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書房》朝日新聞社公布最能代表平成時代的30本好書,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 第39屆日本科幻小說大獎評選結果上個月底出爐,幻想文學作家山尾悠子的《飛翔孔雀》(文藝春秋)及円城塔的《文字渦》(新潮社),一同自6部決選作品中脫穎而出。
    《飛翔孔雀》為山尾睽違8年的長篇巨作,共分為講述運火女在庭園大茶會中被孔雀襲擊的〈飛翔孔雀〉,以及描繪K和Q兩位男子在大蛇盤繞的地下世界遊歷冒險的〈關於不燃性〉兩個篇章。山尾以超越既有類別的概念,建構出神話一般獨特而眩目的世界。繼第69屆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獎以及第46屆泉鏡花文学獎後,《飛翔孔雀》再次摘下科幻小說大獎,達成文學獎三冠王的殊榮。
    與山尾並列獲獎的円城塔,則透過《文字渦》一書,窮盡書寫文字自過去到未來的生命力和可能性。從秦皇陵挖掘而出的三萬漢字、稀少語言學者遭遇的未知語言遊戲「鬥字」、在龐大的程式語言海中發亮的文字列之島等等,《文字渦》除了同名篇章外,共分〈綠字〉、〈鬥字〉等12個短篇,以多樣的方向鋪展文字豐沛的網絡。日本書法家華雪提到,《文字渦》獨特的魅力,在於讓讀者不禁想再次探查文字書寫的變遷,而自己過去所認知的歷史也因而開展出新的視野。除了科幻小說大獎外,《文字渦》亦為第43屆川端康成文學獎得獎作。

    fei_xiang_kong_que_-tile.jpg

    《飛翔孔雀》及《文字渦》

  • 第53屆吉川英治文學獎日前公布,本屆獎項由篠田節子的長篇懸疑小說《鏡的背面》奪得。關於本書內容,可參見「東亞書房》日本漫畫網J-Comic籌建絕版漫畫平台,及其他藝文短訊

【作家動態】

  • 《惡人》、《怒》、《為愛狂亂》等多部人氣小說的作者吉田修一,於上個月底出版青春小說《續‧横道世之介》(中央公論新社),為2009年發行、並由導演沖田修一改拍為同名電影的暢銷作品《横道世之介》再添續作。新作再度以為大家帶來溫暖與歡笑的世之介為主角,歌頌人生最窩囊的青春時代。
    立志成為壽司職人女性友人、大學時代的摯友、美麗的年輕媽媽和她的兒子,這些人物的人生相互交錯27年後,東京正為即將展開的奧運沸騰。而在此時,微小的奇蹟也悄悄發生了……
     
  • 曾以《影子的季節》、《動機》、《登山者》等作入圍或奪得各項推理大獎的小說家橫山秀夫,自6年前出版《64》之後,今年終於再度推出新作《北極光》(新潮社),並瞬即攻占日本懸疑推理類小說網路銷售首位。
    一級建築師青瀨驅車趕往信濃追分。他受託設計新住宅,屋主一家當初在新屋前歡欣鼓舞,但該府邸如今卻莫名人去樓空,理應搬入的屋主一戶不見蹤影,屋中除了一台家用電話外也幾乎沒有任何家具。然而,一張彷彿為了眺望淺間山而放置的老舊椅子,靜靜佇立在屋內。這個府邸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這本橫山自述是「偶然的產物」的作品,被譽為橫山推理史上最美的謎團。
     
  • 去年奪得書店大獎首獎的作家辻村深月,為紀念作家生涯15周年及朝日新聞出版10周年,於本月初出版最新長篇力作《傲慢與善良》(朝日新聞出版)。
    西澤架的未婚妻坂庭真實某天忽然不知所蹤,為了尋找她的所在,西澤不得不面對她的「過去」。這部戀愛小說描繪生存的苦痛,探問「結婚」、「自主意識」,以及人從自我和周圍的對立中,該如何走向理應存在於前方的幸福。

