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她們為何如此饒舌?關於AV女優的自我言說
四位出版書籍的AV女優,左起:飯島愛、蒼井空(取自官網)、紗倉真菜(寫真提供:KADOKAWA)、鈴木涼美(取自官網)
四位出版書籍的AV女優,左起:飯島愛、蒼井空(取自官網)、紗倉真菜(寫真提供:KADOKAWA)、鈴木涼美(取自官網)

 

走進日本的超商,整排雜誌架上幾乎有一半是以塑膠繩封住的成人雜誌和成人漫畫。打開電視,深夜綜藝中也經常出現AV女優和男優的身影。被稱為「AV界AKB48」的女子團體「惠比壽麝香葡萄」,就是從深夜綜藝《拜託!Muscats》出道,被亞洲男性暱稱「蒼井老師」的蒼井空,是該團第一代隊長,最後進入殿堂,成為該團的PTA(家長會)。

全世界大概少有國家像日本一樣,將AV產業如此大剌剌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也少有國家的AV女優會被包裝成青春偶像,大大方方地出現在各大媒體,還不定期舉辦影友會、見面會,被影迷爭相追捧,甚至跨界成為歌手、演員。

根據自由撰稿人中村淳彥《作為職業的AV女優》(2012)一書,日本近年每年平均誕生6000名AV女優。當然,這麼多女優並不表示所有人都有拍片機會。據資深AV導演溜池五郎在《AV女優的工作現場》(2013)書中的推論,東京至少有100家AV相關的經紀公司,旗下的現役女優總和約2200名左右。正是這群現役女優,支撐著年產一萬部以上的成人電影產業。

hui_bi_shou_she_xiang_pu_tao_3_0.jpg
由AV女優組成的日本女子偶像團體惠比壽麝香葡萄(取自惠比壽麝香葡萄官方youtube頻道

然而,溜池也提醒我們,現役女優中,只有少部分已成名者可以保持一年100部以上的拍片量。多數人則是默默無聞,只能接一些小規模的成人電影,甚至完全接不到工作的也大有人在。此外,2200名現役女優中,八成的人會因各自的理由,而無法維持一年以上的工作壽命,離開業界。不過,有人退出就會有人加入,隔年的現役人數依然會由新血補足到原來的數值,以維持AV產業的持續運轉。換言之,AV產業的流動率和淘汰率,是以「年」、甚至以「月」為基本的速率。

至於收入,似乎也沒有外界想像的優渥。溜池表示,在1980至90年代,一部成人電影的片酬可高達兩、三百萬日幣之譜。但隨著泡沫經濟瓦解,加上電腦普及、盜版下載容易、草食男增多等因素,AV產業的獲利大幅萎縮,直接影響了女優的片酬。目前比較好的酬勞約是一部20萬到30萬日幣,至於其中有多少進入女優口袋,就得看她們和經紀公司的合約。

這些數字告訴我們,AV女優的收入不僅不算多,甚至可能還比不上一個基層上班族。而且,沒有拍片就沒有收入,不少人還得找個正職才得以餬口。此外,如果無法在一個月內推出3部由自己擔綱的成人電影,幾乎就無法以此維生。若無穩定的發行量,不用一年半載,為了基本生存也就不得不轉業。即便是賣座女優,一旦過了人氣高峰期,也必須以改變戲路或改擔任配角等方式,想方設法延長自己的職業壽命。

除此之外,中村披露了另一個嚴酷的勞動現場。他在《消滅AV女優:從性勞動中逃出的女人們》(2017)中提到,90年代後半漸趨健全的AV商業體制,在近年經濟不景氣等影響下,壓低製作費和片酬成為製作方延命的必要手段,AV女優片酬降至日薪3萬日幣(約新台幣8,200元)以下的例子屢見不鮮,也因此引發了不少勞資糾紛。

最糟糕的是,強迫女性拍攝成人電影的違法事件頻出。2016年3月3日,國際人權團體Human Rights Now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明確指出日本發生了女性被強迫拍攝成人電影的情況,嚴重侵害女性人權。此後,陸續有被害者出面告發,並對經紀公司提告。由此,人們逐漸窺見了AV女優過於苛刻的勞動環境和條件,以及AV產業環境的惡劣。

對此,日本政府和勞動團體強力表現關切,目前各大學內都張貼有相關的海報進行宣導,提醒女學生遇到類似情況該如何應對處理。而即將到來的2020年東京奧運,也促使日本政府對此嚴加取締,淨化國內色情產業成為奧運改善計畫相關政策的一大重點。

yan_shou_da_xue_xiao_nei_de_xuan_dao_hai_bao_.jpg
岩手大學校內的宣導海報(蔡鈺淩攝)

上述種種數據、勞動條件及勞動環境都相當令人驚心動魄,也不禁讓人對前仆後繼進入AV產業的女性產生好奇:究竟她們為什麼選擇這項被多數人打上問號的職業?是我們刻板認知中的為了金錢、滿足性慾?抑或有其他動機和理由?是什麼樣的家庭背景和人生故事,讓她們願意供人觀看自己赤身裸體與人性交的畫面?此外別忘了,在這個完全市場導向的產業,入行不表示就能滿足個人的欲望,八成以上的AV女優在這個市場中沒頂。

人們對AV女優這個職業充滿著那麼多的不解、那麼多的疑問。有趣的是,AV女優們似乎也正等著人們的發問,準備著為大家解答。

▉被訪談的AV女優:從「不幸的女人」到「認真追夢的女人」

首先,提供AV女優言說自我空間的,是一系列訪談計畫。

1996年,永澤光雄出版了《AV女優》,收錄了他於1991年到1996年間對近50名AV女優的訪談。1999年,同一系列再度推出《女人 AV女優2》,這次訪談了36名女優,探問她們的生活和對人生的看法。

