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深度書評"相關的文章列表
書話》你看起來好像去過外星球:讀《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
如果有人問我最快樂的經驗,我會回答:「出院。」那種一走出醫院大門就沐浴陽光的感覺,悠然恍若隔世,步伐略微不穩,心神遊蕩,危險伴隨奇蹟。羅伯特.麥克法倫的《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 閱讀更多
評論》為何女鬼尚未投胎?讀《如果電話亭》
▇謙虛是美德,過分謙虛是虛偽 《如果電話亭》獲得紅樓詩社第5屆「拾佰仟萬出版贊助計畫」,書中後記如此寫著:「今年妳二十四歲。在這之前,沒有人知道,妳已經懷才不遇很久了。」在講求「謙遜為美」... 閱讀更多
書評》和煦的醫者之眼:把毛病縮小的生命時間《小毛病》
「生而為人,我只能往前。」吳妮民在散文集《小毛病》自序為全書的有限時間觀定錨,全書卻以循環反覆的月相為隱喻,從全黑的月全蝕、生光、復圓又回到初虧之時。以談張愛玲的孤獨死開篇,... 閱讀更多
書評》宛如洋蔥的生命迷宮:讀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我的奮鬥》
去年知道木馬文化即將引譯挪威小說家卡爾.奧韋.克瑙斯高(Karl Ove Knausgård)的長篇鉅著《我的奮鬥》,直覺有點瘋狂。畢竟前幾年《追憶逝水年華》的中國譯者周克希才引用法國作家法郎士(... 閱讀更多
書評》台灣妖怪是一則國族寓言:讀《魔神仔:被牽走的巨人》
─── 本文涉及謎底,請斟酌閱讀 ─── 《魔神仔:被牽走的巨人》開場是個懸疑的橋段。 航行在三萬五千英尺高空的一架飛機上,廁所裡的副機長聽見機長廣播亂流通知,... 閱讀更多
書評》折疊空間與延遲時間:《致不在場的他們與遲到的我》中的「反」成長
我在年少一點、無時不感到身心靈匱乏的時期(或許就是李璐寫作《致不在場的他們與遲到的我》的年紀),經常想著要趕快「長大」,以離開困頓、離開那時呼吸的空氣裡的每一個粒子。彼時我也讀邱妙津、... 閱讀更多
書評》魅影再現的遺失物:讀茱迪思.夏朗斯基的《逝物之書》
世界的盡頭總是有一些被世人遺忘,甚至已存在千百年的大自然現象或有形無形的人為產物。《逝物之書》書中,描述了各種璀璨迷人、令人難以忘懷的事物,閲讀時彷彿將自己許久以前模糊不清的記憶填補了起來。... 閱讀更多
書評》翻越誰的同理之牆?評《家鄉裡的異鄉人:美國右派的憤怒與哀愁》
2016年美國社會學者亞莉.霍希爾德(Arlie Hochschild)出版的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Anger and Mourning on the... 閱讀更多
書評》帶領懸疑奇幻巨篇故事升空翱翔的四具引擎──評薛西斯《K.I.N.G.:天災對策室》
《K.I.N.G.:天災對策室》是小說家薛西斯於今(2020)年8月推出的40萬字長篇小說,講述經歷過兩次災變、分割成陸地區與空橋區的台北城中,少女鍾灰憑藉特殊的異能加入「天災對策室」,欲追查「...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