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當社會答錯問題,我用小說重新拆解:專訪《薩哈公寓》作者趙南柱

翻譯:張雅眉

您於2012年便開始創作《薩哈公寓》,直至近年才出版,一開始為何有這部小說的寫作念頭?期間岔出歧路先出版了《82年生的金智英》,之後又重拾書寫近7年的《薩哈公寓》,中間的轉折為何?選在這個時機點將它完成推出,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趙南柱(以下簡稱趙)這本小說是從2012年3月開始撰寫的。那時人們對於水電和瓦斯等國營事業即將民營化一事,有很多擔憂,而且在前一年,2011年時,政府強行通過韓美FTA,導致許多民眾走上廣場。我能在這裡度過平凡的生活嗎?我能夠在最小範圍的社會安全網中,享有基本的權益嗎?當時我為此感到不安。這本小說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開始創作的。

我寫《82年生的金智英》時,有很明確的目的,小說人物的設定很具體,劇情也都搭配主題構想好了,而《薩哈公寓》寫的則是我在每個當下想探討的問題。在我寫小說的期間,社會上發生了很多事,很混亂,也產生了許多變化。當時發生了世越號沉船事件,而且還有H1N1(A型流感病毒)、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等新型傳染病。另外,民意也促成了政權的交替。這本書應該可以說是,我將自己做為一個市民所經歷的生活和苦惱,整理成小說的過程。


《82年生的金智英》廣獲讀者共鳴,繼而改編為電影(取自Hancinema

書中的城鎮住民依照等級編號,世人直接與階級聯想。故事中同時有不公開成員身分的總理團制,一個封閉性的社會,彷彿存在各種極權延伸,有強權必有弱勢。閱讀您的作品,感覺行使權力者與受宰制階層之間的拉扯,一直是您關心的主題。更值得玩味的設定是,本書加入了市場機制,將人分為三個種類,主流商品、消耗品、廢棄品,而各階層之間的上下流動是全然困難之事。我們好奇,在您成長或生活的過程中,是否曾遭受過怎樣的階級/權力不公平對待?或者說,致使您關注社會弱勢者的動機是什麼?

人們已經很熟悉土湯匙全拋世代等用語了。隨著司法考試的廢除、預科學校的消失、房價高漲等現象的產生,許多人都認為階級流動的梯子消失了。最近關於仁川國際機場的保全人員轉正職一事,人們的意見有嚴重的分歧。每每經歷這些事件時,我都會產生許多想法:階級流動很容易的社會就是健康的社會嗎?每個人都想爬上階級流動的梯子,將那當作人生目標的社會,真的就是健康的嗎?難道沒有階級間的差異、所有人都能安全又健康地生活的那種社會,只是一種理想嗎?


《薩哈公寓》靈感來自於實際存在的香港九龍城寨(取自Ian Lambot

我媽媽想讓子女過和她不一樣的生活,所以即使家境困難,也盡可能給予支援,讓我們受教育。那時教育還能帶來許多機會。等我當上父母後,我這個世代也沒什麼不同,依舊將許多資源投資在子女的教育上。不同的是,如今教育不再保證我們能度過更好的生活。

昭然若揭的極權可怕,但更可怖的是民主社會下依然有掌握權力、行使極權者暗中作祟。階級、資本、種族歧視,任何握有話語權的人,都可能成為迫害他者的人,任誰都身處其中,無法避免。您如何看待現存社會上的不公不義?除了透過文字,曾想過其他與之抗衡的方式嗎?作家因作品的流傳而備受矚目,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想請問您對手中握有筆/權力有什麼樣的意識,又會如何行使?


作家趙南柱(Choi Seung-do攝,漫遊者文化提供)

對我來說,確實有寫作的機會,而且也有機會向大眾發表我的作品。我努力將這份影響力使用在更健康、更正面的地方。不過我最近沒什麼自信。我手中的筆,真的有「權力」嗎?在我帶著責任感寫作的同時,年輕女性的聲音卻輕易地被忽視、貶低並淪為攻擊的對象。

在這個時代,不論是誰都能經營社群網站或YouTube等個人媒體,並在上面表達自己的想法、留言,也能直接向公家機關或在公開的網站上提問。我反而覺得,現在應該丟棄「只有少部分取材寫作的專家,才能接觸真相、才有公開發言權」的這種想法。我只是將我的煩惱和問題寫成小說而已。那些問題會在什麼時候,用何種方式,往哪個方向發展?還是會直接被掩埋?我認為這是讀者的選擇。

相較以往偏向寫實的小說創作,《薩哈公寓》選擇以反烏托邦小說加進科幻元素,算是您新的嘗試。在架空的近未來國度中,展開以虛代實直指社會議題的創作手法,對您而言,這個虛構世界是否更能展現事物的核心與真相呢?請談談您對科幻與寫實寫作的看法。

