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施清真》除了作者,沒人比譯者更了解它

人生之中充滿奇妙的緣分,對我而言,以文會友,因書結緣,皆為人生一大樂事。身為譯者,若是能與作者交上朋友,更是難得的緣分。很幸運地,我結識了安東尼.杜爾(Anthony Doerr)。

2002年,杜爾以短篇小說集《拾貝人》(The Shell Collector)初登文壇,文字細膩優美,深獲書評人激賞。我基於好奇,展卷閱讀,一讀就愛不釋手。依稀記得自己一邊閱讀、一邊查字典,不時驚嘆一個精簡的文句居然能夠傳達出如此繁複的意境。當年我是個菜鳥譯者,不敢奢望、也無法想像自己能夠翻譯他的作品。

時光荏苒,杜爾陸續出版一部回憶錄《羅馬四季》(Four Seasons in Rome)、一部長篇小說《About Grace》、一部短篇小說《記憶牆》(Memory Wall),我也從菜鳥譯者變成所謂的「資深譯者」。這些年來,我始終關注這位作家,除了他的小說,我也不時在雜誌上讀到他的報導與遊記,雖然久久才與他在文字中相會,但他的文采始終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

2014年,杜爾推出耗時10年撰寫的長篇小說《呼喚奇蹟的光》(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小說以二次大戰為背景,主角是一個法國女孩和一個德國男孩,全書五百多頁,誰會料到居然成為百萬暢銷書,而且為杜爾奪得普立茲文學獎?時報出版公司簽下這本小說,詢問我的翻譯意願。雖然不乏翻譯磚頭書的經驗,我依然忐忑不安。我譯得出原作的韻味嗎?我表達得出杜爾的文采嗎?但身為杜爾忠實的讀者,我怎能放棄這個機會?更何況,人生之中豈非充滿各種挑戰?於是我硬著頭皮,答應翻譯《呼喚奇蹟的光》。

一部五百多頁的小說,當然不可能處處完備。杜爾是個細心而負責的作者,翻譯過程中,我收到兩封編輯傳來的電郵:杜爾彙整讀者和各國譯者的問題,一一提出解釋與更正。儘管如此,書中依然有些我無法掌握之處。

我該不該致函杜爾?

從事翻譯的這些年來,我不只一次致函作者。大多是透過版權代理或是經紀人,過程繁瑣耗時。幸運的話,作者及時回覆,解答我的疑問,但有時音信全無,如同石沉大海。畢竟不是每一位作者都在乎譯者的提問,正如不是每一位譯者都在乎作者的意見。

對我而言,與作者溝通是個難得的機緣,無論如何都得一試。於是我彙整問題,附上簡短的自我介紹,透過版代與經紀人,致函杜爾。兩星期之後,杜爾回函,洋洋灑灑,文長三頁,逐一釋疑,同時懇切致謝,附上私人電郵地址,請我隨時跟他聯絡。

我該如何形容心中的歡喜和感激?踏入翻譯這行已經將近20年,我始終認為作者和譯者之間存有一種特殊的聯繫。閱讀是一回事,翻譯又是一回事;前者賞析,後者深究。譯者不但是個讀者,更是一個字字鑽研的詮釋者。人物、情節、敘事,這些都只是開頭,韻味、氛圍、意境,這些才是考驗。因此,譯者必須細讀、詳讀、研讀原作,希冀一探作者的內心。

除了作者之外,沒有人比譯者更了解原作,有時譯者再三閱讀,甚至讀出連作者都沒想到的意涵。兩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一人創作,一人詮釋,為了同一本小說全心付出,難道不是最難得的緣分?

