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草率季「FACE/面對面」:龐大幻獸般自由生猛的獨立藝術書展
《草率季》(Taipei Art Book Fair)是無以名狀的存在,亦是令人難以界定與化約的聚合展覽。
如英文名稱所揭示,會場內結合了藝術和圖書,包括展覽、市集、工作坊等規畫。放眼望去,不禁讓人聯想起希臘神話中,有著山羊的軀幹、獅子的頭顱和胸膛、巨蛇尾巴,並從兩者中生出噴火羊頭的遠古幻獸奇美拉(Chimera)。這樣一頭時常被後世藉以辯論人類生物科技發展的嵌合怪物,和草率季的輪廓隱隱呼應。
走進第6屆《草率季》會場,有如置身於奇美拉穿越到21世紀、巨獸出匣後所主宰的失序世界。進一步細看,《草率季》由400多個攤位構成的展場,呈現出全然迥異又潛伏著共同交集的創作者風格。每個攤位宛如石原氏色盲測試紙上,緊密匯集卻毫不相關的色點,又像是各自聚散的DNA序列粒子,在相互靠近與嵌合的過程中,激盪出巨大能量,在華山的密閉倉庫內掀起衝擊與風暴。

2016年,空場 Polymer / 草字頭 Double-Grass獲知北投藝文展演空間「空場」使用年限到期,產生「結束前衝一波」、共同主辦展覽的想法。當時,主辦單位就確立以藝術書籍作為展覽主體的大原則,無論是畫冊、攝影集或是小誌,凡是能和藝術沾上邊的刊物,都能在現場擺攤——首屆《草率季》於焉誕生。
同樣以「書」為對象,《草率季》毫無書展正襟危坐的氛圍、無涉正經八百的版權介紹,也不若規畫條理分明的商業市集,反倒奔放歡快如嘉年華慶典,處處洋溢著狂放不羈、叛逆惡搞的自由精神,讓創作者與參與者趨之若鶩,並隨著報名單位增加,逐年擴充規模。今(2022)年的草率季除藝術攤位外,也加入裝置行動藝術、DJ演出,雜亂無章的有機融合,呼應著成立當年沿用至今的口號:「如果可以草莽率性,誰想要一本正經」。

每年《草率季》都會以特定主題,打造主視覺和現場藝術作品:2016年主題「海綿」、2017年「草藥」、2018年「宇宙大爆炸」、2019年「網起來」、2020年「開天窗」,疫情暫停一屆後,今年重啟的「FACE/面盆面紗面對面」,意圖指向疫情爆發後,人與人全無遮覽的「面對面」成為奢求,讓過往以「臉」辨示來者狀態的社交儀式,隨既有的秩序一起崩解。
本屆《草率季》的主視覺海報,即利用「臉」的分解(皮膚、骨骼)進行設計。設計師陳楷恩在透明底印上朦朧臉龐和彩色塗鴉。透明色塊和鮮豔幾何圖樣、破碎的人像攝影交疊覆蓋,突顯後疫情時代「臉」的模糊和重新定義。
會場入口處有藝術家王鼎曄設計的透明人,和觀眾「面對面」對峙。擅長植物策展的藝術家廖浩哲,則利用紗網、盆器、土壤、椰子纖維、布料等介質材料,營造出類似皮膚和骨骼四散於會場的意象。展場中最顯眼的,莫過於中央祭壇區能夠遠眺全場的階梯式平台,以及祭壇不遠處,利用大型風扇吹動,詭異飄揚的皮膚布幔雕塑,緊緊扣合活動宗旨。


超過400個千奇百怪攤位,反映每位創作者獨一無二的才情性格。亂七八糟、琳瑯滿目的表象內,潛藏著不拘一格的生猛力道。無論參加者是心癢想添購小誌、服飾、貼紙、自製出版品,或是觀賞異質媒介組成的抽象藝術品、閱讀藝術書、與國際文化單位交流,甚至現場刺青、體驗置身霧面塑膠更衣空間內,被藝術家裸體素描,皆有處可去。
展場內的講座活動、工作坊各行其是,和主題都不甚相關,卻恰好突顯「草率」就是全場共同擁抱的價值。一如策展人黃偉倫在開幕記者會所述,無奇不有、無所不包、超乎常規,這才正是草率季的精神所在。

就性質論之,《草率季》完全能被歸類為單純的「藝術市集」,為何主辦單位始終以「藝術書展」名號自稱?尤其在有人反覆預言「紙本書將迎向消亡」的當代,藝術書宛如這艘行將沉沒的鐵達尼號上,音律淒美如輓歌的四重奏。抱持著這股困惑,走入《草率季》現場,竟豁然開朗。
藝術除了以留下美好回憶與想像為目的,也因循時代的更迭,不斷挑戰人們在形式或內容上,對於「美」的認定。如此意念,也透過《草率季》移轉到書與閱讀之於人的關係。
不論創作者想傳達的主題多麼天馬行空、叛道離經,「書」一向是最純粹直覺的表達媒材。書之所以存在,無關乎傳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僅是源於人類想塗塗寫寫,留下點什麼給未來的自己或他人閱讀的欲望。

