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245 梳理文明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脊椎之軸
夏宇著,夏宇出版,777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獨
詩人刻骨銘心地創作,以時間與肉身實踐,將肉身化為文字、意識又回到肉身,詩才有了位置。延續夏宇一貫予人的讚嘆,詩集形式與文字充分結合,令人驚豔。【內容簡介➤】
●親密:高俊耀劇作選
Outsider : Selected Plays of KOH Choon Eiow
高俊耀著,鄭志偉繪,斑馬線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台灣導演蔡明亮打開了冷戰尾聲的台灣視野,高俊耀繼承了這樣的歷史位階,譜劃出後冷戰時期,歷史記憶的糾纏與跨國系譜。劇作中的人既有影子可循,又無法輕易丈量家世,高俊耀勾勒出當代人的詭異身影。【內容簡介➤】
●若你傾聽
《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首部得獎長篇小說
고마네치를 위하여
趙南柱著,馮燕珠譯,布克文化,30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毫不迴避地直視當代社會,就會發現寫實主義仍然是梳理現代文明最銳利的一把刀。趙南柱首部獲獎長篇小說,在合理的劇情中,開啟意外的敘事,令人迫不及待一口氣讀完。【內容簡介➤】
●都是溫柔的孩子
奈良少年監獄「詩與繪本」教室
あふれでたのはやさしさだった
寮美千子(りょうみちこ)著,黃瀞瑤譯,野人出版,33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當青少年連結犯罪,懲罰無法回應青春。透過進入青少年監獄的不安,孩子得以看見的不被好好對待的長相,而我們才發現,自己可能也住在裡面。從思考青少年犯罪,擴展至所有青少年、整個社會,跟著作者細緻溫柔的目光閱讀,將收穫許多深刻啟發。【內容簡介➤】
●小的與大人
戴寶村, 李進億, 沈佳姍, 陳慧先, 游智勝, 蔡昇璋, 蔡蕙頻著,玉山社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益
集眾研究者成果於一冊的警察搜身大圖解,將警察放到顯微鏡下,讓當代讀者逐一分析這個現代權力治理的「微生物」,如何滲透在生活的一舉一動中。【內容簡介➤】
●血統的原罪
被遺忘的白色恐怖東南亞受難者
杜晉軒著,臺灣商務出版,430元
推薦原因: 益
台灣在白色恐怖主題書寫成果日趨豐厚,作者更進一步將視野擴及居住在東南亞的華僑。冷戰時期,因東南亞局勢複雜,在台東南亞華僑的白色恐怖經驗更為多重且難解。本書辨證與分析雖然尚有待推敲商榷之處,但作為跨國史的視角重新觀照台灣白色恐怖的種種現場,仍有重要之處,期待後續有待更多關注。【內容簡介➤】
●謀算
亞洲大局與全球主宰之爭
Asia’s Reckoning: The Struggle for Global Dominance
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著,李隆生譯,聯經出版,550元
推薦原因: 思
不同於一般美國智庫對美中爭霸的論述,本書將日本的角色拉入,將雙強對峙轉化為複雜的三角關係,可看出作者對東亞政局的細膩觀察。台灣身處美、日、中三強之間,卻很少同時思考三邊關係,本書提供有趣的線索與切入點。【內容簡介➤】
●為單字安排座位的人
美國最暢銷字典的幕後,為世界寫下定義的編輯人生
Word by Word : The Secret Life of Dictionaries
柯芮.斯塔柏(Kory Stamper)著,吳煒聲譯,麥田出版,499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如何與文字談戀愛,甚至是與語音調情?如何與語言典故交朋友?本書重建了中文世界讀者與中文之外的語言情趣,是時候讓教育部與英語教科書讓位了。【內容簡介➤】
