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區塊鏈關出版什麼事?數位出版2.0—絕版經典共榮再生計畫

Web 3.0從概念提出迄今已逾20年,如今國際上的法規日見完善,歷經多年的技術改進,參與門檻也逐漸降低。以NFT來說,去中心化與數位內容產權是其中的兩大特點。應用在出版面上,讚賞公民基金會(LikeCoin)創辦人高重建,以及《Matters》平台暨飛地書店負責人張潔平,可謂華文圈的兩位先行者。

2022年高重建的NFT書《所謂「我不投資」,就是all in在法定貨幣》,是第一個意圖將書籍從中心機構解放的革新實驗(據說出版一個月的銷售所得,就有相當於傳統出版模式兩年的收益)。

緊接著在隔年(2023),讚賞公民基金會背後的Liker Land團隊拓展出Web3出版與線上書店,張潔平也進一步創辦專注於NFT的飛地出版社,計畫以絕版經典、原創新作、特色內容的數位出版為主軸,用NFT、分散式存儲等技術記錄知識,期能解決當前電子書的缺點與不足。

新創的飛地出版社,首發作品為香港小說家董啟章2005年小說《天工開物 · 栩栩如真》。此舉為華文的絕版經典,刻下了第一道永久流通的紀錄。

取得相當經驗後,飛地出版社在113年「文化部輔導數位出版產業發展補助」推出引人注目的新計畫「數位出版2.0—絕版經典共榮再生計畫」,期許大舉攪動業界,揪更多出版同行一起將更多珍貴的華文絕版經典解除封印,使它們有機會重新活躍於讀者眼前,以數位形式再度流通起來。

➤用區塊鏈改革電子書

過去高重建曾撰文指出,相較於Web 3.0下的原創新作,此前的出版品都是未來NFT的新移民,而且即便是電子書普及的時代,也仍有99.9%的數位原生內容,並沒有存放於區塊鏈。

尤其許多在讀者心中耳聞已久的書,早已在市場各種流通管道緣慳一面、無能親睹。儘管有些書本曾經是影響幾代人的時代經典,卻仍因紙本書市各種因素的限制,而成為「被封印的傳奇」,在數位的世界裡只見來者,不見前人。

因此,飛地發起的「數位出版2.0—絕版經典共榮再生計畫」,就是希望成為出版進行數位轉型的新橋樑。張潔平表示,相較於過去電子書平台的階段,透過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電子書,可視為Web3.0時代下的「數位出版2.0」。

早期台灣的數位出版,只是將紙本內容直接轉為電子書檔,屬於單純的載體轉換。然而數位內容消失的問題比紙本停售還要徹底百倍,後者是不再有未來,前者則是連過往都被抹煞。高重建就提到,譬如香港《蘋果日報》累積30多年的內容,一夜之間隨著關站就完全消失了,彷彿不曾存在過。台灣人或者感受不深,但對香港人而言卻是切膚之痛。

倘若能透過NFT將內容遷往元宇宙,其分散式儲存的特點,就能有效地令審查和全面下架變得極度困難,大幅幫助文本留存。此外,NFT除了保存內容,也能降低絕版書重出的門檻,減少印刷、倉儲,以及實體流通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能針對傳統書籍電子書平台隱含的問題,進行革新。

➤傳統電子書並非「擁有」

據博客來2023年全民閱讀報告指出,有38%的讀者喜歡閱讀電子書,攜帶方便與節省收納空間是最大原因。去年(2024)該平台電子書的業績也獲得雙位數成長。此外,讀墨電子書的年度閱讀報告也顯示,2023年業績較前期成長13%;而去年的電子書閱讀時間更直逼2億分鐘大關。此消彼長反映出,數位閱讀正在逐漸成為讀者的選擇。

然而電子書也有它的問題。以2022年Kindle退出中國市場為例,當地的Kindle用戶,若未在規定時限內將已購買電子書下載,此後便無法再閱讀自己購買的書籍。因為web2.0時期以中心化儲存的電子書,讀者只有近用權(accessibility),沒有擁有權(ownership),這是傳統電子書並不真正由讀者擁有,所產生的怪現象。