與杜爾的書信往來中,我察覺他也有同感。2017年,杜爾應史丹佛大學之邀到灣區演講。史丹佛大學在帕羅奧多(Palo Alto),距離我居住的舊金山僅僅40分鐘車程,我當然希望見他一面。可惜的是,他在灣區停留的時間相當短暫,沒時間跟我私下會面,但他細心地幫我和我先生留了兩張票(杜爾是個高人氣作家,史丹佛大學預留200張門票讓讀者上網索取,不到10分鐘就告罄),於是我終於見到心儀已久的作家。

演講結束後,我們簡短晤談。說我有如追星的少女,可真一點都不為過。我事先想了一些問題,但一見到杜爾,腦筋卻一片空白,幾乎可說是語無倫次。我只記得自己不停稱讚他的作品,他看著我手中那幾本貼滿小紙片的小說,一邊為我簽書,一邊謝謝我付出的心力。直至今日,我依然懊惱當時沒有好好當面請益。

hu_huan_qi_ji_de_guang_nei_ye_qian_ming__0.jpg
《呼喚奇蹟的光》作者杜爾題贈中文版譯者施清真的親筆簽名。(施清真提供)

匆匆一見之後,我更不時提問,他也始終馬上回覆,而且言詞懇切,還會加註他對世事的觀點,讓我更了解真實生活中的他。翻譯《羅馬四季》之時,我問他歐文和亨利哪一個是哥哥,他說亨利比歐文早90秒出生,順帶提起兩兄弟近來迷上法式甜點馬卡龍。我問他為什麽用she指稱小說家,他說過去數百年來,在父權思維的主導下,he指稱一切,這樣不公平,也不應該,所以他用she,避免重蹈性別歧視的覆轍。

最近因為翻譯《拾貝人》,我們再度書信往返,談得也更加深入。我問他是否曾經造訪書中提到的肯亞、坦尚尼亞等西非諸國,他說除了賴比瑞亞之外,他確實曾經造訪書中的每一個國家。對他而言,旅行是最直接、最重要的研究方式,也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我問他是否收集貝殼,他說拾貝確實是他的嗜好,順帶提起短篇小說「拾貝人」的靈感來源。

我問《拾貝人》出版至今已逾15年,他曾否回頭閱讀這本他初登文壇的短篇小說集。他說他幾乎不曾回頭閱讀自己的作品,因為世間有太多精采的小說,他得趁他跟世間說拜拜之前盡量閱讀各個作家的小說,諸如大江健三郎、石黑一雄、莫言。我跟他坦陳自己翻譯文學小說時的挫折,他重申對我的信心,同時跟我分享一篇 The Millions 文學網誌上關於翻譯的文章。他倒是沒有多談他正在進行的小說,即使我至感好奇。

三年多的書信往來中,我對杜爾的稱謂從Dear Mr. Doerr、Anthony變成Tony;杜爾對我的稱謂也從Dear Ms. Ching-chun T. Shih、Ms. Shih變成Ching-chun。他的回覆與信函始終有如一劑強心針,讓我感覺在翻譯的路途中,自己並非踽踽獨行。我不敢奢望我們成為忘年之交,我甚至不確定今後是否仍有機會書信往來,但在人生的旅程上,他的小說曾經相伴相隨。身為一位讀者與譯者而言,這樣就已足夠。

行文至此,想跟大家分享杜爾的這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終結:

Travel is for me the most immediate and important form of research, followed closely by reading. Whatever limited observational skills we have, I think we use them best and most when we find ourselves in a strange place, slightly uncomfortable. (Especially if the people around us aren’t speaking our native language.) Travel has the effect of shaking apart what has become so familiar in our lives that it has become automatic (even something as familiar as buying a cup of coffee, or going to the bathroom, or saying hello, can become complicated if you travel far enough) and, in a way, I think that's what art should do: art should present the familiar in an unfamiliar way.譯文

有緣結識這麼一位誠摯的作者,豈非譯者之幸?


