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319 映照浮世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顏值
從第一印象到刻板印象,臉孔社交價值的科學解密
Face Value: The Irresistible Influence of the First Impressions
亞歷山大.托多洛夫(Alexander Todorov)著,馮奕達譯,鷹出版,5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解析面對他人時的第一印象,至少涉及了生物、心理、社會、認知、資訊等學問。一閃即逝的瞬間,未必有意識,卻存在著極其複雜的自動運作系統。從人類歷史中可見的「面相學」,再一路轉進至當代的AI辨識,作者自選舉結果預測起手,除了解明運作機制,亦揭示了「印象」在人際關係之間確有其難以迴避的影響力。豐富卻不深澀的事例論證,讓人手不釋卷一路讀到底。【內容簡介➤】
●剝削首爾
是炒房者造成我們的貧窮!寄生下流殘酷史,蟻居村全貌紀實
착취도시,서울
李惠美(이혜미)著,陳品芳譯,大田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益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人生百態,具體落實在每日的落腳地。本書從環境、房東房租、住民遭遇處境寫出了所謂「蟻居房」的生態。侷促的居住環境是某些首爾人永難翻身的常態,它不只出現在既定印象中的貧民區,也出現在原以學生住客為主的大學城。作者揭開如此驚人的現象,並為房客們立傳:透過「蟻居列傳」的反覆陳述,指控人生泥沼的無從擺脫實與社會經濟的操作相關聯,並向所有人提問:「家為何物」。關於這些指控與追問,我們其實無法置身事外。【內容簡介➤】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
貧富不均下的育兒經濟學
Love, Money, and Parenting: How Economics Explains the Way We Raise Our Kids
馬蒂亞斯.德普克(Matthias Doepke)、法布里奇歐.茲里波提(Fabrizio Zilibotti)著,吳凱琳、劉復苓譯,親子天下出版,5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益
透過教養史的梳理和經濟學的分析,兩位經濟學家告訴我們:今日父母普遍對於孩子教養的瘋狂投入與焦慮,是如何受到經濟結構影響而形成,而全球性結構的經濟活動又是如何將普天之下的父母都捲入這場風暴。本書以經濟結構帶出階層構造、價值觀等群體行為分析,指出貧富不均的殺傷力,雖然讓親情的美好泡泡有點飄不太起來,卻讓我們有機會登高瞭望,看清牽制教養的外在結構,重新斟酌公共政策走向和個人欲行之路。【內容簡介➤】
●西班牙美食史
西班牙料理不只tapas
Delicioso : A History of Food in Spain
瑪麗亞.何塞.塞維亞(María José Sevilla)著,杜蘊慈譯,天培文化,4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本書是名符其實的西班牙飲食史,而非拾取歷史中的飲食片段。全書縱貫古今,歷數西班牙飲食風習中的特色菜式、食材等是如何在歷史的條件和軌跡中一路行來,長成今日的風味和風貌,也形成我們認知中西班牙的一部分。除了豐富的考察所勾勒出的輪廓,作者更藉飲食寫出了西班牙文化中的多元成分。義大利、法國、美洲等繽紛色彩匯流,與原生飲食激盪、競爭,並終於融合。【內容簡介➤】
●一起到綠色餐廳吃頓飯!
