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漫畫家小島帶路,走入2022安古蘭國際漫畫節 ft.特展、手稿展&版權現場
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漫畫節,期間會舉辦展覽、書展還有出版媒合會等諸多活動。此次漫畫節共有20多個展覽,重點介紹如下:
➤聚集20多個展覽的大型漫畫節
✔年度大獎美國漫畫家Chris Ware手稿展
芳岡空間(Espace Franquin)展出2021年漫畫節年度大獎得主:美國漫畫家Chris Ware的手稿,Ware也為此次漫畫節設計了主視覺海報,另外兩款海報則由法國漫畫家Fanny Michaëlis和日本漫畫家眉月哼設計。
Ware擅用俐落的線條與平整的色塊,將分鏡碎得方正綿密,並精準安插由幾何圖形捏融而成的人物、景致,令畫面相互對稱、呼應。其一絲不苟的畫風,濾出無機的晶瑩透亮,卻也機械地離心出一輪輪艷陽下的抑鬱冷調。

✔藤本樹個展,複製畫為主
阿勒法媒體圖書中心(L'Alpha Médiathèque)地下一樓,有藤本樹個展。該展以漫畫的複製畫為主,對擁有漫畫的書迷來說稍嫌可惜。不過立體擺設則別具匠心、詭譎迷離——入口有囚著真紀真coser的電話亭、牆面竄出咧口的鏈鋸人、霓虹氤氳的惡魔通道、《暮然回首》中藤野躬背獨處的工作桌,並具現化《鏈鋸人》中破落堆疊的紅椅山。後方則矗立一牆鑲著破口的螢幕,映出一幕幕斑駁著老膠卷光痕的漫畫跨頁,展覽最終收尾於作者訪談。
✔安古蘭漫畫博物館常設展與Christophe Blain回顧展
安古蘭漫畫博物館(Musée de la Bande Dessinée)的舊館,有歐洲漫畫史的常設展與季節性特展,陳列琳瑯滿目的漫畫手稿。

河對岸的新館,則適逢老牌歐漫作者Christophe Blain的回顧展。Blain風格與題材如萬花筒般幻變無常——粗獷的西部廝殺、綿軟的動物擬人、荒誕的政治寓言,皆能靈動駕馭。每張手稿都附錄作者筆記,如其中一張手稿,作者為了效仿電影漸暗的手法,讓該頁最後終於全黑方格,然而幾年後Blain卻自述,這樣的處理並無法翻模電影的律動。


✔水木茂的手稿展
安古蘭博物館(Musée D'Angoulême)則展出200幅水木茂的手稿,包括《鬼太郎》、《全員玉碎!》、《童年軼事》等。水木茂善用黑點疏密出背景實感,於幽微中推疊層層景深;用色則承襲浮世繪的清雅透潤、久視不膩。Q彈簡約的人物蹦進細膩寫實的場景,便迸發緊弛自若的趣味;若是戰爭題材,則重筆勾勒人物,著墨橫飛的血肉,絕望翻湧。
水木茂的女兒曾說,即便父親八十好幾,仍經常夢囈戰場總總並驚醒。戰爭的影子拖得太長,浸染得和平如泡影般易碎。

➤台灣館,49屆唯一以官方代表團參展的亞洲國家
除了展覽,漫畫節也搭建多處帳篷,供出版社舉辦書展。
泡泡世界(Le Monde des Bulles)網羅主流的歐漫出版社,被戲稱為「大泡」,主流歐漫大多是大開本、彩色印刷、精裝出品,有趣的是也有不少歐漫襲有日本元素,如《Yojimbot》、《SHI死》和《Curiosities》皆充斥日本武士與和服。
此外,這些主流出版社也會代理一些日本的青年漫畫,如尾瀨朗、谷口治郎、松本大洋等,並多以精裝出版。
展區新世界(Nouveau Monde)則與另類漫畫館(BD Alternative)相連,為非主流、獨立漫畫出版社與獨立刊物的主場,也容納許多併攤的微型出版社,常見尺寸、裝訂奇特的書籍。

位於新秀館旁的Spin Off,則是如台灣草率季般,是獨立小誌的薈萃地。而搭建於媒體圖書中心旁的日漫館(Manga City),則匯集各大日漫出版社,台灣館便在其中。

