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讓孩子透過連續性視覺藝術,欣賞文字與圖畫的美感:《好朋友傳說》與《紅豆刨冰傳說》

只要用心觀察、自由發想,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創意點子,都可以成為故事的起點,古今中外有許多似假還真的傳說也都是這麼產生的。有想過紅豆刨冰是誰發明的嗎?如果蒲公英黏在身上,甩都甩不掉,那麼會發生什麼事呢?

欣賞兩本故事系列《好朋友傳說》、《紅豆刨冰傳說》能激盪腦力、開懷歡笑。兩本繪本風格溫馨、幽默,將生活中隨處可見,隨時可感的經驗拼湊在一起,看似無厘頭,其實符合邏輯的推演與人情世故,讓人想一再回味。

故事以老婆婆說書的口吻開場,將孩子帶到童話的時空,產生凡事都有無限可能的奇幻感。故事的靈魂人物老虎常一登場就舉著雙爪,說他的招牌語:「給我好吃的,我就不吃你。」除了動作表情滑稽到令人發噱,周圍動物們的反應:「他又來了。」「你又來鬧事嗎?」「我們走吧。」也讓人立即了解老虎根本沒有威脅性,反倒像是想在遊戲場中引起注意、也想和大家一起玩,卻總是適得其反,不知如何表達,結果只能像撒野的孩子一樣。兩本書中各自重複三次表達本我慾望,以「吃掉你」代替「愛你」的情緒表現,強烈的反映出人們對於友誼的渴望,也引起了共鳴與同理。

所幸,故事的另一個靈魂人物老婆婆,或是由她幻化成的尾巴花總是能和老虎對上話,在你來我往似追逐、似遊戲、似陪伴的過程中,形成了美好的友誼。老虎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會主動關懷別人,融入了動物們的友誼圈中。然而歡笑的故事也自然的帶出了生命消長的問題,開放的結局需要孩子發揮聯想和推理能力。故事中還有許多的笑點和金句,例如當老虎說:「我差點死掉了!」尾巴花立刻回:「不是活得好好的。」當老虎說:「給我好吃的,」尾巴花立刻接:「我會感謝你!」讀起來真是寬心快慰。

李芝殷系列繪本的圖像清新動人,並置型的連續性視覺藝術富含娛樂和振奮人心的力量,孩子在欣賞的同時也體驗了趣味和美感。其中依照時間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精心安排的畫格,結合了分鏡技巧與漫畫風格,幫助孩子將注意力專注在友誼的概念上。文字與圖畫揉合其中且優異互補,讓孩子能細細品味老虎在友誼的澆灌下,內心的轉折與成長。各個角色可愛的卡通化形象散發出不可思議的感染力,仿佛指涉著我們內在的想法和感受,參與在無邊想像的山野傳說中。

hui_juan_shui_hu_chuan_-di_yi_bu_-shang_.jpg 好朋友傳說
친구의 전설 (The Legend of Two Friends)
作者:李芝殷 (이지은)
譯者:葛增娜
出版:親子天下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紅豆刨冰傳說
팥빙수의 전설 (The Story How the Korean Shaved Ice Dessertwas Born)
作者:李芝殷 (이지은)
譯者:葛增娜
出版:親子天下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李芝殷(이지은)

在韓國和英國學習設計和繪畫,是2021年波隆那拉加茲漫畫類:早期閱讀獎得主。著有多本繪本,其中《好朋友傳說》獲選韓國知名電商yes24網站的幼兒領域中最受到喜愛的圖畫書,因創作中傳遞感動和樂趣的特色,奠定了頂尖繪本作家地位。


《Openbook閱讀誌》是台灣少數以非營利方式運營的專業閱讀媒體。我們正在準備改版網站,希望它能更符合您的使用習慣,也更貼近閱讀本身的節奏與思考。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這份問卷,花 5 分鐘跟我們分享您的感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葉嘉青(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
2022-06-30 18:00
書.人生.游旨价》當文字的存在模糊了現實的邊界:橫跨虛構與現實的植物