【安東尼杜爾 Anthony Doerr)作品中譯本】

shu_feng_ji_jie_zhong_yi_ban_.jpg

  • 拾貝人(The Shell Collector),施清真譯,時報出版,350元,【內容簡介
  • 呼喚奇蹟的光(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施清真譯,時報出版,480元,【內容簡介
  • 羅馬四季(Four Seasons in Rome),施清真譯,時報出版,300元,【內容簡介
  • 記憶牆:七篇捕捉記憶風景的故事(Memory Wall),丘淑芳譯,生命潛能出版,320元,【內容簡介

施清真
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大眾傳播碩士,西北大學人際傳播學博士。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及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現定居舊金山,專事翻譯寫作。譯作包括《羅馬四季》、《呼喚奇蹟的光》、《女孩們》、《我們一無所有》、《控制》、《生命如不朽繁星》、《蘇西的世界》、《神諭之夜》、《英倫魔法師》、《索特爾家的狗》、《老虎的妻子》、《防守的藝術》、《凱瑟和她的小說世界》等。

近期譯作:

shi_bei_ren_shu_feng_.jpg拾貝人
The Shell Collector
作者:安東尼.杜爾(Anthony Doerr)
譯者:施清真
出版:時報出版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安東尼.杜爾(Anthony Doerr)
「普立茲文學獎」得主安東尼.杜爾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說集《拾貝人》和《記憶牆》、長篇小說《About Grace》、《呼喚奇蹟的光》,以及回憶錄《羅馬四季》。除了「普立茲文學獎」之外,他亦榮獲美國以及歐洲各國多項文學殊榮,其中包括四度獲頒「歐亨利小說獎」(O. Henry Prize)、三度獲頒「手推車獎」 (Pushcart Prize)、「羅馬獎」(Rome Prize)、「紐約公共圖書館幼獅文學獎」(New York Public Library’s Young Lions Fiction Award)、「國家雜誌小說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 for Fiction)、「古根漢研究基金」(Guggenheim Fellowship)、「短篇小說獎」(Story Prize)。杜爾在克里夫蘭長大,現與太太和兩個兒子住在愛達荷州首府博伊西。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B短評》#119 偷拍日常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找到薇薇安.邁爾

Vivian Maier: A Photographer Found
約翰.馬魯夫(John Maloof)著,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攝影,陳逸如譯,有鹿文化,13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文   樂   獨 
薇薇安.邁爾成為傳奇,不只因為那些犀利的街拍,更因為那種不求、不在意發表的姿態——這是所有藝術的初心,單純地為做而做,為玩而玩。當然這姿態或許太過決絕,背後的心理也頗堪玩味,但對今日只求發表的創作習氣而言,她簡直就是一記當頭棒喝。
先前《尋祕街拍客》(Finding Vivian Maier)已引起人們對她的好奇,如今終於有機會完整看到她的作品。畫面的美好無需多言,更重要的是背後透露的精神:無所為而為的熱情和堅持外,攝影可以不是為了向他人展示,而是和個人生命內斂的對話,對活在社群網路邏輯下的人們,無疑是失傳的美德。
作品和本人身世,如女書似的,一團瑰麗的謎雲。女書為以與姐妹抒發,但作者只和自己對話,像時光膠囊,濃縮攝影師曾存在的那個年代。薇薇安.邁爾很斷捨離,從不留戀拘泥人際往來,也幸而薇薇安.邁爾很囤積癖,世人得以擁有大量作品和個人生活遺跡。充滿張力的取鏡構圖之下,透過她的眼看她自己,也透過她的眼看向世界,每幅作品似是線索,得以拼湊謎之女攝影師的些許風貌,模模糊糊更引人尋趣。看這本書,想知道她,是誰?同時也在問讀者,自己是誰?【內容簡介