台灣館的櫃檯背景,橫亙Nobi璋設計的主視覺:紫紅底的握刀武士,刀上亮出剛烈的鮮黃主題Be Brave,展現台灣無懼艱困的勇氣。展場中央佇立四塊豆腐狀展示牆,每面介紹一位台灣漫畫家。由於這四塊豆腐牆的黑色側邊十分空蕩,Nobi璋、 長青和我便用金銀麥克筆,在月球表面般坑疤不平的側牆上塗鴉。展區四周圍牆則滿佈台灣漫畫,由於空間規劃蜿蜒出多處死角,撤展時才發現多本台漫被偷,略感欣慰(?)。
這次出團,漫畫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到版權中心參與向國外出版社推銷作品的版權會議。為了給出版社留下印象,漫畫家會自備名片或小卡,長青甚至利用會議空檔,在討論結束前遞上速寫了對談者肖像的名片,自成獨特宣傳。也因為頻繁速寫,長青被Pam Pam編進《怪人吸鐵》的漫畫專欄,則是後話。
➤版權洽談,國外買家對台灣漫畫家感興趣之處
我的作品風格偏日漫(Manga),因此洽談對象也以代理日漫的出版社為主。駐守版權中心的大塊文化副總編輯林怡君分析,法國讀者對日漫的需求大,然而代理原汁原味的日本漫畫門檻高、手續雜,因此法國出版社很樂意代理他國的日漫風格創作,以填補市場需求。
✔「日漫」風行,台灣作品在畫技上遠勝法式日漫
3月16日和Pika 出版社的編輯會晤,編輯挑明表示比起代理,更想直接跟異國作者構思原創。他並曬出Pika與各國日漫風格創作者共育的作品,意外發現台灣很多漫畫在技巧層面其實遠勝法式日漫,只不過法國的閱讀風氣盛行、市場規模龐大,令這些作品得以蓬勃發展。
✔台灣作者產能不夠,難以累積國外讀者
3月 17日上午和Kana出版社開會,Kana編輯闡述「異國」是行銷亮點,然而如果作品探討過深的異國文化,就很難立足於歐洲市場,最好是帶點異國色彩又具備與歐洲人共鳴的普遍性,才易行銷。不過,Kana先前代理的台灣作品銷量平平,主要原因在於台灣作者缺乏新作,導致難以拓展話題、持續推廣。
當日下午和ChattoChatto出版社的Nicolas會談,他是吳宇實老師的粉絲,不僅為法版《海色北極星》設計豪華內封、大力宣傳,也積極想取得《為了愛上春天》的代理權。ChattoChatto偏好成熟日漫風格的作品,像安妮羊的《打怪前先離婚》,以及星期一回收日的《綺譚花物語》便是首選。
✔類型元素強很受關注
3月18日和網飛(Netflix)版權人員洽談,版權人員尋求具有懸疑、動作、驚悚等元素,或是本土大IP、現象級作品,最終對《T子%%走》流露興趣。
✔相較鄰近國家,台灣文化耕耘尚屬起步
安古蘭漫畫節副藝術總監Fausto Fasulo曾在台灣館受訪,他讚賞台灣的軟實力,也直指台灣的整體形象與日韓相比顯得十分模糊、缺乏現象級作品。畢竟日本閱讀素養的培育可追溯至幾百年前,韓國則靠強大的資本密集投入,相較之下台灣的文化耕耘尚屬起步階段。
透過版權會議,能窺探每家出版的方針與自身作品的國際性。林怡君說就算代理的出版社規模小,只要打進法國市場便有機會蓄力。陪同參展的文策院專員黃俊華則認為,文化推廣絕非一蹴可幾,許多看似徒勞的努力經歷時間醞釀,才可能在未來某個幸運的節點開花結果。

➤台灣漫畫家的簽繪表演
除了版權會議,台灣漫畫家另一件要務就是簽繪表演。
法國流行率性揮灑的現場簽繪,像是在安古蘭歌劇院舉辦的漫畫節開幕式表演,便是由多位漫畫家以聲援烏克蘭為主題的接龍簽繪。倘若漫畫家動作快又狂、色彩多又豔,並互動頻繁,觀眾也會相對熱絡。而參與這類官方活動,須持有邀請卡才能入場。

