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阿尼默》書的重量
前兩年一本介紹台灣旅遊的日本雜誌,用了招牌林立的台南國華街景作為封面,花花綠綠,凌亂美麗,那麼我們,如此人間。那些各地常見的砂鍋魚頭、燒肉飯、當歸鴨,都曾是我的國語課本,有我識字的起點。我要記住招牌上的字怎麼寫,回家再臨摹給我的哥哥姐姐看,少一筆多一劃是常有的,但他們總會猜出我想學的字,並指導正確的寫法、怎麼唸。
我出生在不算繁華的地方,能稱上書局的店家只賣文具、習題與為數不多的童書。老闆總會用薄薄的牛皮紙袋包裝,封口上再黏一塊膠帶,讓客人拎著走,像一只福袋。我熱愛蒐集那種紙袋,打開就是挑給自己的禮物。
有一次,錢花完了還是不忍離去,繼續挑著看著,一張卡片正好入了我的眼,閃閃亮粉底下是甜美的花園插畫,真想送給要好的同學。我斜眼看了看老闆,再看一看手上的卡片,又看看老闆,悄悄撕開紙袋上的膠帶,卡片滑了進去。隔幾天,我同學很開心地收到我的生日祝福。
後來,我又成功得手一本《綠野仙蹤》,只是這次不像第一次輕巧,牛皮紙袋看起來不對勁,被撐得好假,都快被撐破了,離開時跳不上腳踏車,還跌了一跤。也許是課外讀物在生活周邊不易取得,更顯得如此厚重,重的不只是書、書裡的文字,還有心理壓力。
那只紙袋暗鎖在書桌抽屜好幾天,拿出來也見不得光,只能在無人時閱讀,雖是為兒童出版的文學書籍,但小時候未有閱讀習慣,雙引號內的對話是誰正在說話,我總是搞不清楚。常常要靜下心來,一個人設身分飾桃樂絲、稻草人、獅子與錫人,還要扮演奧茲大王與魔女,正派反派大人小孩與動物,試圖揣摩他們,演到不知道誰是誰,無法從生活口語的習慣中分辨文字,一知半解,讀也讀不完。更何況會有人姓「桃」嗎,是「姚」吧,乾脆就叫她「姚樂絲」。
後來識得更多字了,能分辨文章裡的誰正在說話,也不再偷書了(其他東西也不偷了),我買書、圖書館借書、寫情書(如果這也是「書」的話),或是,用換的。
旅行時,行李內會丟進一兩本書,掂一掂重量,也許可以是兩三本。旅途中總有無所事事的時候,有書的陪伴總是好的。
第一次當背包客時,什麼都不懂,但兩週後、移動到第三個城市,負重會成為一門學問,日常所需的物品,精簡再精簡,一塊肥皂洗澡洗頭兼洗衣服,牙刷切半段,冬夏衣物一二足夠了,除了相機與記憶,什麼都不往身上堆,紀念品更是敬謝不敏。要捨棄的東西很多,更遑論是一本書。
遇到幾個日本旅人,他們人手一本《地球の歩き方》(現在台灣也能買到翻譯版本),每年改版。地圖之詳盡,交通、人文、餐廳、住宿等資訊之精確,就算不講英文,也不用像我一樣焦急詢問,慌張追車。
我發現每個落腳的青年旅館都有書櫃,裡頭擺放很多這類旅行攻略,以及各種語言的文學書籍,等待被閱讀或被有緣人帶走,偶爾出現少量中文書,繁體字總比簡體字多。也曾發現一本英文版的《莎士比亞全集》,有著十來公分的厚度,到底誰有能耐扛著磚頭旅行?還是帶出來才知道後悔,所以遺棄在此了?
