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現場之3》同人不同命?日本與台灣的同人二創動漫產業

記錄整理:周愛華

與談人:
蘇微希(開拓動漫祭執行長)
王佩廸(交大動漫與數位文創學程助理教授)
張資敏(《宅經濟誕生祕話:日本漫畫產業告訴我的事》作者)

日本同人創作興起的背景

我們現在熟悉的二創漫畫同人誌,並非一開始就出現在日本的漫畫產業中。日本最早期的「同人誌」,指的是文學創作合集,而日本最大的同人誌即售會Comike,在1970年代創辦時,發起人米澤嘉博也是以出版漫畫評論同人誌為主的。直到80年代,《足球小將翼》等人氣漫畫出現後,以「迷」為組成結構的二次漫畫創作,才開始蓬勃發展。同時,出版社也注意到了越來越興盛的同人活動,到了80年代末,同人場上一些知名的同人作者,譬如吉永史、CLAMP之類的漫畫家,也開始進入商業出版體系。

由於網路的出現及印刷技術的進步,90年代的同人活動跟商業出版體系,發生了較大的轉變。網路讓同人作者有新的發表空間,透過網路平台也讓作者更容易接觸到讀者。而少量印刷技術的普及,甚至出現專門印製同人本的印刷廠,以及代理或販售同人誌的公司,都使得同人創作越發興盛。

相較之下,紙本的商業出版市場則是在高峰後邁向萎縮,這使得日本出版社必須嘗試更多不同的對策,來抓住數位時代的創作者和消費者,借助興盛的同人文化就是策略之一。對應的措施包括:在以原創為主的同人誌即售會裡設置「出差編輯部」,或是將網路上人氣較高的作品集結出版。


日本CM.jpg

世界最大的同人誌即賣會:日本Comic Market(取自wiki)

台灣漫畫產業錯失良機

日本漫畫產業與同人創作(不論是原創或二創)有相當良好的銜接,那麼,是不是把日本模式搬來台灣,我們也能成功呢?

其實,日本的漫畫產業在網路還沒出現、文化仍在封閉的場域中發展時,就已經花了四、五十年去養成自己的市場。而台灣的漫畫產業在60年代曾經被截斷了20年,這20年的空窗期,讓我們錯失了養成完整漫畫產業的機會。

台灣漫畫產業在60年代出現了嚴重斷層,主要原因是1962年通過、1966年正式實施的漫畫審查制度「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審查的方式非常主觀,完全取決於審查員,而漫畫內容只要涉及「怪力亂神」、政治跟敏感議題的,都不會通過。

在審查制度出現前,大約1945到1960年左右的時間,可說是台灣漫畫早年的黃金時期。當時有許多活躍的漫畫家,漫畫月刊、週刊也很蓬勃,例如葉宏甲的《諸葛四郎》還曾經翻拍成連續劇。審查制出現後,很多漫畫很難通過審核,漫畫家難以維生,僅剩少數的漫畫家能生存下來。此外,有些家長團體認為漫畫是不良刊物,也影響到漫畫的發展,造成了漫畫市場的萎縮。


二創02.jpg

葉宏甲的《諸葛四郎》是台灣漫畫早年黃金時期的代表作。

近代台灣本土漫畫真正的黃金時期,是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1993年「301條款」促成版權合法化,台灣的漫畫產業直到當時才開始真正累積發展,可惜卻在發展僅僅10年後,就碰到了全球市場國際化與網路時代的衝擊。

90年代的台灣,當時《灌籃高手》一集首刷可以達到30萬本,林政德的《young guns》的首刷數字是13萬本。這顯現了,台灣並不是沒有消費力,只是我們錯過了60年代到80年代間,那段封閉卻可養成自給消費習慣跟消費市場的時間。

把同人能量導回商業體系

因為日本與台灣漫畫產業發展的歷程有上面提到的差異,所以台灣很難直接複製日本的模式。台灣漫畫產業沒能發展起來,同人作者就算想經營,可能也沒地方發揮。不過,發展成熟的網路環境,或許可以成為出版業或同人創作者的轉機。

