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香港書店獨有的韻味:超強選品與時間累積的書櫃深度
距離第一次在Openbook上發表文章已經一年多了,初次登場的主題正是關於香港書店。在離開兩年後,終於因香港書展之故再次踏上這個城市。除了藉此行與舊友相聚、品嚐久違的港式美食,當然也少不了「巡店」行程。雖然因為時間不多,只在港九看了幾間,但仍能感受到隱身於高樓地庫間的書店魂燃燒著小宇宙,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從迷你版香港書展,探訪市中心的文化綠洲
如果光看香港書展的參與程度,想必會認為香港人是全世界最愛讀書的民族。今年據稱入場人次達到104萬,再次創下新高。很難想像整整一個星期,每天人潮從大門口一路排到路程10分鐘外的地鐵站,直至深夜場內仍舊交易熱絡。熙來攘往的會展中心,與其說是書展,更像是暑期大拍賣,高企的場租,也讓小型書店或出版社望之卻步。

同樣位在灣仔的艺鵠書店,今年便與書展時間同步,推出屬於自己的【慢漫遊書世界——香港獨立出版迷你書展】。位於「富德樓」14層的艺鵠書店,於2008年開業至今幾經調整更迭,但推廣藝術文化(艺鵠的英文名稱便是Art and Culture Outreach,簡稱ACO)的初心始終不變。展期間店裡拓了兩大張平台桌,展出如突破、後話等出版社的新作,每一本書旁都貼著用心寫下的書籍簡介。書店一角擺放桌椅茶水,供漫遊書海的旅人歇腳談心。
艺鵠不僅藉由書店及藝廊作為文化交流的平台,更得到房東的支持,讓富德樓能以低廉租金提供給藝文團體,包含香港文學生活館、香港獨立媒體、流動共學、及藝術工作室等近20個單位進駐於此。從外觀看來,富德樓與一般住商混合大樓無異,誰能想到在寸土寸金的港島市中心,竟有如此精采的多元文化空間。

▇油麻地到太古城,電影、閱讀、美食的金三角
住在香港時,油麻地電影中心是我最愛的去處之一。看完電影到附近的美都餐室吃一盤焗排骨飯,是身心的一大滿足。影院旁的Kubrick書店也讓人流連忘返,毫無空隙的平台和書架裡,總能適切地挑出最讓人眼睛一亮的出版品。
既然位於電影院隔壁,電影書自是Kubrick的主力。香港電影史、影人傳記、電影評論、幕後製作,甚至漫畫、繪本等等,都讓人目不暇給;另一個最出色的主題則是閱讀。古今中外的閱讀隨筆、出版史、書店傳記,雖然不能盡錄,但也是我所見過選品最傑出的書店之一。才在書櫃前納悶著怎麼沒有《開店指「難」》、《活版印刷三日月堂》等書,原來全都在收銀台上重點陳列。

除了油麻地,這次還在另一個地方發現Kubrick的身影。港島東區的太古城,是香港最早的花園城市(garden city)範本。這個大型社區裡包含完善的休憩空間與生活機能,當然電影院也是少不了的。走訪此地商場時,無意間發現電影院換了新主人,不僅內裝重新調整,外面更增設了與Kubrick合作的展示空間,就叫做house by kubrick。
與油麻地電影中心的店面不同,此處空間較為親密,餐飲走的是限量精緻路線。書櫃數量不多,除了電影書之外也策劃不同主題,當期主題是「貧富與不均」。在我看來這是個十分有趣的選擇,因為太古城是典型的中產社區,房價每坪超過台幣一百萬,當地居民會否對貧富差距產生共鳴,又或者策展者是否明知如此而刻意為之,都十分令人玩味。

▇當空間成為藝廊,書成為藝術品
策展不僅是書店彰顯態度和主張的核心,更是讓讀者發現更多好書的媒介。去年那篇文章結尾時提到的Muse,似乎讓「策展」的定義更模糊於書店與藝廊之間。
位於飯店地下室的Muse是一個兼具酒吧、展覽及書店的複合式空間,我到訪的那個下午,正好有一檔新的展覽即將開始,工作人員正進行著準備工作。越過酒吧,以沉穩色調構成的書店空間映入眼簾。店內選品不多,但別具巧思,幾乎每一本書都很「美」。純手工繪本、別緻裝幀的書籍設計,就連幾乎每間獨立書店都關注的香港小農主題,在這裡也搭配上中外文植物圖鑑,呈現出不同的氛圍,彷彿「書」的本身,就足以成為可供玩賞的藝術品。