    shang_pai_.jpg

    左起:吉田修一新作《續‧横道世之介》、橫山秀夫新作《北極光》及辻村深月新作《傲慢與善良》

  • 直木獎作家伊東潤本月初推出歷史小說新作《真實的航跡》(集英社)。本書以二戰中發生的非法俘虜殺害事件為主軸,揭露二戰後戰犯法庭浮現的令人驚愕的真實,並描寫年輕律師主角如何挑戰「沒有贏家的官司」。
    昭和19年(西元1944年)3月,日本帝國海軍重巡洋艦「久慈」,在印度洋擊沉英國商船「達特茅斯號」並殺害俘虜。日本戰敗後,久慈艦長乾以及久慈號所屬的第16戰隊司令官五十嵐受到起訴。擔任戰犯辯護人的年輕律師鮫島前往香港,卻在閱讀法庭資料的過程中,查覺到了這個事件,以及日本帝國海軍內部不為人知的黑暗面。
     
  • 2009年以《聽說桐島退社了》奪得小說昴新人獎,2013年更以《何者》拿下第148屆直木獎,成為第一位平成年間出生的直木獎得主的朝井遼,於本月出版新作《我是為了尋求死的價值而活著》(中央新論公社),講述活在平成年代的年輕人們所背負的自滅與祈求。
    以植物人狀態靜靜在醫院中沉睡的智也,以及獻身在身旁守護著他的雄介,橫越在兩人之間「歪曲的真實」究竟為何呢?各式各樣在生活中掙扎的人們,本應是沒有交集的節點,但當他們成為串連起智也與雄介的線時,名為「平成」的時代所隱藏的黑暗,也漸漸露出了一角。
     
  • 曾以《絲綢的變容》、《神座》、《女人們的聖戰》、《虛擬儀式》等作榮獲多項知名文學大獎的作家篠田節子,本月底出版小說《肖像雕刻家》(新潮社),呈現「人生百年時代」的全新人間劇。
    肖像雕刻這門工藝,彷彿能將人們生存於世的時間封存。53歲並有一次離婚紀錄的前藝術家,放棄藝術之道來到八岳山麓,以職人雕刻家的身分再次出發。然而他的作品,就如字面所述,「寄宿著靈魂」。過世的雙親、知名的學者、最愛的戀人,這些銅像無視周圍的想法,開始訴說自己的真心話。在篠田筆下,人類的愚昧與愛情,彷彿無法壓抑般地躍然紙上。
     
  • 以《九月的天空》榮獲芥川獎、著作等身的高橋三千綱,本月中出版新書《心型的雲》(幻冬舍),鮮明地勾勒在時代洪流中前進與翻騰的家族輪廓。
    故事發生於昭和30年代的東京淺草,菱川公司的大小姐惠美子自小過著養尊處優的舒適生活,但如同「鬼婆」一般嚴厲的母親,總是對惠美子尊敬的兄長相當嚴厲。惠美子到了適婚期被兄長的友人求婚後,卻遭到母親的猛烈反對,「因為那個家很窮。因為他們太窮了。」如同溫室花朵般被養育成人的惠美子離家出走,等待著她的會是怎麼樣的命運呢?而反抗老家的公司,從而自立門戶的兄長,又將迎接成功還是破滅?

    xia_pai_.jpg

    左起:伊東潤新作《真實的航跡》、朝井遼新作《我是為了尋求死的價值而活著》、篠田節子新作《肖像雕刻家》及高橋三千綱新作《心型的雲》

【業界新聞】

  • 日本平成時代將於今年4月底落幕,《朝日新聞》特此舉辦「平成30好書」的選書計畫,向120位知識分子提出問卷調查,最終列出前30名的推薦作品。排行榜的前3名分別是村上春樹的《1Q84》、石黑一雄的《別讓我走》,以及町田康的《告白》。其他的上榜作品,還有宮部美幸的《火車》、桐野夏生的《OUT》,以及東浩紀的《觀光客的哲學》等多部精選。
    一次上榜兩部作品的村上春樹在訪談中指出,現今社會隱藏著許多憤怒和恐懼。他也觀察到社群媒體中,言語和用詞被有意或無意地當作傷人的武器。如何與這個困難的社會問題抗衡,是往後的文字工作者,特別是包含他自己在內的小說家及書寫故事之人,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日裔英籍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則提到,他感覺這個世紀初開始,自身周圍的文學氣場發生了某種變化。科幻和奇幻小說帶來了更多影響,而許多日本的重要作家,例如村上春樹,以及日本的動漫文化等,都為他的書寫方式注入許多能量。

