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收藏.小島》文學魯蛇大叔與田徑少女,止乎禮而餘韻綿延:讀眉月啍《愛在雨過天晴時》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萬葉集》
2017年逛書店時,被《愛在雨過天晴時》書封的淡雅水彩畫風吸引,書封上少女那雙欲言又止的含蓄眼眸,將單相思的心境表露無遺,而書背簡介則強調男女主角的年齡差,因此產生了與書封純愛感高反差的駭俗感,如此便勾起我的好奇。
眉月哼《愛在雨過天晴時》講述17歲的女高中生橘晶,原是短跑健將,因阿基里斯腱撕裂而陷入低潮,某天躲雨於家庭餐廳,被45歲店長近藤正己的彆腳魔術逗樂,因而心生戀慕,便到餐廳打工,展開對店長的追求。
➤年齡差戀愛的悖德,節制卻不失餘韻
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因躲雨而萌發的年齡差戀愛,令人聯想到新海誠的電影〈言葉之庭〉,而《愛在雨過天晴時》又因性別對調與更大的年齡差,使人更容易對這段戀情萌發微妙的遐想。當然這部漫畫確實不乏餘韻綿延的小心思與令人悸動的浪漫,少數橋段甚至瀰漫著遊走於法律邊緣的悖德感,然而作者常在戀情升溫後,就以極其節制的筆法收斂互動、溫存情愫,在怦然與繾綣間晃蕩自如,使戀情不流於黏膩。
例如,漫畫常在一些平鋪直述的環節後,一個翻頁,便用整面細膩刻畫橘晶兩頰紅暈、直視的閃閃大眼,直球告白,爆擊得店長老鹿亂撞。此時店長會努力回神、避免越界,同時盡力回應以不辜負少女炙熱的愛,退怯中謹守理智與溫情的紳士形象躍然紙上;而橘晶雖步步進逼,也會為了店長緩下步伐,梳理紛沓的思緒、踱出讓彼此舒適的距離。著想中的進退拉扯,令這段戀情仿若雨後晴空,水氣蒸騰中氤氳出若隱若現的七彩微光。

➤對少女胴體描繪,高䠷代替豐滿
此外,這段戀情不會有過多的情色感,也在於作者對少女胴體的描繪,並非著重於俗爛的胸臀豐滿與否,而是著墨於「高䠷」的軀幹曲線。
漫畫中常用直切格凸顯橘晶身材——雙腿修長、腰背流麗、長髮飄飄、脖頸纖纖,部分畫面的身型甚至不合比例地瘦長,然而在漫畫整體所營造的「高䠷」感中,佐以通篇線條細柔、少有雜筆,便不致突兀。

尤其當店長瞥見少女白瓷般晶瑩、易碎的身姿,反觀自己逐漸衰竭的身心,油然升起的自卑與憐惜,致使凝視始終透著一層哀愁的雨簾,也令雙方的交流不存在長輩對晚輩的說教,更多是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惺惺相惜。
➤分鏡手法與網點應用
分鏡部分,本作切格大多方正,僅在部分心動或焦躁的時刻,採用屈指可數的斜切格,因此整體敘述節奏偏平緩,不過作者擅用低濃度的網點營造光影、鮮用筆觸加強,因而畫面亮潔,令氛圍平緩而不滯塞。

此外,作者也頻繁使用「鏡頭聚焦於人物的同一角度、以同尺寸三到四格層遞出些微變化」之分鏡手法,如此便能在相對靜態的情境中,輕攏慢捻出情感層次。


再者,《愛在雨過天晴時》歸類上雖是青年漫畫,背景處理仍富有古典少女漫畫的痕跡,例如:花朵飄過背景以襯托少女情懷;以復古而花俏的網點填滿背景,烘托歡快情節;大片斜切的平網虛化背景,以半留白的方式襯托凝滯的心境。如此少女漫畫的風格,加固了本作的「純愛感」。



