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從異業結合到網路霸凌,蘿莉塔和Coser的藝術與商業如何並容?賴品妤x致怡ZEIx琉&竜
2020年Openbook漫畫系列講座最後壓軸場,邀請到長期關注動漫的立法委員賴品妤(aka Coser總一)、蘿莉塔時尚專家同時是漫畫家的致怡ZEI,以及國內知名的Coser組合琉&竜。她們分享如何從個人的愛好出發,發展出商業機會,並討論這樣的職業類型可能面對的工作風險。
對談一開始,眾人先恭喜致怡ZEI以華麗且細緻的作品《九命人:家庭訪問》入圍今(2020)年金漫獎年度漫畫獎。賴品妤接著表示,當了立委之後,好久沒有與這麼多漫畫同好一起同聚,格外開心。賴品妤早期接觸cos時,即以Coser身分參與不少社會運動,如今成功進入國會、推動政策,毫不隱藏身為Coser的驕傲。而長期投入Cosplay領域的琉&竜,兩人從單純興趣到設立專業攝影棚,承接服裝與道具製作,甚或特殊妝髮及場景客製化的委託,今天她們也帶著滿滿的工作經驗,準備與聽眾分享。
▇最好有個很會幫忙賺錢的執事
主辦單位照例以快問快答拉開序幕,第一題便讓講者發出歡欣的鼓譟:「如果身邊有一個執事,最希望他幫你做什麼?」
直率的琉給的答案是:「做道具」,搭檔竜則寫下「賺錢」。琉解釋做道具便是為了賺錢,爽朗的竜大笑,兩人默契十足。
致怡聽到「執事」一詞後,便情緒激動並頻頻鼓嘴,害羞說:「因為我是執事控……」她希望執事可以幫忙料理三餐、趕稿、上線、掃描等。致怡補充說,因為家裡沒有男生,畫男生時很困難,要找很多資料,人偶也買了不少,所以還需要人體model。不斷羅列待辦事項,惹得台下笑聲頻頻。
賴品妤表示,出社會後想法都很實際,她最想要「相關科系」的執事幫她一起「擬定政策」,因為擬定政策需要詳細周全。體貼的她燦笑補充:「碩士畢業就可以了。」
第二題,若路上看到妝容完整的Coser或蘿莉塔服裝,第一眼會先看對方的什麼地方?專業的琉最介意「衣服有沒有燙過」,襯衫或西裝燙過後的質感差異甚大,她總會燃職業魂,想幫人燙好衣服。竜則說:「看有沒有把假髮照顧好吧,因為假髮是角色的靈魂。」
自己也設計蘿莉塔服飾的致怡表示,會認真看蘿莉塔造型實穿後的整體感,特別留意「印花」立體化後的效果。
雖然cos與蘿莉塔屬不同文化,不過,賴品妤也同意致怡的意見:完整度與整體感,比臉還重要。賴品妤還透露她的眼睛具有「瞬間掃描」功能,只需遠遠一看,瞥見別的立委穿著,便能迅速判斷對方今日要跑的行程,引起現場爆笑聲不斷。
最後問到,如果今天中了大樂透,還想繼續目前的工作嗎?如果會,最想做什麼呢?
