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讀者》是漫畫也是新創聖經,是立委蘇巧慧也是《異人茶跡》的超級書迷
口述:蘇巧慧(立法委員)
整理:吳致良
我想《異人茶跡》的書迷有萬萬千,我今天非常榮幸,可以在敬愛的作者前分享,說一說我讀完這部作品的心情。
在座應該很多創作者,不管作品是什麼形式,茶行也好、地方文史導覽者也好,大家應該都同意,創作完成之後,作品的本身有獨立的生命,它是不是用作者希望的方式面對讀者?讀者的感受是什麼?可能都是另外一件事了。我很想跟作者分享我的心情,不知道我的心情跟她的心情是否相同,但作為一位書迷,這讓人覺得很興奮。
➤課本裡與漫畫裡的陶德
《異人茶跡》這套書,我認識它時,它已經有3本了。這3本放在我家書櫃中,最初,我小孩拿去看,但我完全沒有看它,就這樣放了2年多。後來因為小孩說:「我課本裡面也有陶德,課本裡面陶德很醜,為什麼這本畫得這麼帥?」這段話,引起我對這套書的興趣。
去(2021)年疫情時,我在家裡沒事,終於有了空閒的時刻。我開始翻閱這套書,一翻之下,不得了,我非常感同身受。為什麼呢?因為從這套《異人茶跡》,我才知道原來台灣北部的茶,是從這兩位台灣茶葉之父約翰.陶德、李春生,開始走出來的。


書中的台灣茶,原來就是我們家最喜歡喝的新北市,坪林、石碇這些地區所產的文山包種茶前身。讀到第2集第23頁時,我才知道,原來台灣有「拳山」這個產茶區,它指的是現今新北市的新店、深坑、石碇、坪林、平溪這幾處地方。原來我喝了這麼久的茶,它當年是經這兩人之手改良,一路而下。我才理解:原來放眼望去的茶區,竟有這段過程:台灣不是本來就有烏龍茶的。
➤兩位年輕人的創業掙扎,漫畫也是新創聖經
開始讀了之後,它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要做選區調查,希望跟選民更接近,所以我繼續看下去。看下去以後,我認為這不僅是一部漫畫,它更是適合現在年輕人閱讀的「新創聖經」。
很多人在談這部漫畫時,會提到我們終於有把台灣史表現得輕鬆易讀的漫畫,可以介紹給更多小朋友。我完全同意,這部作品確實有達到認識史實的效果。但是,我同時必須說,其實20多歲、30歲的年輕人也很適合閱讀。
當我們想要創立一番新事業時,中間會遇到的挫折、困難,理想和夢想的拔河,都能在李春生和陶德之間的爭論展現。
陶德是負責作夢的,完全代表了有理想、往前衝,但完全不管後面的經濟壓力,燃燒熱情與展現勇氣。李春生則是理智與現實面,一直把陶德拉回來。到最後,在夢想和理智之間,究竟該如何畫出平衡線呢?

我看到熱淚盈眶,是因為感同身受:我們想做這件事情,想要把更多的想法讓更多人知道,這不就是陶德他現在講的這些話嗎?當讀者看到陶德一路挫折,跟李春生一直吵架,到最後,李春生後來說:「對啊,你說的是對的」,然後下一頁就會大大的風景圖、全頁空景,再加一個對話框:
讓淡水的風自由的衝鋒,吹向全台灣、全世界吧!
就是這種心情,「我就是要把台灣人的夢想,站上世界的舞台」,這種高度,我覺得自己被鼓勵到了。雖然下一頁,又開始繼續挫折,但各位可以理解嗎?其實我的行業,我自己在做的工作,我也把它當成新創,我在創造一個品牌,我是服務業。這中間有很多困難,如何溝通、把自己推銷出去呢?我認為這跟陶德推銷茶,真的非常相同。我不曉得為什麼張季雅有那麼多鼓勵讀者的心情?妳這個人真的有這麼樂觀、向上嗎?(張季雅猛搖頭)