雖然小說中的時間和空間是虛擬的,但我認為我寫的故事是非常寫實的。我實際從這個現實、這個社會中取材,然後試著將故事套用在「城鎮」和「薩哈公寓」這種新的框架中。根據框架的特性或模樣,有些部分會變得更明顯,有些部分則會被隱藏起來。因為我們身處有問題的現實中而難以看見的那些事物,應該能透過這樣的框架凸顯出來。在城鎮和薩哈公寓發生的事,其實都是會在現實中發生的事。

那些是發生在現在的事,同時也是發生在過去和未來的事。其實那正是與我們熟悉的地方、我們居住的地方息息相關的故事。希望讀者在閱讀時,會覺得這個故事雖然陌生卻不荒誕,雖然熟悉卻不老套。

在今日,全球閱讀疲弊的狀態下,什麼信念撐持您持續創作小說?能否與我們分享下一步的寫作計畫?

之前受訪時,有位記者說:「歷史是對勝利者的紀錄,文學是對另一方的紀錄。」我也是這麼想的。比起不必太花力氣就已經有滿多曝光度的事情,我會比較傾向於書寫另一方的故事來為他們留下紀錄。

《薩哈公寓》之後我寫了幾篇短篇,還有女國中生的成長故事。女國中生的故事在上個月,已經以《橘子的滋味》為書名於韓國出版了,應該不久之後就會在台灣翻譯後出版。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薩哈公寓
사하맨션
作者:趙南柱(조남주) 
譯者:張雅眉
出版:漫遊者文化
定價:340元
內容簡介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連俞涵朗讀】《薩哈公寓》有聲書
作者:趙南柱(조남주) 
譯者:張雅眉
出版:遍路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趙南柱(조남주)
1978年出生於首爾,梨花女子大學社會學系畢業。擔任「PD手冊」、「不滿ZERO」、「Live今日早晨」等時事教養節目編劇十餘年,對社會現象及問題具敏銳度,見解透徹,擅長以寫實又能引起廣泛共鳴的故事手法,呈現庶民日常中的真實悲劇。

2011年以長篇小說《若你傾聽》獲得「文學村小說獎」;2016年則以長篇小說《為了柯曼妮奇》獲得「黃山伐青年文學獎」;2017年以《82年生的金智英》榮獲「今日作家獎」,現已翻譯成多國語言出版,並屢屢躍上暢銷榜,深受世界矚目。另外著有《她的名字是》、《致賢南哥》(合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10年後,再畫一次.AKRU》午後 ft.《北城百畫帖》百畫堂老闆山下先生
  • 本期漫畫家:AKRU

AKRU,2009年以《柯普雷的翅膀》獲新聞局劇情漫畫獎出道,其後出版了《北城百畫帖》、《北城百畫帖II》、《十色千景》等書。另兼做插畫,作品有《案簿錄》、《陰陽路》、《墨方簿》系列等。除了商業作品,亦於同人活動定期發行個人原創同人誌。

明知貪多嚼不爛,卻哪一邊也放不下的三心兩意創作者,偶爾兼創作1/6可動人偶,最近的興趣則是養花花草草。

  • 決定重畫的那一幅

前情提要:《北城百畫帖》2009年開始於《CCC創作集》連載,2011年獲得金漫獎最佳一般漫畫類獎優勝,2012年被選為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推薦作品,2013年獲日本國際漫畫大賞。故事描繪1935年台北城的一角,默默佇立著一家名為百畫堂的珈啡館,一樓有甜蜜的點心、氤氳的香氣,女給穿梭其中,二樓則是不對外開放的店主書房。在這裡,有豐富的藏書、多樣的收藏,還躲藏著普通人看不見的幽靈……

  • 全新畫作

  • 漫畫家給讀者的話

這幅插圖是《北城百畫帖》單行本的彩色扉頁,最初是為活動所畫的簽名版圖,畫的是閒暇(偷懶)時和烏鴉伊安玩耍的百畫堂老闆。

接到這個企畫邀請時,回去翻了一下10年前都在畫些什麼,赫然發現,開始畫百畫堂到現在,也有10年了。因為近來都在畫其他東西,每每想著要繼續百畫堂人們的故事,總受到各種想法和臨時的企畫所影響,而往後延宕。這次有幸重溫滿開心的,選了這張老闆和伊安的午後。

當時連載初期,我還使用自動鉛筆畫線稿,線條感覺比較軟,受學生時代舊傷的影響,數年來換了很多種描線方式和軟體,目前使用負擔最小的繪圖螢幕搭配Clip studio paint來作畫。

