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職人精神就是毛越多越好:《師徒百景》的非血緣傳承

鍛鍊技術常常是枯燥無聊的,但也唯有從日復一日的枯燥無聊慢慢累積,技術才有可能成為藝術。在京都看見的職人精神往往是這樣,一輩子做一件事,做到不問值得或不值得。持續保有熱情跟專注,就是對生活最好的回饋。

京都Weekender咖啡位於停車場深處,沒有設置座位區。店招低調得不能再低調豎立於樹影幽深的地面。小小的門扉後即是吧台,點完咖啡只能在屋外等候,咖啡師沖好了立刻奉上,讓客人各據角落立飲。看到媒體介紹,店主金子先生烘豆時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無法分心招呼客人,於是咖啡館營業時間很有限,只有Weekend,因而如此取名。

How #kyoto does coffee shops #fromwhereicoffee #vscocam #vsco

現在聘請數名員工,營業天數得以增加,金子先生更可以專心去烘豆子了。我由衷喜歡這類「毛很多」(重視原則規矩)的店家,毛不夠多的人很難為客人提供好東西。

高雄馤咖啡也是這樣,很有講究的。店家安排客人入座,座位上送水點餐,不讓客人靠近吧台,每一個步驟都嚴明精準,吧台只能留給咖啡師發揮技術。一但客人跟咖啡師講話,影響專注度,整杯咖啡就要報銷重做。有一次咖啡師覺得味道不如預期,竟然三杯飲料都不收錢,只收甜點的費用。連鎖店KafeD對待咖啡的精神,亦總是帶給我類似的感動。

不急功,不近利,認真做自己喜歡的事,時間自然會提供回報。其中最深長的喜悅,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只有自己知道,或有可能騙過別人,但始終騙不了自己。井上理津子《師徒百景:十六組傳技也傳心的匠人傳承故事》是我讀了會泛淚的書,職人身影刻劃甚深,那都是把職業當修行的故事。只有自己修行還不夠,手藝的傳承發揚,才是職人念念不忘的使命。

大多數百年老舖講求世代相傳,用血緣關係締結職業命脈,《師徒百景》則讓我們看見了跳脫血緣關係的傳承。不論傳子或傳賢,能夠認真傳下去都好。一個好師傅,既要傳藝,也要傳心,「除了讓徒弟看背影,師傅也要運用理論口頭教導和心靈輔導。」此書把日本傳統技藝源流寫得簡明清晰,破除技藝封閉不外傳的舊工匠思維。書中十六組故事,呈現「非一脈單傳」的師徒面貌,沒有血緣的親近令我歡喜感動。

職業本是用以謀生的,混口飯吃的謀生太過現實很難有美感,《師徒百景》卻從職場謀生之事挖掘出蘊藉之美。我想,是因為這些現場這些技藝都背負著文化使命吧。造庭師、寺廟畫師、文化財修復師、江戶玻璃雕花、英國皮鞋師傅、社寺木工……他們的故事不只是工作,還可能是心靈史、文化史。

佛像雕刻師松本師傅說,他在雕佛像時自然會看見佛陀。當自己凝視木塊,佛陀就住在木材裡。心裡沒有想著做出佛陀,而是把木塊不需要的部分一片一片削除,佛陀就在裡面。他認真地表示,佛陀真的活著,雕刻佛像是讓佛陀借用人的姿態誕生。溫柔的他為了不讓木頭感覺疼痛,雕刻刀削的動作會很輕很輕,木頭好像會跟他說,削掉這裡吧……讀到這裡,我想孤獨的職人其實並不孤獨,他工作當下正是在跟所愛之事進行深刻對話。

很想跟高三學生分享《師徒百景》這本書,在選擇職場時可以藉此想像,這件事能否熱情專注地做下去?如果可以,那真是太好了。

真是太好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職人,這麼多淵遠流長的故事。


圖源:大塊文化出版社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師徒百景:十六組傳技也傳心的匠人傳承故事
師弟百景 “技”をつないでいく職人という生き方
作者:井上理津子
譯者:劉淳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井上 理津子
 

1955年生於奈良市。曾任職於大阪地方雜誌《女性與生活》編輯部,後成為自由文字工作者。日本文藝家協會會員。著有《最後的紅燈區 飛田》、《送葬者們》(2015年新潮紀錄獎入圍)、《送走父母》等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02-28 10:00
漫畫收藏.小島》文學魯蛇大叔與田徑少女,止乎禮而餘韻綿延:讀眉月啍《愛在雨過天晴時》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萬葉集》

