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人生.鄭順聰》反抗的極端是創造:理想的冊和冊店

自有意識以來,我就處心積慮要和這個世界不一樣。國小的同學曾說,我和死黨組成綜藝雙人組,常研究新的搞笑方式,想要變出驚人的齣頭(tshut-thâu,花樣)。

此擬似《假面的告白》之篇章開頭,不在性與嫌惡中發作,而是自腦袋鑽研藉由肉體走不一樣的路。直至讀高中,才從卡繆的《異鄉人》奪得「反抗」兩字,很受用,死死黏在我的意識中。

那時仍住嘉義,此鄉俗與人情勝過一切的乾裂地,我處心積慮要反抗庸俗,就來大量閱讀世界文學名著,中國的漢學經典,和五四以來的現代文學——全用華文書寫與翻譯,我的口舌與意識漸被華語附身,和我的母語台語並行。

在彼時,語言沒有衝突,我掙扎糾結的,是高雅與庸俗。

19歲離開故鄉後,在外地展開追求,追求自我、愛情與志業。偶爾會買《海翁台語文學》來學台語文,或於《笠》詩刊讀到熟悉的氣口。更多時候,是在KTV唱台語歌,在和長輩的對談中,發現自小熟習的語言,越來越蹇澀。

語言問題要到孩子出生牙牙學語時,纏拌浮現。我們走母語家庭的路,和幼教慣習的華語優勢隔絕,漸漸的,也和當下的社會扞格。當我走進鍾愛的書店裡頭時,發現台語的童書與繪本,幾乎是零。再走進網路書店的分類,「台語文學」被污名化為「方言文學」、「閩南語文學」。就在此時,我從陳明仁《拋荒的故事》到許丙丁的《小封神》及陳雷的《鄉史補記》發現了新大陸,既陌生又熟悉,似乎是該走的路,卻荒蕪得很。

直到我自己也蹽落去(liâu--lo̍h-khì,參與),用台語來書寫文學,迷惑散去,才發現這是我所從來的原初大地:俚俗中拔出高雅,哀愁中帶活跳,聲韻迷人貼近口舌身意,神神祕祕的,破出天界般的無垠想像。

實在很弔詭,更是諷刺,過往心心念念要反抗的「庸俗」,竟和我的母語纏拌。

於是近中年的我展開第二次的反抗,不走性與嫌惡的路線(這豈不庸俗),而是和我原生的文化和解,順道與青春期的摯愛分裂,從文學的核心「語言」來戰鬥。

展望戰場,這場中年的反抗,實力與數量的落差,太懸殊。

走進台灣的主流書店,用台語文書寫的作品,連一格書櫃都裝不滿,通常是打散零星往四處,相對於圖書館般千千萬萬的華語書籍,這語言的戰鬥,連「反抗」都稱不上。

我深知,反抗的極端非玉石俱焚,而是創造,創造文本出來,這是冊(tsheh);有反抗更要創建,創建一間理想的冊店(tsheh-tiàm)。

40歲之前,我和書的關係,是拚命閱讀瘋狂搜集,梳理各項的主題、系統與脈絡,成日在書架間歸類、拂塵;40歲之後,我開始和不存在的tsheh相處,在腦中構思寫作的策略與期程,一本一本使其成形。

同時,也在腦中虛擬tsheh-tiàm,預想台文的平行宇宙:英文有各類圖鑑,台語版本定是親切;日本乃繪本大國,小國小民也該有小國小民的台文繪本;華語的書籍承載的是生活與人類社會的一切,台文出版,更該如此。

我生產tsheh的過程還算順利,但將虛擬的tsheh-tiàm實體化,速度很慢,頻頻難產。曾協助許多台文創作者投石問路,出版社往往官式拒絕(畢竟市場炎涼);若有心想出版,卻因成本考量與製作難度,無能為力;有幸編輯上市,反應會比華語書好一點點,媒體的報導也頗有⋯⋯最終,銷售數字出來,跟成本相抵,往往是負。

我和tsheh的關係,不僅是預想與成形,這間理想的tsheh-tiàm,最大的敵人,是現實的社會與商業市場。

就在此時,我想起周婉窈老師的話:台語在一百年前的文化協會時代,不僅是溝通與宣講的語言,也是和日本殖民者對抗的武器,其歷史意義與力道至今猶存。

當下的處境,在華語與英語籠罩一切的時代,多語精神稍稍透出些許曙光,是否,會步文協的分裂宿命,再度走入黑暗時代?

