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短評》#394 消弭界線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性的正義
誰決定你的性癖好、性對象?絕非你的自由意志,而是階級、權力,還有A片調教。怎麼從這些桎梏中解放?
The Right to Sex: Feminis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阿米亞.斯里尼瓦桑(Amia Srinivasan)著,聞翊均譯,大是文化,48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樂 益
此書以多元的當今案例、複雜多重的歧視結構、人際間的權力關係探討「性」的「正當」性。作者並非全面否定一般常被問題化的性關係與慾望(如師生戀、賣淫、A片),而是將討論集中於「同意」與否的爭點。書中各類型相關事件與案例、論述流派與辨證關係,雖在作者節奏明快清晰的討論中淺談即止,但大多直擊核心。性一點都不隱諱,作者則以最直白的寫作為此立論。【內容簡介➤】
●美國佬
Americanah
奇瑪曼達.恩格茲.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著,施清真譯,木馬文化,52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雖然「種族」問題在台灣依舊是個相對不夠切身的議題,但透過系列性引介美國種族議題、黑人抗爭、有色人種歷史的相關主題小說,讀者們似乎開始可以進階到閱讀一種小說,一種不貼心安插歷史背景資訊、不引導讀者是非對錯的「平常故事」,一種讀來很美國(甚至不夠非洲)、很女性(所以有時忘了種族)、很羅曼史(讓你以為沒有政治)的故事,但每一處都在呈現種族的複雜面向,及其如何讓人找不到歸屬與居所的深刻力道。【內容簡介➤】
●父產科
孩子的健康不能只靠卵子,男性生殖醫學重磅登場
Guynecology: the missing science of men’s reproductive health
雷內.阿爾梅林(Rene Almeling)著,鍾玉珏譯,時報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思 議 樂 益
隨著近代西方醫學發展及其技術的全球化流通,生殖醫學逐步被歸納為婦產科(Gynecology)的範疇。然而在人類歷史多元而漫長的發展進程中,生育概念固然與女性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與男性關係密切,因而在西方醫學界曾有醫者試圖發展所謂「父產科」的(Guynecology)男性生殖醫學。作者透過反思19、20世紀「男子氣概」等社會刻板印象對男性患者的影響,探討性別觀念等社會文化因素如何導致「父產科」的消亡,並導致男性生殖醫學轉往泌尿科的醫學史發展。【內容簡介➤】
●撒哈拉,一片應許之地
一位人類學者的另類旅遊實踐記事
蔡適任著,時報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樂 獨
此書雖是從外來者的眼光凝視撒哈拉,但看到的不只是異國情調,而是真實的風土困境:從氣候變遷到生產結構轉變,觀光成為經濟命脈後的撒哈拉,迎來什麼樣的風土景觀巨變。作者夾敘夾議、有情有理,揉合個人日記與民族誌,創業與異鄉的冒險,生動地呈現過往甚少關注的沙漠風情,十分細膩好看。【內容簡介➤】
●童年、青春、毒藥
哥本哈根三部曲
Kobenhavnertrilogi 1 : Barndom, 2 : Ungdom, 3 : Gift
托芙.迪特萊弗森(Tove Ditlevsen)著,吳岫穎譯,潮浪文化,330元、350元、36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這部半個世紀前的自傳3部曲清麗逼人,蟬翼般的文字纖細通透,自帶光圈,幾乎聞得到當時哥本哈根的空氣。作者的童年、慾望、婚姻、成癮、憂鬱一一躍然紙上,赤裸裸和盤托出,幾近壯烈。因為清醒,所以絕情,現實中作者最後吞食安眠藥謝世,阻斷了生命中無法承受的粗礪。【童年:內容簡介➤】【青春:內容簡介➤】【毒藥:內容簡介➤】
●時間的奔馳
阿赫瑪托娃詩集
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 БЕГ ВРЕМЕНИ. Стихотворения