    01-side.png

    「平成30好書」排行榜前3名,左起為村上春樹的《1Q84》、石黑一雄的《別讓我走》,以及町田康的《告白》

  • 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與人氣插畫家Noritake跨界合作,於3月中出版聯名繪本《和平與戰爭》(ブロンズ新社)。和平時代的我,和戰爭時代的我,會有什麼差別呢?以超極簡療癒風格成名,並曾多次登上台灣《Big Issue》雜誌的Noritake,透過並置人、事、物在和平與戰爭時期的樣貌,配上谷川俊太郎的文字,完成這部具有反戰意義的繪本作品。
     
  • 由日本出版社學研PLUS發行的圖鑑刊物《學研圖鑑》,將於明年迎向創刊50周年。今年5月,《學研圖鑑》將與迎接出版40周年、由漫畫家蚵仔煎創作的超人氣作品《金肉人》合作,發行《學研圖鑑:金肉人「超人」》特別號,全彩刊登《金肉人》中登場的700位超人角色。
    學研圖鑑超人特刊以「若超人們存在於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會如何呢?」這個命題出發,從人類的視點將超人們分為「魚類的夥伴」、「哺乳類的夥伴」、「道具的夥伴」以及「交通工具的夥伴」等,網羅各式有趣生動又千奇百怪的角色。
     
  • 日本NHK電視台的人氣特別節目「貓都這樣」(ネコメンタリー 猫も、杓子も),於本月推出攝影散文合集《文字工作者身邊總是有貓》(河出書房新社),將角田光代、吉田修一、村山由佳、柚月裕子、保坂和志以及養老孟司6位作者與愛貓共處的日常點滴匯集成冊。書中不只收錄125張攝影作品以及作家訪談,更記錄作家愛貓們各異其趣的獨特性格。

    71u3bkwif1l.jpg

    《文字工作者身邊總是有貓》內頁(取自Amazon

  • 曾創作《可愛的鼠小弟》、《鼠小弟的小背心》等作品的繪本作家上野紀子,上個月28日因病去世,享壽78歲。上野以1973年在美國和丈夫共同出版的繪本《大象的鈕扣》出道,隔年以《鼠小弟的小背心》拿下講談社出版文化獎繪本獎,接著開始創作一系列關於鼠小弟與夥伴們的幽默故事,至今銷量已累計超過400萬部。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好書行腳》走畫自然.尋找初心,《大嬸的寫生壯遊》孫傳莉用圖文導覽台東

「寫生」本是藝術創作者的基本練習,也是一種記錄見聞的方式,但近年似乎已成了一門顯學。寫生除了展現個人的藝術美感,更是繪者重要的生命筆記。

我自創「走畫」一詞,是為了與寫生在世人印象中的定義區別,因為行走過程的遭遇與寫生景物,對我來說如同一場行動藝術,五感的體驗刻印在心裡,最後轉而呈現在作品上,那是一件完全不同於純粹繪畫實景的行為。


she_qu_lao_ren_guan_huai_.jpg

孫傳莉於塭豐社區關懷協會為村民繪製肖像

▉旅人成了居民,遊走的腳在台東紮根

2018年我遇到人生的岔口,走上另一條實踐自我理想的道路。整理行囊時發現年輕時的日記本,原來「迷惘」一直都存在著,只是日常的瑣碎掩蓋了它。然而自我質問從來不曾停止擾動本心,走畫的歷程便將一切攤了出來。

旅人成了居民,遊走的腳在台東紮了根,多年前走畫的場景如今成了我的日常。猶如電影情節,原本不同音軌的聲音,融合在同一軌道上,喳喳呼呼的聲響轉變成清晰的對話。瞬間,抽離的主角與場景融為一體,我們成了生命共同體,在同一個舞台演出同一齣戲。

戲裡,有房東與房客的角力,有同為新移民的互助情感,也有原居民的遠遠觀望;有駕著龐然機具的大農,也有雙手扎入土裡同向老天討生活的小農;有傳統市場的熱鬧,也有創意市集的熱情。蟲鳴、鳥語、客語、閩南語、阿美語、布農語的多元組合,這裡就是我的新家──鹿野。

