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直視創作者巨大才華:訪漫畫編輯林怡君 ft.金漫、金鼎、Openbook好書獎獲獎故事

年底是出版大盤點的日子,也是各種獎項頒發的璀璨時刻。此時,被得獎光輝照耀的除了作者,埋首書後的編輯也難得站到台前接受掌聲。

以「小毛」、「MaoPoPo」等名為人熟知的大塊文化副總編輯、資深漫畫/圖文編輯林怡君,近年來與插畫家阿尼默合作的《情批》、川貝母的《成為洞穴》,分別獲得今年度金鼎獎圖書插畫獎及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她個人則以任正華的《漫漫畫人間》、《人肉包子》套書及王登鈺的《秘密耳語1》,獲頒金漫獎漫畫編輯獎。


資深漫畫編輯林怡君以《任正華套書》、《秘密耳語1》獲得第12屆金漫獎漫畫編輯獎(攝影:金漫獎官網

三款獎座一字排開,星光熠熠,然而其中每一顆微小的亮點,都是編輯用耐心細細鑿開的光。尤其對林怡君來說,每本書的成形不只是用「年」,甚至是5年、10年來計量的。

可以說,沒有掌聲的時刻,才是編輯們的常態。下了頒獎台,繼續騎著摩托車穿梭市區、在辦公室與印刷廠熬夜加班,偶爾閒暇時往山林野外跑、尤熱愛太極拳,則是編輯林怡君的日常。

面對創作者的耐心守候

面對創作者,林怡君的耐心是擅長等待。比如任正華,她在1980年代末以《修羅海》一鳴驚人,後來作品風格多元,幽默諷刺現實,並曾成立出版社、創辦漫畫月刊,但在2010年前後淡出漫壇。

林怡君年少時便是任正華的讀者,2012年、2015年兩度試圖透過中間人聯絡任正華,但都未果;直到進入大塊文化任職,2019年請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出面邀約,終得以與任正華見面,但漫畫家仍表明停筆多年,也堅拒重出成名作《修羅海》。

一般人約莫到此便「盡人事,聽天命」,但林怡君心中的懸念,促使她再寫了封email,提議整理任正華其它中短篇舊作。或許是數度叩門的堅持,任正華終於首肯,並另外給出《人肉包子》長篇舊稿,連同收羅她舊作與評論、年表的《漫漫畫人間》,兩書才得以在2020年出版,今年金漫獎也把特別貢獻獎,頒給這位神祕低調的漫畫家。


文化部長李永得(左)頒贈特別貢獻獎予漫畫家任正華,由大塊文化公司董事長郝明義(右)代為領獎(攝影:文化部提供)

「不去試怎麼知道不可能,反而正因爲很難,覺得失敗了也沒有損失。」留著率性短髮的林怡君眼神發亮地說。想必對熱血的她而言,做比不做更容易。

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譬如十多年前林怡君擔任《自由時報》記者時結識了插畫家阿尼默,其後阿尼默負笈捷克5年、回台後潛心創作無心出書,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拿著短篇漫畫稿《緞帶》來找林怡君,然後又是3年的打磨,才出版漫畫集《小輓》。2019年《小輓》獲得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2020年更獲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漫畫類首獎,今年阿尼默以《情批》再度獲頒拉加茲獎「詩類評審優選獎」,讓主辦單位對台灣的創作力驚嘆不已。


阿尼默以漫畫集《小輓》獲得國內外獎項肯定(攝影:王志元)

再如插畫家阿力.金吉兒(Ali Ginger),林怡君與她的交誼可遠溯到求學時期參加陳璐茜的手製繪本班、後來在由學生們組成的「圖畫書俱樂部」相識,至今10多年,但今年才首度合作出版圖文集《去遠方:聖塔菲印象》;插畫家川貝母的圖文畫冊《成為洞穴》也是她歷經5年的等待與討論才成書。若非漫長的守候,這幾本書恐怕都難以如此完滿的面貌問世。

發掘創作者的眼光、樂與人交遊的「編輯力」

林怡君發掘作者的眼光、做書的品味獨到,意外的是她本科讀的是台大心理系。不過就讀輔大心理所時,她的碩士論文以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Antony Brown)的作品研究圖像知覺,已稍稍透露「轉行」端倪。

