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通信 vol.172》認識鳥就是認識我們自己

通通編這幾年至少看過兩篇有關「鳥人」的採訪,兩篇文章都無比好看,因為完全可以在字裡行間感受到愛鳥人那燃燒的雙眼(約莫是搶BTS演唱會門票的那種極度偏執與愛),而那樣強烈的愛,事實上是非常激勵人心的。

身為對鳥不大了解的一般人,通通篇讀完台灣專業鳥導、鳥書譯者吳建龍的人物專訪,忍不住搜尋他曾翻譯的科普書《身而為鳥》,看到一段作者序言:「我想『本能』對多數人來說意味著某種盲目服從,我們把本能視為一組寫在DNA上的指令,代代相傳,控制著鳥的行為⋯⋯『本能』不只是盲目服從,還得精巧微妙,方能通權達變。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逐漸體會到本能必須藉由滿足、焦慮、自豪等情感來激勵鳥兒。我知道這種說法非常擬人化,但我們該怎麼解釋鳥類每天做出的複雜決定?比方說有些需求是互相衝突的,像是既要覓食但同時又要降低能量消耗及捕食風險,而其中的平衡點,鳥兒要如何拿捏呢?」

真的譯得太好了,看到這段文字通通編不免心頭一驚:身為2022的台灣人,我們寫在DNA上的指令會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和本能協調、在不同時代的價值觀轉變下,在只有單次入場機會的生命演唱會中,拿捏其中平衡?頓時覺得自己沒有理由不去認識鳥了,因為認識鳥就是認識我們自己。謝謝記者佐渡守大大帶來這篇精彩的文章。

【封面故事】野人帶路!吳建龍譯鳥書、勘鳥事 ft.《羽毛賊》、《身而為鳥》&《雞冠天下》

​本周其他精彩好文,請看以下嚴選文章:

  • 書.人生.韓秀日常

【2/25~3/6活動預告】

各地活動熱潮漸起,讀者參加閱讀活動時務必留意防疫規範,通通編祝大家平安健康。

2/25(五)

19:00-21:00
文學朱家電影講座|小說家的影像作品一號《我記得》:導演林俊頴×郭強生×文學朱家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2樓(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 107 號)【活動頁面

2/26(六)

15:30-17:00
《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新書分享會​
地點:梓書房(台中市西區福人街89號)【活動頁面

14:00-16:00
Young文學|特別企劃|吳明益文學講座|獵人、拾荒者、迷宮製圖師與博物學者——關於小說感(一)
地點:敏隆講堂(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9號12樓)【活動頁面

14:30-15:30
《發光的樹》繪本原畫展:發光時刻創作者座談+工作坊
地點:晨熹社繪本書店(臺中市西區博館路234號)【活動頁面

15:00-16:30
春光下的詩意茶會
地點:詩生活-詩人雜貨店(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二段75巷37號)【活動頁面

2/27(日)

14:00-16:00
《草莓與灰燼》作者房慧真題詩小聚
地點:三餘書店(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活動頁面

15:00-17:00
一場追尋父親生命史的旅程:工人之女與她的黑手父親
地點:晃晃二手書店(臺東縣臺東市台東市漢陽南路139-1號)【活動頁面

1/22-2/28

週三至週日,09:00-17:00
樹 • 立未來 — 與森林共WOOD特展

地點:東勢林業文化園區禮堂(臺中市東勢區東關路1368號)【活動頁面

3/1-3/31

第六屆台灣歷史小說獎推薦獎受理報名
活動頁面

3/4(五)

10:00-11:00
愛上當爸媽這件事——0-3 歲嬰幼兒心理學
地點:新竹市東區親子館(新竹市東區中央路241號)【活動頁面

19:00-21:00
鄭開翔-城市走繪講座高雄場
地點:三餘書店(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活動頁面➤

3/5(六)

14:00-15:30
No, Not Today! We Have to Dive──方子齊《還不是我的時代》新書分享會高雄場
地點:三餘書店(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二路214號)【活動頁面➤

