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352 在愛裡絮絮不休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婚禮大作戰

Jiji吉吉著,原動力文化,240元
推薦原因: 樂  
這部漫畫像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小驚喜,不論題材、畫工、分鏡、情節、轉折皆有可觀,不過作者似乎還有點害羞,不大確定自己巨大的潛力,先怯怯地努力搞笑一下,以致於整部作品陷入某種一般般的台劇感,稍稍可惜。其實所有的當然都有其可議之處,每個小地方切進去,只要夠深,都可以催生出一個全新的宇宙,僅此期待並預約下一部更有態度的傑作。【內容簡介

科學愛人

一則愛的故事
Frankissstein:A Love Story
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著,陳佳琳譯,新經典文化,4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此作與跨越200年的經典對話,共同的主題是人的本質與意識,增加的命題則是科技與性別之辯。溫特森的英文創作以簡潔優美聞名,總是以直白的敘事道出一件難以想像的生命故事。新作依舊非常溫特森,有性別、慾望、性與愛、記憶等主題的獨到呈現,也有聰明又性感的對話語句。讀來有時迷失在叨叨絮絮,又清醒於生命破裂時發出的聲響。【內容簡介

婚姻生活

An American Marriage
塔雅莉.瓊斯(Tayari Jones)著,彭玲嫻譯,時報出版,44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益  
一部唱誦黑人日常生活的詩歌,不僅由內記錄呈現黑人文學音樂等文化表現,更向外映照美國夢的虛幻與落空。「婚姻」乃現代社會中最小化的社會關係,小說充分聚焦這一特質,在寫作形式上也充分利用書信體與內心獨白的敘事效果,因此全書讀來有種非常貼近且代入感極強的個人性,將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主題(英文書名即強調了普遍性),寫得非常細緻引人。【內容簡介

色情白噪音

that's the hormones speaking
王和平著,九歌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人在嗡嗡作響的日常中過活,各種軟硬體讓渴求的慾望愈唾手可得,也更虛實難明。但恐怕作者並不在意虛實與否,界線何在。物質的描摹,奇幻的場景,都僅是浮世表面的薄膜,更真切的是交錯執行的五感,氣息、滋味、聲響、碰觸,從外界逐步趨近,描出本我的輪廓。【內容簡介

動物同性戀

同性戀的自然史
Animaux Homos: Histoire naturelle de l’homosexualité
芙樂兒.荳潔(Fleur Daugey)著,陳家婷譯,時報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作者舉出眾多事例,讓讀者見識動物的同性關係。這不僅僅是純粹的自然現象,人們對於這些現象的理解/誤解也構成了「自然史」的一部分。而書中以我們熟悉的「戀愛」、「伴侶關係」、「跨性別」等如此「社會性」的理解框架來說明動物的同性互動,更是「自然史」走到今日的一環。但儘管如此,本書仍然為我們打開了更為寬濶的視野,使我們了解這些看來令人驚異的動物奇觀,或許只是動物們的天性和日常那麼簡單,並得以站上後見之丘,明瞭曾經的後設行跡。【內容簡介

我的黑手父親

港都拖車師傅的工作與生命
謝嘉心著,游擊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作者描摹父親做為拖車師傅的生命史,以疏解自己與父親/家庭之間一個又一個的紐結,也反問一個原來再理所當然不過的問題——社會的垂直流動。生命史與民族誌的書寫使深重的學理隱身,化為一時空一階層共鳴的故事,地方、親子、拖車產業、學徒制等外在理路亦見於其間。讀了書,掌握了書寫能力的子女,書寫身處基層謀生的雙親,近來在臺灣的人文書寫中屢屢可見,本書作者進出於體制與實況、小我與大時代、社會學對勞動的關注與流暢的敍事等層次之間,讓我們對臺灣的非虛構寫作又多了幾分期待。【內容簡介

