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評論》漫畫之神的胎動:難攻評鄭問《戰士黑豹2》

接到替鄭問《戰士黑豹2》寫推薦書評的邀約之際,當下的反應幾乎還歷歷在目:「為什麼我腦中完全沒有關於這本書的記憶?難道是……

《戰士黑豹2》曾經在1984年的《時報周刊》上連載刊行,但卻從未獲得鄭問首肯出版單行本,以致於將近40年來在台灣漫畫圈中,關於《戰士黑豹2》的一切幾乎成了都市傳說。我將電子原稿讀過一遍,昔日透過父親從中華商場舊書店帶回來的一落落《時報周刊》,追完《戰士黑豹》夢幻續集的模糊回憶,開始浮現。原來那些畫面與故事不是什麼曼德拉效應(The Mandela Effect)產生的幻覺,而是真真實實存在過的東西。


戰士黑豹2(典藏復刻版)

補齊失落的環節:鄭問無意公諸於世的青澀之作

關於這本夢幻逸品遲至今日才得面市的因緣始末,出版社引述前《時報周刊》副總編輯莊展信的說法:

《戰士黑豹》第一部連載完後,由時報出版單行本(上中下三冊),首刷完售後並未再版。鄭問迷苦等許久,紛紛要求出版社再刷,但鄭問拒絕再版,連第二部連載結束後也拒絕出版。或許是第一部漫畫作品,尚未成熟,鄭問也不是很滿意,以至於後來他接受採訪時曾多次表示:「真希望看過它(戰士黑豹)的人都消失在世上(滅口)……」

我非常能想像鄭問的心境(甚至表情)。這樣的陳述,自嘲之餘其實透露出他對出版作品嚴厲的自我要求:在日後真正創作出相對「成熟」、「獨特」的作品風格之前,《戰士黑豹》與續作充其量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素描本罷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但說要將「練習作」集結成冊公諸於世,對鄭問而言則是可一不可二了……

鄭問當年拒絕《戰士黑豹》單行本的再版,讓傳奇成為絕響。而《戰士黑豹2》連載後,更隨著《時代周刊》版本的凋零消失在人世。這可以從出版社分享取得《戰士黑豹2》原稿及後續復原作業的艱辛過程,窺得一斑──

這批原稿曾在周刊連載近一年的時間,每一回約6大張(第一張都是彩稿,其他黑白稿),因為鄭問覺得不夠好,從編輯部還回來的稿子,都被他任意捲起來放置一旁,一卷一卷的。鄭太太表示,如果不是要出版,真的很難會把它再打開來整理。我們從鄭問新店家裡抱回兩箱數十卷的原稿,一張一張打開攤平,耗時數月,才得以開始製作。所幸保留還算完整,但還是有些缺漏的遺憾,會盡量用最好的方式來呈現。

藝術家言行如一,不似故作姿態以退為進的庸人俗物一般矯揉造作。鄭問是打從心底不希望這部續集擇日出土的,也因此,今日我們有幸再次閱讀這部一失傳就38年的大師作品,真該好好珍惜。


鄭問自畫像

是啊,《戰士黑豹2》已是38年前的作品。這是後來大家所認識、被日本譽為「亞洲之寶」和「天才、鬼才、異才」的鄭問技驚四座的關鍵,也是大師創作宇宙的胎動起始。

若說《戰士黑豹》是25歲的鄭問踏上漫畫之路的開端,是他摸索漫畫為何的實驗作品,那麼,這部隔年推出的《戰士黑豹2》就是鄭問嘗試形塑個人風格,初試鋒芒的痕跡。

你將在《戰士黑豹2》見識到鄭問橫空出世的獨門技法、文化驕傲的固執堅持、以畫載道的哲學思辨,還有融合各家所長後,大膽突破既定框架的天縱霸氣破土而出的瞬間(感謝老天讓作品重見天日!) 