這些接受訪談的AV女優有被養父侵害的少女,有從貴族學教中輟的女大學生等等。她們多數是人們口中人生滿是艱難磨難的「不幸的女人」。不過,在記錄她們的不幸時,永澤更不忘提醒我們,這些在AV產業中載浮載沉、背負著背德原罪的女人,其實和從事一般職業的女性一樣,都只不過是「普通的女人」。

中村淳彥則是從1998年開始,以每周採訪一人的頻率,訪談AV女優與風化區的性工作者,10年間共採訪了700多人。訪談內容陸續收錄於「沒有名字的女人們」系列,迄今已出版近10冊,足見具有穩定的銷售量。

mei_you_ming_zi_de_nu_ren_men_.jpg
中村淳彥「沒有名字的女人們」系列(取自Amazon

中村的訪談核心,同樣是在探究這些女性是如何步上AV產業和性產業這條路。中村嘗試透過她們的個人言說,描繪這群人的心理狀態和生活實景。這系列作品的副標題,如「貧困AV女優的獨白」、「性愛依存症篇」、「在性愛和自殺之間」、「無法『戀愛』的身體」等等,點出了這群女性多數徘徊在貧困、性愛依存、死亡和情感缺乏的生存狀態中。

類似的訪談,還有黑羽幸宏的《裸心:為何她們選擇AV女優這種生存方式?》(2011)。書中黑羽訪談了8位AV女優,試圖了解她們為何選擇這種異色的生存之道。女優們出道的理由各異,但黑羽提醒我們,她們都是以「認真努力」的態度經營著這份工作。黑羽的提醒,讓人感受到了一種觀看AV女優的新風向,正在成形。

到了2017年,作家Akemin的《我的女兒是AV女優》,更打破我們對AV女優與其家人關係的固有認知。Akemin訪談了10位獲得父母親認可的女優,這些女孩選擇入行的理由,除了金錢之外,還有想成名、喜歡性愛、好奇心,甚至單純覺得有趣來勁等等並不苦情的理由。

wo_de_nu_er_shi_avnu_you__2.jpg
《我的女兒是AV女優》

當然,家人認可其職業選擇的案例在AV女優的世界仍屬少數,但我們還是從中看到了這個世界正在發生改變。

不少讀者也敏銳地感受到這種轉變。在日本亞馬遜網站的讀者迴響中,不少人提到,越讀這些訪談,越覺得AV女優不是過去認為的「腦袋壞掉的人」、「特殊的人」,而是和我們一樣,只是普通人。AV女優的概念,正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翻轉。

從永澤、中村到黑羽、Akemin的訪談集,可以發現兩個有趣的現象。首先,這些AV女優其實並不排斥言說自身,甚至可以說,她們近乎饒舌地、絮絮叨叨地向眾人闡述她們成為AV女優的前因後果,闡述她們的動機,闡述她們的工作內容,闡述她們的拍片現場,闡述她們的陰鬱病態,闡述她們的貧困,闡述她們成名的欲望,闡述她們的疾病,闡述她們的孤獨恐懼,闡述她們的夢想,闡述她們異常的性愛依存或性冷感,闡述她們的家庭生活,闡述她們的努力。

AV女優們透過這些訪談,饒舌地向我們訴說著:我們也是人,我們和你們有著一樣的肉身,一樣的煩惱。透過對自身的言說,AV女優替自己找回了「普通的血肉」。

另一方面,透過這些訪談,我們亦可看出日本社會變化的軌跡。AV女優的形象,從上個世紀永澤、中村訪談中的「不幸的女人」,到近幾年轉變為黑羽、Akemin筆下的「認真追夢的女人」。並且,家人不再只是AV女優的枷鎖,而是她們追求夢想時的應援者、工作的動力。可以說,AV女優透過她們的言說,替自己開拓出一條前衛的、異色的時代變換路徑。

▉拿起筆的AV女優:從飯島愛的「對不起」到紗倉真菜的「幸福論」

除了透過訪談自我闡述之外,當AV女優拿起筆,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言說空間時,又會是怎樣的光景呢?

說到拿起筆的AV女優,我們第一個想起的,應該就是飯島愛。飯島在2000年出版自傳《柏拉圖式性愛》時,已離開AV產業多年,轉往演藝圈發展,並有不錯的成績。但飯島很清楚自己的名氣主要來自過去的成人電影,人們對她的好奇也集中於此,因此,這部自傳的核心,也就放在「AV女優飯島愛是如何生成的」這一點上。

fan_dao_ai_2-tile.jpg
飯島愛(左)及其自傳《柏拉圖式性愛》

飯島家教甚嚴,小學時代的飯島一直努力讀書,但始終得不到父母親的誇讚。上了國中,她繼續用功,努力維持在全學年前十名之內,卻還是得不到認可。父母老對她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卻不告訴她理由,這讓她完全無法理解,母親老是掛在口中的那句「都是為你好」,也讓她不明所以。由此,飯島與父母之間的裂縫越來越深,直到疼愛她的爺爺過世,雙方之間的恐怖平衡轟然瓦解,她選擇逃離禁錮她的家庭,成為一個虞犯少女。

國中二年級開始,飯島開始逃課、偷竊、騙錢、吸食強力膠,不斷進出警察局,不斷離家出走。後與男友同居,兩個人如動物般,每天只吃喝玩樂與做愛。男友進入少年感化院後,動物般的生活瓦解了,她開始輾轉於眾多男人之間,誰給她錢,她就跟誰玩。

其後,為了生活與物質欲望,她謊報年齡在六本木當起酒店女公關,墜入風塵;為了豢養男友和虛榮,她不惜與中老年男人援助交際;為了償還債務和籌措赴紐約的資金,她開始拍攝成人電影。爾後在因緣際會之下,她得到了上電視綜藝節目的機會,朝演藝圈發展,並逐漸轉型成全方位藝人。