本屆《草率季》推出系列講座「《出版宣言》三部曲:鏡子、窗子、檯子」,由Paper Matter主理人蔡胤勤策畫、主持,邀請不同藝術家前來分享,探究「出版書本作為藝術與政治實踐的手段」如何可能。
具印刷系背景的藝術家李立中,拍攝由飛鴿視角詮釋歷史的實驗影像《台灣空戰記事》,截圖後印成小冊配合展覽發行。主持人蔡胤勤認為,這是將書籍作為展場替代空間,把出版物當成創作延伸及紀錄的一種取徑。
藝術家張紋瑄關注不同歷史詮釋者之間的角力與政治張力,曾聚焦於1928年到1931年的台灣共產黨歷史,完成《自傳大系》系列作。在展場上,張紋瑄架設了「編輯室」作為特定敘事空間,邀請觀者化身為不同性別和意識形態的編輯,重新審查、校閱、組合一首敘事長詩。
她表示,閱讀也是創造經驗的行為。因此,藝術家不論面對書或實體展場,都得計算觀者接觸作品時,經驗會如何被組構。同時,她也好奇:書作為歷史檔案的展示空間之外,如何成為反映編輯者當下狀態的未來檔案?
與夥伴一同經營犬吉工作室的藝術家周武翰,則藉由重新拼接和共同再造影像、繪圖,以製作書本為媒介,打造成獨特的記憶儲存裝置,讓不同檔案在創作過程中能互相交會,成為展覽物件。蔡胤勤歸納,在以上涉及歷史檔案的創作過程裡,書籍不只是陪襯,藝術家更把編輯作為個人的藝術行動,讓創作計畫能持續被鋪展。
蔡胤勤指出:「當藝術家能全權掌握一本書的誕生,就是讓書籍成為獨立藝術作品的重要手段。透過書籍,讀者在翻閱過程中,跟藝術家的行動共構在一起,作品透過翻閱被啓動、被賦予意義。」


現場多數攤位都展示著手作、自費設計、印刷的小冊子,還有諸如「敘光室:for Storyteller」一系列複雜裝幀的攝影實驗;いくいく小高潮色計事務所和慢工出版社風格獨特、迥異的圖像創作;「Paper Matter選書吧」從全球各地引薦的藝術書籍,都在在顯現了「書」與紙本媒介最為原初的樣貌與意義:承載語言,人和人溝通的基本單位。
葡萄牙獨立出版社Stolen Books,以「偷書是優雅的罪行」(to steal a book is an elegant offense)為宣言,少量印刷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內容和材質上都徹底的腦洞大開,讓人意識到閱讀、圖像的無邊無際。作家李屏瑤及設計師寫字練習,共同成立「違章女生 x 寫字練習」,將文字書寫延伸成實物商品。結合插畫和現場刺青服務的「太陽龍宮」,則把人體皮膚當作圖像舞台。
此外,《草率季》與一般藝術市集最大的不同,在於強調「共同參與創作」:工作坊活動「UngCha 點點肉」、「面對面一生緣畫友會」,以及歡迎所有人隨心所欲塗鴉的中央祭壇區階梯式平台,都鼓勵背景不一的在場者加入創作行列。
《草率季》熱鬧肆意、煥發生命力的氛圍,也讓每個攤位都像暫居其中的「實驗室」,透過多元物質,將語言背後的意念進行轉譯化為交流的素材。踏入場內的讀者,可任意嘗試、組合,擦撞出書與閱讀的無限想像。


有限篇幅裡無法一一介紹所有參展攤位與活動,即使身在現場,相信還是可能錯過不少有趣作品。無妨,《草率季》就該草率,巧遇與錯過才是逛展最佳態度,草率季的魔力與樂趣,就在於它的「無以名狀」。沒有規範和前提,自由地讓每位參加者找到各自理解、遊玩的最好途徑,也唯有如此,藝術、書與閱讀者的關係,也才會發展出新奇的面目和姿態。
書從裝幀到內容都應追求自由,甚至連形式都可抛去:在網路時代,只要能發生「閱讀」行為,造成思索和感動,「書」的靈魂就能存在。而走入草率季現場的你,不只是藝術、書和閱讀「實驗室」的旁觀者,更是積極投入其中的參與者。
要對抗死氣沉沉、一成不變的社會體制與傳統束縛,草率魯莽就是唯一解方。期待每年幻獸《草率季》發出召喚,也期待這樣多元共構的藝術實驗書展,能讓每個人都看到關於書與藝術,相異卻相容、不可思議的演進型態與模樣。●




7、8年前我到一所學校演講,應該是中部或是彰化的一所學校。老師帶著我到圖書館,經過長長的走廊,經過一年級教室,我轉頭看他們上課,每個都好認真喔,舉起他們小小的手,一年級真的超可愛,老師也是那幾個,學生也是那幾個。