2017年逛書店時,被《愛在雨過天晴時》書封的淡雅水彩畫風吸引,書封上少女那雙欲言又止的含蓄眼眸,將單相思的心境表露無遺,而書背簡介則強調男女主角的年齡差,因此產生了與書封純愛感高反差的駭俗感,如此便勾起我的好奇。

眉月哼《愛在雨過天晴時》講述17歲的女高中生橘晶,原是短跑健將,因阿基里斯腱撕裂而陷入低潮,某天躲雨於家庭餐廳,被45歲店長近藤正己的彆腳魔術逗樂,因而心生戀慕,便到餐廳打工,展開對店長的追求。

➤年齡差戀愛的悖德,節制卻不失餘韻

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因躲雨而萌發的年齡差戀愛,令人聯想到新海誠的電影〈言葉之庭〉,而《愛在雨過天晴時》又因性別對調與更大的年齡差,使人更容易對這段戀情萌發微妙的遐想。當然這部漫畫確實不乏餘韻綿延的小心思與令人悸動的浪漫,少數橋段甚至瀰漫著遊走於法律邊緣的悖德感,然而作者常在戀情升溫後,就以極其節制的筆法收斂互動、溫存情愫,在怦然與繾綣間晃蕩自如,使戀情不流於黏膩。

例如,漫畫常在一些平鋪直述的環節後,一個翻頁,便用整面細膩刻畫橘晶兩頰紅暈、直視的閃閃大眼,直球告白,爆擊得店長老鹿亂撞。此時店長會努力回神、避免越界,同時盡力回應以不辜負少女炙熱的愛,退怯中謹守理智與溫情的紳士形象躍然紙上;而橘晶雖步步進逼,也會為了店長緩下步伐,梳理紛沓的思緒、踱出讓彼此舒適的距離。著想中的進退拉扯,令這段戀情仿若雨後晴空,水氣蒸騰中氤氳出若隱若現的七彩微光。


直球告白(翻攝自《愛在雨過天晴時》(青文)第6冊)

➤對少女胴體描繪,高䠷代替豐滿

此外,這段戀情不會有過多的情色感,也在於作者對少女胴體的描繪,並非著重於俗爛的胸臀豐滿與否,而是著墨於「高䠷」的軀幹曲線。

漫畫中常用直切格凸顯橘晶身材——雙腿修長、腰背流麗、長髮飄飄、脖頸纖纖,部分畫面的身型甚至不合比例地瘦長,然而在漫畫整體所營造的「高䠷」感中,佐以通篇線條細柔、少有雜筆,便不致突兀。


以高䠷展現軀幹曲線(《愛在雨過天晴時》第2冊(左)、第4冊)

尤其當店長瞥見少女白瓷般晶瑩、易碎的身姿,反觀自己逐漸衰竭的身心,油然升起的自卑與憐惜,致使凝視始終透著一層哀愁的雨簾,也令雙方的交流不存在長輩對晚輩的說教,更多是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惺惺相惜。

➤分鏡手法與網點應用

分鏡部分,本作切格大多方正,僅在部分心動或焦躁的時刻,採用屈指可數的斜切格,因此整體敘述節奏偏平緩,不過作者擅用低濃度的網點營造光影、鮮用筆觸加強,因而畫面亮潔,令氛圍平緩而不滯塞。


左頁為斜切格,右為平切格(《愛在雨過天晴時》第6冊)

此外,作者也頻繁使用「鏡頭聚焦於人物的同一角度、以同尺寸三到四格層遞出些微變化」之分鏡手法,如此便能在相對靜態的情境中,輕攏慢捻出情感層次。


以四格層遞,表現出人物情感變化(《愛在雨過天晴時》第7冊)


四格層遞交代出人物變化,並以斜切網點虛化背景(《愛在雨過天晴時》第5冊)

再者,《愛在雨過天晴時》歸類上雖是青年漫畫,背景處理仍富有古典少女漫畫的痕跡,例如:花朵飄過背景以襯托少女情懷;以復古而花俏的網點填滿背景,烘托歡快情節;大片斜切的平網虛化背景,以半留白的方式襯托凝滯的心境。如此少女漫畫的風格,加固了本作的「純愛感」。


左圖以復古花朵展現少女情懷(《愛在雨過天晴時》第2冊),右圖活潑運用花俏網點(第3冊內頁圖)