對我及許多喜愛鄭問的讀者來講,《戰士黑豹》的再版推出,代表一種失而復得的感動;但從未被集結發行過的《戰士黑豹2》經典復刻版此番奇蹟問世,才真正替整部「鄭問傳奇」填補上了「失落的環節」。

作品融入台灣知名景點:有意識地彰顯本土文化

從《戰士黑豹》的開場,就能完全感受到鄭問「畫我文化」的迫不及待與使命感。關於這點,現代年輕讀者可能較難以體會。在過去,「本土」與「故鄉」在商業創作裡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年代(甚至漫畫這種藝術形式本身就被如此對待),許多創作者在創作之時,喜歡假託完全虛構的無有鄉為主題。

但從《戰士黑豹》第一篇章開始,鄭問就直接將整個大宇宙戰爭的致勝關鍵,從遙遠的麥哲倫星雲一路拉到太陽系第三行星太平洋西岸,穿過蘭嶼的獨木舟、八卦山大佛、故宮博物院、霓虹閃爍的中華商場,最後將這項重責大任寄託在一個台灣青年的身上。故事結尾,更讓一場跨越星系的動人悲戀,隱沒在北海岸野柳著名的女王頭之中。


鄭問刻意安排野柳女王頭為《戰士黑豹2》重要轉折場景

鄭問對故鄉及在地文化的心心念念,在《戰士黑豹2》更顯成熟大膽。在這部續篇中,鄭問一改前作借鑑美國好萊塢影視及《重金屬》(Heavy Metal)漫畫雜誌等等媒材的西方美學,從第一彩頁開始,就大量運用東方語彙及台灣讀者耳熟能詳的漢文化圖騰,更進一步做了種種東西合併、傳統與科幻接軌的造型嘗試——寶塔造型太空船、石獅浮空飛行器、龍舟科技運兵艦、古裝風格戰盔甲、儒釋道儀典空間——在在流露出他日後開闢獨特美學路線的野心。


鄭問發揮奇想,東西合併,創造出寶塔造型太空船、石獅浮空飛行器

比起前作,《戰士黑豹2》的故事主軸,更加有意識地嵌入東方文化元素:故事從遙遠銀河系充滿東方圖騰的黑暗勢力崛起拉開序幕,透過時空穿越的情節安排,天馬行空地將場景重新聚焦在1882年的台北城,再由19世紀的台北城門作為樞紐帶讀者飛越到1984年,也正是鄭問連載作品當年的台灣島實況。本部作品將當時風靡台灣社會的棒球文化、知名地景北海岸野柳女王頭及飛碟屋,融合進故事。前作失散異地的男女主角,在台灣集合,踏上征途,以尋求共同對抗邪惡勢力的盟友。


角色境遇加入90年代台灣人人風靡的棒球文化

男女主角屢次穿越時空,回到著名歷史場景:到戰國末年尋找荊軻、三國時期接觸張飛,以及回到西漢時代,在帝國龍城找到飛將李廣(三位都是鄭問心中仰慕的大英雄)。這一行人為了提升戰鬥力,拜師潛心修習武學、參悟心道,最終在壯烈的捨命激戰中,再次拯救了宇宙原先走向毀滅的命運。


鄭問筆下的英雄人物:荊軻、李廣

《戰士黑豹2》這部曾經曇花一現、甚至被作者視為「黑歷史」的作品,其繪畫功力與敘事構思,即便放在今日的標準下,也毫不遜色於現代其他漫畫作品。同時,也承載了珍貴而關鍵的時代意義:作為鄭問何以脫胎換骨在日後成為大師的線索之一,以及見證了台灣漫畫發展歷程中,內容突破窠臼的一環。坦白講,身為台灣人,此刻得以再次翻閱這些畫頁,我心中滿是感激與驕傲。無論漫畫裡外,鄭問為台灣這塊土地所創造的傳說,正在復活……