早安,我心中的怪物

一個心理師與五顆破碎心靈的相互啟蒙,看他們從情感失能到學會感受、走出童年創傷的重生之路
Good Morning, Monster: Five Heroic Journeys to Recovery
凱瑟琳.吉爾迪娜(Catherine Gildiner)著,吳妍儀譯,臉譜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此書結構看似有如眾多臨床心理學書籍,將(匿名)個案的故事帶到讀者面前,或引發獵奇心態、或帶有自助自療的閱讀功能,但這本書破題就從心理師(作者)的失敗聊起,也讓個案的討論充滿細膩自省。全書藉由5名來自不同種族、性向、階級的個案故事,並置作者執業25年的經驗與難處,不以論理為述說基調,而是以生命的衝突、破碎、交集、復原為敘事主軸,輔以專業討論。全書讀來如小說般流暢動人,也觸動真實的療癒經驗。【內容簡介

如果我的腦袋正常的話…

私の頭が正常であったなら
山白朝子(乙一)著,王華懋譯,皇冠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帶著日本怪談文學的血統,又注入了現代社會情境的新基因,膚色遂因此清冽。故事裡的人物,社會角色明確,個人身影卻模糊。看似由人際關係扭曲而來的因果,潛藏著深刻的無力回天與失落。於是,那些怪奇,宛如風雪過後晶瑩精緻的冰錐,我們拿它,挑出心頭的刺。【內容簡介

清點每一個人

分類、標籤與認同,人口普查如何定義國家與你我身分
The Sum of the People: How the Census Has Shaped Nations,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Modern Age
安德魯.惠特畢(Andrew Whitby)著,周宜芳譯,八旗文化,5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樂   益  
人口普查向來就不光只是人口普查,作為國家機器對私領域的一種探勘性介入,如何保障個資的安全,又如何避免公權力的濫用,在在考驗一個社會對民主與人權的想像。除了剖析普查歷史之外,作者也點出不少負面案例,從納粹集中營到新疆勞改營,個資隨時都可能淪為極權監控的手段,不可不慎。本書在不疑處有疑,提供了最現成的公民教育課題。【內容簡介

週四謀殺俱樂部

The Thursday Murder Club
理察.歐斯曼(Richard Osman)著,鄭煥昇譯,臉譜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樂 
非下流老人之家一派安詳清明,偵探既非一代怪才,也非推理能力超乎常人的高中生,而是已退出江湖的悠閒老人家們。就在悠然養生甚至需要打發時間的生活中,案件發生了。與「謀殺」晦暗的色調成對比,又貼近理想的日常畫面中,銀髮偵探們由歲月打磨過的睿智、風趣,讓這部偵探小說明亮、可親,甚至帶著些愉快的氣息。而故事中觸及的都更、長照等元素,讓我們在解謎之餘,又還能再多想一點。【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童書書房》路邊野草訴說移民心路歷程:繪本獲凱迪克獎、紐伯瑞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童書三大獎——紐伯瑞、凱迪克與金恩獎在今年1月下旬公布,其中兩件得獎作品特別引人注目:《Watercress》榮獲凱迪克金獎和紐伯瑞榮譽獎,《Unspeakable》一舉拿下金恩獎的文字類金獎、繪圖類金獎,此外也獲得凱迪克榮譽獎。以下簡單介紹這兩本備受矚目的繪本,以及獲得紐伯瑞金獎的小說《The Last Cuentista》,當然也不能錯過一同進榜的優秀作品。

Watercress》的圖文創作皆出自華裔之手(文:Andrea Wang,圖:Jason Chin),利用美國俄亥俄州路邊不起眼的野草說出了華裔移民到美國的坎坷心事。故事中的小女孩原本跟著爸媽乘車出遊,爸媽在途中看到路邊野菜watercress(亦即本書書名)後突然緊急停車,要求小女孩和弟弟下車幫忙摘菜。錯愕不解的小女孩看到野草生長處陰暗、泥濘,再想想已被父母遺忘的出遊目的地,心中十分不甘。摘菜過程中她不但要提防弟弟惡作劇,還要注意別被認識的人看到自己竟然在水溝裡摘菜回家吃。