14:00-17:00
深度閱讀《阿蘭布拉宮的故事》
地點:手心境界共享空間(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97巷1號2樓)【活動頁面➤

3/6(日)

14:00-16:00
《草莓與灰燼》新書分享會
地點:瑯嬛書屋(桃園市中壢區榮民路165巷6號)【活動頁面

《菊花如何夜行軍》新書分享@島呼冊店:行旅嘉南平原──詞作中的閩客與性別對話
地點:島呼冊店(嘉義市北興街86號)【活動頁面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02-25 11:00
東亞書房》歡迎光臨!夜間限定的《想哭的夜晚的日式甜點店》,及其他藝文短訊

【作家動態】

■在Instagram與推特擁有眾多追蹤者的圖文漫畫家暨護理師中山有香里,上個月底將高人氣「深夜系列」整理成冊,發行單行本《想哭的夜晚的日式甜點店》(角川出版)。在城市的某個角落,有間由熊與鮭魚共同經營,並且只在夜晚營業的甜點舖。板著一張臉的熊老闆與他的鮭魚夥伴,透過各種美味的甜品,為疲憊、不安與失落的靈魂重新注入活力與勇氣。書中除了既柔和又帶點喜感的原創彩色圖文漫畫外,亦收錄故事中出現的甜點食譜,被讀者評為一本溫柔、溫暖、書架上不可缺少的佳作。


《想哭的夜晚的日式甜點店》內頁(取自amazon

■兩位在日本擁有超高人氣的男演員佐藤健與神木隆之介,將在今年3月初共同推出對話集《由宮城開始》(NHK出版),漫談日本東北的行旅及文化。《由宮城開始》的主題,涵蓋宮城縣出身的《假面騎士》原作者石之森章太郎、東北著名的七夕盛典、停駛的鐵道路線、傳統不倒翁彩繪等多樣面向。佐藤與神木2人走訪東北,從宮城的飲食、習俗、工藝等層面出發,談及宮城縣各式各樣的魅力,並透過與當地居民的相遇與對話,了解傳統藝能和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以及311震災記憶的傳錄等。書中收錄作者旅程中的照片、巡訪地點資訊,以及豐富的對談紀錄,書籍部分營收將捐作東日本大地震震災復興款。

■以《愛情可以分割嗎?》、《Off Air》等BL小說發跡,並在去年以一般向短篇小說集《Small World》入圍直木獎的一穗ミチ,在本月初出版連作小說《風沙中的星塵》(暫譯),呈現以電視台為舞台的跨世代群像劇。曾有辦公室不倫戀前科的40多歲女性播報員、職場和家庭都問題重重的50多歲新聞部主管、喜歡上同志的20多歲時間控管員,以及沒有上進心卻又不滿於現狀的30多歲助理導播,年齡各不相同的他們,因為不同的苦惱而碰壁。一穗以細緻入微筆觸,捕捉世代與性別各異的4人,如何在看似華麗的電視台浮沉,並傳達出「感到辛苦的話,不那麼努力也沒關係。但是,即使覺得辛苦,再試著努力看看也很好」的溫柔訊息。

■著有《代償》、《痣》、《惡寒》等作品的文學獎推理作家伊岡瞬,於上個月底推出青春懸疑小說《奔流之海》(文藝春秋)。1968年,颱風伴隨著百年一度的豪雨,襲向静岡縣千里見町。住在危險區域,家裡又有嬰兒要照顧的有村一家,打算前往親戚家避難,卻碰上意想不到的狀況。20年後,在千里見町經營旅舍「清風館」的清田母女2人,遇見了一位自稱坂井裕二的大學生,裕二過去的謎團引起了清田家女兒千遙的注意。他過去究竟經歷了什麼事情呢?千里見町20年前的豪雨,又帶來什麼影響與改變?伊岡以20年前的颱風災情串起現代與過去,書寫在命運的濁流中翻騰之人的愛與悲哀。

