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深度書評"相關的文章列表
書評》帶領懸疑奇幻巨篇故事升空翱翔的四具引擎──評薛西斯《K.I.N.G.:天災對策室》
《K.I.N.G.:天災對策室》是小說家薛西斯於今(2020)年8月推出的40萬字長篇小說,講述經歷過兩次災變、分割成陸地區與空橋區的台北城中,少女鍾灰憑藉特殊的異能加入「天災對策室」,欲追查「... 閱讀更多
書評》「先研究不傷身體」的台灣熱門音樂:威權時代、文藝青年,從而叛逆不太起來的《我們的搖滾樂》
打開電台,調頻的節目好幾年攏未改 打開電台,播送的歌都在談情說愛 ──林強,〈娛樂世界〉 不知道台灣的老中青樂迷們,還記不記得自己的搖滾初體驗。可能是「濁水溪公社」在「地下社會... 閱讀更多
書評》替自己客製一首情歌:讀馬翊航《山地話/珊蒂化》
敘述自身是回應「我是誰」、承諾「我可以是誰」,重新錨定自我在記憶與現世的位置。 ——馬翊航,《山地話/珊蒂化》 在相近的時間點,我應邀撰寫了兩篇《山地話/珊蒂化》的閱讀經驗。... 閱讀更多
書評》誰值得被寫故事?讀彼得.漢德克《夢外之悲》
「你因為不安開始到處詢問/人要如何生活/如何讓彼此與自己不可或缺」 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的世界是冷調與灰綠的。如同高緯度的冷杉密林。又或者,是那部耗時3年、以拍攝困難著稱,... 閱讀更多
書評》台女T與前任J的後殖民爛桃花:閱讀《流轉的亞洲細語》,及其「策略性」國族主義方法論
▉橫渡百年的跨文化三角戀情 如果,允許我們大膽地借用政治上並不正確的文學隱喻,那麼,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台、日、中三國百年以來混亂悖德的三角關係,就好像一位正在慎重考慮是否獨身的女子,... 閱讀更多
書評》一場文化的乾坤大挪移:評莎拉.華特絲《指匠情挑》
英國作家莎拉.華特絲(Sarah Waters)是當今少數發掘女同志主題的文學作者。在「維多利亞三部曲」,包括《輕舔絲絨》(Tipping the Velvet)、《華麗的邪惡》(Affinity)... 閱讀更多
書評》世界不是在我之外,而是在我之內:詩人吳俞萱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
非得伸出更長的手,抱住每一個孩子。非得撐起更大的頭顱,裝進每一個孩子的恐懼和夢。位於耶路撒冷「猶太大屠殺紀念館」的這座雕像,紀念猶太裔醫生、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雅努什.柯札克(Janusz... 閱讀更多
書評》路上是亮的,你家是暗的:讀《桑切斯家的孩子們:一個墨西哥家庭的自傳》
吳爾芙(Virginia Woolf)有一句廣為傳誦的名言:「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談的是女性在處理外在的性別不平等問題之前,得先有辦法認識、界定自己的獨一無二。但在人類學作品《... 閱讀更多
書評》多維交織的非洲現代史詩:解讀《邊緣人的合奏曲》
隨著20世紀中葉解殖民的歷史風潮,世界文壇出現幾位著名的非洲作家,例如奈及利亞的小說家阿契貝(Chinua Achebe),以及劇作家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因加(Wole Soyinka)。...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