鹿野本是布農族的獵鹿場,因設置許多方便獵人使用的寮舍而舊稱「鹿寮」,日治時期因大量移入日人的政策,為使此地更有日本感而更名。從清領時期便有包括阿美族、客家、閩南族、外省等族群陸續到此落腳,仔細觀察便可發現各村落蘊含著不同族群的特色。

鹿野升格為鄉之後,現分為7個村落。我喜歡用較易辨識的方式區分:以鹿野火車站為起點,最熱鬧且重點生活機能所在的便是鹿野村,大街上便利商店、百貨超市、傳統市場、小吃攤販、派出所、郵局、圖書館等,基本民生所需一應俱全,鄉民們在這裡往來交流、互通有無。

往北與關山鄰近的則是地勢較為平坦的村落,有瑞豐、瑞和、瑞源、瑞隆等4村,此區因地形關係多種植水稻與甘蔗,沿著台9線,路邊即可享用鮮甜現榨的甘蔗原汁。

瑞源村有少見的灌溉溝渠橋,如「二層坪水橋」,粉紅色的水橋貫穿大片稻田,因著四季更迭,像不停變換顏色的畫。而鮮少人煙的「新良溼地」則是鳥兒們的祕密基地。


pic3-er_ceng_ping_shui_qiao_.jpg

蜿蜒於鹿野田間,紅白雙色的二層坪水橋。


pic4-xin_liang_shi_di_hi.jpg

惡地形之下的新良濕地,是具有生態教育功能的親水公園。

往中央山脈方向沿著舊台9線(永嶺路)的台地,便是原名「鹿寮社」的永安村。這個被評選為「金牌農村」的村子,原是布農族的獵場,日治末期自西部移入越來越多的居民,逐漸形成較大的聚落,除了閩南、客家族群,還有位於永昌的(日卡地部落)是阿美族部落。

這片含有許多岩石的旱地,大多種植鳳梨、香蕉。永安村的另一特色,是有許多帶著各種夢想而來的新移民,比例甚高的移居者在此實踐友善環境的農法,在相對較為乾淨的環境裡過著環保的生活方式。


pic5-2626shi_ji_.jpg

2626市集,是永安社區熱愛家鄉文化的居民所共同參與。

永安村另一個知名之地便是「高台」。高台因地勢較高但頂部平坦,成為推廣飛行傘運動的地點,近年更因為熱氣球活動而成為夏季重要觀光勝地。高台的另一個重點特色是茶葉,因地勢與氣候皆適宜種植,代表性茶品是口感近似紅茶但更為清香的「紅烏龍茶」。


pic7-gao_tai_re_qi_qiu_.jpg

視野遼闊的鹿野高台,是舉辦國際熱氣球嘉年華的地點。

繼續往南方移動便是龍田村。這個位於鹿野溪河階高位上的小村,是日治時期製糖政策下重要的移民村,大批日本移民在此落地生根,棋盤式的街廓與日式平房皆可隱約看出當年風貌。村裡的龍田國小,更保留了當年的幼兒園與校長宿舍。

在平坦的龍田騎單車是最舒服的享受,兩旁是遍地的鳳梨田與小葉欖仁綠色隧道,遠望著都蘭山的美人側臉,迎面的徐徐微風,常能讓人忘卻煩心瑣事。


pic6-wu_ling_lu_se_sui_dao_.jpg

武陵綠色隧道樟樹與木麻黃遮蔽成蔭,公路兩旁小葉欖仁林立。


pic8-ni_guang_xia_de_mei_ren_shan_.jpg

逆光下的美人山,都蘭山因形如美人醉臥而有此暱稱。

最後繞道至屬於鹿野村的「和平」(巴拉雅拜部落),這個阿美族的小部落,是台9線上旅人高速的行程常忽略的地點。臨著卑南溪與鐵道,水稻在其間迎風搖曳,安靜的河堤只有八哥和麻雀最聒噪,這個360度的天然劇場,可盡覽鸞山與高台之間的遼闊,和無際的天空雲彩。唯一要小心的是,可別扭到脖子了。