「我是不是曾經來過這裡?」

在中國西部的山間旅行時常有這樣的感覺,那彷彿來自靈魂深處的恍惚,在見到王之百合時浮現過,也曾在瓦屋山青翠的冷杉林裡漫步時感受過。然而,雖然有點難以說清,於此同時,我很清楚地知道這份恍惚源於一本植物學者的旅記,由恩尼斯特.亨利.威爾遜(E. H. Wilson)所著的《中國:園林之母》(China, mother of gardens)。

20世紀上半葉,威爾遜是名聞中外的植物探險家,曾先後為英國著名的維奇園藝(Veitch Nurseries)和美國阿諾德樹木園(Arnold Arboretum)前往亞洲尋找具有普世之美的未知植物。《中國:園林之母》是他傳世最負盛名的一本著作,記載了他幾趟在中國西部山區冒險的所見所聞。威爾遜自承,這是他用一個自然觀察者和對自然歷史各方面都好奇的植物學者之眼所觀察的中國。

《中國:園林之母》迄今仍是我最喜歡的一部自然考察之書,它為我證實了,文字除了被用來記載冰冷的事物,也能被賦予描述自然萬物的生命力。藉由威爾遜的描述,我幻想了王之百合如晨星之芒綻放在岷江河畔的景色,也在腦海中神遊至屋瓦山一帶的蠻荒老林。儘管當時的我從未去過,但百年前中國西部高山的植物野性與美麗,光是想像便已令我無比沉迷。而這本書之所以於我能有如此深的感動,也許也和自己從小便喜歡在腦海中虛構畫面的習慣有關,不論是童話還是小說,小時候的我總是期待,未來能夠將腦海中的各種畫面重現於現實。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開始熱衷虛構生物學者筆下的自然萬物。我曾依據保羅˙約翰斯加德教授(Prof. Paul A. Johnsgard)在《沙丘之鶴》裡的描述,在腦海中描繪出了一隻北美沙丘鶴,一種披著優雅灰羽、有著黑色長喙以及紅額白頰面龐的大型遷徙性鳥類,並與牠一同翱翔天際,進行年度的橫跨北美與西伯利亞的旅行。雖然至今仍未見過真的沙丘鶴,但我確實也有過幾次將幻想換為現實的體驗。念高三的某個周六,在觀霧山莊旁的杉林裡,我驚喜地遇見一群彷彿從《思源埡口歲時記》裡飛出的紅山椒鳥,那畫面一如徐仁修老師所寫,也如同我曾經的幻想,雄鳥帶著火紅的色彩,雌鳥則一身金黃澄燦,鳥群翩飛林間,猶如彩蝶漫天。

念研究所之後,我開始閱讀並沉迷於植物或博物學者的旅記。威爾遜是那時頭幾個我知曉的,在上個世紀熱衷於進行植物探險的植物學者。

在2015年的英國旅行途中,我於皇家邱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的附屬書店中購得《中國:園林之母》一書,當時買的是英文版。孰料,興致勃勃打開書本後,很快便迷失在裡頭大量的英文翻譯地名與物種名裡。果斷決定棄讀之前,只記得威爾遜寫到在四川見到一種名為紅花綠絨蒿的美麗植物,並將其視為自己的前世情人。


紅花綠絨蒿(圖片提供:游旨价)

2017年我在美國羅德島州的布朗大學做訪問學生,地緣之便,經常前往位於波士頓的阿諾德樹木園。那是一個世紀前,威爾遜工作了泰半人生的所在,也是如今收藏最多由威爾遜採集之種子所發芽而成的植物的植物園。在我眼裡,阿諾德樹木園自然與任何植物園都與眾不同,在那裡我彷彿可以見到逝世已久的威爾遜的身影-藉由他可能親眼見過、碰觸過的植物個體。當我在某棵植物的標牌上看見採集者是威爾遜的時候,整個人都興奮到身體禁不住地顫抖。

2019年服完兵役,我輾轉來到威爾遜當年考察的核心地帶,位於雲南與四川的橫斷山區。除了是為了進一步拓展有興趣的研究計畫外,其實心中著實明白,這裡是我命定探索的地方,也是自認識威爾遜以來,自己致力化為現實的書中世界。

