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跨越國際城市的推理犯罪:《千禧黑夜》新書座談會側記

風光明媚的下午,香港作家冒業來到大稻埕的郭怡美書店,進行新書《千禧黑夜》的座談會,並由推理評論家路那主持這場活動。

現職為軟體工程師的冒業,創作小說的經歷其實比寫程式還早。中學時就在一些討論區出謎題,後來將謎題寫成小說,以至於日後正式創作時,也沒想過要寫其它類型。

對冒業來說,衝擊最大的是讀到台灣推理作家林斯諺的作品,發現原來有人用中文創作推理小說,長篇的架構也和解謎式的故事不同。冒業創作初期,多投稿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因為香港沒有類似的獎項,想找人提供推理創作的意見較為困難。不過現今香港有由陳浩基擔任評審的天行小說賞,類型小說的創作機會已較過去多。

➤繞一圈回到香港

曾獲第19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的冒業,首部長篇小說《千禧黑夜》是由短篇連作構成。冒業坦陳一開始就是想模仿陳浩基《13.67》,不過《千禧黑夜》是順著年代推演,並將作品的背景放在香港與香港之外,涉足紐約、倫敦、東京,最後回到香港。

選擇這幾個城市,是因為香港有個詞彙叫做「紐倫港」,亦即紐約、倫敦、香港,而與這幾個城市規模相仿的城市便是東京。

《千禧黑夜》中安插了許多歷史事件的時間點,譬如千禧年之前香港的法律變動、911恐怖攻擊、世界知名小說出版及311大地震等。然而在鏡文學連載時,冒業並未想過最後一篇的發生地點,直到2019年香港發生了許多事件,才讓他將關注的目光移回香港。

他提到香港作家勞緯洛的作品《崩末》,書中的概念是「在劫餘生」。很多時候,災難相關小說處理的都是「災後餘生」,但有些情況是那個災劫的狀況還在,但人們已經處在餘生了。冒業因此將最後一個故事設定在2020年,特別是在香港遭逢重大變動的時刻。

書中其實也提及2014年的澳洲人質事件,冒業曾研究過許多相關內容,但因連載時正值2020年,他全心的注意力與情感都放在當時的香港,因此沒有太多餘力去撰寫澳洲的完整故事。他說,或許等《千禧黑夜》可以再版的時候,他會試著把這個故事寫出來。

➤科技、恐怖主義、家庭,心靈虛無的因果

在很偶然的情況下,冒業讀了村上春樹的《地下鐵事件》,接觸到卡辛斯基(Ted Kaczynski)的理論,於是好奇讀了相關論文。卡辛斯基認為科技不應該存在,科技發展雖然會讓人們的生活比較好,但心靈會變得虛無。如果回到原始的生活環境,光是活下去就必須很努力,就沒有空去想這些很痛苦的東西。

在撰寫第一篇〈千禧前夜〉時,冒業將這個論點當成對於工作的反思:身為軟體工程師,他知道創新的科技對於人類生活有好處,但有沒有壞處呢?在千禧年前,很少人討論這個問題。

冒業心裡其實有點矛盾,科技確實會對生活造成改變,但身為工程師很難預見未來。對他來說,身為純科技/科學人,並不知道未來人類在採用這些技術的時候,會變成什麼樣子。雖然他並不贊同那麼極端的思想,但卡辛斯基給了他非常大的啟發。

「恐怖主義」也是《千禧黑夜》中相當重要的議題。書中的恐怖主義或者天災、攻擊之類的問題,都是在「風險社會」的框架下發生。讀者會發現,「安全」是不存在的,只有「安全性」可言。只要去計算發生危險事件的機率,會發現不管怎麼預防,都避免不了生跟死。

冒業因此想像:會不會恐怖主義本身也是機率性的問題?現在是自由社會,什麼都可以做,就會有人相信一些很危險的事情。我們沒辦法左右別人怎麼想或怎麼做,這也是自由的代價。

書中的另一個核心概念是「家庭」。除了出身大家族的黃菀雯,其它角色不是孑然一身,就是只有一兩個家人。而黃菀雯後來也跟毫無血緣關係的人住在一起,是個「擬家族」的概念。

