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通信 vol.217》夜色如此溫柔,讓我們用愛意與$$來支持它 ಥ‿ಥ

漫畫萬歲!通通編看了近期討論熱度十足的漫畫《直到夜色溫柔》,深深感覺到,許多直接以影像來詮釋會顯得過於赤裸的文字內容,透過漫畫改編後,二次元裡的人物刻畫及彼此之間幽微的空氣,在畫框內顯得既鮮活又真實,忍不住讚嘆鼓掌。゚(゚´ω`゚)゚。

貫穿整部漫畫的,各篇章不同角色在愛與性裡遇到的困頓,其實也是很多人都曾在關係中產生的不滿足或困惑。分享會上,漫畫家廢廢子和編劇簡莉穎就表示,這本漫畫並不是要以獵奇的角度去碰觸議題,而是讓大家在他人的故事中,感受到彼此在關係中被理解、被承接的感動。

你說,看完闔上書時,怎麼能不充滿暖暖的感覺……(聽說讀者看完都是這個被觸動的臉TT)(又聽說上市5天就準備2刷!)(請讀者悶繼續用愛意與$$支持好書)

【封面故事】性滿足永遠具有無限灰色地帶:簡莉穎x廢廢子對談《直到夜色溫柔》
​本周其他精彩好文,請看以下嚴選文章:

【01/13~01/22活動預告】

讀者參加閱讀活動請留意防疫及保暖,通通編祝大家平安健康,閱讀愉快。

2022Openbook好書獎導讀講座

01/14(日)14:00-16:00
大人不懂繪本創作——《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 By黃一文

地點:新竹縣文化局圖書館 B1團體視聽室(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活動頁面

01/31-02/05

2023台北國際書展(Taipei International Book Exhibition )
地點:台北世貿中心展覽一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活動頁面

2022/12/20-03/26

屏東海洋文學《紙上的海 書寫海洋展 In the Vast Blue》
地點: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3樓階梯區 (屏東縣屏東市大連路69號)【活動頁面

01/13(五)

19:30-21:30
出版物/務: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追求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沙龍(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活動頁面

19:00-20:30
筆下。海上。職人魂——《看海記事》新書分享會

地點:微貳獨冊(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346巷56號)【活動頁面

19:30-21:30
《直到夜色溫柔》——新書對談講座暨簽名會

地點:商周書房1F(台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二段141號)【活動頁面

01/14(六)

10:00-12:00
《咱的囡仔歌》新書創作分享

地點: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臺北市大同區酒泉街44號1樓)【活動頁面

14:00-15:30
《新視界》新書分享會|從東方到西方——全球視野下的藝術交流史 

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新館2樓(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 107 號)【活動頁面

14:00-16:00
〖觀·臺灣講座〗博物館夜驚魂:帶你認識文物裡的臺灣鬼故事    

地點:三民書局重南店 4F 藝文空間(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61號)【活動頁面

15:00-17:00
《42.195公里的夢想追逐》新書分享簽書會-台中場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活動頁面

19:30-21:00
《府城守護者:臺南合同廳舍的時空記憶》新書分享會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活動頁面

01/15(日)

14:00
《愛人的樣子:愛滋感染者伴侶親友訪談故事集》新書分享會(桃園場)

地點:瑯嬛書屋(桃園市中壢區榮民路165巷6號)【活動頁面

14:00-16:00
《原風景—日治太平山》新書分享會

地點:有河書店(台北市北投區東華街二段380號1樓)【活動頁面

14:30-15:30
《這不是原聲帶,這是泰雅的後代》音樂分享會   

地點:誠品台中中友店(台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161號中友百貨C棟10F)【活動頁面

15:00-16:00
《安然與實恩》新書分享會   

地點:誠品書店松菸店(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活動頁面

15:00-17:00
陳穎青(老貓)《探路台北:大台北公路車深度旅行》新書分享會  

地點:萬華場飛地書店(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0-2號)【活動頁面

01/17(二

10:30-11:30
《蔡秋桐詩文集》、《蔡秋桐影像集》新書發表會

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沙龍(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活動頁面


《Openbook閱讀誌》是台灣少數以非營利方式運營的專業閱讀媒體。我們正在準備改版網站,希望它能更符合您的使用習慣,也更貼近閱讀本身的節奏與思考。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這份問卷,花 5 分鐘跟我們分享您的感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3-01-13 12:00
閱讀讀者》帶著孩子,一起拜訪桃園市立圖書總館

閱讀空間: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
讀者:YU(「女子與她們的搖籃」主理人,芳療工作者)

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整體空間通透明亮,藏書豐富,有別於一般走進圖書館需小心翼翼、保持鴉雀無聲的印象,新總館的氛圍輕鬆自在,新穎的空間規劃,顛覆讀者的既定印象,拓展出全新的圖書館使用體驗。

多元座位分布與空間動線設計,減少擁擠感,也滿足不同讀者的使用需求,讓人舒服得不禁想要慢慢感受、長久地待著。書櫃後方較隱蔽安靜的窗邊座位,有著整片落地窗的自然採光,看出去是藝文廣場。