我在工作的空檔去了滎經,並帶著朝聖的心情走到一棵珙桐樹身旁,那是威爾遜曾說過,東亞最美的樹。我也去了松潘,並全心全意地臥倒在了黃花杓蘭盛開的草地上,一旁五彩的鈣華池正映著天空的純藍。我按著友人指引去夾金山見了金色的喜馬拉雅罌粟,也在香格里拉目睹數種妍麗無比的喜馬拉雅杜鵑在盛開。最後,我來到一棵在山嵐中狂舞的紅花綠絨蒿面前,蹲在它身旁,靜靜注視著它。

我想到了過去,念研究所時從未聽過紅花綠絨蒿這種植物,卻因為威爾遜的偏愛,便在腦海中努力虛構出它的模樣,還將其列上了自己準備追尋的夢幻植物清單。我也想到,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追逐它的紅色身影已有許多年了吧,這之間,偶爾也曾分不清楚,究竟自己追逐的是威爾森筆下的無形花朵,還是眼前註定將見的真實之花?威爾遜的文字有時就像薩滿的呢喃,在我的腦海裡繚繞,當它最終模糊了現實的邊界,我的靈魂便掉入深深的恍惚。

去年(2021),我把在橫斷山追尋紅花綠絨蒿的經歷寫進一篇線上文章裡。成文之際,我突然意識到,儘管清楚知道威爾遜是如何形容它,但我在文章裡卻仍只使用自己的觀點去描述這種植物。事實上,在還未見過紅花綠絨蒿之前,我便曾對腦海裡的它產生過一個疑問。基於它細長又看似柔弱的花瓣,我一直好奇在高山環境裡它的花瓣會不會很容易就被強風吹落。這件事威爾遜不曾提過,而我則在親自見到紅花綠絨蒿時,實際做了個實驗。我使勁去拉扯過它的花瓣,竟發現它與花梗緊密相黏,難以輕易扯下,顯然應該也不會輕易就被強風颳下。

如此種種,我終於明白,打從在腦海想像之始,我真正想在現實世界尋找的便不是威爾遜所見之物。而是以他的文字為原型,經過我的想像才得以成形,那在腦海中虛構而成的事物。所以,我才會不甘止於閱讀,我才會想以我的雙腳我的眼去具現它。我在追尋的,是橫跨於我的幻想與真實世界的物種。作為跟威爾遜一樣的植物學者,我終究深刻理解到,原來這才是在閱讀《中國-園林之母》時,對我來說,最核心也迷人之處。


作者簡介:游旨价
成長於台中太平,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所博士。熱愛山林與自然,行蹤踏遍台灣山野,亦數次前往世界各地採集與觀察植物,靠著野外工作凝聚自身在高山植物議題上的見解,並以瞭解全球山地植物多樣性的起源為職志。


《Openbook閱讀誌》是台灣少數以非營利方式運營的專業閱讀媒體。我們正在準備改版網站,希望它能更符合您的使用習慣,也更貼近閱讀本身的節奏與思考。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這份問卷,花 5 分鐘跟我們分享您的感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游旨价(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所博士)
2022-06-30 10:30
現場》明明很痛苦,為什麼我又來了இдஇ:Come on!12小時漫畫創作挑戰營交流日專訪

臺灣漫畫基地於6/25舉行第1屆「Come on!12小時漫畫創作挑戰營」,參照國際漫畫界行之有年的「24-Hour Comics Day」,聯合21位漫畫家以電繪或手繪方式,現場或線上同步進行限時漫畫創作。本屆主題設定為「變」(Change),挑戰者需於12小時內完成12頁、包含封面與內容的自由漫畫創作。


Come on!12小時漫畫創作挑戰營,創作現場側拍(取自臺灣漫畫基地臉書

創作完翌日,是漫畫家交流日,主辦單位將作品上傳至內容平台,讓彼此進行MVP票選,也以分組遊戲「天才畫手」猜謎繪圖接力賽來增進漫畫家之間的情誼。

Openbook特派員在交流日當天潛入現場,訪問8位漫畫家:HOM、小峱峱、二毛、韋蘺若明、薪鹽、李隆杰、葉明軒與艾莉柚,請他們各自分享體驗極限的創作半馬(畢竟國外有24小時)心路歷程、靈感來源,以及個人最欣賞的作品。