《柏拉圖式性愛》全書12章,「AV女優飯島愛」直到第8章才出現。飯島用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描繪「AV女優飯島愛」的形成過程。而這個過程,也可說是飯島渴望被愛卻始終不可得,到最後放棄愛的過程。

得不到父母的愛,那就離家出走吧,外頭的朋友可能會給我愛;感受不到被愛,那跟誰性交都無所謂吧,反正忍耐一下子就可以輕而易舉獲得很多錢;找不到真愛,那就賣身拍成人電影吧,至少片酬能讓我買下那件昂貴的貂皮大衣,可以去紐約。

據說「愛」這個藝名,來自於飯島想成為被愛的女人,但從其自傳和現實生活,我們知道她始終沒能心想事成。飯島晚年身受多種疾病困擾,包括精神疾病,直至2008年聖誕夜被發現陳屍家中,已氣絕多日。一生缺愛的「小愛」,就這樣在無人知曉的時候,再次孤身上路。

雖然飯島在自傳中沒有正面闡述,但字裡行間隱約可見她對AV女優這個職業打上了引號。比如她說沒有愛情成分的性交,讓她感到無止盡地漫長;比如她認為那些想藉由AV出道進而當明星的女生,是腦子有問題;比如她始終對自己的職業無法讓家人引為自豪感到於心有愧,因而跟母親說對不起,這些都可以看出她對AV女優這項職業的保留態度。

然而到了2015年,飯島的後生晚輩紗倉真菜卻在自傳《現役AV女優的幸福論:還是專科生的我,遇見了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職業》中,把AV女優奉為「天職」。赤裸的身體是她的語言,拍攝成人電影是讓她獲得幸福的瞬間,而這些讓她的每一天都充滿活力。

這個在年滿十八歲當年(2012)出道的小女生,在自傳中大方表示,「能跟熟知如何讓女人興奮的男優翻雲覆雨,才是真正貨真價實的性愛,而且那可能是全世界最舒服、最愉快的性愛了。」她還說,「跟某個人做愛,然後將過程拍成作品流傳下來。我覺得再沒有比這個更具生命力的事情了。」也因此,她提出「現役AV女優的幸福論」,認為唯有在成人電影這個世界,她才能如此閃閃發亮。

sha_cang_zhen_cai_zhu_zuo_.jpg
紗倉真菜近期在台出版的著作

sha_cang_zhen_cai_guan_fang_ti_gong_5.jpg
紗倉真菜(寫真提供:KADOKAWA

紗倉的「幸福論」拆解了「當AV女優等於人生崩壞」這個常見的邏輯,她想告訴我們,AV女優只是眾多職業選擇中的一種,而她是有幸與這個開發了她幸福泉源的職業相遇的幸福女孩。

從飯島的「缺愛的不幸女人」,到紗倉的「夢想成真的幸福女人」;從必須跟媽媽說對不起、讓人難以啟齒的職業,到獨一無二的「天職」。AV女優透過自傳形塑出來的形象,與訪談集中所見,從「不幸的女人」往「認真追夢的女人」位移的情形,有著驚人的相似及相互呼應的關係。

▉研究自身的AV女優:鈴木涼美的AV女優社會學

2013年,社會學研究者鈴木涼美的《AV女優的社會學:為何她們饒舌地闡述自己?》問世,再次擴大了我們對AV女優自我言說的想像。

ling_mu_liang_mei_2.jpg
鈴木涼美(取自twitter

這本被知名學者小熊英二、北田曉大極力稱讚的研究專論,修改自鈴木的碩士論文。鈴木發揮了社會學的想像力,深切凝視AV女優這個群體,試圖透過社會學的研究手法,消泯外部對她們的獵奇視線和偏見,並對這項產業的運作生態和商業邏輯,進行學術性的理論分析。

這本研究專論出版後,頗受好評。然而,就在鈴木被視為社會學研究的明日之星時,八卦雜誌《週刊文春》卻在隔年刊登〈日經記者曾是AV女優!拍攝過70部 父親是知名哲學研究者〉一文,揭露鈴木曾為AV女優的過往。

鈴木的家世背景良好,父親是哲學研究者,母親是翻譯家,中小學就讀被稱為「大小姐學校」的私立教會學校清泉,高中進入明治學院高校,大學就讀慶應,之後到東大讀碩士班,畢業後進入日本經濟新聞社(後簡稱日經)。

這份近乎完美的履歷,完全是一條菁英路線。鈴木的家庭有能力提供她優渥的環境與資源,而她自己也夠優秀,可以擠進這條窄道。然而,其中一項經歷卻給這份完美的履歷投下了陰影,那就是鈴木於2004年開始拍攝成人電影。

鈴木在訪談中表示,進入大學之後,她一邊玩社團,一邊在小鋼珠店打工。離家在橫濱獨立生活後,她開始到酒店當女公關,之後經由介紹進入AV產業。當被問及入行的機緣時,她表示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契機,當時她已習慣酒店女公關的工作,正想著有沒有什麼更有趣的事情可做時,剛好被AV經紀公司的星探挖掘。她想起有個朋友曾當過AV女優,她覺得那個女生好漂亮,因此覺得當AV女優好像也沒什麼不好,就這樣兼職拍起了成人電影。