pic9-ba_la_ya_bai_li_tian_huo_che_.jpg

行進巴拉雅拜稻浪中央的犁田火車。

用繪畫認識世界、尋找自己

因著走畫,我從都市走到鄉間,傾聽心底的聲音走到目前這個當口。看到李賢文先生在《返回自然之夢》畫集的一段話,正切合我的感受──

尋找一顆心,就是尋找自己的歷程,從創作中我終於理解,繪畫是我認識世界的啟端,也是了解自己的開始。

李賢文先生原是雄獅美術的創辦人,長年投入藝術文化推廣,育人無數。25年之後,他從出版回歸創作,用雙腳走入自然,用雙手記錄景物。他以寫生為基礎,東方書法為線,西方用色為面,有水墨氣韻生動的意境,亦有西方結構之美,淡雅恬靜,不慍不火。這本畫集以文、以畫,書寫他的旅行足跡,記敘台灣自然環境變遷,藉由繪畫的過程陳述當下的感受與理想的追求。


pic1-fan_hui_zi_ran_zhi_meng_.jpg

《返回自然之夢》

畫集中的幾段話,讓喜愛寫生的我心有戚戚,例如書中說:「當我用藝術的眼睛看世界時,世界卻回我以文學的想像……」,我個人的感受還多了哲學的思考與自我的療育。

書中又說:「技巧不足以描摹景物時,如何處理?面對紛雜的現場,如何揀擇標的?時空錯置的恍惚,如何表現?天地草木的荒涼,如何同理?」我則認為還有「光線的轉變,如何詮釋?及人情的冷暖,如何傳達?」等等。

戶外寫生要面對許多變數,包括氣候、光線、場景。繪者須有一雙敏銳的眼與細膩的心,才能快速發現適合繪畫的角度,並具備去蕪存菁的能力。寫生既要能寫實,又不流於刻板;還要能寫情,又不流於虛幻,繪者自我情感的表達,亦能讓觀者感同身受,猶如身在其中。我想這便是一幅成功的寫生創作吧。

2013年我拾起畫具與行囊,在台灣四處以機車代步走走畫畫,在田野自然之間尋找美的角度,在蟲鳴鳥叫之中獲得啟發。從這條不歸路,我發現了自己的另一條生命道路,也畫出另一片天地。


sun_chuan_li_.jpg

孫傳莉


▇行腳台東,走讀路線

2019年春夏之交的閱讀嘉年華「世界閱讀日」,文化部特別以「走讀台灣」為題,串聯全國各縣市圖書館及百家獨立書店共襄盛舉,在4至5月間,策劃了數百項的文學慶典活動,並囊括全台的北中南東甚至離島100條包羅萬象的走讀路線。歡迎利用「Openbook閱讀通」中「找活動」,搜尋你想前往的地方,以下是台東縣今年世界閱讀日的精彩走讀路線,請別錯過。

▇行腳台東,推薦書籍

shu_feng__36.jpg 大嬸的寫生壯遊:甩開日常瑣事,勇敢追夢的現在進行式
圖、文:孫傳莉
出版:二魚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孫傳莉
1970年四月生
1988年復興美工(平面組畢)
十八歲畢業後隨即進入職場,曾在傳播公司擔任綜藝節目執行製作工作,也在廣告公司擔任創意設計多年,後來自立門戶接案從事設計二十多年。
2000 年孩子出生後漸漸淡出社會職場,擔任家庭主婦一職。
2010 年接觸臉書重新拾起畫筆,邊畫邊上傳,慢慢回溫畫畫的感覺。
2013 年 9 月開始走畫老鄉至今,希望在還走得動的時候畫遍台灣。
2014 年 12 月 第一次個展「寂寞車站(花蓮版)」
2015 年 2 月 與同學舉辦「畫台灣找自己-三位阿姊的青春逆行」聯展

粉絲專頁:傳莉的走畫老鄉

▇集結全台20縣市圖書館、150家獨立書店、15所國家級博物館,共計100條走讀台灣路線,超過200場活動,620個閱讀空間大串聯


lian_shu_feng_mian_1.jpg


點選照片,進入活動官網,可以所在地查詢路線與活動

六大走讀主題,活動全攻略

活動懶人包

taiwan-1737087_1920.jpg

huo_dong_lan_ren_bao_3_2.jpg

指導單位:wen_hua_bu__0.jpg

協辦單位:xin_bei_shi_tu_logo.jpg

全台閱讀好夥伴,全力相挺,請點選以下單位,好讀又好玩,作伙去:

hui_xiong_ai_du_shu_.jpg 131105momo_logobiao_zhun_zu_he_-heng_shi__0.png

readmoo.jpg

du_ce_2.png
san_min_shu_ju_.jpg wen_xun__0.jpg

you_shan_shu_ye_he_zuo_she_.jpg

he_jia_ren_.jpg

jin_shi_tang_.jpg

qing_chun_bo_ke_lai_logo.jpg

cheng_pin_.jpg

wen_bo_hui_logoheng_shi_s.png

lian_fu_logo.png

ge_ma_lan_.png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劇評》浪漫愛情背後的淒苦出版現實:台灣編輯看《羅曼史是別冊附錄》

