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想請教老師,那個世代(1968)反抗的人,在反抗的氣氛消失以後,這世代的人在日本做了什麼?他們的樣貌最後在日本造成什麼影響?
四方田犬彥:日本的學生運動永遠是輸的一方。1952年先有一波反美運動,1960年又有一波新的反美運動,1970年也有。然後從2012年一直到2014年,連續都有反核運動。但是我們剛剛講到,這所有的學生抗爭全部都輸了。
可是我們來看世界上各個國家,有哪個國家的學生運動能真正爭取到什麼結果的呢?只有韓國。他們在1960年學生運動的時候,先把當時的總統給扯下台,然後在1970、1980年的時候,歷經相當艱苦的抗戰,終於把韓國帶到一個民主化的國家。去年(2017)大家應該也很清楚,他們舉辦了一個多達100萬人的遊行,也成功地把朴瑾惠拉下台。
韓國跟日本相較起來,在軍事上面臨緊迫的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學生其實面對的是更艱困的條件。但他們會經過長時間的籌備,而且最後他們的活動、抗爭目的,幾乎一定會成功。
跟韓國比起來,日本軍事鎮壓的強度較低,經濟發展也比韓國快一些。但是,日本發起的所有學生運動,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一個是成功的。往往日本學生在運動失敗後,心中會留下很大的傷口,然後分散到很多不同的領域。
我可以簡單地跟大家講一下,1970年這些反美或反政府的抗爭浪潮之後,發生了什麼樣的狀況。我覺得這對日本人來說,是一個最糟、最不幸的,我們最不想去回想的敏感歷史。
首先,其中有一部份學生,他們覺得既然我們抗議、示威都沒有用的話,就該採取更激烈的手段,於是他們變成了所謂的「恐怖分子」。譬如說「東亞反日武裝戰線」,在這個戰線,他們取了很多名字,比方說「狼」或「蠍」等稱謂。他們到東京去,挑選當時的大企業,像是三菱或安田這些大企業的大樓安裝炸彈,想把大樓給炸毀。
他們預期可能會被抓,所以通常在胸口掛一個裝滿氰酸鉀的膠囊,當他們覺得要被抓時,便會服此自殺。他們主張日本之所以帝國主義或殖民主義如此發達,甚至進軍東亞其他國家,侵略、殺害他人,罪責即在這些大公司身上。贖罪的方式,就是毀了這些大公司,以贖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之罪。
這批學生有些變成比較激進的恐怖分子,另外還有一些人,以少數群體的型態繼續活動,但是便會形成一種被社會孤立、被邊緣化的存在。他們可能會畫分成一些比較小,也許只有10人、15人的小組織,但這些組織間又互相爭鬥、互相殘殺。
1972年我進入大學就讀,大學期間,就我所知,同學中就有兩個人被殺。其中一人是所謂革馬派的,他被反對的陣營,就是共產主義派的人所殺。另外一個人更倒楣了,他只是去幫助這些陣營的其中一人搬家,就被誤認為是該陣營的人,於是被誤殺。
其實我最近正在寫小說,裡面會提到當時的一段體驗,就是我差一點點也被人抓了,面臨同樣危險的處境。大一時,有人「喂!」一聲把我叫住,然後4個人把我抓走,痛打了我一頓。後來才知道他們是錯認了,把我誤認成是另外一人。那時我就一直解釋:「我是四方田,我是四方田!」幸好我一位同學路過,喊我的名字:「欸,四方田。」,我才倖免於難。
後來我才知道,同校有人跟我長得很像,他是學校裡所謂馬克思派系小團體裡地位非常高的人。那人因為放火,遭警察通緝,於是躲了起來不出面,敵對團體也拚命找他,我因為長得像,莫名其妙被打了一頓。
我跟那個人其實沒有私人恩怨,但我非常希望有生之年,有機會見他一面。我沒有要他道歉的意思,但是我很想當著他的面告訴他說:「我因為跟你長得像,過去吃了這些苦頭,所以很好奇你這張跟我長得很像的臉,過去到底過了一段什麼樣的人生?」
我並不知道這個人現在是否還活著,或者他早在那段鬥爭中就被殺死了。他可能在日本,也可能在其他地方,比方說在泰國、中國。我因為曾經被打過一次,所以大概有一年,走在校園都感到膽顫心驚。