每個遊子白天裡遊覽真實的地理,晚上閱覽文字的歷史,也有無論白天黑夜只是無止盡地頹廢著,少有不是歷盡滄桑的樣子。我帶來的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與三島由紀夫的《奔馬》都看完了,自然是要捨棄的。這場旅行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停,歷經了數次月亮圓滿又削減,炎夏到寒冬,沒有預設終點的日子還長著呢,不如來交換吧。就這樣,這兩本書,一本擱在馬德里,一本留於威尼斯,它們的停留只是暫時,它們會有自己的路要走。換來一本有點舊的《天一言》,書側染上的,說不定是各色人種的手脂。有些書換來,忘了地點也忘了書名,有時不知下一本在哪裡,就把手上的這本再看一次。
我在每本書籍末頁大致寫下:「如果有天,這本書再次回到你的眼前時,它已比你去過更多地方旅行,想想真是美好。」簽上名字,填上日期,塞進書櫃,期待它被換走,期待有天再次遇見它時,除了風沙、雨漬,還能看到人們的留言。
往後的旅行,行李還是會丟進一兩本書,也許可以兩三本,不會更多,也不必更多。
我是圖像工作者,但眼光停駐最多的反而是文字小說。我的工作是先讀文本再畫圖,因此我會比讀者提早看到文章。副刊刊載的作品多是短篇小說或散文,偶爾也會畫到詩。新鄉土負面書寫的方清純、哲思與知性的張亦絢、情感真摯的陳雪,他們都擁有強大的說故事能力,很讓人羨慕,讀得意猶未盡時,就找來他們的其他著作來看,他們都是文字演員。
我也創作,我的書也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被交換著嗎?神祕地走過五湖四洋,去了我到不了的地方?會有人像我一樣,在末頁寫下隻字片語,浪漫的想像相遇的可能嗎?讀者與書的關係像朋友,相聚時開心,離別時祝福。但如果成為一位作者,那麼書就是情人,是曾經朝夕相處、記得掌心的痣在哪裡的那種前任情人。如果再與它重逢,它磨破了,缺損了,看起來歷盡滄桑了,袒露出來的會是一張喜悅的臉,還是怨懟的臉?我真心付出過嗎?曾不顧一切與它交往嗎?或者,書的重量,是慎重,會記住怠慢,保留不周,在秤桿上掂一掂同等的心意。
這都是要在出版過後的幾年,自己有了成長,才能衡量的事。心也有地圖之詳盡的旅行攻略,只是路途上想不到未來的模樣,無論前往何方,背包也該越來越清減,而慎重。●
阿尼默
「有天一時不察拿了顏料當巧克力棒吞下,發現這簡直是人間美味,於是天天以此裹腹,顏料就在肚子裡一層層上色,直到吐出內臟形狀的翻模,那腸、那胃、那心,真是美,堪稱內外雙修。」
畢竟於大葉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捷克布拉格應用藝術大學純藝術學系繪畫組碩士。作品面相多元多產,擔任過劇照師、電視與電影美術指導、動畫導演與18年插畫家資歷,擅以文學式圖像表現,與文字相映,寓意深遠。作品常發表於各報文學副刊,為書籍繪製封面。
2004年以電視劇《我倆沒有明天》入圍金鐘獎最佳美術指導,2005年以動畫短片《366巴士》獲工業局國際級動畫雛形獎百萬首獎、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入圍;此外,還曾以散文〈有時身在小人國,有時我是格列佛〉入選九歌《98年散文選》。短篇漫畫〈四十七歲的天空〉收錄在《台北咖啡》(大辣)合輯中,個人作品有圖文書《消失在儀表板上的366》(商周)、攝影集《清唱》。
在台灣及捷克舉辦過多次個展、聯展,最近一次插畫個展為2018年的《白馬屎》,並於2019年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小輓》為其第一本個人漫畫集。
OB短評》#246 在幻夢中搭建舞台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紅樓夢幻
《紅樓夢》的神話結構
白先勇、 奚淞著,聯合文學,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益
唯有至情、至性且了悟人世者,才能一窺《紅樓夢》。本書為兩位現代主義修道者的結晶合作,觀看、拆解《紅樓夢》的宇宙天體,不僅接近《紅樓夢》,也更接近兩位藝術家。【內容簡介➤】
●我家,或隔壁
郝妮爾著,宜蘭縣文化局,240元
推薦原因: 樂 益
嶄新的地方書寫,相較於過去多以掌故、地方人情為主軸,本書更著重自地方發散的流動,加上新世代的生命經驗,呈現出與過去作品迥異的宜蘭風情。輕靈又真誠的書寫,為當代「地方文學」提出持續遷移的命題。【內容簡介➤】
●世界圖繪
所有基本事物及日常活動的圖像與名稱