冒業提到,《液態現代性》這本書談到現代社會的一項大變動,就是傳統的關係開始崩裂,倫理開始出現危機。譬如Marvel的《銀河守護隊》(台譯:星際異攻隊)、《間諜家家酒》或《小偷家族》,故事中沒有血緣的人,可能比有血緣的人關係更加緊密。這種替代性關係,很重要的成分是「尊重」,因此反而更能塑造出理想中的關係。

就像《千禧黑夜》故事中最後的阿歷斯,其實也透過獨白說出他對於另一個人物的情感。東方世界常以「血緣」比喻國內或國外的關係,但冒業指出,一般如果要訴諸血緣,都是因為彼此之間沒什麼感情,才需要動用「血緣」來說服對方聽話。

書中同時也談到了香港之於英國的殖民性,或者美軍駐日的狀況,也透過書中的日本角色,去討論其中體制的狀態。每篇故事中更探討了不同國家的警察體制,諸如香港承襲了英國的警隊制度,倫敦與蘇格蘭警察的差異,軍警與民警的不同,日本的警察又是什麼樣子的等等。

➤享受推理的樂趣最重要

講座最後,冒業與路那也提出給推理新手讀者的建議:雖然很多推理迷會談謎團的合理性、解答的公平性或詭計用不用心,但他們認為,喜歡閱讀的人其實不需要拘泥這些,跳過去也沒關係,畢竟閱讀本來就只是為了獲得愉快的體驗。

冒業也補充說,自己雖然曾寫過「時刻表詭計」,但他閱讀類似的書籍時,也都會跳過。讀到喜歡的就去鑽研書籍給予的感動與趣味,讀到很爛的就痛斥或摔書,這才是閱讀推理小說的樂趣,而這也正是《千禧黑夜》希望帶給讀者的趣味。


(圖源:博識圖書)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千禧黑夜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Anarchists and the Anti-colonial Imagination

作者:冒業
出版:博識圖書
定價:5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冒業

90年代出生。推理、科幻評論人及作者。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國際成員。2021年以〈千年後的安魂曲〉獲得第19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自2019年開始與一眾香港推理作家推出合集系列《偵探冰室》。

自2014年開設部落格「我思空間」發表作品評論。曾為劉慈欣小說合集《流浪地球:劉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說選》撰寫代序,並為譚劍科幻小說《黑夜旋律》、子謙推理小說《阿帕忒遊戲》、京極夏彥推理小說《姑獲鳥之夏》、方丈貴惠推理小說《孤島的來訪者》、今村昌弘推理小說《凶人邸殺人事件》和大島清昭推理小說《影踏亭怪談》撰寫解說文。目前與獨步文化合作連載專欄「今天獨步獨什麼」介紹日本推理小說評論最新狀況,藉此推廣推理小說評論普及化。

另著有〈九百年後的前奏曲〉(收錄在《故事的那時此刻》)和結合東方奇幻與數碼龐克的桌上遊戲《無盡攻殿》小說版(與Pure Studio 的PureHay合著)。

2023年出版第一本個人推理犯罪長篇小說《千禧黑夜》。

筆名是「不務正業」的異變體。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文字工作者)
2023-10-08 11:00
書評》「原子彈之父」的黑暗傳記平行宇宙:讀馮內果《貓的搖籃》

今年電影《奧本海默》叫好又叫座,導演諾蘭用詩意的敘事,描述一名充滿矛盾的科學天才。「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出於愛國心製造了地球上最可怕的兵器,但也飽受自我懷疑的折磨,與此同時,略帶左傾的政治良知更讓他在冷戰氣氛下遭受白色恐怖。這部影片的浪漫色彩也讓人思考,原子彈的故事應有另外一面:是什麼允許人類釋放名為科學的惡魔?