安娜.阿赫瑪托娃(Анна Ахматова)著,熊宗慧譯,櫻桃園文化,60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益
俄國經典女性詩人安娜.阿赫瑪托娃作品集終於有了中譯本。這些詩作完成於1940-1965,橫跨也記錄了俄國近代政治動盪的時期。詩人獨到的眼光與詩文美學,為身處此背景下的心靈感觸與消逝留下生命痕跡。譯者悉心翻譯以外,更附上導讀、註釋、翻譯說明,大大減低了閱讀這一陌生詩人的門檻,在文學與知識上都能獲得豐富啟發。【內容簡介➤】
●反資本主義編年紀事
The Anti-Capitalist Chronicles
大衛.哈維(David Harvey)著,許瑞宋譯,時報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批 思 議 樂 益
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大衛.哈維著作等身,且奠定了許多與資本空間相關的重要理論。此書相比於作者先前的學術專書,讀來平易近人,因為主題非常貼近當代,取材2019年以降全球反資本主義運動,論述方式著重於系統性評析,以及各類經濟勞動議題的相互連結,而非深度的歷史與理論討論。是一部要理解當下所處世界不可錯過的重要著作。【內容簡介➤】
●自轉公轉
自転しながら公転する
山本文緒著,葉韋利譯,木馬文化,42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日本當代重要作家之一的山本文緒於2021過世前留下的長篇遺作,寫下細膩共感的女性生命經驗,同時反映恆常的家庭、愛情、人際關係、慾望、痛苦、孤獨與死亡等,每個人人生中都需要面對(甚至戰鬥)的重要命題。芳年30出頭的主角正面臨著照護親人的義務、婚姻無期的警報、事業經濟獨立的臨界,這一切都在30歲之交排山倒海而來,讓經過同一年齡段的女性或所有讀者都能感受角色的困境,也是作家為往後各個世代留下的陪伴之書。【內容簡介➤】
知識性.設計感.批判性.思想性.議題性.實用性.文學性. 閱讀樂趣.獨特性.公益性
童書書房》與蠟筆共創美好未來?黑色幽默繪本《Creepy Crayon!》推出,及其他藝文短訊
【萬聖節特輯】
■黑色幽默作家Aaron Reynolds著有《Creepy Pair of Underwear》、《Creepy Carrots》等Creepy Tale系列,最近他再推新作《Creepy Crayon!》,內容又可愛又可怕。書中的主角兔子Jasper很有美術天分,不過其他科目成績慘不忍睹。在他撿到一支紫色蠟筆以後,他的課業突飛猛進,不但拼字、數學等文理科目都拿滿分,就連一向拿手的繪畫都由蠟筆代勞獲得大獎。但是Jasper卻從一開始的狂喜轉為害怕:如果蠟筆一直替他繪製作品不斷得獎,Jasper的創意、他的想法、他的人生將會完全被蠟筆取代。
雖然繪本的情節走向有點陰森,畫面還借用了經典恐怖片場景(例如撿到蠟筆的水溝蓋口令人聯想到躲在下水道的小丑,在鏡面留言則是《鬼店》橋段之一),但是作者的冷笑話和吐槽淡化了恐怖氣氛。蠟筆知道自己要被丟掉後在牆上畫出了它與Jasper攜手合作的美好未來,Jasper看了冷汗直流,卻不忘稱讚蠟筆「畫得不錯」;蠟筆要被沖進下水道時竟然有空檔在馬桶邊緣寫下「Don’t you dare」(你敢試試看),無釐頭的插曲讓人忘了害怕。
故事集的角色可以和Amelia身邊的人呼應,讓她感覺自己的現實被故事滲透。看完之後Amelia發現了外婆失蹤的祕密,也很後悔自己當初決定閱讀⋯⋯書中書的巧思再加上確實有點驚悚的劇情安排,喜歡詭異閱讀感受的大人小孩可能都會愛不釋手喔!
【新作問世】
■童書作家湯本香樹実與繪本插畫家酒井駒子睽違14年再度合作,帶來繪本《橋の上で》。作品中的孩子來到橋上,憂愁地盯著河面,心想如果跳下去會怎樣呢?這時候一個穿著雪花圖案毛衣的中年男子出現,他和孩子的交流,奇異地解開了孩子的心結。
湯本在訪談中表示,小時候曾被惡意推到河裡,所幸後來憑著自己的力量求生得救。之後她產生失眠的困擾時,就會幻想住家地底下有一條與自己相連的水路,水流會帶走身上的煩惱。
她希望有心結難解、因失眠所苦的讀者或許能從這部作品得到一些啟發,而酒井看似隨性實際上卻充滿深刻力道的畫作筆觸,與湯本的文字互相呼應。在這本作品之前,湯本與酒井曾在2008年共同推出《くまとやまねこ》:突然和好友永別的熊,一時之間難以承受巨大的悲傷,決定把自己關在家中。然而有一天,牠卻產生了出門的念頭⋯⋯