她從小跟著兄姊看漫畫,也熱愛繪本與動畫。研究所時,她自覺對諮商、社輔、統計分析等本科系出路都沒興趣,於是放下論文休學,第一份工作在PChome旗下的網路e世界出版社擔任書籍寫手(in-house writer),後歷任誠品書店網站企畫編輯、《自由時報》天生玩家版與副刊版記者,2006年進入時報出版擔任流行漫畫線主編。

對網路快節奏的敏銳、樂於與人交遊的記者性格,可說養成了林怡君身為編輯的「關鍵力」。至今她仍每天追蹤大量插畫家的IG和FB,「不只看他們的作品,也看他們轉貼的國內外創作者,才能保持敏感度。」

而聽她言談,往往在一段敘述中會出現至少3個人名,然後再延伸出4、5、6個;若是一本書的完成,從設計、插畫、文宣,到展覽、書店與媒體宣傳,她大概可以動員十來個人脈朋友。這也許有點戲言,但她確實擅長與人維持關係,朋友廣且相交深,她笑說有回編書需查找佛經問題,「我還真找到一個佛經專業的朋友。」

此外,她也勇於挑戰創新,任職時報主編未久,她便大膽選書,引進台灣相對陌生的歐洲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如奎格.湯普森(Craig Thompson)的《被子》、克里斯.衛爾(Chirs Ware)的《吉米.科瑞根:地球上最聰明的小子》,與法國插畫家法蘭斯瓦.普拉斯(Francois Place)的圖文創作《歐赫貝奇幻地誌學》等。這些作品不僅在台灣書市引起矚目,《歐赫貝奇幻地誌學》更得到當年開卷好書獎的肯定。

沉浸在追求完美的龜毛情境裡

然而,她追溯「奠定」編輯心法的一本書,卻是2006年出版日本作家村上龍的《工作大未來》。這本書為青少年指引500多種職業的工作實況,但林怡君認為中文版不該只是照本翻譯,便另找一群寫者,為每個職業編寫台灣現況,甚至不顧某週刊的封面報導刊出時間已定,即使社內希望書和報導同時出版,她仍為了完成此構想而延期出書。

而耗時費力的企畫成果,是出乎意料的轟動暢銷,讓她從此確信:「很多事急不得,一定要把書做到最好,不要為任何原因倉促出手。」

如今線上圖像閱讀容易,紙本書的魅力更在於編輯與裝幀。林怡君秉持職人精神:「當創作變成一本書,必須有在結構與概念上的意義。」除了與作者在創作端打磨努力,她也深諳「魔鬼藏在細節裡」,尤其圖文書從文圖配置、選紙、上色、到印刷等關卡重重,而她就是那個不斷打怪、升級再進化的魔人。


(林怡君提供)


《情批》出版前適逢長年合作的吉鋒印刷廠老闆劉添木(右)決定退休歇業,趕在最後一個印刷日特地先挑幾張圖拼版請阿木師打樣作為日後印刷參考(林怡君提供)

比如早年編輯《吉米.科瑞根》時,她便選了7種紙打樣書衣、邀阿尼默跨刀中文手寫字;《被子》中文版曾被作者湯普森譽為「全世界最美的版本」。

進入大塊文化後,林怡君規畫松本大洋的《惡童當街》、《乒乓》等經典舊作與首度引進台灣的作品,找來漫畫創作者力本擔綱中文手寫字,將畫格中的「砰」、「咚」等狀聲詞以中文重現,並根據原文情狀細究字型、大小,字距和排列角度等細節。定稿時她甚至一字字手動微調,沉浸在追求完美的龜毛情境裡。今年推出松本的《GoGo Monster》則取得日本設計大師祖父江慎授權,呈現書口網印圖案等原版特殊裝幀,精美製作在在驚艷漫迷。


《GoGo Monster》忠實再現日本設計師祖父江慎原版設計(攝影:OniLai;大塊提供)

插畫家川貝母的圖文畫冊《成為洞穴》則宛如典藏精品,以特殊選紙、特調油墨等設計和裝幀,與瑰麗的圖文創作相映,即使定價高達1600元,仍創下一個月便再刷紀錄。

做好做滿,不只在等待作者創作能量水到渠成、對編務細節的堅持,還在行銷上使盡全力。林怡君說:「因為編輯是最懂作品的人,我知道找什麼人合作辦展、設計海報,找誰翻譯、審書,甚至和哪個單位合作邀請國外作者來台。」這些全是專業,也可以是行銷策略。


《成為洞穴》的裝幀、選紙及印刷皆可看出細膩設計。下圖為書籍內封的局部夜光墨特殊處理(攝影:OniLai;裝幀設計:鄧彧;大塊提供)