「這是一場夠浪漫的英雄冒險故事,對吧?」

「是啊,浪漫得非常鄭問。」

yi_dian_na_ping_zhuang_ban_li_ti_shu_feng_xiao_.jpg戰士黑豹2(典藏復刻版)​
WARRIOR PANTHER 2
作者:鄭問
出版:大辣出版
定價:5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鄭問
本名鄭進文,復興商工畢業。專職漫畫、插畫、電玩等跨領域的藝術創作。1983年在台灣《時報周刊》上發表第一部漫畫作品《戰士黑豹》,開啟漫畫創作生涯。獲得好評後又發表了《鬥神》及以《史記》為題材的水墨手繪彩色漫畫《刺客列傳》。其漫畫融合中國水墨技法與西方繪畫技巧,細膩而大膽,作品充滿豪邁灑脫的豪情俠意。

1990年受日本重要漫畫出版社講談社的邀請,在日本發表描繪中國歷史故事的《東周英雄傳》,引起轟動。1991年更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賞」,他是這個大獎20年來第一位非日籍的得獎者。日本《朝日新聞》讚嘆他是漫畫界20年內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異才」,日本漫畫界更譽為「亞洲至寶」。

其他作品《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萬歲》、《始皇》等均是日本時期的雜誌連載優秀作品,同時受邀擔任日本電玩遊戲美術設定,推出《鄭問之三國誌》。進入2000年,鄭問開始與香港漫畫圈合作,陸續發表《漫畫大霹靂》、《風雲外傳》等作品。2003年,受邀到中國跨足電玩遊戲《鐵血三國志》的設計製作,成為中國電玩美術的開拓者。2012年,鄭問重返台灣漫壇,代表台灣參加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

經典作品陸續由大辣出版社重新編排後推出新版:《阿鼻劍》(2008)、《東周英雄傳》(2012)、《始皇》(2012)、《萬歲》(2014)、《刺客列傳》精裝版(2017)、《深邃美麗的亞細亞》(2017)、《鄭問之三國演義畫集》(2019)、《戰士黑豹1》(2021)等,以及個人專書鄭問全紀錄《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2018)、《千年一問:鄭問紀錄片》專書(2020)。多部作品已授權法文版、泰文版、日文版、簡體中文版等,以及影視版權。

2018年6月在台北故宮舉辦《千年一問:鄭問故宮大展》。2019年1月在故宮南院舉辦《故宮╳鄭問:赤壁與三國群英形象特展》。2020年由牽猴子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發行鄭問紀錄片《千年一問》電影。


《Openbook閱讀誌》是台灣少數以非營利方式運營的專業閱讀媒體。我們正在準備改版網站,希望它能更符合您的使用習慣,也更貼近閱讀本身的節奏與思考。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這份問卷,花 5 分鐘跟我們分享您的感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難攻博士(中華科幻學會 會長兼常務監事)
2022-04-25 11:30
OB短評》#364 清爽也鬥智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交陪美學論

當代藝術面向近未來神祇
龔卓軍著,大塊文化,55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思   議   樂 
在與神靈交際往來的悠久文化裡,總梗著科學理性的一根釘子,或以怪亂斥之,或將習俗視為落後傳統,但此書以理論的越境與藝術的能量,將神靈交陪的文化紋理深深刻畫進當代社會乃至(跨)國家情境裡,呈現一豐富又震撼人心的庶民文化景觀。作者稱職地花費篇幅將「交陪」理論化為全書核心,由此出入靜態影像與動態表演藝術評論,是一藝術的民族誌,也是民俗的藝術史。【內容簡介

小不點

杜莎夫人真實人生改編,關於藝術與革命、愛與回憶、階級與決心
Little
愛德華.凱瑞(Edward Carey)著,康學慧譯,悅知文化,499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小厚卻清爽的傳記小說,翻起來像神遊娃娃屋,百科全書式的插繪萌萌的,所有東西都可以拆解成器官和元件,既呼應了傳主的熱情,也鋪墊出一種小怪物感,像童年那些沒有著落的夢。杜莎夫人蠟像館常讓人聯想到恐怖谷理論,這書則把恐怖谷化為動物森友會,歷史大概也就這麼一回事。【內容簡介