務實的琉說,即使中了樂透,還是會繼續當Coser,而且要把錢花在3D列印上,這樣就不用耗時費工做道具了。竜則想購買微整型的療程,揪琉一起去保養,因為這個行業,鎂光燈的注目焦點大部分都在臉和身材。竜說:「畢竟Coser有60%還是依靠外貌。」
致怡則想將獎金都拿去印書,做燙金、全彩、特殊印刷等等全都要,「而且要幫我欣賞的作者都用這個規格出書!」引來台下的一片讚嘆。
堪稱計畫通的賴品妤,表示會繼續目前的工作,「中樂透不是最忌被知道中獎嗎?要繼續工作才不會被發現啊。」她隨後苦笑說,最近辦活動,發現經費很拮据,想把獎金都拿去「辦豪華的親子活動」。
▇蘿莉塔的不同異業結合
進入分享時間,致怡首先提到,其實蘿莉塔時尚非常適合各種異業結合。比如她的作品《執業魔女PicoPico》曾與新驛旅店台中車站店合作,將漫畫中的角色,分配到不同專屬房間進行空間改造,並為旅館長廊增添二次元的時尚感,彷彿旅行圖畫書,使旅客如置身魔幻空間。
致怡也提到,2016年開始,她與台灣原創的蘿莉塔品牌Figlia合作,設計出符合對方品牌調性的作品,初次合作順利,促成不少後續的合作。致怡由此開啟了自己的夢想:「將漫畫角色穿的衣服實體化製作,希望它可以是cos服,同時也是蘿莉塔服。」這個創意獲得出版社同意後,便開始實行。玩cos的夥伴願意著裝出席,力挺到場曝光,看到自己筆下的作品實體化,致怡感到美夢成真。
除了先有漫畫後出衣服,也有反向合作的案例,Coser楊哲曾經cos致怡筆下的PicoPico,成果絕美。漫畫家還主動詢問能否將角色造型入畫,獲得楊哲同意後付諸實行,實現了穿梭在漫畫與真實的雙向幻想交流。
致怡認為,蘿莉塔是很有潛質的時尚產業,有不少物件適合被開發成精緻商品。她提到:「蘿莉塔與主流穿搭最大的區隔性是——因為有『主流成衣無法滿足的夢想』,因而衍生了這樣的次文化時尚。」致怡眼中的蘿莉塔時尚產業,就是在追求理想中的夢幻穿搭,以「圓夢」這個著重現實考量的核心為首,所以在原創性、設計理念、精緻度甚至實用度上,都會跟現今主流成衣市場做出一些區隔。「像是每件洋裝都會有一個『名字』,甚至故事,讓穿上洋裝的人彷彿成為故事中的角色,以自己為媒材,藉由穿搭來享受延伸創作一個獨創角色的樂趣。」
▇蘿莉塔時尚的不可取代性
印花,是蘿莉塔服飾中非常重要的亮點。致怡提到:「而今各國品牌眾多,為了強調獨特性和不可取代性,品牌專屬獨家設計的印花就變得十分重要。因此許多品牌會選擇與創作者合作,精心打造獨一無二的印花,而非直接採用現有的素材圖庫。」
蘿莉塔除了有分甜系、古典、歌德、和風等等,致怡也說明:「每家Lolita品牌的考量訴求都不太一樣,即使同品牌也會出產不同需求的系列。」除此之外,也可能有犧牲舒適度或實穿性,以藝術性展演效果,或者以婚禮用途為主的花嫁款;但也有體貼穿者舒適與便利需求,較折衷於日常款式的設計。「各種天馬行空就是蘿莉塔時尚有趣的地方。」她說。
近年,量產的成衣時尚也大量流行類似的古典洋裝,款式開始有越來越多重疊之處。致怡認為:「我相信Lolita時尚不會因此被取代,因為成衣有很強的流行時效性,但Lolita的時間會為『美好年代情懷』而停留。」
以興趣為業,致怡提醒,熱情容易被磨滅,尤其生活跟工作難以區分,要能夠樂在其中,才能夠享受昇華後的境界,切勿一味地用愛發電。賴品妤也同意:「當興趣要發展成工作的時候,最需要的是耐性,耐性的背後象徵的是穩定。」