川貝母《成為洞穴》獲2021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作者與編輯齊聚贈獎典禮。左起大塊文化副總編輯林盈志、林怡君、川貝母與頒獎人詹宏志(攝影:張震洲)

編輯出書就像「打牌」,要配牌也要調整節奏

林怡君自2006年進入時報出版、2011年離職自由接案、2016年投身大塊出版至今,剛好15年。她觀察出版市場整體不佳,「但讀者的開放性與可能性變大。」她列舉如2012年台灣開始參展安古蘭漫畫節、2013年專注本土紀實漫畫的慢工出版社成立、同年公館Mangasick漫畫私倉成立,與2018年起文化部首設漫畫輔導金等,都讓創作者和讀者眼界大開。

而今在坐四望五的交界,林怡君被編輯友人的話點醒:「如果從退休倒數,已經剩沒幾本書可以做,所以我更不想勉強自己了!」換言之,必須把心力投入最擅長、最值得的事,也適時帶領年輕編輯。

比如她剛出版年輕漫畫家穀子的《T子%%走》,搞笑描繪台灣女生的日本約炮之旅,她表示從分鏡「一眼就看到作者的才華」,更嘆服她輕巧翻轉性別的能力,「但這次我交給20幾歲的企畫和編輯,因為我相信她們更懂得怎麼操作。」

她妙喻編輯出書就像「打牌」:「你手上不可能都是好牌,所以要『配』、要調整節奏,嘗試創新但銷售較困難的作品,需搭配市場接受度較高的,不能瘋狂出冷門書,也不能啪啪啪一次把所有好牌打出來。」

這過程還包括如何說服老闆、業務、通路和讀者,然而結果不會永遠順利,全力以赴,但也難免心累。林怡君曾描述這工作最美好的部分是「能近距離直視創作者巨大的才華。」與作者的革命情感,和來自各界種種的正面回饋,支撐著她走到現在。

她說:「我喜歡拉大家一起,一起想把事情做好,做好後會很有成就感。」很美麗,很困難,但是很滿足——這也是大家享受跟林怡君一起做書的原因吧。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1-12-27 07:00
OB短評》#345 安定浮動生活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

曹疏影著,黑眼睛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在兩岸三地、城市浮隙間移居的身體,在告別與重逢、悼亡與新生間的情感,匯集在一部書中,指向的是世界的斷裂與再造。看似主題發散的各首詩被安頓在地理坐標,以及不安的舌尖上,猶如每個文字從四面八方飄來落在紙頁上,成為詩,也成為記憶與言說的一種形式。這些詩作捕捉、重構空間與心理的斷裂,亦形成各種層次的更新,讓語言有了新的歷史、想像、生存方案。【內容簡介

偽神的密林

ㄩㄐ著,雙囍出版,370元
推薦原因: 文   樂 
此作善於調動文化事件符號與寓言、物質化都市生活與家鄉的界限,寫生活寫得透澈,寫心靈寫得實地,讓「敘述」著床文字宮殿,生出一同溺水、一起仰泳的讀者。在看似(大家都會)抱怨生活的字句中可以讀到浪漫與篤定,有諸多詩篇非常明朗可愛,緩緩輕撫厭世的毛球與陰晴皺摺,因此浮動的生活猶如被安定在詩裡。【內容簡介

倖存者,如我們

We, the Survivors
歐大旭(Tash Aw)著,彭臨桂譯,聯經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一個由個人經歷發展出的嫌疑故事,往上一層映照出馬來西亞社會偏見的複雜輪廓,更上一層推展開的是全球化的問題。故事主角的冒險經歷體現了馬來西亞社會中的族群與資本矛盾,然而當西方社會自詡要拯救世界而禁止橡膠時,在地的工廠即紛紛倒閉讓底層勞動者陷入困境,外資與本地勞工的共業,諷刺地要以羅興亞難民作為解決方案,諭示邊緣之外還有邊緣,而中心依舊是(由美國代表的)西方社會。然而作者將中心移至一個小人物身上,以出色的敘事能力擾動國界,並以人性的邊界寓言地緣政治的虛妄。【內容簡介