■以2020年發行的出道作《妖怪心中》成為囊獲小説野性時代新人獎、日本歷史時代作家協會獎賞新人獎、中山義秀文學獎三冠王的怪物新人蟬谷惠實,在上個月底推出第二部作品《她的妻子》(角川出版),為讀者帶來感人肺腑的時代物語。江戶文政年間,武家之女志乃,在對歌舞伎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嫁給了歌舞伎演員喜多村燕彌。燕彌是一位專門扮演女性、風姿綽約的「女形」,美麗更勝女性的他,在家中依然維持著女性的穿著舉止,因而讓志乃坐立難安。面對將一切投注在戲劇的燕彌,志乃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作為妻子、作為女性、作為個體的意義,以及與燕彌之間的相處之道。蟬谷以這對不尋常的夫婦組合,譜寫幕府時代獨一無二的愛情故事。


日本作家蟬谷惠實出版第二部作品《她的妻子》(左圖取自蟬谷惠實官網

 

■以《高瀬庄左衛門御留書》一舉入圍第165屆直木獎及第34屆山本周五郎獎的砂原浩太朗,上個月推出神山藩系列第二部《黛家兄弟》(講談社),書寫刀光劍影與青春感同時躍然紙上的時代小說。《黛家兄弟》雖然無論是主角還是年代設定,都並未承接《高瀬庄左衛門御留書》,卻與前作有著統一的架空世界觀。

黛家一門世世代代在神山藩擔任筆頭家老,排行老三的新三郎,年少時與道場夥伴圭藏悠然度日,卻在成為監察官黑澤家的女婿後,迎來人生的轉折,並遭遇了動搖黛家命運的大事件。擁有不同性格和道路、卻有著相同心思的黛家三兄弟,該如何在政爭的風暴中守住彼此呢?不同於前作以年邁下級武士的生存之道為核心,新作《黛家兄弟》更著重年輕世代的活力。一直以來都想書寫成長小說的砂原提到:「這個呈現出老實的新三郎如何一步步吸收各式各樣經驗的故事,說是成長小說的王道也不爲過吧。」

【業界新聞】

■近年來盜版漫畫及動畫網站日益猖獗,今年2月1日,講談社、角川、集英社與小學館4家日本出版社,以「透過網路傳輸及複製漫畫盜版內容,侵害出版社著作權」為由,共同起訴美國科技企業Cloudflare。在本次訴訟中,4間出版社各以1部作品、合計4部作品的損害額度,向Cloudflare索賠4.6億日元賠償金。4家業者表示,目前市面上眾多盜版網站,約有9成是利用Cloudflare所提供的CDN服務,進行盜版動漫畫的內容存取。以被盜閱的漫畫零售額試算,光是2021年一年間,盜版網站就造成出版社超過1兆日圓的銷售損失。4家出版社在共同聲明中,要求 Cloudflare 與涉及漫畫內容盜版的網站終止合作,並且將盜版內容從全球各地的 CDN 伺服器移除,然而目前Cloudflare並未積極協助改善問題。

■由日本全國超過16萬名小學生票選的「小學生的童書總選舉」,近日結算完成,由廣嶋玲子創作、jyajya負責繪圖的《神奇柑仔店》成功脫穎而出,成為排行榜榜首。《神奇柑仔店》講述「錢天堂」的老闆紅子,根據顧客的願望與需求推薦零食,並改變他們命運軌跡的故事,被讀者評為有趣又美味的作品。「小學生的童書總選舉」目前舉行到第三屆,前兩屆由高橋書店團隊編集發行的《殘念生物事典》蟬聯首獎,該書今年獲得評選第二,依然在小學生之間享有超高人氣。評選的3-5名,則分別為《什麼都有書店》、《這是蘋果嗎? 也許是喔》,以及《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


《神奇柑仔店》作者廣嶋玲子(左)獲「小學生的童書總選舉」排行榜第一(翻攝自youtube/こどもの本総選挙TV

■2月22日是日本一年一度的「貓之日」(取自日文「2」與「喵」的諧音),繪本雜誌《MOE》在本月初發行的3月刊中,介紹100本以貓為主題的繪本,除了封面及卷首皆以貓咪為主題外,隨書贈品也是3枚各具特色的貓咪明信片。本期雜誌從描繪貓咪的畫家,談到繪本中的貓、童話中的貓、貓咪出版品專門書店,以及貓雜貨等,為貓迷讀者帶來滿滿的驚喜。

