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是閱讀把我變成消波塊!讀字公民書展搶先報
以「讀字小酒館」、「讀字漫遊」、「讀字上雲端」等理念滿滿的主題深植人心的「公民書區」,每年在台北國際書展總是備受矚目、擄獲無數愛書人的好評。由獨立出版聯盟、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及非政府組織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主辦的「公民書區」,曾於2019年拿下「最佳展位設計獎」金獎。今年在實體書展因疫情取消後,原班人馬以「讀字公民書展──破浪、破曉、希望再出發」為題易地開展,於4月再次啟航!
2021年「讀字公民書展」自世貿中心移師至松山文創園區五號倉庫,春假期間(4月1日至6日,每日上午11時至晚間8時)舉行。OB特派員在此熱烈召喚讀者,一同與出版者、獨立書店經營者以及公民組織再次聚首,把握難得的交流與對話機會。
▇希望再出發:集合了!讀書人
獨立出版聯盟理事長、一人出版社總編劉霽表示,去(2020)年台北國際書展取消後,所有早已安排的講座活動、對談,甚至已完成的文宣設計、活動手冊,一切心血全部歸零。而早已設計完成的活動展品,也一直放在倉庫無法亮相,令團隊與眾人感到相當惋惜。
因此,得知2021年台北國際書展實體展會再度取消的消息後,策畫「公民書區」的原班人馬便決定擇期另地舉行,由3個單位各自決定主題,誓不再讓傾力灌注的心血流失。
劉霽表示,2020年原訂以「讀字浪濤」作為台北國際書展的策展主題,以台灣四面環海、群島環生的島嶼雛形作為概念,選用台灣海邊常見的「消波塊」與「海階」作為主要視覺設計,打造屬於講者、讀者相處的共同時光。2021年將概念轉為更強而有力的「破浪」,除了沿用早已準備好的苦心設計,讓前一年的準備工程重新亮相外,更希望表達台灣在全球疫情時代,努力突破重圍的意義。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負責人、三餘書店店長鍾尚樺從人文角度,解釋本次主題「破曉」的策展理念:「由夜轉晝之際,象徵不論眼前多少艱險,終有撥雲見日、迎向光明的時刻。如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獨立書店們努力從中為讀者擷取議題、關懷社會;即使面對閱讀減量、圖書削價競爭,甚至新冠疫情影響,仍致力生長出獨特、在地的姿態,以文字滋養社會,安靜又堅毅地陪伴讀者左右。」
NGO組織代表、勞工陣線執行祕書楊書瑋則點出主題「希望再出發」承載了對於台灣未來的想望:「NGO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努力讓台灣成為更好的國家。希望藉由集結大家的希望,重新整頓揮別2020的陰霾,一起重新再出發。」
■消波塊書櫃與VR體驗
本次「讀字公民書展」因場地空間增加,亦擴大邀請了更多夥伴共襄盛舉,包含老字號獨立書店唐山書店、詩人陸穎魚開立的「詩|生活」書店、大塊文化、書林書店、The Big Issue(大誌雜誌)等單位加入。宛如將積累許久的能量迸發出來,逾40家獨立出版單位聯合,搭配主題「破浪」,以消波塊書櫃「眾志推書」,在時代的驚濤駭浪下互相應援、打氣。
來到展場的讀者,除了可以看見不同出版單位的最新出版品,還可於現場預約觀看南方家園出版社推出的台灣原創VR紀錄片《我的敘利亞鄰居》,在新科技的浪濤下一同升級出版的未來性。
