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短評》#93 陪孩子被幽默撞擊發笑,在靜謐中尋得平靜
●我都用姊姊的舊東西
おさがり
楠茂宣(くすのきしげのり)著,邱瓊慧譯,北村裕花繪,青林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4-6歲)、小學低年級(7–8歲)
小奈總是用姐姐的舊東西,心裡非常不平衡,她多麼羨慕別人能擁有新玩具、新文具、新衣服啊!老師於是分享了一個關於回憶及珍惜的故事,幫助小奈解開心中千千結,也讓所有孩子明白:送出舊東西,代表我長大了;接收舊東西,代表我被愛護著。原來舊東西也可以是好東西呢。
小奈的心聲其實是很多孩子的心聲,這本書除了耐心同理聆聽,更把孩子帶到充滿生活溫度的場景與實例裡,去發掘並珍惜物品傳承的善意與情意,一步步感受自己的成長轉變,下一次無論是給予或接受,心情都會是得意而舒坦的!【內容簡介➤】
●博物館與它的產地
郭怡汝著,Arwen Huang 繪,親子天下,420元
推薦原因: 知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11–12歲)、國中
這本書從希臘繆思女神開始談起,從博物館的字義與起源一路說到現代轉型與突破,接著來趟紙上巡禮,細數大英博物館、羅浮宮、開羅博物館、大都會博物會、故宮博物院等重量級景點的展覽風格與館藏祕辛,帶著讀者一層層揭開神祕面紗,享受穿越時空和幕後窺奇的雙重樂趣。作者把學養見識成功轉化成輕盈趣味文字,知識深淺拿捏得剛剛好,幫助讀者愉悅打開眼界並滿載知識。版面編排上,建議可增加場館照片的份量及尺寸,採用出色大器的圖像呈現旖旎風貌,閱讀感受將更震撼加分。【內容簡介➤】
●星星是暗夜的眼睛
幾米著,大塊文化,42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11–12歲)、國中
悲傷與撫慰同時流淌,看似靜謐卻又細細私語,喚起了失落與回憶。幾米溫柔的筆,存封了人生中種種看似衝突卻又並存的情感,每人讀了都有各自的沉澱餘韻。書中那些飄浮著、背對著、閉著眼的小小身軀,或許未曾離去,閃耀過光芒如今變成暗夜眼睛,留駐在如夢的圖畫裡,穿透你我,繼續注視著世界。【內容簡介➤】
●砧板進食中
まないたにりょうりをあげないこと
文、圖:繁田佐也加,米雅譯,小山丘出版,329元
推薦原因: 趣
適讀年齡:學齡前(4-6歲)、小學低年級(7–8歲)
正當所有廚師忙得不可開交,流理台上的砧板居然張口吞掉了蝦子,把大家嚇得更加手忙腳亂。這張砧板不但多話貪吃,還會嫌東嫌西指定菜色,廚師們只得各顯神通偷偷餵食,這邊一口那邊一口,砧板體重直線上升,後來發福變成厚片人啦!讀這個故事從頭到尾保證笑聲不斷,卡通般的誇張肢體表情以及帶點詭異味道的擬人手法,讓看似平常的生活物件變得生動起來,是本大人小孩都會喜歡的暢快幽默文學。【內容簡介➤】


●鍋子罷工中
りょうりをしてはいけないなべ
文、圖:繁田佐也加,米雅譯,小山丘出版,329元
推薦原因: 趣
適讀年齡:學齡前(4-6歲)、小學低年級(7–8歲)
遇上一個笑點低又脾氣大的鍋子,動不動就把湯料噴灑出來,不合口味的食材也吐光光,廚師們當然決定把它晾起來,少用為妙囉。也就在這個故事點上,這只不合作的鍋子開始展現角色層次,它認真忍住了笑,不再任性欲為,即使燙青菜也全力以赴,試圖讓廚師重新接受它。一連串深刻緊密的心路歷程,為這個奇想故事添加轉折與深度,貼近孩子的成長心境,從故事裡得到改變的決心與力量。【內容簡介➤】


●寶寶眼中的媽媽圖鑑
엄마 도감
權廷玟(권정민)著,尹嘉玄譯,大塊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圖 創
適讀年齡:學齡前(4-6歲)、小學低年級(7–8歲)
跟屁蟲、黏人精、總是睡不飽卻又身手矯健、前一秒像公主後一秒大發怒……原來在初生寶寶的眼裡,媽媽是這般奇異又真實的存在啊!明明就是大人了,在睏意、疲累、焦慮、關節炎的夾殺攻擊下,樣貌行為卻發生翻天覆地改變,改頭換面的進化幅度可不輸新生兒呢。
大部分的育兒日記都是從成人角度出發,這本書反其道而行,改從寶寶的眼光去觀察新手媽媽的各種身心變化,用充滿生活感的漫畫速寫呈現,一幅幅熟悉不過的景象於是有了超乎常理的解讀趣味,不僅勾起媽媽心坎裡的酸甜回憶,也讓孩子重溫襁褓時光,交換對彼此的回憶與愛意。【內容簡介➤】