➤變的多種詮釋:參賽經驗與作品分享


上排左起:HOM、小峱峱、二毛、韋蘺若明。下排左起:薪鹽、李隆杰、葉明軒、艾莉柚。

HOM:我是第二次參加這樣子的活動,因為去年在德國柏林參加過24小時畫24頁的漫畫聯賽,大家聚在一起創作,把能量發散出去,像是一種習俗。這次基地避免太累砍半時數,但是參加的感覺是差不多的。

這次畫的內容是〈不變〉。故事主角不想改變,從古代到未來、到世界毀滅都在低頭滑手機。但他後來發現「必須要付出很大的改變,才能維持不改變」,所以「以不變應萬變」其實做了非常大的努力。有些人做事情看起來毫不費力,其實背後付出相當大的苦心。在這個世界想用自己的方式活下去,也要有非常多的資源或本事,才有辦法維持生活哲學。故事有點搞笑、又有點自嘲,因為主角看起來很懶惰,大概就這樣的故事。

至於主角被稱呼長老,因為他從東漢末年活到世界毀滅,新物種研究一下發現「哇,這個人從西元200年左右活到核爆完!」活那麼久大家就叫他長老。其實他們不是人類(而是有新文明的新生物),但依然懂得信仰跟敬老尊賢。他們看起來一坨黑是因為我已經沒有時間畫了(笑),本來想要畫很酷炫的東西,看一下手錶,覺得好我要畫黑影。


HOM〈不變〉故事內容完整又有時間上色,果然是大大!(部分作品內容截自臺灣漫畫基地pixiv

小峱峱: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過去很少有在密集的短時間內畫這麼長頁數的經驗。我的故事發想主角是一隻狗,因為HOM比賽前一晚來住我家,比賽那天我正好看到騎腳踏車、前面籃子裝一隻狗的阿伯。我後來分析題目,「變」可以是改變形象、變身的主題,就想到HOM剛好有養博美,所以主角Mega其實是HOM家以前的博美狗名字,創作時也大量參考同一隻狗。HOM說,如果到時候我被抽到台上,她就要揭露,從頭到尾我都在畫她家的狗(笑)。


小峱峱〈變〉翻轉博美犬可愛形象,其實在主人不知道的時候,化身超級英雄守護世界和平。(部份作品內容截自臺灣漫畫基地pixiv

二毛:我阿嬤之前生病,自己也有去照顧,所以「如果老人變成嬰兒會比較好照顧?」這個想法那時就有了。我一看到「變」就想到這個想法,那就乾脆拿來畫。至於為什麼是變成嬰兒?因為自己本身比較會畫嬰兒,可以畫比較快。最後結局的假想,從老人切換到社畜,也是因為跟朋友聊天常常會聊到,「啊,社畜好想當嬰兒!」(笑)就是各種生活經驗亂ㄌㄚˇ在一起。


二毛〈變成嬰兒怎麼樣?〉荒謬但情感上可理解的設定及超到位的吐槽是本作亮點。(部分作品內容截自臺灣漫畫基地pixiv

韋蘺若明:這個作品概念本來就在我的筆記本裡,主要是因為⋯⋯我先生很龜毛(笑)作品名稱〈先生毛很多〉在腦海浮出,就想趁這次快速試試看可以怎樣表現。不過這次比較沒時間把個性龜毛的部分畫出來,而是強調貓咪可愛的地方。關於出現人類情敵的情節設計,因為人生要往下走啊!先生死了,就應該要去尋求新的人生啊!


韋蘺若明〈先生毛很多〉以先生投胎轉世為貓的家庭故事為主題,角色之間有著深刻羈絆。(部分內容截自臺灣漫畫基地pixiv)