■近期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紛紛重新上映,讓影迷們重新回味動畫以及出現在其中的料理。如果想要再現這些令人食指大動的畫面,可以參考《子どもりょうり絵本 ジブリの食卓 となりのトトロ》,書中的食譜會教讀者如何做出與動畫中一模一樣的經典料理,例如《龍貓》中皋月(Satsuki)幫爸爸和妹妹做的便當;讀者也會學到用簡單的食材做出小黑煤球和大小龍貓最喜歡收集的橡果子,讓讀者的童年夢想化為餐桌上的美味料理。同系列繪本在去年還推出了《安雅與魔女》的版本,其中收錄能做出可愛小妖怪的食譜,也很適合拿來慶祝萬聖節喔。
【得獎消息】
■2022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青少年文學類別(Young Adult)的決選名單出爐,共有5部作品脫穎而出,分別是今年3月介紹過的凱莉.龐希爾(Kelly Barnhill)新作《女巨人與孤兒》;Sonora Reyes的《The Lesbiana’s Guide to Catholic School》;Tommie Smith、Derrick Barnes以及Dawud Anyabwile合著的《Victory. Stand!: Raising My Fist for Justice》;Sabaa Tahir的《All My Rage》;Lisa Yee的《Maizy Chen’s Last Chance》。以下將分別簡短介紹:
《Victory. Stand!》是圖像小說,講述非裔美籍的短跑選手Tommie Smith在1968年墨西哥奧運抗爭經過:他在200公尺短跑項目奪得金牌,領獎時他和銅牌選手高舉拳頭,抗議種族歧視,在當時依然保守的全球各國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波及響應Smith的澳洲銀牌選手。
至於《All My Rage》則是小說:一對情侶逃離巴基斯坦來到美國重新開始,在沙漠中開了一間旅社。多年以後旅社即將倒閉,他們的兒子試圖振作,卻把一心想逃離家鄉的青梅竹馬也牽扯進來,是一本悲傷卻見生命力的移民家族小說。
《The Lesbiana’s Guide to Catholic School》主角Yami與跳級的弟弟一起就讀天主教學校,這個新環境讓Yami充滿期盼也充滿壓力。她盼望在新學校逃離過去,不再想起被好友公開出櫃的窘況,同時也要盡力隱瞞自己的性向。開學後Yami認識了一位新朋友Bo,她活潑大方、課業表現絕佳,而且還是公開出櫃的女同志。面對兩人愈來愈好的關係,Yami產生了一股展現真我的衝動,但她因為家庭因素依然不敢行動。雖然書中碰觸到種族、性別、自殺等議題,但行文活潑流暢,使用髒話的比例拿捏得宜,可以讓讀者感受到青少年的不滿但也忍不住閱讀時的笑意。
《Maizy Chen’s Last Chance》Maizy的媽媽帶她回到明尼蘇達州照顧生病的外公,沒想到外公的病情比想像中嚴重,可能會讓Maizy整個暑假都耗在外公與外婆的老舊華人餐館中。奇妙的是這間餐館叫做Last Chance,彷彿在呼應著什麼似的,難道這次外公生病是Maizy的母親與家人化解心結的最後機會嗎?華人與中餐館、食物與家庭的常見主題在作者筆下不顯得俗套,而且巧妙地用在角色設定上——Maizy媽媽在華人餐館長大,成年後不當廚師而是食品造型師,用替代材料讓食品在廣告拍攝過程中維持美味的外觀,例如用馬鈴薯取代冰淇淋等。作者關於食物的形容令人胃口大開又長知識。
美國國家圖書獎獎落誰家,將於11月16日公布。
【名家逝世】
■以《古利與古拉》系列繪本聞名的插畫家山脇百合子,在9月29日病逝於東京都的自家,享壽80歲。她和姊姊中川李枝子(姊妹倆在婚前的舊姓為大村)共同創作《古》系列,李枝子寫文,百合子繪圖。《古利與古拉》首作發表於1963年的《母の友》雜誌,問世後很快就大受歡迎,4年後在英國發行英譯版,全系列共7冊,總發行數量累積超過2600萬冊。
《古利與古拉》系列的主人翁是一對野生雙胞鼠,以身上的服飾顏色區分身分,藍色的是古利,紅色是古拉。書中的開場白「我們倆/一隻叫古利/一隻叫古拉」單純的文字已經變成了許多親子、師生即興編曲伴唱的固定橋段。系列作的故事也和這段開場白一樣,簡單卻能激盪出說故事的樂趣。例如在系列首作中,古利與古拉散步時突然發現一顆不明生物產下的超巨大蛋,他倆圍繞著這顆蛋產生了許多疑問:「蛋怎麼會在這裡呢?」、「蛋可以拿來做什麼呢?」、「要怎麼把蛋運走?」。讀者邊看邊想邊玩,用想像力和古利與古拉演繹出自己的繪本故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