搭手扶梯一層一層往上逛,將會發現每層樓皆有值得探索的獨特之處,從高樓層往下俯瞰,每層樓、不同區域都能見到許多前來探訪、閱讀的民眾。


較隱蔽安靜的窗邊座位,整片落地窗的自然採光,看出去是藝文廣場。


往下俯瞰,每層樓、樓的不同區都有許多閱讀民眾。

平日來館的民眾年齡層極廣,有老有少,也有親子家庭的組合,因而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可謂是全齡共融的圖書館。

身為4歲孩子照顧者的我,最常帶孩子踏入3樓的親子閱覽室,歡度親子共玩、共讀的時光。書櫃擺放適合幼幼孩子的布書跟故事,還有一間故事劇場木地板空間,以及外國原文繪本區。嬰幼兒區的地毯鋪面,增添溫暖休憩感,讓孩子與大人能自在地席地而坐。圖書館也添購、擺置了配合孩童高度、身形的桌椅。


3樓的嬰幼兒區,孩子與大人能自在地席地而坐。

整面的透明櫥窗展示多樣化又繽紛的玩具、裝幀特別有趣的立體書,若想要取出體驗,家長只需跟孩子討論、選擇有興趣的玩具或立體書後,再到櫃台向圖書館員告知櫥窗編號,使用借閱證便能輕鬆完成借玩手續。

平日下午,約莫有10幾組親子讀者會陸續來到嬰幼兒區,但此處空間寬裕,不會打擾到彼此。不過,週末親子家庭讀者來訪數量增多,略顯擁擠,也就不太容易借到想玩的玩具。

走到童書區,書籍從適閱年齡為2歲的兒童繪本,涵蓋到受國小生青睞的兒童小說。書量多、主題豐富,可以看到不少大人讀者跟孩子一起搬運好多想讀的繪本,再回到可愛的布沙發座位享受親子共讀。


來圖書館一次滿足孩子共讀與共玩的需求。


童書區。

桃園市是移民工人口最多的城市,移民、移工與我們共同生活,卻保持既近又遠的距離。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不僅規劃了6樓多元文化區,開館展覽即是「歡迎光臨東南亞超市:閱讀購物清單的一百種方式」,更特別的是,館內蒐羅了來自緬甸、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原文書籍,以繽紛多彩的色調進行陳列,不僅讓移民工朋友能讀到自己的母語作品,對移民、移工文學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翻閱館方精選的必讀作品。館方期許讀者能透過閱讀去了解移民、移工生命,以及艱辛難言勞動處境的願景不言而喻,這個區域也成為移民、移工在他鄉城市裡,連結與懷念家鄉的閱讀窗口。


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開幕後,在多元文化區舉辦了「歡迎光臨東南亞超市」展覽,展期至2月28日。

其實,孩子出生後,我因為擔心孩子坐不住、發出的聲音在安靜環境內會被放大,因而鮮少去圖書館。但是,桃園新總館的空間開闊,輕鬆友善的氣氛,讓身為照顧者的我放鬆許多,不需要太過收束孩子的聲音與肢體,也能一起好好享受這個書香空間。

在新總館試營運的這一個多月,我們前後拜訪了5次。每次出門孩子總是滿心期待,雀躍的表情彷彿在說:「這次去,會遇到什麼好玩的玩具?會讀到什麼有趣的故事呢?」


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
地址:桃園市桃園區南平路303號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六 08:30-21:00、週日 08:30-17:00、週日公休
更多詳情:官網臉書


《Openbook閱讀誌》是台灣少數以非營利方式運營的專業閱讀媒體。我們正在準備改版網站,希望它能更符合您的使用習慣,也更貼近閱讀本身的節奏與思考。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這份問卷,花 5 分鐘跟我們分享您的感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YU(「女子與她們的搖籃」主理人,芳療工作者)
2023-01-12 18:55
話題》不囿於形的探見:《一個樸素的道理》蔡素芬序

一個樸素的道理,也是一個人存在的必要基本權利,不論外形的異同,做為人的內在,思想、情感,都是對等的存在。

雅蓉八個月大時患上小兒麻痺,可以想見成長的過程接受了多少異樣的眼光,她必須抵擋那些眼光,在學習過程中克服身體的困境,與消化那些眼光所帶來的內在質疑。正是質疑所以反思。在這本散文集,我們看到一位受到身體限制、敏於學的小女生,逐漸發展成思考纖細縝密的作者。透過自身的遭遇與處境,為身障者發出理性的心聲,及描繪理想環境藍圖。有別於一般書寫身障經驗的著作。雅蓉在情感之外,更論述了身障的形體與內在概念。

第一輯偏重成長歷程,與病共融,字裡行間透露沉澱過的心情,以澹靜的眼光反芻外在的眼光,做了反觀察,在被他人凝視中,也內化為凝視他人。這種凝視聚集層疊著對外在環境的感受,深刻而帶著安靜的批判性,以呈現和對比隱約透顯世俗對於身障者的態度,點出背後複雜的社會成因和教養。