➤想要被認同的心情:第二代、箱畫師
第2集的陳頭家,他跟他兒子之間,面對是否應該栽種新茶的困境,起了很大的爭執:父執輩因為受挫,有所遲疑與停滯,但第二代一直希望找到新創的方法,把父母留下來的產業發揚光大。這集的故事,我覺得也是每一位第二代的掙扎吧。

不只是新創,還有背後想要「被認同」的心情,原來不管是做人還是做生意,陶德都比我懂得更多。說到這裡,我也才明白,對啊,那種想要被認同的心情,「希望被更多人看見」的夢想,我在書中看到了很多這樣的人物。
第3集第3回介紹了一位年輕的箱畫師,他不認為自己的工作有任何重要之處,整日反覆在茶箱外題畫。但沒想到,遙遠的美國竟有人將他的畫作一一裱框,放滿牆面。我雖然不是那位年輕的畫師,但我記得陶德如何鼓勵這樣一位年輕人,只要那一句話,「你的東西其實有人看」、「你的東西其實有人珍藏」、「你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就能鼓舞他們,讓畫師將丟掉的畫具拾回來。對我來說,這是很有啟發性的。
第4集的最後一回,描述了台灣自製的烏龍茶,台灣人反而並不熟悉,兩位主人翁希望透過各種的方法,凝聚地方信心,於是與地方人士挑選了中秋節,結合大稻埕的廟口跟廟會,舉辦飲茶趴踢。從一杯茶向外發散的認同,其實也是我們常常在做的事情。
➤走一趟台灣的採茶路
故事中除了有許多泉漳械鬥、大稻埕與艋舺等台灣地方歷史,我更在這套書中,看到新創、認同,甚至看到,因為這樣的一杯茶,到最後可以帶動整個大稻埕的發展,讓所有的人都有了工作,甚至女生走出來、性別翻轉等等。這些也都是我想做的事情。我在閱讀這部漫畫每一頁的過程中,都深受鼓舞與肯定。所以,我很想感謝作者張季雅。
這部漫畫出版的歷程中,我也跟蓋亞漫畫的總編李亞倫討論過很多次,我自己深受感動,那我的孩子們,或更多的年輕人,是不是也有機會看到這部漫畫呢?
也許我們可以走一趟,不僅大稻埕,而是跟「有記名茶」合作,一起看製茶的過程。帶孩子們去山區採茶的地方,真正採一批茶,然後跟著船從淡水河往下,走到艋舺、走到大稻埕、出海口,然後在那個地方再喝一杯茶。我想,他們對台灣的認識會更多、更深、更濃。如果我可以做到這樣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好?
今天在這裡,我主要是分享讀後感想。感謝如此多人的努力,讓這部作品可以被呈現。如果有一點我可以盡到力量的地方,我非常樂意幫忙,再次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謝謝。●

|
|
|
|





《異人茶跡》在史實的基礎上嚴謹考證,又以自由的創意添加聲色,張季雅以台灣茶葉史上的兩位重要人物為主要角色,透過這對充滿魅力的搭檔視角,穿針引線地帶領讀者進入本土烏龍茶的重要事件,同時細膩呈現買辦、洋行、茶農等早年產業間的特殊生態。