●基因社會
從單一個體到群體研究,破解基因的互動關係與人體奧妙之謎
The Society of Genes
以太.亞奈(Itai Yanai), 馬丁.勒爾克(Martin Lercher)著,潘震澤譯,衛城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在《自私的基因》一書長期形塑了大眾對基因的想像後,本書提供了更新、更精確的圖像:基因其實更像一個複雜互動的社會,而非僅具備單一作用。好的醫療科普書不僅僅豐富知識,更是身體所需,本書繼承某種集體性、現代性的社會認識,開創重新認識身體的取徑。【內容簡介➤】
●改變你的心智
用啟靈藥物新科學探索意識運作、治療上癮及憂鬱、面對死亡與看見超脫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What the New Science of Psychedelics Teaches Us About Consciousness, Dying, Addiction, Depression, and Transcendence
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著,謝忍翾譯,大家出版,5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脫下偽道德的善惡判斷,讓迷幻藥回到歷史與經驗,才能理解迷幻與現實所辯論交詰的:何謂完整心智與成熟的人?值得我們回顧或是重新擁抱的靈魂又應是如何?【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書話》鋼鐵與特權交融的神話,讀《西螺大橋:我的父親李應鏜》
西螺人李雅容(1947–),65歲開始書寫西螺之書。奮力追索多年,最近出版《西螺大橋—我的父親李應鏜》,為台灣地方史增補了一片厚牆,也為庶民書寫與家族回顧另立典範。
第三任西螺鎮長李應鏜
*
西螺大橋跨越台灣第一大河濁水溪,橋長近2000公尺,1953年通車時,是世界第二大鐵橋,轟動海內外。自此而後,南北縱貫公路及台糖火車鐵路完美銜接,增加全島貨物流通,促進台糖外銷累積外匯存底;更讓台灣博得「甜島」美名。
在經濟貢獻與造型美學上,西螺大橋已成台灣橋樑史上的經典;締造這一經典的關鍵人物,即是第三任西螺鎮長李應鏜(1909.10.6-1959.6.18)。
——遺憾的是,李應鏜在鎮長任內(1948.11-1951.8)行事積極過於操勞,導致肺疾加劇,1959年英年早逝;當時他的七女李雅容僅11歲。
*
61年之後,那個最小的女兒完成了記錄大橋與父親之書。雅容以素樸文字交揉義理與政治,有如細膩堅韌的絲線穿越冷硬的鋼鐵,串連55篇飽含親情與史料的回憶。全書近20萬字,諸多祕辛與舊照係第一次公開;首篇即以〈西螺大橋通車了〉回到歷史現場,重現三萬多人口的西螺小鎮當日之盛況:
人口三萬七千人的西螺鎮,湧進八萬多名遊客,慶祝大橋通車的群眾擠滿了西螺鎮延平路
1953年1月我小學二年級,正放寒假,也和二妹坐著老長工的牛車,從永定到西螺參觀盛會。然而,牛車到了延平路尾就動彈不得,我們站在牛車上只能看著人擠人,車擠車,聽著彼此的嘆氣,偶或的高歌。
2004年初,我發表〈火龍向黃昏—憶寫西螺大橋五十年〉有如下之句:
讀了雅容的書,才知當年西螺勝景的垂柳,是講究生活美學的應鏜先生當鎮長時規劃種植的。
而雅容之書,絕不僅僅描述西螺街的垂柳美學。她鉅細靡遺寫出西螺大橋完工前後的動盪起伏;涵蓋了國與國,政黨與仕紳,父親與母親,兄弟與姊妹……;每一篇都值得細讀與深思。
*
雅容遺傳了應鏜先生謙虛且實事求是的精神,〈自序〉即先說明此書源自她二姊的提議;許多內容則來自二姊口述,哥哥、舅舅、姑姑們補充;並且強調書寫過程的嚴謹訪查:
1920年代,李應鏜與表兄弟妹攝於埤頭垻張家
雅容與親友長輩的回憶有如繁枝密葉,父親遺留的文物則是展開此書的堅硬骨幹。
西螺大橋通車後,應鏜先生了卻平生大願,閉門而居,讀書養病同時整理舊物。那些歷經半個多世紀錘鍊的歷史資料,後來一一浮現在我們眼前:
*
