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刀劈任賢齊,血戰洪金寶,作家喬靖夫:《九龍城寨之圍城》傳承了港產武打片的精神

口碑載道的《九龍城寨之圍城》,上映首周單在香港的票房已逾2500萬。相信接下來的成績將會如電影裡的「城寨四小強」般愈戰愈勇。而除了林峯、劉俊謙、胡子彤,及張文傑,這四位中生代演員拳拳到肉的精彩演出外,還有一位「超齡新人」粉墨登場讓大家都喜出望外;他就是先刀劈任賢齊,後血戰洪金寶,我們熟悉的武者作家喬靖夫!「能夠參與這部戲的演出,可以說是終於圓滿了我對武俠功夫文化幾十年來的夢。」不過最令喬靖夫感到興奮的是,看著老中青三代武打演員的落力演出,他不只見證了港產武打片的傳承,還看見中興的可能,「至少這部電影證明了武打片那雄健的底子其實從未消失!」

電影裡的演武與現實中的搏擊大不同

喬靖夫飾演的角色阿七,是一位退隱城寨的武者,很早就投靠了「寨主」龍捲風(古天樂飾);平時的他是冰室裡尋常普通的叉燒佬,每晚都跟街坊們一起追看《歡樂今宵》;可一旦城寨出事,這位隱世高手就會拔出兩把牛肉刀,凶狠俐落地把來敵擊退。

喬靖夫笑言,或許最初監制葉偉信找他來演這個角色,便是因為自己跟阿七的形象很似,「一來光頭,二來年紀唔細,根本不用太多化妝。」他也很感激武術指導Kenji(谷垣健治),因得知自己曾習菲律賓雙刀,而特意為阿七設計了一系列剛猛有型的雙刀動作,讓他可以肆意發揮所長。

「劇組在西貢片場設了一個演武訓練場,各位武師都可以在此交流和練習。我第一天跟Kenji San見面便展示了自己的刀法,他立即就看上了雙刀極具爆發力的效果,認為非常適合阿七,還即場用手機拍下我的演練,沒想到他隨意一拍,出來的影片已充滿了電影感,可見其功力深厚。」

Kenji在90年代便來港學藝,師承甄子丹;十年前回到日本發展,便拍出了大受好評的《浪客劍心》真人版系列電影,成為日本首屈一指的武指。喬靖夫對他早就心生仰慕,這次能夠跟這大師級的武指合作,已可以說是圓了他一直以來的武打夢。

「不過電影裡的演武,與現實中的搏擊方法,其實是完全不同的。例如跟對手搏擊,現實中你的動作要盡量微細,也不要有太多表情,好讓對手猜不到你接下來的攻擊;可是在電影裡,為了觀眾能看清楚每一個動作,就必須將每一下都放大,連前置動作也要誇張地做出來,更要七情上臉,有咁凶狠得咁凶狠,這樣才會好看。而且招式與招式之間不能停滯,不然觀眾便會覺得不夠真實,但其實這樣才最不真實。」

對於習武多年的喬靖夫來說,這種演武形式雖不至於手到拿來,但至少他在身體的控制上有信心做得精準,所以在Kenji的指導下,他很快就能調節過來;不過到了真正開機拍攝時,他還是緊張不已,因為他的對手是任賢齊和洪金寶,只要一有不慎,不單會拖慢拍攝進度,更怕意外把兩位重要的演員弄傷。

「幸好小齊是出了名的nice,他一到場便跟我們幾位熱情地討論和排練,緊張的氣氛一下子就緩和了下來,最後拍了幾個take便順利完成,導演鄭保瑞也很滿意。但和大哥那場就難了,一來那場戲的動作複雜很多,二來當日大哥還要拍很多場打戲,為了讓他可以養精蓄銳,我們都不敢打搞他,三來他是我的兒時偶像呀,所以我內心簡直緊張到飛起。幸好拍了11個take之後便平安完成。休息時,我和大哥有一下四目交接,他還對著我笑了笑,那時我才能鬆一口氣。」

電影傳承了武打片的精神

作為一位武俠小說作家,更是一位習武之人,喬靖夫自小就對武俠充滿了想像,而這些想像的起源自然是來自曾經紅極一時的香港武打電影和電視劇。他很慶幸自己當年能夠參與香港電台製成的《功夫傳奇》,讓他有機會拜訪多個門派,增長更多關於武術的歷史和故事,但年過半百的他卻從沒想過自己竟然可以親身站到幕前參與武打片的演出;雖然戲份不多,卻非常搶眼,很多觀眾都對他的演出拍爛了手掌!