竹光侍

松本大洋、永福一成著,黃鴻硯譯,大塊文化,520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獨 
總把自己逼到極限,每次作品都重活一次的松本大洋再次破繭而出。這次松本選在江戶時代重生,長出江戶時代的俠骨魂魄,浮世繪裡的竹花刀劍,仿若生在眼前。《竹光侍》畫劍士畫詛咒畫精怪,卻是清朗更勝血氣。每一筆分鏡都似夏日琉璃風鈴,留下瞬間叮噹作響的愉快。若一夢黃粱,是假的,也是真的。
雖然松本每本著作都應值得收藏,但本書和《No. 5——吾》或許最不容錯過,一古裝一科幻,象徵著他在新世紀的超越和轉折。《竹光侍》的價值可能又更高些,因為它最不像松本,又最能體現他的自我挑戰和突破。潑墨的自由揮灑,以及跳脫旁白或對話的敘事意境,打破了所有限制的框架。若將松本早期和近期並列,往往有判若兩人之感,本書填上了其中最重要的拼圖。
松本大洋的畫風向來有些惡趣味,這裡卻忽然雅馴得無以復加,只有在整頁構圖上還嗅得到那種聲東擊西的野性張力,之出格,之洗鍊!永福一成的僧侶學養也為敘事注入了一股忘言的禪意,雙璧合一,著相又無相,教人五體投地的宗師之作。【內容簡介

漫天飛蛾如雪

在自然與人的連結間,尋得心靈的療癒與喜悅
The Moth Snowstorm: Nature and Joy
麥可・麥卡錫(Michael McCarthy)著,彭嘉琪、林子揚譯,八旗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文   樂   獨    
關於大自然的書寫,最重要的是如何能達到「天人合一」,讓環保知識和意識的傳達不會成為說教。本書嘗試的寫作策略,是以自己的人生經驗,運用上乘文字,與讀者分享大自然如何成為他成長的救贖。心情不好時,去山裡走走,去海邊看海,是許多人共有的經驗,若有一天失去了這些,不只是生態的浩劫,也是我們心的枯竭。
閱讀本書,和作者一同在自然裡觀照自我,聽他的童年往事,就似旅行,也似療程,乾淨了煩擾,沉澱了心情,飽足了靈魂。作者文章不俗,如未染塵的瑩玉,剔透清潤,沁人心脾定人魂魄。
美景牽引感觸,感觸牽引思緒,思緒牽引情懷,情懷牽引出宇宙之愛……這本隨筆水窮雲起,知見滿滿卻不炫學,自然與人文水乳交融,泰然而悲憫。這是一個靈體看到的透明世界,很容易就喚起我們身為靈體時的記憶。【內容簡介

超威!野外技能補完手冊

從輕量化裝備、行進技巧、戶外炊煮、營地工藝到辨識危險
Allen and Mikes Really Cool Backpackin' Book
艾倫.奧班農(Allen O' Bannon)著,麥可.克萊蘭(Mike Clelland)繪,林政瀚、易思婷譯,大家出版,34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實   樂   獨 
這本野外求生手冊也太囂張,把都市人丟回大自然,教你敬天憫動物,自生不自滅,當個無痕的登山客,連怎麼擦屁屁怎麼善後都照顧到了。手繪插圖尤其有戲,看了心情大好,特別推薦給不愛動動的脂肪宅,不時拿出來雲遊一下,可有效緩解三高。
談登山技能的書籍,不是失於艱深苦澀專業,就是滿頁文縐縐在大自然裡的心靈成長,有些甚至就只是照片集錦。本書幽默風趣,平易近人,實在少見,成功拉進了人與山林的距離。大至生死攸關,小至以什麼姿勢大便(是的,在壯闊美景下的登山者也是會有便意的),在書裡都有解答。即使一生不會爬山的素人,都可以享受偷窺登山客私生活的樂趣(喂)。
本書插畫並不只簡單明暸,圖配著文句,那叫一個手把手教學,又透著幽默口吻的閱讀體驗。作者除傳達戶外安全指南,如怎挑睡袋怎打包,更闡述不對山水環境造成影響的各種須知。優秀的戶外人,不只能在野外舒適地生存,更應懂得尊重大自然。這樣的精神理念,讓這本書在好讀好看的技能圖文之外,又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了。【內容簡介