花俏網點運用(《愛在雨過天晴時》第5冊)


復古網點運用,且同樣使用四格層遞展現人物情感變化(《愛在雨過天晴時》第6冊)

➤反覆摺疊的日常

本作以橘晶和店長的戀情為主線,同時穿插著旁人的戀愛支線,連作家九條與後輩間都微醺著BL氣息。然而這些戀情不是若即若離,就是單向無果。戀情之外,不時夾雜眾人對未來的迷茫與願景。

這些細細瑣瑣、沒頭沒尾的眷戀,與此起彼落的念想,交織成節奏隨性、時而割裂的日常,令人倍感真實——現實往往都是還沒來得及消化完一件事、一段情,新的風雨就席捲而來,將一切浸滲在一塊,淋漓出一堆沒稜沒角稍纏遺憾的平凡碎片,在偶然的瞬間迴光粼粼。

如此的日常感,也可從第33話和第1話的對比,窺見一二。這兩話的首頁分鏡幾乎一樣,劇情編排也多有雷同——以橘晶在學校睡覺開頭,帶出一點學校生活,接著前去打工、撞見店長被數落,然後停格於滿臉戀慕。作者刻意讓兩話的日常描繪既視感濃烈,但從第一話到三十三話,橘晶有過熱烈追求店長卻被輕輕推離的體驗,也曾因店長的安慰而慎重觀照創傷與各種羈絆。


第1冊(左)與第5冊,首頁構圖相互呼應(《愛在雨過天晴時》)

相似的兩話似乎點出,在日復一日的尋常中,事物縱然有所蛻變,對很多人來說,尤其是店長,日子仍照舊流逝,那些稀零的蛻殼終將藏匿於反覆摺疊的日常,收納成還算過得去的人生。

➤頹靡古典氣韻與一隙文學淨地

即便停滯於略顯消極的環境與人生頓點上,橘晶和店長仍在曖昧中,延伸出對夢想與才能的思考。倘若橘晶的短跑天賦,是透過傷疤揭露於店長眼前,那麼橘晶便是穿過芥川龍之介〈羅生門〉,窺見店長的文學密室。當店長引導橘晶完成〈羅生門〉的課堂作業時,便帶出其深諳文學的一面。

同時〈羅生門〉中家將的青春痘與小說結尾爆發的狠勁,也硬生生對比店長早已喪失「讓思考做出180度轉變的勇氣與能量」,並呼應本作結尾,店長感嘆自己終究沒有「拋棄文學的勇氣」——衰老的自己還在「追逐夢想」,實為懼怕改變、逃避現實的庸才掙扎。


通過文學作品,展現人物深諳文學並帶出已被世界磨平的中年心境(《愛在雨過天晴時》第3冊)


「到頭來,我還是沒勇氣呢。拋棄文學的勇氣......」(《愛在雨過天晴時》第10冊)

然而即便店長如此貶低自己對文學的熱愛,這份熱愛卻極度純粹而厚實,才能內化為深沉的知性與柔情,因而不時從他枯槁的軀幹中流露出「高等遊民」般頹靡古典的氣韻,這種只屬於大人的疏離與絕望,對身為少女的橘晶來說,反倒充滿透徹人生、反主流的酷勁,令她更加著迷,這份著迷也反過來催化店長肯定自我,並坦然接受文學縱使對現實如此「無用」,但「無用之物」卻往往能救贖心靈,如同兩人的戀慕對未來也是何等「無用」,卻是當下重要的慰藉。

挫敗的少女雖逃進戀愛的溫柔鄉,仍緊握夢想的破片,喪志的大叔也在一片喧囂中,留下一隙文學淨地。兩人透過相互理解而逐漸珍惜彼此,也在彼此的鼓勵下滋潤心靈、尋回初衷,最終店長推了躊躇不前的橘晶一把,令她奔向更燦爛的遠方,只剩自己徒留原地——

就算不飛走⋯⋯一直留在原地,或許也有留在原地的幸福。他會忘記同伴的事⋯⋯可是,如果那隻燕子不飛走的原因,就只是因為放棄了飛行,那麼他一定會每天仰望著天空吧。


反覆出現的燕子比喻(《愛在雨過天晴時》第9冊)