我們剛剛提到1970年代,原本的這些學生運動、學生抗爭,到最後其實是走向非常頹廢的發展,這對我們來講,其實是一個很丟臉的事情。日本在1968年的這波學生運動,其實就規模來講,可能勝過巴黎,也勝過美國。參加的學生數量、被捕的數量以及喪生的學生數量,都是世界第一。可是這同時也是到目前為止,在日本的歷史中,最被忽視的運動。
德國1968年的運動,促成他們後來的民主化,所以運動是被肯定的。法國人也一樣,他們覺得「巴黎的五月革命我們一天到晚在做,五月革命非常好啊」,他們看待革命的態度是這個樣子。
1968年到現在已經超過50年了,但我們很少看到日本任何的雜誌為這件事做專題報導,也很少相關出版物,安倍晉三更是帶著「我們過去都沒有學生運動」的態度在面對歷史。
但其實另外還有一個國家跟日本差不多,大家知道是哪裡嗎?中國。在中國你不能跟人談文革的事。
不好意思,我講得有點長了,我們今天就到這裡為止吧。●
革命青春:高校1968
作者:四方田犬彥
譯者:詹慕如、陳麗珣
出版社:黑眼睛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
作者簡介:四方田犬彥
1953年生於日本兵庫縣西宮。畢業於東京教育大學農學部附屬中學、高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主修宗教學、研究所學習比較文學。現於明治學院大學教授電影史。《月島物語》(集英社文庫)榮獲齊藤綠雨文學獎,《歡迎來到電影史》(岩波書店)獲三得利學藝獎,《摩洛哥流謫》(新潮社)獲伊藤整文學獎。其他還著有《摩滅之賦》(筑摩書房)、《電影和表象不可能性》(產業圖書),譯著有《回到巴勒斯坦》(作品社),鮑爾斯《優雅的獵物》(新潮社)等。 |
Tags:
今年(2018)華文朗讀節以60年代為主題,邀請日本作家暨文化研究學者四方田犬彥訪台。他為讀者朗讀《革命青春──高校1968》中的段落,其後亦與讀者問答交流,Openbook閱讀誌特別摘錄其中精彩問答。
整理紀錄:張曜
讀者:想請教老師,那個世代(1968)反抗的人,在反抗的氣氛消失以後,這世代的人在日本做了什麼?他們的樣貌最後在日本造成什麼影響?
四方田犬彥:日本的學生運動永遠是輸的一方。1952年先有一波反美運動,1960年又有一波新的反美運動,1970年也有。然後從2012年一直到2014年,連續都有反核運動。但是我們剛剛講到,這所有的學生抗爭全部都輸了。
可是我們來看世界上各個國家,有哪個國家的學生運動能真正爭取到什麼結果的呢?只有韓國。他們在1960年學生運動的時候,先把當時的總統給扯下台,然後在1970、1980年的時候,歷經相當艱苦的抗戰,終於把韓國帶到一個民主化的國家。去年(2017)大家應該也很清楚,他們舉辦了一個多達100萬人的遊行,也成功地把朴瑾惠拉下台。
韓國跟日本相較起來,在軍事上面臨緊迫的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學生其實面對的是更艱困的條件。但他們會經過長時間的籌備,而且最後他們的活動、抗爭目的,幾乎一定會成功。
跟韓國比起來,日本軍事鎮壓的強度較低,經濟發展也比韓國快一些。但是,日本發起的所有學生運動,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一個是成功的。往往日本學生在運動失敗後,心中會留下很大的傷口,然後分散到很多不同的領域。
我可以簡單地跟大家講一下,1970年這些反美或反政府的抗爭浪潮之後,發生了什麼樣的狀況。我覺得這對日本人來說,是一個最糟、最不幸的,我們最不想去回想的敏感歷史。
首先,其中有一部份學生,他們覺得既然我們抗議、示威都沒有用的話,就該採取更激烈的手段,於是他們變成了所謂的「恐怖分子」。譬如說「東亞反日武裝戰線」,在這個戰線,他們取了很多名字,比方說「狼」或「蠍」等稱謂。他們到東京去,挑選當時的大企業,像是三菱或安田這些大企業的大樓安裝炸彈,想把大樓給炸毀。
他們預期可能會被抓,所以通常在胸口掛一個裝滿氰酸鉀的膠囊,當他們覺得要被抓時,便會服此自殺。他們主張日本之所以帝國主義或殖民主義如此發達,甚至進軍東亞其他國家,侵略、殺害他人,罪責即在這些大公司身上。贖罪的方式,就是毀了這些大公司,以贖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之罪。