「能參與這部電影真的令我獲益良多,因為整個創作班底都花了很大的心力,不單只把九龍城寨的環境盡量還原,更讓很多新演員可以有所發揮。尤其是我的老友伍允龍,我們在拍攝《功夫傳奇》時便認識,他一直以來給我的印象都是一位謙謙有禮的武者,沒想到這次他在電影裡可以把王九這個角色演得這麼狂!那魔性的笑聲,真的很入腦。」


(《九龍城寨之圍城》劇照)

不過,最令他感動的是看到老中青三代的演員,都願意為這部戲傾力演出,打得十分搏命,也演得十分犀利。

「大哥就不用說了,作為港產武打片的領軍人物,70多歲了還親身上陣;古天樂也很厲害,那組頭下腳上的龍捲風動作,即使吊威也也不易完成;而年輕一代也很落力,例如耍單刀的胡子彤,他的動作很精準,所謂單刀看手,他沒持刀的另一隻手也做得很足;劉俊謙就演得十分好,那一場對著鐵閘哭的戲,真的很感人!而最難得的是,他們四個雖然都不是武師出身,結果卻打得十分精彩,所以我才說這部電影能作為香港武打片的中興之作,因為它把做到了傳承。」

喬靖夫補充道,「其實《九龍城寨之圍城》講的也是傳承,戲中洪金寶的角色是個唯利是圖的人,所以才出了王九這個反骨仔,相反重情重義古天樂,就有洛軍、信一、四仔、十二少這四位忠肝義膽的接班人。怎樣的人,便傳承了怎樣的精神,所以因為這部戲,我相信香港武打片未來仍充滿了可能。」

後記:新的武俠小說即將動筆

原來九龍城寨與喬靖夫也有些淵源,因為他曾寫過一本叫《誤宮大廈》的懸疑小說,故事裡那幢錯綜複雜的大廈,便是以九龍城寨和位於鰂魚涌的海山樓作為藍本。

「細個時因為有親戚住在城寨,當年也曾到訪過,但因為他住在較外邊的地方,所以我從沒有深入過城寨的內部。後來寫小說時想到要描寫類似城寨的環境,便都只能參考日本人寫的那本《大圖解九龍城》,以及《City of Darkness: Life in Kowloon Walled City》。沒想到現在竟會再次與城寨結緣,或許是因為這個地方實在太有代表性了。」

參與這次的演出,也讓喬靖夫一次過滿足了他二個心願,因為他其實也很喜歡古惑仔系列電影,曾幻想自己是黑道中人的模樣,而阿七這個角色本來就是一名十分打得的古惑仔。我演的時候就把這些當古惑仔的想像放進了阿七裡,一開始常裝出一個囂張串嘴的表情,但導演看後就叫我不要這樣演,因為阿七早已不是年輕的古惑仔,個性內斂得多,也因此當他出手時,才能引發出那種爆炸性的效果。」

導演對人物的塑造,沒想到也讓喬靖夫有所啟發,令他開始想寫一些更具人性的故事。「其實任何類型的小說,最核心想講的都是人性。只不過,以《武道狂之詩》為例,過去我寫的多是比較史詩性的作品,總是想追求一個宏大的敘事手法;但現在我反而想寫一些小人物,像是藤澤周平的《黃昏的清兵衛》那種方向。在完成《跑攻籃球》後,接下來我想寫的,便是傾向這一種類型的武俠小說。」

(文章授權轉載自「虛詞」,原標題與連結:刀劈任賢齊 血戰洪金寶 喬靖夫:《九龍城寨之圍城》傳承了港產武打片的精神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閱讀通信 vol.349》看不見的運動社會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OB短評》#473 在民族與物種間探索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子彈歌謠

黑幫、鑽頭饒舌與網路臭名的威力
Ballad of the Bullet: Gangs, Drill Music, and the Power of Online Infamy
佛瑞斯特・史都華(Forrest Stuart)著,鄭明宜譯,島雨公司,45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獨 
這本精彩的都市民族誌作品,以芝加哥青年幫派為田野對象,但敘事的角度完全超越既有民族誌研究。不僅結合網紅注意力經濟、數位街頭等新型態的幫派場域,更細緻呈現饒舌音樂(鑽頭drill)的多元性與社會性,細說在這個幫派地盤戰場也移轉到「網路」的時代,音樂如何超越毒品創造幫派經濟效益,也超越社會關係自成一個重要的田野場域,讀來驚心動魄又充滿獨特韻律。【內容簡介➤