回家後女孩眼見爸媽欣喜大口吃下來路不明的野菜,再度感到不解與抗拒。這時媽媽突然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照片中的她和舅舅都面黃饑瘦。媽媽淡淡表示,從前在中國他們全家人都靠著吃野菜度過饑荒,但野菜終究還是不夠吃。女孩聽到這故事,將饑荒、野菜、素未謀面的舅舅聯想在一起,瞬間明白過來媽媽經歷過什麼事,此時她內心充滿愧疚,終於吃下了野菜,最後全家人一同將苦澀的菜餚分食完畢。細思極恐的淡淡文字,搭配充滿寫實張力的水彩畫作,閱讀完畢後座力依然存在,意在提醒小讀者,試著體諒父母過去吃的苦。


《Watercress》內頁(取自kidsvt

Unspeakable》(文:Carole Boston Weatherford,圖:Floyd Cooper)爬梳土爾沙種族屠殺(Tulsa Race Massacre)的事發經過,讓這起發生在百年前的駭人悲劇重見天日。1921年,奧克拉荷馬州的土爾沙因為發現石油而致富,前來謀生的非裔族群數量逐漸增加,形成強而有力的社區Greenwood,後來發展為當時全美最富裕的非裔社區。Greenwood不但有錢也有文化,在35個街區中坐擁200間大小商行,以及7座圖書館,更有電影院、報社等文教行業。但是Greenwood的繁榮招來極端種族主義者的不安與嫉妒,他們製造「電梯事件」羅織罪名,使無辜的非裔電梯操作員遭到逮捕、受審,白人發行的報紙更以聳動標題煽動民眾。


《Unspeakable》內頁(取自amazon

極端分子更闖入Greenwood殺人縱火,而市政及警政單位不但縱容甚至助長情勢,最終造成超過300名非裔群眾死亡,其餘民眾逃離社區後不敢回來。留下來的倖存者往後則因為貸款申請困難、房屋重建條例等刁難手段,難以重整家園,加之後來火車鐵路繞道,曾有「黑人華爾街」之稱的Greenwood從此沒落。這段痛苦的回憶遭到噤聲,直到90年代才重啟調查。事發百年之後,美國總統拜登終於承認這起屠殺事件。本書用簡單乾淨的文字與濃重的色彩重現黑人華爾街的繁華,繪圖部分謹慎處理暴力與血腥畫面的細節,但依舊足以震撼讀者,傳達出種族不平等的壓迫與殘酷。

記得過去的故事,對於未來到底有什麼幫助?作家Donna Barba Higuera透過紐伯瑞金獎作品《The Last Cuentista》向讀者具體呈現出故事的力量。這本反烏托邦的小說設定在不久以後的未來,那時哈雷彗星因故被射偏軌道,直衝地球而來。主角Petra的父母負責星際移民計畫,全家得以前往殖民星球Sagan,但是Petra捨不得離開總是說故事哄她的祖母。然而祖母用絕美的彗星傳說讓Petra領略到毀滅的必然,同時也被故事中的智慧療癒,她發誓要成為像祖母一樣的人傳承故事。

380年後Petra從太空船睡眠艙醒來,卻發現Sagan星球上的新人類把地球忘得一乾二淨。原來在他們的沉睡過程中發生一場政變,名為「Collective」的激進組織接管一切。他們主張移居到新世界的人都必須遺忘過去,重新開始,還要藉由控制思想摒除所有自私、負面的念頭。「Collective」在太空船抵達Sagan之後,分批喚醒移民者,並且改造為皮膚透明、共享同一個意識的「一體人」。透過逐代清洗、思想控制的手段,新移民的記憶在數百年中漸漸消失,到了Petra甦醒的時候,新世界上記得過往的只剩下她一人。她想要讓周遭的人想起遙遠故鄉的回憶,但是在生存困難的殖民星球上,只有滿腦子記憶與傳說的女孩能想出什麼辦法?