用色部分,會想多嘗試一些環境光。現在住的地方,夏天傍晚夕陽總會映得滿室橘紅,不知不覺就畫成這樣的顏色。然後這陣子實在太熱,原本的穿西裝,總覺得看著後背都流起汗來,給老闆換上一件輕便浴衣。這種天氣的午後,總讓人昏昏欲睡吧,所以想像他玩著玩著就忍不住度咕了。

過了10年,角色也隨作者本人,一同進入吃飽就想睡覺的階段……

  • 漫畫家新動態

2020年夏秋,預計在蓋亞文化出版作品《呷飽未? 阿米與美菜樂食記》台灣美食小品漫畫,敘述一台一日兩好友四處覓食的故事,關於那些美食以及文化衝擊。只是受大家知道的那個疫情影響,詳細時間尚未確定,屆時還請多多關照~

北城百畫帖
出版:蓋亞文化  
定價:240元
內容簡介➤

 

北城百畫帖2
作者:AKRU  
出版:蓋亞文化  
定價:240元
內容簡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B短評》#264 愛恨悠悠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回憶的敘事

一個編輯人的微筆記
康文炳著,允晨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樂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從戒嚴時代的地下刊物到《蘋果日報》帶來的港式媒體文化,結合歷史與個人記憶,從內部提出深刻觀察,為關心台灣媒體發展的讀者提供了第一手資訊。【內容簡介

瓦力唱片行

Take a Sad Song and Make It Better
瓦力著,寶瓶文化,310元
推薦原因: 樂  
書中的小故事實在太傷感了,簡直就像一個人的黑膠卡帶同學會。如果你是那種夜闌人靜時,會在YouTube上點播往日情懷的大叔大媽,請進來逛一逛,在書中,有人陪你歡喜悲傷陪你愁。【內容簡介

就是走路

一次一步,風景朝你迎面而來
Å gå. Ett skritt av gangen(Walking: One Step at a Time)
厄凌.卡格(Erling Kagge)著,謝佩妏譯,大塊文化,30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樂  
作者的《聆聽寂靜》教人靜得恍恍惚惚,神遊萬里,這本《就是走路》則帶你直接出發,踏出一片寧靜。如果你也嚮往無人的峽灣、山徑的積雪、星空下的荒原,本書就是最經濟實惠的任意門。【內容簡介

馬克思

愛情與資本論
Karl Marx, die Liebe und das Kapital
克勞斯.吉廷格(Klaus Gietinger)著,彤雅立譯,南方家園出版,420元
推薦原因: 思   樂  
這本傳記文學實在懂得八卦的喜悅和超越,那位常被掛在學院牆上的大鬍子,總算又從令人敬畏的先知,變回有血有肉有性慾的人。並非跌落神壇,反而是向希臘諸神靠近了些。【內容簡介

我想結束這一切

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伊恩.里德(Iain Reid)著,吳妍儀譯,臉譜出版,300元
推薦原因: 樂  
這本懸疑驚悚小說解剖純愛的天真,以愛情關係為餌,釣出內心恐懼焦慮、生命各種不安的大魚。【內容簡介

吃動物

大口咬下的真相
Eating Animals
強納森.薩法蘭.弗耳(Jonathan Safran Foer)著,盧相如譯,臺灣商務印書館,43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本書旨在推廣「不要吃動物」,不過肉食知識分子還是可以看看作者是如何透過說故事的方式,來回答人類為什麼會那麼愛動物,卻又能心安理得吃動物的精分問題。【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

本世紀最大規模心理危機,看美國高等教育的「安全文化」如何讓下一代變得脆弱、反智、反民主
The Coddl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How Good Intentions and Bad Ideas Are Setting Up a Generation for Failure
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葛瑞格.路加諾夫(Greg Lukianoff)著,朱怡康譯,麥田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議   實  
作者以美國學院裡的暴力衝突為切入點,審視美式教育和教養的盲點,不時讓人想起影集《漢娜的遺言》。至於匿名攻擊、獵巫文化、拒絕溝通、反智暴行這些現象,也並不侷限於美國校園發生,全世界鄉民其實都能感同身受的。【內容簡介

雖然想死,但卻成為醫生的我    

徘徊在生死邊界的急診故事
만약은 없다: 응급의학과 의사가 쓴 죽음과 삶, 그 경계의 기록    
南宮仁(남궁인)著,梁如幸譯,時報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急診室醫生時時面對死亡,司空見慣,難免麻木。這位歐巴醫生卻在高壓之餘,以書寫抵抗職業性麻木,和盤托出自己曾經的自殺傾向,精疲力竭的日常,回天乏術的悲劇,句句都有承擔的重量,讓人想起那些螢幕上的仁醫。閱畢忍不住想對醫生說:請多多保重自己!【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