賴品妤順勢提問致怡,是否會在未來規畫更不一樣的跨界嘗試?致怡笑意十足提到,自己正在進行將真人轉成二次元角色的工作。她也害羞提到,很想做造型公仔,提及對娃娃的興趣,眼神透露著滿滿愛意。賴品妤認同致怡作品的人物質感很適合做成公仔,稱讚她的畫風適合開發成精緻的文化商品。
致怡目前正在進行「橘子.虎斑.巧克力」的創作計畫,以友善動物的主題,將Coser好友Alma二次元化。她也提到,未來若有機會實現承諾,也要把她畫進《九命人》的續集,並透露將會是一位「信貓得永生」的江湖郎中,令現場粉絲相當期待。
▇人可以是自己喜歡的樣子,無論身在任何產業
賴品妤表示,自己是cos圈裡第一個成為民意代表的人,在立法院屬教育文化委員會,所以文化政策正是她的職責範圍。開場她先簡述文化部目前對漫畫產業政策的挹注,不僅有漫畫輔導金在創作、出版上的補助,也有已邁入第11年的金漫獎。另外,文化內容策進院則經由漫畫基地,持續做為漫畫產業的後盾。
除了文化部與文策院,賴品妤也思考如何透過她監督,促進產業發展。她也希望聯繫勞動部,從在職進修、職業培訓去開設課程,增加投入漫畫的人才,擴大產業基礎。
自稱「選區超大,整個東北角都是我的」的賴品妤,提到常被地方的選民問:「啊,委員,怎麼今天沒有Cosplay?」有一次她扮男角,心想應該不會被認出來,便跟搭檔在大湖公園裡揮鞭子、拍照。沒想到居然有一堆人跑來問:「啊委員!你怎麼在這裡?」她驚呼:「我化妝成這樣你還認得出來?」讓現場笑得人仰馬翻。
賴品妤接著提到,十幾年前Cosplay的形象在社會上並不算正面,但現在許多公部門的活動中,都可以看到Coser的身影。自己也努力媒合調性彼此符合的Coser與活動,增加彼此的曝光機會。
「人可以是自己喜歡的樣子。」賴品妤提到,自己雖然因Coser的身分,獲得許多關注,但回到初衷,她認為人不需要活在刻板的性別框架中。
提起同輩政治工作者,賴品妤認為:「政治人物可以很不一樣,」過去受信賴的菁英的刻板形象,隨著時代的不同也發生變化,「國會需要很不一樣的人加入,攪動一池春水。」
「我不需要為了從政,捨棄自己原來的興趣以及認同的身分。就算我是這個樣子,我也可以堂堂正正進入國會。」賴品妤如此強調。
▇白手起家,自學自創,專業Coser就是這樣煉成的
賴品妤認為,台灣的Cosplay帶動了許多相關產業,像是琉&竜同時在經營攝影棚,或者活動會場上設有Coser專攤、也有職業Coser等等。以往Cosplay的作品大多以平面照片為主,現在的作品型態更加多元,像是影片製作、直播互動、Youtube頻道節目等等,都讓作品和生態更加豐富多元。
琉則分享,現在許多高知名度的Coser,不僅可以加強事前與事後宣傳的力度,也可以在現場跳脫海報或圖文的平面畫面,以真人形象,吸引注目。

因為喜歡Cosplay並以此為業的琉,自謙投入Cosplay的時間並不長。她是在考上大學後,才漸漸發展動漫的興趣。畢業工作一陣子後,出國期間認識了不少同好。回台灣後,她發現許多同好沒有攝影棚可用,因為當時的攝影棚很少,而且大多不願意租借給Coser,理由是「這些都是小孩子在做奇怪裝扮,會搞破壞」。有鑑於此,琉開始與朋友一同經營攝影棚,專門為Cosplay社群服務。除了拍攝寫真外,也提供合作廠商,搭建特殊場景。
琉建議想投入的新手:「當專業的Coser,最好很有錢或很有閒。因為常要花費很多時間和心血,接觸或練習平常不會使用的特殊技能。」
琉也語重心長地提醒,拍攝時,被攝者一定要懂得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通常性騷擾或性侵,經常發生在已合作過的人上,所以無論多信任對方,都一定要有自我保護措施。一旁的致怡點頭如搗蒜。