而在Web3.0世界中的電子書,元資料(ISCN)如同國際書號(ISBN)一樣,是NFT書籍的出版證明,也是讀者擁有一本書的憑證。它擁有不可改寫與刪除的特性,能為作者與讀者,重新把書本的擁有權取回來。

標準的閱讀軟件就能讀取,加上限量發行的版本號(利於收藏),讓Liker Land的電子書構成,同時擁有紙本書和傳統電子書各自的優點。飛地認為,這是非常值得同業們一起來嘗試與探索的方向,也是數位出版1.0轉向2.0關鍵的一步。


與傳統電子書不同的是,讀者擁有存在於鏈上不可磨滅的購買證明。(本圖為高重建新書《每天買一百元比特幣》區塊鏈交易資料)

➤線下的實際行動

「數位出版2.0—絕版經典共榮再生計畫」現階段對外發布的執行內容,包括有出版工作坊、論壇,以及成果發表。其中「Web3電子書出版工作坊」預計邀請專家親自指導生成NFT電子書的操作細節(包括書籍檔案製作、ISCN申請、數位版權說明、密碼錢包申請等等)。透過工作坊,手把手教導出版者如何生成一本電子書。

「數位出版圓桌論壇」是面向公眾的論壇,預計邀請長期探索數位出版的同業、科技界的人士,以及作家、內容編輯、設計師等,擔任參與嘉賓。活動將以跨界形式,交流討論數位出版1.0如何在區塊鏈、NFT等新科技的催化跨向2.0,在出版界進行革新實驗。

「絕版經典.數位復刻」則安排在工作坊結束後,每家參與的出版社都將正式推出至少一本絕版經典數位復刻電子書。飛地會策劃線上書展,聯合發佈展出計畫成果。除了數位出版物,也會詳細展示促生的過程,以引介更多出版人士後續參與。

➤讓書也能成為社群中心

飛地表示,區塊鏈出版並不僅復刻「一本書」,更期望喚起每本書背後的「社群宇宙」。無論出版人、作者、編輯、設計師或通路,都是參與者及持份者,且可從中獲得相應的分潤。電子書的「二手市場」,也能持續增加出版物的流通性與再生可能。

協助此計畫工作坊與圓桌論壇的Liker Land網路書店,近期推出的新功能,就包括了與書店的結盟。書店只要在Liker Land開設帳號,Liker Land就會無償提供電子書,書店(甚至網紅等任何人)僅需經由連結,每銷售一本書就可獲得30%的分潤,且即時到帳。

讀者也可以額外透過自訂金額的打賞功能,進一步支持作者。對於作者、協作者,也有彈性分成機制。作者能透過開放數據得知誰是自己的讀者,讀者之間也能發現彼此,建立社群進行交流。


Liker Land的說明頁面。

目前台灣出版業尚未有其他出版社做出Web3的相關案例和公開宣示,飛地則樂意以自身經驗提供範本,與更多出版社共同合作。張潔平與高重建均曾表示,Web3的出版實驗,並非試圖取代傳統出版,而是彼此並行。未來的出版模式可以完全包含在傳統出版之中。更吸引人的是,它能讓文化商品獲得長期價值,也能短期套現。

飛地出版社希望透過這項共榮計畫,讓更多人了解其價值所在,為華語世界的數位出版帶來全新的發展契機,也使經典知識跨越時空疆界,得以永久保存。

電子書不是Web3出版實驗的終點,也不是目標,而是幫助大家在數位出版革新探索之路上的手段與工具。共榮計畫期待將書從原本封閉、靜態的內容載體解放出來,變成一個由作者、讀者、編輯、設計師和所有參與持份者、關心書的人,所共構的社群宇宙。這也是飛地所堅信數位出版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


飛地出版前往其他出版社舉辦說明會與工作坊。

「數位出版2.0—絕版經典共榮再生計畫」執行期程已開跑,面向各間出版社的工作坊陸續舉辦,並將陸續推出公開講座。詳細時間與活動內容,可關注飛地出版社最新動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5-01-20 18:30
書評》當語言和現實脫節:讀九段理江《東京都同情塔》