革命的那一天

Adjustment Day
恰克.帕拉尼克(Chuck Palahniuk)著,黃鴻硯譯,麥田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在小說創作的領域裡,(反)烏托邦與近未來題材或許已不闕奇,但帕拉尼克就是能把既存的敘事框架翻攪成屬於他的世界。在高速進行、不斷拋擲出來的對話主題與場景的敘事中,讀者暈車又清醒;在我們以為「美國的政治、宗教、種族、性別、性向與階級等議題談得還不夠多?」的疑問下,作者犀利地插針引線,讓問題不斷堆疊抬高,又重重地甩進敘事者的腹中,腸繞也纏繞的思緒大量迸發,成就的是一部只有帕拉尼克才寫得出來的小說。【內容簡介

辛波絲卡拼貼人生

Wisława Szymborska. Si dà il caso che io sia qui
愛麗絲.米蘭尼(Alice Milani)著,林蔚昀譯,大塊文化,680元
推薦原因: 設   文   樂 
以波蘭重量級詩人的生平為基底創作的圖像小說,擷取自詩人生命中重要的片段、事件、人物,但並非僅是「史實」再現,而是「心靈現實」的重現。為求趨近較少為人著墨的心理狀態,作者加入虛構的人物與設計,與風格獨特動人的插畫一起,構築出屬於創作者的觀看視角,讓敘事舞台更臻穩固,也讓詩人的愁苦喜樂立體浮現。【內容簡介

重回大地

薩爾加多的凝視
De ma terre à la terre
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伊莎貝爾.馮克(Isabelle Francq)著,陳綺文譯,衛城出版,400元
推薦原因: 思   議   樂  
薩爾加多凝視世間的沉重與瑰麗,自己也成為眾人凝視的對象。自述的角度呈現了他的生命軌跡,他是如何與攝影產生交集,形成光暈與風景。在一幅幅照片背後,攝影者又是如何與客體間形成細密的互動。最珍貴的,是薩爾加多對於攝影的闡釋。那些言說,既道出了技法,捕捉了光影令人著迷之處,也勾勒出「攝影」的輪廓。【內容簡介

搖滾經濟學

解開超級巨星與暢銷商品推手的7大祕訣, 既酷又殘酷的全新成功法則讓你成為最厲害的1%
Rockonomics: A Backstage Tour of What the Music Industry Can Teach Us About Economics and Life
亞倫.克魯格(Alan B. Krueger)著,林步昇譯,天下雜誌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議 
經濟學家以商業營運的角度剖析了音樂,帶我們走入後臺,指點出7項音樂與巨星得以縱橫江湖,成為成功產業的密訣。原本身處經營迷魂陣中的我們,隨著作者攀上制高點,望見了陣中的重重機關。豐富的案例讓我們看到音樂人和音樂的關係,經營者又是如何為音樂擘劃未來。更珍貴的是,作者提醒了所有人:音樂為人們帶來的快樂才是一切的源頭,是成功的大絕招。【內容簡介

社會主義快來吧!

皮凱提的二十一世紀問答
Vivement le Socialisme! Chroniques 2016-2021
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著,陳郁雯譯,衛城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看著資本主義、自由主義與民主制度的種種扞格不入,曾經討論21世紀資本集中趨勢的皮凱提,以他所擅長的時間和結構分析,為大家端出「參與式社會主義」的處方。他以明確有感的社會現象,契合時事展開論說,讓關懷自身未來與世界運轉的普羅大眾,有了較可親的途徑進入議題背後的論證。在諸多反省與調整方案中,這道處方,確實值得還在崇尚表面平等,視簡單民主為普世真理的臺灣深思細想。【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東亞書房》出道作《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於阿嘉莎.克莉絲蒂獎獲評審滿分評價,及其他藝文短訊

【作家動態】

■新人作家逢坂冬馬以出道作《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摘得第11屆日本阿嘉莎.克莉絲蒂獎,得獎作品在上個月由早川書房正式發行單行本。《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是目前為止唯一在阿嘉莎.克莉絲蒂獎評選中,獲得所有評審滿分評價的作品,書籍出版前便在社群媒體引發討論。
故事背景設定在蘇德戰爭白熱化的1942年,住在莫斯科近郊的少女謝拉菲瑪,在一次德軍襲擊中目睹母親和村民慘死。被蘇聯紅軍女兵士依麗娜解救的謝拉菲瑪,面臨「要戰鬥還是死亡」的選擇,並決定成為女性狙擊兵,懷抱著復仇信念開始日復一日的訓練。然而,前往史達林格勒戰役前線,在無數交錯的死亡中穿梭的謝拉菲瑪,最終卻迎來意想不到的「真正的敵人」。書評家北上次郎盛讚:「本書全然不似新人作品的完成度,實在另人嘆服。」作家桐野夏生則評論:「這部作品並非歌頌英勇事蹟,而是講述成為狙擊兵的少女經歷失與得的故事。」