童書短評》#91 陪孩子跟動物搏感情,拓展視野與胸懷
●皇帝企鵝
文、圖:劉媛,信誼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知 圖
適讀年齡:國小低年級(7–8歲)、小學中年級(9–10歲)、小學高年級(11–12歲)
作者用猶如紀錄片般的貼身紀實視角,畫出皇帝企鵝的遷徙繁衍歷程,線條俐落隨意,無論是近寫或遠望,每一隻都畫得生動討喜,色調清淡簡約,令人驚嘆冰陸與海洋的美麗無垠。一幅幅畫面優雅清淡,故事卻濃郁有情,娓娓訴說動物孕育下一代生命的呵護與付出,是一本兼具知識、趣味、藝術、文學感的圖書書。【內容簡介➤】
●你沒想過的仿生學
模仿動物的創意發明
Invented by Animals
文:克里斯汀安娜.多里翁(Christiane Dorion),圖:歌夏.海爾巴(Gosia Herba),劉維人譯,臺灣麥克,499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11–12歲)、國中
仿生學向來是熱門科普主題,這本書以全彩插圖代替真實照片,不僅色調活潑亮麗,文字也平實易讀,讓孩子能夠輕鬆跨越門檻,一頭栽進靈感滿溢、創意無限的仿生學領域,細數動物們的生存獨特法寶,並在一連串的觀察、模仿、應用過程中,體會科學家創意不輟的研發精神,一天天一頁頁,逐漸拓展視野胸懷。【內容簡介➤】
●三角龍晃來晃去的一天
トリケラトプスのなんでもないいちにち
文:竹下文子,圖:鈴木守,陳采瑛譯,遠流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國小低年級(7–8歲)、小學中年級(9–10歲)
●暴龍好餓好餓的一天
ティラノサウルスのはらぺこないちにち
文:竹下文子,圖:鈴木守,陳采瑛譯,遠流出版,35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國小低年級(7–8歲)、小學中年級(9–10歲)
看似獨立的兩本恐龍書,講的其實是同一天發生的故事,分開看或合著讀各有滋味。竹下文子用草食性三角龍以及肉食性暴龍的兩種視角,描敘出恐龍的一天日常,淡然晃蕩在森林山谷間,忙著找樂子、填肚子,當然也少不了橫衝直撞的野性冒險。鈴木守筆下的恐龍動感十足,流露著孩童般的憨直可愛,步伐呼吸彷彿近在身邊,讓人忍不住多看好幾眼,小書迷肯定會喜歡。【三角龍晃來晃去的一天:內容簡介➤】【暴龍好餓好餓的一天:內容簡介➤】
●不可思議的動物大集合
World’s Most Pointless Animals
文、圖:菲利浦.邦廷(Philip Bunting),劉維人譯,臺灣麥克,499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11–12歲)、國中、高中職
一頁就是一個舞台,一次一種動物登場,聚焦明瞭的版面幫助小讀者閱讀,透過可愛又不失精準的圖解以及爆笑口語的文字描述,迅速掌握關於動物的千奇百怪趣味知識。想攻占全世界廣場、愛把雕像當馬桶、能照鏡子辨識出自己的是什麼鳥?名字有熊卻不是熊、每天昏睡18小時、指紋與人類相似容易混淆犯罪現場的又是誰?長頸鹿有沒有聲帶、昏倒羊一受刺激就四腳朝天倒地、吃河豚的下場只有死路一條……太多太多令人意外的points,趕快翻書飽覽探奇吧。【內容簡介➤】
●我做得到!一位小小音樂家的故事
Because
文:莫.威樂(Mo Willems),圖:安珀.任(Amber Ren),采實文化,320元
推薦原因: 趣
適讀年齡:國小低年級(7–8歲)、小學中年級(9–10歲)
女孩站上指揮台,實現人生第一次演出,而這個夢想的開頭,可以回溯到感冒的姨丈、某班準時到站的火車,努力不懈的樂團,甚至是幾百年前的貝多芬與舒伯特……一個又一個看似不相干的人事物,經過時間與空間的牽引累積,串鍊出美妙的關聯因果。隨著書中的音符與情節走,盡情享受各種偶然與巧合,生命原來沒有框架,每一次撞擊都是新的可能。【內容簡介➤】
●畫家的祕密學徒
I, Juan de Pareja
文、圖:伊莉莎白.波頓.崔維尼奧(Elizabeth Borton de Treviño),柯清心譯,字畝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文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11–12歲)、國中