九段理江的新作《東京都同情塔》,在2024年獲得芥川獎之後便引發議論——九段表示這本書有5%的內容由ChatGPT生成。不過細看小說內容,便能理解九段想使用生成式AI的意圖。一方面,小說多次描繪人與AI的對話,而這些對話若以AI生成則更有說服力。另一方面,《東京都同情塔》圍繞著語言的權力,而生成式AI產出的語言,也必須在這個科技當代社會仔細檢視。

《東京都同情塔》是一本交雜事實與科幻想像的小說。小說描繪建築師牧名沙羅正構思「東京都同情塔」的競圖。此建築將蓋在曾舉辦東京奧運的國立競技場旁,並用以收容犯罪者。東京都同情塔的興建引發爭議,並非因為這是一座蓋在市中心的監獄,而在於這座監獄讓犯罪者更名為「悲慘之人」(homo miserabilis),並在其中過上衣食富足、閒暇無事,宛如桃花源一般的生活。

小說中的「幸福學家」主張,罪犯不應該被稱為罪犯,因為他們並非有意犯罪。犯罪者是因為出生的階級、環境、不好的機遇,才讓他們走上犯罪的道路。幸福學家認為,要改變社會對犯罪者的觀感,第一步就是要從語言著手。「悲慘之人」這個詞彙才真正描繪了這些前加害者的真實處境,也才能改變「犯罪者」這類詞彙與現實脫節的現象。

➤語言的隔靴搔癢感

詞彙與現實脫節正是《東京都同情塔》的母題之一。小說最開始,牧名沙羅在思考東京都同情塔的命名時,就點出了語言與權力的關係。在最初「東京都同情塔」是以英文「Sympathy Tower Tokyo」被命名。牧名沙羅認為,這種明明蓋在日本卻要用英文命名,以及日語當中「足以包容任何國家語言」的片假名,彰顯的是日本人想要拋棄日語的慾望。對於總是寫不好片假名的牧名沙羅而言,片假名是一種和現實脫節的語言。

語言和現實脫節也發生在牧名沙羅的生命史中。牧名提到自己曾被男性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侵犯。然而,當她說出自己被強暴時,沒有人同意這是一個強暴案件——因為該男性是牧名的男友。少女時期的牧名沒有足夠的詞彙將伴侶對她做的行為描述為強暴,而「強暴」一詞也無法描述牧名在關係內經歷的性別權力不對等。

這類語言上的性別關係,不斷發生在牧名的生命中。例如從小就有數學天分的她,在國中時為了爭取參加「全性別組」而非「女子組」,因為花太多心思說服大人而輸掉比賽。少女的牧名在那時便了然於心:「在運用數學公式之前,我得先精通如何運用語言。」

或許與現實最脫節的語言,正是來自AI生成的語言。儘管弔詭的是,AI的語言卻是來自最新的資料庫、最當下的人類社會用語。《東京都同情塔》多處呈現了AI講著一切政治正確的話,卻讓人覺得搔不到癢處的時刻。一開始,牧名沙羅在AI軟體輸入「悲慘之人」時,AI在她還沒發問時就不斷地輸出「悲慘之人」的意涵及此概念的發展脈絡。這時牧名便提到,AI侃侃而談「悲慘之人」這一概念,是為了反轉社會大眾對犯罪者的歧視,但是「它對於人類在掌握『歧視』一詞的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痛苦絲毫不感興趣。」


東京晴空塔,非當事塔。(圖源:wikipedia)

➤另一種巴別塔

AI能按照它被設定的演算模式,無止境地生成政治正確的語言,但是這些語言,卻與人類活生生的經驗完全脫離。藉此,《東京都同情塔》也對政治正確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牧名沙羅設計的同情塔最終成功落成,但當她的情人東上拓人聽著牧名闡述著同情塔種種強調同理、尊重與共生的設計理念時,他說這些話語彷彿就是AI生成的「濃縮了世人平均的願望」且「積極正向卻貧乏的文字」。

