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314 宅家與極品好書連結的懶人包
●西班牙很有事
暢銷小說家貝雷茲–雷維特有笑又有料的西班牙史
Una historia de España
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Arturo Pérez-Reverte)著,黃新珍譯,漫遊者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能這般輕鬆自在地揶揄自家的身世和歷史,果真是唐吉軻德的傳人!唯有真正的自信,才能懂得自嘲,雖說多了也難免有滑膩之感,但起碼在中文出版界,不論繁簡,至今也還看不到類似的調笑歷史之作,看來是該學著點了。【內容簡介➤】
●我適合當人嗎?
人間に向いてない
黑澤泉水(Kurosawa Izumi)著,王華懋譯,麥田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脫離社會秩序者是怎麼回事,還可以是人嗎?」作者以驚悚噁心的比喻擬寫這個問題。從人變成異形,社會機制去除異形的存在,以愛包容拯救異形……本書設定、意圖和思路清晰,讀來震動心頭與五感。沒有異物入侵,不見妖魔鬼怪,無需快速調度鏡頭,便不自覺毛骨悚然。無論是投問、譴責或反諷,作者都給了我們一個不得不沉吟反思的故事。【內容簡介➤】
●緬甸的未竟之路
種族、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的民主新危機
The Hidden History of Burma: Race, Capitalism, and the Crisis of Democracy in the 21st Century
吳丹敏(Thant Myint-U)著,黃中憲譯,馬可孛羅文化,4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益
作者吳丹敏是緬甸重要政治家——聯合國第三任祕書長吳丹之孫,曾於聯合國服務多年。身為歷史學者,吳丹敏藉著回溯現代緬甸的成立與發展,明眼洞察,直指緬甸今日困境其實為承接自英國殖民時期變質的遺產。種族問題、國族主義、資本主義、國際角力的傾軋,乃至對緬甸來說並不合身的西式民主、新式網路社交文化,都使緬甸難以自泥淖脫出。吳丹敏的分析深入脈絡,敍事清晰生動,對於想要迅速掌握近日緬甸情勢的讀者來說,不啻為甘霖之書。【內容簡介➤】
●咖啡家族
京都六曜社傳承三代的人情滋味故事
京都.六曜社三代記 喫茶の一族
樺山聰著,北林研二繪,雷鎮興譯,啟明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樂
位於三條河原附近的六曜社是京都咖啡館文化的重要指標之一,台灣有不少京都粉、咖啡控前往朝聖,網上亦不乏部落客的遊記介紹。這間咖啡店走過70載的光陰,陪伴許多京都的文化人、知識分子度過一波波的時代浪潮。自滿洲國開始即與咖啡豆結下因緣的六曜社主人,一路行來至今的故事,因著文字、插圖、照片三管其下,時空的隔離被縮至最小,既讓我們了解六曜社的身世,也品嚐到大時代下交雜的苦澀甘甜。【內容簡介➤】
●我拿青春換明天
八大行業職場說明書,慾海求生的人物群像
陶曉嫚著,三采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融合報導採訪、田野觀察寫就的性產業版「做工的人」或「靜寂工人」。雖然此類議題一不小心就會處理太輕、流於窺視獵奇,或承擔太多生命重量、只見壓迫剝削,但本書作者以十分深入又保有距離的位置進入性產業的後樂園與修羅場,道出其中人們的身世與夢,也記錄下專業行話、「手工業」技術、行業眉角等細節,讀來精彩亦不失反思。【內容簡介➤】
●月亮前方三公里
月まで三キロ
伊與原新著,王蘊潔譯,皇冠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樂
每一則輕巧的故事中都有不如意或失敗者,尋常如你我每天的生活場景。雖然如此,長於行星科學的作者透過星象、地層、化石……等自然存有,帶著角色與讀者走向柳暗花明。人與人生在難以計數的宇宙時間空間流變中,固然渺小,卻未指向如螻蟻般被踐踏的殘酷不仁,而是寬宏的啟示或救贖。人與自然的交會與自然對人世的映照,或許正是人之所以渴望了解自然的初衷。閱讀本書,既走入了行星學家筆下的故事,也收穫了觀看自然的新視野。【內容簡介➤】
●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
邁向幸福經濟共同體的倫理行動指南
Take Back the Economy: An Ethical Guide for Transforming Our Communities
吉勃森.葛拉罕(J. K. Gibson-Graham)、珍妮.卡麥隆(Jenny Cameron)、史蒂芬.希利(Stephen Healy)著,周睦怡譯,游擊文化,40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益