這場反抗至為艱鉅,我和tsheh以及tsheh-tiàm的關係,越來越緊張,越來越疏遠。往更久遠處來想,台語所寫下的文學作品,其內容、主題、風格等等,如何走自己的路?具備獨特的魅力?在商業市場暢銷?

猶記得剛將「反抗」奪下的高中青春時,很難得買了本英文詩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Sonnet),書很貴,精裝精美,我翻了翻古英文稍稍讀懂了懂,這詩的歧路花園只在入口瞻望。詩集我放了二十多年,就佇我寫台文拄落鋩(lo̍h-mê,上手),想要做點翻譯時再度走進歧路花園,懂得字面上與字面下的意義了,揮灑台文翻譯幾首,發現跟台語的氣口與文句有跨時空的呼應,順此寫下屬於我自己的十四逝詩(tsa̍p-sì-tsuā-si)。

詩是浪漫的,我的中年更是浪漫,萌生不切實際的幻想,幻想要兌換成現實,憑靠的是青春時奪取的反抗,與這不合理的現實戰鬥,轉化為創造與生產,透過此,讓tsheh以及tsheh-tiàm,成為真實


鄭順聰
作家。嘉義民雄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台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
最新著作:台語詩集《我就欲來去》,華語散文集《夜在路的盡頭挽髮》。
其他作品有《時刻表》,《家工廠》,《海邊有夠熱情》,《晃遊地》,《基隆的氣味》,《黑白片中要大笑》,《台語好日子》,《大士爺厚火氣》,《仙化伯的烏金人生》。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2-01-27 11:00
OB短評》#350 想像棲身之地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危殆生活

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
Precarious Living: Homeless People and the Helping Networks in Taiwan   
黃克先著,春山出版,49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此學術著作以艋舺公園為田野場域,以兩大主題(研究對象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為蟄居其間的無家者、與其特定的生存樣態留下重要的民族誌記錄,同時亦有研究者自身的侷限與反省。然而除了了解無家者的世界之外,此書第二部分或能讓一般讀者代入「幫助者」的角色,思考自身與弱勢者的倫理關係,書末提供的政策建議與延伸資料亦有高度參考價值。【內容簡介

互住時代

打造社區共融生活的合作住宅   
CoHousing Inclusive: Self-Organized, Community-Led Housing for All
Michael LaFond、Larisa Tsvetkova著,方孟珂、拉瑞莎.茨維特科娃編,詹竣傑、詹品丞、林偉譯, OURs都市改革組織,45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高房價與高齡化的全球趨勢,已在過去20年催生出許多在地的居住應對方式,此書收集了眾多歐洲經驗,包含台灣讀者較少注意到的城市案例,想像「家」的未來願景。全書以合作與互助為關鍵字,「家」的概念讓渡為公社、聯盟等非親屬關係的集體社群,居住正義的核心也就落實在「居住」的型態,而非僅是房價爭議,是對於未來居住想像提供了實質參照的好書。【內容簡介

藤森照信 建築偵探放浪記

順風隨心的建築探訪   
藤森照信の建築探偵放浪記:風の向くまま気の向くまま   
藤森照信著,謝晴譯,遠流出版,99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樂  
這位建築師史家以大剌剌的風格著稱,端出這本包山包海的踏查解讀,好惡鮮明,一錘定音,一反日系建築論述的微妙曖昧,豪氣霸氣兼具。作為一本「建普」作品,尤其加分,儘管每篇深淺不一,卻也都能以意見偷渡知識,我手寫我口,入眼即化,讀來非常解氣。【內容簡介

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

簡莉穎劇本集3
簡莉穎著,一人出版社,35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益 
以1980年代愛滋恐慌在台灣同志社群留下的跨歷史、跨世代的創傷記憶為題,直搗一潭背叛與獵巫的惡水,更試圖辨明「性」與「慾望」的清與濁有其歷史因素,而非誰生來就比較髒、誰比較有節/潔,是台灣少見以愛滋議題為核心的文學作品。此作雖是劇本書,但內容超越單一文類限制,讀來有如文學化的田野記述,脈絡清晰如小說化的劇本。【內容簡介

