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plus漫畫.戲劇治療師》用表演讓病童忘卻痛苦,重拾能量面對困境與死亡:讀《小丑醫生》

身為戲劇治療師,時常會被問:「所以你要演戲給他們看嗎?」、「那我自己在家裡看劇就好了啊!」這類的問題。

戲劇治療是有意圖並系統化地利用戲劇的創作歷程,促進心理健康、個人成長與轉變。在這過程中,治療師陪伴個案進行各種戲劇創作:故事、角色、玩偶、即興劇、面具、隱喻與象徵等等,來協助個案表達、經驗與探索各種議題。也就是說,我們是陪伴個案創作,而不是演戲給他們看。

雖然戲劇治療與小丑醫生是不同的專業,進行的方式也很不一樣,但在閱讀《小丑醫生:最後一次說再見》這本書的時候,對於小丑醫生與病童間的互動卻有特別深刻的感受。

小丑醫生是直接面對並陪伴生命中的病痛,甚至死亡。

當兒童身處病痛,感到害怕與無助時,會產生面對未知的恐懼,被困在醫院裡的孤單,以及即將離別的悲傷。透過各種表演,讓病童能暫時忘卻痛苦,感到歡樂,同時也讓他們更有創意和能量來面對困境。


"小丑醫生-最後一次說再見-"©柯宥希(顆粒)‧逢時/鏡文學/尖端出版All rights reserved.


"小丑醫生-最後一次說再見-"©柯宥希(顆粒)‧逢時/鏡文學/尖端出版All rights reserved.

但小丑醫生絕非只是表演一些有趣的把戲來逗小朋友開心這麼簡單,像書中描述的,小丑醫生們需要經過專業的課程與訓練,在直接與病童互動時,需敏銳地觀察並給予不同的表演和回饋。此外,小丑醫生並非心理治療師或醫師,仍必須和其他醫療專業之間相互合作。

這不是一時興起的志工服務,他們必須長期、持續、每週穩定地到醫院為病童與家屬演出,才能與兒童之間建立起信賴與肯定安全感。小丑醫生們的訓練裡,除了需要學習兒童發展、疾病的常見症狀等課程之外,還包含了心理諮商相關,例如情緒抽離、病童病逝後的心情調適等等,因為助人專業者,更需要學習自我的心理照護。

本書女主角自己經歷了失去妹妹的傷痛,透過成為小丑醫生的學習過程,面對自己在當時無法表達出來的失落,從悲痛中走出,幫助他人的同時也療癒了自己與家人。雖然現實不會像故事般美好,但看得出本書作者很用心的做足調查,描述主角從悲傷中成長的過程,讓讀者可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了解小丑醫生。

「戴上紅鼻子,製造歡笑。摘下紅鼻子,學習面對悲傷。」本書的後記文中有這句話,歡笑是痛苦的良藥,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對真正的悲傷。看完這本書除了觸動人心的生命故事,也讓人對於願意在散播歡笑的同時,承接悲傷與痛苦情緒的小丑醫生們肅然起敬。

小丑醫生:最後一次說再見​
原作:逢時
漫畫:柯宥希
出版:尖端
定價:220元
內容簡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0-10-13 19:45
20年後,再畫一次.阮光民》更改了結局 ft《警賊》的大家
  • 本期漫畫家:阮光民


漫畫家阮光民(攝影:陳藝堂)

台灣漫畫界積極努力不懈的創作者,作品屢獲獎項肯定,包括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獎第一名、新聞局劇情漫畫首獎、文化部金漫獎青年漫畫類首獎等。2017年更以《用九柑仔店1:守護暖心的所在》榮獲第八屆金漫獎「青年漫畫獎」和「年度漫畫大獎」雙料肯定。2011年起多次受邀赴國際交流,如法國香貝里漫畫節、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及德國柏林文學學會駐村等。

作品大多描繪臺灣社會的獨特溫馨故事,尤其擅長刻劃人情義理、捕捉家族、親子、人性糾葛等微妙情愫,以幽默溫暖的方式呈現濃厚的人文關懷。創作作品:《東華春理髮廳》、《幸福調味料》、《天國餐廳》系列三冊、《警賊:光與闇》系列二冊、《用九柑仔店》系列五冊等,並跨界合作舞台劇《人間條件》漫畫版 及《天橋上的魔術師  圖像版》。《東華春理髮廳》與《用九柑仔店》亦改編成偶像劇,備受矚目。