在地友善食材×溫暖節令料理,跟著番紅花走訪全台22家風土餐廳
番紅花著,麥田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議 實 樂
書中挑選的餐廳紛繁多樣,含括餐館、麵包店、咖啡館;中式、西式、蔬食、創意、糕點令人目不暇給。店家或為作者原本舊識,或精心斟酌,親自走訪,不只寫出了各家自豪菜色的色、香、味,也娓娓道出每位店主、主廚的故事與經營理念。是一部如一泓清泉的指南,除了提供安心、美味與質感兼得的飲食選項,也帶來了洗滌內心塵埃的期待感,亦可讓讀者一思平時的飲食姿態。【內容簡介➤】
●愛.慾 浮世繪
日本百年極樂美學,菊與劍外最輝煌的情色藝術史
Sex and the floating world : erotic images in Japan, 1700-1820
提蒙.史克里奇(Timon Screech)著,郭騰傑譯,創意市集出版,72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本書以超過170福的春畫浮世繪為線索,譜寫並細緻分析18世紀至19世紀初日本社會的情慾觀,是廣度深度並具的佳作。藝術史專業的作者,從生猛、誌異、獵奇的視覺中剖析情色圖像其社會用途、考究江戶情色圖像中的地誌學、身體、符號、視域體系、性與外在世界等主題,精彩闡釋圖像文化中富含的歷史資料與風俗內涵,凸顯了情慾想像的複雜維度。【內容簡介➤】
●浮世繪解剖圖鑑
一窺江戶時代民俗風情與日常百態
浮世絵の解剖図鑑
牧野健太郎著,陳姵君譯,台灣東販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作者為讀者準備了放大鏡,用以窺探浮世繪中的細節;或者說是讓讀者用了縮小燈,得以親歷江戶各種情境風景。本書讓浮世繪回歸至其生活性的本質,不再只是當代收藏於博物館的高級藝術傑作。版面設計保留了浮世繪的豐饒感,斷捨去零亂,看著圖中場景的細部,追究著忙不迭的小人們究竟在做些什麼,讓人感到療癒,同時也無壓力地攝取了江戶生活史的知識。【內容簡介➤】
●塑思考
塑する思考
佐藤卓著,蔡青雯譯,臉譜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思 議
作者以其成功的產品設計經驗,強調各種設計思路都必須具有的「可塑性」。在本書的引領下,讀者遊歷於設計思維之林,站在「感性」、「中心/邊緣」、「設計與否」……等一株株概念面前,作者多年實務所歸納出的不只是告知或傳達,更向大家闡釋、論辨何以如此。於是,無論從事設計與否,閱讀本書將帶來關於如何應對外在物質世界的進一步思索——甚至是反思。【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疫下交換週記》鄭順聰 X 包子逸:聊聊想念的吃食
▇鄭順聰:臥讀上小吃太空
猶記得5月中旬收到新書,《小吃碗上外太空》正熱騰騰,我是先把前頭與壓軸那清輝窯的上半場與未來進行式先讀個透徹,再來品嚐主文的碗中豐盛。〈好農家米糕〉在《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已詳讀,此田調與文彩兼具的飽滿,牽起我和包子「小吃知識共商量」的因緣。
那時讀〈艋舺夜巡〉到深夜,想說隔天來去貴陽街走走,好久沒去阿猜嬤甜湯坐坐嚐嚐了。
事情的發展大家都親身體會了,自肅在家轉眼將近一個月,那饞意與追逐饞意的行動力全被關禁。阿猜嬤我當然沒去,艋舺成了這波疫情的重災區,周記肉粥也無法月月訪了——我好想鑽進側旁小巷,逛三水街,走入新富町市場點杯咖啡,潛入這老屋欣力的馬蹄形建築暗藏之天井,拍照耍帥,沐浴天光。
防疫在家,除了悶起來寫作,和女兒們玩低能遊戲,努力健身讓肌肉痠痛痠痛外,腦中當然是浮想聯翩囉!望著《小吃碗上外太空》目錄悵然,好想去八棟圓仔湯啊!我都讓礤冰(tshuah-ping,剉冰)來封凍圓仔以增加嚼勁,冬天喝熱湯為禦寒我有時油條有時浸泡餅的——臨走前我總會包紅茶回家,一杯量少,兩杯得相疊,除了碎冰與檸檬片,老闆會貼心地墊塊厚紙板,以防壓歪溢出。
八棟圓仔湯往往是最後一站,在這之前,我可能吃過南機場夜市的肉圓、水餃、關東煮、山內雞肉與郭魚湯,好吃炸雞那攤包回家更佳,特殊的裹粉讓炸物置久依然美味。
《小吃碗上外太空》是以清輝窯為線索,串連台灣小吃的歷史軌跡與店家人生心酸,我只吃過一半不到,卻引發我譜系蒐集的狂興,有影是:
想到豐原我只懂廟東夜市與雪花齋,陳家萬仁肉圓讓我口水直淌,浮想南北各地我咬過的肉圓;現居台北的我還有好多遺珠,疫情解封後定要跳上Taxi,直衝蔡記岡山羊肉與老圓環金聲號;台中的甜品繽紛多樣,四季春我在google地圖標示了(插旗本來就很多)。
人說讀書可以臥遊,我是藉由文字神遊我吃過/沒吃過的小吃,暫且療飢,無法止餓,有點心酸,純然苦中作樂!
