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300 身態清幽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藍屋子
蔡素芬著,聯經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樂
以淡水航海貿易、以物易物的年代為背景,古物、藝術作品等物件穿針引線,編織出一部敘事流暢、魔幻懸疑、時空交疊、慾望飽滿的作品。小說讀來趣味盎然,從物件引出對於情感、記憶、歷史的虛實辯證,亦多有巧思。【內容簡介➤】
●貓非貓
伸展在文字與攝影之間、藝術與文學之間
謝佩霓著,大塊文化,480元
推薦原因: 樂
隨閒散步履見貓行貓蹤,隨貓影而翩飛的思緒,穿梭於今昔文學、音樂、電影、植物、節慶……尋貓閒談,彷如好友相陪,又好似一趟趟街道巷弄中的散步有了知識淵博的同伴。而這一切都只要倚身捧書翻頁即可完成,身態清幽,精神實在。【內容簡介➤】
●我的老台北
The City We Were
張大春著,新經典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樂
推開另一扇窗所見的台北風景,是四面八方來的人如何在台灣落地生根,在身不由己的大時代中,共同暈染台北成小我的百衲之色。如同彩色底片溫醇暖厚不扎眼的色調,張大春將人物、景觀納入故事性的筆下,立體了一個個名不見經傳的個人,也鮮活了時代。在台灣逐漸統一成相同調性的今日,這幅「他的」老台北風景,除了懷想韶光,更有摩娑台灣多元性的意義。【內容簡介➤】
●Days of My Past
512首詩,重返金子美鈴的純真年代
金子みすゞ全集
金子美鈴(金子みすゞ)著,田原譯,臺灣商務印書館,57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完整收錄金子美鈴生前留下的512首詩作,書籍裝幀亦仔細考量詩作風格而凸顯自然與自由風格。這批詩作見證了20世紀初最動盪的時代景象,記錄了大正時期的民俗文化(童謠、節日等)、現代化媒介的出現(例如電影、西洋鏡)、自然與田園景觀、以及以兒童之眼所見的世界觀。時隔一世紀的詩作,依舊在當下的時代發揮其藝術效應。【內容簡介➤】
●中港新感覺
發展夢裡的情感政治
黃宗儀著,聯經出版,580元
推薦原因: 思 議
這部學術專書聚焦2000年之後中港台間的往來,不以政治、經濟為解釋路徑,而是以電影、文學等文化生產為取徑,提供更細緻的地緣政治分析。情感作為核心的分析主題,不僅將兩岸三地經濟發展的競爭敘事,轉換到各地內部發展的不均與想像的不同體,乃至凸顯了這內部外部、各個社會之間的交織性,以及性別敘事的中介性,讀來非常政治卻不傷感情。【內容簡介➤】
●溫德斯談電影情感創作&影像邏輯
Wim Wenders on film: Emotion Pictures & Die Logik der Bilder
文.溫德斯(Wim Wenders)著,蕭心怡、張善穎譯,原點出版,500元
推薦原因: 思 文 樂
●溫德斯談電影觀看的行為
Wim Wenders on film: The Act of Seeing
文.溫德斯(Wim Wenders)著,莊仲黎譯,原點出版,500元
推薦原因: 思 樂
這套文集是電影以外,理解溫德斯世界的重要途徑。收錄的文章時間橫跨1967-1998年,訪談、評論、自述、講稿等多種文類,幾乎彙整了所有溫德斯公開的談話、文字紀錄,也可回溯各部電影作品在創作前後的思考系譜。雖然這樣的編排在時間與文稿類別上稍嫌雜亂,卻也可以單篇閱讀導演某個時刻的靈光。
這套書帶我們閱讀溫德斯的腦迴路,在那些淨澈又透著鼓動的詩意畫面洗濯之外,一探其創作的根源。身為觀眾時的筆墨,進出文本與自我間,逐步吞吐出心中對電影的理解與輪廓,同時也是讀來舒服的評論散文。做為電影創作者時,則在論述往來間,明晰了自身的主義,也指出一條路徑。【電影情感創作&影像邏輯:內容簡介➤】【電影觀看的行為:內容簡介➤】
●博物館
MVSEVM
哈維爾.塞茲.卡斯坦(Javier Sáez Castán)著,吳文君譯,馬努葉爾.馬爾索(Manuel Marsol)繪,大塊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樂 獨
旅行與觀覽的關係密切,收藏「博物」的博物館又成為人們觀覽異域的視窗。透過畫筆,這幾項元素彙成令人驚奇連連的圖像敍事,而連綴其間的故事則賦予讀者各說各話的空間。要娓娓道出一篇曲折小說,抑或吟咏出一段跌宕詩意,又或串演成一部刺激電影,皆可隨心所欲,由讀者自由解讀。【內容簡介➤】
●20XX年革命家設計課
夢想、推測、思辨,藝術家打造未來社會的實踐之路
20XX年の革命家になるには──スペキュラティヴ‧デザインの授業
長谷川愛著,林詠純譯,積木文化,580元
推薦原因: 設 批 思 樂 獨
藝術家雄心壯志,以藝術作品論述對於人類世界未來的理想。既以「革命」自許,便自革命論起,創作也基於豐厚的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而非無著的想像,希望突破如今科學、技術、觀念、習慣等諸般「主義」的束縛。概念說明、作品個案、藝術家訪談等等,除了帶我們看懂前衛藝術,也使我們得以反思所處的機制、個人作為,是一本「人人皆可成為革命家」的入門手冊。【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報導》人類都需要牽繫與愛,專訪《親愛的艾德華》作者Ann Napolitano
2010年,一架從紐約前往洛杉磯的班機失事墜毀,一百多人罹難,僅有一名9歲男童奇蹟生還。這場悲劇事件縈繞在小說家安.納波利塔諾(Ann Napolitano)心頭,她花費8年的時間完成《親愛的艾德華》,出版後即登上各國暢銷書榜,影視改編作品即將開拍。
本書以雙線交錯的敘事,呈現機上乘客的心路歷程,以及劫後餘生的艾德華內心掙扎和思念。對家人而言,他「只是艾迪」;但對媒體和世人來說,他卻是「艾德華」。一場空難後,他和世界看待他自己的視角已然不同。
空難的唯一倖存者為什麼是他?他是否就像鄰家女孩的簡單說法,「就像哈利.波特一樣」,難道他是冥冥之中「被選中的人」?透過這篇訪談,作者向我們闡述,她如何在這個以悲劇起始的情節中,為讀者送上一個如此悲傷、卻又能帶來希望及深意的成長小說。
▇這部小說的靈感來自於2010年的真實空難事件,請問你如何構思其中的情節與角色?動筆寫作之前,是否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準備工作?