山本

賈平凹著,麥田出版,55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這本寫實主義的作品氣勢奪人,搬演百年前秦嶺腳下的風土人事,駁而不亂,眾生芸芸而立體,一旦看了進去,立享一瀉千里的章回感。軍閥土匪,國共亂鬥,紛擾的日子過久了,良民有了匪氣,流氓也帶俠氣,精實的還是那些從土地長出來的生活細節,偏鄉自有一套矜貴。肉體隨時可能被刀劍槍砲削為肉片,卻依然不忘歡愛繁衍,彷彿就有了意義,這是文明的縮影了。【內容簡介

黑雨

黒い雨
井伏鱒二 (いぶせ ますじ)著,王華懋譯,麥田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益 
今村昌平的《黑雨》所本驀然現身,時至今日,原爆症候群的文字撞擊力依然強勁。儘管作品當年因取材自他人日記而飽受非議,卻無損於其藝術表現及議題敏感度。作者(們)報導文學式的處理手法,不偏不倚,別有一股高清的冷冽,正是黑雨來時,生死無異。【內容簡介

台語原來是這樣2

台南生活的台語日常
大郎頭著,禾日香繪,前衛出版,5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實   樂   獨   益 
延續第一集的獨特插畫與台南限定,活潑呈現語言的有機與在地。兩位作/繪者從自身日常使用語言的經驗選詞,將口語的感受與記憶賦予顏色和語音,也以音創字,反向為台語文注入當代文化元素。因此不應將這本「創作」視為語言教科書,而是強調語言的難以「標準化」、與個人經驗連動的有機形成。【內容簡介

性別島讀

臺灣性別文學的跨世紀革命暗語
Reading Sexualities: The Many Faces of Gendered Literature in Taiwan
謝宜安、陳彥伃、巴代、洪郁如、吳佩珍、蔡蕙頻、張志樺、王鈺婷、黃儀冠、李淑君、高鈺昌、曾秀萍、張俐璇、李癸雲、紀大偉、李欣倫、謝欣芩、楊佳嫻、翁智琦、鄭芳婷、葉佳怡著;王鈺婷編,聯經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此書以文學為線索,為台灣「性別」的在地歷史提供指認座標,呈現跨世紀歷史時空中的特定性別議題。全書在編排上雖然緊貼著台灣現代歷史發展,但選題則強調切面與越線,因此閱讀此書時不應以線性史觀認識台灣在地的女性主體與性別結構,或以清朝的女鬼為當代的壓迫代言,而是注意有多支軸線交織並進,以趨近性別的複雜性。【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東亞書房》軍事幻想小說家大石英司,新作以台海危機為題,及其他藝文短訊

【業界新聞】

■曾寫下《環太平洋戰爭》、《香港獨立戰爭》、《釣魚島奪還作戰》、《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日本軍事幻想小說家大石英司,近年將目光聚焦東亞,並在今年推出以台灣為題的小說新作《台灣侵攻1:最後通牒》(中央公論新社),以此開啟全新系列。部署在台灣西側的中國大艦隊,某天終於向台灣本土展開侵略行動。同時間,解放軍特殊部隊讓日本陷入一片黑暗中,日本自衛隊老兵「櫻會」也展開了反擊。日、美、台三國聯軍,究竟能否抵抗中國武裝勢力的蠶食呢?大石以其擅長的寫實筆法和軍事構思,刻劃出近未來東亞險象環生的軍事及政治角力。

■日本知名作家瀨戶內寂聽,去年11月以99歲高齡逝世,講談社於今年初將瀬戶内最後的自傳式長篇散文《到那一天為止》彙整成冊,爲她70餘年的作家生涯劃下句點。《到那一天為止》是年近百歲仍筆耕不輟的瀬戶内,對自己將以何種形式迎來告別之日的思考,也是她在經歷戰爭、戰後各式各樣的辛苦之後,對於生命的理解與愛。她寫道:「最終,我深信人都是為了愛人,以及被他人所愛,而來到這個世界。而我可以說是充分,不,是十二分地活過這一生。」

■去年10月以《Virtuality Fall》奪得「這本推理小說好厲害!」大獎的南原詠,今年初將得獎作改題《破壞專利的女王:專利師大鳳未來》,與寶島社合作正式發行單行本。「你的才能由我來守護!」《破壞專利的女王》以擅長專利權官司的女律師大鳳未來的視角,講述她為一名被指控侵害影像技術專利的人氣VTuber奔走的過程。南原以深具魅力的角色設計結合商戰題材,帶領讀者進入虛擬直播、專利權糾紛等充滿新鮮感的全新領域。


