳鶯
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台中市立復健醫院院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目前擔任衛福部台中醫院復健科資深教學醫師。就讀小學時就感受到男女不平等、社會中的弱肉強食,因此喜好打抱不平。擔任復健科醫師是正確的選擇,養成不是只看見疾病而是全人照顧的素養。感謝所有我服務過的病人及家屬,他們的脆弱、受苦、堅強與韌性,給了我許多啟發與力量;也感謝復健團隊中所有成員無私熱情的協助。喜歡藝術、旅遊、攝影與閱讀。2011年開始在部落格《阿畢的天空》撰文分享生活心得,累計五百篇文章,並著有《醫步醫腳印》一書。
2022Openbook好書獎
來看看超過440位讀者的年度好書吧!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指導單位:

主辦單位:
贊助:
合作夥伴: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