  • 決定重畫的那一幅

  • 前情提要

2017年出版的《警賊:光與闇》最早叫「壞警察」,是阮光民在擔任漫畫家賴有賢的助手期間,投稿出版社的漫畫比賽,獲得第一名的作品,當時電影《無間道》當紅,阮光民以此為靈感,2003年開始在《GO漫畫創意誌》連載,正式取名叫「光與闇」。沒想到後來雜誌停辦,這部作品也隨之停擺,從未正式出版成書,直到14年後,這部初心之作才有機會重新出版。
《警賊》的故事劇情在善惡兩個極端之間拉扯,張力十足,符合書名的背後意義:「警」、「賊」字面上是對立的兩個字,但台語裡「察」跟「賊」的發音幾乎一樣,因此「警賊」象徵人的內心隨時在光明與黑暗之間切換的狀態。

  • 全新畫作

  • 漫畫家給讀者的話

我沒料到在20多年後,可以更改故事的結局。

這麼說不是在感嘆無法回頭更改人生這件事。若真的改了,或許就不會成為現在了。

選擇《警賊》(20年前叫「光與闇」)重畫,單純是因為出版社勇於冒險要出書。原本單純的手續變得複雜,是因為20年前的光碟遺失了,幸好原稿還在。人類真的很妙,發明光碟燒錄是為了擔心紙張損遺失,現在卻是紙張救援了整件事。

整理稿子過程像翻日記,也想起當年毫無心理準備就被告知下檔的心情。那時的我很不爽很不服氣,不過經歷一些事後,就會對其實很多的結束不是操在己了然於心。20年前在畫最後一回時我的念頭是,自己像完成電影後還要自己畫電影看板的人,在一邊畫一邊回想連載期間跟角色對話,每一筆每一撇都是道別。完工後嘆口氣說:「終於…….還是結束了……」

是啊,所有事並不會因為捨不得就能躲避掉告別。

重新整理稿子時,我並沒有去更改故事的過程,我只增加幾頁的扉頁、跨頁與結局。重新繪製這些角色就會想起以前畫稿子的畫面,當時的草稿對於細節處會畫得好正式,因為會擔心描墨線時人物會畫歪。那時眼睛是看著草稿描著,很像小孩子拿著字體範本練寫字。

現在我幾乎沒有草稿了,可以在白紙上找出分鏡脈絡,台詞在腦中生成後也落在紙上,感覺自己進步了。

但是這樣不好。畢竟未來某天,腦子也會像電腦一樣當機,甚至遺失檔案救不回。

紙上的圖像文字,還是牢靠一些。

  • 漫畫家新動態

2020年10月出版《警賊II》,描述辦案一向不按牌理出牌的唐武,與一群情義相挺的好夥伴,再度遇上難解的犯罪案件,面臨人性的灰色交界,不停地被挑戰。


《警賊II》內頁圖(漫遊者文化提供)


《警賊II》內頁圖(漫遊者文化提供)


《警賊II》首刷獨贈全彩圖(漫遊者文化提供)

警賊 II
作者:阮光民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定價:360元
內容簡介➤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0-10-12 11:42
OB短評》#284 談性說愛的極品好書懶人包

阿媽的女朋友

彩虹熟女的多彩青春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著,大塊文化,350元
推薦原因: 議   樂   獨   益  
在女同志、酷兒、LGBT這些詞彙出現之前,在認同政治、社會運動觸角伸到性別與性傾向領域之前,那些愛女人的女人們,是如何追求並保有親密關係?如何看待自己的存在?如何與家庭社會期待斡旋?台灣終於有了一本口述史專書回答我們上列的疑問。
本書收錄55歲以上、出生成長於戰後乃至1960年代台灣女人們的珍貴記憶。這些記憶得以成書面世,不僅補充了台灣女性史與性運歷史,也留下了逝去生命的最後一記身影。【內容簡介

心理師,救救我的色鬼老爸!

呂嘉惠著,心靈工坊,360元
推薦原因: 議   益  
如果說諮商在台灣社會中仍帶有標籤性,性事諮商恐怕就是於一般標籤上再貼一層黃標吧。性事諮商師將自己長年累積的個案經驗寫成了小說,帶領讀者直視台灣社會的潛在心理。於是我們在平順且不過度戲劇性的故事中,讀到家家「藏最深的那一本」難唸的經,以及專業諮商師的觀點、建議。不同於一般的生活醫學書籍,本書在敍事的力量中體現了知識。【內容簡介

用一頓飯的時間旅行

享受美食,把小日子過得閃閃發亮
高靜芬著,遠流出版,360元
推薦原因: 樂  
作者將自己多年來浸淫於飲食的體驗和心得煲成這本滋味豐富的書,雖是飲食散文,卻不侷限於探訪餐館、食攤的心得或考證。食材、食譜、烹飪、菜品、館子都是述說的對象,而滋味、感受、舉動、互動也都是爬梳的核心。在日常情境自然從容的語氣中,描摹出當代飲食眾相,並組成飲食文化立體的形貌。飲食書寫遂不是口腹之慾的照片、菜單拼貼,或迷離文藻浮遊天地之間。【內容簡介