小說中的同情塔無疑是政治正確的終極顯影。東上拓人看著落成的塔,提到這些強調多元、共生的概念固然美好,但當這件事走向極端,卻成為一場「不容認錯,拒絕任何異議的壓倒性破壞」——只要每天看見同情塔,就會「被迫同情」。而東上拓人認為,被迫同情就是一種暴力。

這些對於政治正確以及左派理想的省思,其實也回應到當今全球右派崛起的一大原因:左派強調的多元平等共生,終究沒有如這些政治語言所宣稱的那樣讓所有人幸福快樂。在《家鄉裡的異鄉人》一書中,霍希爾德(Arlie R. Hochschild)指出,美國右派的極端右傾,部分原因正是不希望被規範「應該如何感受」——為同婚感到愉悅,為戰爭感到憤慨——這些左派強調的博愛理念,與右派的生命經驗深刻脫節。政治正確望向了人類社會的光明可能,卻遺落了人性的暗影:人的某些愉悅根源,悄然地來自不正確的思維、不正確的語言。

小說中,東京都同情塔的所有收容者和管理者都帶著慈祥無憂的微笑,且被禁止使用任何「比較」的語言,彷彿從此世間再也沒有痛苦與醜惡。然而,這樣看似光明美好、沒有污名的世界反而讓人不寒而慄。

如果說巴別塔象徵的是人類社會中語種的分歧,那麼東京都同情塔呈現的是語言的另一種層次的分裂:在概念與現實之間、在不同政治立場之間、在機械與人類之間,語言分裂成截然不同的意義與效果。在小說最終,牧名沙羅預見塔終將坍倒。或許這正是這本書對於當今兩極化社會的期許:但願那些讓我們彼此分裂的,終將煙消雲散。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東京都同情塔
Tokyo-to Dojo-to
作者:九段理江 
譯者:王華懋
出版:木馬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九段理江
 

1990年出生於埼玉縣。2021年以作品《壞音樂》(悪い音楽)獲得第126屆文學界新人獎正式出道。同年發表向太宰治致敬之作《Schoolgirl》入圍第166屆芥川獎和第35屆三島由紀夫獎。2023年3月,憑藉該作獲得第73屆藝術選獎新人獎。同年11月,作品《寫詩的馬》(しをかくうま)榮獲第45屆野間文藝新人獎。2024年1月,以《東京都同情塔》獲得第170屆芥川獎殊榮。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5-01-20 12:00
東亞書房》前童星與現役「炎上系」演員交織的生命故事!小說家町屋良平新作獲織田作之助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第41屆織田作之助獎,於上個月19日公布得獎結果,小說家町屋良平以去年初發行的《生命的演技》(河出書房新社),贏得本次獎項。町屋踏入文壇不到10年,便曾以《1R1分34秒》、《書的孩子》、〈我的批評〉等作,奪得芥川獎在內多項文學大獎。本次獲獎的《生命的演技》,以兩名男高中生為主角,他們一個是前童星,一個是充滿爭議的現役演員,兩人雖然性格南轅北轍,卻都出身於複雜的家庭。

在校文園化祭共同演繹戰爭悲劇的他們,透過表演逐漸了解彼此的內心。町屋透過他們的演出,重新對生命與暴力提出質問。擔任評審委員的作家古川日出男認為,町屋此番嘗試了前所未有的小說形式。町屋則在得獎感言中表示,儘管創作生涯尚淺,但這部作品是他迄今為止所有寫作的集大成。

■第17屆日本MOE繪本屋大獎,在去年底公布票選結果,繪本作家鈴木典丈以超人氣系列《大危機百科》續集《大危機百科2》(小學館),贏得本屆大獎。MOE繪本屋大獎由月刊《MOE》舉辦,透過全日本3000名書店員工及兒童書籍負責人的問卷回覆,決定前30名繪本排行榜。鈴木曾在2022年,以《大危機百科》贏得繪本屋大獎首獎,今年是他第2次在這個獎項中拔得頭籌。

《大危機百科》系列,將孩子們的各種生活危機,按照等級從小到大依次介紹。充滿幽默感的描繪,讓大人小孩都能會心一笑並產生共鳴。除了繪本屋大獎外,《大危機百科2》亦在去年底暨今年初的日販、東販、Oricon等年度圖書排行中名列前茅。本系列作品自2022年初發行以來,共已榮獲13項榮譽,累計發行量突破188萬冊,勢頭持續高漲。