➤反覆摺疊的日常
本作以橘晶和店長的戀情為主線,同時穿插著旁人的戀愛支線,連作家九條與後輩間都微醺著BL氣息。然而這些戀情不是若即若離,就是單向無果。戀情之外,不時夾雜眾人對未來的迷茫與願景。
這些細細瑣瑣、沒頭沒尾的眷戀,與此起彼落的念想,交織成節奏隨性、時而割裂的日常,令人倍感真實——現實往往都是還沒來得及消化完一件事、一段情,新的風雨就席捲而來,將一切浸滲在一塊,淋漓出一堆沒稜沒角稍纏遺憾的平凡碎片,在偶然的瞬間迴光粼粼。
如此的日常感,也可從第33話和第1話的對比,窺見一二。這兩話的首頁分鏡幾乎一樣,劇情編排也多有雷同——以橘晶在學校睡覺開頭,帶出一點學校生活,接著前去打工、撞見店長被數落,然後停格於滿臉戀慕。作者刻意讓兩話的日常描繪既視感濃烈,但從第一話到三十三話,橘晶有過熱烈追求店長卻被輕輕推離的體驗,也曾因店長的安慰而慎重觀照創傷與各種羈絆。

相似的兩話似乎點出,在日復一日的尋常中,事物縱然有所蛻變,對很多人來說,尤其是店長,日子仍照舊流逝,那些稀零的蛻殼終將藏匿於反覆摺疊的日常,收納成還算過得去的人生。
➤頹靡古典氣韻與一隙文學淨地
即便停滯於略顯消極的環境與人生頓點上,橘晶和店長仍在曖昧中,延伸出對夢想與才能的思考。倘若橘晶的短跑天賦,是透過傷疤揭露於店長眼前,那麼橘晶便是穿過芥川龍之介〈羅生門〉,窺見店長的文學密室。當店長引導橘晶完成〈羅生門〉的課堂作業時,便帶出其深諳文學的一面。
同時〈羅生門〉中家將的青春痘與小說結尾爆發的狠勁,也硬生生對比店長早已喪失「讓思考做出180度轉變的勇氣與能量」,並呼應本作結尾,店長感嘆自己終究沒有「拋棄文學的勇氣」——衰老的自己還在「追逐夢想」,實為懼怕改變、逃避現實的庸才掙扎。


然而即便店長如此貶低自己對文學的熱愛,這份熱愛卻極度純粹而厚實,才能內化為深沉的知性與柔情,因而不時從他枯槁的軀幹中流露出「高等遊民」般頹靡古典的氣韻,這種只屬於大人的疏離與絕望,對身為少女的橘晶來說,反倒充滿透徹人生、反主流的酷勁,令她更加著迷,這份著迷也反過來催化店長肯定自我,並坦然接受文學縱使對現實如此「無用」,但「無用之物」卻往往能救贖心靈,如同兩人的戀慕對未來也是何等「無用」,卻是當下重要的慰藉。
挫敗的少女雖逃進戀愛的溫柔鄉,仍緊握夢想的破片,喪志的大叔也在一片喧囂中,留下一隙文學淨地。兩人透過相互理解而逐漸珍惜彼此,也在彼此的鼓勵下滋潤心靈、尋回初衷,最終店長推了躊躇不前的橘晶一把,令她奔向更燦爛的遠方,只剩自己徒留原地——
就算不飛走⋯⋯一直留在原地,或許也有留在原地的幸福。他會忘記同伴的事⋯⋯可是,如果那隻燕子不飛走的原因,就只是因為放棄了飛行,那麼他一定會每天仰望著天空吧。

➤無用的文學與青春的戀慕
偶爾店長也會幻想自己和橘晶處於同一個年紀,故事接近尾聲時,橘晶也有了類似的想像,並心有靈犀與店長的幻想交疊。有意思的是,在店長的腦海裡,自己以著十七歲的樣貌和高中生的橘晶有了牽扯,在橘晶的想像中,店長也頂著十七歲的皮囊,並非自己變成中年人與現在的店長相伴。

這可能是年輕所導致的想像侷限,也可能意味著雙方對戀情的嚮往,奠基於青春的無可限量;更可能悲哀隱喻他們並沒有「一起變老」的未來藍圖——店長大概悲觀地洞見,在橘晶擁有無限可能的未來裡,極可能沒有他的位置。
讀者永遠不清楚大雪轉為落雨的夜晚,店長透過車窗對橘晶具體說了什麼,作者在此刻意用雨淅瀝瀝的狀聲詞壓過兩人的對話,形成沒有人聲的鏡頭,但之後橘晶便辭去打工、重回賽道。

那段無聲的對白,想必是店長向未成年人無情的訣別。當足夠愛一個人時,會顧慮對方的未來,更會掂量自己在對方未來中的份量,有時退場才是當下對彼此最好的選擇。而那純粹無用的戀慕,就只能任其在雪花晶體內兜轉、消音,隨著時間化作春光。
年輕這種東西,有時會顯得既狂暴又凶狠,即使如此,在這個時期感受到的情感,總有一天都會成為無可取代的財產。●

