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275 為思考定錨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百年回首
2000—1887 烏托邦小說經典,形塑十九世紀人民對未來美好想像的定錨之作
Looking Backward,2000—1887
愛德華.貝拉米(Edward Bellamy)著,李函譯,堡壘文化,340元
推薦原因: 樂 益
當《回到未來》的「未來」已成為過去,1887年問世的《百年回首》所寄望的「百年」也已經回首如煙20年。回到百餘年前,閱讀過時的未來,了解19世紀末世界版圖巨變時期,人們世界觀的意義,也促使我們思索這世界是如何一路走至今日。【內容簡介➤】
●大人和小孩的一千零一夜
給父母的床邊故事,讓大人了解孩子,以及自己心中的孩子
林蔚昀著,Bianco繪,字畝文化,360元
推薦原因: 議 實 樂
一本給大人小孩的繪本共讀指南。作者以自身共讀經驗,以及對於人權繪本多年的研究累積,在自然的經驗分享記述中,提供了精彩的繪本書單與閱讀指引,值得收藏與分享。
作者將內容分為四大單元,由自我、血緣、非血緣的人際關係,乃至對世界的認識,尾聲則回到孩子自己的選書,為讀者架構了一個由內而外,再回到自身的周全框架。內容也反映了作者思考向度的多元,其中帶著溫暖與趣味,顯現了作者對世界的包容,讓人對這份共讀的進行有更多期待。【內容簡介➤】
●為什麼這麼荒謬還有人信?
揭開你我選擇相信與拒絕相信的心理學
Not Born Yesterday: The Science of Who We Trust and What We Believe
雨果.梅西耶(Hugo Mercier)著,鍾沛君譯,商周出版,43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不一定要接到詐騙電話,我們已經活在一個時時刻刻可能被騙的時代。在訊息無孔不入的世界,我們必須對資訊與「事實」的人為性有十足的意識。透過出現在生活周遭的情境和事例,認知科學家為大眾梳理人類「相信」機制中的各種元素。也在廣告、導航、新聞、政令等大眾並不陌生的情境解析中,引領我們重新審視面對世界的態度和方式。【內容簡介➤】
●甜甜圈經濟學
破除成長迷思的7個經濟新思考
Doughnut Economics: Seven Ways to Think Like a 21st-Century Economist
凱特.拉沃斯(Kate Raworth)著,范堯寬、温春玉譯,今周刊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益
經濟學不只是高度理性超語言的數學程式與計算,經濟發展也絕非單一線性發展GDP可以定義。作者以永續為度,以社會基底、生態天花板為界線,對經濟學這個學科、以及一昧追求GDP經濟發展提出再生、動態、整體、非線性等經濟系統的未來想像。
作者藉著「甜甜圈」概念圖解當前人類社會的經濟結構,反思既有的經濟概念,並提出新思路。處於迷漫著末世感的此時,無論是從媒體或親身體驗已千瘡百孔的地球,單是作者對於向來追求經濟成長價值觀的質疑,就值得透過閱讀本書,重新思索我們該如何與地球一起走下去。 【內容簡介➤】
●麻醉之後
揭開醫學中最奧妙難解、無人能清醒述說的感官與認知祕密
Anesthesia: The Gift of Oblivion and the Mystery of Consciousness
凱特.科爾-亞當斯(Kate Cole-Adams)著,呂奕欣譯,臉譜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全身麻醉幫助人們從肉體痛楚解放,也給人不知此去為何的疑慮。本書是麻醉醫學的科普寫作,作者採集了多個案例的親身經驗,試圖揭露個人麻醉之後的感官意識,別出心裁地揭示麻醉的神祕性──人在斷片的情況下,也許仍有情節持續上演。【內容簡介➤】
●沉默證詞
血跡型態、DNA鑑定、數位鑑識,一位鑑識科學家的破案實錄
When the Dogs Don’t Bark: A Forensic Scientist’s Search for the Truth
安吉拉.蓋洛普(Professor Angela Gallop)著,周沛郁譯,馬可孛羅文化,40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少見的女性鑑識專家,以一手見聞、個人觀點,對鑑識科這個專業的性別失衡、職業風險與盲點提出反省思考。書中的各種案例故事也深具人文省思。【內容簡介➤】
●當彩虹昇起
LGBTQ平權運動紀實
Pride: The Story of The LGBTQ Equality Movement
馬修.陶德(Matthew Todd)著,王曼璇譯,時報出版,120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本書精緻蒐羅了半世紀以來,以美國性別平權運動發展為核心的相關史料,對於認識當代LGBTQ的歷史狀態具有一定意義。 除了史料意義,對性平教育仍在建立中的台灣,本書提供了一個理解的機會。【內容簡介➤】
●這一年吃些什麼好?