旁觀的方式

從班雅明、桑塔格到自拍、手機攝影與IG,一個台灣斜槓攝影師的影像絮語
汪正翔著,臉譜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批   思   議   樂 
台灣的攝影論述最常見圍繞著西方理論、設備技術這兩個領域的討論,又或者寫文化評論的人其實沒在拍照、拍的人就只看見機器和調圖軟體。此書作者大概可以很理直氣壯,因為攝影與論述都是他的日常操練,所以書中文章讀來雖然自嘲很廢文但都頗接地氣。攝影家飄渺的理論與身段以抱怨碎嘴現形,文章反映了社群媒體的即時且當下,但書名指引了對於攝影的批判淵源,讀來豐富又有爽度。【內容簡介

九品脫

打開血液的九個神祕盒子,探索生命的未解之謎與無限可能
Nine Pints
蘿絲.喬治(Rose George)著,張綺容譯,聯經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知   批   議   樂   益 
與其說這是一本血科普,不如說是血的民族誌,一份魔鬼都在細節裡的文化人類學報告。黑人的血有什麼不同?血加工如何成為衍生性金融商品?衛生棉條的成分OK嗎?作者娓娓道來,實則劍走偏鋒,不斷挑戰你自以為開明的觀點,讀來反而令人瞳孔放大,不時觸動內心的辯證小劇場。一場熱血滔滔的鬥智型閱讀。【內容簡介

朝貢、海禁、互市

近世東亞五百年的跨國貿易真相
朝貢.海禁.互市:近世東アジアの貿易と秩序
岩井茂樹(いわいしげき)著,廖怡錚譯,八旗文化,70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朝貢」、「海禁」、「互市」是探討近世東亞國際關係與貿易的重要關鍵字,岩井茂樹透過上述三個關鍵字的討論,建構了清晰且具有說服力的東亞近世國關與貿易史的歷史像。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認識日本學界如何闡述此一議題,也能看到中國在此關係中所扮演的特出角色。從明代到清代,官方建構國家所主導的東亞朝貢貿易秩序走向崩解,在明末清初海禁取消之後,取而代之的是蓬勃的民間貿易。透過書中的分析與討論,將可以幫助今日的我們認識近當代東亞國際政治與貿易的歷史結構、元素與其動力。【內容簡介

真實案例

你要像怪物般活著,還是像正常人死去?
Case Study
格雷姆.麥克雷.伯內特(Graeme Macrae Burnet)著,林雨蒨譯,方言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樂 
不可靠的敘事者,說了一個不可靠的犯罪故事,讀來疑雲重重,前翻後找,彷彿自己也成了不可靠的讀者。這小說來得即時,花上幾個小時,就可以完美體驗百分百的煤氣燈效應。【內容簡介

書上設計展2021

尼普利編輯室企劃,尼普利出版,56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每年都很期待台灣畢業設計年鑑的出版,即使是非設計專業的讀者也能從中觀察設計領域關注的主題,因為這些設計作品大多反映了台灣在地乃至全球的重要議題,如近幾年永續、科技、社會福利、地方文化都是備受凸顯的主題。無論是設計概念或商品計畫,這些作品更帶有年輕世代與設計產業的視角,如今年有一「主題報導」呈現「實習」文化與勞動議題,這是非常多年輕工作者必經之路,也是當代青年勞動焦慮的縮影。【內容簡介

歷史的轉向

現代史學的風向與省思
黃進興著,允晨文化,40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這是中央研究院院士黃進興對於當下歷史學反思的最新作品。黃進興一直是華文歷史學界重要的推手,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窺見臺灣歷史學界對於歷史研究課題與方法的變化,以及作者對於當下歷史學發展的許多洞見與省思。歷史學從史料學到今日的歷史學,研究的課題、立場及方法都已大不相同。例如中國宗教史的研究已從昔日的邊緣,逐漸走向今日學界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顯示今日學界的研究課題與興趣已更加多元。閱讀本書的過程中,除了對臺灣歷史學的發展可以有深刻的認識之外,也可以在作者的提示下,察覺今日歷史學的風向與轉向。【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閱讀趣.特性.公