➤無用的文學與青春的戀慕

偶爾店長也會幻想自己和橘晶處於同一個年紀,故事接近尾聲時,橘晶也有了類似的想像,並心有靈犀與店長的幻想交疊。有意思的是,在店長的腦海裡,自己以著十七歲的樣貌和高中生的橘晶有了牽扯,在橘晶的想像中,店長也頂著十七歲的皮囊,並非自己變成中年人與現在的店長相伴。


兩人的幻想重疊(《愛在雨過天晴時》第10冊)

這可能是年輕所導致的想像侷限,也可能意味著雙方對戀情的嚮往,奠基於青春的無可限量;更可能悲哀隱喻他們並沒有「一起變老」的未來藍圖——店長大概悲觀地洞見,在橘晶擁有無限可能的未來裡,極可能沒有他的位置。

讀者永遠不清楚大雪轉為落雨的夜晚,店長透過車窗對橘晶具體說了什麼,作者在此刻意用雨淅瀝瀝的狀聲詞壓過兩人的對話,形成沒有人聲的鏡頭,但之後橘晶便辭去打工、重回賽道。


雨聲蓋過人聲,為故事留下懸念與餘韻(《愛在雨過天晴時》第10冊)

那段無聲的對白,想必是店長向未成年人無情的訣別。當足夠愛一個人時,會顧慮對方的未來,更會掂量自己在對方未來中的份量,有時退場才是當下對彼此最好的選擇。而那純粹無用的戀慕,就只能任其在雪花晶體內兜轉、消音,隨著時間化作春光。

年輕這種東西,有時會顯得既狂暴又凶狠,即使如此,在這個時期感受到的情感,總有一天都會成為無可取代的財產。


(《愛在雨過天晴時》第4冊)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02-27 19:00
東亞書房》集英社採強硬措施護《週刊少年Jump》侵權問題,及其他藝文短訊

【業界新聞】

■日本知名出版社集英社,不願再容忍暴雷、違反著作權等侵權行為,決定採取強硬措施。本月4日,東京都內某企業經營者因侵害著作權,而被熊本縣警及新潟縣警聯合調查組逮捕。集英社在公開聲明中提到,該嫌犯於《週刊少年Jump》發售日前非法取得漫畫資料,並未經許可上傳到盜版網站,剝奪讀者們的期待與樂趣,並讓作者深感痛心,期望這次事件的處理,能有助解決問題及防範未來可能的著作權侵害。集英社並在聲明最後呼籲:「我們將積極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護作者付出心血的作品及相關權益,確保讀者們能以適當的方式享受漫畫。」

 

■著有《閉鎖病棟》、《逃亡》、《水神》、《日御子》等多部文學獎佳作的資深作家帚木蓬生,於去年底開始推出以《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為主題的大河小說《香子:紫式部物語》(PHP研究所)。帚木在1970年代踏入文壇,筆名正是來自《源氏物語》第54帖篇名「帚木」與「蓬生」。此次他化構思10年的故事為具體文字,將本名香子的紫式部的人生,以及《源氏物語》創作歷程,編織在這部全套共5冊的長篇傑作中。在父親和祖母熏陶下成長的香子,心心念念已故姐姐的期許:「有一天,希望妳能寫出超越《蜻蛉日記》的作品。」在短暫婚姻及人生波折中,香子將自身悲喜寄託於故事,書寫出傳承千年的文學經典,而這部描摹香子一生與思想的作品,或也將成文帚木文學的集大成。

【得獎消息】

■第26屆大藪春彥獎於上個月26日公布最終得主,松下隆一的時代小說《俠》(講談社),以及太田愛去年夏天推出的警察小說《拂曉的堡壘》(角川出版),共同成為本屆獎項贏家。

松下過去作為編劇活躍於戲劇圈,曾參與電影《獄中花開》、NHK電視劇《雲霧仁左衛門》等製作,近年則開始撰寫小說。本次獲獎的長篇小說《俠》,以江戶時代為背景,講述一齣由時日無多的蕎麥店老闆,以及店內聚集的底層平民,共同編織出的人生讚歌。經營蕎麥店的銀平,過去曾是一名天才賭徒。從賭博世界中金盆洗手、生活困頓仍展現俠義之舉的他,卻常年被不堪而卑微的童年記憶籠罩。松下將主角對於人生庸碌的焦慮勾勒得極為寫實,小說家秋山香乃讚賞作品探詢生命價值的野心,並認為銀平最後的大膽挑戰,令人為之震撼。