這批學生有些變成比較激進的恐怖分子,另外還有一些人,以少數群體的型態繼續活動,但是便會形成一種被社會孤立、被邊緣化的存在。他們可能會畫分成一些比較小,也許只有10人、15人的小組織,但這些組織間又互相爭鬥、互相殘殺。
1972年我進入大學就讀,大學期間,就我所知,同學中就有兩個人被殺。其中一人是所謂革馬派的,他被反對的陣營,就是共產主義派的人所殺。另外一個人更倒楣了,他只是去幫助這些陣營的其中一人搬家,就被誤認為是該陣營的人,於是被誤殺。
其實我最近正在寫小說,裡面會提到當時的一段體驗,就是我差一點點也被人抓了,面臨同樣危險的處境。大一時,有人「喂!」一聲把我叫住,然後4個人把我抓走,痛打了我一頓。後來才知道他們是錯認了,把我誤認成是另外一人。那時我就一直解釋:「我是四方田,我是四方田!」幸好我一位同學路過,喊我的名字:「欸,四方田。」,我才倖免於難。
後來我才知道,同校有人跟我長得很像,他是學校裡所謂馬克思派系小團體裡地位非常高的人。那人因為放火,遭警察通緝,於是躲了起來不出面,敵對團體也拚命找他,我因為長得像,莫名其妙被打了一頓。
我跟那個人其實沒有私人恩怨,但我非常希望有生之年,有機會見他一面。我沒有要他道歉的意思,但是我很想當著他的面告訴他說:「我因為跟你長得像,過去吃了這些苦頭,所以很好奇你這張跟我長得很像的臉,過去到底過了一段什麼樣的人生?」
我並不知道這個人現在是否還活著,或者他早在那段鬥爭中就被殺死了。他可能在日本,也可能在其他地方,比方說在泰國、中國。我因為曾經被打過一次,所以大概有一年,走在校園都感到膽顫心驚。
我們剛剛提到1970年代,原本的這些學生運動、學生抗爭,到最後其實是走向非常頹廢的發展,這對我們來講,其實是一個很丟臉的事情。日本在1968年的這波學生運動,其實就規模來講,可能勝過巴黎,也勝過美國。參加的學生數量、被捕的數量以及喪生的學生數量,都是世界第一。可是這同時也是到目前為止,在日本的歷史中,最被忽視的運動。
德國1968年的運動,促成他們後來的民主化,所以運動是被肯定的。法國人也一樣,他們覺得「巴黎的五月革命我們一天到晚在做,五月革命非常好啊」,他們看待革命的態度是這個樣子。
1968年到現在已經超過50年了,但我們很少看到日本任何的雜誌為這件事做專題報導,也很少相關出版物,安倍晉三更是帶著「我們過去都沒有學生運動」的態度在面對歷史。
但其實另外還有一個國家跟日本差不多,大家知道是哪裡嗎?中國。在中國你不能跟人談文革的事。
不好意思,我講得有點長了,我們今天就到這裡為止吧。●
【延伸閱讀】學生運動是政治的,也是文化的:訪作家四方田犬彥
革命青春:高校1968
作者:四方田犬彥
譯者:詹慕如、陳麗珣
出版社:黑眼睛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1953年生於日本兵庫縣西宮。畢業於東京教育大學農學部附屬中學、高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主修宗教學、研究所學習比較文學。現於明治學院大學教授電影史。《月島物語》(集英社文庫)榮獲齊藤綠雨文學獎,《歡迎來到電影史》(岩波書店)獲三得利學藝獎,《摩洛哥流謫》(新潮社)獲伊藤整文學獎。其他還著有《摩滅之賦》(筑摩書房)、《電影和表象不可能性》(產業圖書),譯著有《回到巴勒斯坦》(作品社),鮑爾斯《優雅的獵物》(新潮社)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延伸閱讀
人物》四方田犬彥:始於革命青春的四方足跡
閱讀更多
OB短評》#141 如夢似幻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Openbook「選書小組」每週研讀各出版社已出版或即將出版的新書,逐本討論後,為讀者評選出優質好書,誠心推薦給您。 閱讀更多
書評》動蕩的女人、電影及其書寫:《妖姬、特務、梅花鹿:白虹的影海人生》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