離開學術界

善用學術功底、補足跨界就業力、調整溝通方式,Step by Step從為學而活到學會生活,無痛開啟多元職場
Leaving Academia: A Practical Guide
克里斯多福.凱特林(Christopher L. Caterine)著,謝蘋譯,臉譜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叩叩叩叩叩)不知為何明明是作者脫離學界的經驗談,讀來卻像是渡化無數學界浮沉者的經書。書中指引的出路,當然是作者個人的機緣,不見得人人適用,但核心的道理不變,那就是所有人都要像被龍捲風吹到異地的桃樂絲一樣,驚覺到:「托托,我們已經不在堪薩斯州了。」前人視為理所當然的學術之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早就是偏離現實甚遠的空中樓閣。將頭頂上的目光移往腳下,審時度勢,抛棄身段,在人間泥濘中扎實踏出每一步。不為什麼高遠的學術理想,而是為了自己、為了親人,像侏羅紀公園裡的恐龍一樣,替生命找到出路。前人未至之路走來必然艱難,沒關係,沮喪時可以不時溫習本書,生機就在不遠處,願意放下就是彼岸。【內容簡介➤】 

蟲之道

昆蟲的構造、行為和習性訴說的生命史詩
Innumerable Insects: The Story of the Most Diverse and Myriad Animals on Earth
麥可・恩格爾(Michael S. Engel)著,蕭昀譯,大家出版,95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議   文   樂   益  
本書不只是一本昆蟲學科普書,更以「博物館」作為知識主體,將昆蟲置放在自然史、生態學、演化生物學的跨領域系統中,在資料的呈現上亦能反映歷史縱深。翻開此書會先驚嘆其中的視覺呈現,除了有精彩稀有的插圖,文字說明亦簡明而宏觀,是各種意義上都「好看」的作品。【內容簡介➤

能言善道的沙丁魚

來自海洋國度的奧妙故事
Éloquence de la sardine: Incroyables histoires du monde sous-marin
畢勒.弗宏思瓦(Bill François)著,沈台訓譯,啟明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這是一部魚類的感官誌,從魚鱗的色澤花紋、海洋的顏色訊號,到整個海洋世界與魚群共組的豐富聲響和氣味,創造了一套海洋生物的語言。作者試圖以此書轉譯傳達這套人類難以領略的美麗語言,也動用其感官經驗,從與沙丁魚的奇妙相遇與對話開始,透過觸摸、聆聽、注視,為不同魚類的生態習性提出新穎的解說,充滿「能言善道」的敘事魅力。【內容簡介➤

神熵之島

吳懷晨著,印刻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原民的體感,漢語的秉性,開天闢地的精氣神,不知所終的飄零,作者的語言思索在此找到了絕佳的容器,出入太古,又能直抒胸臆。一座鯨落之島在虛空中載浮載沉,巍然壯闊,詭譎神祕。【內容簡介➤

隱形大象的狩獵人

O caçador de elefantes invisíveis
米亞・科托(Mia Couto)著,胡涵譯,南方家園,360元
推薦原因: 議   文   樂 
台灣書市很少見到來自莫三比克的作家與作品,這本小說除了因此珍貴之外,更有諸多值得入手的精彩之處。如故事是以新冠疫情為背景,更能凸顯莫三比克的生活日常,而非大眾更常聽聞的戰爭動亂。此外作者也將戰爭與病毒對照,以當地人長時間經歷戰爭的體感與情感,重構傳染病的社會影響。這是一部集結26個短篇的豐富敘事,同時也呈現複數個歷史與個人經驗的傑出作品。【內容簡介➤

首先把牛做成球。

まず牛を球とします。
柞刈湯葉著,黃鴻硯譯,麥田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批   文   樂 
這部小說集充滿奇想、卻又不時挑戰社會不願碰觸的倫理問題。如同名作品將人造肉的議題加入「非人類」如何被認知,以簡單的「形狀」凸顯「生命」的定義侷限與人類中心。各篇小說讀來除了趣味性十足,也像在提出一個個科學與人性的辯證問題,是一部想像與理論深度兼具的科技寓言作品。【內容簡介➤

