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深度書評"相關的文章列表
書評》如何用問號根植全新時代的香港?——讀梁莉姿《樹的憂鬱》
香港這座城市與「根」這個意象一直關係密切,在1961年時,遷居香港並創辦新亞書院的新儒家學者唐君毅提出了「花果飄零,靈根自植」的概念,香港作為重植傳統中國傳統靈根之地,這個意象影響深遠並沿用至今... 閱讀更多
書評》盜木的兩難:《盜木賊》VS《報導者事件簿:神木下的罪行》
近現代的森林保護熱潮始終未減,從早期的美國國家公園運動,保留無人荒野的主張,近期蘇珊.希瑪爾膾炙人口的科普傳記《尋找母樹》,講述樹木透過菌根溝通,形成廣袤地表的樹聯網,影響更多藝術家、作家、... 閱讀更多
話題》少女暴行之死的根源,乃名為「母性」的重重業障:讀《八月之母》
「我也要勉強自己照顧母親,就像母親勉強自己把我養大那樣嗎?」美佐子這種想法就顯示出,母女關係的困難,有一部分是來自環境,亦即社會或一般大眾強加在她身上的。 ──齋藤環《弒母情結:... 閱讀更多
書評》會不會我們都活在被修正幸福一點的大洋國?評漫畫版《1984》
➤1948、1984、後1984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反烏托邦經典《1984》出版已超過70年,關於這部小說,有很多故事可以說。... 閱讀更多
書評》無以言狀的鱷與情:陳智德讀張貴興《鱷眼晨曦》
張貴興的寫作猶如一把細密的梳,理出小說敘事風格以外,染織出一幅如煙如畫的地方風物文化歷史手卷。《鱷眼晨曦》共28章,刻劃一個一個沁著南洋傳奇的人物:具鐵質心性的、善於口琴的田金虹田金樹兩爺孫、... 閱讀更多
書評》話語的凝聚:讀《阿拉伯人三千年》
過去20年來,我們對於阿拉伯世界有許多刻板印象式的想像:從浮誇的海灣石油富豪到西方媒體中可怕的恐怖分子。從伊拉克到摩洛哥的數十個國家都被我們劃分為「阿拉伯國家」,... 閱讀更多
話題》死亡的發聲練習:蔣亞妮讀小川洋子《小鳥》
看完小川洋子的《小鳥》後,或許每個人都想翻開鳥類圖鑑,好好認識綠繡眼與書中所提到的鳥類;但在那之前,我還是先上網查了日本的人口死亡調查。近幾年來,每年都有近3萬人的死因是:「孤獨死」,這也正是一翻開... 閱讀更多
書評》擊發的子彈打中敵人了嗎?評《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
在開始評論《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這本書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先打個預防針,在閱讀此書的路徑上,我選擇採取「作者可能只是出自宅宅的愛好,想要寫一個香香百合mix歷史戰爭題材的故事,... 閱讀更多
書評》尚未終章的北愛爾蘭悲劇,《什麼都別說》揭露北愛問題的心理創傷和記憶鬥爭
幾年前,我在英國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一角,為上世紀60至90年代北愛爾蘭問題的歷史所吸引。現場展示的英軍裝甲車、文宣、臂章等物品,...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