不過,家人並不知道鈴木這個特殊的兼職。後來父母會知曉,也不是鈴木自己向家人坦承,而是前男友想與她復合不成,故意狀告其家人,藉此報復。據說鈴木的母親直到過世,都無法原諒女兒的行為。鈴木在散文集《獻給愛與子宮的花束:夜之女郎的母女論》(2017)中,對此有不少深刻的著墨。對於母親的不諒解和憎惡,鈴木完全概括承受,她認為這是母親對女兒的一種「愛情」。

xian_gei_ai_yu_zi_gong_de_hua_shu_ye_zhi_nu_lang_de_mu_nu_lun_.jpg
《獻給愛與子宮的花束:夜之女郎的母女論》

鈴木早在被「文春砲」擊中的前兩個月,就已從日經離職,選擇了專業作家之路。之後她更重拾研究,於2015年4月進入東大就讀博士班。後來在某次採訪中,她被問及日經的記者工作與AV女優的經歷是否有別時,鈴木表示兩者並無太大差異,薪水差不多,她本身懷有的菁英意識也差不多,因此在她個人內部,這兩個工作屬於同質的。

然而鈴木也補充說道,這並不表示兩者就毫無差異,因為差異是來自外部。鈴木表示,她不覺得從事AV產業的人與一般人身處於同樣的日常狀態,也因此從AV產業進入日經時,她明顯感覺到其中的違和感。從努力爭取AV女優市民權的社會運動者身上,她也有類似的感受。但鈴木強調,就如同她不被母親接受一樣,這一切都是無可奈何的。

鈴木這一完全概括承受的灑脫姿態,或許與她對這個群體進行過社會學研究有關。在研究過程中,她全面俯瞰AV產業和AV女優,試圖打破外界對這項職業的偏見。然而,這一過程也讓她比起他人更透澈了解偏見的強悍,以及AV女優商品化、性商品化的邏輯。鈴木應該無法如紗倉那般高舉「幸福論」,因為她清楚地知道,「幸福論」本身也只是一種具有商業性戰略色彩的建構。

從永澤、中村、黑羽、Akemin訪談裡的AV女優,到飯島愛、紗倉真菜,再到鈴木涼美;從被訪談,到提筆自述,再到研究自身,我們看到了AV女優言說自身的「饒舌空間」正在不斷擴大延展。從一開始由他者提供訪談,到主動出擊,再到現在以研究者之姿,運用社會學視角,對曾經身處的群體與產業環境進行學術性研究,AV女優就是如此饒舌地言說自身。至於她們為何如此饒舌?在AV產業和出版的商業戰略性之下,或許還潛藏著她們單純想要獲得理解、獲得尊重的心。

xing_fu_lun_.jpg

現役AV女優的幸福論:還是專科生的我,遇見了這世上最獨一無二的職業
高専生だった私が出会った世界でたった一つの天職
作者:紗倉真菜  
譯者:李喬智
出版:尖端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zui_di_.jpg 最低。
作者:紗倉真菜  
譯者:簡秀靜
出版:尖端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ao_tu_.jpg 凹凸
作者:紗倉真菜  
譯者:HANA
出版:尖端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紗倉真菜
1993年3月23日生,出身於千葉。2012年就讀工業高等專門學校時,以SOD CREATE的專屬女星於AV界出道。2015年獲選為成人廣播獎史上第一個三冠王。同時活躍於電視演出及雜誌封面的拍攝工作,專欄於「週刊play boy」、「messy」等雜誌連載中。專書作品有《現役AV女優的幸福哲學:專科畢業的我,遇見了世界上唯一的天職》,小說《最低。》與《凹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B短評》從1到100,我們持續關注

OB短評,自2017年2月15日開站後,我們每週刊登1或2期,評介台灣最新出版的好書,今天第100期了!(灑花)

感謝Openbook歷屆「選書小組」,每週閱讀大量書籍,選出最值得推薦的作品,一一為他們寫下短評。我們希望在快速更替的書市,記住這些用心製作的好書。

在第10期,OB短評介紹了《部落書寫體針路》,這是來自台東卡塔文化工作室的作品,雖然未見大型通路販售,但我們看見它保留針繡工藝的世代記憶。關於自費出版,我們盡力收集,詩人德尉不到500本、手作感極強的限量詩集《軟弱的石頭》,已收納在第12期當中。容易為人忽略的地方出版品,我們也努力閱讀,在第73期,一次介紹了5本「台中學」,記錄地方時代樣貌。

OB短評,也是Openbook年度好書獎初選的入選書單,經過地毯式的閱讀,Openbook的讀者不會遺漏好書。

累積了100期的OB短評,介紹過接近900本好書。我們持續閱讀著,也請每週不要錯過這個專欄。每本書出版的當下,都懷抱著對世界的一種關注。

請記得,打開書本,有人陪你。

 

100-2.jpg

BBC世界史

A History of the World
安德魯.馬爾(Andrew Marr)著,邢科、汪輝譯,廣場出版,70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總有某個時刻,人們想知道關於這個世界的奧祕,關於人類從哪裡來,要去哪裡;關於人類文明史,也關於這個世界的運作邏輯。我們因而埋首百科全書,埋首各種各樣的普及類書籍,如今多好,我們擁有了《BBC世界史》。
本書適合想看熱鬧或門道的讀者,更適合歷史學徒買回家閉門反省學習。BBC不愧是公共廣播的模範,是擅於面向大眾訴說嚴肅議題或知識的老手。這本世界史不論廣度或深度,都是大眾史學的行家之作。努力擺脫歐洲中心的史觀,將「世界」一詞還給地球上的每個角落。更有趣的是議題的選擇,從君權到避孕藥,涵蓋了影響人類演進的各個面向。看似輕鬆,卻不媚俗。
圖書館裡的世界史實在已經卷帙浩繁,再推薦這一部並不是因為BBC,而是因為作者博學機巧,總能以別出心裁的刀法畫開事件的核心,讓那些耳熟能詳的歷史段子平添不少新鮮感。史料貴精不貴多,這般恰到好處又帶點奇巧的立體剪裁,已然是歷史書寫的王道了。【內容簡介