■遠藤周作未曾發表的早期童話作品,在今年2月中由河出書房新社出版。遠藤是上個世紀末著名的文學家暨評論家,曾以《沉默》、《武士》、《深河》等經典,在日本文壇奠定重要地位。近日,遠藤過往未曾公開的部分早期原稿重新問世,今年初整理出版為單行本《稔與狗仔.藍色城堡》一書,收錄珍貴的兩篇童話故事。其中,〈稔與狗仔〉據傳是奠定《沉默》一書構想的衝擊之作。

【得獎消息】

■日本岩手縣出身的女性兒童文學作家柏葉幸子,上個月底以2011年出版的童書《歸命寺橫丁之夏》(講談社),贏得美國圖書館兒童協會頒發的「巴徹爾德翻譯繪本獎」(US Batchelder Award)。柏葉在就讀大學期間便開始創作與投稿,曾出版《霧中的奇幻小鎮》、《奇蹟家庭》、《牡丹小姐不可思議的每一天》、《待續圖書館》等得獎作。今年奪下大獎的奇幻作品《歸命寺橫丁之夏》,以「向歸命寺橫丁本尊歸命寺大人祈禱,就能讓死者復生」的傳說為核心,刻畫少年阿和在目睹幽靈少女朱里後,兩人共同度過的奇異之夏。

■第24屆大藪春彥獎評選於上個月底出爐,本屆獎項由武内涼的《阿修羅草紙》(新潮社)以及辻堂夢的《鳥籠》(東京創元社)並列獲獎。

武内涼擅長在歷史故事中加入日本奇幻元素,著有《忍者之森》、《妖草師》、《戰都的陰陽師》系列等代表作。本屆獲獎的長篇小說《阿修羅草紙》,以女忍者為主角,刻畫在統治者野心背後以命相搏的忍者的悲哀。掌握權力之人無視人民的疾病與飢荒,依然在「花之御所」爭權奪利。大亂前夜的京都,忍者少女菅琉收到比叡山密令,前往被陰謀環繞的京城,奪回祕密卷軸並討伐邪道。武内以一氣呵成的筆法及兼具娛樂性與臨場感的情節架構,獲得評審委員的青睞。

另一位獲獎的辻堂夢,2014年就讀東大法學部時便以首部作品《夢想之門在泉水中》,與《深山之櫻》作者神家正成並列奪得第13屆「這本推理小說好厲害!」大獎優秀獎,並於隔年將獲獎作改題《給漸漸消失的我》正式發行,自此踏入文壇。去年出版的長篇警察小說《鳥籠》,聚焦幼兒虐待、誘拐、殺人等問題。蒲田警署重案組的森垣里穗子,在調查殺人未遂事件時,發現了由無戶籍者所組成、名為「烏托邦」的生活共同體。隨著搜查的進展,里穗子發覺到案件與過去震撼社會的「鳥籠事件」的共通點。辻堂在《鳥籠》一作中,融合人間劇場與社會派懸疑小說的風格,呈現里穗子所面臨的正義與現實的煎熬。


日本作家辻堂夢(左)的長篇小說《鳥籠》獲第24屆大藪春彥獎(左圖取自辻堂ゆめ Official Website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書.人生.韓秀》日常

客人離開了,我手裡還拿著他們剛剛議論過的一幀照片,在銀色的相框裡,滿頭鬈髮的詩人斜披著黑紅相間的圍巾,右手搭在左臂上,雙眼凝視著左前方,露出猶豫不決的神情,他的側後方,隱約可見阿波羅和祂的七弦琴。

客人離開了,我的耳畔還迴響著他們的聲音。

「這是誰?」
「普希金。」
「普希金是甚麼人?」
「俄國的大詩人,《葉甫根尼.奧涅金》就是他寫的。」

我把照片放在書架上一排普希金的詩作前。想念著聖彼得堡莫伊卡河濱他的公寓房間,昏暗中,那張深紅色的沙發陪伴著詩人度過了他的日落時分。普希金的身邊是果戈里和萊蒙托夫。手指滑過書脊的時候,一個又一個複雜的作家與他們筆下複雜的人物或隱或顯,終於停在屠格涅夫和《羅亭》身邊。