3月17日台灣館也舉辦開幕式,駐法大使吳志中致詞後,漫畫家入境隨俗地在櫃檯上共繪卷軸,主題是作品角色搭配安古蘭吉祥獸。活動時限只有10分鐘,幾位求好心切的漫畫家,只得在主持人的倒數計時中,依依不捨地收筆。3月18日漫畫家則兩兩一組,在日漫館的大舞台內簽繪,過程投影到大螢幕上,每組限半小時,主題是「Peace」。
打頭陣的是沛珛與Adoor,沛珛描繪持花的小孩與鴿子,Adoor則渲染孩童安眠。第二組是Nobi璋和我,我們以各自作品角色為主,Nobi點綴象徵反戰的蝴蝶,我的則手捧天燈、百合簇擁。由於Nobi畫得謹慎、留白甚多,我就在交界的空白處飄散一堆愛心、入侵他的畫面。壓軸是Pam Pam與長青,Pam Pam畫了篇許願世界和平卻被神打槍的短漫,長青則勾勒凝望硝煙的少女。輪替間隙,主持人訪問漫畫家以活絡氣氛,令人感動的是,觀眾席始終維持七、八成滿。

除了集體簽繪,每位漫畫家也會在台灣館進行一小時、四開畫紙的個人簽繪秀,主題不拘。我於3月18日下午簽繪,表演完後十幾位觀眾便領取宣傳小卡排隊簽繪,隊伍末尾有3位專業漫畫迷,捧著畫冊請我創作,畫冊裡搜羅多位日本漫畫大師的手筆——這是我與浦澤直樹、森薫等大師最近的一次接觸!
對《獅子藏匿的書屋》感興趣的Ototo Manga編輯Grégoire,也特地來找我討論作品。幾天後我到處閒逛時,還遇到幾位看過簽繪的讀者與我打招呼。簽繪活動在漫畫節是家常便飯,幾乎每間出版社的攤位,都有作者駐守簽繪書籍,以拉近和讀者的距離、促進買氣。由於台灣館參展是政府資助,不得賣書營利,只有撤展時才能拋售零星作品,最後有位讀者搶購到我的漫畫,珍惜表示會請懂中文的母親唸給她聽。
對於讀者的厚愛,感謝之餘也倍感驚奇——看似不起眼的苦心,透過短暫的簽繪,似乎真能在萍水相逢的人心底,淌下微光閃爍的漬痕。●
書.人生.戴金蜜》種子裡的店長、狗與小男孩
我退休約一年半,今年年初在台南家鄉的鄰鎮開了間小書店。退休後開間書店,除了書早已成為我人生必需品的原因外,還有二顆深埋在心田,超過二、三十年的種子。
第一顆是自大學時期參與父親對抗污染工廠所埋下。民國約60至82年間,台灣大量進口其他國家不要的廢五金,不幸地,在我家鄉也有間露天焚燒廢五金工廠,及其他高汙染的工廠。這些工廠均緊鄰農田,離村落亦不遠,毒氣毒水長期汙染田地及威脅居民的健康。
當時我正在台北唸書,回家會幫父親寫陳情書投訴環保局,但是經歷過漫長的陳情及激烈的抗爭,工廠汙染仍不間斷,村裡的居民已精疲力竭,覺得抗爭没用。那時有位年紀與我相仿的女記者,一直在追蹤及報導工業區汙染的新聞,有天她告訴我,報社不希望她再追這條新聞。當時年輕的我,深感無力,一直在思索,明明是影響所有人的生命健康的問題,為何得不到重視?
第二顆種子是我在三十多歲時,成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那幾年常走入山林,有時晚上就住在山上的部落,看到部落的小孩没有看課外書的地方,不知為何,萌生了在山裡開間書店的想法。不過最後書店的地點因現實因素更改,但不改的是開間書店的初心。
退休前有人知道我想開書店,紛紛建議我去學泡咖啡、行銷等有關開店的經營之道,但是我一件也没做,反而是看到有關書店的書,就會買來看,先當紙上書店實習生。我印象最深刻有三本小說,分別是《A. J.的書店人生》、《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小鎮書情》。
其中,《A. J.的書店人生》每一章節都有書店主人A. J. Fikry對經典作品的精闢評論,《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書店店員竭盡全力的行銷一本書、《小鎮書情》女主角莎拉將書以有趣的標題分類,這些情節均吸引我目光。當然小說虛構成份多,不過我也因此對書店的經營更有想像力,及深深覺得一間書店的經營者是該書店的靈魂,書店會因為她/他而顯得獨特。