竜則分享,有一次接受道具製作的委託,被邀請到對方的工作室執行,沒想到對方以嚴苛的條件要求時間進度,她甚至失去人身自由,被關到密閉空間中執行,相當驚悚。竜同樣強調,人身安全的保護是合作中的優先考量。
從小就對動漫深感興趣的竜,分享自己從國小開始玩Cosplay,剛開始常遭到大人斥責,母親甚至毀滅她畫漫畫的夢想,罵她:「你以後不要當漫畫家,沒有前途——」說到這,竜才突然想起什麼似,趕緊跟一旁的漫畫家致怡道歉,惹得現場笑聲不斷。
竜提到當年的零用錢極少,而cos的文化商品產業鏈還未興盛,對於學生來說,什麼都貴。尤其服裝跟假髮,對當時的她來說近乎天價。所以一切自學,自己做,竜說:「完全就是被逼出來的、窮出來的經驗,有種亂世出英雄的感覺。」
雖然家裡反對,但竜沒有多想,早早進入社會的她,從國中起就打工賺零用金。高中時,同學開始分科系,她便問服裝科的朋友如何執行與打版,從有限預算下,在家裡手縫出一套完整的禮服,令母親大感訝異,隔天到處開心放送:「我女兒自己做一件禮服,以後的婚紗會省很多錢!」透過不斷摸索,竜證明自己確實從中學習不少,從此不需爭吵,母親也沒再反對過。
▇從接電線、做禮服到簽合約
自從手遊崛起風行後,琉&竜是許多廠商信賴且委託的合作對象,站台、道具製作委託的工作也越來越多。她們曾擔任Garena英雄聯盟活動的Coser、為Acer Predator記者會活動,及神魔之塔電玩展站台。這些工作的背後,都依靠做中學,學中做的雙手起家。對談中,琉稱讚夥伴竜,「很會拉電線跟焊接」。
知道如何擬定合約,也是重要的工作技能。竜細數Coser的工作中其實涵括很廣泛的項目:髮、妝、造型、道具、真人等,這些都會牽涉到合約需要明示的重點,比如:時間長度、日期範圍、工作內容、超過必須加價、明確付款時間、若影響到下一個案子的損失對方需要負全責等等。或者,有些委託服裝製作案子,也需要明確請對方先預付訂金才會開始製作,且在明確的時間日期完成,並明確列出對方應匯入完整費用的期限。
總之,要設想到各種執行過程中可能無法控制的變因,及突發狀況導致的損失,把自己在意的事情越仔細地寫進合約裡越好。
琉&竜曾遇到大公司的承辦人遲遲延宕付款時間的狀況,如果沒有合約,很容易讓對方繼續「死不付錢」。後來她們依合約條文寄出存證信函,才終於收到了錢。
▇面對網路霸凌,賴品妤:反而證明這些人已經沒有招
不論是立委、Coser或蘿莉塔愛好者,工作時,都可能在公開場合或社群軟體中遭遇網路霸凌。因此,主辦單位希望來賓們談談如何對酸民免疫,或在網路輿論中讓心靈不受傷等話題。
竜認為,出裝的目的如果是商業行為,需要斟酌客戶建議,也要聆聽對方理性的建議。但如果只是單純做自己喜愛的角色扮演,根本不需徵求任何人的同意或肯定。
致怡則表示,服裝的選擇是個人的意志問題,「尊重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像糾察隊一般,總喜歡指正他人的服裝。致怡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穿著的愛好與自由,應該做自己,開發不同穿法,只要沒有帶給他人困擾就好。
賴品妤聽到「網路霸凌」的問題後,說了一句:「略懂,略懂」。她分享自己從年輕開始參與社會運動和議題,便不斷遇到言語上的羞辱。競選團隊曾因此討論,是否要清掉她個人Instagram上,與傳統女性政治人物形象較不符合的照片,賴品妤悍然拒絕,她說:「我做人坦蕩蕩。」