▇包子逸:生一个囝,拚一碗圓仔
「看一个影,生一个囝」這句俚語非常有畫面啊!哎,您這「譜系蒐集的狂興」襲來的症頭我也相當熟悉,比如買碗盤,總是那麼容易擦槍走火感覺要再湊一碟方能圓滿;比如買書,喜歡的作品橫掃千軍買好買滿,買到自己忘記早已買過,書架上尷尬地擺了好幾對攣生兄弟。
看到你寫去南機場的八棟都會點礤冰(剉冰)封凍圓仔以增加嚼勁,馬上知道是內行的(作揖)。以往我吃八棟只點酒釀芝麻湯圓(熱),那對我來說已相當極品,沒想到和攝影出任務為新書拍內頁附圖時,額外點了一碗冰鎮版的酒釀芝麻湯圓,當下一腳踢飛昔日最愛,將冰鎮湯圓迎上冠軍寶座──封凍圓仔口感更上一層,根本湯圓界的楊貴妃啊我的天,以前怎麼這麼傻竟然豪不知情!我的內心發出馬景濤式的狂嘯。
好,冷靜一下。不是什麼文學比喻,最近呢,我還真的生了一个囝。這个嬰仔誕生在新書印好準備上架後的一週,完全不打算給我任何耍廢的休息空間。就在這關鍵的一週,這座城市彷彿響起了懸疑片的鼓聲。
5月11日我拿到新書,翌日我打電話給阿猜嬤甜湯老闆,當時華西街已經氣氛緊張,當天老闆到現場營業觀察情勢,華西街上的熱門小吃小王煮瓜已率先停業,我本來想親自奉上新書,順便還老闆一疊向他借來拍照的清輝窯碗,可惜這一錯過,這座城都半拉下了鐵門。
吾家嬰仔誕生後的隔日,疫情升級為三級警戒,是日我收到八棟圓仔湯老闆的line訊息,影片中他從夜市牌樓走入黑巷,一邊旁白:「南機場夜市熄燈暫時歇業」。夜市人生不容易,華西街挺過了SARS的重創,這一次我多麼希望它不要傷得太深,塵埃落盡,又是一條好漢。
在此之前,我僅能期待,在華西街吃一碗當歸豬腳加麵線,啖源芳割包(他們家的四神湯也是清輝窯老碗裝盛),或者上昶鴻麵點品嘗菊花肉麵,點一盤老闆娘以細線剖成兩半的漂亮滷蛋,踅到麵店斜對面吃點排骨酥湯與筒仔米糕,最後的最後,晃到最北端的阿猜嬤甜湯店吃一碗紅豆米糕粥,回程路上,也許喝一杯華西街珍果的新鮮果汁──像那樣的日子,儘快回來。●
【疫下交換週記】
Week 1 ➤➤
Week 2➤➤
作者:包子逸
出版:有鹿文化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包子逸
常寫散文、影評與報導。熱衷挖掘老東西與新鮮事。
喜歡自己做菜,珍惜使用餐櫃裡的老碗盤。
散文曾獲台北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譯文曾獲梁實秋文學獎首獎。作品收錄於九歌年度散文選。
《鄉間小路》雜誌專欄「文明野味」作者。
著有散文集《風滾草》(誠品、博客來選書)。
這是她的第二本書。
作者:鄭順聰
出版:九歌文化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鄭順聰
作家。嘉義民雄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台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
新近出版散文集《夜在路的盡頭挽髮》。作品有《時刻表》,《家工廠》,《海邊有夠熱情》,《晃遊地》,《基隆的氣味》,《黑白片中要大笑》,《台語好日子》,《大士爺厚火氣》,《仙化伯的烏金人生》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