半個世紀之前,我曾經在晚飯後奔跑在戈壁灘上,希望在熄燈號響起之前抵達20里開外的另一個連隊,為的是取得一本殘缺不全的《羅亭》。現在的這一本是台北臉譜的出版品。臉譜,多好的名字,讓人想到面具,想到面具掩蓋著的全然不同的靈魂。再過來便是木馬出版的12卷本托爾斯泰。小學剛畢業就深深地愛上了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公爵,一個甲子過去了,這份情感依然熾熱,只是隱藏得更加深邃了。猛然,手指觸摸到《齊瓦哥醫生》,他在這裡,當然是因為作者帕斯特納克的父親與托爾斯泰的友情。緊跟著,便是《齊瓦哥事件》,網路與書的出版品,由大塊文化發行。這本書,與我自己血肉相連。

1956年,10歲的我正處在人格大分裂的危機中,原因是簡化字的強行實施。漢字,我瞪視著「三點水加一個又」的簡化字,知道從今往後,在學校裡必須寫這種字,而且要不動聲色才行,好像漢字天生就是缺手斷腳挖掉心砍掉頭的模樣,否則會有大麻煩。但我從4歲起就讀寫傳統漢字,每一個字都是美麗的,每一個字都有意思,都有故事,都講道理。我愛傳統漢字,也就是外祖母口中的正體字,於是在家裡繼續讀寫正體字,在學校裡則讀寫簡化字。

「牢牢記得,不能出錯,出錯就不得了。」外祖母一再叮嚀。就這樣,字有了不同的形貌,精準地被放在了不同的地方。攤在書桌上的作業本與鎖在抽屜裡的描紅簿有了完全不同的形式與內容。我的記憶力與警覺性與表演能力迅速提高,不但從未出錯,而且在30年後投稿《聯合報副刊》之時,稿紙上都是中規中矩的漢字以及傳統標點符號,學了6年俄文,俄文的標點卻沒有在漢文的行文中產生任何影響。

1956年,丁香花開放的時候,距離北京5788公里的莫斯科發生了一件事,一位派駐莫斯科的義大利記者在蘇聯同事的陪同下前來當時的「作家村」,從帕斯特納克手上取得了《齊瓦哥醫生》的手稿。這部手稿絕對沒有法子在蘇聯出版,若是沒有在蘇聯出版過的文學作品率先在西方出版,居住在蘇聯版圖之內的作者絕對有大麻煩。帕斯特納克絕對能夠想像那麻煩會有多大,因此,告別之時,他跟那位義大利記者說:「你就此受邀參加我的處決儀式。」這是以性命相搏了。為甚麼義無反顧?因為「這是《齊瓦哥醫生》,希望他有機會出現在世人面前。」帕斯特納克這樣說。

《齊瓦哥事件》是2016年出版的,我在2017年的台北國際書展上買到了這本書,從台北飛回華盛頓的途中,它帶著我再次回到極權社會,讓我再次感受變異、扭曲、掙扎、奮鬥以及絕不妥協的人性光華。

2017年,我也有新書出版,是《塞尚》。那時候,我投身藝術家傳記工程已經兩年,《林布蘭》之後是《塞尚》。溫文爾雅的表象之下那一個頑強的靈魂,一位不向世俗低頭奮戰不息的偉大藝術家。而且,那個時候,我已經走進了義大利的文藝復興,《米開朗基羅》已經開筆。粗糙的衣食、不修邊幅的儀容、滿是老繭的雙手絲毫無法掩蓋這位藝術家灼灼的光芒。