張愛玲往來書信集

(I) 紙短情長+(II) 書不盡言
張愛玲、宋淇、宋鄺文美著,皇冠文化,900元
推薦原因: 文   獨   益  
本書是珍貴的友誼書信,更是破天荒的完整文學史料。原文收錄自1955至1995年,涵蓋戰後近半世紀時間裡,作家的人事好惡與生活皺摺,也因為書信的獨特體裁與收信者的特殊情誼,讀來多少帶有窺視感,難得一見作者的心理狀態。在編者的考證下,逾700封的書信中也有不少懸案與史實出入的內容,卻也讓這批書信有如作家傳奇的延伸。【內容簡介

過眼雲煙

華文名家的心靈世界              
李懷宇著,允晨文化,380元
推薦原因: 知  
作者漫長的編輯、訪談生涯中,曾數次第一手親炙大師,本書並非當代大師選集,而是在細數名家之時,側寫作者對於人與人相處間的溫度、互動的體悟。書中提到的多為海外華人名家,在香港的金庸、蔡瀾、金耀基;美國的夏志清、王賡武、周策縱,以及在馬來西亞的王潤華等,從人選及其切入的時地背景,本書宛如記錄了20世紀華人的大流徙。【內容簡介

關鍵戰數

當代衝突的資訊革命,大數據分析如何左右戰局
Small Wars, Big Data: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in Modern Conflict
伊萊.博曼(Eli Berman)、喬斯夫.費爾特(Joseph H. Felter)、雅各.夏皮羅(Jacob N. Shapiro)、維斯托.麥坎迪爾(Vestal McIntyre)著,李奧森譯,聯經出版,480元
推薦原因: 知   議  
多數的我們並未實際經歷過戰爭,戰爭不過是影視中的千軍萬馬奔騰,一將功成。對於年輕一輩來說,戰爭更往往僅是遊戲中的調度與數值,縱然遠方傳來恐怖活動、軍事衝突的消息,也只是事不關己的新聞。本書企圖以大數據分析近20年世界各地的衝突,了解資訊技術對軍事活動的影響。無論分析成果如何,書中對軍事活動的梳理描寫,確實有助於大家了解非對等稱衝突、微型戰爭等當代戰事的型態樣貌。畢竟戰爭似遠若近。【內容簡介

美國多元假象

一味迎合種族和性別議題,使大學沉淪,並逐漸侵蝕我們的文化
The Diversity Delusion: How Race and Gender Pandering Corrupt the University and Undermine Our Culture
希瑟.麥克.唐納(Heather Mac Donald)著,黃庭敏譯,八旗文化,450元
推薦原因: 批   議  
「種族」與「性別」的平等可說是現代世界重要的正義。但作者認為,若高舉這兩面正義大纛而無限上綱,將對人類文明遺產造成致命損傷。美國大學校園中上演的諸多事例,恰可佐證此一論點,例如將思想文化經典著作嘲諷為「死去白人男性的卑鄙作品」,且試圖將之逐出課程。
這樣的問題,其實台灣今日也時而可見,閱讀本書能有所提醒與省思,幫助我們意識到以今罪古的荒謬,以及正義與獵巫的一線之隔。【內容簡介

解讀攝影大師

認識他們的創作人生、觀點與作品觀看之道
Understanding Photography: Interpreting and Enjoying the Great Photographers
伊恩.傑佛瑞(Ian Jeffrey)著,吳莉君、李佳霖譯,原點出版,700元
推薦原因: 知   設   樂  
繼《攝影簡史》以時序梳理照相攝影的發展之後,攝影史家這回改從人物進入,以200年間、近80位大師組構出一部龐大的攝影師列傳。從人物出發的寫作,讓隱沒於照片與技術背後的「人」鮮活起來。每篇傳記配備了精練的生平、結合經歷的經典作品,從而鋪述出作品生成和發佈的脈絡、作品圖像樣式在攝影史上的意義,以及攝影師的拍攝概念。各篇圖文交織,長度適中的篇幅,讓讀者可隨時進出、沒有負擔地閱讀。
全書結構清楚,以3、4頁篇幅簡要介紹一位攝影師及其經典作品的分析導讀,內容易讀,是認識攝影大師的入門捷徑。人物介紹的挑選上也細心照顧了性別比例,有不少女性攝影師與藝術家的提點。但也因為全書以「人物」為主,而非以「攝影」為度,因此在攝影的風格主題、年代、技術等重要面向少了系統性的整理。【內容簡介


識性.計感.判性.想性.題性.用性.學性. 閱讀趣.特性.公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