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向陽》我的兩本啟蒙詩集
我從13歲開始「立志」成為一個詩人,購入的第一本詩集卻是屈原的《離騷》,從鄉下透過向台北書店索取的書目,以郵購方式買到。入手後的第一個反應是「嚇呆了」。那是「明刻本」覆刻的小書,以我從未看過的明代書版向少年的我宣示它的深奧,漂亮的明體字嚴謹地刻錄於直線隔行的書版上,一路列隊而來,沒有標點符號,更不可能注音,當然也沒有作者介紹、題解、注釋這一類方便現代人閱讀的欄目。儼然天書一般,那本《離騷》冷酷地等著我,說:「看你怎麼讀?」
年少時的我,在這之前已從家裡開的書店讀了不算少的書,鄉下稱為「閒仔冊」,學校稱為「課外讀物」,年少氣盛,自視甚高,不相信有我無法閱讀的書,面對這本明刻本《離騷》,非要弄懂它不可,因此展開了土法煉鋼的「攻勢」。先查字典,將書中所有生字查明、注音;再用逗點句點以紅簽字筆標示句讀,幸好《離騷》每句都夾帶語助詞「兮」字,如一開頭的「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不難區辨。
完成基礎工作後,還是無法真正理解這些詩句的意涵,於是我決定將《離騷》全詩共188行背下來,當時腦子軟,真的把這長詩背到最後三行:
亂曰:已矣哉!
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既莫足與爲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直到今天都還沒忘掉。但即使如此,還是無法通徹理解屈原此詩的內在意涵,似懂非懂,於是我自以為是地採用抄經的方式,用學校的作業本,逐字抄寫,以為這樣總該懂了吧。結果可想而知:還是無法真正通篇了解。
這樣的窘境讓當年帶有叛逆性的年少的我,發誓要成為像屈原這樣的詩人,將來也寫一本讓讀者背也背不懂,抄也抄不懂的詩。我的美滿人生,竟因為這位13歲少年的無知,走上一條人煙稀少的小徑,而成為今天雖然也出了幾本詩集卻乏人問津的「這個樣子」。
我讀的第二本詩集是《詩經》,同樣是明刻本,但這次是從就讀的竹山高中圖書館借出的,較諸《離騷》,《詩經》的閱讀經驗愉快多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些四字一句,詩意明亮的詩,容易理解,也容易吸收。讀來有感,也頗好應用。當然這階段,我聰明了,專挑有感的詩來讀,也才體會出讀詩的樂趣。
不過,初中《離騷》、高中《詩經》的詩閱讀經驗,並沒有讓我走上古典詩的創作之路──恰恰相反,我卻逐步成為現代詩的喜愛者。13歲讀《離騷》的同時,我已開始試寫新詩,第一首發表的詩是後來看了會臉紅卻無法後悔的少作〈愁悶,給誰〉,登在詩人古丁主編的《巨人雜誌.詩廣場》上;進入高中後,又和幾位喜愛現代詩的同學合創「笛韻詩社」,鋼板刻印出版《笛韻》詩刊,發表同仁詩作,直到大學時期,發行13期後停刊;也在大三那年,因為被選為「華岡詩社」社長,為了「領導群倫」,開始正式向報紙副刊和詩刊大量投稿,發表比較成熟的詩作,而以「台語詩」和「十行詩」建立了初步的風格。
我至今也仍然無法解釋,為何年少就接觸、背誦《離騷》和《詩經》的我,最終卻走上創作現代詩的路?唯一說得通的是,這兩部經典是我的詩心的啟蒙書,《離騷》的楚語楚調,啟發了我創作台語詩的心念;《詩經》的格律形式和它源自民歌民謠的音樂性,則支持了我自創十行詩新格律的信念。我從《離騷》和《詩經》的土法閱讀經驗中,感受到的不是它們的古典詩形式的跟隨,而是開創現代詩新格局的召喚。