左起:《到那一天為止》、《破壞專利的女王》

【得獎消息】

■第166屆芥川獎.直木奬評選於本月19日舉行,砂川文次以《Black Box黑箱》(《群像》8月號)摘得本屆芥川獎桂冠,直木獎則由今村翔吾的《塞王之盾》(集英社)及米澤穗信的《黑牢城》(角川出版)並列獲獎。

出生於1990年的砂川文次,在2016年以《市街戰》奪得第121屆文學界新人獎,至今已3次入圍芥川獎。榮獲本屆芥川獎的《Black Box黑箱》,是一本以疫情時代包裹運送員為主角的勞動小說。騎著腳踏車穿梭在東京街頭運送貨物的主角,身處缺乏社會保障與安定性、如若受傷便可能丟失工作的勞動條件中。砂川以極為細密的筆觸和人物獨白,將「城市信使」這個新穎題材呈現得相當寫實。得獎作《Black Box黑箱》將在今年1月底由講談社發行。


左起:《Black Box黑箱》、《塞王之盾》、《黑牢城》


作家砂川文次以《Black Box黑箱》獲得本屆芥川獎桂冠(取自youtube/THE PAGE(ザ・ページ)

獲得直木獎的今村翔吾,歷年著作以時代小說為主,曾出版《童神》、《火喰鳥》、《八本目之槍》等得獎作,並在2020年以時代小說《人間》入圍直木獎並奪得山田風太郎獎。去年秋季出版的《塞王之盾》,是一本以戰國時代職人為主軸的小說。幼時因戰亂喪失父母與妹妹的匡介,被建造石垣的職人源齋養育成人。長大後的他,希望為琵琶湖畔的大津城打造出絕對無法被攻破的城牆,以避免更多人如他一般遭受家破人亡的命運。另一方面,決心攻城的毛利元康,委託國友眾為他製作極具攻擊力的鐵炮。今村透過「最強之盾」與「無上之矛」的矛盾對決,呈現戰國時代的勢力角逐,以及大津城精彩絕倫的攻防戰。


作家今村翔吾以《塞王之盾》獲本屆直木獎(取自youtube/THE PAGE(ザ・ページ)

另一部直木獎得獎作品《黑牢城》,亦在去年10月底榮獲第12屆山田風太郎獎。詳細資訊,可見東亞書房2021年11月號

其他芥川獎入圍作品,包含石田夏穗的《我的好友,史密斯》(集英社)、九段理江的《School Girl》(文藝春秋)、島口大樹的《On the Planet》(講談社),以及乘代雄介的《皆のあらばしり》(新潮社)。其他直木獎入圍作品,則有逢坂冬馬的《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早川書房)、彩瀨圓的《新星》(文藝春秋),以及柚月裕子的《米迦勒的鼓動》(文藝春秋)。

【作家動態】

■兼具醫師與小說家雙重身份的知念實希人,於上個月推出全新作品《深夜中的簽線木偶》(集英社),新書出版即攻佔日本人氣書評網站Booklog週間排行及書店店長推薦榜首。知念在2011年以首部作品《Raison d’Être存在的理由》獲得福山推理文學新人獎,並在2018到2020年間,以《抱住我崩潰的大腦》、《糾葛的手》、《無限的i》連續3年入圍書店大獎。

新作《深夜中的簽線木偶》,講述「深夜中的解體魔」引發的犯罪懸疑事件。急救醫師秋穗的未婚夫葬身人稱「解體魔」的肢解殺人犯刀下,抱著深切悲痛重回職場的她,某日救回一名在交通事故中重傷的美少年涼介。手術成功後,秋穗卻被刑警告知,少年是她仇恨的解體魔本人。秋穗欲向涼介復仇,但涼介卻流下了美麗的淚水,向她控訴自己只是落入他人陷阱的無辜之人。涼介究竟是受犯人操縱的可悲魁儡,還是玩弄周遭人群的冷酷魁儡師呢?過去作品多以醫學為題材的知念,這次以駭人聽聞的肢解殺人案,刻畫出人性的複雜,以及惡意的底線。

■新人作家石田夏穗,在今年1月以首部作品《我的好友,史密斯》(集英社),一舉入圍第166屆芥川獎,並獲得第45屆昴文學獎佳作。致力於重量訓練的公司職員U野,某天收到來自O島的健美大會邀請,正式開始了更加系統化的重訓及飲食管理。然而,若想在大會中贏得好成績,除了把肌肉練好之外,還必須要鍛鍊自己的「女性魅力」才行。另一方面,U野的母親以為女兒在職場交到男友而開始控制飲食,並因為一句「可別練成金剛芭比啊」的無心之言,讓U野心有疙瘩。帶著混亂心情踏上決勝舞台的U野,將會採取什麼行動呢?石田以少見的女子重訓題材,對世間常識投出疑問與挑戰。