因為自己的生活經驗及長期關注台灣的環境,書店就取名「種子書屋」,期待書店的存在是思想的種子,也是大地的種子。店裡大約有五分之一的書是有關環保、土地、自然、農業的書,期待進來書店的讀者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書,進而產生共鳴,讓無毒、環保的意識深入心中,也落實在生活中。
「種子書屋」單純是間書店,没有其他複合式經營,所以有人認為,撐不了多久就會關門,只因為實體書店的經營越來越困難,或許有天會像唱片行消失不見。很多關心書店「錢」及「前」途的朋友會建議,加賣飲料、咖啡、文具、文創商品等,但我都敬謝不敏,因為上了年紀開書店,就是想單純賣書,聽從自己內心深處發出的指令。
「選好書」原本就是開書店的初衷,可能不好賣,也要堅持進好書。書店也設有粉絲專頁,一開始只想作書店的基本資訊,方便讀者查詢用,但在營業没幾天後,我突然想到之前逛書店或書展,在上千、萬冊的書海中找本想閱讀的書,得花好一段時間尋覓,所以冒出在粉專為讀者「推好書」的念頭。
就這樣,「選好書、推好書」成為經營書店二大原則。在「選好書」,我會花很多時間去閱讀書介及試讀,其中Openbook是我最常逛的選好書平台。「推好書」,是在書店營業(週四至週日)的每一天,盡可能推薦一本好書,以鞭策自己閱讀不同種類的書,及服務不同需求的讀者。
雖然只是推介短文,但對我而言,讀加寫,時間壓迫性頗大。幸好我之前就有閱讀習慣,如果時間不允許先看完一本新書,就會找一本之前讀過的書來推介,或是全書以瀏覽方式看過,再參考原本的書介。但後來發現没把書看完,常有寫不出來的窘困,真的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在書店粉專裡,我是以店長自居,用聊天方式,像跟鄰家小朋友及大朋友聊:最近店長看了什麼書,及為何要推薦給他/她的原因。這樣我覺得較輕鬆自在,畢竟在書市我仍是新手,無法像專業書評者給出深入的評論。
我深信書店不只有賣書,而是會發生一連串美好故事的地方,每一位進到書店的人都是故事的主角。「種子書屋」營業迄今已4個月,來客數雖不多,但有許多故事正在發展。
《A. J.的書店人生》小說中有段情節改變了書店主人A. J. Fikry後半生,就是一位媽媽把她女兒放在書店,並留紙條說,「給書店的主人,這是瑪雅。她15個月大……,我希望她長大後愛讀書,成長於一個有書的環境……我很愛她,但是我已無法再照顧她了……。」
在「種子書屋」也發生過類似的情節,但千萬別誤會,不是棄嬰,而是一位用心良苦的父親希望他兒子能待在書店,潛移默化地讓閱讀進入他的生活,以滋養其心智,所以他先徵求我同意,每週有一個下午,讓他兒子獨自留在書店看書。
我飼養了一隻小時候曾受虐的狗,很没有安全感,在小男孩來書店看書時,我會把狗綁在我身邊。小男孩很想接近狗,我就跟他講這隻狗悲慘的過去,要他一定要有耐心,先跟狗培養信任。
這隻狗一開始對小男孩防備心很強,一直遠遠盯著小男孩,有次還誤會小男孩而作出想攻擊的動作,幸好被我及時制止。雖然如此,小男孩仍不放棄主動示好。過了幾個星期,他終於獲得狗的信任,狗看到男孩不僅會搖尾巴,還會趴在旁邊陪他看書,甚至笑嘻嘻地跟著男孩一起出去散步。這位小男孩逐步地讓狗打開心房、接納他的整個過程相當可愛溫馨。如果書店是個故事集,小男孩在書店與狗的邂逅,絕對是篇溫暖的故事。
相信每家書店都有其私藏的故事,我期許有一天,「種子書屋」也能像《A. J.的書店人生》裡的「島嶼書屋」一樣,有著關於書、書店、愛書人,感動人心的故事集。
最後,可能會有人問,退休後才開書店,會不會太老了?當然不會,因為我母親中年後才在鄉下廟口前開間柑仔店,直到八十多歲才退休,所以我還算年輕喔!●
作者簡介:戴金蜜
曾在拉丁美洲擔任過國際新聞人員,因工作關係,會大量閱讀當地新聞媒體及接觸記者,觀察拉丁美洲的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等現象,進而反思台灣現狀,這個時期可能是自己最具省思的人生階段。
出生成長在台南鄉下,是名農夫的女兒。退休後除了喜歡待在自己開的書店外,還有去父親留下來的土地種田,回到天地間只有自己、土地及小狗的單純。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