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書房》超人氣漫畫《少年少女日本的歷史》開放限時線上閱讀,及其他藝文短訊

【業界新聞】

  • 呼應政府的停課自學政策,日本出版社小學館於3月11日到4月12日期間,免費開放超人氣漫畫《少年少女日本的歷史》線上閱讀服務。《少年少女日本的歷史》從發行至今37年間,累計銷量已超過2002萬本。為了詳實展現過去時代的生活、文化與戰爭細節,漫畫各冊各章皆以「全景式」大分鏡呈現,並包含許多彩頁,喜歡日本史的讀者們敬請把握時間。
    shao_nian_shao_nu_ri_ben_de_li_shi_2zhang_4juan_w800_0.png
    《少年少女日本的歷史2》第4卷內頁

    shao_nian_shao_nu_ri_ben_de_li_shi_w800_0.png
    《少年少女日本的歷史17》第2卷內頁(取自《少年少女日本的歷史》線上閱讀網站

  •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造成日本自宅學習教材需求大增,意外鼓舞了兒童讀物、特別是歷史書籍的銷售,並促成祖孫之間隔代教養的親密性。據東京淳久堂池袋本店受訪表示,日本政府於今年2月27日發布國中小及高中臨時停課後,兒童書籍及學習參考書的銷量立刻有明顯的上升,甚至個別日數銷量達到去年同期的兩倍。其中,兒童向的歷史性讀物最為熱門,例如《糟糕日本史:歷史如果都這麼了不起,就一點都不有趣了》,在2月28日的銷售量相較前日倍數上升,29日上升為4倍,同系列的《糟糕世界史》也緊急增刷10000本。臨時停課後被家長托付育兒任務的祖父母們,也為了和孫子孫女有共同話題,而開始採購親子共讀書籍,為書店的業績作出貢獻。
     
  • 「内向世代」代表作家古井由吉,上個月中因肝細胞癌於東京自宅過世,享壽82歲。古井在1971年發表的芥川獎得獎作品《杳子》,以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女大學生杳子的生活樣態及幻想世界,刻劃現代人內心的孤寂。古井善於勾勒個人內在世界及心理狀態的文風,確立了他在文學圈的定位。他與同時代作家後藤明生及高井有一等人並稱「內向的世代」,並共同創立雜誌《文體》,摸索文學表現的可能。著作等身的古井曾出版《聖》、《栖》、《親》三部曲、《槿》、《假往生傳試文》、《白髮之歌》等著作,囊獲日本知名文學大獎,並持續多年擔任文學獎評審委員。
    gu_jing_you_ji_w800.png
    日本作家古井由吉(取自Yaesu)的小說作品《杳子》

【得獎消息】

  • 第40屆日本科幻小說大獎得獎名單於上個月底公布,本屆獎項由小川一水的《天冥之標》系列(早川書房)以及酉島傳法的小說作品《寄宿之星》(東京創元社)並列獲獎。
    知名科幻小說家小川一水曾多次榮獲星雲獎,著有《第六大陸》、《時砂之王》、《指引之星》等代表作。《天冥之標》是小川於2009年開始發行的長篇史詩,講述小川筆下的科幻宇宙中發生的混亂、疫病、征戰,以及人心欲望及權力湧動。《天冥之標》全系列共分10本,第10集的終卷已於去年2月刊行。
    與小川並列獲獎的酉島傳法,2013年便曾以《皆勤之徒》奪下第34屆日本科幻小說大獎,今年又靠著第一部長篇小說《寄宿之星》二度抱回獎項。《寄宿之星》以毀滅人類文明的異形殺戮生物居住的行星為舞台,講述因犯罪被流放出境的主角馬干達拉,與異種族的同伴一同踏上星際旅途,並在流放之旅中意外碰觸到與本應滅絕的「人類」相關的巨大暗流,因而決定祕密返回祖國的宇宙冒險。酉島以完整而細緻的世界觀,勾勒出彷若異世界生態學般的萬千樣貌。讀者評論:「閱讀這本書就有如慢慢吃著喜歡的點心那般享受。」
tian_ming_-su_jie_w500.png
《天冥之標》(左)與《寄宿之星》書封

  • ​第54屆吉川英治文學獎評選結果於本月初公告,本屆獎項確定從缺,成為吉川英治文學獎成立後,繼平成6年及平成18年以來,第三次從缺紀錄。
    第5屆吉川英治文庫獎,則由小說家小野不由美的《十二國記》系列作獲得殊榮。

