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書房》逾百名作家聯署撤除2023年中國世界科幻大會,抗議中國迫害維吾爾族人權,及其他藝文短訊
【產業消息】
■逾百名作家簽署公開信,訴請撤除2023年於中國成都舉辦「世界科幻大會」(World Science Fiction Convention,簡稱WorldCon)的決定,抗議中國政府於新疆地區持續以再教育營等手段,迫害維吾爾族人之性命與人權。連署人包含暢銷作家及雨果獎得主,如潔米欣(N. K. Jemisin)、漫威漫畫作家G Willow Wilson,以及維吾爾詩人暨電影製片塔希爾.哈木提.伊茲格爾(Tahir Hamut Izgil)。

■亞馬遜於月初宣布,將逐步關閉旗下所有書店和其他40多間實體店面,僅保留生鮮和食品商店、Amazon Go和Amazon Style服飾店等。亞馬遜第一家實體書店於2015年11月高調開幕,6年多以來共開設了24間書店,每家亞馬遜書店占地300平方公尺以上,展售五、六千種圖書,每家店約雇用20名員工,足以位列美國前幾大連鎖書店。

■連續兩年因疫情而取消實體活動的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終於在今年3月21日熱鬧登場,迎接來自全球85國的出版業者、童書作家和插畫家。因受疫情影響,參展單位仍以歐洲出版社居多,亞洲較大的聯合展位只有韓國和臺灣館,日本甚至只有一家出版社參展。中國則因為上海童書展撞期、延期等不確定性,多數出版社只展書而人未到。
為了支持烏克蘭,主辦單位特別在入口大廳展示近幾年報名拉加茲童書獎的烏克蘭童書,並向各國出版社徵集譯本來陳列。烏克蘭圖書協會的攤位大大印著「這裡是烏克蘭的展位。這裡暫時是空的。這裡沒人是因為烏克蘭正在戰事前線。」現場也可看到不少出版商貼出「Stand with Ukraine」的字樣。

本屆書展主題國是阿聯酋的沙迦,沙迦為2019-2020年度的UNESCO世界圖書首都,原定2020年就來參展,未料第一波疫情衝擊,書展只能匆匆取消。主題國除了現場表演、舉辦座談會之外,也主持阿拉伯出版和插畫展「Insight, Reflect」,以及展出「Etisalat阿拉伯兒童文學獎」入選作品。
本屆臺灣館再度邀請多次入選波隆那插畫展的鄒駿昇策展,打造出「Taiwan Stories Market」。一個個市場小攤漆上活潑明亮的綠色和黃橙色,邀請大家走入市集,看見臺灣多采多姿的常民風景;一旁則是騎樓拱門所形成的特殊會議空間,外牆懸掛入圍參展和隨團插畫家的畫作。

【得獎消息】
■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頒發2021年度獎,獎項包含小說獎、非小說獎、傳記獎、自傳獎、詩歌獎與評論獎,以及不限書種、獎勵最佳出道作的「約翰.李奧納德獎」(The John Leonard Prize)。
美國國家書卷獎提名詩人Honorée Fanonne Jeffers的第一本小說《The Love Songs of W.E.B. Du Bois》獲頒小說獎,故事是關於一位女學者追溯家族歷史的成長歷程,本書同時入圍美國國家書卷獎及筆會獎。Clint Smith的《How the Word Is Passed: A Reckoning With the History of Slavery Across America》榮獲非小說獎,同時也入圍筆會非小說獎決選。
Rebecca Donner憑藉《All the Frequent Troubles of Our Days: The True Story of the American Woman at the Heart of the German Resistance to Hitler》獲頒傳記獎,並同時獲頒筆會傳記獎。自傳獎得獎者是亞裔美國人作家Jeremy Atherton Lin的《Gay Bar: Why We Went Out》,而評論獎則授予Melissa Febos的《Girlhood》。Diane Seuss以《frank: sonnets》獲得詩歌獎。
約翰.李奧納德獎頒發給Anthony Veasna So的短篇小說集《Afterparties》。So是柬埔寨裔美國人之子,家人曾為了躲避內戰而逃亡到美國。他同時也是史丹佛大學畢業的「失敗的電腦科學家」,以及一名酷兒。這本故事集收錄了他的家人在紅色高棉統治下的恐怖生活,以及他本人在文化面與性向上的掙扎。本書於出版前便被多家媒體選為「備受期待的新書」,但So在本書出版前不久便因意外的用藥過量逝世,得年僅 28 歲。