90年代中後期,網路衝擊了傳統媒體,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狀況下,日本的漫畫產業發展出新的獲利模式——異業結合。其實在90年代以前,日本漫畫和動畫、電玩業已經有不少合作,但90年代後日本出版社更積極設立版權部門,授權給其他產業。像在電影或日劇中,也可以看到許多由漫畫改編的作品。

過去只有在大眾雜誌上發表的漫畫,才較有機會被讀者看到,到了90年代後,原本在小眾雜誌連載的漫畫,也可能因為在網路上評價很好,結集成冊時人氣大漲,像是《進擊的巨人》、《青之驅魔師》都是很好的例子。

進擊的巨人.jpg

此外,日本也推出有聲漫畫書,或是藉由Niconico平台,推行互動式的漫畫等等新的嘗試,來適應數位時代。台灣如果能透過網路來帶動出版社的成長、嘗試新的方法,並把讀者的興趣拉回到本土漫畫上,其實也同樣有機會成長。

日本出版產業與同人活動的默契

有位台灣同人作家曾說:「同人誌是讀者寫給作者的情書。」在日本,自70、80年代後,讀者會藉由創作或購買二創同人誌的形式,來表達對一部作品的熱愛。雖然對版權擁有者而言,二創同人活動中的再製和販賣,在法律上是侵犯著作權的,但在日本卻有個默契在——只要在「迷的圈子」裡進行交流,版權擁有者通常會默許,也就是「當作沒看到」。

日本同人活動已經運作得相當成熟,大家會自律地在潛規則之下進行二創。而對出版社來說,同人活動也具有協助宣傳的作用,因此對於同人場上的二次創作是否侵犯自身權益,較能採取較寬容的態度。日本的集英社、講談社、小學館這3家大出版社,都抱持相同的態度。

2016年年初,「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重新定義著作權部份,要把著作權的「告訴乃論」改成「公訴罪」,而「二次創作」能不能豁免,成了重要關鍵。

2016年3月,日本有關二次創作可免於TPP著作權公訴罪的相關法律,已進入三讀程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發表聲明,表明「二創不能死」。日本在TPP這件事情上,很明確地表達了:二創並不等於盜版,如果版權有爭議,也是版權擁有者跟再製者之間的事。


TPP.jpg

TPP強化保護著作權的相關規定,引起不少爭議。(取自官網)

▉台灣出版業對同人活動的看法

反觀台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漫畫出版社對同人活動一直不太了解,直到2010年,還有代表產業的人,指責同人活動是盜版。二次創作真的是「盜版」嗎?

因為台灣出版業對「二創同人誌」出現的歷史與文化原因不了解,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台灣出版社都認為二創是盜版,間接將同人活動中包括原創和二創的作品都同時抹黑。直到近年,許多同人作家陸續進入商業出版體系,成為新生代漫畫家,出版界才逐漸修正對於同人創作的錯誤成見。

開拓動漫祭執行長蘇微希是漫畫編輯出身,曾經很多人問過她:為什麼要辦同人活動,而不自己出版漫畫?她的回應是:現在的台灣漫畫產業,最需要的是量。做為編輯,她一次最多只能帶5個漫畫家,但辦一場同人活動,可以支持2000個創作者發表作品。創作者會為了參加活動而努力創作,並藉由參加同人活動,去直接面對讀者、了解讀者。


FF29_2開拓動漫祭提供.jpg

假台大體育館舉辦的開拓動漫祭(FF),每每形成大排長龍。(照片:開拓動漫祭提供)


FF29開拓動漫祭提供.jpg

今年(2017年)舉辦的FF29。(照片:開拓動漫祭提供)

開拓動漫祭自2002年開始舉辦,到了2012年,中研院出版了《CCC創作集》這本文史導向的漫畫刊物,裡面的漫畫家90%以上都曾在同人場出過刊物。這顯示了,同人會場其實是養成未來漫畫家的很好機會。