停滯的帝國

一次高傲的相遇,兩百年世界霸權的消長
L’Empire immobile ou le choc des mondes
阿朗.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著,威廉.亞歷山大(William Alexander)繪,王國卿、毛鳳支、谷炘、薛建成、夏春麗、鈕靜籟譯,野人文化,63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姑且不談那些第一次被印出來的馬戛爾尼史料,這本30年前的經典依然魅力十足,甚至有種穿越劇的精緻樂趣。作者視乾隆中國為「停滯的帝國」,這點已招來不少史家的批評,不過本書也反映了當時法國知識圈對中國的某種獵奇與期待,今日看來,反而更像一部乾隆vs世紀末的心態史讀本。
本書搶眼的標題,在80年代末激起一陣不小的旋風。停滯的論斷,是當年學界激辯爭論的對象,又過幾年,何偉亞的《懷柔遠人》一出,這段歷史的主導論述便拱手讓人。學術的流行潮起潮落,卅年經過再回看,本書堅實的史料和流暢的敘事,竟帶有未曾過時的魅力,這或許才是史學無法替代的本質。
停滯的帝國,成書於中國熱剛起的年代,現在看來雖不是嶄新的角度,但也不妨礙這本書的地位和價值。在這個美中暗潮洶湧的年代,在這個四處商機卻又封鎖自由的國度,重讀本書,別有一番滋味在心。看黑船怎麼駛來東方,看中國怎麼成了今日的中國,或許就暗示了未來的卦象,星顯了天機的徵兆。【內容簡介

筆尖上的世界史

形塑民族、歷史和文明的故事力量
The Written World:The Story of Literature and How It Shaped History
馬丁.普赫納(Martin Puchner)著,林金源譯,究竟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文   樂 
一路撿拾前人在歷史洪流裡,掉落的詩信書物,以詩信為盤,以書物為指針,在口述故事和出版印刷品中,逡巡社會集體意識,檢視遺物軌跡。歷史藏在書頁裡,人物活在故事裡,讀冊若讀史,開書若見故人,書中不只顏如玉,書中還有時光機。想穿越免煩惱,看本書即刻穿梭。
以媒介為出發,是晚近學術的流行,選擇了「書寫」作為新的概念,將文學史拆解,重新訴說,提供更廣更深的故事。訴事的口吻和態度或許是本書最成功之處,不著意鑽研或賣弄,即能喚起共鳴和普及。
從世界經典之林中,挑出幾部來勾勒文明的概貌,野心勃勃,見識膽識並駕齊驅。作者對經典的詮釋別有見地,既老練又清新,同時也不忘大力擁抱科技,預測了一個人人書寫的榮景,頗有文即文明的偉信心。【內容簡介

對面的瘋子

解讀我們日常的瘋狂
Les Fous d’en Face: Lecture de la folie ordinaire
皮耶爾.瑪里(Pierre Marie)著,張喬玟譯,漫遊者文化,33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實   獨    
瘋子、神經病,大抵是污名化精神病症中,最常被用來罵人的例子。說出這句話,罵人者就好像自己有多「正常」似的。但真是這樣嗎?正常與瘋狂只在一線之間,是被複雜社會關係拉扯下,浮動的邊界。各篇章中的心理疾病,都是某些正常情緒或想望的「過度」形式。大量的文學或影視作品,不僅是論證,也是去除精神疾病污名的橡皮擦。然而,當瘋狂是不小心就會踏過的線,走在路上的每個人都是廣義的瘋子,如何看待這傅柯意義下的世界,以及精神醫學的未來,可能更值得思索。
法國知名精神分析師以文學和電影作品為分析對象,解剖何謂「瘋狂」。本書可貴處不在瑪里醫師基於長年執業做出的精準分析,而在其筆下的溫柔。雖然撰寫此書多少是希望讀者審視自己與他我關係,但帶著同理的溫柔,避免讀者在閱讀裡,陷入某種殘酷的指責。在醫病關係和權力之間,是值得頌讚的美德。
看書的時候,人就在書的對面,所以這裡的瘋子也可以是我們,至少一部分的我們。作者細數文學和影視裡的瘋狂,順便揪出每個人的小小偏執,一旦偏執坐大,你我可能都是精神病患。正常與異常本來就只一線之隔,甚至連線也沒有。這本精神分析漂亮拆解了精神疾病的標籤機制,頗有相由心生的透澈。【內容簡介