有別於單向批判資本主義系統與經濟制度的多數著作,本書提出要重新建構「健康的」經濟制度的話,我們「自身」的生存方式也要重構。在此前提下,各章依序從工作的本質是為了生活得更好、商業體系須著重在分配剩餘、市場與財產要有更高的公共性、金融體系的運作須思考未來等,朝向一種共同體經濟的行動宣言。若讀者能同意經濟即生活這樣的觀念,此書則大力提醒我們已經忘記「生活」才是系統維持與運作的本質。【內容簡介➤】
●翻轉微積分的28堂課
從瞬間到永恆,探索極限、縱橫運算、破解定理,圖解思考萬物變化的數學語言
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 The Wisdom of Calculus in a Madcap World
班.歐林(Ben Orlin)著,畢馨云譯,臉譜出版,580元
推薦原因: 知 樂
不教算式、不背公式,這28堂課只想帶讀者回到概念,認識微積分。透過生活化的事例,經典故事的轉化詮釋,以及線條詼諧讓人未讀先笑的插圖,將微積分與實在的生活聯繫起來,讓讀者不知不覺開啟微積分的修練。閱讀過程饒有樂趣,珍貴的或許不是微積神功修煉大成,或是成為數學高手,而是手中多了一套了解世界的祕訣、分析世界的神器,而這也許正是數學做為一門學問的本質。【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閱讀隨身聽S4EP6》作家沙力浪/關於山的意義,如何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
原住民作家沙力浪是山屋管理員、詩人、出版人,也做過高山協作員。他以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經歷為主題的作品《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推出後大受好評,近日已再版。Openbook邀請他到「閱讀隨身聽」,分享他在山林中的工作經驗,也從原民文化的重建,思考自然與人文的互動。喜歡山林的朋友,請千萬不要錯過。
▇特別來賓:沙力浪
花蓮縣卓溪鄉中平Nakahila部落布農族詩人與文學家,書寫部落的情感與哀愁。曾經因為念書的關係,離開部落,到桃園讀元智大學中文系,再回到花蓮讀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所。以書寫來記錄自己的部落、土地乃至於族群的關懷。目前部落成立「一串小米族語獨立出版工作室」,出版以族語為主要語言的書籍,並記錄部落中耆老的智慧,一點一滴存繫正在消逝中的布農族文化。除了在部落成立工作室,也在傳統領域做山屋管理員、高山嚮導、高山協作的工作,努力在部落、在山林中生活並書寫。文學創作曾獲得原住民文學獎、花蓮縣文學獎、後山文學獎、教育部族語文學獎、臺灣文學獎,著有《笛娜的話》、《部落的燈火》《祖居地.部落.人》。
▇本集精彩內容
背這些東西,其實間接地影響到年輕原住民對空間的了解。因為我們其實是不會有機會去學習自己族群歷史跟文化,這些都是在主流的教育底下被排除的。
所以我們特別請了排灣族的老師教我們蓋石板屋,然後在卓溪鄉公所附近的空地,蓋一棟石板屋。蓋完後,請部落的耆老看,可是一進去,耆老就說這不是布農族的房子。
可是當這棟房子蓋出來後,其實也在反思「無人公園」這件事情、人文跟大自然是怎麼協調,都是一種擾動、一個重新思考的方式。
去山上的話,比如做祭拜、或是做禱告、或是默念,每天好像都跟祖先一起生活。在山上的話,會聽到山下比較少聽到的事,長輩會在山上講他們狩獵時經驗過,發生過的事情,動物怎麼出現。對長輩來說,每次上山,都是在複習他們的人生,複習曾經發生過什麼事。
現在我反而也是在複習,我從2000年進去山裡面,之後每次進去,都重新想起我第一次進來的心境。2016年,帶我去山上的大哥離開之後,每次去,都會重新緬懷大哥,重新去思考,或複習大哥曾經傳授過給我的事情。
我有一種很震撼的感覺,我一直以為老人家,對於曾經居住過的地方比我們更有情感,這就是我們的土地。可是對於老人家來說,文化的傳承才是最重要的,當下更重要……所以我那時產生一個疑惑:是不是該把重心放在山下,專心學族語、專心學跟當代的族人交流,而不是一直緬懷山林裡面的祖居地、或是傳統領域……●
作者:沙力浪
出版:建行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主持人(第1到4季):邱顯忠
政大新聞系、美國 Temple University 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經歷:曾任公共電視台節目部製作人暨編導。2003年以《台灣百年人物誌》獲金鐘獎,2007年《以藝術之名》入選「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藝術」。另曾製作《誰來晚餐》、《文學風景》、《公視藝文大道》等節目。
➤閱讀隨身聽,聆聽導引:
➤線上聆聽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