(圖片來源:小學館

【業界新聞】

■日本漫畫家雷句誠,日前因在X(前推特)發佈的賀年卡內容,激起韓國讀者的抗議聲浪。雷句誠是人氣漫畫《魔法少年賈修》作者,今年元旦,他在X張貼以《賈修》角色為主題的賀年卡,宣傳目前線上連載的續作漫畫《魔法少年賈修2》。該圖以角色身後的奶油色放射線條為背景,傳遞日出般明亮的氛圍。然而,韓國讀者認為賀年卡背景讓人聯想到象徵日本軍國主義的旭日旗,因而以日文聲明要求雷句誠道歉、解釋、撤回或修改作品,並要他「重新學習歷史」。

對此,雷句誠於本月5日在X發文回應,賀卡以寓意吉利的「日出」為概念設計,與旭日旗毫無關聯,無法理解韓國網友的過度解釋及激進言論。他進一步表示,今後會更加注意涉及旭日旗的表現,但無法接受此次要求道歉或刪除作品的要求。他認為若此番妥協,那麼全球畫家將無法再描繪類似日出的意象。他亦附上數張在網路上搜尋「日出/插圖」後,便能輕易從免費素材取得的圖例,以佐證日出設計並非本次《魔法少年賈修2》賀年卡獨有。

■角川旗下電子書平台 BOOK WALKER 經營的日本最大書評網站「読書メーター」(Bookmeter),於去年12月16日公布2024-2025年度書籍推薦榜,前10名由讀者投票選出。今年綜合排行第1名,是宮島未奈以滋賀縣大津市為舞台的人氣系列第2部《成瀨走上自己相信的路》(新潮社),這是繼去年首獎《奪取天下的少女》之後,成瀬系列連2年獲得此殊榮。續作描繪了稍微成熟的成瀨,從高中進到大學的成長歷程。

排行榜的2到10名,則為伊與原新《宇宙漂浮教室》(文藝春秋)、青崎有吾《地雷格力高》(角川出版)、夏川草介《斯賓諾莎的診察室》(水鈴社)、町田苑香《我所知道的花》(中央公論新社)、河崎秋子《同類相殘》(新潮社)、恩田陸《Spring》(筑摩書房)、加藤成亮《窮途末路》(講談社)、荻原浩《微笑森林》(新潮社),以及砥上裕將《一線之湖》(講談社)。

【作家動態】

■《野獸之城》、《首木之民》,以及日劇《草莓之夜》同名原著作者譽田哲也,於去年底推出充滿刺激的硬派警察小說《暗黑戰鬼Gran Diver》(角川出版)。故事設定在近未來,毒品與暴力橫行的罪惡之都東京。隸屬警視廳機動鎮壓隊的主角深町辰矛,穿上人稱「潛行裝甲」的防護衣,肩負生擒反社會勢力「異人」的任務。

在一次執勤中,辰矛遭異人集團襲擊而身受重傷,並眼睜睜看著同事與戀人慘遭殺害。此時,一位神祕的「漆黑潛行者」,以凌駕異人之上的暴力橫掃敵人,將辰矛從地獄的深淵救出。這名神祕人物的身分為何?目的又是什麼?而從絕望中生還的辰矛,將成為正義的執法者,還是僅為復仇而活的恐怖分子呢?

■著有《星星之舟》、《奈津的獨白》、《風啊、翻騰的風》,擅長描寫愛情及人性的直木獎作家村山由佳,今年初發行震撼業界的新作《Prize》(文藝春秋),書寫作家對直木獎的瘋狂執念。「我無論如何都想得到直木獎!」故事主角天羽該隱是一名人氣作家,他的書出版即暢銷,多部作品獲影視改編,更曾榮獲書店大獎。