百年早餐史

現代人最重要的晨間革命,可可、咖啡與糖霜編織而成的芬芳記憶​
Le monde dans nos tasses : trois siècles de petit déjeuner
克里斯穹.葛塔魯(Christian Grataloup)著,蔡孟貞譯,聯經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樂   獨 
你今天有吃早餐嗎?隨便塞個麵包作數,或者因晚起而沒吃的時候,你會感到罪惡嗎?本書以貼近當代讀者且趣味橫生的文筆,解析早餐文化的成形與發展。原來早餐學問多,從來不只是營養學,一頓早餐是一部人類學、經濟學與地緣政治共構而成的跨國文化史。早餐花樣有多豐富,就有多政治。
以輕巧的短篇,講述早餐生成的歷史,顛覆了日常。看似理所當然的一餐,其實是經過漫長的演變,甚至涉及地緣政治和商業利益的角力。可惜書中談的多半是西方場景,或許下次走入早餐店或豆漿店,甚至在便利商店匆忙解決一頓時,不妨想想,眼前這份習以為常的餐點,有多麼不平常。
這本來自法國的早餐文化史,精緻可口,處處是來歷,吃巧不吃飽,頗得法式料理的神髓。其中最大的啟示或許就在於:早餐本來就是種人為的造作,不一定得這樣或那樣吃,也不一定得吃,不如仔細傾聽自己的身體,玩吃玩喝,打造自己專屬的早餐文明。【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東亞書房》細田守最新作《未來的未來》來了,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 第159屆芥川獎出爐,由4度入圍的高橋弘希《送火》(文藝春秋)奪得。故事描繪從東京轉學至山間的少年,暑假參與村裡的送神儀式,同儕的霸凌傳統竟也同時展開,在令人暈眩的黃色火光下,原以為熟悉的人們變成陌生人,陷入既狂熱又血腥的暴力遊戲中。
    本屆直木獎由同樣曾獲4次提名的島本理生《初戀》(文藝春秋)獲獎。女大生被捕了,罪名是殺害父親,奇怪的是連她自己也不清楚謀殺動機。一名臨床心理師受託採訪這起事件,通過她的推理分析,逐漸解開了犯罪與童年經驗的微妙關係。
    至於北条裕子引人熱議的《美麗容顏》(《群像》6月號)則與大獎無緣。該作以女高中生的第一人稱,敘述日本震災後母親下落不明,與弟弟在避難所相依為命的內在心情。由於北条不曾去過災區,被起底作品內容與記者石井光的紀實報導《遺體》(新潮社)、社會學者金菱清的《311慟哭紀錄》(新曜社)等多處雷同,引發「是剽竊?還是無可避免的引用?」論戰。後講談社與北条為「未註明參考文獻」公開致歉,新潮社亦發文聲明,日後若出版,講談社必須修改抄襲之處。面對網路撻伐攻擊,講談社也考慮是否於網站公開全文以昭公評。
     
  • 第13屆小說現代長篇新人獎由任職牙科診所的神津凛子獲選。作品《sweet my home》講述主人翁賢二決定為妻女購買預售屋「魔法的家」,希望將需要照護的精神病哥哥與母親留在老家,意外獲得母親同意。一年半後新屋落成,二女兒也出生了,眼看就要邁入幸福巔峰的賢二,竟發現新居裡有「看不見的東西」,正逐漸崩壞他一家人的生活。

【作家動態】

  • shu_feng_-tile.jpg「台灣系日本語作家」温又柔出版《空港時光》(河出書房),是以羽田-台北機場與飛機內為舞台的10部短篇連作,輕快描寫飛行兩地的旅人,微妙揭開台日歷史的關聯。温又柔說,過去作品貼近自己的經驗,但這次男女老少相當多元,她希望用各種視角探索「人們對語言不熟悉的國家懷有什麼樣的情感」,並成為一本在候機室也能輕鬆閱讀的書。
     
