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Openbook好書獎.年度童書》雪是誰的?
▉評審推薦語
石牧民(決選評審,台師大台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耶路撒冷難得下雪了。一件難得的事,觸動了三個信仰傳統裡的孩子之間的爭論,進而促成了難得的同理。
由旅居德國的台灣籍創作者張蓓瑜繪圖的《雪是誰的?》,將故事設定在長久以來信仰及文化爭端的最前線:耶路撒冷。舉重若輕地運用「下雪」、「雪溶」的意象,來探討信仰衝突本身極可能蘊含的虛罔性質。同時,也運用故事中的孩子尋求靈性領袖解惑的安排,隱隱傳遞對於具有發言權以及裁奪權的宗教領袖的期許。
在情節安排上,《雪是誰的?》有意識地運用了當代媒體中交叉、切換的敘述風格,藉以吐露出各種一神信仰實際上殊途同歸的弦外之音。對於近世以來源自於信仰傳統的衝突,甚至殺伐,不啻為空谷足音。即使是對信仰衝突紛爭相對較少的台灣而言,仍具有建設性。
我們相信本書中基於信仰的「愛」、「分享」與「寬容」,的確能夠、也必須延伸至更普遍的領域,成為我們的孩子的心靈素質。書中孩子們將時間耗費在爭論之上所造成的遺憾,在故事安排中很快地獲得補償。這像是一個應許。念念不忘,及時放下成見而著眼於普世的、一貫的溫潤眼光,必有迴響。●
【延伸閱讀】
▉作者得獎感言
▇獲獎作家:安東妮.許奈德(Antonie Schneider)

▇獲獎畫家:張蓓瑜

2020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傍晚五點十五分
▉評審推薦語
李家沂(決選評審,交大外文系副教授)
疫病之年,人的生存常為失能與暴力的陰影籠罩。正因對病毒的無差別暴力無從抵抗,人才強烈感覺自己的失能。但也因失能,所以暴力才如影隨形。唯大疫臨頭,我們才會正視失能與暴力一直主宰著我們。
面對這個主宰,人只能默然無語,暴力讓人說不出話,失能則讓人無話可說。但在語言的無能裡,或正因為無,所以有一種能,必然會發生。發生了文學語言,發動了無能裡的潛能,並且發生在《傍晚五點十五分》。
長期照護高齡並且失智的家人,照護者與被照護者都受困於失能與暴力。身體失能產生的後座力,輕易把自己與他人都轟成了陌生人。家人的臉所代表那至高倫理的要求,其重力讓想找回熟悉的家人與自己,都無能脫離,卻也遙遙無期。尋常語言如何能不失效?被照護者已無話可說,照護者又將如何道盡。
但在《傍晚五點十五分》,從尋常的語言,食材,杯盤響動,鍋鏟交擊,和循香味而來那已逝和將逝的時光種種,一種語言冉冉發生,行經失能廢墟,撿拾語言碎片,煨燉成一種力,從無中生有,卻足以對抗失能帶來的暴力,並讓暴力暫且失能。
淚水傷痛與遺憾,一直都在。哭泣尖叫與吶喊,一直都想。但在《傍晚五點十五分》,我們且坐下共餐,一次次重新再做一次家人,一直到我們完全失能為止。●
【延伸閱讀】
▇獲獎作家:夏夏
➤彩蛋即將登場!12月8日後,將陸續上傳作家得獎感言與領獎身影,敬請期待!
▇2020Openbook好書獎
▇來看看超過250位讀者的年度好書吧!
▇得獎好書,各大網路與實體書店熱烈推廣中
指導單位:

主辦單位:
贊助:
合作夥伴: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