■今年度以《彼岸花盛開之島》榮獲芥川獎的台籍作家李琴峰,於本月初出版全新作品《生命祝福》(朝日新聞出版),衝擊性的題材引發媒體討論,新作更在正式發行前便確定再版。
「你想要降生到這個世界嗎?」如果人可以自行選擇是否要出生,世界的樣貌會如何變化呢?故事背景設在落實「合意出生制度」的近未來日本。父母在孩子出生前,需要根據遺傳、環境等因素,向其告知來到世上的「生存難易度」,並將出生與否的選擇權交到孩子手中,而不顧本人意願,將拒絕出生的孩子生下來的人,則會觸犯「強制出生」的罪責。
然而,對新生命滿懷期待的女性,若受到腹中朝夕相處9個月的孩子「拒絕」,又該是何等的痛苦與衝擊呢?《生命祝福》一書從與同性結婚、接受人工受孕的主角立花彩華的視角,講述期盼孩子到來的伴侶,面對合意出生制度的複雜心緒,並從中帶出對於生命的思考與抉擇。

■自20歲開始投稿,30多年來橫掃直木獎、山本周五郎獎、川端康成文學獎等各大知名獎項的日本作家江國香織,於本月底出版新作《一個人撐著傘》(新潮社)。
某個除夕夜,3名年過80的男女在旅館會合,一起喝酒緬懷過去,接著一同用獵槍結束生命。3人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過去和經歷呢?他們的妻子、孩子以及友人,皆無法理解他們自行了斷的理由。江國以看似詭異而唐突的死亡事件,以及被遺留的周遭親友的日常,勾勒出人生中各式各樣的喪失,以及各式各樣的終結。

■7度入圍直木獎、去年終於以《少年與犬》抱回獎項的日本作家馳星周,於本月初出版直木獎獲獎後第一部長篇小說《黃金旅程》(集英社)。裝蹄師平野敬是北海道養老牧場的經營者。這間牧場原先由阿敬友人和泉亮介的雙親所經營,在身為馬術師的亮介因持有興奮劑被捕入獄後轉讓給了阿敬。牧場中最吸引阿敬注意的,是一匹健壯驕傲卻暴躁難以馴服的尾花栗毛馬。某天在賽馬場與尾花栗毛馬的馬主相遇時,阿敬發現比賽中的馬匹變得過度興奮,心存疑惑的他因而展開了調查。其後,與黑道勢力拉扯、在綁架衝突中撿回一命的阿敬,及出獄後受阿敬鼓勵想藉由賽馬重新奮起的亮介,都將自己的人生託付在馬匹身上。馳星周透過賽馬引發的各式衝突,勾勒出屬於人與馬的冒險旅程。


日本作家馳星周出版長篇小說《黃金旅程》(左圖取自Excite Blog

■著有《向著風的那邊奔跑吧》、《深夜咖啡店》系列等代表作的小說家暨翻譯家古內一繪,於上個月底出版小說新作《小古貓山莊》(角川出版),描繪脫離日常的魔幻饗宴。森林的深處,佇立著一間只有心懷煩惱的人才會到達的神祕旅宿「小古貓山莊」。這裡有外型絕美的老闆和不可思議的員工、燒著柴火暖爐的大廳,以及口味極佳的愛爾蘭料理。然而,一旦在這裡住下,勢必會吃到苦頭。在學校社團中遭受霸凌而心力交瘁的少年、因在職場受到孕婦歧視而深感困擾的女性等,各式各樣的「求救者」來到了山莊,與山莊中的謎樣角色,共同譜寫充滿愛與淚水的奇妙物語。

■2009年以出道作《告訴增大派》榮獲第21屆日本奇幻諾貝爾大獎,2013年又以《書也有雌雄之分》奪下第3屆Twitter文學獎日本國內首獎的小田雅久仁,於上個月出版睽違9年的全新作品《殘月記》(双葉社),書寫以月為題的3個篇章。由惡名昭彰的獨裁政權統治的近未來日本、震撼世界的傳染病「月昂」、主角們賭上性命的愛,小田透過極富想像力的筆觸,構築令人驚奇的異想世界。書評家豐崎由美評述,這本小說令人印象深刻,「看了這3個故事後,絕對沒辦法再以之前的方式看待月亮了。」