另一位得獎者太田,過去亦在電視圈成績斐然,曾擔任諸多知名電視劇、特攝系列及動畫作品編劇,並在2012年正式以小說家身份跨足文壇。《拂曉的堡壘》一作,既是犯罪懸疑小說,也是動人的青春群像劇。故事中,4個任職於大型汽車製造工廠的非正式員工,因成為共謀罪嫌疑犯而遭警方追捕。太田以他們的行動為軸心,刻畫底層勞工、企業高層、政治家、官僚、刑警、記者等多方勢力的拉扯,以及參雜其中的欲望、算計、野心與尊嚴。書評家青木千惠,盛讚太田寫出年輕勞動者被壓迫的憤怒,以及追逐過程的緊迫感,認為本作以縝密結構與角色互動,呈現精彩的人間劇場。

■第75屆讀賣文學獎於本月1日公布,本屆小說獎獲獎作品,為川上未映子的犯罪小說《黃色之家》(中央公論新社),西加奈子則以記錄抗癌歷程的作品《尋雲》(河出書房新社),奪得本屆隨筆紀行獎。

關於2部得獎作品資訊,詳見<2023年2月號東亞書房>及<2023年4月號東亞書房>。

【作家動態】

去年以《木挽町的復仇》一舉奪得山本周五郎獎與直木獎的永井紗耶子,於上個月底推出直木獎獲獎後最新作品《燦然風月》(講談社)。曾推動寬政改革的松平定信,年過60後從白河藩主的位置引退,以「風月翁」或「樂翁」的名號浪跡天涯。某天,他在東海道日坂宿的煙草店,偶遇曾是武士的作家栗杖亭鬼卵。

鬼卵作為一名文化人,曾寫下《東海道人物志》與《勇婦全傳繪本更科草子》等作。相較於篤信紀律與社會規範的定信,鬼卵的想法自由而奔放,他訴說的古老故事,逐漸照亮定信的後半生,並成為定信做出重大決定的契機。文藝評論家細谷正充評述:「作者透過兩人的對談,揭示權力對庶民的影響、文化的意義,以及故事擁有的力量。鬼卵的步伐及對定信所說的話,皆深深打動人心。」

推理大師東野圭吾,於上個月底推出短篇小說集《黑色魔術師與覺醒女性們》(光文社),刻畫女性在不同處境下的心靈掙扎。丈夫死亡後繼承巨額遺產的女子,原想讓生活換然一新,過去斷絕關係的兄弟卻突然出現,說她不過是個冒充者。她本要一笑置之,但從頭到尾聽完兩人對話的前魔術大師,卻說出了驚人推理。

到底是誰在說謊呢?曾在前作《迷宮裡的魔術師》登場的「黑色魔術師」神尾武史,在這部作品中成為神祕酒吧「Trap Hand」老板,透過如魔法般的慧眼與敏銳洞見,讓與他對話的女性們脫胎換骨。

以《奪取天下的少女》在去年底至今年初稱霸多個書籍榜單的宮島未奈,上個月推出續作《成瀨走上自己相信的路》(新潮社)。《奪取天下的少女》講述性格充滿魅力的滋賀少女成瀬,與好夥伴們的青春日常。新作中,成瀨順利成為大學生,並擔任大津市的琵琶湖大津觀光大使。透過〈心動少女時光〉、〈成瀨慶彥的憂鬱〉、〈想放棄客訴的人〉、〈鹹牛肉好滋味〉及〈請不要找我〉5個引人入勝的短篇,宮島刻畫小學生粉絲、關注女兒升學考試的父親、鄰里的客訴主婦等人,與成瀨交織出的生命插曲。

在最後一個短篇中,成瀨留下一張寫著「請不要找我」的信箋,便突然失去蹤影,就連手機都留在家中。她出乎意料的舉動背後,竟隱藏著某個溫馨的理由?續作中,宮島再次藉由成瀨的日常冒險,為讀者帶來元氣滿滿、難以預測,卻又細膩豐富的青春物語。

《代償》、《痣》、《奔流之海》作者伊岡瞬,於本月發行新作《水脈》(德間書店),再次讓《痣》的刑警搭檔真壁與宮下,以主角身份登場。神田川護岸的排水口處,出現了一具遺體,其似乎因爲颱風天水位上升,經地下水道的暗渠漂流而至,被發現時已死亡數日,甚至因酷熱而有部分腐爛。