以出版畫冊及藝術圖書為人熟知的德國出版社TASCHEN(塔森),於前陣子在中環開設了亞洲區首間專賣店。書店座落中環的新景點「大館」,此處曾是香港警察總部,整個建築群包含法院及監獄,前後歷經十年修復,於今年5月底正式對外開放,假日時必須預約才能入場。被摩天高樓包圍的英式殖民建築,正是旅人對香港最典型的想像。目前內部有多個展覽空間、設計商店、餐廳等,TASCHEN便位於主建築的地面層。

店內主要以平台和牆面展示大部頭精裝圖冊,除了一般書店也能看到的版本外,當然也有不少高價書籍。比較令人在意的是,除了30坪左右的開放空間外,似乎還有半開放式的VIP室,據稱該區須付費才能進入,但實際運作模式尚不得而知。
▇在現實與限制下呈現的書店風景
中上環地區因租金高昂,許多藝文空間及書店都不敵成本紛紛遷離。不過「大館」附近又開了一間新的小書店。從地鐵站出來後往山坡上走一段路,這區目前聚集了不少創意小舖,見山書店便是其一。相較於山腳下的車水馬龍,穿梭在這裡的小街小巷裡,頗有鬧中取靜之感。
見山書店是間兩層樓的鋪子,樓面不大,訪店那天似乎有活動,樓下站了五六個人就幾乎沒有轉身的餘裕。樓上窗台邊釘了桌板,可以在此放鬆閱讀,甚或望著窗外發呆。選書看起來是隨店主心之所向,有新書亦有二手、絕版舊作,雖然數量不多,但頗具巧思。

除了像見山這樣的新成員,香港仍有不少堅守多年的老牌書店,走訪這些書店的心情,就像是與多年不見的老友見面,既期待又忐忑。北角的森記圖書對許多愛書人而言都是一則傳奇,位於地下室的入口簡直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奇幻通道,滿坑滿谷的書以抵抗地心引力的平衡技巧層層疊疊,在這裡可以看到非常多在台灣早已絕版的舊出版品——以及蜷伏在各個角落的貓店員。
位於旺角,以人文思想為經營重點的序言書室,同樣有隻德高望重的貓店長未未,面積不大的店裡光香港研究就有足足兩個高櫃,哲學社科也佔了大幅位置。旺角不僅是人口聚集度世界第一的鬧區,也聚集了不少樓上書店。雖然近年數量減少,但田園書屋、樂文書店都仍在咫尺之遙。
不過就在我逛了這幾間書店後,旺角長達18年的行人專用區(徒步區)於2018年7月29日畫下句點。這裡曾經是最多街頭藝人聚集之處,也是少數在年節期間可以不申請牌照擺賣攤販的地方。行人專用區結束後預計將恢復行車,對旺角大量的行人及旅客會有哪些衝擊,還有待觀察。
或許因為離開後再次回來,這次在香港逛書店,特別感覺到港台兩地書店的差異。台灣書店無論廣度、深度、多元性都可說是世界少有,但香港書店選品卻別有一種姿態。或許因為台版書必須買斷,所以書櫃隨著時間累積了深度;因應閱讀群眾引進的英文書、簡體書,則為書櫃增添了廣度。這些看似限制和對現實條件的回應,反倒塑造了獨一無二的書店風景。●