■2015年以出道作品《孤獨者》及《Wind Notes》分別摘得第16屆小學館文庫小說獎及第22屆松本清張獎的日本作家額賀澪,於本月底出版長篇小說新作《領略世界之美》(双葉社),講述兄弟自殺後,被遺留的雙生子踏上旅程,走訪馬爾他、台灣、倫敦、紐約、南美等地的服喪之旅。蓮見貴斗與尚斗是一對同卵雙生兄弟。某天,身為人氣演員的弟弟尚斗,未留下遺書就自殺身亡。葬禮結束後數日,貴斗找到尚斗留下的手機,以臉部解鎖後發現未讀信件中有一張前往禮文島的電子機票。想要自殺的尚斗,為何還規畫了旅行呢?貴斗為了了解弟弟生前的煩惱,以及抒發無法阻止重要之人離世的後悔,而前往世界各地,並在過程中探尋「活著」以及「面對死亡」所代表的意義。


日本作家額賀澪出版長篇小說《領略世界之美》(取自twitter/双葉社文芸出版部

【業界新聞】

■日本書籍雜誌販售龍頭「日本出版販賣株式會社」(通稱日販),總結今年截至11月底的年度銷售排名,前三名分別為永松茂久的《共感對話:1分鐘讓人喜歡的對話術》(すばる舍)、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的《拯救手機腦》(新潮社),以及宇佐見鈴的《本命,燃燒》(河出書房新社)。永松書寫的會話教戰手冊《共感對話》,從初次相見、新生活、職場、學校、家長群組等11種不同情境,講授37個實用對話技巧。瑞典國民心理學家韓森的新作《拯救手機腦》,從腦科學的角度,分析現代社會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帶來的焦慮和危害,以及面對這些衝擊的因應之道,本書中譯本亦將於明年1月在台灣出版。宇佐見的《本命,燃燒》詳細資訊,可見東亞書房2021年1月藝文短訊。書籍通路經銷公司「東販」的年度銷售榜,則由大川隆法的《祕密之法:改變人生的嶄新世界觀》(幸福的科學出版)攻占榜首。

日本名城大學副教授豐田周子,於本月中出版新書《台灣女性文學的黎明:從被刻畫的對象到敘事主體》(關西學院大學出版會)。豐田透過這部作品,探索常見於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中的台灣女性,在戰前戰後、台灣政治社會體制大幅轉換的過程中,是如何被文字形塑,又是如何漸漸掌握自身的話語權。《台灣女性文學的黎明》從日治時期文本呈現的台灣女性及婦女問題,談到戰後初期文化重建中失落的台灣女性、外省男性眼中的台灣女性,以及在時代進程中,從被敘述者轉移到敘事主體位置、得以訴說自身的台灣女性不同的樣貌及想像。

【得獎消息】

■第27屆中山義秀文學獎,由蟬谷惠實的《妖怪心中》(角川出版)獲選。《妖怪心中》亦曾在今年中奪得日本歷史時代作家協會新人獎。作品詳細資訊,可見東亞書房2021年8月藝文短訊

■第25屆司馬遼太郎獎評選結果於11月底出爐,本屆獎項由學者石川禎浩的《中國共產黨、及其百年》(筑摩書房)奪得魁首。石川於京都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京大現代中國研究中心所長兼教授,專攻領域為中國近代史及中國共產黨史。
在《中國共產黨、及其百年》一書中,石川對迎向100週年的中國共產黨進行深入解析,從20世紀中葉的發展、地下經濟的流通、改革開放的影響等多個角度,探討其如何成為掌握廣袤領土的龐大政權。評委認為石川的取徑,從不同視點展現日本所不知道的中國樣貌,或可成為日本面對中國時全新的指南針。除司馬遼太郎獎外,此書亦是第33屆亞洲.太平洋獎特別獎得主。

■第38屆織田作之助賞於本月17日公布,社會學家岸政彥的都市小說集《Lilian》(新潮社)成為本屆獎項得主。《Lilian》一書講述住在大阪市郊的男性爵士貝斯手,與他在附近酒吧認識的女性之間的故事。岸政彥以音符般流暢的文字,以及主角們的對話,交織出兩人的城市生活光景。擔任評審委員的作家石井慎二認為,這部作品鮮活地呈現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喪失感,以及相互的溫情。
延伸閱讀話題》窗前貓咪眼中的奇妙路人:讀社會學家岸政彦的《片斷人間》


日本作家、社會學家岸政彥出版小說集《Lilian》(取自岸政彥blo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