■影像敘事與書店微光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自2014年起,每年都會出版最新的《福爾摩沙書店地圖手冊》,本次也推出線上升級版網頁,讓全台讀者可以更快速有效率地檢索、查閱家附近的書店。
走訪全台16家獨立書店製作的系列紀錄片《書店:學》,將在書展現場以投影播放,娓娓道出獨立書店經營者的開店淵源、經營智慧,帶出獨立書店的時代意義與變革。由仁偉書局與島呼冊店店主組成的「灰熊寒」,將推出「灰熊寒來講冊」節目,透過生活味滿滿的主題選書,邀請讀者在日常生活中與閱讀產生連結。
透過影像敘事,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希望將人文情感與書店本事傳遞給所有讀者。搭配本次主題「破曉」,協會也推出限量版「書店微光」火柴盒組與小樹苗繡片徽章,藉由具象化手法,象徵以人文精神突破暗夜,照亮並溫暖每一個在疫情時代下不安的你我。限量贈品將贈送給完成指定任務的讀者。
■宛如連儂牆的「希望之樹」,匯聚公民的祈願
在香港雨傘革命、反送中運動遍地開花的「連儂牆」,是所有自由言論的奧援之處,也是串聯群眾的精神象徵。本次NGO組織在展區種下「希望之樹」,並以街頭上常見的抗爭布條,打造「台灣版的連儂牆」,邀請民眾一同寫下對台灣或國際社會的心願,期望能在展期最後一天讓枯樹開滿祈願之葉,讓象徵公民力量的眾志成城,化身為集體創作的藝術品。
▇負責人真心話:一起來當消波塊吧
OB特派員特別網羅了3位負責人的真心話,在此吆喝有興趣的讀者們:全部站出來,一起成為守護閱讀的消波塊。
㊙獨立出版聯盟理事長劉霽:挑戰2021亞洲最大書展!
「因為台灣防疫較為成功的關係,幸運可以促成這場書展──這搞不好也會是今年最大的亞洲書展!希望所有關心的朋友們,也能來支持一下!
連續兩屆停辦的國際書展,其實每年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讀者有機會能跟出版人面對面交流,大家可以好好把握如此難得的機會。」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鍾尚樺:願你也是獨立書店的微光
「本次展覽特地邀請特色書店單位到現場:奔走書業近40年的唐山書店、香港詩人開設的詩生活、書店重要夥伴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讀者可一同感受他們的精神與魅力。
另外,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推出『書店微光』火柴盒組與小樹苗繡片徽章,只要蒞臨現場的讀者完成指定任務,便可直接帶回家,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台灣勞工陣線楊書瑋:我們也愛出版啊!
「大家可能都以為倡議組織都只會在街頭衝撞,但其實我們也有很豐富和多元的出版品,希望這次的書展,大家可以來看看平常只會出現在新聞上的團體們,平時到底都在幹什麼!」
除了現場的展品,「讀字公民書展」也規畫了講座區域,分為「讀字大浪」與「讀字小波」,講座總數超過50場。除了有網路高人氣BL作品、溫馨可愛的親子繪本,還有獨立出版的文學作者現身,以及精采連篇的出版人對談。各種超華麗主題一次乍現,快來看看你有興趣的主題吧!●

