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深度書評"相關的文章列表
書評》不只是小說:讀尼爾.舒斯特曼「殺戒」系列
剛翻開《殺戒1:刈鐮》的時候,儘管舒斯特曼(Neal Shusterman)是個技巧純熟的小說家,故事開頭也著實動人心弦(死神「刈鐮」來到了一名青少女的家中,讓這家人通通神經緊張了起來,... 閱讀更多
人魚紀.書評》黃宗潔讀李維菁:往死亡的反方向走去
或許因為成名作《我是許涼涼》令人印象太深刻,過去只要提到李維菁,似乎總被停格在許涼涼的「(老)少女」或「不肯變老的少女」之文學形象。其後《老派約會之必要》、《生活是甜蜜》與《有型的豬小姐》,... 閱讀更多
人魚紀.書評》洪茲盈讀李維菁:人魚獻身,願換一生漂亮地走路
若每個女性都能溯源回去出生之前,尋找生命設計藍圖,我猜想,「為追尋愛情而生」的比例一定出奇的高。或許也和當下社會有關,尤其華人世界裡,女性常態性被要求要有一定的樣子。從儀態到服裝,從家庭觀到社會地位... 閱讀更多
書評》如何忘記一場學生運動?評《五四讀本》
2018年11月24日,台灣地方選舉、公民投票的結果,印證「太陽花學運」進步、世代正義的紅利用盡。政治、輿論場域中的競爭朝向常軌復歸。進步、年輕等品牌,本身不再一呼百諾,而必須與保守、... 閱讀更多
書評》南洋植物,家鄉味與地緣政治:評《舌尖上的東協》
《舌尖上的東協》這本書的出現,恰巧彌補了台灣對東南亞食材、民族植物科學知識的空缺。作者胖胖樹以文圖並茂的街巷食材圖鑑,詳細記錄風行於台灣的東南亞菜餚與民族植物,喚醒讀者對於南洋美食的熱情。... 閱讀更多
書評》令人怦然心動的文學邀約:評賴香吟《天亮之前的戀愛:日治台灣小說風景》
我的同代人賴志穎在2005年以不分段的短篇小說〈紅蜻蜓〉掄下大獎。小說寫白色恐怖時期的亂倫、同性愛,大歷史的肅殺與情慾的禁忌,兩相映照,互為表裡,不動聲色地交融合一,甚且埋藏了致敬呂赫若的線索。那時... 閱讀更多
書評》以這樣的故事承載,才會顯出這個主題真正的重量:關於奈斯博的《馬克白》
※本文涉及莎士比亞劇作及奈斯博小說《馬克白》情節,請自行斟酌閱讀 判斷改編自某個作品的「再創作」優劣與否,大抵該注意幾件事。 最要緊的還是「主題」──這是優秀作品的靈魂。... 閱讀更多
科評苦雨之地》吳明益回應:「為了小說」
如果有讀者問我,為什麼《苦雨之地》這樣的一本小說,得找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審稿?(註)我會回答,為了小說。 小說創造一個讀者需要懸置懷疑的世界(Umberto Eco的說法),... 閱讀更多
科評苦雨之地》生理學者潘震澤:生老病死原是生物的宿命
有位科普寫作同道的妻子是文學評論兼小說家,曾好心送我一本她的小說舊作。我看完後,提了幾個我認為邏輯不通之處,惹得小說家好生不高興,同先生抱怨道:「你學科學的朋友怎麼都提些怪問題?」(顯然我不是第一位...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