■著有《Reset》、《丈夫的女朋友》、《結婚對象用抽選》、《養老金沒了!》等多部影視化原著小說的垣谷美雨,於今年初發行新作《分開可以嗎?》(中央公論新社),訴說平凡主婦告別婚姻重拾人生的故事。58歳的家庭主婦澄子,長期受到丈夫孝男的婚內暴力。某天與離婚後終於能活得像自己的老同學重遇後,澄子終於從鄉下地方緊密而狹隘的人際網絡、疏離冷淡的朋友圈、以及不得不服從丈夫的迴圈中覺醒。然而,即便凝聚出離婚的勇氣,澄子仍然需要面對財產分配、缺乏經濟能力、女兒夫婦不合等問題。垣谷透過澄子的生活,勾勒出婚姻與家庭生活的困境,以及人際關係、價值觀、感情落差所產生的疲憊與掙扎。

■具有作家、龐克歌手雙重身份,並曾以《破碎》、《告白》、《旅店巡禮》等作奪得各項文學大獎的町田康,於本月中發行新作《男之愛:浪人詩歌》(左右社),譜寫在電視、電影及昭和浪曲中廣為人知的幫派老大清水次郎長的人生。日本江戶文政三年,因一句「元旦出生的孩子,將來不是成為驚世賢才,就是成為極惡之人」的傳言,原名長五郎的清水,自出生起便被過繼為他人養子,改名次郎長。自小不服管束的他,在經歷與養父母的爭執、與同級生福太郎的初戀後,一腳踏入黑道的世界。歷史上的清水雖是黑道頭目,但其經營的幫派「清水一家」,卻因對當地的貢獻及行俠仗義,而獲得民眾擁戴。町田以纖細但輕快、時而帶點耽美成分的筆調,描寫清水從收養家庭到博弈場,再從博弈場到「真男人」之路的傳奇人生。


作家、龐克歌手町田康發行新作《男之愛》(右圖翻攝自youtube/日本経済新聞

■著有《妖之華》、《野獸之城》,以及暢銷影視化小說《草莓之夜》的譽田哲也,於本月中發行新作《Actress》(光文社),再續前作《Borderless》的懸疑冒險。《Actress》由《Borderless》中登場的女性們帶出故事主線。人氣女演員發表的小說作品,竟然在現實中逐步上演。虛實之間驚人的相似性,讓人難以相信只是巧合,卻也無從得之是誰、因什麼目的模仿書中情節。在主角們逐漸接近真相同時,無法逃脫的悲劇,也再次悄悄朝著女孩們靠近。

■著有《公園生活》、《横道世之介》、《路》等代表作的文學獎作家吉田修一,於本月初推出感人新作《Miss Sunshine》(文藝春秋)。「我所愛上的,是一名年過80的美麗女性。」就讀碩士的岡田一心,受教授之託前往傳奇電影演員「和樂京子」的住所打工,為她整理家中倉庫。原名為鈴的和樂京子,與一心同樣出身日本長崎,過去曾經是活躍於好萊屋大螢幕的明星。一心在整理過去資料的過程中,漸漸陷入了苦悶的戀情,並透過與靜靜生活的鈴之間的交流,碰觸到溫柔的本質。

■以《穿越時空.地下鐵》、《一路》、《歸鄉》等作榮獲多項文學獎的淺田次郎,將在本月底發行小說新作《母親等待的故里》(新潮社),描摹新的家族與故鄉形式。沒有家庭與故鄉的3名60多歲男女,某天收到了前往「理想故鄉」的邀請函。面對這個奇妙但深具魅力的誘惑,3人半信半疑地踏上旅途,並在目的地遇見了人生中無可替代的溫暖。淺田在給讀者的手書中提到,人生活在豐饒的自然環境中,便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但現代社會卻急速從自然往不自然傾斜,《母親等待的故里》便是將這個疑惑小說化的作品,亦是獻給思念故鄉、無法回到故鄉、沒有故鄉之人的故事。


左起:《Actress》、《我的好友,史密斯》、《母親等待的故里》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