《Openbook閱讀誌》是台灣少數以非營利方式運營的專業閱讀媒體。我們正在準備改版網站,希望它能更符合您的使用習慣,也更貼近閱讀本身的節奏與思考。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這份問卷,花 5 分鐘跟我們分享您的感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東亞書房》川上未映子入選布克國際獎短名單,及其他藝文短訊

【業界新聞】

■日本作家川上未映子,以長篇小說《Heaven》進入英國布克國際獎(International Booker Prize)最終評選,得獎結果預計於今年5月底公告。創設於2005年的布克國際獎,隸屬於國際文壇極具影響力的英國布克獎,表彰以英文發表或有英文譯本的各國文學作品。上一個獲布克國際獎提名的日本作家小川洋子,雖在2020年以《祕密結晶》進入決選,但最終遺憾與獎項擦身而過。川上這次同樣進入最終評審環節,角逐首位奪得布克國際獎日籍作家的榮耀。《Heaven》透過在學校遭到霸凌的14歲少年的故事,直指人性善惡的根源。日文單行本於2009年出版,英譯本則在去年(2021)發行。

■系列作銷量突破455萬部的超人氣作品《殘念生物事典》,4月中再次迎來全新續集:《太有趣了!進化的神奇:果然是殘念生物事典》(高橋書店)。《殘念生物事典》講述在不斷變化的地球環境中,雖然認真生活著、卻具有某些缺陷的各式奇妙生物。作者以詼諧有趣又帶點厭世的風格,呈現生物們讓人意外的一面,使讀者對不同動物多了親近、親切之感,深受學童喜愛。系列作第1和第2冊,目前銷量皆已超過100萬本,同名改編動畫電影預計於今年7月在日本院線上映。

■根據本月11日的消息,去年4月逝世的日本新聞工作者、作家暨評論家立花隆,遺族將其生前累積超過5萬冊的藏書,捐贈給二手書店。立花隆的妹妹及祕書菊入直代表示,兄長生前曾提過:「希望將這些書籍,轉交給對書本身的內容感興趣,而非『希望擁有曾經屬於立花隆的藏書』之人。」他生前亦嚴正申明,不希望設立冠與他之名的文庫或紀念館等機構。根據接手立花隆藏書的二手書店估算,他留下來的書籍資料,光是單行本便超過5萬本,報章雜誌及各式書冊等更是多不勝數。

【得獎消息】

■2022年日本書店大獎票選結果於本月6日公告,新人作家逢坂冬馬的出道作《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早川書房),成為今年度的首獎得主。這部作品在去年底以評審全員滿分的評價奪下第11屆日本阿嘉莎.克莉絲蒂獎,逢坂更以新人之姿入圍直木獎,一時蔚為話題。

《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以蘇聯時期女性狙擊兵謝拉菲瑪的故事,刻畫戰爭的殘酷,並聚焦戰爭中的女性經驗。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當下,這部小說的題材和描寫格外受到注目。2022書店大獎的2-10名,則依序為青山美智子《紅與藍與草圖》(PHP研究所)、一穂ミチSmall World(講談社)、朝井遼《正欲》(新潮社)、淺倉秋成《六個說謊的大學生》(角川出版)、西加奈子《黑夜將明》(新潮社)、小田雅久仁《殘月記》(双葉社)、知念實希人《玻璃塔殺人事件》、米澤穗信《黑牢城》(角川出版),以及町田園子《撈星》(中央公論新社)。

■今年度日本「漫畫大獎2022」評選結果,於上個月底出爐。うめざわしゅん的《達爾文事變》(講談社),擊敗《海波追尋的終幕》、《我推的孩子》、《驀然回首》等暢銷作品,成為本次獎項的最終贏家。漫畫《達爾文事變》,透過人類和黑猩猩的混血兒查理以及人類女孩露西2人的故事,講述恐怖組織、炎上爭議、差別待遇等人類社會中存在的問題。《達爾文事變》第1集於2020年底出版,最新出版的第4集於本月21日發行。