▇讀字公民書展——破浪、破曉、希望再出發
時間:2021/04/01(四)-04/06(二),11:00-20:0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5號倉庫(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入場:免費實名制入場,請攜帶身分證或mycode 台北隨行碼(二者擇一即可)供工作人員掃描,展場內須全程配戴口罩,禁止飲食。
活動:讀字大浪區|讀字小波區
更多活動資訊請見➤➤讀字公民書展官網
話題》窗前貓咪眼中的奇妙路人:讀社會學家岸政彦的《片斷人間》
這本書裡的照片都是空鏡頭,沒拍到人,但是看著每篇文章,眼前總會浮現一張張日本旅途中偶遇的臉。
日本社會學家岸政彦的散文集《片斷人間:貓、酒店公關與乘夜行巴士私奔的女子,關於孤獨與相遇的社會學》,採訪瞞著丈夫當酒女還債的奇女子、80歲的街頭吉他手,與其說像《蘋果日報》「人間異語」專欄,更像《搜神記》、《遠野物語》等筆記,離奇使讀者問「為什麼」,忍不住去推理。
小說將萬花筒圖案聚焦於透視點,筆記則藉空白輻射出無數解釋,書中每篇都讓人掩卷浮想連翩。岸政彦在一個人身上聽到、看到的,遠比寫出來的多,當然有他的意見,但為盡倫理,他說拿片斷來以偏概全,就是暴力,所以不解釋。他採取的距離,就像貓咪在窗裡看路人來往,是不會發表評論的。
***
〈街頭的卡內基音樂廳〉一章訪談80歲的街頭吉他手,他戰敗時在鄉下務農,大哥想學吉他,爸爸就買了。後來他偷拿來玩,邊聽留聲機無師自通彈吉他。初中畢業就被爸爸趕去大城市,因為是三男,「不是你要繼承家業。」買了到東京的車票,到大阪驚於「這麼多燈亮著,這地方真是大啊。」下了車,搭計程車進了高島屋百貨旁的麻將館,每天輸錢輸了一年,被麻將館老闆收留工作,一直住在旅館。
一年後有個女孩子每天來附近的餐館吃飯,他搭訕要她教大阪話,最後說「飯錢就放在這了」,一下子放了個一萬日圓。她可驚訝了!那時的一萬日圓,貨真價實就在眼前,她驚訝地說:「哇!大叔,謝謝你。」後來女孩子就邀他去她家鄉,見了未來的丈人。丈人叫他租房子,他才知道要租房子。今時今日,他豪情萬丈向岸政彦追憶「那些大錢全都由我來出」,想想又補了句「跟丈人借來出」。定居成家,開巴士、開計程車,60歲退休成了街頭吉他手。
哈哈哈「飯錢就放在這了」這招真的不是模仿太宰治嗎?太宰治〈維榮之妻〉裡,小餐館老闆哭訴,一開始聽說大谷是男爵次子又是日本頭號詩人,結帳時大谷還豪氣把一張百元鈔塞進老闆手心,一定要老闆收下,不用找。老闆回憶「那時的一百元可是大錢,相當於現在的兩、三千元甚至更多。」以為他多凱。誰知道以後三年,大谷把店裡的酒喝光都沒付過錢,闖進門還會動手開櫥櫃拿白蘭地,站著喝完就跑。
你家就是我家,這晚大谷竟把店家要進貨的5000元搶走了,害老闆只好上他家追贓款。大谷的太太聽了,沒錢還人家,只好背著孩子去小酒館當招待抵債。更厲害的是大谷還帶群酒女來到小餐館,原來他拿了錢去酒店揮霍,最後小餐館是酒女埋單。酒女跟太太一樣都是用來幫大谷擦屁股的。
先亮出鈔票取信肥羊,是金光黨的犯罪手法啊,不過吉他手可能分不清幻想和現實。身為家中三男不得寵,大哥要什麼爸爸就買,他卻只能撿大哥玩膩的吉他。可是他習慣了把自己理想化,活在粉紅色的泡泡裡,過得像要什麼有什麼的大哥。忍不住就誇口說「那些大錢全都由我來出」,結果是「跟丈人借來出」。忍不住就誇口說「一直輸錢」,可是務農的國中畢業生身上哪有錢輸一年,還強調住在旅館兩年?