- 艺鵠書店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367號富德樓
電話:+852 2893 4808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日 12:00-19:00;星期一休息 - Kubrick
地址:香港油麻地眾坊街3號駿發花園 H2地舖
電話: +852 2384 8929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 11:30-22:00 - Muse
地址:中環德己立街33號榮華大廈A座地下D號舖
電話:+85 25250967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 11:30-22:00 - 見山書店
地址:香港太平山街6號 C 鋪
電話:+852 9838 3735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 11:00-18:00 - 森記圖書
地址:香港北角英皇道193號英皇中心 地庫19號
電話: +852 2578 5956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六 13:00-22:00;星期日休息 - 序言書室
地址:香港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
電話: +852 2395 0031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 13:00-23:00 - 田園書屋
地址:香港旺角西洋菜南街56號
電話:+852 2385 8031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 10:30-22:00 - 樂文書店
地址:香港旺角西洋菜南街62號3樓;香港銅鑼灣駱克道506號
電話: +852 2390 3723;+852 2881 1150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日 11:00-21:30;星期一至日 11:00-21:30
OB短評》#120 溫潤探險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探險家們的寫生簿
70位探險家的冒險生平與探索世界的偉大熱情
Explorers’ Sketchbooks: The Art of Discovery & Adventure
休.路易斯-瓊斯(Huw Lewis-Jones)、卡麗.赫爾伯特(Kari Herbert)著,堯嘉寧譯,臉譜出版
推薦原因: 知 設 樂 獨
關於探險,對無從實際體驗的讀者來說,再沒有什麼比探險家的一手紀錄更能觸動人心的了。本書以諸多探險家的筆記、素描、畫作、攝影等圖像構成,帶領讀者跋山涉水,令人大起豪情壯志,卻無風險,可謂一場紙上的探險羅曼史。
只能用「美不勝收」來形容的好書。當攝影還未普及,探險者們來到新世界,面對前所未見的人事物,只能實際動手去捕捉。認識世界還是一門「手工業」,那是數位工具提供無數便利的今日,所難以想像的浪漫。不求一昧復古,但偶爾也該思索如何保有那樣新鮮和熱切的心情。
坦蕩蕩的獵奇,不計成本的大氣。長見識之外還能和古人當閨蜜,這是那種不經意就可以炫耀自己居家品味的夢幻逸品,就算擺在IKEA的薄板書架上,立馬就能讓房間具有大英博物館的縱深。買不起也請找機會翻一下,深深吸口油墨的噴香,沾點探險家們的豪氣。【內容簡介➤】
●基因
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The Gene: An Intimate History
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著,莊安祺譯,時報出版,6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人文與科學原是一體兩面。作者以家族的自我探勘為開端,深入凝視生命及其形成與終結的奧祕,用以扣連人類遺傳學的發現與考據。全書主旋律圍繞作者家族史,也圍繞「基因」的歷史與文化剖析,必須二者合一,才會如此引人入勝。
《萬病之王》作者再次出手,延續前作討論癌症的寫作策略,以個人經歷和體驗作為引介科學新知的進路。基因的討論,最終還是會回到遺傳疾病和優生學概念,這實反映了人類對這門科學最根本的關切。經由作者詳細的回顧,說明了我們對於了解造物者的心思還有很長的距離,也刺激我們去思考「自然」與「天生」概念的內涵和變化。
作者從自身家族的遺傳疾病切入,把整套基因發現史重練一遍,沈思基因學的意義和未來展望⋯⋯這本知識滿載的科普書,驀然就多了些活體的溫度。【內容簡介➤】
●拉拉庫斯回憶
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
高英傑著,玉山社,350元
推薦原因: 批 樂 獨
高一生是轉型正義中遲來的受難前輩,然而本書卻看不到什麼火氣,只有老人兒子對父親的感念,旁及家族與部落的大小事,信手拈來,溫柔簡單,意外成為一本鄒族的世紀浮世繪。寓震盪於平淡,如見白雲山巔。
在威權逐漸瓦解之後,人們得以撥去時光和不義的塵土,重新認識高一生。本書從兒子的視角,寫下父親的經歷,也描述了政治犯家庭所經歷的種種。再多的專書或論文,都比不上本書的動人。最動人的是文字之下,那份和煦寬厚的和解溫暖,示範了轉型期正義在情感層面所能達到的高度。
歌手以莉高露曾為高一生的長女高菊花寫過一首歌,叫〈優雅的女士〉,歌詞暗喻白色恐佈的過去。時間過去,但這事件真的過去了嗎?高一生的次子為父親也為家族撰寫了這本書,作為父親這一生與時代碰撞的回顧,也是兒子對於早逝父親讀不盡的一疊思念。除了感情真摯,對於社會和時代的洞見也值得一讀。不見潑天漫地的嘶吼,下筆嚴謹自制,即使悲憤也從不低頭,絕不失卻優雅。書中蒐羅多筆私人書信,可惜排版與圖像不算精緻,是小小的遺憾。【內容簡介➤】