和泉警署為了探查命案,而成立聯合調查小組,讓宮下與真壁久違地合作。此外,這次的團隊中,也多了一位歸國菁英加入,這位對暗渠一道甚是精通的神祕「客人」,對搜查進展究竟是好是壞呢?伊岡提到,從不寫系列小說的他,首度嘗試書寫「續篇」,讓他的人氣角色真壁與宮下,再次一同挑戰未知的黑暗。

知名推理小說家中山七里,在上個月底發行新作《徬徨的人們》(NHK出版),為累計銷售突破50萬冊的宮城縣警系列,劃下圓滿句點。宮城縣警系列以生活保護制度為題材,第1部《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已被改編為佐藤健與阿部寬主演的電影,第2部《境界線》則以東日本大震災受災地重建為背景,描寫詭異命案與人際糾葛。而第3部《徬徨的人們》中,受災戶搬遷至災害公營住宅,臨時住宅也隨之進行解體作業,但其中一個房間內,卻發現一具他殺屍體。

案發現場是一間所有出入口都上鎖的完全密室,被害者則是臨時住民的負責人。宮城縣刑警笘篠誠一郎與蓮田將悟,推斷死者與臨時住民之間可能存在糾紛,並循線展開調查,卻在搜查時遇到了蓮田難以忘懷的故人。昔日的友情與愛情,與今日作為刑警的職責,該如何抉擇呢?這齣社會派人情謎案,終於迎來了最終章,出版社也順勢推出宮城縣警3部曲書盒特別版外加特典,在上個月底與單行本同步發行。

《星星之舟》、《Double Fantasy奈津的獨白》、《風啊、翻騰的風》作者村山由佳,於上個月底推出作家出道30周年的紀念作《兩人世界》(集英社)。昭和時期,風塵女子阿部定在東京殺死情人石田吉藏,並割下對方生殖器逃亡,這件情殺案震撼日本社會。劇作家吉彌,在少年時代遭遇這樁「阿部定事件」,之後便四處奔走尋找案件相關人士,不斷收集證詞。定的青梅竹馬、初戀情人、初夜的男人、被賣到藝妓屋的女性、鼓勵她改邪歸正的校長、受害者妻子,以及事件發生30年後,已成為料亭女主人的阿部定本人,各式各樣的證詞交織成一張細密的網,最終揭露出定心中的「真相」。透過這部評傳小說,村山以深厚的筆力描繪性愛之極致,以及人性隱藏的罪惡。

去年以懸疑小說《鈍色幻視行》獲得許多正面迴響的直木獎作家恩田陸,於上個月底推出新作《黎明花園》(講談社),帶來「水野理瀨」系列全新短篇集。恩田自1997年首度在《三月的紅色深淵》塑造理瀨這個角色後,便陸續推出《沉向麥海的果實》、《黃昏的百合之骨》、《薔薇中的蛇》等以她為主角的系列作,筆調多帶著黑暗而精緻的歌德風元素。新作《黎明花園》以濕地上的全住宿制學園為舞台,講述身份、家庭特殊的學生所經歷的怪異事件。故事共分〈水晶之夜、翡翠之朝〉、〈漂浮於麥海的囚牢〉、〈睡蓮〉、〈丘上行船〉、〈月觸〉、〈無畫的繪本〉6個短篇,除了理瀬之外,也透過系列作曾出現過約翰、黎二、麗子、聖等角色,引領讀者進入充滿詭異奇想的神祕世界。

■著有《戀歌》、《惡玉傳》、《類》等代表作的知名文學獎作家朝井まかて,於上個月底推出新作《祕密花園》(日本經濟新聞出版),書寫日本小說鼻祖曲亭馬琴的戲劇人生。出身江戶後期的馬琴,度過徬徨的青年歲月後,在24歲時拜當代第一劇作家山東京傳為師,踏上創作之路,不僅成為江戶傑出作家,並與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等人交情甚篤。受人景仰的他,生活卻充斥許多煩惱。妻子歇斯底里、愛子柔弱,著手創作《南總里見八犬傳》時,又與發行商衝突不斷。即便如此,馬琴仍放不下家族復興的夢想,並在截稿逼近期間,與兒子一同在庭院花圃中精心照顧花卉。朝井在這部作品中,細細描摹馬琴剛毅的性格及鮮明的情感,以及他經歷重重苦難後抵達的「花園」,藉此探討作家本質與創作樣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Annie(文字工作者)
2024-02-27 15: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