薪鹽:第一次參加這麼短時間就要創作出完整12頁故事的比賽。這次作品情緒太起伏,情節安排緊湊,如果時間足夠的話,應該能延伸發展成20-30頁內容。

最早的故事構想是講一對關係疏遠的父子,直到某天兒子發現爸爸房間有可愛玩偶——結果創作出來主角變成一對母子,性別翻轉(爸爸變媽媽)(笑)。〈happyburnth_day〉故事是說一個有囤積癖的單親媽媽,她把小孩養得很健康、很好,動物(貓)也養得很好,雖然她處於生病的狀態,但是很盡力負責照顧身邊的人事物。後來兒子離開家裡,她獨居也慢慢開始整理家裡的東西。5年後,兒子因為媽媽過世回到舊家,發現客廳還是一團混亂,卻「越往裡走就收拾得越整齊」,可見媽媽努力做到她跟兒子吵架時說的:「我會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被遺留下來,客廳堆滿遺物,整理到一半的家,在男主角沒熄滅的菸落地之後,被一把火燒了,什麼囤積雜物都沒了!變得很乾淨!(笑)


薪鹽〈happyburnth_day〉描繪有著囤積症的單親媽媽想改變而努力,開頭氛圍感人,結局直接來個大轉變,散發黑色幽默。(部分作品內容截自臺灣漫畫基地pixiv

李隆杰:之前在安古蘭作者之家參加過4次,那時是24小時畫24頁。2017年參加過敖幼祥老師策畫的8小時畫8頁漫畫馬拉松,再來就是這次漫畫基地的12小時畫12頁。過程想放棄是不會啦,只是會後悔報名而已(笑),然後第二次、第三次參加時就會想起,「啊,不對啊,這件事情明明很痛苦,為什麼我又來了? 」每次報名,都是因為忘了上次畫的時候有多痛苦。

我個人會盡量避免畫有對白的東西,因為我處理文字速度特別慢,也沒辦法像其他人把對白處理得那麼複雜,所以參加這種(限時)比賽,我的作品都是無對白的。只有一次例外,那次安古蘭作者之家活動規定必須要有對白。規則就是抽選一些台詞, 要把那些台詞放到故事裡。那時我用了有點作弊的方法,就是畫殭屍,殭屍都有點胡言亂語,亂講一通。


李隆杰手繪作品〈Change〉以足球賽前鋒與守門員之間的心理攻防戰為主題,無對白卻很精彩!(部分作品內容截自臺灣漫畫基地pixiv

葉明軒:我之前參加過一次8小時畫8頁的活動,12小時這種是第一次參加。我算事前準備作業很縝密的,所以,李隆杰也有看到,我在畫之前還有先寫腳本,每頁要畫什麼都要先列好範本。有聽說那個HOM是一頁一頁直接畫下去,剛好畫完12頁,對我來講我沒有辦法。沒有規畫就很容易出槌。


葉明軒手繪作品〈變〉描述具有「把周遭人變笨」超能力的男孩,與聰明女孩戀愛的溫馨故事。(部分作品內容截自臺灣漫畫基地pixiv

艾莉柚:之前偶然想到這個故事有先記下來,所以這次主題一出來就覺得「欸這個可以用!」因為自己的家庭關係,對故事內容也滿有感觸,有感觸的東西畫起來就比較順一點吧。關於女主角用油漆去塗抹牆壁身高的刻度、血跡的設定,不是有句話說:「不幸的人用一輩子治療童年」嗎?其實很多人童年過得很惡夢,必須用一輩子療傷他們的童年帶來的陰影,或希望抹滅掉童年,人生重新開始。


艾莉柚〈變〉主題刻畫明確、轉折悲傷動人,描述家庭狀態越來越支離破碎的變化,最後揭曉意外事件。(作品部分內容取自臺灣漫畫基地pixiv

➤私心MVP是?請告白。害羞的話,創作隨行同伴會選誰?

經過激烈的內心天人交戰後,「Come on!12小時漫畫創作挑戰營」全體票選MVP出爐:艾莉柚獲得金獎,HOM獲得銀獎,葉雨軒獲得銅獎。然而,這次12小時漫畫挑戰,每位漫畫家無不卯足全力,不論題材選擇、人物設定、情節鋪陳與構圖分鏡,都各有亮眼之處。