【作家動態】

  • 著有《穿越時空‧地下鐵》、《鐵道員》、《壬生義士傳》、《蒼穹之昴》系列等代表作的日本文學獎常客淺田次郎,繼突破100萬部銷售紀錄的《一路》之後,於本月初再次推出充滿淚水的時代小說《流人道中記》(中央公論新社)。犯下通姦罪被判處流放蝦夷松前藩的青山玄蕃,與19歲的押送人石川乙次郎一同踏上了旅程,並在途中遇見了陷入困境的人們。尋找父親仇敵的男子、身負冤罪的少年、罹患疾病想喝到故鄉之水的少女等,又毒舌態度又差的玄蕃為了拯救他們而採取行動,因而讓乙次郎的武士之心產生了動搖。玄蕃究竟是怎麼樣的人呢?他所擔負的罪名背後有著什麼樣的真實?作為武士典範的他,又為什麼會選擇受人恥笑的道路?透過既是「衙役與罪人」又彷彿「師徒關係」的玄蕃與乙次郎的旅途故事,《流人道中記》為讀者獻上充滿成長與感動的歷史長篇。

    liu_ren_dao_zhong_ji_w500.png

  • 以出道作《聽說桐島退社了》開啟文字工作生涯的作家朝井遼,將過去10年間從邀稿委託到書籍撰寫的經歷,集結整理為新作《訂單已收到!》(集英社),揭露過去應對大企業約稿委託時遭遇的各式疑難雜症。《訂單已收到!》收錄共20篇短篇小說及散文,記載朝井過去接到森永製菓、朝日啤酒、資生堂等大企業邀稿,或面對稿件頁數、登場人物、故事類型、甚至過去從未見過的千奇百怪條件要求時,他身為作者的反應和答覆。書中除了描繪一般不會向業外人士透漏的稿件委託內容及作者對於自身完稿作品的解說外,並同時收錄配合出版10週年活動創作的小說新作。
    zhao_jing_liao_w800.png
    日本作家朝井遼(取自asianwiki)出版新作《訂單已收到!》

  • 著有《維他命F》、《十字架》、《鳶》、《青春失格》的直木獎作家重松清,在本月初出版長篇小說新作《蘖》(朝日新聞出版),譜寫父與子之間的記憶與傳承。在日本因萬國博覽會舉國沸騰的1970年,洋一郎的父親與母親離異,自此失去了聯繫。48年後重逢時,父親已經成了一罈骨灰。透過從父親為數不多的友人那裡獲知的片段記憶,以及父親生前獨獨留下的一本「自身歷史」,洋一郎終於真正願意開始面對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在郊外的小地方一個人獨自生活,最後孤獨逝世的父親,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重松清自2016年父親離世後,首度書寫關於父子關係的故事。《蘖》這本小說,也可說是自問如何「與逝者一起繼續活下去」的一部作品。
     
  • 日本暢銷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本月17日推出新作《祈念之樹》(實業之日本社/春天出版社),翻譯版並於全球同步上市。受到不當解雇、並因和前東家的糾紛遭到逮捕的青年直井玲斗,本來只能無望地面臨起訴入獄,卻突然被一位帶著神祕委託前來的律師拜訪。為了重獲自由,玲斗遵循委託人提出的條件,在獲釋後來到指定的場所,遇見等待著他的委託人——過世母親的異母姊姊千舟,並遵從她的命令成為樟樹守護者。據說向這棵神木祈禱,願望就會實現。東野透過成為樟樹守護者的玲斗,以及許多心懷祕密來向樟樹「祈念」的人們,編織出一個關於家族與人心故事。東野表示:「總是在寫以殺人為題材的小說,偶爾便也會想寫寫帶給人救贖和希望的故事。」繼《祕密》、《時生》、《解憂雜貨店》後,東野再次推出別具風格的長篇傑作。
    nie_-qi_nian_zhi_shu_w800.png
    小說《蘖》日文版(上、下)與《祈念之樹》繁體版書封

  • 自出道作《接近無限透明的藍》後,四十多年來在文學界發光發熱的資深文學獎作家村上龍,於本月中推出創作軌跡的集大成傑作《MISSING失去的事物》(新潮社)。作為故事主角的小說家,為何陷入了充滿混亂與不安的世界而無法脫身呢?長期深受無法控制的憂鬱症與失眠症狀困擾的他,持續地接受諮詢治療。然而一位女演員的出現,在他封閉混亂的精神迷宮中開啟了一扇門扉,使得小說家在母親聲音的引導下迷惘徘徊。透過對於「失落」的描繪,以及故事最後雖然稱不上痛快卻讓人感到救贖的結局,村上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小說書寫的力量。知名小說作者吉本芭娜娜評述:「寫出這樣的小說可說是前無古人,大概也後無來者了吧。」
     