Orbis Sensualium Pictus(拉丁文);El mundo en imágenes(西班牙文)
約翰.阿摩司.康米紐斯(Iohannes Amos Comenius)著,保羅.克萊茲伯格(Paulo Kreutzberger)繪,張淑英譯,大塊文化,700元
推薦原因: 知 獨 益
17世紀出版的兒童小百科,具有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獻,也可視為當時宇宙觀的一場跑馬燈展演。本書為2017年的西班牙復刻版,獲得2019波隆那書展知識類書籍評審特別推薦獎肯定,書中簡易的拉丁文也可以拿來當教材,順手一翻即有吃到飽的知識喜悅。【內容簡介➤】
●靈力具現
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
Materializing Magic Power: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Villages and Cities
林瑋嬪著,臺大出版中心,350元
推薦原因: 知 益
本書為紮實田野與理論的人類學學術著作,集結作者長期研究之大成。台灣的民間宗教研究普遍聚焦在組織與儀式,但對「靈力」這個台灣庶民普遍信仰卻罕有良好分析,本書補足了在這個主題上的觀察。不同於現代西方文明出現,啟蒙之後的除魅,宗教的斷裂,台灣的民間宗教未曾中斷,對於寄存在台灣人日常生活中的「怪力亂神」,期待可以有更多、更可親的連結。【內容簡介➤】
●國旗的世界史
旗幟的力量與政治
A Flag Worth Dying For: The Power and Politics of National Symbols
提姆.馬歇爾(Tim Marshall)著,林添貴譯,遠足文化,42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作者為我們攤開了世界各地的國旗,從熟悉的美國星條旗到海盜旗、彩虹旗等等,有些我們以為與台灣在地理、歷史、政治上較遙遠的國家,原來都分享了類似的文化歷史經驗。在純粹欣賞這些繽紛旗幟背後,覺察作者書寫的立場與視角,那應被看穿的西方紋理。【內容簡介➤】
●時代的驚奇
華盛頓如何形塑自己成為革命的象徵、共和國的領袖
The Wonder of the Age: George Washington
約翰.羅德哈莫(John Rhodehamel)著,陳信宏譯,人文社群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樂
本書一口氣補足了人們對華盛頓的好奇。這位美國與世界的第一位總統,沒受過大學教育,指揮作戰也失誤連連,不過他卻懂得時代的需要,完美扮演了人民心目中的領導,光是這一點,就值得政治人物抱回家捧讀了。「哥可不是只會認砍櫻桃樹而已」——儘管這個段子也很可能是杜撰的。【內容簡介➤】
●明治天皇
伊藤之雄(いとう ゆきお)著,林靜薇譯,廣場出版,600元
推薦原因: 知
相較於唐納德.基恩(Donald Keene)花團錦簇般的《明治天皇》,伊藤之雄的版本顯得稍稍拘謹,卻也嚴謹自持,裁剪合身,提供了日本在地的批判觀點,更適合推薦給想要看重點的入門讀者。【內容簡介➤】
●古地圖解謎!
回到江戶,跟著歷史學家解開現代東京之謎
決定版江戸散歩
山本博文著,馮鈺婷譯,榻榻米文化,530元
推薦原因: 知 實 樂
逛東京,走江戶,古今地圖對照,時空旅人上身。這是穿越迷才懂得的冥想式玩法,就算不去東京,照樣可以隨心瞬移,在書頁間咻咻來回次元壁。【內容簡介➤】
●知道了!故宮
國寶,原來如此
邱建一著,聯經出版,5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透過作者親和力十足、說書般的文筆,向讀者介紹故宮文物展品的歷史小知識及趣聞軼事,讓人輕鬆進入故宮的世界,認識國寶的身世。【內容簡介➤】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史
China: A History in Objects
霍吉淑(Jessica Harrison-Hall)著,顧雯、謝燕譯,聯經出版,89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益
一窺大英博物館的首席中國專家如何理解、想像、塑造中國。如果讀者參照美術史、帝國史、博物館史的角度一併來觀看,或許在這些精美與博大精深的中國文明器物之外,可以察覺另一個隱藏版的大英博物館。【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