●香蕉事件
バナナじけん
高畠那生著,米雅譯,拾光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4-6歲)、小學低年級(7–8歲)、小學中年級(9–10歲)
前方車上的香蕉沿路掉,後頭的猴子一路猛吃、兔子一路摔跤、鱷魚背上則堆滿果皮……蜿蜒的山路上,故事就這樣無限迴圈重複著「掉、吃、摔、堆」爆笑四節拍。直到司機轉過頭來,驚覺三箱果車竟空空如也,徒增三隻精疲力盡動物的苦惱之際,再來一個精采大迴轉,香蕉的肉回來了,皮也回來了,動物們也笑顏逐開,這一切實在太神奇了!如同魔術般流利又驚奇的漂亮收尾,不僅讓人笑到肌肉發酸無力,還嚐到人生得失的哲學滋味。【內容簡介➤】


●影子
Shadow
蘇西・李(Suzy Lee)著,大塊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圖 創
適讀年齡:學齡前(4-6歲)、小學低年級(7–8歲)
「喀」的一聲,閣樓燈滅,女孩用散落的雜物玩起光影遊戲,明暗交錯、黑黃對比的極簡背景下,埋藏玄機的想像派對就此展開。蘇西李的作品看似簡單,卻總一再刷新我們對於書本藝術的既有想像,在她的寬闊不設限、邏輯結構緊密的巧思設計下,書頁成了上下翻動的舞台,現實與幻想原本分踞裝訂頁的兩端,一路唱和對應著,後來竟大膽跨過界線,影子們頓時全部活了起來,一場黑暗之中的獨角戲於是有了魔幻又喧鬧的繽紛滋味。【內容簡介➤】


●勇敢的獅子兄弟
Vi är lajon!
詹斯.麥特森(Jens Mattsson)著,陳靜芳譯,珍妮.盧坎德繪,小麥田出版,34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4-6歲)、小學低年級(7–8歲)、小學中年級(9–10歲)
獅子兄弟永遠肩並肩在一起,玩著充滿默契的想像遊戲,客廳、房間、醫院、病床都是他們馳騁吼叫的草原,即使被點滴針筒綑綁,也繼續胡鬧搗蛋下去,因為這是他們克服病痛的方式,也是他們守護彼此的方式。
這本來自北歐的繪本,透過比喻方式描寫一對男孩手足如何透過想像力與遊戲,去面對罹病後的生活情感變化,無論是敘事角度或構圖色調都令人耳目一新。隨著場景轉換推移,儘管無力感逐漸沉重,愛的力量卻始終堅定抗衡著,繽紛化解了哀傷,引人望向希望。【內容簡介➤】


●早安森林3 養蜂人家
張哲銘著,信誼出版,220元
推薦原因: 知
適讀年齡:小學低年級(7–8歲)、小學中年級(9–10歲)
張哲銘再次用細膩溫潤的彩筆,畫出森林野地的泥土綠意,帶領小讀者近距離見習養蜂人家的採蜜、釀蜜日常,從每一項步驟每一幅畫面裡,體會對自然萬物的尊重與疼惜。除了情感優美的繪圖外,這本書在編輯製作上亦極具用心,字體編配得宜、語句淺顯溫和,版面也保有足夠的呼吸留白,符合一本優質橋樑書該有的模樣,讓閱讀剛起步的孩子能夠輕鬆跟上節拍,自在徜遊在文字與圖像裡。【內容簡介➤】
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圖像表現.創意



