  • 出版《指甲與眼睛》和《貪嘴的鳥》的芥川獎作家藤野可織,於本月初出版小說新作《皮耶塔與托朗吉》(講談社),擴寫曾收錄在《說話的孩子》中的同名短篇。擁有天才頭腦的女高中生偵探托朗吉,以及被托朗吉的才能擄獲、跟在她身邊自稱助手的皮耶塔,這對人類最後的「偵探助手」女子搭擋,因為托朗吉跟柯南一樣走到哪都能遇到命案的死神體質,而面臨一個又一個的案件。在此同時,關於托朗吉的驚人祕密,也逐漸被搬上枱面。人類的命運齒輪將會轉向何處呢?作家岸本佐知子喜讚:「這就是我一直一直想讀的、最強最棒的女子搭擋故事!」
    missing-pi_ye_ta_yu_tuo_lang_ji_w500.png
    《MISSING失去的事物》(左)與《皮耶塔與托朗吉》書封


《Openbook閱讀誌》是台灣少數以非營利方式運營的專業閱讀媒體。我們正在準備改版網站,希望它能更符合您的使用習慣,也更貼近閱讀本身的節奏與思考。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這份問卷,花 5 分鐘跟我們分享您的感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隨身聽S2EP1》插畫家阿尼默/大恭喜!波隆那拉加茲獎青年漫畫首獎獲獎感言來分享!

小輓》出版於2019年10月,隨即獲得當年Openbook好書獎中文創作,不但是OB好書獎有史以來第一本漫畫,更一舉榮獲波隆那兒童書展拉加茲獎(BolognaRagazzi Award)2020年新增設的青年漫畫首獎(Comics - Young Adult - WINNER)。拉加茲獎的評審一致同意將這本書頒發給阿尼默,更特別指出畫家雖然是一位「台灣人」,但圖像是不分語言的,他的無字漫畫有如圖像的詩歌。閱讀隨身聽第2季的第1集,恰因新冠肺炎 (俗稱武漢肺炎)蔓延,波隆那書展停辦,我們搶先邀請阿尼默來發表得獎感言,首度曝光,請別錯過。

註:本集錄音之際,波隆那書展僅公告延後的消息,正式上線前,已宣告停辦。

▇特別來賓:阿尼默 
kk8im9d_460x580.jpg畢業於大葉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捷克布拉格應用藝術大學純藝術學系繪畫組碩士。作品面相多元多產,擔任過劇照師、電視與電影美術指導、動畫導演與18年插畫家資歷。2004年以電視劇《我倆沒有明天》入圍金鐘獎最佳美術指導,2005年以動畫短片《366巴士》獲工業局國際級動畫雛形獎百萬首獎、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入圍;此外,還曾以散文〈有時身在小人國,有時我是格列佛〉入選九歌《98年散文選》。短篇漫畫〈四十七歲的天空〉收錄在《台北咖啡》(大辣)合輯中,個人作品有圖文書《消失在儀表板上的366》(商周)、攝影集《清唱》。在台灣及捷克舉辦過多次個展、聯展,最近一次插畫個展為2018年的《白馬屎》,並於2019年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小輓》為其第一本個人漫畫集。

▇本集精彩重點

  • 幾米得知我正在畫《小輓》,詢問我能否讓他看一下。看了之後,他小心翼翼地問我,可不可以幫我做一點修改。我說:「好,沒問題啊!」但心裡想說都已經那麼好看了,還能如何修改呢?沒想到......
     
  • 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的評審提到,這個首獎,也是給予台灣其他一同報名的優秀作品的肯定,擴大台灣的能見度。我覺得那評語講得太好了,因為不管是任何一位圖像創作者在台灣,都有其辛苦跟才華需要被展現。我剛好很幸運拿到這個獎,可是必須要說,在我之前有很多很多有才華的前輩,在前面幫我們鋪了很多路,最後由我代替大家拿了這個首獎,這是由大家一起走出來的。

【延伸閱讀2019Openbook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小輓:阿尼默漫畫集


  • 台灣的圖像創作者,有時會擔心自己的作品是否能被市場接受——根本不用擔心,因為世界總有一群你以為小眾、但實則龐大的人群。
     
  • 台灣的漫畫一年去報金漫獎的作品,大約有兩百多件,看似很大的量,其實跟很多國家比起來,數量還是遠遠不夠的。數量多或少,有很大的差別,一方面是市場,另一方面是作品的多元。這些子彈夠不夠、能不能夠打到那麼遠去,這是我看到最大的問題。
     