七副骸骨:人類化石的故事

Seven Skeletons: The Evolution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Human Fossils
莉迪婭.佩恩(Lydia Pyne)著,許可欣譯,如果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人類化石本身已能訴說很多「生前」的故事,沒想到化石出土後的歷險卻也精采無比。演化、考古、科學、文化、政治,全部鎔鑄在一副骸骨中,本書不只趣味橫生,更開啟我們對人類化石的觀看視野。
七副不同的骸骨化石,不只訴說著考古學上的成就、對人類演化的認識,同時也道出科學實際運作上的各種眉角,包括政治操作、造假宣傳……本書提醒我們,科學不是無菌真空下發展的產物,科學和所有事物一樣,面對著大眾,受社會各種力量影響牽引。
不少科普都曾以人骨化石來論述文明的演化,不過在作者的慧眼觀照下,這七副骸骨卻有了超展開的「人生」,不但可以招財進寶、滿足學術虛榮,還能呼風喚雨,製造真相與假相,當起超超超齡網紅。即便你已經認識了這些老祖宗,還是很應該再誠心update一下。【內容簡介

暴力:從常態到殘暴,以微觀角度探索個人、家庭和社會中超過30種暴力的形成和真相

Violence: A Micro-sociological Theory
蘭德爾.柯林斯(Randall Collins)著,劉冉譯,臉譜出版,8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實   樂     
暴力背後的真實邏輯,往往與我們對暴力的理解相差甚遠。柯林斯在本書為眾人推翻種種迷思,深入剖析「暴力」的真正成因,指出暴力是一種表演,是一種計算,是一種文化——因而,假若人們正確理解暴力的成因,便能找到解除暴力炸彈的引信。江湖在走,本書要有。
作者從微觀的角度出發,從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之間,析理出人們對暴力的反應,刻劃人們避免暴力的本能,然而環境中又滿佈著觸發暴力的因子。這樣的張力,構成了既悲觀又樂觀的前景。所有的暴力都是環境所觸發,我們只能不放棄希望,時時警醒,將暴力的影響壓至最低。作者的中心思想很清楚:沒有暴力的個體,只有引發暴力的情境。這樣的觀點是反歸罪化的,和現行法學有不小認知上的差距,不過卻是人類進化的方向,於情、於理、於法,都是如此。
作者的功力在細緻的觀察與互動中體現,比起抽象的高談闊論,更能提供具體、有效的應對之道。【內容簡介

植物彌賽亞:從實習生到皇家園藝師,拯救世界珍稀植物的保育之旅

The Plant Messiah: Adventures in Search of the World’s Rarest Species
卡洛斯.馬格達勒納(Carlos Magdalena)著,楊玉齡譯,天下文化,4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是缺少發現的眼睛。」法國藝術大師羅丹這句話,也通用在藝術之外。作者便如那雙發現美麗事物的眼睛,看見植物的種種玄妙奧祕。「發現」更是一把萬能鑰匙,足以開啟無數道門,通往冒險,通往成長,通往祕密,通往希望。閱讀本書,確實就是一趟迷人的旅程。
本書以自傳形式,間接突顯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的貢獻和功績。談到生物多樣性,我們很容易忽視寧靜的植物,忘卻了它們和人類的共生共榮。我們也常忽略了自己作為地球一員應有的能力和責任,「保育」似乎只是他人的事業,是「專家們」的工作。這本精彩的人生紀錄,不僅告訴人們植物世界的驚奇,更重要的是作者以身作則,教導人們: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地球彌賽亞。
作者雖被封為「植物彌賽亞」,但他的所做所為其實更接近「植物諾亞」——拯救各種瀕危植物。透過他上天下海的經歷和強大的熱情感染力,不知不覺中就打開了第三眼,你會重新發現身邊腳下的伊甸園。【內容簡介

席地而詩

何景窗著,悅知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各種文學體裁裡,似乎詩集是最追求紙本書設計之美的一種。好詩加上好設計,可以更貼近人心,更具溫度。何景窗寫詩,寫書法,騰空飛起完美落地,從內容到形式都凝練了詩人個人化的美學。
書法與詩在這本詩集裡展示了極其有機的結合,讓人想到鄭板橋,卻沒有一絲仿古的假文人氣。一種字與墨的新可能。
短詩是重點,藉由精煉的文字,構築一微小但耀眼奪目的心靈出口。沒有太多矯飾,如同書法的字跡,以看似樸拙的形式,直接呈現自己。然而,忍不住會被書中較長的篇章所吸引,忍不住想起《想回家的病》裡,那令人心疼的女孩身影。【內容簡介

注意力商人:他們如何操弄人心?揭密媒體、廣告、群眾的角力戰

The Attention Merchants: The Epic Scramble to Get Inside Our Heads
吳修銘(Tim Wu)著,黃庭敏譯,天下雜誌,6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本厚重到可能令人注意力渙散的《注意力商人》?作者長篇累牘論析人群大眾的「注意力」如何成為珍稀資源,在商業市場裡轉換為無形貨幣並遭受競逐,乃至形成「注意力產業」。我們很少留意並警醒到,自己已然是「注意力商人」眼裡的財貨,更少認識到注意力商人及產業的發展脈絡,原來已有兩百年之久。
在《誰控制了總開關》討論「壟斷-創新」的循環,並訴求「網路中立性」後,作者再度以追溯歷史的手法,討論依靠人們的「注意力」為生,買空賣空的廣告產業,以及隨著時代演變演化而來的各種新型態。商品本身的好壞,被行銷、宣傳的成敗所取代,浮誇的「華」遠勝過內容的「實」。作者不只在批評這些注意力商人,也對任意出賣自身注意力的我們提出當頭棒喝。
作者的觀點和他玉照上的目光一樣俾倪而銳利,書中想傳達的看法或許不新,卻打造出了「注意力商人」這麼一個時髦的概念,一語道破媒體、網路與社群的核心利基——商機總是屬於那些懂得蒐集別人目光的人。【內容簡介