OB短評》#383 多方視角切入觀看世界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機智購物生活
如果我們不再過度消費,會發生什麼事?一場走遍全球,改寫正經、生態與心理的永續消費反思
The Day the World Stops Shopping : How Ending Consumerism Saves the Environment and Ourselves
詹姆斯.麥金諾(J. B. MacKinnon)著,Geraldine Lee譯,今周刊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這本書提供了一場完整的思想實驗,讓讀者得以透過各層次的討論,思考全球停止消費之後,會發生什麼事?雖然我們都同意生態浩劫與資源耗竭的問題與過度消費脫不了關係,但很難改變當下的習慣,在不想放棄追求理想生活的同時,也會顧慮停止消費帶來的產業經濟問題。這些許多人曾經閃過的念頭,化為一本有著清晰辯證與相應資訊的實驗手冊,透過4個階段的思想練習,讓空泛的提問落實在紙頁上。【內容簡介➤】
●植物靈藥
鴉片、咖啡因、麥司卡林,如何成為我們的心靈渴望?又為何成為毒品?對人類文化帶來什麼影響?
This Is Your Mind on Plants
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著,鍾玉玨譯,時報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作者向來擅長處理食物與人類社會關係,以及兩者緊密連結之處。此書將主題聚焦在3種經常被藥物化、而忽略其自然內涵的食/植物,再次將人與自然深層連繫。以1990年代中期美國的反毒運動為切入議題的社會歷史框架,討論數百年來由罌粟、咖啡、仙人掌發展而來的鴉片、咖啡因、毒鹼等物質,與其止痛、提神、出體等藥物化的功能,帶領讀者重新思考致幻劑的道德議題,以及人與植物的文化史。【內容簡介➤】
●少女A
Girl A
艾比蓋兒.迪恩(Abigail Dean)著,葉旻臻譯,小異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益
子女受血親父母虐待的故事時有所聞。這個故事是從正義得伸的很久很久以後開始,時間似乎帶走了一切卻又留下很多。現實與心中擱置的,被時間之潮推送至眼前,將少女A送上一段旅程,直面那已發酵的過去。在一站一站的當下重訪過去的同時,也掃描與修復自己。【內容簡介➤】
●漢文與東亞世界
從東亞視角重新認識漢字文化圈
漢文と東アジア―訓読の文化圏
金文京著、譯,衛城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在日本與韓國,漢文被視為外文,日本與朝鮮半島的人們利用「音讀」與「訓讀」來拼音與理解漢文。東亞漢文學界的重要學者金文京則強調,漢文不只是中國的文字,也是東亞周邊國家共享的文字。書中提示熟悉漢文的中文讀者,其實漢文在東亞周邊國家有其自身的變化與在地的能動性,而不能視為漢文在東亞的輻射。本書帶領我們一同從「東亞」的視角深入認識所謂的「東亞漢字文化圈」。【內容簡介➤】
●漫遊藝術史套書
漫遊按讚藝術史、漫遊怪奇藝術史
漫遊藝術史作者群著,原點出版,92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這本套書源自於中央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多位知名學者、研究生共筆的「漫遊藝術史」部落格,根據課題與內容編為2冊。結構、主題與體例清晰分明,用字深入淺出,向一般讀者介紹藝術史學界既有的成果與近年來新的認識。是極佳的入門書,除了能瞭解藝術史的基本觀點、媒材與方法,亦可從書中對器物與圖像的分析,認識其所揭示的文化交流、器物的收藏與展示。【內容簡介➤】
●遇見文明.文化如何交流?
世界藝術史中的全球化
Civilisations: First Contact / The Cult of Progress
大衛.歐盧索加(David Olusoga)著,張毅瑄譯,聯經出版,49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樂 益
內容源自英國BBC藝術歷史紀錄片《遇見文明》,以來自世界各地的器物、圖像為媒材,探討15世紀以降,歐洲地理大發現之後,歐洲殖民國家對外擴張的過程中,非西方的器物與圖像如何進入歐洲的視野,並如何認識、評價作為他者的非西方文明。在遇見文明的過程中,器物與圖像作為重要的媒材,視覺性地呈現跨文化的文化接觸、衝撞與交融。【內容簡介➤】
●遇見文明.人們如何觀看?
世界藝術史中的人與神
Civilisations: How do We Look / The Eye of Faith
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著,張毅瑄譯,聯經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樂 益
從古至今不同文明的人們,如何看待自身的信仰?歷史的遺物可以提供什麼樣的資訊,讓我們一窺古代人群的宗教內涵?本書藉由歷史上的遺物與遺跡,向讀者介紹人類信仰的多種面貌,不同時期、地域的人們如何認知他們眼中理想的神祇。有別於傳統世界宗教史的書寫,本書的焦點不在於宗教文本,而是如何透過視覺性地考察器物與圖像,探討人類如何看待、使用宗教的器物與圖像,以及宗教在人類文明史上所具有的特殊意涵。【內容簡介➤】
●從統計看經濟
升東大名師教你聰明解讀83組統計數據,了解世界經濟的真相
経済は統計から学べ!
宮路秀作著,林姿呈譯,漫遊者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我們身處全球化與全球經貿分工的時代,從iPhone的生產、運輸與行銷,即可窺見今日全球各國經貿間緊密的聯繫。本書從人口、資源、貿易、工業、農林水產業、環境等6大主題入手,利用統計數字向讀者介紹當下全球產業與資源的分布變化。透過精美的圖表,扼要的解說,讀者可藉由閱讀圖文資訊,掌握當今全球局勢。【內容簡介➤】
●菜市場政治學
民主方舟
Who Governs? EP2
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群著,左岸文化,5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作者群是有志於台灣政治學研究的青壯年學者,針對台灣政治現象提出敏銳且深刻的分析。本書有2大特色:課題的選擇相當到位,具時事性,針對台灣的憲政體制、民主制度、統獨的政治認同、公共政策等進行多樣議題的分析討論,可幫助讀者快速掌握台灣政治的各種現象。此外,全書結構嚴謹,說明深入淺出,讀者可藉此掌握當下政治學界最新的研究方法與成果。【內容簡介➤】
●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
Marx and Marxism
格雷戈里.克雷斯(Gregory Claeys)著,王榮輝譯,麥田出版,5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樂
本書是近年來入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論著之一,除介紹馬克思的生平與其思想的元素與特質,指出列寧、史達林統治時期,俄國馬克思主義的內涵與變化,也分析馬克思主義在世界其他地區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如何出現轉變並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閱讀通信 vol.356》音樂就是要好聽,書就是要好看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