OB特派員進一步追問8位受訪漫畫家:心目中的MVP是誰?(不限一人)如果左右為難答不上來,也可分享最想找哪位漫畫家當創作隨行同伴,並請說明原因。

HOM:我投了兩個人,第一個是投給小峱峱,原因是她在畫我家的狗(笑),滿足自己私心。(正色說)另一個原因是,小峱峱平時的商業作品比較莊嚴、優美,但這次活動她用輕鬆開心的方式去畫了可愛又簡單的狗英雄,表現出很純粹的創作喜悅,我能感同身受,滿喜歡的。第二個投給艾莉柚,她的分鏡功力很好,扣合主題「變」,一開始是溫馨,慢慢開始殘酷,然後變得暴力,很有層次。原本也想投給李隆杰老師,真的選很久。

小峱峱:MVP會投給李隆杰,短時間內畫面完成度很高。如果要找一個人同行去創作,還是會選HOM,主要是認識。因為畫圖過程通常聊的是創作經驗或創作方法,當然會想知道其他創作者的方法,但不熟的狀況下也很難交流。也不會想找喜歡的漫畫家老師,這樣(一起創作)有點太激進了。


漫畫家李隆杰以手繪方式繪製的作品〈Change〉

二毛:我心中的MVP是韋蘺若明〈先生毛很多〉,貓很可愛,故事流暢,笑點到位,構圖也很不錯。同行創作夥伴的話,我應該會找waste戊,因為我們認識很久了,感覺找認識久的人一起出去比較不會出問題(笑)。

韋蘺若明:印象最深刻的是葉明軒老師的作品。現在還在手繪的漫畫家不多了,現場看到他手繪那麼漂亮,故事又完整,短時間內就完成,滿驚訝的。陪同的漫畫家會選誰喔⋯⋯我喜歡一個人畫耶(笑),但如果一定要帶一個人的話,我可能會帶編輯去,直接工作。


漫畫家葉明軒的手繪作品〈變〉原稿。

薪鹽:大家都很厲害,畫得很好。如果要找個人同行去創作,我會找我的朋友Peter Mann!她的作品《芭樂歌》7月1日要上市了。內容畫得超好,還對我說,「沒有啦,畫得很簡單啦。」我看著那些複合媒材的作品,(瞪大眼睛)反問她:「你告訴我這些畫起來很簡單?」我是不相信啦(笑)。剛剛分組遊戲,大家都滿有默契的,平常看的漫畫作品應該都滿像的,才會一眼就知道在畫什麼。如果活動時間更長,我想應該可以跟更多漫畫家更熟,甚至變成朋友。

李隆杰:艾莉柚畫的故事滿真實,開頭到結尾反差明顯,過程用刷油漆去做情緒轉換,這個方式也很特別。我個人沒有很喜歡悲劇,但最後傳達的情緒是很多人內心存在的遺憾,處理得很不錯。葉明軒老師的作品,可以感覺到投入了很多情感,對現實的不滿(笑)都發洩在裡面,看了也相當痛快。其實嚴格說來,整個故事都沒有真正的「超能力」,但他用不一樣的解說方法,讓這一切變得好像真有一回事。其他好的作品也很多,像HOM一如之前風格,作品具有幽默性、劇情轉折、蘊含道理都有把握,而且完成速度快,整體品質很好,前後是一致的。

葉明軒:最有印象的是凱吉〈抓到了〉還有KARAS押形的作品〈關於陰角也有偶像夢這回事〉,他們的故事都很完整,這麼短的時間裡,畫面都很好、分鏡都流暢。本來以為這次參賽只會看到一兩篇驚艷的作品,但沒有,至少半數以上都很強。

艾莉柚:凱吉的作品〈抓到了〉,小男孩跟小女孩約定,結果小男孩害小女孩死掉,小女孩變成鬼來找他。整個故事很深刻,起承轉合我滿喜歡,所以是我心中的MVP。另一個是葉明軒老師,作品的起承轉合我也覺得很有趣。


全體票選MVP排名揭曉,由左至右分別是葉明軒(銅獎)、艾莉柚(金獎)、HOM(銀獎)。

➤未來計畫/想推薦給讀者的漫畫作品
 

HOM:最近在籌備長篇漫畫連載,預計會在公開平台上發表,可是我現在不能講是什麼平台(OB:沒關係,保持神祕!)這是我第一次挑戰長篇漫畫,思維不太一樣:短篇漫畫是起承轉合要抓好,長篇是角色特質、故事時間軸要拉長來敘述,對我而言是很大的挑戰。歡迎新讀者、舊讀者批評指教。