獲日本「漫畫大獎2022」的前三名作品:《達爾文事變》、《驀然回首》、《ひらやすみ》

■第7屆渡邊淳一文學奬,由葉真中顯的《灼熱》(新潮社)摘得桂冠。集英社主辦的渡邊淳一文學奬,旨在選拔前一年度「超越純文學.大眾文學框架,具備豐富的故事性,對人性心理刻畫入微的小說作品」,過去的獲獎作包含川上未映子的《憧憬》、平野啓一郎的《日間演奏會散場時》、東山彰良的《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等。

本屆贏家《灼熱》,扎根於綿密細緻的取材,並同時具備現實感與娛樂性。出生於沖繩的阿勇,以及日裔二代時生,於1943年在距離日本最遙遠的國家巴西相遇。他們本是無可取代的好友,然而二戰之後,身在異鄉的日本移民卻兩極分化。相信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獲勝的一方,被稱為「勝利組」,而對日本戰敗有著正確認知的一方,則稱為「失敗組」,兩方都堅持自己所相信的歷史是真實的。葉真中顯透過雙方的「勝負認知爭論」,勾勒出現代社會的狂熱,以及分化的加速,其對當代問題的敏銳觀察,讓《灼熱》獲得讀者與評審的一致認同。


日本作家葉真中顯《灼熱》獲第7屆渡邊淳一文學奬(左圖取自asianwiki

【作家動態】

■《孤狼之血》、《棋盤上的向日葵》、《米迦勒的鼓動》作者柚月裕子,於今年4月推出醞釀13年的短篇小說集《洋金花綻放之夏》(角川出版)。柚月除了長篇暢銷小說外,亦寫下許多有趣的短篇作品。這次她將出道至今多年來所創作的懸疑、恐怖、幽默、時代小說等短篇整理成冊,發行首部短篇合集。除了書名同名故事〈洋金花綻放之夏〉外,書中另收錄〈愛哭鬼之鈴〉、〈櫻花、櫻花〉、〈哭泣的貓〉等10個篇章,透過不同類型和風格的作品,呈現作者書寫的多重風貌。


柚月裕子推出短篇小說集《洋金花綻放之夏》(右圖取自asianwiki

■著有《鹿王》、《獸之奏者》、《精靈守護者》的日本兒童文學暨奇幻文學作家上橋菜穗子,於本月底推出最新奇幻長篇鉅作《香君》(文藝春秋),以植物、昆蟲、微生物和人類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勾勒出龐大而縝密的世界。源自遙遠過去、據說自神鄉孕育而生的奇蹟稻米「御生稻」,是烏瑪爾人建立帝國的根基。透過氣味了解世間萬物的活神「香君」,在漫長的時光中持續庇護帝國的發展。然而,御生稻卻自某天開始,受到蟲害所侵襲。與此同時,一位嗅覺超乎常人的神祕少女愛沙,踏上帝都的土地,並因緣際會發現了隱藏在御生稻之後的謎團。

作者上橋在訪談中提到,植物對她而言一直非常有吸引力,但卻不太會被當作故事的主題。植物對人類而言,就像是安靜的、有點遙遠的他者。在《香君》一作中,上橋以自身對植物的熱愛為動力,書寫帝國神話、神祕異能、人口和糧食問題,以及政治、疾病與生態。