脫北者,男同志

붉은넥타이
張英進著,陳曉菁譯,聯合文學,39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獨 
即使在不知道「同性戀」這個概念為何物的北韓,同性戀情愫依然存在於世。彷彿是植物萌芽鑽破石縫以尋找生命的路徑,張英進原可以對北韓生活毫無懷疑,卻因為內心隱然存在截然不同的聲音,終至走上脫北之路。《脫北者,男同志》並未將一名男同志脫北者的同性戀情當作主題,而是一名對所處世界心生質疑的個體正巧是同性戀,因其同性戀性傾向觸發了對這個世界的質疑。本書並不獵「脫北的男同性戀」之奇,反而相當平實。自傳形式冷靜而殘酷地記述了,多重邊緣處境之人的生命歷程。
主角命運曲折到宛如虛構,無論是1970、1980年代的北韓生活,或者層層壓抑的同志自覺,看似離奇卻又真切。脫逃後的世界不見得事事美好,但至少能面對真實的自我,做出各種選擇。奇特的故事下,潛藏著自由的真諦。
這本書的出版,碰上了兩韓大和解、文金牽手情,頗有些造化弄人。過去書市可見的脫北故事大多控訴意味濃厚,這本卻沒有這樣的口氣:作者以細膩的文思,描繪出一個森嚴卻有情的北韓。迂迴曲折的流亡過程,既是自由的追尋,又是性向的覺醒。來到南韓的際遇更是出人意表,令人唏噓。本書是重新了解北韓、乃至於南韓的一條蹊徑。 【內容簡介➤

低端人口:中國,是地下這幫鼠族撐起來的

Le peuple des rats: Dans les sous-sols interdits de la Chine
派屈克.聖保羅(Patrick Saint-Paul)著,陳文瑤譯,聯經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樂      
這本法國記者的中國觀察沒在遮掩火氣,你可以輕易讀出那種實在看不下去了的義憤。或許不是最周延深入的分析,但大革命和大改革都需要這樣的怒火——這恰恰是現今中國所欠缺的。
亮麗的高樓城市與陰暗的地下鼠族,實是中國夢的一體兩面。這兩年因為北京大動作驅逐「低端人口」,反而使這個名稱及其內涵受到正視與省思。低端人口遭到驅逐當然令人驚駭,更駭人的是居住在城市夾縫裡的低端人口數量龐大且處遇惡劣,乃至「鼠族」成為寫實的形容。作者探訪並描繪的北京生態,揭示這個城市既存人工造物的奇蹟,也有人為生成的悲劇。
中國處處充滿著「不可思議」的現象,有些離譜到已經超越了獵奇層次,只會讓人滿心問號和沈重嘆息,低端人口是其中之一。曾有學者指出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和但丁《神曲》第一部《地獄》間的關聯,本書所揭露的世界,是資本主義地獄於人間的寫實搬演。他們用肉體勞力撐起了上層的繁華,卻只能在底層過著連最基本尊嚴都無法保障的非人生活。人們樂於歌頌大國堀起的光鮮,也該正視那一同擴張的幽暗了。 【內容簡介➤


OB短評由「選書小組」每週研讀各出版社已出版或即將出版的新書,逐本討論後,為讀者評選出優質好書。如欲介紹好書給我們,歡迎來信:聯絡我們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活動》當個台語好學生,說繪本故事給老人聽
湖日社區關懷據點的長青班上完繪本課後,開心合照(南部旦馬攝)
湖日社區關懷據點的長青班上完繪本課後,開心合照(南部旦馬攝)

大媽坐殿、二媽吃便、三媽愛人扛、四媽閹尻川、五媽五媽會。

「為何叫大媽坐殿咧?」說書人站在媽祖前與眾多老人中間,用不太輪轉的台語費力解說——原來,因為「伊最大仙」,所以又叫鎮殿媽祖;而二媽正好離香爐最近,因此坐享人間煙火之便;三媽則像外交部長,跨海出巡全靠她了;四媽又稱「藥師媽」,神座下方長年被信眾挖木屑做藥引,故用(對神明非常不禮貌的)削屁股形容;五媽不在宮中,由民間稱為「五媽會」的會眾輪流供奉……

這是一場熱鬧非凡的活動,站在前頭的說書人使盡吃奶力氣認真講解,但底下充當學生的阿公阿嬤也不惶多讓,你一言我一語地吱吱喳喳,還不停插嘴「糾正老師」:林默娘的默、天后宮的后、出巡哨角的哨,「哩欸呆意工嗯丟啦!」(妳台語說錯啦)

這裡可不是大甲鎮瀾宮,或哪個文史工作者的里民導覽活動,而是位於台中烏日的湖日社區老人關懷據點,由暱稱「燕子老師」的專業說書人楊月燕出馬,陪一班平均年齡高達七、八十,有如「長青版櫻桃小丸子」的三十多位老人家,用台語說繪本故事給他們聽。

櫻桃老丸子的學習日,先量血壓

從烏日火車站走出來,雖然腳程僅僅5分鐘就可抵達湖日社區,但跨過台1乙線,便已進入處處羊腸小徑、連GPS都神經錯亂的「庄腳所在」。不過迷路有迷路的風景,例如途經日據時期的舊役場,手砌圍牆上有泥塑技法與環保回收素材創作的立體彩繪,其上的風帆、舢舨便告訴我們,這裡是昔日鹿港貿易轉運站「湖日港」,曾經商旅絡繹不絕,風光一時,因此又叫「半路店」,是烏日最早開發之地。