只能猜測,對他而言,說贏錢太小氣了。有錢可輸,更值得他炫耀;說租房太小氣了,住旅館更值得他炫耀。越不切實際,他越覺得有面子,根本就是漫畫《貧窮貴公子》裡,不顧兒子勤儉持家、專門大把花冤枉錢的媽媽。這樣他老婆持家會血壓飆高喔。
還有,初中畢業兩年也才17歲,女孩子就叫他「大叔」這樣對嗎?這招他應該玩了不少次,結果把不同女孩子說的話搞混了吧。
瞧他在人前樂天彈吉他高歌,在人後為沒討到賞錢自我解嘲,他的人生應該比他說的更亂來吧?不管什麼事,他總擔心這樣很沒面子。為了讓人看得起,不管三七二十一,欠更多錢,闖一堆禍,讓不同的女人收爛攤子。
可是也不一定,因為筆記就是只有一點點嘛。讀筆記就像看雲打發時間,指著說,那片雲像恐龍,那片雲像人臉。
***
漢生病療養院七十來歲的男性住院者,年過七十才開始畫畫,畫了好幾幅長髮裸女,背對觀者,不見臉孔。據說那是他15歲時看到的女人,僅一面之緣,然後他就被強制住院隔離。他反覆以相同的構圖,不停畫著記憶中的裸女。過去,漢生病療養院會強制絕育 、墮胎。作者不知道老人是否一直與女性無緣,也不知道那是否他唯一目睹的裸女。
老人很像小說家川端康成。川端兩歲喪父,3歲喪母,7歲祖母過世,10歲姊姊死了,15歲時,祖父也死了,投靠伯父,次年就搬進中學宿舍。19歲初次去伊豆旅行,途中和溫泉賣藝男女同行,27歲發表〈伊豆的舞孃〉,描述20歲的學生,身為孤兒,憂鬱難以釋懷,到伊豆旅行,賣藝人純真坦率地喜歡他、接納他,讓他想哭。雖然一路含情脈脈,但他搭輪船回東京時,什麼話也沒能告訴少女。
有人託學生帶老婦去東京轉車,說她的礦工兒子媳婦都死於西班牙流感,只剩做祖母的背著嬰兒,牽著兩個三、五歲的孫女,要回水戶卻忘了路。短暫的溫暖後,小說用老婦的身世,把孤兒的寂寥現實,又帶回了學生的世界。船開了,學生隔著相模灣遠眺少女揮手帕,回艙落淚。旁邊少年醒了,問他是否遇到不愉快。學生說:「不,我剛剛離開了她。」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孃〉、《雪國》、《山之音》、《睡美人》一次又一次地寫邂逅少女,就像老人用相同的構圖描繪裸女。書中沒多描述的裸女圖,似乎也像川端〈溫泉旅館〉寫洗溫泉的女人們,豐滿圓潤又朦朧的裸體,在氤氳的熱氣中,像滑潤的動物,黑色的柔髮高貴而憂傷。
***
然而岸政彦筆鋒一轉,說起了巨乳迷。大量巨乳女的資料庫網站,管理人單身,與母同住,專嫖巨乳,寫成熱愛巨乳日記。一夕日記宣布癌末,變成抗癌日記。臨終之際,他回頭提起了巨乳:誓言要抱著對巨乳的熱愛,獨自死去。在大量嫖妓之前,管理人只遇過一次理想中的巨乳。但是等他再訪那間特種營業,小姐已離職,難再相見。他反覆寫著:人生別無所求,只要能再一次被夾在那道乳溝中睡去,此生足矣。
把這兩個故事一起說,是詮釋。老人終生被隔離,彷彿巨乳迷的母子生活。回憶中的裸女,像回憶中的巨乳,可能不是驚鴻一瞥,反而是讓他放下戒懼依偎安睡的代替母親。所謂巨乳,就是嬰兒視野所及的母親。裸女不見臉孔,只見乳房。既因為貼近,也因為嬰兒很小,所以覺得乳房巨大,像靠山。
川端康成一輩子寫少女,老人畫裸女,巨乳迷熱中建資料庫;而岸政彦一輩子猶豫的就是要不要跨進邊緣人的世界,深怕打破界線,一面辯解為了社會融合必須冒險,一面為後果持續自責。
筆記宛如從飛逝車窗對眾生投以一瞥,浮光掠影難以捉摸。但岸政彦是個怎樣的人,則是用整本書的篇幅傳達。讀者讀第二遍,明白窗貓是用什麼心情看路人時,可能會既意外又感共鳴。願他以自責、羞怯、稍縱即逝的勇氣,和讀者相濡以沫。●
断片的なものの社会学
作者:岸政彦(Kishi Masahiko)
譯者:李璦祺
出版:聯經出版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岸政彦 Kishi Masahiko
1967年生。社會學家。長居大阪,往返沖繩。大阪市立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社會學專攻取得學分肄業、文學博士,立命館大學研究所先端綜合學術研究科教授。研究主題為沖繩、生活史、社會調查方法論。著有《同化と他者化──戦後沖縄の本土就職者たち》、《街の人生》、《はじめての沖縄》等,小說《ビニール傘》入圍芥川獎,《図書室》入圍三島由紀夫獎。
部落格|twitter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