客人離開了。我必得結束我在書海上某個小島的停留,回到工作中。現在,我面對的是李奧納多.達.文西。閱讀架上攤放著17英吋長、12英吋寬、3英吋厚的大書。2003年,由TASCHEN出版的Leonardo da VinciThe Complete Paintings and Drawings,導論作者是著名藝術史家佐爾納(Frank Zöllner)。我把這本書攤放在閱讀架上,這樣才能在日光燈和自然光線的交集中看到細部,那些了無痕跡、若隱若顯、若假似真的筆觸,讓我迅速穿越500年的時空,感受李奧納多下筆時的心境以及畫中人物的心緒,以及每一個細節所要傳達的意涵。

在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在《天使報喜》(Annunciation)面前,導覽像哄趕羊群的牧人一樣,請觀眾離開大天使加百列,請不要只盯著那厚重的圍牆,請走到童貞聖母一側……。那時候,我正站在聖母的左後方。李奧納多的這幅作品與委羅基奧藝坊的產品大異其趣,童貞聖母沒有垂下眼簾,沒有將雙手交疊在胸前,沒有表達虔敬。


李奧納多.達文西的畫作《聖母領報》(取自wikiart

李奧納多的聖母從正面看似乎是漠然的,從祂左後方看,便看到了祂已經克服了慌亂與困惑,正在抱定宗旨準備與聖子一道接受慘烈的磨難。那催人淚下的筆觸是要在那個特定的位置上才能看清楚的。眼下,我在書房裡,細細地看著被放大了的畫面,匆忙中被披在椅子扶手上的藍色披風、放在經卷上的右手、舉起來的左手、專注的眼神都有了非凡的意義。我鬆了一口氣。


肖像畫《吉內芙拉.班琪》(取自wikiart

下一個篇章要談到《吉內芙拉.班琪》肖像,有人談到她的病弱,談到她沒有孩子的失落,也有人談論李奧納多作畫的技巧,陽光照亮了班琪的眼睛「在她的眼角右方留下了光點」。陽光是從班琪的左方照射過來的,亮點如何會停留在眼角右方?翻到這本大書的第40與第41頁。班琪美麗的雙目被放大至5吋,陽光投射下來的金色亮點停留在瞳孔的左側,這是暈染的精湛技藝,李奧納多的指紋留在了班琪右眼的左眼角,溫柔金色的下方。這一雙眼睛裡沒有病弱,沒有失落,只有高貴,只有直面人生的坦然與睿智,只有李奧納多對世間女子深切的痛惜。我凝視著,伸出手指輕撫李奧納多的指紋,滿心感激。

一個義大利字彙脫口而出,sfumato,霧狀的漸顯,霧狀的漸隱,李奧納多的拿手。

窗外,山茶的嫩葉伴著春風舞動,淡定優雅的語聲「不客氣……」漸漸消散在風中。

我回到電腦前,手指觸摸到鍵盤,按了下去。

2022年2月14日記於美國北維州維也納小鎮書房中


韓秀(Teresa buczacki​)
出生紐約市,在台海兩岸居住過37年。現居美東華盛頓近郊北維州維也納小鎮,讀書、寫作。曾經任教於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國際關係研究所。1983年開始華文文學寫作,為海內外華文報刊撰寫近40個專欄。至今,為美國《漢新月刊》撰寫的書介專欄已經是第15年。

出版長篇小說《亞果號的返航》(《折射》之新版)、《團扇》、《多餘的人》,短篇小說集《倘若時間樂意善待我》、《長日將盡—我的北京故事》、《親戚》,散文集《風景線上那一抹鮮亮的紅》、《雪落哈德遜河》、《尋回失落的美感》、《文學的滋味》,文林憶述《尚未塵封的過往》,書話《喜歡,是一粒種籽》、《翻動書頁的聲音》、《永遠的情人—46篇藏書札記》,藝術家傳記《林布蘭特》、《塞尚》、《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巴洛克藝術第一人—卡拉瓦喬》、《神的兒子—埃爾‧格雷考》、《德意志的上帝代言人—杜勒》等五十餘種。《折射》與《多餘的人》出版了英文版。

近期著作:
hui_juan_shui_hu_chuan_-di_yi_bu_-shang_.jpg

德意志的上帝代言人──杜勒
作者:韓秀
出版:
三民書局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02-24 10:4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