馮內果(Kurt Vonnegut)(圖源:wikipedia)

如果說《奧本海默》還多少迷戀於搖擺複雜的英雄形象,那麼,60年前科幻大師馮內果(Kurt Vonnegut)的經典之作《貓的搖籃》,對「原子彈之父」與其背後的科技官僚主義,則根本不假辭色。

在這本超前時代的科幻小說中,揭開核分裂祕密的「原子彈之父」在架空歷史中另有其人。與現實裡那位風流又理想的奧本海默不同,書中科學官僚的本質更多屬於「平凡的邪惡」——對於技術發展的盲目、對戰爭體制毫無反思的服從,正好成為人類文明邁向自我滅絕的最佳工具。

本書另一個巧妙安排是,除了直插天際的蕈狀雲,毀滅之劍甚至可以僅是一粒小小冰晶。故事裡那位對照奧本海默的「原子彈之父」,由於好奇從來不受道德倫理節制,他在原子彈之後再次創造了一個比起核爆更加危險的迷你玩具。

不幸的是,幾位繼承人從小在冷漠父親薰陶中長大,雖然持有堪比上帝的「科學結晶」,卻沒有足夠智慧來處置超越性力量,於是,整個地球就在本來能夠避免的失誤後凍結冰封,而倖存下來的少數人類,只能用一個與獨裁政權互為表裡的宗教謊言來抵擋絕望。

➤現代文明的「黑暗之心」

在當代重讀以荒謬犬儒著稱的預言者馮內果,我們會特別有感觸。全球暖化、核電災難、實驗室中的新冠病毒……人類文明正在修築一條地獄高速公路,表現出無藥可救的自毀傾向。

馮內果在青年時代曾經被納粹德國俘虜,當時他在地窖內僥倖逃過了數萬名平民死傷的德勒斯登大轟炸——他的「祖國」美國代表的正義之師,無差別地蹂躪其他人類同胞(就如同本書中,原子彈科學家對廣島長崎慘劇表現出理所當然),這恐怕讓馮內果不再相信戰爭一事真的存在正邪兩方。

從這個角度來思考,《貓的搖籃》顯然試圖去揭開現代文明的「黑暗之心」。這個故事從一名嬉皮作家的眼光,慢慢地「了解」被歷史授勳的先知。但在超卓智力背後,知識用於屠殺與破壞,而其他同類對於失控狀態卻毫無察覺。

故事還描寫了一個許諾未來的加勒比海島國,那裡本來是兩位理想主義者實現烏托邦的試煉地,然而當那些不真誠的「理想主義」,遇上了無所不能的「科學方法」,人與人之間的化學作用就是摧毀自己的種群。

➤切莫溫馴地步入惡夜

在馮內果寫作的年代,人們對於戰爭創傷還沒有適當認識,精神醫學的目標僅僅在於「讓軍人重返戰場」。而馮內果的作品,多運用嘻笑怒罵的語調、破碎支離的敘事——這或許只是將「創傷導致的解離」轉移到筆下科幻預言的自我治療。

馮內果或許從未自「德勒斯登轟炸」的煉獄幻景中解放,故而他在原子彈帶來的「勝利」之中,看見了人類未來一片死寂的黑色平行宇宙。


德勒斯登轟炸過後清出的屍體。Leichenberg auf dem Dresdner Altmarkt, Februar 1945(圖源:wikipedia)

或許最諷刺的還是,雖然馮內果的多部科幻經典從未停止對於科學、理性、戰爭的懷疑,但在這麼多年之後,同樣擅長科幻類型的當代名導,卻為「原子彈之父」提出了大異其趣的偉人傳記——諾蘭在訪問中說,奧本海默可能是「歷史上最重要的人」。

如果最後我們還是選擇《奧本海默》而非《貓的搖籃》來重現人類「科學進步」的關鍵歷史,那麼也許末日時鐘所倒數的核子冬天,終將無視馮內果的沉痛警告而翩翩到來。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貓的搖籃(現代科幻小說之父馮內果受封「真正的藝術家」之異色經典‧出版60週年紀念)
Cat’s Cradle
作者:馮內果(Kurt Vonnegut)
譯者:謝瑤玲、曾志傑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4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馮內果

1922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那波里斯市,曾在芝加哥及田納西的大學就讀,畢業後開始為雜誌社撰寫短篇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於美國航空部隊,遭德軍俘虜,親身經歷德勒斯登大轟炸,此一經驗成為代表作《第五號屠宰場》的故事背景。戰後在芝加哥大學攻讀人類學,四○年代後期成為記者和作家。

1963年《貓的搖籃》出版時,他被封為「真正的藝術家」,1969年《第五號屠宰場》出版,更奠定了他在美國和世界文壇的地位。他慣有的黑色幽默、諷刺的筆調和豐富的想像力最為人推崇。正如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所言:馮內果是當代美國最好的作家之一。