去年(2016)年初,蔡英文總統以總統當選人的身分來到開拓動漫祭會場時,蘇微希曾詢問隨行幕僚:同人會場是個很特別的場合,甚至有些爭議,為什麼蔡總統會選擇來到這裡?當時幕僚的回應是:「我們選擇來這裡,是因為你們場內兩千多個社團都是台灣漫畫家,也許裡面有二創、有原創,但他們的技術都不是假的,對漫畫創作的能力也不是假的。而台灣原創漫畫的未來在哪裡?就在這裡的兩千多個人裡面啊!至於要怎麼讓他們願意轉向原創,那是我們政策擬定者要做的事,也是產業界可以努力並思考的事。」


FF動漫01.jpg

2016年蔡英文以總統當選人身分前往開拓動漫祭會場,受到同人熱情歡迎。(畫面取自youtube)

近年許多繪製二創的同人創作者,他們的原創作品也得到讀者的好評與支持。或許過去大家對台灣漫畫比較沒信心,但以近年出版社仍願意投資本土漫畫來看,讀者對本土漫畫創作的迴響其實還不錯,而台灣漫畫無論市場端還是產業端,都在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我們並不奢望台灣的漫畫市場能像日本那樣全面性地稱霸世界,但在華人世界,台灣的內容創作目前仍是投資者最肯定的。在這個有各種媒體來瓜分消費者時間與金錢的時代裡,漫畫讀者的確不像以前那麼多,但是台灣的漫畫創作者、喜愛漫畫的人依然存在著,所以我們期待能有一個好的機制成立來支持創作。

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對台灣的漫畫創作感到失望,只要你持續不斷地愛漫畫,其實就是在支持這個產業。


FF商品與主人開拓動漫祭提供_0.jpg

照片:開拓動漫祭提供

 

636217938681945764 (1).jpg

宅經濟誕生秘話:日本漫畫產業告訴我的事
作者: 張資敏  
出版: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作者簡介:張資敏
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碩士,人生大半時間在各個次元間游走。
從最早只是單純接觸動漫作品,到為此學日文、關注相關產業和日本文化,再進一步開始想瞭解作品被創造出來的過程;又從早年只是純讀者、現今得以成為讀者兼創作者、評論者,不知不覺間年紀也從小學生成為研究生、社會人士了。雖然現在身分、喜好和觀點都早已不同於當年初次拿起漫畫書的小學生,但不變的是,ACG始終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B短評》#18 錯過會後悔的好書懶人包