這本書是1966年紐伯瑞文學獎金牌之作,作者從西班牙繪畫大師維拉斯奎茲的一張黑人肖像畫獲得靈感,深入鑽研史料後再添加虛構想像,寫就這個融合了藝術欣賞、畫家事蹟、人權思考的故事。黑僕胡安是個機智真誠的精采角色,命運將他帶往正直的維拉斯奎茲身邊,兩人跨越了世俗貴賤框限,各自成就不凡的成就與尊嚴,高潮迭起的情節與豐富飽滿的人性,至今讀來仍熠熠生采。【內容簡介➤】
●花布少年
瓦蘭廷的彩色世界
Valentin de toutes les couleurs
文:琪亞拉.梅扎拉瑪(Chiara Mezzalama),圖:雷薩.達勒文(Reza Dalvand),尉遲秀譯,聯經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小學中年級(9–10歲)、小學高年級(11–12歲)
無論在敘事口吻或圖像布局上,這本書都展現出深思熟慮的優雅與溫柔,娓娓道出主角瓦蘭廷與眾不同的天賦與個性,以及他如何藉由鍾愛的花布與裁縫,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修補與同性朋友間的人際衝突。透過顏色、拼布、縫紉噠噠聲響等富涵文學意象的隱喻,性平議題被自然揉合在故事之中,無需刻意聲嘶吶喊,便隨美麗紙頁深入讀者心中。【內容簡介➤】
●1分鐘看地球
全球兒童瘋迷、5億人搶著看的STEAM科學動畫書
MinuteEarth Explains: How Did Whales Get So Big? And Other Curious Questions about Animals, Nature, Geology, and Planet Earth
文、圖:地球一分鐘(MinuteEarth),王季蘭譯,野人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11–12歲)、國中
先有雨,還是先有雨林?為什麼毛衣會縮水,綿羊淋雨卻不會?如何撲滅野火才不會越來越失控?這本書裡的趣味圖文問答,全部來自網路上點閱率極高的科普動畫,相同內容透過影音、平面管道多元傳播,讓更多讀者有緣與知識相逢。每頁聚焦一則問題,分量輕巧恰到好處,程度也深淺適中,不會造成孩子過分負擔,意猶未盡的話還可以上網搜看原文短片,用更多更多的一分鐘繼續探索世界奧妙。【內容簡介➤】
●你從這一天開始說自己的故事!
The day you begin
文:賈桂琳.伍德生(Jacqueline Woodson),圖:拉菲爾.羅佩茲(Rafael López),柯倩華譯,維京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適讀年齡:國小低年級(7–8歲)、小學中年級(9–10歲)
安徒生大獎得主伍德生用抒情明亮的文字,道出孩子融入新環境時的內心惶惶不安,那些難以遮飾的文化、背景、經歷、外表差異,那些難以言說的焦慮、退縮、害羞、孤獨感受,都在溫柔語句裡一一被接受、被擁抱、被撫慰,轉化成向前跨越的勇氣。
無論在文字或圖像上,創作者都展現了深思熟思,體貼關照故事角色及兒童讀者,不使用刻板字眼,不流於宣達理念,而是用最自然卻也生動的方式,讓孩子連結生命經驗,看見改變的可能,每一頁都溫柔飽滿帶來力量。【內容簡介➤】
●阿里的飛機
大手牽小手
Air Miles
文: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比爾.薩拉曼(Bill Salaman),圖:海倫.奧森柏莉(Helen Oxenbury)、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林真美譯,遠流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4–6歲)、國小低年級(7–8歲)、小學中年級(9–10歲)
故事最後,老狗阿里乘著飛機朝天空遠去,象徵永遠的別離,儘管結局註定心碎,我們卻還是願意翻開這本書,一次又一次的,在優雅圖畫與高明寓言裡尋找慰藉,安放一顆思念的心,只因為這本書也是約翰.伯寧罕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個故事。這份未竟的遺稿由海倫.奧森柏莉接手完成,她用一貫溫柔彩筆與生命伴侶道別,創作成了他們永恆的聯繫。迷濛畫面裡,現實和想像融合而一,哀傷與美好同時包圍,飛機終究一去不返,回憶與愛卻未曾離開。【內容簡介➤】
知識性.趣味性.文學性.圖像表現.創意
閱讀通信 vol.356》音樂就是要好聽,書就是要好看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