然而,確實就有酸民用不堪入耳的語言批評她,甚至出現「一砲多少錢」的字眼。賴品妤淡定表示,做為投身政治工作多年的女性,早已司空見慣,從剛入行、擔任立委助理到成為立委,圍繞在她身上針對女性身分的辱罵,從未停止。自比為「吵架王」的賴品妤點出:「這些來來去去都一樣的語言羞辱,反而證明這些人已經沒有招了。」只能攻擊她的性別,藉此貶低她在公領域的建樹。
賴品妤說,受到批評時,自己會先理性判斷,若批評的內容在公領域部分有道理的話,一定要改進。但若遇到網路的言語霸凌,對方不會因為你的退縮就停止霸凌,「別人罵我就罵回去啊。」賴品妤毫不遲疑說道。
致怡好奇是否有動畫作品影響現在的賴品妤?她回答,《少女革命》這部動畫形塑了她某一部分的性格。在政治場域這種相當父權的結構中,性別的壓迫更加嚴重,「過去這些作品給我的價值觀,支撐我現在面對這些父權壓迫。」
「得要算上那些無法反抗的人的份,一起回擊這些網路霸凌。」賴品妤如此說道。
不同領域的四位講者,同樣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在不夠成熟的產業中發展出穩定的收入。對談中,她們細細地提醒同好面對現實環境時,如何做好萬全的準備,唯有一步一步面對挑戰,方能溫柔守護心中的熱情。●
▉向漫畫家/coser告白







▉抽獎時間

書評》江鵝、趙南柱與劉芷妤,台韓六年級作家女力爆發
2019年韓國和台灣各有一部大熱的女性影視作品,而且都是從文學改編而來。韓國的《82年生的金智英》和台灣的《俗女養成記》難得地讓台韓文壇出現同步的議題,原著作家趙南柱和江鵝也剛好同為六年級(1970年世代)後段班的女性。無獨有偶,今(2020)年台灣文壇另位六年級女作家劉芷妤,以一本女性主義掛帥的短篇小說《女神自助餐》引起熱議。
在韓國和台灣這兩個已經選出過女總統的亞洲國家,竟然接二連三女(怨)力爆發。此一雷同,顯然並非純屬巧合。
趙南柱的《82年生的金智英》(2017)故事簡單明瞭,敘述金智英這個有著菜市場名字的普通韓國女性,從小到就業、結婚生子一路上遭遇的性別歧視,經年忍耐壓抑的結果產生了解離性人格,以不同的人格面具為自己發聲。作為社會癥狀式的總合,小說採取的是直白質樸的寫實主義,並刻意加入一般小說頗為忌諱的註腳,標註報紙或研究數據中顯示的韓國社會各種性別狀況。相較於趙南柱其他敘述繁複的文本,例如《薩哈公寓》,此一看似減損文學性的設計,應該是作家高度意識的文學性和政治性選擇。這些扎實且廣泛的文獻證據作為一種次文本,呈堂供證般對虛構的故事人物與情節提供現實性的參佐。
《82年生的金智英》另一個特色是,故事裡其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壞人,所有性別偏見的言行並非出自針對性的惡意,即使讓金智英抓狂的婆婆也並非典型的惡婆婆。因此讀者不會把金智英痛苦的緣由導向特定個人,而是隨著情節鋪陳,慢慢去思考父權體制下人人皆參與或默許的結構性霸凌,註腳的證據更顯示金智英的經歷絕非特例。
電影改編時,註解自然被刪除,小說中尖銳的部分亦經大幅修剪,只保留主要故事內容。觀眾在一小時多的畫面快速推進中,即使對浮泛呈現出的性別差異有共鳴,卻無法深刻理解為何女主角不再能忍受我們(女性)一直在忍受的父權日常。尤其找來孔劉飾演金智英先生更是一大敗筆,剛好給反女性主義的韓國觀眾添了柴火——嫁給孔劉簡直算女性公敵了,劇中的他又愛老婆又體貼,不必跟公婆住、娘家也還算支持,這樣還不快樂,別人怎麼活?反倒是場外一干沙文主義觀眾,惡行惡狀到瘋狂謾罵、抵制女主演和一些不過是推薦電影的女偶像,間接佐證了在韓國推動婦運的艱難與急迫性。