  • 台灣辻利茶舖董事長、同時也是詩人的小佐野彈,去(2017)年獲第61屆短歌新人獎後,今出版處女作《金屬風》(短歌研究社),用每首僅僅31字的短歌文學形式,表達LGBT青年在社會中無所依歸的憤怒、痛苦、希望、歡樂,是包含370首充滿內心衝擊的歌集創作。
     
  • 直木獎作家乃南亞沙,花費6年時間訪問台灣四十餘次,寫下另一種灣生的故事《六月雪》(文藝春秋)。成為廣播聲優的夢想破滅後,杉山未來為了住院的祖母,決定造訪台灣,追尋祖母的少女時代。獨自在台南旅行的過程中,她得知戰後台灣人的悲劇,與戰敗後告別台灣的日人眼淚。最終她來到祖母的出生地,突然體悟「夢想隨時都可能展開,但我不能活得不愛任何人,也不被人所愛。」書評表示,這是充滿台灣旅情的最佳感人傑作。
     
  • 相隔四分之一世紀,島田雅彦出版青春小説《絕望的焦糖》(河出書房)。絕望正在蔓延,新手和尚江川放念對故鄉的經濟停滯感到震驚,為振興城市,他召集身邊不同潛能的高中生4人組,啟動了「原礦發掘計畫」。為追求荒廢城鎮的再生,他們各自朝向自己的目標奔馳,但阻擋在道路前方的,是城市破敗的元兇:前任市長與他的魁儡現任市長。
     
  • 由栗原裕一郎編著的《村上春樹100曲》(立冬舍)出版了。就像村上長篇《1Q84》中捷克作曲家楊納傑克(Leoš Janáček)的小交響曲打開了故事的世界般,村上作品裡的古典樂、爵士樂、搖滾樂也在此一一登場。另,《村上春樹語辭典》(誠文堂新光社)也已問世,運用插圖與豆知識,詳列諸如村上作品裡印象深刻的料理與雞尾酒、獨特的比喻表現、作家故鄉地圖等,是書迷用以解讀村上春樹的必備工具。
     
  • 諧星山里亮太自傳散文《天才放棄了》(朝日文庫)甫出版瞬即登上日本各大書店與亞馬遜銷售冠軍。「原來我不是天才!」有了這樣的覺悟後,山里亮太地獄般的努力開始了,自卑的「劣等感」、「嫉妒的怪物」像汽油一樣讓他暴衝,最後舞台的風景終於嶄露在他面前。這是一部即便過程差勁丟人也要寫出來的藝人魂全紀錄。
     
  • 「新世代日本動畫大師」細田守作品《未來的未來》現正於日本熱映中,原著小說也登上公信榜TOP10。這是細田守繼《怪物的孩子》、《狼的孩子雨和雪》、《夏日大作戰》後第4部進入排行前10名的作品。故事描述男孩小君突然有個來自未來的國中妹妹「未來」,將帶領他展開一場穿越時空大冒險。首映會因黑木華、星野源、麻生久美子等明星擔綱聲優演出而成話題。本片8月將在台上映。

    《未來的未來》預告片

  • 直木獎純愛教主村山由佳,出版婚外情長篇小說《燃燒的波浪》(中央公論)。與大學同窗結婚的帆奈美,婚後夫妻和貓一起過著忙碌又寧靜的生活,卻因她與童年友人的不倫戀而崩壞。丈夫發現其他男人存在後,開始反覆否定帆奈美的人格與言行。本書描繪了女性既寂靜又激烈的戀愛軌跡,出版社編輯稱「描寫令人討厭的丈夫,村山絕對世界第一」。
     
  • 芥川獎獲獎7年後,朝吹真理子推出備受期待的第一作《Timeless》(新潮社)。這是一部將400年前的過去與2035年的未來重疊起來的故事,前半以沒有感情的一對情侶為中心,後半以兩人17歲的兒子為主角。福島核災、南亞海嘯、廣島原爆、江戶時代的火葬……朝吹認為時間是重疊存在的,她利用登場人物一起捕捉了過去與未來不斷流動的時間。
     