 然而,就如同曾經的滄海已不復見,現今的農業人口也已逐漸凋零。近年當地的湖日社區發展協會,除著手進行社區活化工作(如前述的泥塑彩繪),面對高齡的社會趨勢,也開始建置老人關懷據點,為社區裡的長者,提供包括關懷訪視、電話問安、健康促進、供餐等服務。

穿過社區活動中心前夾道的灌木,與九重葛綻發的綠色拱門,宛如農家四合院改建的關懷據點近在眼前,一腳方踏進埕裡,就聽見屋內的朗朗讀經聲。原來,今天是湖日長輩們重拾書本的「學習日」,前半場安排的是背誦《弟子規》。

熱忱的志工服務隊隊長林春滿,見生人到訪立刻探前相迎。關於「學習日」,她說,社區每週都為長輩們安排讀經、唱遊、美勞三種課,上課前會先幫老人家量血壓、了解健康狀況;上完課後也會比照學校,為大家供應營養午餐。

liang_xie_ya_2.jpg
上課前老人家都必須先量血壓,了解近日健康狀況。圖片來源:湖日社區關懷據點臉書

 這些工作,每次都有四、五位社區裡的志工媽媽前來幫忙。「雖然有時老人家上起課來像小孩,但跟帶小孩不同的是,有什麼問題只要跟他們『撒嬌一下』就可以了。」林春滿笑說。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弟子規》的整齊背誦持續著,卻有一位阿嬤頻頻回頭向人求助:「我不會啦,你來教我吧?教我吧?」筆者看看不識字的阿嬤,又看看課本上的注音,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用生硬的台語解釋:「這是古人教我們後輩,看到像妳這樣的長者,要下馬表示尊敬的意思」。結果阿嬤露出可愛笑容,很體恤地說:「免啦免啦!怕妳騎馬下不來,或是下來又爬不上去。」但對於這次終於學到幾句經文,她感到非常開心。

yao_ren_jiao_ta_du_shu_de_a_ma_suo_.jpg
擔心記者「騎下馬」會上不去或下不來的阿嬤說,《弟子規》她一個字也看不懂。(南部旦馬攝)

▇陪老人說繪本:百科式的故事大法

學完《弟子規》以及可配雨夜花吟唱的三字經,下半場進入台語說繪本的時間。這次因適逢每年「全台瘋媽祖」的春季,因此這天楊月燕帶來繪本《媽祖春遊趣》,希望藉由書中一家人參加媽祖遶境活動的劇情,來帶出本日的話題。

將楊月燕說故事的方式,稱為「百科式的故事大法」,真的一點也不為過。她會跟著繪本作者提供的圖文線索,將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內容,拉出人文、歷史、地理、生態甚至社會議題等各式各樣的分支出來談。再配上她自己找的地圖、實景照片、音樂欣賞、紀錄影片等等,資料之豐讓人懷疑真要認真細講起來,可能三十幾頁的圖畫書,花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楊月燕說:「作者畫出的繪本細節,一定有他的考究和想傳達的訊息。作者有他的用心,我們講故事的人,就盡力去幫他傳達出來。」

ma_zu_chun_you_qu_.jpg譬如《媽祖春遊趣》,雖然在楊月燕開放現場搶答時,故事中帶相機的越南媽媽被這班爺爺奶奶誤認成記者,但這個角色就有個現成的跨國婚姻議題可以聊。而畫面中商店街的芋頭冰、草帽、奶油酥餅等店家招牌,也能延伸出很多有趣的大甲風物誌,讓阿公阿嬤各個津津樂道。

尤其是觸及個人經驗時,更容易打開老人家的話匣子,常常台上說一句,台下蹦出上百句。例如這次楊月燕準備的媽祖遶境地圖,包括大甲、彰化、雲林、新港等地,他們都能告訴你,每年搶轎大混戰時,「到了彰化這個地下道,就全都打起來了啦!」

也有79歲的王奶奶紅著臉私下拉著筆者,像少女一樣掩面笑汶汶說,去年81歲的老伴騎機車載她去鎮瀾宮看人家「迎鬧熱」,結果兩老「約會」回來還被守在家裡擔心不已的孩子罵翻,角色完全反了過來。

▇用彆腳台語,吸引老人家跟你互動

曾任台中小大繪本館館長的楊月燕,過去長年大手牽小手,為孩子說故事,卸任後也依然服務於福智文教基金會的廣闊班,揹著一袋一袋的書,到南投偏鄉或兒童癌症病房說故事,面對孩童對她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事。但2016年終,一次進社區服務之後,也不知哪來的福至心靈,突然讓她心中亮起一個燈泡,她開口對大家說:「希望有朝一日能接觸長青班,用故事服務老人家。」沒想到不多久,就接到一通電話,說有個湖日社區需要她。

yan_zi_lao_shi_yu_ma_zu_chun_you_qu_2.jpg
楊月燕(南部旦馬攝)

「有地方需要我,我當然很開心就來了。沒想到臨時才被知會必須說台語,因為現場有一半的老人聽不懂國語。怎麼辦呢?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場了。」

楊月燕說,盡早提前準備、不懂的字就問,一點一點將原本不太流利的台語練起來,都是自己的功課。然而最有效的台語教室還是在湖日社區,課堂上就有三十幾個「正港台語老人」可以指正你。一年多下來,從一開始被長輩們打趣「哩欸呆意金古錐」(你的台語很可愛),到如今已經順溜很多。

然而,跟白紙一樣的孩子最大差異的是,老人這本書,其實比講師拿得出來的任何一本都還要厚重得多。楊月燕說:「所以跟老人說故事,與藉由故事引導孩子學習的方式大不相同,繪本的內容對我來說其實只是個引子,說故事的台語表現好不好也不是重點,能吸引老人家跟你互動才是更要緊的事。所以最高興的是長輩們開口來插嘴打岔,而且他們即使打岔,也不用擔心跟小孩一樣常會全面失控。」