BB_0.jpg章詒和散文集:句句都是斷腸聲
章詒和著,時報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1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這本散文集是章詒和的回歸顧盼,寫的是她最有感覺的人與事,讓我們重新看見一個蘊藉風流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歷劫之人的立身感懷,別有堅毅之美,也因此帶出中國歷史中的浮沉往事。知識分子熱切世事的筆,搭配冷看世局的眼,蘊意深刻,有一種歷史在跟前遠遠走離的感覺。【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光與暗的故事
In Sunlight or In Shadow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著,易萃雯譯,臉譜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1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卜洛克號召了一票寫手,從霍普的畫作發想,玩出了這本小說集。這個動作本來就是介於光與暗的灰色幽默。
大人們的「看圖說故事」,既有不同小說作者的創意車拼可看,也有跨界合作的成果發表可參考。令人驚羨畫家與作家這樣玩出一本書,凝視霍普的繪畫,誘引形成超多類型故事,有賺到的感覺。【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復仇法
ジャッジメント
小林由香著,蘇文淑譯,三采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1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如果可以直接復仇,你敢嗎?當真能義無反顧,由受害者搖身變為加害者嗎?小林由香挑動了人類最敏感幽微的道德神經,毫不留情揭露正義的弔詭。
彷若《大逃殺》的司法版本,荒謬的政策是現實的極端案例,提前考驗即將到來的人性。社會上訴求復仇權的聲浪始終存在,但如果它真成為法律的一部份,會是什麼樣的情形?始於此的小說,以想像力質問我們心靈的灰暗地帶。【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不管多寂寞,我依然放送歡笑:窗邊小荳荳的真實人生
トットひとり
黒柳徹子著,柯欣妤譯,原點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12.jpgicon_type01.jpg 
小荳荳後來的人生原來如此!在工作、生活與交遊的豐富內容之外,必須說,生動的文筆與剪裁,也是本書可成為節奏感輕快散文的重要原因。一個節目主持50年的黑柳,是最盡責的藝人,這本書彷彿演藝人生的告白,把心事與祕辛全部拋出來寫。
老荳荳對自己生涯和友誼的巡禮,讀來就像寒冬夜裡,圍著小火爐,聽阿嬤嘮嘮叨叨地話當年。就算聽過了,還是想再聽一邊,因為這樣的機會,人生也不過幾次而已。【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城市邊陲的遁逃者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著,瀟湘神原案,瀟湘神、長安、青悠文字整理,奇異果文創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7.jpgicon_type1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實境遊戲延伸的創作實驗,文學成為讀者共玩、共寫、共討論的滑動文本。集體實驗創作熔實境遊戲、奇幻推理、都會傳說、權力批判於一爐,開發了一種陰謀亂入的奇異文類,創意爆棚。
因虛實混雜交錯,導致編輯難度加倍。期待書的布局更加層次分明,最後的編輯多花點心力,形式感上再多下些工夫,會是一本更優質的作品。儘管如此,走出傳統的環境/文本/遊戲實驗,提供「非書之書」研究與擴展的可能,仍值得囑目。【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做爸媽的一百種方式:尋找懷孕、生產、教養的更多可能
梁莉芳等著,大家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3.jpgicon_type05.jpgicon_type09.jpg
一本戳破中產階級育兒神話為害世間父母的呼籲之書,寫作層次雖然略略冗雜,也是你我自己的解放之道。
光看書名,不易知道本書涵蓋面的廣泛,遠超過一般教養書範圍。舉凡原住民族的教育環境選擇等都收於書中,多元多樣性是本書值得力薦的原因。此書也對照出,過往相關書籍太過單一與欠缺社會性的問題。【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道德可以建立嗎?在麵包香裡學哲學,法國最受歡迎的19堂道德實驗哲學練習課
L’influence de l’odeur des croissants chauds sur la bonté humaine
胡文.歐江(Ruwen Ogien)著,馬向陽譯,臉譜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8.jpgicon_type01.jpg
一本略有難度,但非常值得細讀的書。作者設計了19個道德兩難,把倫理從倫理學中解放出來,語調輕快地讓人面對自己所設想的應該。所謂的正義,從來就不是那麼一刀兩斷的。
思辨並不簡單:懂得捕捉困難、描述它,並與其他困難相比較,不但與自我鍛鍊有關,也與理解他人相涉。本書在哲普浪潮裡致力向深處討論,除了練習題劇本,更引入哲學爭論的思維,迫使我們勇於面對道德的曖昧。【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BB_0.jpg昭和天皇:裕仁與近代日本的形成
Hirohito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Japan
賀伯特.畢克斯(Herbert P. Bix)著,林添貴譯,遠足出版,650元
推薦原因icon_type02.jpgicon_type01.jpgicon_type05.jpg
昭和天皇應該是現代史上形象最曖昧矛盾的迷霧了,本書有客觀考察、精實取材,給了一個學術答案,雖然答案有點殘酷。
畢克斯這本不徐不疾的磅礡之作,重新深入過去常被一筆帶過或簡化的裕仁天皇一角,不但易讀性非常高,還是完全不流於隨意發揮的大眾歷史讀物。昭和天皇成為日本萬世一系制度中最人性,也最有私生活的一位。【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icon_type02.jpg知識性| icon_type11.jpg設計感| icon_type07.jpg批判性| icon_type08.jpg思想性| icon_type06.jpg議題性| icon_type03.jpg實用性| icon_type12.jpg文學性| icon_type01.jpg閱讀樂趣 |icon_type05.jpg獨特性| icon_type09.jpg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17-05-08 21:50
書評》少年少女的心事,你了解嗎?