▇有沒有哪個角色讓你格外鍾愛,並占據你心中的特別地位?如果有,會是誰呢?讓這個角色如此特殊的原因為何?
我喜歡書中的所有角色,真的。不過有兩個人在我心中占據十分特別的位置:佛羅里達,以及阿倫迪校長。佛羅里達是一位非常獨特的女人,特別到遇見她的人應該都會覺得不知如何是好,她的經歷、個性等種種元素,讓我在描寫她時得到相當大的寫作樂趣。此外,我真的很愛阿倫迪校長這個角色,他對艾德華既和藹又善良,而且有一個全心全意熱愛蕨類的心。
某些方面,艾德華這個角色確實反映我的一些特質。青少年時期的我,個性安靜、害羞且乖巧,整體而言,艾德華也是這樣的個性。不過,我的閱讀量比艾德華大一些,這方面我就比較像鄰家女孩雪伊了。
▇寫作這本書時,遇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描寫艾德華一路從墜機到故事結局的這段旅程,絕對是最艱難的部分。我不希望他的故事太濫情又感傷,希望他的成長與康復令人感到真實,我因此反覆修改並調整了許多小地方。相較之下,我認為書中在飛機上發生的對話與情節,相對較容易描寫。
▇寫作本書的過程以及出版後,有什麼是讓你感到驚喜,或覺得辛苦也相當值得的?
寫作此書我最驚訝的一件事,是明明寫下的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過程中竟如此愉快。這種感覺確實不符合我的預期,會有這種愉快感受就好像是做錯了什麼。然而,我最終想通了,我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書中的角色們,為我帶來許多善良及仁慈。發生空難之後,許多人對艾德華展現出慈愛及憐惜,身為作者的我也深刻感受到,這些善意帶給我非常大的滋養及安慰。琢磨了八年的時間,我才終於動筆寫這本書,我很喜愛身處在那個虛構世界的那種時間。
▇啟發你動筆寫作的人是誰?對於剛開始寫作的新手作家,你有何建議?
啟發我的人是9歲的我。我從9歲就開始寫作,當時有一個學校的字彙作業讓我寫到忘我,那時我就發現寫作顯然是我該選擇的那條路。我想提供給新手作家的建議,聽來好像會有點老套,不過,這確實是最有用的方法:「盡量多寫,然後再寫作、再修改。重要的是,就算你覺得寫出來的東西不算太好,也不要太灰心。」
只要持續練習,就會越寫越好。你可以找一、兩位值信賴的朋友,請他們閱讀你的作品,然後請他們誠實告訴你哪裡寫得好、哪裡又寫得差。多聽聽別人的觀點,而且是真實的參考意見,對於寫作這件事有極大的幫助。讀好書、讀好句子,每天堅持下去。
▇來到2021年,妳希望台灣的讀者在閱讀這本書時能夠得到什麼?
閱讀此書的過程中,我希望台灣的讀者們都能夠感受到故事中的種種仁慈及善意。這本書最大的意義,是為大家帶來人類都需要的牽繫與愛。
▇如果能任意邀請三位小說家或作家一起用餐,你會邀請誰?為什麼?他們如何影響了你的寫作之路?
我非常害羞,所以可以邀請仰慕的文學名人一起用餐的這件事,其實連想都不敢想,不過我就試著來想像一下。首先,我會邀請作家芙蘭納莉.歐康納(Flannery O’connor),她是一直長住在我心中的寫作者,我也因此將她寫進我的第二本小說《A Good Hard Look》。她非常機智、非常誠實,能和她一起吃飯,絕對會是很有趣的經驗。另外,我還要邀請愛爾蘭小說家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ehll),單純是希望親口讚美他的小說《雲圖》(Cloud Atlas)有多厲害。第三位人選,大概會是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因為在我二十出頭的那段時間,他的作品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他的小說《奉使記》(The Ambassadors)。我想邀請的三位客人中,已有兩位不在人世了,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請問你手邊正在進行的寫作計畫是什麼呢?能和讀者分享嗎?
我正在準備寫另一本小說,但現在還無法以能夠讓他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這部作品(笑)。●
Dear Edward
作者:安.納波利塔諾(Ann Napolitano)
譯者:康學慧
出版:悅知文化
定價:399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安.納波利塔諾(Ann Napolitano)
紐約大學藝術創作碩士。目前擔任文學雜誌《One Story》的副主編,並在多個學校教授創意寫作課程,包括布魯克林學院、新紐約成人教育與專業研究學院、高譚作家工作坊。目前與丈夫和兩個兒子定居紐約布魯克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