小峱峱:畫越多漫畫,就看得越少漫畫(OB:好傷心喔⋯⋯)所以我沒什麼機會推薦別人作品,很抱歉。每個人會有自己主觀的喜好,所以交給讀者自己去判斷,沒有想要特別推薦什麼。對於喜歡我作品的讀者,很遺憾我沒辦法給他們更好的故事(OB:天哪,看到一個創作者的靈魂在燃燒)我大概只能給他們一本畫冊。

二毛:台漫的話,就是星期一回收日的《貓與海的彼端》。她總是可以把台灣感很自然的融入漫畫裡,畫功細膩,情感也能很直接感受。這本封面與故事整體都很棒,推薦推薦。謝謝一直長期追蹤我的人,不管是貼圖、漫畫、插圖都有粉絲,謝謝每個種類都有人喜歡,希望可以繼續支持我。

韋蘺若明:分享台漫好了,但是沒有出版,是在webtoon連載完結:謝東霖《潛在犯》。這個作品沒有受到太多關注,有點可惜,可是我看過之後很驚艷,因為設定很有趣,發揮空間也很多,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謝謝從很早期就一直在追的讀者,一路看到現在,也感謝後來喜歡我的,這些支持都是漫畫家繼續創作的動力,以後當然也會有新創作,希望大家喜歡。

薪鹽:過去都跟文字作者合作,其實還沒出版過內容完全原創的作品。最近在準備有史以來第一本個人原創漫畫,有科幻和天文元素,最近要找物理學教授幫忙!會選這樣的主題,是因為編輯跟我的對話:「你就只想畫已經知道的東西嗎?」「嗚。・゚・(つд`゚)・゚・」「不試看看挑戰沒畫過的主題嗎?」「喝!(; ・`д・´)」大概是這樣。希望能今年上市。

聽說有很多香港讀者喜歡我的作品,在這裡要謝謝紙本分格。之前狀態不好關社群,現在狀態比較好重開了,如果有讀者想要看,隨時都可以回來看我的作品。最近在看小山宙哉的《宇宙兄弟》,超好看!(激動)

李隆杰:最近左萱有出一本《芭蕉的芽》,我家就住師大附近,場景那個氛圍有畫出來,重點是人物角色變得更有趣了,角色變得更好笑。看起來這本對歷史的思考也是花了非常大的力氣。

葉明軒:《大仙術士 李白》畫很慢,因為一直在接外案,平常都忙到沒時間看新作品。我的作品已經出版那麼久了,但是還沒完結(笑),謝謝讀者的耐心,我畫很慢,只要還記得,我一直都在。

艾莉柚:最近有在追浦澤直樹的《怪物》,聽大家說是神作,看了前面也覺得好看。我是買完全版,現在看到第三集,不要劇透我(笑)。

➤歡樂交流時間


葉明軒專注瀏覽其他漫畫家的作品,準備要選出MVP。


快樂聊天中ヽ(✿゚▽゚)ノ,左起:葉明軒、李隆杰、吳宇實。


小峱峱(左)分享完MVP,用扭蛋抽出下一位上台的漫畫家。右為活動主持人。


天才小畫家活動,主持人公布題目是《飛天小女警》的經典反派角色。


活動主持人訪問盧韋任(中)怎麼猜隊友們在畫什麼。


天才小畫家活動進行中。大家看得出來這個角色是誰嗎(´ΘωΘ`)


唯一台詞情境題,答案是——「♬♫杜芬舒斯博士的邪惡企業♬♫」你猜到了嗎?(Openbook拍攝)


恭喜我很樂組獲得天才小畫手冠軍,被頒發「我很會猜獎」。


溫馨大合照,下次再來參加漫畫限時創作挑戰賽吧!♡(*´∀`*)人(*´∀`*)♡


《Openbook閱讀誌》是台灣少數以非營利方式運營的專業閱讀媒體。我們正在準備改版網站,希望它能更符合您的使用習慣,也更貼近閱讀本身的節奏與思考。我們誠摯邀請您填寫這份問卷,花 5 分鐘跟我們分享您的感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