從《離騷》發展出的《楚辭》,基本上無論屈原或宋玉,皆用楚語寫作,表現楚國的聲腔,書寫楚國的地誌、植物誌,我從13歲開始到20歲都浸淫其中,到我開始正式投稿之時,面對的是1970年代以《創世紀》詩社超現實主義詩風為主流的現代詩壇,雖然我也熟背洛夫、瘂弦,或者比較傾向古典主義的余光中、鄭愁予等的詩作,但《離騷》的楚語、楚聲,卻一直召喚我,無妨跟主流的現代詩壇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可以用我舌尖上的母語來寫作跟主流不一樣的、獨樹風貌的台語詩。
是這樣的精神召喚,讓我在1970年代最不利於當年只能名之為「方言詩」的詩壇,無所畏懼地展開了台語詩的習作和發表。
我從《詩經》這部經典,特別是來自民間所採集的《十五國風》的歌謠詩作中,得到的則是音樂性和語言節奏的訓練,以及以整齊的「四言詩」格律的欣慕和濡染;但我寫的既是現代詩,無論四言詩、五言詩或七言詩,都已與我處身的時代相去甚遠,現代詩以行為句式,要追求它的音樂性和新格律,必須重起爐灶。
開始現代詩創作的我,面對的現代詩壇還是反對押韻、格律,有「詩是詩、歌是歌」的主流「戒律」,彷彿用了固定格式、帶有音樂節奏或韻律的詩都是落伍的「非現代詩」。而我從《詩經》(乃至於唐詩、宋詞、元曲)的閱讀經驗卻告訴我,詩與歌難分難解,兩相拆開未必為好。在這樣的思考中,我決意以違反主流書寫的方式,開展十行詩的嘗試。
我有意識嘗試台語詩和十行詩的創作,始於1976年。從13歲開始的詩人夢,經過8年的學習、醞釀,直到21歲才終於成形,並且成了我在詩壇的「被識別標誌」。背誦《離騷》和《詩經》,居然成為我用來開創現代詩新風格的養料與福田,不能不感謝這兩本對我具有啟蒙意義的經典!●
向陽
本名林淇瀁,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著有詩集《亂》、《向陽詩選》、《四季》等多種。
童書書房》「墨西哥瑪丹娜」Selena Quintanilla在電視劇與繪本中重生,及其他童書藝文短訊
【名家新作】
繪本《Queen of Tejano Music: Selena》從歌曲和表演以外的角度,讓讀者更深入了解Selena。書中詳述Selena生平,例如她從小就展現表演和創作天分,寫歌也難不倒她。9歲登台的Selena,和哥哥姊姊組成樂團演唱傳統的Tejano音樂,並擔任主唱,這使得他們在男性演唱者為主流的Tejano音樂圈中經常碰壁。但樂團改編的音樂結合藍調、R&B充滿新意,歌詞罕見地唱出女性心聲,這樣的音樂在聽眾中逐漸累積口碑而走紅。繪本裡大膽而強烈的配色,充分展現出Selena的人格特質,不管讀者是否曾經聽過她的音樂,都能從中獲得啟發以及閱讀樂趣。
今年1月,Angie Thomas推出續作《Concrete Rose》(暫譯:混凝土的玫瑰),帶領讀者認識17年前的麥瑞克。目前形象正派的他,當時是幫派首腦,甚至替黑道老大販毒,他的不法收入全拿來幫助母親養家,因為他的父親深陷牢獄。當麥瑞克的孩子出生後,他急於擔負起家庭的責任,想脫離幫派。這時有個機會:他可以代替老大坐牢,藉此脫離組織,但監禁期間自然見不到剛出生的孩子,而且這樣一來麥瑞克也會走上父親的老路子⋯⋯
看過前作的讀者自然知道麥瑞克會選擇入監,不過其中的心境轉折,透過作者編排劇情、塑造角色,仍讓讀者期待不已。續作消息一出,書評網站隨即出現「未看先讚」的粉絲刷評價,熱度可見一斑。麥瑞克這個角色是Thomas的最愛,但此書不僅是為了交代麥瑞克的前半生,也寄託了作者的企圖。她希望讀者看完之後,會把刻板印象中的黑人男孩當作一般人看待,而不再只是一種威脅。