話題》職人精神就是毛越多越好:《師徒百景》的非血緣傳承
鍛鍊技術常常是枯燥無聊的,但也唯有從日復一日的枯燥無聊慢慢累積,技術才有可能成為藝術。在京都看見的職人精神往往是這樣,一輩子做一件事,做到不問值得或不值得。持續保有熱情跟專注,就是對生活最好的回饋。
京都Weekender咖啡位於停車場深處,沒有設置座位區。店招低調得不能再低調豎立於樹影幽深的地面。小小的門扉後即是吧台,點完咖啡只能在屋外等候,咖啡師沖好了立刻奉上,讓客人各據角落立飲。看到媒體介紹,店主金子先生烘豆時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無法分心招呼客人,於是咖啡館營業時間很有限,只有Weekend,因而如此取名。
現在聘請數名員工,營業天數得以增加,金子先生更可以專心去烘豆子了。我由衷喜歡這類「毛很多」(重視原則規矩)的店家,毛不夠多的人很難為客人提供好東西。
高雄馤咖啡也是這樣,很有講究的。店家安排客人入座,座位上送水點餐,不讓客人靠近吧台,每一個步驟都嚴明精準,吧台只能留給咖啡師發揮技術。一但客人跟咖啡師講話,影響專注度,整杯咖啡就要報銷重做。有一次咖啡師覺得味道不如預期,竟然三杯飲料都不收錢,只收甜點的費用。連鎖店KafeD對待咖啡的精神,亦總是帶給我類似的感動。
不急功,不近利,認真做自己喜歡的事,時間自然會提供回報。其中最深長的喜悅,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只有自己知道,或有可能騙過別人,但始終騙不了自己。井上理津子《師徒百景:十六組傳技也傳心的匠人傳承故事》是我讀了會泛淚的書,職人身影刻劃甚深,那都是把職業當修行的故事。只有自己修行還不夠,手藝的傳承發揚,才是職人念念不忘的使命。
大多數百年老舖講求世代相傳,用血緣關係締結職業命脈,《師徒百景》則讓我們看見了跳脫血緣關係的傳承。不論傳子或傳賢,能夠認真傳下去都好。一個好師傅,既要傳藝,也要傳心,「除了讓徒弟看背影,師傅也要運用理論口頭教導和心靈輔導。」此書把日本傳統技藝源流寫得簡明清晰,破除技藝封閉不外傳的舊工匠思維。書中十六組故事,呈現「非一脈單傳」的師徒面貌,沒有血緣的親近令我歡喜感動。
職業本是用以謀生的,混口飯吃的謀生太過現實很難有美感,《師徒百景》卻從職場謀生之事挖掘出蘊藉之美。我想,是因為這些現場這些技藝都背負著文化使命吧。造庭師、寺廟畫師、文化財修復師、江戶玻璃雕花、英國皮鞋師傅、社寺木工……他們的故事不只是工作,還可能是心靈史、文化史。
佛像雕刻師松本師傅說,他在雕佛像時自然會看見佛陀。當自己凝視木塊,佛陀就住在木材裡。心裡沒有想著做出佛陀,而是把木塊不需要的部分一片一片削除,佛陀就在裡面。他認真地表示,佛陀真的活著,雕刻佛像是讓佛陀借用人的姿態誕生。溫柔的他為了不讓木頭感覺疼痛,雕刻刀削的動作會很輕很輕,木頭好像會跟他說,削掉這裡吧……讀到這裡,我想孤獨的職人其實並不孤獨,他工作當下正是在跟所愛之事進行深刻對話。
很想跟高三學生分享《師徒百景》這本書,在選擇職場時可以藉此想像,這件事能否熱情專注地做下去?如果可以,那真是太好了。
真是太好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職人,這麼多淵遠流長的故事。●
師弟百景 “技”をつないでいく職人という生き方
作者:井上理津子
譯者:劉淳
出版:大塊文化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井上 理津子
1955年生於奈良市。曾任職於大阪地方雜誌《女性與生活》編輯部,後成為自由文字工作者。日本文藝家協會會員。著有《最後的紅燈區 飛田》、《送葬者們》(2015年新潮紀錄獎入圍)、《送走父母》等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