她接著語帶擔心地表示,別看在座的長輩看起來都很健康活潑,事實上她曾邀醫生前來湖日社區對老人做過每周四次、為期一個月的運動檢測,發現其中有三分之二的老人其實已有失智症狀,因此老人家願意來參與互動已經很不簡單。

shi_zhi_de_ren_zhi_yun_dong_2.jpg
弘光大學老人福利所陳錫晩(右)每週至湖日社區活動中心,教長輩做預防失智的認知運動。(圖片取自湖日社區關懷據點臉書)

目前台語說故事除了楊月燕,還有另一位是小大繪本館現任館長譚淑娟。兩人除了輪流上課,帶領故事的方式也各有風格,一個像百科,用以激發老人家的經驗回饋,也兼談許多社會現況;另一位則是用各種生動趣味的故事,來逗老人家開心。

▇代替老人雙腳與眼睛,帶故事回來給他們聽

楊月燕百科式的故事點子,其實始於過去說給孩子聽的《提蒂安的禮物》。她說:「會開始用這本書與這種方式講故事,是因為有次朋友的孩子問:越南在哪裡?為什麼同學的外婆不在台灣?我朋友沒解釋就草草打發了,我跟她說妳應該打開地圖啊,妳要好好講解給她聽啊!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大人跟小孩都需要一同理解,才不會將錯誤訊息傳遞給下一代,造成刻板甚至負面印象。」

ti_di_an_de_li_wu_.jpg這本楊月燕日後用來溝通理解越南的《提蒂安的禮物》,碰巧也跟《媽祖春遊趣》一樣,由一個家庭的日常活動出發,只是地點發生在越南,例如水上市場、米粉湯、南洋水果,再從故事順談到當地的食衣住行與風土等豐富知識。在解說時,楊月燕也會穿插展示她從越南帶回來的照片。

「來到湖日社區說故事給老人家聽,我的第一堂課也是從這裡開始,尤其介紹到越南河粉怎麼煮時,所有的婆婆媽媽精神都來了。」

楊月燕說,介紹吃的老人家最喜歡,因為從食物切入最容易。選書方面,除了前述的越南,她還講過日本、韓國。至於國內,她則講過《台南食點心》,且通常說故事前,她會照著書上內容去當地走一遍,台南也不例外。什麼是「月子餅」?為何「做16歲」要買茶葉來拜?兜遊之後再拍照回來,一一講給長輩聽。

講過跟食物有關的還有《小綠葉蟬的魔法》,談花蓮蜜香紅茶的故事。除了置入生態保育與有機概念,楊月燕還帶來與蜜香紅茶一樣因蟲咬而有特殊香氣的鹿谷凍頂貴妃,泡給所有老人家喝。另外,她也講過柿餅、豆腐等等,同樣透過故事軸線,連結到文史地景。

▇真人圖書館:以老人為師的「老人書」

「我還欠他們赤崁樓的黑糖椪餅呢。」楊月燕笑著說完後,接著便遺憾這次談媽祖,卻沒有跟著媽祖扎扎實實出巡一次。

老人家在課堂上打岔插嘴說得頭頭是道,但問他最喜歡哪個故事?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他過耳就忘光光。然而即使如此,楊月燕每回仍一次又一次認真尋找能引起共鳴的書,認真補充可激起他們記憶的情節線索。

像是有一本被列入童書的美濃老照片集,她到高雄參加同學會後,帶回來分享給這些長輩聽,很多老人家非常有感,紛紛重返記憶中站在水牛背上的童年。楊月燕立刻鼓勵老人家拿出家中的老照片,講自己的故事。有一位來自山東、87歲的李爺爺,就因此讓志工代為整理出一本相片集了。

這位李爺爺還拉著記者大談他在大陸碰到中共炸醫院時,如何死裡逃生的神蹟奇事,以及播遷來台後在左鄰右舍皆是閩南人中間,如何一個多月就學會台語。另一位同樣87歲的楊爺爺也分享幼時當「牛孝男」的趣事,因為牧牛的孩子只能哭著在牛屁股後面「被牛牽」。讓人不禁大讚:「阿公阿嬤的人生,真的是一本比一本精彩的老人書。」兩位爺爺還得意地笑說:「那當然。」

yang_ye_ye_.jpg
笑稱自己是「牛孝男」的87歲楊爺爺,跟同年的山東李爺爺哥倆好,每次上課都坐在一起。圖片來源:湖日社區關懷據點臉書

楊月燕的台語說故事碰上長輩,於此突然令人有了一種想像——假如說書人搭配一位老人家,到校園去對小朋友開講,應當會相當精彩。倘若此事能成真,那麼前面那位不識字的老奶奶,即便過去從未上學當過學生,也能換她上台當一回老師。

期待有朝一日孩子們能與老人家角色互換,像今天老奶奶的求助一般地,對著她嚷著說:「教我吧,教我吧!」這將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

shou_zuo_deng_long_.jpg
老人家的美勞課:手作燈籠。(圖片來自湖日社區關懷據點臉書

30652242_1625558214217834_3393685541558943744_n.jpg
湖日社區的精神意象:渡船頭舢舨終於完成。(圖片來自湖日社區關懷據點臉書

hu_ri_gang_bai_du_.jpg
老人家穿上蓑衣,示範昔日湖日港的擺渡人。(圖片來自湖日社區關懷據點臉書

zhi_gong_men_.jpg
湖日社區關懷據點的志工們。(圖片來自湖日社區關懷據點臉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8-05-14 12:41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