■著有岬洋介系列、御子柴禮司系列、嘲笑淑女系列的暢銷作家中山七里,於上個月推出《人面瘡偵探》續作《人面島》(小學館),講述隱密的基督教島嶼上發生的密室殺人謎團。

肩上寄生著毒舌人面瘡的遺產鑒定師三津木六兵,某天被派遣到長崎某個被稱為「人面島」的島嶼,為村長鴇川行平進行遺產鑑定。出乎六兵意料的是,這個島嶼上直至今日仍住著許多隱匿基督徒,並且據傳藏有平戶藩埋藏的財寶。除了島嶼的歷史外,村長鴇川家因前後兩段婚姻所引發的複雜家庭問題,以及遺產鑑定期間發生在祈禱室的密室死亡事件,亦成為讓六兵頭疼、也讓六兵身上的人面瘡興味盎然的催化劑。在六兵調查的過程中,第二起殺人事件再次發生。毒舌人面瘡與鑒定師六兵,這次將挑戰孤島密室殺人案,並揭秘宗教、產業與家庭成員之間的緊張角力。

■著有《棋盤上的阿爾發》、《罪之聲》、《錯視畫的利牙》、《歪曲的波紋》等代表作的文學獎作家塩田武士,於上個月推出最新長篇小說《朱色的化身》(講談社),以新聞記者的視角,講述橫跨昭和、平成、令和的社會派寫實故事。

「想要知道」,是一種罪嗎?文字工作者大路亨,受到罹癌的前新聞記者父親委託,與一位名為辻珠緒的女性碰面。珠緒是一款曾經家喻戶曉的知名遊戲開發者,然而她卻在某天突然消失了蹤影。亨透過訪問珠緒的前夫、大學友人、銀行工作時的同事等人,意識到她的人生,深受昭和31年發生的福井大火所影響。踏入文壇11年的作家塩田,以「實際存在」的資訊為基礎,細膩地編織出一齣真實深刻的人間劇。書評家三宅香帆、吉田大助等人,將本書評為巧妙地融合了事實與虛構元素的作品。

​■著有《嫌疑犯X的獻身》、《白夜行》、《天鵝與蝙蝠》等人氣推理作品的文學獎作家東野圭吾,於本月中推出全新長篇《假面遊戲》(集英社),為突破480萬部銷售紀錄的新田浩介《假面飯店》系列再添續作。毫無線索的3個殺人事件,彼此間有著微妙的共通之處。除了殺人手法一致外,被害者皆是過去曾經致人於死之人。刑警新田浩介在調查中發現,憎恨著3個事件被害者的舊案家屬,正好都住在東京高級酒店「柯迪希亞飯店」。抱著複雜思緒重新展開調查的浩介,這次將會挖掘出什麼樣的內幕呢?

■去年初以出道作《前男友的遺書》奪得第19屆「這本推理小說好厲害!」大獎的新川帆立,今年4月發行懸疑短篇集《劍持麗子的當夜推理》(寶島社),呈現菁英女律師睡眠不足熬夜解謎的精彩續集。在東京都內大型法律事務所任職的麗子,除了忙於白日的案件外,還在業務的空檔(通常是深夜),承接起一般民事的法律諮詢。麗子將如何在下一個繁忙的白日到來之前,成功解決事件呢?面對一個又一個來到眼前的難題,今晚對麗子而言又是不眠夜了。

■今年初以《塞王之盾》奪得直木獎的歷史小說家今村翔吾,於本月底出版得獎後第一部新作《討伐幸村》(中央公論新社),從多位人物的觀點呈現真田幸村的樣貌,是作者繼《第八支長矛》及《塞王之盾》後,又一部細緻而宏大的作品。

德川家康、織田有樂齋、南條元忠、後藤又兵衛、伊達政宗、毛利勝永,甚至是幸村的兄長真田信之,為何都不約而同高喊「討伐幸村!」呢?今村透過戰國末期最後的戰役,以及不同角色在思想和立場的碰撞,描寫複雜政治情勢與戰爭之下的親子、兄弟,以及「家庭」。


左起:東野圭吾《假面飯店》、新川帆立《劍持麗子的當夜推理》、今村翔吾《討伐幸村》


《Openbook閱讀誌》是台灣少數以非營利方式運營的專業閱讀媒體。我們正在準備改版網站,希望它能更符合您的使用習慣,也更貼近閱讀本身的節奏與思考。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這份問卷,花 5 分鐘跟我們分享您的感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