韓國的女性文學從90年代以來有緩步上揚的趨勢,但作品裡的性別意識相對溫和,女性問題通常是隸屬在國家或社會的大框架中思考。近幾年突然轉為嗆辣,女性主義文學雨後春筍般竄出,強大的影視工業還同步呼應,頗有低檔補漲的勢道,後勁值得觀察。
台灣女性/主義文學在80年代怒放,數十年來靈活結合層出的學術論述與實驗技巧,至新世紀初已然呈現開到荼靡的疲態。再加上台灣社會性別教育普及,女性意識與平權實踐改善許多,甚至成為台灣在國際上自我標榜和定位的指標,女性主義倡議不再是書寫的焦點。文學中的女性主義內化成一種基礎素養或論述織網中的紉線,作為底層或背景語境支撐作品的主軸。
奇怪的是,儘管40年來台灣的女性主義文學豐富多元,女性主義影視作品卻乏善可陳。台灣電視積弱多年也就罷了,台灣電影才人濟濟、國際馳名,對女性主義議題似乎興趣缺缺。《俗女養成記》電視劇的出現,多少彌補此一長年空缺的遺憾。
《俗女養成記》(2016)的原著,以題材分類來說,應該歸類在懷舊或家族散文,女性意識只是散佈其間。作者江鵝主要回述童年生活裡的飲食習俗文化、追溯逝去的時代與人情,筆觸浸潤溫情與趣味,觸及傳統文化裡的性別問題泰半點到為止。
電視版的《俗女養成記》卻把女性意識從散文裡的醍醐味提煉成高湯,獨立拉出一條熟女的敘事線,與童年往事的敘事線併置,審視各年代、社會位置上的女性處境。從過去迄當代,阿嬤、媽媽、姑姑,鄰家姊姊等一輩又一輩俗女們在父權文化中接受什麼委屈,又如何找到自處的力量,輪迴般預演小俗女日後可能的遭遇。短短10集的電視劇以不挑釁的方式,雙重呈現出家庭、時代的溫暖以及隱身其後的性別框限,將女性主義的沉重概念轉化為大眾的語言,成功地寓教於樂。除了原著作者,編劇群--另一批六年級女性--功不可沒。
台灣女性文學由於持續吸納重要社會議題與前衛技藝,好處是嚴密地構築起兼具高度藝術性與論述性的文學高牆,在亞洲文壇中獨樹一幟。壞處是創作和閱讀的門檻飆高。天后宮裡各懷絕技的文學女神宛若少林寺十八銅人,橫阻在企圖闖關出師的後起之秀前。而讀者,不過是想藉作品認識女性問題,既要跟台灣歷史、政治、族群、階級、語言等複雜脈絡糾纏,還得從錯綜的文學修辭與敘述密林中辨識出微言大義。即使有能力耐心挑戰成功,女性問題也相形被其他議題給稀釋了。
《女神自助餐》(2020)的開張,久違地將性別議題拉回女性本位,聚焦後性別論述的台灣女性困境,戳破台灣已然完成性別平權的迷思。
劉芷妤的《女神自助餐》收錄8篇短篇小說,分別討論校園/職場/家庭/街頭性暴力、人際倫理關係裡的女性互動、傳媒與社群網站裡的性別歧視、情慾自主與性別教育、年齡外貌體重與女性吸引力,篇篇鎖定女性主義論述普及後、當代台灣女性面對的局勢。雖是常見的子題,但是跟以前批判傳統父權體制裡的性別政治不同,劉芷妤檢討的是女性意識抬頭後,父權論述及其實踐學舌弱勢者論述並戴上平權的面具,藏匿在形形色色的網絡與網路裡,伺機而迂迴的反撲;當代女性包抄在女性主義圭臬與偽裝轉化中的父權巨靈,顛躓踟躕。
台灣文學裡雖有不少女性主義的中、短篇和長篇小說,像《女神自助餐》篇篇直球對決的女性主義小說卻是首見。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台灣竟然出現首部完全女性主義短篇小說集。咦,為什麼才出現?為什麼還出現?