  • 直木獎作家白石一文出版《一億圓再見》(德間書店)。加能鐵平發現妻子竟隱瞞48億日圓的巨額財產,與此同時又捲入爆炸事故引發的化工廠內部抗爭……日常生活被打亂的鐵平說:「家族與公司都再也無法信任!」他拿了妻子一億日圓後,做出找回人生的重大決定。白石自言,他希望靠這部有趣的作品再次問鼎直木獎。
     
  • 「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孫女井手久美子去世,享年95歲。去年逢「大政奉還」150周年,井手完成自傳《德川野公主》(東京キララ社),並於月前出版。內容包括久美子幼時居住占地3400坪名為「第六天」的德川家屋;爺爺被稱為「一位樣」,因為是居首位的公爵;井手長大後經歷丈夫戰死、貴族制被廢除、「第六天」遭充公。德川公主後來再嫁醫生,她說:「從此包皮、結紮等詞,聽多了也沒什麼。」年老的久美子常乘輪椅回到故居銀杏樹下,沉浸在百感之中。如今「第六天」已劃為國際佛教大學用地。
     
  • 與黑澤明共同創作《七武士》、《羅生門》等世界名片的劇作家橋本忍過世,享年100歲。橋本出道作《羅生門》當年即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肯定,擁有極高評價。後來為挑戰主流,橋本於1973年成立製作公司,第一作《砂之器》就被作者松本清張譽為「超越原著的傑作」,一生代表作不計其數,是日本影壇共同尊敬的前輩,以及值得向世界誇耀的偉大劇作家。

    qiao_ben_ren_-side.jpg

    劇作家橋本忍(左)及《七武士》與《羅生門》電影海報

  • 《橫綱武神》系列漫畫家佐藤貴廣去世,得年41歲。該系列作品透過主角鯉太郎對體制的衝撞,揭露大相撲無情現實的黑暗面,也描繪出作者對振興國技的期許。佐藤是從周刊少年champion新人獎出道的漫畫家,隨後於《周刊少年champion》開始連載柔道漫畫,成名作《橫綱武神》自2009年連載至今,最終回〈鮫島最後十五日〉成遺作。

【產業新聞】

  • 知名藝人福山雅治將與《神探伽利略》導演西谷弘合作,演出平野啟一郎獲渡邊淳一文學獎作品《日場結束時》(每日新聞)。結婚對象必然是最愛的人嗎?若只想跟深愛的人在一起,為何又要分手呢?陷入低潮的天才吉他演奏家蒔野和已有未婚夫的通訊社記者洋子,從相遇的瞬間便無法自拔地互相吸引,命運的撥弄讓兩人分道揚鑣,他們還有結合的一天嗎?這是獻給早已忘記怎麼戀愛的大人的浪漫電影。
     
  • 第71屆坎城影展獲獎導演是枝裕和,將與法國女星凱瑟琳.丹妮芙合作拍攝新片《La Verite》(真相),預計2019年上映。故事採用是枝裕和15年前的劇本,描述法國名伶為出版自傳,女兒及其夫婿自美國回鄉探望她,沒想到許多沉埋多年的真相一一浮出檯面。是枝裕和表示:「此番跨越語言文化的創作,是個刺激的挑戰,現在還在思考現場該如何執導。」
     
  • 熊本熊竟被列入小學館「偉人傳記系列」中,將成為包括織田信長、海倫凱勒等60位日本國內外人物裡,唯一的吉祥物。小學館表示,該系列定位為「為孩童帶來夢想與希望的人物」,雖然熊本熊是虛構的角色亦非人類,但它對地區有貢獻,且地震時為災民帶來安慰與歡笑,「希望這本書能讓孩子學習到為他人著想的心,與實踐的勇氣。」

    xiong_ben_xiong_.jpg

    日本九州熊本縣吉祥物熊本熊(取自官網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