1998年,被譽為螢幕經典情侶的湯姆.漢克斯和梅格.萊恩,聯手演出電影《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紐約獨立書店老闆娘與連鎖書店第三代的愛情,是當年都會電影的代表作。一般人大多將目光放在網路聊天室的焦慮:他/她收到訊息了嗎?會回覆我嗎?現實生活的他/她看起來又是如何?可以說,那個年代網路聊天室與見網友的焦慮,都透過電影情節忠實傳達了。

電影的第一個高潮應該在於湯姆.漢克斯發現敵視他的街角書店老闆娘梅格.萊恩正是心儀的網路女孩,當下該多不知所措。但電影沒有延伸刻畫的是,湯姆.漢克斯知道自己作為迫使街角書店關門大吉的罪魁禍首,想必發展戀情不只有情投意合的問題,更有身分上的尷尬。

這個微妙的衝突被完美地融合在浪漫愛情電影裡,對照台灣獨立書店的營運困境,以及誠品上週表示將打造「連鎖的獨立書店」,時跨20年,不得不佩服好萊塢編劇對於社會現況更迭之敏銳。

影視作品不常見出版題材,若有,多半也有些浮誇,要把閱讀、出版這樣略微沉重的社會議題(畢竟各國讀者又因此要被檢討一年的閱讀量了)搭上浪漫影視,總是有點難度。不過,剛在Netflix完結的韓劇《羅曼史是別冊附錄》,卻算是出版題材中少數收放自如者。

這部戲的故事開場,為了婚姻而拋棄廣告公司中階主管職位的女主角姜丹伊,在多年婚姻生活觸礁後,決定重返職場。然而就職中斷的女性在韓國社會處處被排擠(重新回去做主管職?在職場奮鬥多年的人內心不平衡;從基層開始做起?對不起,基層工作不需要大材小用),不得已的情況下,丹伊隱瞞人生經歷,以高中學歷應徵出版社的約聘業務助理,並且重逢青梅竹馬的出版社主編車恩浩。

男主角恩浩的人設,應該是全劇最浮誇之處──以網路類型小說起家的寫作者,遇見出版社老闆後,轉型為純文學作家兼出版社主編,並憑藉自己的作品讓出版社一躍成為業界前五大,每週還有閒暇餘裕在大學任教(恩浩在課堂上出了一個即便業界人士都難以回答的作業:純文學與類型小說的邊界為何?這到底是要為難誰啊)。


chun_wen_xue_jie_jie_xian_.png

截自Netflix官網

作為愛情戲的背景與潤滑,編劇鄭賢貞對於當今出版狀況顯然是有特別做過功課的。影片中許多小細節,的確是出版界面臨的窘況。

▇出版掙扎1:讀者是看內容買書,還是看封面?

比如戲中作為業界知名書封設計師的男配角池敘俊出現前,出版社老闆拿著池敘俊的設計對車恩浩說:

這一本書打敗了我們所有的書,你每天只顧著讀原稿有什麼用?現在的人都是看封面買書的。

過了幾日,恩浩又拿著池設計師的封面喃喃自語:「大部分設計師都不讀文本,但他會。」這段對一般人來說可能只是形塑角色優秀認真的台詞,對出版人來說,卻反應了兩個無奈現狀:第一,大多數讀者當然喜歡好看的封面,一個好封面可以幫內容加成;然而若封面普通,即便內容是好的,也很容易淹沒在書海裡(但是,到底怎樣才算好?這是個相當見仁見智的難題)。


feng_mian_mai_shu_2.png

截自Netflix官網

進階版的難題是:當書籍的先天成本越來越高(起印量變低,導致攤在每本書上的成本增高),到底該如何在好的裝幀與一本書的損益平衡之間取捨?這又是所有編輯內心的痛。

第二,隨著書籍走向量產時代、出版節奏加快,書封設計也越來越缺乏時間思考和鋪陳。閱讀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每週可能得做出一款封面的設計師們,自然沒時間讀文本,無論先天的閱讀疲乏還是後天的環境不良,要做出符合內容氛圍的設計都非易事,整個循環更逐漸走下坡。