OB短評》#401 無痛窺視貓咪蜜蜂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油羅野蜂狂
獨居蜂的秘密生活
The Secret Lives of Solitary Bees in Youluo
古進欽、李潛龍、林秋玫著,書林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益
我們都喜歡蜂蜜,擔心欠收,卻對它的生產者蜜蜂見之色變。透過荒野協會在新竹橫山的長時間記錄,我們終於能近距離一探在地蜜蜂的私生活。它們安安靜靜躺在照片中,讓我們可以安安心心無痛一窺它們的真面目、它們的日常活動與生涯。深入淺出又富含地方感的說明,不僅有助了解蜂之百態,也描摹出橫山油羅莊一地的風土樣貌。【內容簡介➤】
●學校裡無處可去的少年們
排擠、霸凌與暴力,還有視而不見的我們
조커와 나
金重美(김중미)著,胡椒筒譯,時報出版,39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校園霸凌是各地社會都十分重視的問題,然而與校園霸凌有關的報導、宣導、報告乃至影視改編,大多將這類事件分為加害者與受害者,即使已能注意到霸凌事件發生的複雜成因,我們依舊傾向將之視為是有因有果的「問題」。這本書賦予了學生們一個「能動者」角色,而非只是被描述的受害者。書中各篇故事著重在呈現青少年的生活處境與應對,而非將霸凌視為核心,由此更彰顯此議題的深意。【內容簡介➤】
●南洋讀本
文學、海洋、島嶼
王德威、高嘉謙著,麥田出版,799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益
因應國家與全球政治經濟策略,當代社會急需重新閱讀「南洋」,而此文集是目前最詳盡、最具廣度的南洋文選。不只是華文創作,也收錄翻譯馬來文、印尼文、英文、淡米爾等其他語文資料;不只是以政治經濟為討論方針,而是提點了跨國地緣政治與在地文化的歷史交織;不只是台灣觀點,而是海洋史觀的系統呈現。此選集為當代台灣的南洋認識,擴展了跨歷史、跨地域、跨洋的重要視角。【內容簡介➤】
●化學課
Lessons in Chemistry
邦妮.嘉姆斯(Bonnie Garmus)著,白水木譯,漫遊者文化,49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這本小說有十分獨特且深具歷史意義的主題:女性科學家與家務工作。背景設定於1960年代,在美國乃至參與自由陣營的國家(如台韓日本)中,同時發展著對於科技(核武、太空競賽)與重構現代家庭(核心家庭與美式生活)的慾望,兩造間的交集,就是要熟悉家庭科技產品、為家務勞動賦予新意義的「家庭主婦」。因此小說主角以十分科學化的方式料理食物而登上舞台,就像同時期在台灣躍上電視螢幕的傅培梅大前輩,不僅呈現當時的社會複雜性,讀來也充滿故事性。【內容簡介➤】
●說故事的人,在療傷的路上
十三組在家與國之間往復的真實故事
范琪斐著,黑體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從podcast轉譯而來的人生故事書,挑選的議題都至關重要。外籍幫傭、失能家庭、國家暴力、西藏香港流亡人士,乃至捐精與里長。這些主題很少在一個節目中一起出現,但橫向對照更凸顯議題之外、人的共通處境:對於安穩的渴望與需求。由聽覺轉成文字後,或許在閱讀時更能留下空間,讓讀者在許多傷痛故事中喘息,同時也回看自己與身旁的人。【內容簡介➤】
●不便利的便利店
불편한 편의점
金浩然(김호연)著,Banzisu繪,陳品芳譯,寂寞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樂
作為現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機能場所與理所當然的風景,便利商店在東亞社會更是24小時運轉,時時刻刻送往迎來各式人生與需求。這本小說集充分展現便利店的暫時性與流動性,在其中發展的各則故事,因為短暫的相遇、巧合,更凸顯人際關係的直覺與無常。而作者發揮其說故事能力,每篇小說都敘事完整、人物立體且充滿故事性,好看又療癒。【內容簡介➤】
●從資訊地圖看臺灣
用最直觀的資訊圖表,重新認識島嶼大小事
王昱堯、賴進貴著,商周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議 實 樂
此書是一本讀來沒有負擔,也可延伸許多討論的手邊書,不僅清楚簡明地將台灣社會文化特定議題以一個跨頁呈現,不同主題間也有連結與辨證。雖然書中整理的資訊與圖表在數位時代中也有其他更有機的呈現可能,但紙本書似乎能讓閱讀更接合生活節奏,隨機翻閱也有反映當下議題(如通膨、降雨量等等)的驚喜。【內容簡介➤】
●貓咪浮世繪圖鑑
歌川國芳及弟子們的明治喵星人大遊行
ねこのおもちゃ絵: 国芳一門の猫絵図鑑
長井裕子著,蕭秋梅譯,原點出版,499元
推薦原因: 設 樂
經典不衰的江戶貓咪圖鑑,以「玩具繪」呈現特定社會文化視角中、擬人化後的眾貓相。此書不只呈現圖像,也忠實呈現各幅浮世繪作品中的「圖說」與解釋。透過貓記載的也不只是江戶庶民生活風貌,亦有傳說故事與心靈景觀、社會轉型的回應,讓通俗文化成為重訪歷史的寶庫。【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閱讀通信 vol.356》音樂就是要好聽,書就是要好看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