圖書館生滅史

The Library: A Fragile History
安德魯.佩蒂格里(Andrew Pettegree)、亞瑟.德韋杜文(Arthur der Weduwen)著,陳錦慧譯,時報出版,6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樂 
在紙本書經常被唱衰的時代閱讀此書,會讓人嚴肅地思考媒介(紙質或數位)背後更不該忽視的知識危機:機構化、公共化的重要性。因此對作者來說,爬梳羊皮紙藏閣到數位圖書館等各時代生動故事,倒不在於以進化史觀或菁英官僚視角評價古今,而是在妙趣橫生的故事之下,提出像「貨幣」這樣的觀點重探圖書(館)的流通性與社會性,揭示圖書館更需受正視的特質與價值。【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閱讀通信 vol.349》看不見的運動社會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書評》屬於新時代轉大人的艱難:讀《少年蒙歌》

總認為沒有範本的成長是個難題,不過讀完《少年蒙歌》後,才發現也許更艱難的成長,是根本給錯了範本。

閱讀《少年蒙歌》時,我反覆想起的,是榮格分析師MurrayStein在《男人.英雄.智者》,描述小孩從「母親的男孩」逐漸脫離,接著由父親形象主導,成為「父親的兒子」。而蒙歌正好處於兩個階段間,從依戀中形塑自主,再啟動(壞掉的)英雄的路程。這是《少年蒙歌》比起另一作《親愛的夏吉.班恩》更深層的推展。

然而理想的英雄之路很豐滿,現實的英雄之路很骨感。一如自暴力脫逃的蒙歌那長途跋涉而破破爛爛的衣褲鞋襪。《少年蒙歌》的敘述是採雙線並行,交織在小說起始的母子分別場面。其中一線就描述這趟蒙歌「被迫出走」的英雄旅途,另一線倒敘何以壞掉的母親茉茉要送走蒙歌自往迄今的歷程。


右為同是道格拉斯.史都華作品的《親愛的夏吉.班恩》

➤母愛擺脫

蒙歌的母親茉茉其實更像個少女,丈夫早逝,她青春正盛,仍在追求依戀與愛情。母親身分無疑是頂太過沉重的帽子,扣在她頭上只剩生活壓力和責任拘束。酗酒、戀愛,都是她選擇逃避的方式,對他人的關注與愛予取予求。

因此當她發現兒子蒙歌和同性友人詹姆斯交往甚密,不像個「正常」男人,遂在戒酒會上大肆張揚。明眼人都能讀出她意圖博得的,只是陌生人施捨的憐憫與關愛。而將蒙歌丟給兩個陌生男子,說是讓兒子學習如何成為男人,實則是甩開兒子,讓自己再與情人重溫幾日青春愛戀夢。

小說越到後頭,讀者越能發現開篇那分別的場面並不溫情,只顯冷峻。或許茉茉正好說明母愛並不必然,有時「好母親」的操演只是回應人類對無盡照顧與哺育的需求。狠心將幼雛推下山谷,對茉茉來說只是擺脫,蒙歌得自己學飛,向溫柔又受盡男人氣的鄰居阿姨學,向代替母職的姐姐裘蒂學,一點一滴儲存愛的原型。

➤範本偏離的人生也有出路

我們可以比對兄姐和弟弟蒙歌之間的成長差異:哥哥哈米許和姐姐裘蒂早早看穿茉茉是個空有母親軀殼、內裡空虛的人。二人早就學會不被親情勒索,回過頭來叮囑弟弟蒙歌別給母親更多的愛,別把自己當成母親深愛的情人。哈米許和裘蒂試圖從母子/女關係出走,卻也各自陷入成長困境。

哈米許太早接觸社會,被有毒的男子氣概餵養,於是逞凶鬥狠,以為欺凌他人遂能確保自己的英雄地位。儘管有了茉茉這個壞掉的母親為對照,但裘蒂起初並沒有遠離畸戀。這就是母女關係中神祕的連結,以為同樣的頹勢,母親無法改變的,女兒可以在與伴侶的關係上扭轉。想當然爾都是徒勞,以為是借鑒,實則重蹈覆轍。

哥哥與姐姐用錯了範本,成長繞了遠路,幸而小說結尾還是對兩人垂憐,稍抬貴手。然而蒙歌雖然遇見詹姆斯得以託付祕密情感,相約遠走天涯,但浪漫互動掩蓋不了命運殘酷。愛情的確讓人越過限制,但高牆之後還有另一堵高牆迎面而來:信仰、種族、性別與家庭,框架囿限蒙歌的腳步。

說這些情節是小說家刻意「虐心」不太恰當,因為《少年蒙歌》呈現的並非戲劇化的起落,反而替現實世界的種種困厄作了徹底的寫真。好不容易覓得有情人,但只能守著見不得光的戀情,對方還被迫與不愛的人交往。未必小說,未必過往,時至今日,這仍是幾許人生命中最深痛處?