著作包括《泰坦星的海妖》、《貓的搖籃》、《冠軍的早餐》、《藍鬍子》等十多部。另有出版自傳作品《聖棕樹節》,以及由丹.魏克菲(Dan Walkefield)主編的馮內果演講辭《這世界還不好嗎?》。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3-10-07 10:00
OB短評》#441 甜蜜奇幻與芬多精並俱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記憶砌成的石階

翻越關門,布農丹社歸鄉路
雪羊著,寶瓶文化,49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別有胸懷的布農尋根紀行,儀式性濃洌,虔敬的文字自帶重量,讀來頗有修行之感。沈靜的照片彷佛若有光,不只顯化了先民的足跡,也定格了深山老林中的蒼蒼苔蘚,宛如神蹟。【內容簡介

橫斷臺灣

追尋臺灣高山植物地理起源
Traverse Taiwan: On the Phytogeographical Origin of Montane Plants in Taiwan
游旨价著,黃瀚嶢、王錦堯、張一、馮銘如、萬向欣繪,春山出版,7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通往世界的植物》橫空出世,已教人暗暗震動,如今這本《橫斷台灣》,不論選題或鋪陳都更見精妙,果然是真的了。作者是谷歌地圖式的自然學者,以造物的視角出入不同尺度,讓人意識到萬事萬物間的碎形連結。【內容簡介

困惑的心

Bewilderment
理察.鮑爾斯(Richard Powers)著,施清真譯,時報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以生態人文見長的小說創作者,將其恆常關心的自然、接合了親情主題,寫就一部深刻思索「修復」的動人佳作。作者將「異常」(身心障礙)的孩子視為「生態創傷」,並透過父子角色間的對話與心靈苦痛,連結生態環境的破壞與療癒,在質疑人類中心主義時,亦強調人類自身的傷害與修復必須重回自然原理,是一本獨具哲思的精彩小說。【內容簡介

葬禮蛋糕專賣店

煉獄堂1
장례식 케이크 전문점 연옥당1
Sanho著,Rossi譯,台灣角川,6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此作透過唯美、歐式畫風,精緻襯托為葬禮製作的甜點主題,將甜蜜與煉獄揉成一團懸念,也延伸了死亡的物質性想像。書中兩則主要故事亦有著獨特的奇幻感,連結生死界線之間的情感與物質發揮了極佳的敘事效果,好看又觸動人心。【內容簡介

盜木賊

直擊森林犯罪現場,揭露底層居民的困境與社會問題
Tree Thieves: Crime and Survival in North America’s Woods
琳希・布爾岡(Lyndsie Bourgon)著,何修瑜譯,臺灣商務,46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益  
盜伐毀林,罪大惡極,山老鼠不必過街,也人人喊打。然後作者就把另一面的故事冷冷攤在你眼前,然後另一面的另一面,直到你以為的生態正義,根本就是階級剝削的共犯,偽善體制的幫兇。絕對可以讓你更懷疑人生的芬多精讀物。【內容簡介

復魅

臺灣後殖民書寫的野蠻與文明
Re-enchantment: The Discourse of the Barbarism and the Civilization in the Postcolonial Writing of Taiwan
李時雍著,時報出版,450元
推薦原因: 知   思   議   樂 
本書透過檢視台灣史上「殖民/被殖民」的關鍵事件,諸如1914年太魯閣戰爭與1930年霧社事件,深刻反思「文明/野蠻」二元對立敘事,進而試圖突顯,殖民主義下作為歷史失語者的從屬聲音,在具有普遍思想性的同時,亦關懷台灣本土議題。【內容簡介

台灣經濟四百年

吳聰敏著,春山出版,66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益  
作者長年深耕台灣經濟史,本書可謂其多年來的研究結晶。作者從長時段的歷史縱深,對台灣經濟發展娓娓道來,立論有據,文字清晰,兼具知識性與議題性。【內容簡介

愛是塑膠

Love is Plastic
文、圖:劉倩帆,島座放送有限公司,380元
推薦原因: 設   議   樂 
題材多元,從台南地方社會到卡夫卡《變形記》,作者皆能以獨特筆觸及故事安排展現在讀者面前。雜揉畫風創造出的世界有趣且令人印象深刻,故事顯現的靈光及諷刺性,讀來有雋永之感。【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