美國童書作家Donna Barba Higuera作品《The Last Cuentista》獲紐伯瑞金獎(左圖取自facebook/Donna Barba Higuera

作者Higuera讓我們看到,傳說與故事所擁有的並非只有內容,說故事的技巧與渲染力同等重要。有意識地為講述場合和群眾挑選適合的故事,更能發揮影響力。書中的Petra就是要透過她個人以及故事的力量撼動現況(書名cuentista亦即西語「說故事的人」)。她將祖母的故事揉合新世界的事件,創造屬於當代的故事,一如書中所說:「故事會穿越數百年的時光,穿過無數人群來到你的手中,你要用這些素材創造出你的故事。」

大獎名單總整理

紐伯瑞兒童文學獎
-金獎

  • The Last Cuentista》,Donna Barba Higuera

-榮譽獎

  • Watercress》,Jason Chin
  • Red, White, and Whole》,Rajani LaRocha
  • A Snake Falls to Earth》,Darcie Little Badger
  • Too Bright to See》,Kyle Luyken(

凱迪克獎
-金獎

  • Watercress by Andrea Wang》,illustrated by Jason Chin

-榮譽獎

  • Wonder Walkers》,Micha Archer
  • Have You Ever Seen a Flower? 》,Shawn Harris
  • 《翠翠掉下去了!》(Mel Fell),Corey R. Tabor
  • Unspeakable: The Tulsa Race Massacre by Carole Boston Weatherford》, illustrated by Floyd Cooper

金恩插畫獎
繪畫類
-金獎

  • Unspeakable: The Tulsa Race Massacre》,Carole Boston Weatherford, illustrated by Floyd Cooper

-榮譽獎

  • Nina: A Story of Nina Simone by Traci N. Todd, illustrated》,Christian Robinson
  • We Wait for the Sun》,Dovey Johnson Roundtree, illustrated by Raissa Figueroa
  • Soul Food Sunday》,Winsome Bingham, illustrated by C. G. Esperanza

文字類
-金獎

  • Unspeakable: The Tulsa Race Massacre》,Carole Boston Weatherford, illustrated by Floyd Cooper

-榮譽獎

  • Home Is Not a Country》,Safia Elhillo
  • Revolution in Our Time: The Black Panther Partys Promise to the People》,Kekla Magoon(
  • The People Remember》,Ibi Zoboi, illustrated by Loveis Wise

(*)標註書籍曾在2021年11月童書書房介紹過。

【另類繪本】

■看完了充滿大哉問及深刻道理的童書、繪本,該喘口氣好好放鬆一下了~說到放鬆,或許有許多人在讀書的時候只穿著內衣或內褲,呈現最懶散的狀態,可是讀者有想過歷史上第一件內衣是怎麼做出來的嗎?來跟著雞博士一起了解這段私密的歷史吧!

繪本《A History of Underwear with Professor Chicken》(雞博士帶你了解內衣歷史)內容輕鬆逗趣,雞博士和牠的時尚課程學生一起穿越時空,前往沒有文字記錄的遠古時代,看看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如何曠日費時地用大片獸皮製作出一小件能遮住重要部位的珍貴布料。除了演變歷史,貼身衣物的設計變化也毫無保留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例如四角褲和三角褲孰優孰劣?內衣裡不縫鐵絲或鋼圈會怎樣嗎?人人或許都納悶過以上這些問題,卻難以找到對象和場合大聲討論,歡迎打開這本書一解心頭之惑。


《A History of Underwear with Professor Chicken》內頁(取自macmillan



■插畫家弗列德.本納格利亞(Fred Benaglia)曾與作家亞麗珊卓拉.葛希拔(Alexandra Garibal)合著繪本《城市的狗》,最近他推出無厘頭新作《Monster! Hungry! Phone!》(怪獸!好餓!打電話!)。從鮮活的書名和封面,不難猜到書中內容:餓到崩潰的怪獸忙著打電話叫外賣,填滿牠無底洞般的饑餓。但是牠可能餓到精神恍惚,不斷打錯電話,接起來的不是披薩店員,而是莫名其妙的花豹、名為阿曼達的熊貓,以及正在參加競速比賽的外星人。跳躍的情節配上狂野奔放的線條和衝突的配色,讀者也能感受到怪獸的饑餓和崩潰即將瀕臨極限,最後牠終於撥對電話,披薩外送員順利出發,但為什麼怪獸最後還是沒吃到呢?雖然這個故事簡單,但如果讀者們曾經等待美食外送等到崩潰,一定會跟怪獸很有共鳴吧~