孤兒主角Elsie就是屬於破魔者,她具有俠盜精神,替平民解除被貴族階級施下的咒法,不過Elsie這樣做之前並沒有先取得許可。在某次破解途中,她被上層人士Bacchus Kelsey發現,事跡敗露之後兩人竟然開始合作,Elsie也對這位高顏值的神祕男子產生好感。在此同時卻發生多位巫師遇害、魔法書遭竊的重大事件。《破魔少女》的上集在去年年底已經問世,迴響熱烈,下集須等到3月。
插畫家Naffy在2019年曾自費出版繪本《Mou》,瞬間完售引起矚目。2020年《Mou》於学研プラス出版社重新出版,畫風看似陰鬱冷淡,卻說出了一個溫暖而驚人的故事。
在這次的新作中,蘋果寶貝看到小舞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突然一陣委屈湧上心頭,甚至因此離家出走。它在外頭和蒲公英以及善良的狗成為旅伴,但認識他們以後卻愈來愈寂寞,蘋果寶貝該怎麼辦呢?與成長小說《魔女宅急便》不同的是,全4冊的蘋果寶貝系列,適讀年齡在中班到小二之間,屬於角野榮子創作中適合低年齡層閱讀的作品。在繪本創作方面,角野榮子和多位插畫家、繪本作家共同創作,自己也從事童書翻譯如《小紅帽》、奶奶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繪本《勿忘我》(中譯本三民出版)。
Frieda於1962年設立專營農產品的弗里達公司(Frieda's Inc.)後,陸續進口四季豆、釋迦、楊桃、荔枝、火龍果、刺角瓜、無籽西瓜等農產品,迅速擄獲消費者的心。她在80年代引進奇異果,結果大受歡迎,美國人視為奇珍異果,刺激了他們的味蕾,更讓當地民眾勇於接受異國食物,Frieda則獲得「奇異果女王」的封號。對於新事物從不畏懼的Frieda,2020年以96歲高齡過世,她的進口蔬果王國交給女兒和孫女們繼續經營。繪本中繽紛富童趣的色彩,畫出了各色美味水果,若直接看原文繪本,還可以學到如何用英文說出日常水果以及描述它們的口感,喜歡透過日常場景解除英文的讀者必讀!
【告別大師】
「學習規則很好玩,但如果有例外更好玩」這個核心概念,也出現在安野的數理及教學繪本中,例如《進入數學世界的圖畫書》、《天動說》、《ABC之書》等,皆展露安野貼近生活而寫實的一面。至於寫意的另一面,則展現在他的旅行繪本中。安野的《旅之繪本》(旅の絵本)系列,帶領讀者在紙上漫遊全世界,是備受好評的巔峰之作。
安野本人曾經隨同作家司馬遼太郎在台遊歷將近一圈,對台灣留下深刻印象。台灣讀者所熟悉的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奧本大三郎編著,東方出版社),封面也是由安野光雅所繪。
延伸閱讀:3月繪本大師》空想的軌跡:兒童圖畫書大師安野光雅
【清空情緒,迎接新年】
凱迪克獎作家馬修.柯戴爾(又譯柯爾諜,Matthew Cordell)新作《Bear Island》(暫譯:熊之島)中,小女孩Louise和爸媽失去了愛犬查理,全家人陷入悲痛中。Louise懷抱著思念的心情,踏上查理生前最喜歡的湖中小島,奇怪的是島上竟然出現了一隻熊。Louise起先感到害怕,後來發現那隻壞脾氣的熊也跟Louise一樣悲傷。
Louise和熊的狀況時好時壞,隨著登島次數愈來愈多,她領悟到重大事件帶來的情緒會消散,但那需要時間。她也相信事件除了帶來情緒,也可能伴隨著更好的改變。在熊終於進入冬眠,Louise也走出悲傷之後,家中也多了一個新成員。《熊之島》繪本步調緩慢,告訴讀者如果卡在情緒中,就請再寬限自己一段時間。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