即便如此,他卻始終在直木獎評選鎩羽而歸,無法獲得文壇的認可。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心中燃燒著憤怒火焰的該隱,將傾盡全力、無所不用其極地讓業界承認他的實力。村山在這部作品中,深刻描繪作家以充滿破壞力的激情,狂熱追逐獎項的過程,獲得櫻木紫乃、島本理生、千早茜等多位小說家的迴響。島本評述:「作品巧妙地揭露出版業界、文學獎及作家的現實,著實非常有趣。」

■電影《不思議的海岬咖啡屋》、《夏美的螢火蟲》原著作者森澤明夫,在去年底推出新作《即使櫻花凋落》(幻冬舍),再次為讀者帶來森澤風格的療癒物語。熱衷釣魚的主人公忠彥,經常前往桑畑村過週末。常去釣魚的他,與當地居民浩之等人交情漸深。民風純樸且山明水秀的桑畑村,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他的「第二故鄉」。

然而數年後,忠彥得知自己任職的建設公司,打算在桑畑村進行度假村開發計畫。得知此事的忠彥,決定前往桑畑村與浩之見面,卻在那裡遇到動搖人生的大事。自那天起,忠彥與家人的命運,開始發生劇烈轉變。在這部作品中,森澤以寧靜溫和的筆觸,刻畫拙於表達但堅守信念的男人,以及他與家人間的感人羈絆,並以此傳達經歷時間洗禮後才能明白的愛的真諦。

《不思議的海岬咖啡屋》電影預告

■曾以《翼的翅膀》攻佔日本亞馬遜暢銷榜首,獲諸多家長、教育家、心理師高度推薦的朝比奈あすか,去年底再推以兒少心理問題為主軸的小說《平凡的孩子》(角川出版)。

佐久間美保與丈夫及正在讀小學的兒子晴翔,一家三口過著平凡的生活。然而,晴翔某天卻從學校陽台墜落,導致受傷骨折。當美保詢問晴翔墜樓原因時,晴翔卻始終三緘其口,拒絕透露真相。

這個成績普通、不太頂撞別人、各方各面都相當平凡的孩子,為何會從學校陽台一躍而下?懷疑孩子遭遇校園霸凌的美保,決定獨自探清前因後果。而她在調查中的發現,也與自己小學時代「目擊」過的霸凌事件,冥冥中產生了交錯。朝比奈在創作當中問道:「霸凌究竟源自何處?對他人施加霸凌者,同時也正對自己做著可怕的事。這點不僅孩子,成年人亦同。」他在這部作品中正面探討霸凌問題,並刻劃震撼人心的結局。

■著有《武揚傳》、《警官之血》、《在廢墟中祈求》等代表作的直木獎作家佐佐木讓,於本月中推出新作《遙遠的夏天》(新潮社)。故事中,一名女子來到裕也面前,直截了當地問道:「您是我的祖父嗎?」她的祖母名叫安西早智子,未婚生子的她,不曾透露孩子生父的訊息便離開人世。

聽到這個名字的裕也,思緒不禁回到久遠以前的過往——1976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慶典之夜。人生中存在著許多界線:幸與不幸、謊言與美、被分裂為兩個陣營的世界。那年夏天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一名帶著信念而活的女子,與一名探索真相的男子,在時代的漩渦中載浮載沉。佐佐木將現代與過去交錯編織,勾勒一場尋找人生真相的懸疑之旅。

■2023年以《木挽町的復仇》成為直木獎及山本周五郎獎雙冠王的永井紗耶子,今年1月推出小說新作《祕佛之扉》(文藝春秋)。法隆寺夢殿中的救世觀音像,據傳是在飛鳥時代,依聖德太子的形象打造而成。該佛像自鎌倉時代以來,便被封存在佛龕之中,人們深信若將佛龕打開,將立刻招致神罰。

明治初期,日本國內掀起廢佛毀釋的狂潮,然而同時間的歐美,卻開始重視東洋美術的價值。沒有資金支援的法隆寺,將在金錢誘惑下公開祕佛嗎?美國藝術史學家費諾羅薩與日本美術思想家岡倉天心,又是否能順利打開這扇緊閉200年的門扉呢?永井透過這齣精彩的歷史群像劇,譜寫各持己見的人們,在傳統觀念與現代思潮中的角力與拉扯。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