■英國週日泰晤士報年度青年作家獎(Sunday Times Charlotte Aitken Trust Young Writer of the Year Award)日前揭曉2021年度得主,由蘇格蘭記者Cal Flyn結合社會觀察與自然寫作的《Islands of Abandonment》奪得。《Islands of Abandonment》探索許多遭人類利用殆盡並遺棄後,反而重釀自然生機的新生之地,繪製出有如科幻小說般的「後人類」(post-human)地景。本書過去已入圍多項大獎,如Baillie Gifford非小說獎和不列顛學院全球文化理解圖書獎決選等,年度青年作家獎則是第一個獲獎獎項,評審稱讚其思想之原創和聰穎,以及具有魔力的行文風格。
週日泰晤士報年度青年作家獎(Sunday Times Charlotte Aitken Trust Young Writer of the Year Award)設立宗旨為鼓勵18至35歲極具潛力的英國或愛爾蘭年輕作家,入圍條件是已出版(含自出版)的小說、非小說或詩作。
【作家動態】
■普立茲得獎作家科森.懷海德(Colson Whitehead)於推特上公布新書書名——「Crook Manifesto」,預計明年出版,目前已大致完成。《Crook Manifesto》是懷海德前一部小說《Harlem Shuffle》的續集,將帶領讀者重回1970年代紐約市的黑暗社會,許多前作人物都會回歸。
■多產的暢銷奇幻及科幻作家、《迷霧之子三部曲》作者布蘭登.山德森(Brandon Sanderson)於3月1日發起名為《A Year of Sanderson》的自費出版募資活動,活動首日即在未公布書名及故事大綱的情況下,募得1,540萬美金,並在三週後突破3,000萬美金、14萬人支持,已打破Kickstarter平台歷年來最高募資金額紀錄(前任紀錄保持者為2015年Pebble Time的智慧手錶募資計畫,共2,030萬美金)。
本計畫預計於台灣時間4月1日早上7點截止募資。山德森於兩年前展開一項祕密寫作計畫,共完成4部小說,本次募資目標是徵集100萬美金進行自費出版。山德森已陸續於YouTube發表「暴雷影片」,公布各冊書名與內容試閱,承諾支持者將於2023年獲得新書及每月或每季獲得「swag box」回饋(頻率視支持者選擇的募資方案)。