閱讀《喬治女孩》時,恰好是玫瑰少年葉永鋕逝世的第17年。即使悲劇過去那麼久了,那般少年的心事,仍然不容易被了解。

從書名不難得知,喬治是個氣質陰柔的男孩。她討厭到男生廁所、不喜歡體育課、為了故事中的死亡而流淚……然而,她不只是「像」女孩,而是徹頭徹尾地認知自己「是」女孩。喬治的生活裡有愛她的媽媽、典型的青少年哥哥、好朋友凱莉,還有愛欺負人的同學傑夫。她的祕密──男孩的身體裡住著女孩的靈魂──只能自己偷偷藏好。

四年級的戲劇表演要演出著名的兒童文學《夏綠蒂的網》(Charlotte's Web),這讓喬治有機會向所愛的人宣告她的祕密。藉著戲劇從選角、練習到幕後準備的過程,慧黠的凱莉想出完美的點子,讓喬治在戲劇的掩護下,有信心地告訴媽媽:「我是女生。」

整部小說將《夏綠蒂的網》自然流暢地交織在喬治的故事裡,充分演繹了蜘蛛夏綠蒂的善良與智慧,小豬韋柏的樂觀與勇氣,以及他們之間的情誼。而喬治的故事結局也是向友情深刻的致意,和《夏綠蒂的網》一樣,充滿開創新生的欣喜。

全書的筆調輕鬆幽默,幾位角色都寫實立體,卻不致過度簡化。開明的伍特老師「常說我們不應該讓自己的選擇受限於人們的刻板印象和期望」,但在喬治試鏡演出夏綠蒂時,老師卻深感困惑(或喬治感受到的「厭惡」)。「很酷」、很愛喬治、關係很親密的媽媽,看到喬治的少女雜誌後,說的是:「這樣再也不可愛了」;甚至戲劇演出成功落幕,迎接喬治的不是媽媽大大的擁抱,而是一臉寒霜。就算是最好的朋友凱莉,也需要一個禮拜的時間,來消化這個事實。

2_1.jpg

真誠面對自我向來就不容易,何況那是個少數、邊緣,甚至被認為荒誕的事實。喬治的媽媽道出了所有母親的擔憂:「這世界對跟他們不一樣的人,不見得都會這麼寬容仁慈。我不希望你未來的道路太艱困難走。」但是,喬治回答的「當男生對我來說已經夠辛苦了」這句話,卻更讓人椎心刺痛。

也許像喬治這樣跨性別認同的處境,在現實生活裡是較少數的案例,但成長的孤獨感卻是無處不在的。青少年正處於身體快速變化和形塑自我認同的重要階段,面對與家庭成員的互動和學校複雜的人際網絡,他們的內心往往充滿自己也未必能釐清的孤寂感受。和《喬治女孩》類似,《簡愛,狐狸與我》也借用文學經典《簡愛》,來處理成長的議題,精準貼切地映照出青春期的苦澀面貌。

***

《簡愛,狐狸與我》是本自我療癒的圖畫小說,帶著作者(與繪者)親身經歷的自傳色彩。主角伊蓮遭朋友排擠,同學的議論讓她無處容身,遂逃遁到小說《簡愛》中。細膩的繪圖是全書的靈魂,繪者以黑白鉛筆畫,傳達現實裡的冷漠。伊蓮憂愁膽怯的臉龐,幽幽的獨白,搭配垂眉低頭的特寫,讓讀者感受到她的孤獨。

與此對照的是描繪《簡愛》內容的彩墨畫面,溫暖的橘紅色統整了狐狸、簡愛與生活裡的美好(媽媽朋友來家裡晚餐這段,單色畫面裡的文字也有「橘色流蘇的檯燈下閃爍的喜悅」);原本各自進行的黑白筆觸和彩墨,在終章有了完美的融合。