  • 在畫插畫之前的工作經驗,對我來說,其實沒有甚麼累積,幾乎做完一件事情,就跳去做另一件事。直到畫插畫,那一剎那,我才覺得有種無形的快樂填滿我。這是我歷經多份工作,前所末有過的體驗。
     
  • 讓我的手去沾顏料,塗抹在畫布上面,讓塗抹出來的筆觸跟顏色碰撞,而後引誘我再去畫下一個線條,延伸出下一個東西。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完全反映你自己,不用去思考,可是有時候也會覺得,「蛤?原來是我嗎?我自己這麼無聊嗎?」作畫的痛苦,就是你必須大量的跟自己獨處與對話,不斷的自我批判或讚美,那是一個更純粹的地方。

▇《小輓》精彩圖輯

da_kuai_xiao_wan_a_ni_mo_man_hua_ji_-3.jpg
圖片選自《小輓》/大塊文化

da_kuai_xiao_wan_a_ni_mo_man_hua_ji_-31.jpg
圖片選自《小輓》/大塊文化

da_kuai_xiao_wan_a_ni_mo_man_hua_ji_-49.jpg
圖片選自《小輓》/大塊文化

da_kuai_xiao_wan_a_ni_mo_man_hua_ji_-108.jpg
圖片選自《小輓》/大塊文化

da_kuai_xiao_wan_a_ni_mo_man_hua_ji_-123.jpg
圖片選自《小輓》/大塊文化


主持人(第1到4季):邱顯忠
政大新聞系、美國 Temple University 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經歷:曾任公共電視台節目部製作人暨編導。2003年以《台灣百年人物誌》獲金鐘獎,2007年《以藝術之名》入選「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藝術」。另曾製作《誰來晚餐》、《文學風景》、《公視藝文大道》等節目。



《Openbook閱讀誌》是台灣少數以非營利方式運營的專業閱讀媒體。我們正在準備改版網站,希望它能更符合您的使用習慣,也更貼近閱讀本身的節奏與思考。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這份問卷,花 5 分鐘跟我們分享您的感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0-03-24 11:47
漫畫評論》在美味料理之後?讀清水《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第1集

〈美食漫畫的台灣,與台灣的美食漫畫〉文中,筆者曾經提過清水的《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可能是繼1990年代沙朗、黃璁毅的《我是大廚師》之後,台灣少見的國產美食漫畫。這部連載於《CCC創作集》、參考日治時期實際存在的料亭「梅屋敷」繪製而成的作品,如今終於推出單行本第一卷,並加畫了48頁的番外篇〈明治‧東食堂回憶篇〉。

《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的主人翁,是日治大正時期台北第二高等女學校的二年級生友繪,她同時也是台北知名料亭小梅屋的第三代,目標是成為如媽媽那樣熟練周到的「女將」,但目前仍時常被奶奶數落「不成氣候」。

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友繪自告奮勇,接下學校園遊會飲食組的任務,負責與各店家接洽,沒想到回家後卻被奶奶大聲斥責她先斬後奏。奶奶認為在人力吃緊和餐宴滿檔的情況下,小梅屋沒有能力承辦這份工作,並可能砸了招牌。在母親的包容鼓勵之下,友繪決定與舅舅一起瞞著奶奶,偷偷進行這項任務。

這樣的劇情設定有其巧妙之處:瞞著嚴厲的奶奶,偷偷進行不被允許的任務,當謊言被拆穿時,勢必有家庭親情的張力,以及訓練下一代的用心良苦等橋段可以著墨。再者,藉由接洽各店家來決定園遊會的餐飲,作者透過友繪舅舅的帶領,將1920年代台北的飲食概況、商業氛圍具體描繪一番。因此友繪一行人接觸了榮町的日式甜點、辻利茶舖的角板山紅茶,以及堪稱當時最高級的鐵道旅館的西餐等等,最後,也前進了大稻埕。

openbook_you_hui_de_xiao_mei_wu_ji_shi_bo_01-3839-002_1200.jpg

openbook_you_hui_de_xiao_mei_wu_ji_shi_bo_01-5051-003_1200.jpg

之所以需要前進本島人(台灣人)聚居的大稻埕,背後有現實的歷史因素。1922年台灣總督府實施「日台共學」政策,因而故事中的校長與老師希望趁著園遊會展現共學氣氛,期盼餐飲組也與本島店家洽談菜色,在園遊會上端出台灣料理。而這恐怕便是這部描繪大正時代、女高校生、美食的浪漫作品中,最為「政治」的部分吧。