【新書快報】
■2015年以出道作《Pond》令各界嘆服的作家克萊兒-露伊絲.班奈特(Claire-Louise Bennett)終於再出新書。《Checkout 19》雖然與前作同樣是以無名女性的第一人稱視角寫作,但仍令讀者驚喜無窮。主角的日常職業是一位結帳店員,她從小擁有豐富的聯想力及想像力,生活中的任何遭遇以及閱讀過的每個字句都成為她寫作的燃料;她抗拒熟悉的事物,腦中無止盡的叨念,永遠在構思更精確的說法。她清楚自己的天賦卻也了解其中的陰暗面,因此拒絕閱讀自殺女作家的作品——因為她設想某日自己也採取相同行為時,如此才能確保這是她的自我意志,不願讓自己或他人認為這是受到暗示煽動的模仿。書中主角不歇的呢喃經常在反覆確認的循環中打磨準確的句子,卻未必能成章段。藉由這些字句,讀者能體驗寫作者建構故事的過程。
■以《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於全球獲得巨大成功,出道30年來卻從未洩露真實身分或露面受訪的艾琳娜.斐蘭德(Elena Ferrante),本身就是一個令人著迷的謎團。或許斐蘭德最新出版的隨筆集《In the Margins: On the Pleasures of Reading and Writing》能幫助好奇的讀者更貼近斐蘭德的核心。這本隨筆集共收錄4篇文章,溯及斐蘭德文學力量的源頭,談論對她意義深遠的影響者、文學路上的掙扎,以及她如何成為一位讀者與寫作者。●
OB短評》#359 踏上詩意旅程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偽魚販指南
林楷倫著,寶瓶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獨 益
時而素人,時而文青,這些文章的風格像在刮魚鱗,不規則飛噴。作者的確像在cos魚販又cos作家,重點是人生經驗強大,不論胡思亂想還是打嘴炮,都能奇趣橫生。不過光是一本還不知道賣什麼藥,敲碗等待續集先。強烈建議魚攤就是書攤,打卡75折。【內容簡介➤】
●行走的人
獲致幸福的恬靜藝術
Marcher la vie : Un art tranquille du bonheur
大衛.勒.布雷頓(David le Breton)著,粘耿嘉譯,大田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行走是人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點都不特別。但是在作者筆下,我們將發現行走的意義是多元的,是深刻的,是發人省思且充滿詩意的。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彷彿與作者一同在各處走著。除了聆聽他對沿途風景的描述外,我們也一同感受他對於個人與外在世界獨到且相當深刻的體悟。【內容簡介➤】
●入境大廳
陳偉棻著,時報出版,33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入境大廳》是一本令人讀來清新且愉悅的旅外文學作品。在外國求學、求職與任職的經驗,成為作者最佳的取材對象與養分,透過書寫散文,帶領讀者來到求學的英國、任職的香港與家鄉臺灣。「機場大廳」成為上述各地的中介站,也是觸發你我感知內心與外國經驗的生命作品。【內容簡介➤】
●不在場證明
Travel as an Alibi
李桐豪著,新經典文化,340元
推薦原因: 樂
職業旅行家用自己的愛憎情愁灌注成一趟趟的旅行,拓展世界的邊界。筆下的旅行又以它們的結構、主題、擬寫凝塑出旅人的身影。行程經過別緻打理,穿梭於異域、故事、案件、人物之間,流線迤邐。經過精心整理的舊文,讓留下的旅行收束在旅人與陌生空間和移動感之間,那種觀望又親密的關係上。一種旅人與旅行互相嗅聞的狀態。【內容簡介➤】
●疫年記西藏
當我們談論天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唯色著,大塊文化,58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樂 獨 益
這是唯色記錄西藏歷史文化與記憶的傑作,也是她對於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下的發想與省思。疫情之下閱讀此書,窺見此時與昔日藏地僧人和民眾的生命點滴。在作者筆下,疫情中的西藏風土更加鮮明,昔日的歷史不只是回憶,也能啟發與撫慰我們的心靈。【內容簡介➤】
●蝴蝶的重量
奈莉.沙克絲詩選
奈莉.沙克絲(Nelly Sachs)著,陳黎、張芬齡譯,寶瓶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文 獨 益
簡單的文字,直接的譬喻,緊湊的節奏,略帶神祕的轉折,這本沙克絲的詩選有如暗夜潛逃,人奔影喘,清醒得透不過氣來。作者與集中營擦肩而過,劫餘而不作控訴,顯然經驗到了某種超驗。遣詞煉句不重而威,隱隱傳來猶太的共振,格外有股洪荒之感。【內容簡介➤】
●改變世界的紀錄片工作者們
ゲームチェンジング.ドキュメンタリズム: 世界を変えるドキュメンタリー作家たち
Someone's Garden著,雷鎮興譯,行人文化實驗室,6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一本紀錄片工作者的訪談集,有著各自獨特的影像創作觀與思想魅力。因紀錄片屬性特定,書中的討論對話更輻射出全球連動的社會問題,記錄了少為人知或亟待關注的議題。書名上的「改變世界」或許太過雄心,但這些創作者都強帶game changer氣勢,選擇直面資源與注目度都十分邊緣、或者處理起來極度困難的議題,以此重新定義影像、改變社會僵化的規則。【內容簡介➤】
●湧與浪
自由中國號
漫畫:狼七,編劇:食夢蟹,蓋亞文化,24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益
這部漫畫依然是政府的推動案之一,但與先前所見充滿大內宣氣氛的台漫相較,1950年代的冒險題材確實較為特別。數位青年以一艘造於清末的中式無動力帆船穿越太平洋的旅程,加上這艘船50年後的重生,真人真事組成了穿越未知、尋回失落英雄的兩個命題。事件及其所帶來的傳奇感,具足了轉換成漫畫的條件。時代的動蕩與完成夢想的熱情,兩相激盪,帶我們走出了1950年代臺海的既定印象。【內容簡介➤】
●百年情書
文協時代的啟蒙告白
國立臺灣文學館、林佩蓉、黃小蛋、蔡明諺、黃信彰、邱函妮、陳淑容、陳婉菱、石婉舜、張晏菖、陳佳琦、李家驊、鄭有傑、王嘉玲、黃子恩著,前衛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臺灣文化協會是日治時期臺灣人民建立文化主體性的重要團體,扮演著中介新的外來與現代化知識至臺灣社會的重要橋樑。閱讀本書,就彷彿置身於「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的展場中,書中的舊照片、檔案文件、圖畫再次帶領讀者回到1920年代的臺灣社會,一窺當時文協如何使用各種媒體來宣揚新知識,以及藝文活動者如何藉由創作與書寫,一同啟蒙臺灣,建立臺灣在地文化的主體性。【內容簡介➤】
●數位監控
我們如何拿回均衡的科技生活
Slow Computing:Why We Need Balanced Digital Lives
羅布.基欽(Rob Kitchin)、阿里斯泰爾.弗瑞瑟(Alistair Fraser)著,黃開譯,時報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思 議 益
原書名「慢運算」其實才是本書兩位作者的核心論點。他們視「慢運算」為數位時代下的社會運動,以奪回「時間主權」和「數據主權」為目標。書中的論述可說是這場運動的宣言,在不否定數位優點的前提下,指出全然順從數位生活,將對個人、社會帶來的蛀蝕崩毁。本書同時也是運動的指導方針,提供人們重新調整人與數位疆界的策略。那些調整使用數位裝置的方法,或許並不新穎;但若能將作者社運式的言下之意放入心中,轉換核心動能,應該更有可能從過度倚賴數位帶來的不適中逐步解放。【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