●從噁心到同理
拒斥人性,還是站穩理性 ? 法哲學泰斗以憲法觀點重探性傾向與同性婚姻
From Disgust to Humanity : Sexual Orientation and Constitutional Law
瑪莎.納思邦(Martha C. Nussbaum)著,堯嘉寧譯,麥田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益
以嚴肅而完整的邏輯論述,析理人們主觀層次的情感。由「噁心政治」到「同理心政治」,不只是情緒的替換,背後也有堅持的理性基礎。本書收錄的案例討論,更說明了這項主張不只是空談而已,是值得參考和思索的他山之石。
書中不只看見不同性傾向和婚姻平權間的紛爭,更深層探討社會共識和法律的建立。為什麼法律不這樣或那樣訂定?你對判決有不同的意見?看完本書,除了對「法律」能更理解,也可反覆思考「你覺得」這件事到底是什麼,獨立生命體的關係和界線到底在哪裡。
作者的治學風格直覺而樸素,單刀直入,自信滿滿,頗有奧坎剃刀風。論性別多元,單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出發,卻也洋洋灑灑,自成一格,與司空見慣的性別論述大異其趣。最好的論據,往往也是最簡單的。【內容簡介➤】
●老爸練習曲
Etudes For Papa
小莊著,大辣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設 樂 獨
小莊擅長用漫畫形式述說生活,這樣的創作路數最大的考驗在於,如何與讀者產生共鳴的連結。本書承續《廣告人手記》時的魅力,不再只是帶領讀者回顧舊時光,也能觀看當下與未來。從三代父子的角度出發,不管為人父母或子女者,讀來都會心有戚戚。
初為人父人母,大抵不脫睡不飽,沒私人時間,時不時被小孩氣得夠飽,又被小孩突入言語惹得心頭一熱眼眶泛紅。作者把初當人父的心情,畫成了老爸練習曲,故事是作者一貫的溫情,並不怎麼戲劇化,是杯加了點鹽的白開水。但或許,在沒日沒夜育兒歲月裡的爸媽,能因這杯淡開水,豐潤些許乾渴的精神氣力。【內容簡介➤】
●3S風潮
串流、分享、盜版,看大數據如何改寫創意產業的未來
Streaming, Sharing, Stealing: Big Data and the Future of Entertainment
邁克.史密斯(Michael D. Smith)、拉胡.泰朗 (Rahul Telang)著,洪慧芳譯,寶鼎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書名包含了許多熱門詞彙,但最核心的議題是盜版的那個盜(Stealing)字。從上世紀的Napster開始,網路共享和串流,直接衝擊智慧財產權的規範,進而影響了相關產業的獲利模式。本書提出大數據的新思維當作回應,不再因襲舊規,改變觀念,或許可以帶來回答的契機。但是否能像書中那樣迎來樂觀和天真的未來,則還在未定之天。
多年前文創產業與數位匯流如世仇,本書見證了敵人不是永遠的。科技的變遷始終不脫「便利」。在這個購物、聽音樂、追劇、追漫畫小說,甚至人際關係都靠網路的時代,作者以淺白文字,闡述新世紀早已開始。
分享還是盜版?所有的數位內容都會撞上這樣的兩難,不過這本書倒是有個不那麼明目張膽的亮點:保護智慧財產權,其實也不必那麼斤斤計較。再講明一點,所謂的創意,也不過是拿現成的點子再重新組合一下而已。取之於社會,當然用之於社會,這才會是終極的人間正解。【內容簡介➤】
●源氏物語與日本人
女性覺醒的故事
源氏物語と日本人-紫マンダラ
河合隼雄著,林暉鈞譯,心靈工坊,4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河合隼雄每次分析文本,就會自謙自己不是文學專家,但他出手的快狠準以及野心的寵大,即使文學分析大師也只能自嘆弗如。在《源氏物語》中發掘女性意識並不特別,但以圖表深入淺出、不牽強附會,從中找出女性在日本傳統社會中的獨立心靈,並思索這樣的女性走入現代社會的可能,大概就只有河合才有能力辦到。
熟悉《源氏物語》的讀者,可隨著作者說書,重新發現源氏以外的祕境絕景。沒讀過源氏的讀者,亦可跟隨作者領遊,領略平安時期裡,超越當下時空的女性之聲。那不僅關乎源氏,也不僅關乎日本人,而是女人對於這個世界的無奈、想望、野心、情慾。
河合隼雄解《源氏物語》,還是有梗好看。光源氏的空,對照一票女眾——包括紫式部自己——的個體覺醒,三兩下就把世上最早的長篇小說心理分析化。言簡意賅,四兩撥千斤,歐吉桑紅豆泥思夠意!【內容簡介➤】
●民主是最好的制度嗎?
民主主義って本当に最良のルールなのか、世界をまわって考えた
《朝日新聞》「混沌的深淵」採訪組著,郭書妤譯,暖暖書屋,4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獨
質問民主是當前顯學,除了部分人包藏禍心、另有圖謀外,這個潮流顯示了人們對當前政治局勢的焦慮。作者群從新聞專業出發,沒有空洞專斷的論述,而是一個接一個提問,從最抽象的概念一路追問到最具體的運作。
或許,學習如何提問而非泛泛空談,才是民主面臨挑戰時最佳的因應。提問的自由也正體現了民主的價值,也才能避免「憂心民主」最後成為「反民主」,進而替專制獨裁舖路。
書名看似質疑民主制度,仔細深究,實是提出如何讓民主制度更有效地反饋各群體意見,而不僅是我們以為的「少數服從多數」。本書缺點不少,蒐羅各期連載與訪問的作法,不免顯得跳躍凌亂。訪問的精神從來不在「解答」,而在「顯露事件和問題」,因此本書也沒有提出什麼具體能行的作法。即使如此,仍能從收錄的報導裡,看出報導者努力的痕跡,以及隱藏在主流新聞之外的聲音與事件。這書似烏鴉,不呢呢喃喃討人歡喜,毅然直啼。【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閱讀通信 vol.347》繞遠路不算是迷路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