■日本插畫家Koriri以畫貓聞名,她所創造的「世上不可思議的貓世界」(世にも不思議な貓世界)中,每一隻貓雖然都毛茸茸的,卻很難說得上可愛,反而充滿了困惑、苦惱、猶豫等眾生相的表情。雖然「不可思議貓」並不具有賣萌的氣質,卻意外成為Koriri插畫的獨特之處。她的創作從Line貼圖開始發跡,之後除了發行周邊商品之外也出版插畫作品集。

2020年12月底,她推出第一本貓世界繪本《ねこのようしょくやさん》(貓咪洋食館),內容描述貓兒鬥智捉拿偷吃漢堡排的元兇。今年她再發行貓世界繪本第二集《ねこのラーメンやさん》(貓咪拉麵店):繫著蝴蝶領結的三花貓立志做出最好吃的拉麵,牠把柴魚乾當磨爪板,刨出一片片柴魚花熬湯。湯頭的香味引來鎮上所有貓咪在店門口大排長龍。不過當三花老闆把熱騰騰的拉麵端上餐桌時,貓咪們卻一口都沒吃,為什麼呢~快去看書找解答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吳品儒(譯者/節目企劃/創作者)
2022-02-20 11:00
報導》這本書形成了我的創作脈絡,楊富閔談《合境平安》

睽違4年,作家楊富閔於2022年初出版最新創作《合境平安》,並在新書發表會中,與讀者分享背後的創作過程,以及這本書想傳達的理念。

這本書開始的契機和成形,是從2018年一路走到現在各種因緣的集合。2018年楊富閔提了一個計畫「鬥鬧熱」,想以「民俗」這個關鍵字作為主題,去跟相關的文學文本做對話,或是寫自己的生命故事。計畫提出後,順利獲得了創作補助。

2019年台大台文所柯慶明老師過世,對楊富閔來說是滿大的打擊。近幾年他在柯老師的課程上擔任助理,與老師關係密切,老師的離世好像在提醒他某一個時間停止了,他明確感覺到某種寫作的分歧點出現。楊富閔開始問自己:「我接下來要寫什麼?怎麼寫?」他想到手邊擱著的這個計畫,覺得困難的時候,就是寫。從2019年開始,斷斷續續寫了其中一些篇章。

2020年武漢肺炎爆發,漸漸產生一種節奏:因為教書,生活變得更單純,楊富閔感覺找到了一個新的跟自己說話的方式。他把先前的斷簡殘篇漸漸收攏回來,靜下心來,關在房間裡開始寫。兩個多月之後,這本書就長成現在的樣子,但之後楊富閔先把它擱著,偶爾拿出來看著、改著,寫很多筆記。

直到2021年,楊富閔回家鄉大內圖書館當替代役,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他藉機把在台北10年來的東西整理一番,蓄足了能量再往前走。5月台灣疫情爆發時,他又想到這本書,於是慢慢把它整理完,交稿給出版社。

很多緊急的狀態、危機的時刻,給了楊富閔寫作的衝動。也許是題材本身決定了他在這些時刻特別想寫這本書,也可能是寫這本書的時候,能夠回到自己原生的脈絡去找到一些符號,把它轉譯出來。楊富閔認為,《合境平安》是目前所有作品裡自己最喜歡的一本,它就是現在的自己,全書的構成,環繞著他對寫作的想法。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在寫作上,楊富閔越來越堅持自己的理念,也學著跟過去的作品找到一個平衡點。寫作《合境平安》時,楊富閔沒有放棄「故事」這個元素,沒有放棄「講故事」的理念,所以乍讀之下是一篇篇有趣的小故事。後來在收攏這本書,為全書方向定調時,楊富閔漸漸察覺,與其說是一篇又一篇的故事,不如說在講一篇篇故事的過程中,跟那些靈感相遇、碰撞的瞬間,恰恰好跟這個民俗題材形成了呼應。好像在這些鬧熱的場景裡,每個題材和符號,都足以啟動他去構成所謂說故事的場景、說故事的能量等種種可能性。而這些正是每一個文學發生的關鍵時刻。