應鏜先生出身西螺富商世家,青年時代曾在京都求學8年。1936年3月自京都「同志社大學」法學部經濟學科畢業,返回西螺之後開始經商與從政:歷任保正,保甲聯合會長,台南縣參議員,西螺鎮副鎮長,鎮長,以及台西客運等等商業機構董事,理事,監事……;結交眾多商界政界醫界文化界人士。他所涉及的「台灣近代史的重大事件與知名人物」,大多在1945年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之後;對他較具影響的政治人物是廖文毅,蔣介石,蔣緯國。
同志社大學校園中合影,第3排左1為李應鏜
廖文毅(1910–1986)是西螺首富廖丕承之子,1947年因二二八事變遭陳儀政府通緝,出逃海外後自稱「台灣王子」,倡議台獨並成立組織,成為國府眼中釘。
比廖文毅小一歲的李應鏜,童年即與廖家兄弟溫仁、文奎、文毅相熟。1936年6月,廖家長子溫仁(醫學博士)在京都中風病故,李應鏜一家陪同廖妻與7名子女扶棺返回西螺安葬;交情深情可見一斑。
1949年國府遷台後,保安司令部情治人員四伏,警察是治安基層,舉報「罪犯」可領獎金,百姓皆不敢得罪。李應鏜卻因鎮長任內得罪警界「特權」人士,在卸任之後的1951年5月被捕,罪名是「通謀台獨首腦廖文毅」。
雅容在〈犯人保犯人〉裡,對其中原由、清晨逮捕、毀損家物、搜查金庫之敘述,再次印證國府情治人員之橫行逆施:
幸蒙蔣緯國私下營救,李應鏜23小時後得以獲釋。——由此也可見,敗至台灣的蔣家,仍然「特權」高於一切。
保安司令部的情報官看到裝甲兵司令徐庭瑤和副司令蔣緯國的信後,就停止搜索
*
也屬「特權」人士的蔣緯國(1916-1997),為何營救李應鏜?雅容留至第54篇〈與蔣緯國的友誼〉,回溯當年揭露答案並深致謝意。
蔣緯國(取自wiki)
1949年4月底,裝甲兵汽車第三營從大陸轉進高雄,預計北行至台中清水紮營。行至西螺濁水溪畔,發現溪水暴漲無法通過,四百多位官兵只得暫時駐紮西螺。鎮長李應鏜悉心安排他們的住居,善盡照顧吃食用物之責,他們也嚴守紀律並協助鎮民割稻;1950年4月調防時,軍民雙方依依不捨。
蔣緯國當時33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多次到西螺視察,結識大他7歲的李應鏜,發現兩人同為10月6日生,生活思想也相近,很談得來。
西螺大橋續建陳情案,那時正陷於膠著。蔣緯國因裝甲兵無法渡溪,深知續建之重要;李應鏜通過他的「特權」引薦,1950年2月面見蔣介石,力陳西螺大橋在軍事、國防、經濟和交通上的重要性。除了攜去相關建橋資料,李應鏜也向蔣介石說明已申請美國經援,但需政府撥發配合款……,「蔣總統」終於點頭應允。
西螺大橋的揭幕儀式
*
雅容在〈陳請續建西螺大橋〉及〈西螺大橋續建經過〉兩篇,詳述台灣總督府建立橋墩後因太平洋戰爭而停建,光復後李應鏜與西螺各界人士積極陳請續建;連需要的鋼鐵、造型、工法等等細節都清楚羅列,此處不另贅述。
重點是,向美國申請經援的英文陳請書,是李應鏜奔走台南與大學同學研商撰寫的;1949年11月並兩次親赴台北向美國領事館等單位遞交經援陳請書。
李應鏜親手寫的〈西螺大橋建議陳情經過〉
為什麼美國政府不把130萬美元匯給國府單位而匯給西螺鎮長李應鏜?此中奧祕任人解讀。總之,李應鏜在蔣緯國「特權」引薦蔣介石之後,獨力獲得更重要的「特權」。沒有這兩種「特權」,西螺大橋續建遙遙無期。有了這兩種「特權」,130萬美元加上省府配合款新台幣600萬元,西螺大橋終能在1953年通車。
——西螺大橋的每一節橋孔,至今流傳著鋼鐵與「特權」的神話。●
西螺大橋鋪設橋面工程照
作者:李雅容
出版:印刻出版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李雅容
1947年出生於雲林縣西螺鎮,是當地士紳李應鏜七女(么女)。從小天資聰穎,過目不忘。1960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文昌國小。參加臺中市中等學校聯考,獲「女狀元」頭銜,進入臺中女中初中部。三年後以第一名畢業,直升本校高中。1966年又以第一名畢業獲保送臺大法律學系法學組。大學畢業後決定放棄所學,從事教育工作。始因教自己女兒英文,其後受親朋好友之託開班授徒,逐漸發展成「胡媽媽語文中心」,從事英語教學逾40年。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