字畝_簡愛1.jpg


字畝_簡愛2.jpg

圖片取自《簡愛,狐狸與我》,字畝文化提供

作者選擇《簡愛》,具有深刻的意義。它是一部成長小說,作者勃朗特細膩刻畫了角色的心理。簡愛坎坷的身世,練就了她剛毅的性格,也唯有這樣的不屈不撓,最後才能化解命運的撥弄,成就美滿的結局。

可惜的是,《簡愛,狐狸與我》書中,簡愛這個角色的戲分較為稀薄,而在伊蓮的故事裡,最後的轉折又太過簡單:露營尾聲,被其他女生踢走的潔洛汀來到伊蓮的廢柴帳篷,完全改變了她的世界。這個設計使得簡愛的力量被削弱了,讀者原本期待她的堅韌聰慧能更深刻影響伊蓮,然而到最後,簡愛只提供了一個孤單女孩的投影。

《簡愛,狐狸與我》一些旁出的敘述,讓故事的鋪陳顯得稍微凌亂,但圖畫彌補了這個缺憾。近百頁的書裡,以大量的插圖揭露了少女的日常:她並非無法享受獨處(天氣好自己走路回家時臉上帶著微笑),但旁人的訕笑與被隔絕在同儕小圈圈外,讓她的自我形象極度扭曲。她眼裡的媽媽總是被生活勞碌壓榨的表情,漠然且疲累,母女在畫面中幾乎沒有肢體的接觸(我好想抱住媽媽的腿,送她一個大親親,就像小時候一樣。不過我沒有……);即使如此,和媽媽並肩坐著吃冰淇淋的一刻還是幸福的。透過圖畫綴補的細節,《簡愛,狐狸與我》仍是優美而引人共鳴的書。


字畝_4.jpg

圖片取自《簡愛,狐狸與我》,字畝文化提供

純文字的《喬治女孩》和圖畫小說《簡愛、狐狸和我》,都真切呈現了青澀歲月的苦悶,讓這些孩子得到同理,也提醒大人:不要忘記成長過程的困難,在現實的壓力下,適時適度地表達對孩子的支持。

而不管是大人或小孩,我們都可以是潔洛汀,是凱莉,是那個打開心門、為黑白世界帶來光與色彩的朋友。或者像校長,告訴那格格不入的孩子:「我的門永遠為你敞開」,他們就可以得到一步一步走下去的勇氣。我們也都不要忘記,無論在多麼孤絕的寂寞中,書中永遠有豐富的角色,可以照見、並撫慰我們的孤獨。

 

喬治女孩.jpg喬治女孩
George
作者:愛力.吉諾(Alex Gino)
繪者:Tai Pera
譯者:陳佳琳
出版:小天下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作者簡介:愛力.吉諾

喜歡亮晶晶的東西、冰淇淋、園藝、有趣的雙關語,以及反應生命複雜、多元特質的故事。《喬治女孩》是愛力‧吉諾的第一部小說。想更了解愛力,可上www.alexgino.com

繪者簡介:Tai Pera
Tai Pera.
我是一顆梨子
每天開心且懶散的畫圖過日子
viva la pera!
作品請參考:taipera.com

 

簡愛,狐狸與我.jpg簡愛,狐狸與我
Jane,the Fox & me
作者:芬妮‧布莉特(Fanny Britt)
繪者:伊莎貝爾‧阿瑟諾(Isabelle Arsenault)
譯者:黃筱茵
出版:字畝文化
定價:450元
內容簡介cursor_h16_2.jpg


作者簡介:芬妮‧布莉特

魁北克劇作家、作家及翻譯家。她已經發表過十幾部劇本,翻譯過超過15部劇本。《簡愛,狐狸與我》是她第一部繪本小說作品。

繪者簡介:伊莎貝爾‧阿瑟諾

魁北克插畫家,榮獲眾多獎項肯定,贏得世界級的讚譽。她的另一本圖畫書作品,瑪克馨‧卓拉提耶寫作的《候鳥》(Migrant),贏得《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童書插畫獎,同時入圍加拿大總督文學獎決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