東京家庭的四季飲食故事
新井一二三著,大田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樂
東京一個尋常家庭,一年的飲食紀錄。除了日本在地季節性的食材,也有外來文化、私房菜色,餐桌上呈現的是東京的西化、地域、家庭傳統的融合與延續。作者並沒有為了寫書而營造想像中的日本飲食傳統,一片披薩也是一餐、也是充滿文化意味。
沒有故作姿態,不帶攻略氣熖,樸樸實實地親近日本家庭料理,是了解現下日本日常生活舒適的起手之選。【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話題》第42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結果出爐:捕捉時代氛圍的脈動,認識台灣在地文化
由文化部主辦的「第42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活動結果出爐。活動共分8大類,總計294家出版社報名參選,評審於全數3,735種參選讀物中,精選出642種推介讀物及70本精選之星,為師生及家長推薦多元的課外讀物,鼓勵中小學生吸收知識與培養美感。
今年獲選的書單,不論在本土創作、時事議題或多元主題上,皆有精彩的表現。譬如圖畫書類有介紹布農族狩獵文化的《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述說媽祖信仰的《出大甲城》,以及描繪自然文化的《哇!公園有鷹》。漫畫類中,以樂觀進取的態度面對長照壓力的《跳接天使》、由多位台灣新銳漫畫家參與製作的《掛號2》等,都可讓孩子們更進一步認識台灣在地文化。
雖然書籍的語言種類豐富,陸續都有以台語、客語與原住民語創作的作品,不過,圖畫書類召集人謝依玲提到:「故事及文本是否能跳脫國語書寫的思考模式,體現語言的音韻之美,引起閱讀興趣,進而更深入了解使用這種語言的文化,以及後端語言教學或音檔的搭配,甚或整體編排的精緻程度,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評審報告中,叢書工具書類指出其選書標準為:「著重於叢書・工具書的深度、廣度,以及書籍視覺美感的設計性,」並強調工具書編排思維的重要性,應使其朝向年輕化與時代氛圍與脈動,該類的10本精選好書即為範例。評審語重心長地指出:「多年來,語言工具書、辭典類的書籍,一直無法跳脫過往的編排框架,無法給讀者新變革的學習指導,這或許是未來出版此類書籍者可躍進與創新的部分。」
漫畫類召集人阿推則疾呼「在地漫畫優先」的重要性,他提到:「台灣崇洋媚外由來已久,大量的進口漫畫,即使不用介紹,新生代很容易從民間出版、網路上,接收無數的海外漫畫和展覽。然而,在地漫畫即使和海外漫畫水準相當,一直非常缺乏政府、民間企業、消費者的推廣和認同。」評審在本屆作品中,挑選許多台灣優秀漫畫家的作品(占總數的2/3),以此「期待台灣漫畫文化有新生代的參與閱讀」。
本次獲選書籍及各參選類別的評選報告,請上「第42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官網查詢,相關推廣活動訊息亦將陸續於官網發布。Openbook閱讀誌特別從本屆書單中,匯整出不同面向的精彩作品,邀請讀者一起來閱讀本屆評審用心選出的好書,以及本屆主辦單位的推薦原因。
▇這位女性好特別(舉大拇指)
▇直面問題,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狀況
▇向各行各業的職人,致上最高敬意(敬禮)
▇科技即將左右我們的未來
▇台灣,我們的島(這類型我還不買爆)
▇Because it's there,因為山在哪裡,還有海
▇提升孩子豐富的感受力,轉化為創作能量
▇大孩子的精神時光屋
▇媽~我的身上有個完整生態系
▇繪本是孩子的美術館,想像力是Wonder Land
▇政治理論、社會議題,麻煩都來一點
▇在閱讀中打破思維疆界
【中小學讀物推廣講座】「讀」你的荒唐時代-不迷路的自處人生
▇第42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完整書單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