是說,業界究竟誰能跟池設計師一樣,有餘裕讀完全部文本後加以思索再創作,甚至還能邊寫小說?恐怕不要說編輯,設計師們要都羨慕死了。

▇出版掙扎2:燒毀吧庫存書

這部戲的第4集,恐怕讓讀者與編輯都更揪心,因為編劇將更為殘忍的現實議題帶上影視:恩浩帶著丹伊與兩位新人一同去看庫存書被銷毀。


xiao_hui_shu_2.png

截自Netflix官網

劇中恩浩有一句台詞:「被書店退回來的書,有一半是損壞的,」這意外符合台灣的壞書率。被通路退回的書,五成到七成有大小不同程度的損壞,而且大多數直接成了只能廉價售出的回頭書(最幸運的狀況就是拿掉腰帶後,書籍看起來完好許多,整理一下就可以重新出貨),更多賣相不好、反正也賣不掉的書,就如同戲裡一般被當廢紙處理掉(放在倉庫不只要付倉儲費,商品本身的跌價損失也高得驚人)。

諷刺的是,無論韓、台,壞書一樣都由出版社負擔成本。也就是說,出版社的成本遠比大家想像的高:不只是翻譯、紙張、稿費、人事等基礎成本,還包含了公關贈書、壞書的負擔。認真算起來,出版社的獲利低得可以,無怪乎香港獨立出版曾以「10%的愛」來形容自家產業。當編輯以著每年增加100度近視度數的熱忱在工作,大家卻告訴他連自己的月薪都沒賺回來,除了愛,還真的不知道何為要如此苦逼?

▇出版掙扎3:圖書定價制,有礙庫存書折現?

很有意思的是,在書籍銷毀現場,劇中的出版新人們提了一個方法:「剩下的可以便宜賣出啊,例如減為半價之類的,這樣應該就賣得出去吧。」恩浩回答:「因為圖書定價制的關係所以不行,折扣幅度有限制。」不過,扣除台灣尚未有的圖書定價制,我們回來談一個問題:就算對折,書就賣得掉嗎?

我想大家應該都遇過一本書賣99元、79元的回頭書展吧?除了一時興起外,當市面上有所謂的回頭書店(還是outlet書店?)你願意為了便宜,多久去一次呢?又或者,回頭書店的書,曾經吸引你固定回購嗎?「便宜」真的是你會一而再、再而三消費的主因嗎?

劇中打銷了兩噸的書,只換回薄薄約數千元台幣的收入,我想讀者對此的震撼恐怕多過於編輯對此的痛(畢竟不用等到打書,光看自己編的書在書店特價99元,眼淚就流下來了),然而除了更努力賣書、並呼籲大家珍惜手上的書外,編輯還能做什麼呢?


xiao_hui_shu_1.png

截自Netflix官網

悲情牌無法打一輩子。編輯們無能為力,也不應該淪為以悲情牌賣書。書籍是一種娛樂產業,它的萎縮代表了市場需求轉移或降低,早就不是以「同情我就給我錢」為口號的年代了。

▇出版掙扎4:出重要的書,或好賣的書?

編輯可能會深有感觸的另一個橋段,恐怕是劇中資深編輯奉志洪跟老闆金代表的爭吵。為了是否要出版詩集,多年舊識的奉志洪跟自己的頂頭上司爭執了起來。奉志洪指責金代表市儈、眼中只有利益;金代表則認為出版本來就要以商業營利為己任(為什麼要做賣不出去的書?)。兩相爭執之下,奉志洪怒氣沖沖地出走,在電梯對著主角恩浩說了句讓人意味深長的話:

這產業要滅亡了,「因為財政困難而不發行」、「因為賺不了錢而不發行」、「感覺賣不出去而不發行」,這樣下去,詩會死去的。

的確,身在編輯台的人都有個夢想,只要是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內容,無論有多小眾,都希望它能在書店有一席之地。台灣的出版曾有過黃金年代,正因為有豐厚的獲利,而讓許多有個性與獨到眼光的編輯能在市場上生存,引進一些非屬大眾、卻可能有分眾領域支持者的書,甚或是讓編輯有開發新議題的樂趣。


shi_hui_si_qu_de_.png

截自Netflix官網

許多新生代編輯也是追隨前人的腳步,期許自己在商業之地爭取到一塊冷門書籍的憩息地。然而隨著出版市場萎縮,整體狀況也來到了韓劇中進退兩難的情景:有價值的作品可能銷量很低,無論是老闆或是編輯自身,都沒辦法基於可能賠錢的前提而出版。

▇出版掙扎5:透過暢銷書,能養冷門書?

這讓原本就懷抱理想的編輯更顯掙扎,畢竟一般編輯在選書之時就已先自我審查了,而當自我審查又自我審查之下,選出來的心頭好一樣無法出版時,對於業界環境衰敗的怒意與厭倦便洶湧而出。

這也帶回到劇末的場景:姜丹伊策畫了題材冷門的《植物的內心》一書,找了大學教授來撰寫日常生活中所見植物的冷知識。然而除了被同事調侃不會賣之外,也遲遲等不到老闆點頭應允出版的一日。

直到在某個慶祝新書大賣的餐會上,老闆才當眾宣布:「下個月發行《植物的內心》」,並感性說到:

我就是因為想出這種書,才會出其他會賺錢的書。

編劇更讓主角恩浩說出理念:「這種書光是上市就很有價值。」這正是業界常聽見的作法:「透過暢銷書來養冷門書」——出版不賣錢、但這個社會需要的作品。

身為現職編輯,看到這幾句台詞時非常感慨。這幾乎是從我入行開始便時常聽聞的一句話,直到現在,大家依然用這個論點來說服彼此,總有一天能推出內心深埋的真愛。


qi_ta_zhuan_qian_de_shu_2.png

截自Netflix官網

但是在幾乎一年一變的出版業,現在還是個做出暢銷書就能養冷門書的年代嗎?或許我們該回到利潤制來討論。

所謂的利潤制,是要求編輯每年必須賺到規定的獲利(每家出版社對業績要求不同,需達到的目標金額也不同),能達到業績目標者,會有穩定的年終或者分紅,未達到業績目標者,就看公司的檢討制度。

在這樣的狀況下,一般編輯可能會聽到諸如「一年要有兩本書賣到破萬冊」之類類似天方夜譚的言論(起碼對於做小眾書的編輯而言聽起來如此)。也就是說,依照目前的市場現況,一本書能賣到3000冊、5000冊便是很高的數字了,更何況大多數的書籍實銷不超過2000冊。

根據這個數字,所有編輯離獲利目標皆非常遙遠,那麼,到底該如何依照暢銷書來養冷門書?或許該說,這樣的銷售藍圖(?)如今只剩老闆們或總編輯們的角色定位才做得到,對編輯來說幾乎是不可能。至於各老闆們有無此心,就待大家的自由心證了。

***

說到底,若真的有如同《羅曼史是別冊附錄》金代表那樣的老闆,是年輕晚輩「唯一能依靠的大人」、是無論與編輯如何爭吵都還能傾聽編輯痛苦的人、是可以扶持年輕入行者的人、是可以在商業之餘做出妥協的人,那大概是每個編輯一輩子的夢幻吧。

《羅曼史是別冊附錄》的編劇相當用功,許多台詞不是出版圈內人不會有這樣的體悟。而能將那些台詞運用在形塑角色性格上,顯現出編劇的能力。(我對於劇中的編輯宋海琳這個角色特別有感,一個整天都想著書的工作狂,就連假日都要把工作做到一個段落,週一正好銜接,這根本是編輯的日常寫照,也是全劇最寫實的角色。

不過劇中對於出版的誤解也不少,其中最大的誤解還是最後一集,丹伊企畫製作的《植物的內心》,書籍都寫完了才開始請主編與代表考慮出版,在現實生活中這完全不可能發生。是說,萬一不能出版,稿費究竟誰要付啊(抱頭痛哭)。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陳怡慈(時報出版公司人文科學線主編)
2019-03-26 11:44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