《82年生的金智英》和《女神自助餐》探討的女性困境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兩者探討的層面與表現手法還是看得出韓台婦運的進展。比如同樣描述過年過節時婆婆差遣媳婦盛宴款待回娘家休息的女兒,金智英是忍抑到變身成自己的母親點破媳婦正是別人家裡的寶貝女兒,《俗女養成記》電視劇裡也有觸及類似的議題,《女神自助餐》則是藉由「靠北網站」上不同身分的匿名女性抱怨,輔以粗淺的女性主義分析,導引讀者理解父權結構如何將家務指派給女人,以致產生社會位置間的剝削傾軋。
《金智英》與《女神》兩本書皆談及玻璃天花板的議題。小說中的女主管都沒有理所當然地提拔比男同事優秀的女性下屬,區別只在金智英的長官很快遷就父權思維以求自保,〈女神自助餐〉的上司在多方且細膩的思考後猶豫不決。如果說《82年生的金智英》探索的是台灣80年代女性/主義文學的主題內容,《女神自助餐》就是女性主義文學的2.0版。讀者或許嗤鄙兩者間哪有什麼本質上的差異?這五十步跟百步的差距,就是台灣近40年來婦運努力、號稱亞洲最進步婦權的成果。
俗女、女神和金智英,以簡明的寫實風格反映台韓間大同小異的女性問題並引起廣泛關注,顯示大眾對於性別議題依然感到焦慮,在新舊體制和論述的調和碰撞中摸索合乎當代性的兩性定位。多年來每逢非文學科系的女性主義學者探詢晚近有沒有什麼台灣女性作品適合當性別教育的教材,我能想到的書單都太過曲高和寡。江鵝、劉芷妤、趙南柱皆在創作生涯的早期,技巧尚顯生嫩,對性別失衡的老問題猶有火氣,作品讀起來反而格外真實而真誠。不管是喜歡女性文學的一般讀者,或是正在研擬性別教育甚至跨國女性比較研究的學院師生,不妨列入書單考慮。●
作者:嚴藝文、黃馨萱、范芷綺、華視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4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嚴藝文
1976年生的六年級女人。上大學才開始叛逆,不顧家人反對,跑去唸了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立志要成為一個劇場演員。劇場演過兒童劇、歌舞劇、喜劇等,轉到影像表演當起了很多明星的媽媽,入圍了五次金鐘獎,上台領了一座迷你劇集最佳女主角。得完獎卻開始對表演感到疑惑和倦怠。所以才有了《俗女養成記》的編導作品。期望未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創作,然後到台東買一小塊地,種菜、養狗、看山看海。
黃馨萱
又名黃小貓。編劇、演員、小說家、畫家。代表作品舞台劇【相聲瓦舍】《誰殺了羅伯特》編劇演員、【表演工作坊】《寶島一村》演員、【台北劇場實驗室】劇團《未完待續》編劇演員等。長篇小說《愛在黑暗璀璨時》、《蟻獸出發》等。曾獲皇冠大眾文學獎小說入圍、台灣文學獎劇本佳作。2019年黃小貓個人畫展《共振》。
范芷綺
出版超過40本商業類型小說,含靈異、愛情、懸疑等。作品《晴天娃娃》曾獲輔導金改編電影。 2017年參與電視編劇工作,作品有:《歲歲年年》、《雙城故事》、《俗女養成記一、二》、《戒指流浪記》。曾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編劇獎、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高雄編劇駐市計畫。chihchifan@gmail.com
作者:劉芷妤
出版:逗點文創結社
定價:35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劉芷妤
無糖,半透明,婚戒戴在食指,肩上有鳥常駐。曾經想要成為精靈但最後失敗了,中年危機是無法世故又不夠純真。
東華大學創英所畢業,寫過幾本奇幻小說,曾經熱愛寫故事也相信自己能寫,但後來被摧毀了,這本短篇小說集,是復健之作。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