〈那張臉〉裡哲學教授彼得.辛格與律師海麗葉,對殘疾嬰兒生存權的辯論,及大江健三郎對缺陷者生命的對待,都引人深思;〈兩個男孩〉裡,一個善解人意的男孩對比童稚無知、直覺反應的男孩,童稚之語或許聽者心裡有些受傷,但這種受傷也許從幼年同學的嘲笑作弄始就已屢見不鮮,因而無需強烈的情緒,呈現與對比即是一個最強的隱喻:身形的障礙在某方面需要幫忙,卻大多時候需要單打獨鬥。

雅蓉從小學二年級起,學習各種才藝,不但全力以赴,還奪得好成績。家人期望她將來有一技之長謀生,但她超越這一切為身障者謀生能力的訓練,表現出聰敏好學、好強、有主見的心性,不肯受身體的障礙囿制。這一輯裡有多篇表達生活情感,血肉之軀想在限制之中不打擾他人地活出自己的風格,對世俗眼光的領受,涵養出一種平靜的心境,在〈何妨〉這章引蘇東坡的〈定風波〉闡述心境;與身體的不便對抗,與世俗眼光對抗與承受,心路崎嶇,最後都希望能轉化為回看來時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地。

因為缺陷,所以想像如果能夠不缺陷,生活或行動會是什麼境況?雅蓉對「足」的意義與功能深加鑽研與想像,藉老子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開啟對足的各部名稱與功能的解析,試想,成天足行於外如你我者,又何能如此詳析足之意義。她所擴展的不止於對足的認知,還有運用腳足可達到的理想生活;享受騎車之樂,沿海濱欣賞山海;踩踏沙灘海水,感受細沙與水浪。然而當能行走的我遇到坐輪椅的我,兩相關照,外在的完形與內在的我相遇,彷彿隔岸,卻衍生意義,她在第一輯的最後註腳:「此岸,自有此岸無可取代的旖旎與奇魅,再怎麼無法脫身的,都能有軀殼以內的——遊戲之道。」正是她的內在不受形限,內斂為文字邀我們體驗她的旖旎與奇魅。在第二輯裡,所提出的問題,更見出雅蓉一絲不苟的思辨性。

由個人遭遇的感性抒發,到對有同樣身形缺陷者的觀察與陳述,第二輯談到畸形者、盲者、失聰者、侏儒等等,細究相關病情與遭遇,藉以闡述對身體障礙者的身心看法,可以說是推己及人的不只看到自身的處境,也為同樣受身障限制的人發出聲音。她要伸張的是,不能以身障去等同於內在,每個人都是需要受到尊重的個體,對於身體不便的人,社會應該建立起方便的環境,讓身障者有無障礙空間,而不是因障礙環境「造就」了障礙者的辛苦。對於理想的身障環境,雅蓉在〈另一種城巿〉裡傾心描繪了同理心的重要,理想的他城是:「不同身體條件的人,有不同的安居方式。城巿的核心態度,必須是『在乎』。這座城,是真心在乎它的居民。」若把這篇的敘述也視為安靜的批判,我們就知道雅蓉隱於精準穩健詞藻間的,是為無障礙空間請命。

文章中凡有妳我對話的,都可視為內在的自我對話,抽開自我距離,以對視對談辨析問題,這樣的文學技巧,變化敘述,生動問題的多面性。

後記的〈倖存者〉在敘述成長的心路歷程間,也穿插小兒麻痺症的發生與治療進程,有意交代這個疾病的歷史,至此,已瞭解雅蓉寫這本書的企圖不僅是記敘成長的切面,更是為同樣罹患小兒麻痺及身體有缺陷者,釐清所來徑及可對應的方式。或許她無意給予意見,但文章透露出了對待自身與環境的內在心靈與態度。

讀雅蓉的作品是在幾年前的文學獎評審閱稿中,對於她細膩的觀察點留下深刻印象,那時受惠於瞭解應站在身障者的視角看環境。如今她反覆沉澱,淬煉出這樣一本情思肆放、思路嚴密的作品,每一篇敘及他者與疾病,或引用文學作品的篇章,都可見她下足了功夫詳讀資料,轉化為縝密的敘述。所談雖身形障礙面對的各種困境,卻也可以說是脫形而出,以理性思辨探見身障者的處境與可能的對應態度,情感和思考是越形而上的,凝練為文學性的語言,具有她個人獨特的風格。她在成為文學創作者之前,已做了長久的準備。這本散文集是她的成績,應受到喝采。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一個樸素的道理
作者:吳雅蓉
出版:聯合文學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吳雅蓉

寫字的人,坐著看世界的人。

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曾獲文薈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入圍第十七屆臺北文學獎年金類,譯有《浮生若夢:最詭奇的蒲松齡童話》。


《Openbook閱讀誌》是台灣少數以非營利方式運營的專業閱讀媒體。我們正在準備改版網站,希望它能更符合您的使用習慣,也更貼近閱讀本身的節奏與思考。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這份問卷,花 5 分鐘跟我們分享您的感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3-01-11 11: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