偶見文學世界如此悲慘,總想著捨書去看個廢片笑渡人生算了。然而人在悲劇中所尋求的,就是那分享悲傷的行為:感受他人的不幸,也尊重他人悲傷不足為外人道的部分。聰明的人當然可以說在悲劇中攫取意義與價值是偽善的,然而,大半人也就是踩著這些微小撫慰和幸運度過生存長河。

➤新時代的成年禮

蒙歌在情人與家人間的去留抉擇時求助鄰居卡宏先生,意外得知這位前輩的愛情故事與遺憾。一時的膽怯也許換得的是回不去的結果,讓蒙歌下決心「先為自己著想」。最終蒙歌是否走向那條開放的路?讓他離開出生地格拉斯哥、原生家庭、母親茉茉,彼端有他的情人,有自由,有新生。

我想起心理學者河合隼雄在《轉大人的辛苦》裡,提及近現代兒童的成年禮已不復古代那只需一次重大的集體儀式就能跨入成人世界,現代人的成年禮極度個人化,且每個人越過死與重生的關鍵時間點也不大相同。茉茉狠心的遺棄,讓蒙歌與兩個陌生男子走了一遭壞掉的英雄旅途、親炙生死關頭並重生,歪打正著地給了蒙歌一場最糟糕的成年禮。

然而這意義並不在於茉茉心裡認定的讓兒子成為「男人」(順性別異性戀男性),倒是蒙歌領悟,也許有個地方充滿幸福,但不在破破爛爛的這裡,不在這錯誤的範本裡。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少年蒙歌
Young Mungo
作者:道格拉斯.史都華(Douglas Stuart)
譯者:章晉唯
出版:麥田出版
定價:5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道格拉斯.史都華

蘇格蘭裔美國時尚設計師兼小說家。出生於英國格拉斯哥,24歲移居紐約,先後在Calvin Klein、Ralph Lauren、GAP擔任服裝設計師。目前與丈夫住在曼哈頓。

史都華從小生長在藍領家庭,文學這件事情被視為「不符身分」,16歲時,母親因酒癮、毒癮等健康問題去世後,他開始閱讀田納西.威廉斯、哈代、D‧H‧勞倫斯等名家傑作。雖然投身時尚產業,但始終抱著寫作夢想,在《親愛的夏吉.班恩》大獲成功之後,他毅然決然投入專職寫作。在作家之職上,他十分關注貧窮問題與勞工階級的真正生活樣貌,並專注以家鄉格拉斯哥為故事舞台。他曾公開說:「我最大的遺憾,就是必須將自己提升到中產階級的社經地位,才有辦法說一個關於勞工階級的故事。」

《親愛的夏吉.班恩》為其初試啼聲之作,耗時10年完成,出版後廣受肯定,橫掃多項文學大獎,拿下2020年布克獎、2021年英國國家圖書獎年度最佳新人獎、2021年美國藝文學會蘇考夫曼新人小說獎。更創下Picador出版社創社50年來精裝書最佳銷量、榮獲英國老牌出版公司Pan Macmillan潘恩金獎,如今全球銷售紀錄已破百萬冊。A24影業買下改編版權,史都華將親身參與劇本撰寫。

史都華曾於《紐約客》雜誌發表短篇小說作品,如《Found Wanting》和《The Englishman》,也在Lit Hub 文學網站上發表社論。最新作品《少年蒙歌》青澀而危險的少年初戀,再度風靡讀者,獲選《時代》、《衛報》等重量級國際媒體年度好書,並獲英國國家圖書獎、蘇格蘭國家圖書獎、卡內基文學獎、都柏林文學獎青睞。影視改編權再次由A24影業拿下,目前積極籌拍中。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點擊照片,查看完整活動資訊

閱讀通信 vol.349》看不見的運動社會學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05-23 10:00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