在連載期間,PTT的C_Chat版上曾針對這部作品是否「過度美化日本統治」引起爭執;此外故事中的道子一角對於台灣料理的恐懼,並且迴避前往大稻埕飲食的舉止,或多或少也令台灣讀者感到不快。然而若就主角為內地人(日本人)的這個設定而言,我認為漫畫倒是忠實呈現了當時在台日人高校生對於台灣飲食和台灣人生活區域的狹隘成見,而這種狹隘的視野,隨著文化衝擊與相互交流,實則一步步地瓦解、開放。

在本島人同學蓮芳的帶領下,友繪一行人鑽進大稻埕的巷弄廟口,品嘗了割包、茯苓糕,連原本抱持排拒心態的道子,都驚訝於甜蜜清涼的愛玉口感,大讚好吃。爾後也因為友繪等人曾經幫助過被排擠的蓮芳,而與其兄、擔任「醉仙樓」(事實上以「江山樓」為原型)廚師的蓮生化敵為友,並獲得協助在園遊會上端出蟳丸、雞管、潤餅、炸芭蕉等美味台灣料理,大獲好評。

openbook_you_hui_de_xiao_mei_wu_ji_shi_bo_01-9899-005_1200.jpg

openbook_you_hui_de_xiao_mei_wu_ji_shi_bo_01-100101-006_1200.jpg

當然,若要從比較嚴格的角度來論,也許限於篇幅或市場考量,作者對這段由成見到互融的過程處理,顯得太過「河蟹」(和諧)了。而主角友繪及其同學們在形象、對話上的刻畫,也過度天真甚至童騃化(分不清楚她們究竟是小學生、初中生或高校生),不免令人覺得台、日之間矛盾的解決,恐怕還是過於簡易輕省。但無論如何,我認為作品中對於1920年代在台日人的所思所想及其侷限之描繪,大抵還算是不失真。

從單行本第一卷來看,《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有著翔實的歷史考據、流暢的敘事與熟練的分鏡,而內容所描繪的各式台、日料理,以及夾頁「小梅屋的料理時間」所提供的日治時期台灣飲食知識,確實相當引人入勝,讀來令人飢腸轆轆,亟欲奔赴夜市廟口點份豐腴雞捲或柔軟刈包來大飽口福。

然而,我認為這部作品較令人擔憂的,乃是往後的發展問題。許多長篇作品在首部曲時,光是新鮮的世界觀及各種設定,便足以取代劇情發展,吸引讀者的目光。譬如《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在第一集,光是霍格華茲各學院與分類帽儀式、魔杖和飛天掃帚的種類、魁地奇的規則等等,便占去相當篇幅,並使讀者閱讀得津津有味。

openbook_you_hui_de_xiao_mei_wu_ji_shi_bo_01-6869-004_1200.jpg


openbook_you_hui_de_xiao_mei_wu_ji_shi_bo_01-194195-010_1200.jpg

《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也附上許多小單元,讓人想像日治時期的美食與人物

對比而言,《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以大正時期台北第二高女的日人高校生視角出發,家中並且是當時的知名料亭,政府又推動「日台共學」的教育政策,諸種設定即使對於當代台灣讀者來說,也具有相當的新鮮感。然而日、台(內地人與本島人)之間的矛盾,在第一卷中即已獲得圓滿解決;而透過舅舅與蓮芳的帶領,琳瑯滿目的和食、西餐、洋食及台灣料理,也都已經在作品中大量呈現。那麼在利多出盡的情況下,作品在後續發展上還有何可能?是否能夠端出更具張力的劇情?

在往後的故事中,這部漫畫究竟是要深入剖析料亭女將的修業(有許多深刻的「眉角」可開發)?或專注於某些料理的探究、某項料理難題的解決?抑或刻劃小梅屋的人情親情?甚至,日治下台灣歷史的波瀾?……身為讀者與評論者,或許就讓疑問擺置於此,並且持續觀察下去吧。

getimage_34.jpg

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 第一集
編者、繪者:清水
出版:蓋亞文化
定價:240元
內容簡介➤

編繪者簡介:清水
青春與懷舊愛好者。喜歡探查各地古今事物,以此為題材創作,如常駐創作角色「小末廣」等,現駐創漫工作室與其他漫畫、插畫家們互相砥礪。
協力/三色坊 Haku
一個同人小社團的負責人,對外自稱編輯,喜歡歷史跟漫畫。


《Openbook閱讀誌》是台灣少數以非營利方式運營的專業閱讀媒體。我們正在準備改版網站,希望它能更符合您的使用習慣,也更貼近閱讀本身的節奏與思考。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這份問卷,花 5 分鐘跟我們分享您的感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0-03-23 14:2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