雖然是民俗題材,但楊富閔真正想談的是關於說故事,以及這些題材如何擾動他自己對「說故事」的想像:「我」怎麼去講這些故事?書中寫到的虛跟實,怎麼樣去把它講出來?所有素材信手拈來,都是楊富閔覺得最能施展他創作理念的方式。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但讀者不用管它真假,只要純粹聽楊富閔講這個故事,和各種來自他生命的領會。

創作中楊富閔也意識到,他應該把自己的地基踩穩。他回頭檢視一路上完成的作品,重讀它們,然後用較有系統、條列的方式,就每一個關鍵字好好把它們寫完。他認為這就是他在做文學的「基礎建設」——得把自己的東西給踩穩,以後才能長得更多更廣。不能當下流行什麼就寫什麼,而是不管寫什麼,都要有自己的「創作論」作為中樞神經或說脊椎。這樣一來,不管怎樣流行的題目,都可以找到自己回應的方式,這才是最重要的。

《合境平安》就是楊富閔一路從文學改編的經驗,有了許多體會跟反思之後,回到「文學」領域的成果。很像蓋房子要「祀柱仔(tshāi thiāu-á)」,這本書就是其中一支「柱仔」。楊富閔說,出完這本書有種很奇妙的感覺:完成了一件事情,也得到很久沒出現在創作過程中的感動,好像有個可以交代自己生命階段的東西了。


作家楊富閔的忠實粉絲(左),後來也成為了朋友,熱情參與新書發表會。

過去一整年,楊富閔想要有條理地整理自己的創作,《合境平安》讓他覺得往前走了一步,把自己文學的節奏抓得更精準。他也期待出書後有人批評,他相信良善的批評可以激發創作者的靈感,把創作者推得更遠,用彼此的專業碰撞出更多火花。

一路走到現在,楊富閔覺得《合境平安》是一個新的開始,新的寫作旅程。在創作路上,有些幽微的改變正在發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寫作可以幫他度過這些難關。

《合境平安》封底的文案是這樣寫的:

六十天的長假要開始了,再過一年,麵攤緊鄰的廟宇將會打掉重建,我會離開山村晨起通勤讀書,但請記得我們相約就是在廟邊,一個通向舊世紀也通向新世紀的會面點。

「會面點」這三個字,其實是楊富閔在台北車站的「柱仔」看到的。他想:這太有趣了!無論是有網路或沒網路的時代,我們好像都在尋找那個會面點,不知道在哪裡要相遇,而他想到的是打掉重建的廟宇。那是20世紀的最後一年,1999年這個時間點在楊富閔的作品裡一直陰魂不散地出現著。通向舊世紀跟通向新世紀的會面點,我們會在那邊相遇,那以後相遇也在這邊好了,即便那個廟不在了。

2022年的開頭,富閔以《合境平安》這本書開展新的會面點,期待大家透過讀這本書來與小時候的羊戶閔,以及長大後的寫作者楊富閔會面。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合境平安
作者:楊富閔 
出版:皇冠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楊富閔
出生臺南,喜歡酪梨牛奶與老舊報刊,目前是臺大臺文所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文學寫作與語文教育。曾獲「博客來年度新秀作家」、「臺灣文學年鑑焦點人物」;入圍2011、2014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部分作品譯有英、日、法文與波蘭文版本。2019年擔任國立聯合大學駐校作家。

寫有作品《花甲男孩》、散文《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踏查筆記《書店本事:在你心中的那些書店》,以及概念創作《故事書:福地福人居》、《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與《賀新郎:楊富閔自選集》。合編《那朵迷路的雲:李渝文集》、《沉思與行動:柯慶明論臺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

2017年原著小說《花甲男孩》展開跨界改編,推出電視、電影與漫畫。榮獲「第53屆金鐘獎年度最佳戲劇」等獎項;2019年《我的媽媽欠栽培》由臺北市立國樂團、TCO合唱團與無獨有偶工作室,聯手製作《臺灣歌劇:我的媽媽欠栽培》。2020年,楊富閔作品同時獲選「21世紀上升星座:1970後台灣作家作品評選(2000-2020)」小說類與散文類。持續努力寫成一個老作家!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02-19 12:3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