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地方書店田野調查:青年世代如何看待地方書店?
台灣實體書店的樣貌在近30年產生劇烈變化,圖書產值快速萎縮,通路的競爭與消長改寫了書市的規則。整體而言,飲鴆止渴的產業環境加速實體書店的凋零,民眾生活場景中的實體書店一間一間消失,它們存在的生命週期、營業的時間越來越短。
閱讀人口與型態正悄悄變化,圖書產業最下游——實體書店們能否在夾縫中提供不同個體所需?「獨立書店」的存在,引起青年世代好奇、趨近、觀看、探訪的部分到底是什麼呢?
➤獨立書店定位:你是一家什麼樣的店?
所謂的「獨立書店」一詞,已無法適切定義、涵括目前各種小型實體書店的樣貌。幾乎所有採訪者皆對「獨立書店的定位是什麼」提出問題,或將問題意識放入訪綱之中,對受訪的店家發問:「獨立書店特別的原因是什麼?跟一般書店有什麼不同?你是一家什麼樣的店?是複合式藝文空間嗎?」
這些問題或許也是大多數讀者放在心中,想問問書店主人但又不好意思開口的疑惑。它反映著「獨立書店」此一概念的模糊性,鏡射出當今實體書店異質並存的狀態,也隱約透露出書店以其營業種類作為與其他文化場域的差異分野,已不如過往明顯,不再是因為賣/不賣書而被輕易歸類。
從報導中可以看見,青年世代提出的社會觀察,例如,羅凱瀚訪問邊譜書店的報導中提到:
許多人對書店的概念,就是一個可以逛街並且複合式經營各種東西的「藝文商店」。
我們在拉霸機式的頁面刷新制度當中迷失、分泌無法持久的多巴胺。所獲取到的盡是廣告商的投放競爭結果、與演算法對我們個人的預判推薦。因此在這個年代圖書縱使出得再多,仍然無法使書本們能真正被「看見」。因為他們被推播、通知排擠。最後使讀者連「得知」這些新書的機會,都不一定擁有。
讀者亦可從受訪店家的名單組成中,得知採訪者本身對於獨立書店的既定認識與實際經驗。
➤獨立書店經營策略,青年世代也關注!
在獲利不易的環境中依然存在的實體書店,究竟如何續命?這是書店相關報導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青年世代亦同樣關注店家的生存策略並深入詢問,呈現出青年讀者世代的探詢及觀察。
羅凱瀚描述邊譜書店負責人廖英良的經營理念:「他要用一片寬闊的書林,來讓都市疲憊的人有得以依附之地。而不是用優惠活動以及瘋狂推銷黏著與開發用戶,在他的書店經營史裏頭,也發展『會員制』並得以成功。會員們可藉儲值購書,以維持獨立書店生態健全,這個制度旨在凝聚每一個參與者的維護力量,以對抗削價折扣的電商策略。」
黃蔓蓁則介紹小獸書屋的成立初衷:「關於小獸書屋的小祕密,他們是由一間出版社公司所成立的,且支持同事在書店進行斜槓副業甜點。」還有開業以來所遇到的經營難關:「疫情時代是全國獨立書店的大魔王考驗,書店必須要透過多元結合的方式去生存下來。」
陳奕廷則引述曬書店經營者張文彬的核心關懷:「希望除了書本,也可以透過課程及活動進行輔助。讓民眾可以透過不同方式進行知識上的吸收跟學習。其中我們蠻注重在地議題,特別是在地文化的保存、活化與創新。也會舉辦讀書會,著重在人權以及文化資產議題。」
雖然書店回覆的內容各不相同,各店家皆有與顧客維繫關係的獨到看法,然而,最大的共同點則是在日常生活中與顧客(讀者)建立長久、極為個人化的「閱讀陪伴關係」,印證著小型實體書店經常保持與人的緊密互動。地方書店藉由提供商品銷售以外的無形服務、籌備舉辦的各種書店限定活動,對於維繫地方的文化社群,顯得格外具有重要性。
有趣的是,青年採訪者關注書店經營策略的同時,也投影出採訪者對於自身所處的社會困境與生存方式的焦慮。
採訪者來到書店,並非只是作為一名書店顧客,更在採集記錄的過程中,尋找自己未來的樣貌。而「獨立書店」堅持某種核心思想的生存姿態,除了讓人想一探究竟之外,也影響著青年世代對於未來職業的選擇、對於社會願景的想像,這點值得進一步探索。
➤獨特風格的選書,最吸引年輕採訪者
綜觀以讀者角度出發而寫就的書店報導中,青年採訪者還在意什麼呢?小書店內的獨特選書是最吸引人的特色。在採訪現場,選書的核心精神引起熱烈討論。
雲林虎尾厝沙龍是書店主人王麗萍以反臺北中心主義、反陽具崇拜、反全球化三個關鍵詞打造的秘密基地,生態/性別/另類全球化更是書店核心定位。
——林皓淳,〈獨立書店報導——訪雲林「虎尾厝沙龍」主人王麗萍〉
參加書的市集其實每一家書店拿出來的書都不一樣,就能看出每家獨立書店的個性和偏好。讀者也可以針對自己喜歡的主題去尋找書店,植物、繪本、動物、懸疑小說等等主題類型的獨立書店也是有的。
如果書真的不好看,我(野人讀冊店經營者陳虹吟)就會勸退客人。雖然可能會損失一本書的錢,但至少這樣不會浪費這本書的價值。讓每一本書都可以被真正喜歡的人看見。
——陳奕廷,〈獨立書店訪談企劃——野人讀冊店〉
他(廖英良)想在一個年青人成長的時候,仍有機會為他們介紹完全陌生且「不被道德性」綁縛的知識,哪怕這些知識與他們現在還不相關。但有一天大腦會閃現這些書本累積的知識,複讀在他的腦海裏面。
他親自挑選更多關於社會科學與人文藝術的書,同時他也在思考這一些新出版的書當中,有哪幾位會員可能會感興趣,不但進行採購,也在這種層面上為這些讀者補充「新書」,進而在會員制當中,享受到了一種間接的私人主編室服務。
——羅凱瀚,〈爆炸時代的獨立書店與他方棲地:邊譜〉
➤文化幣只是短期輔助,書業生態圈仍需長遠計畫
今(2023)年文化部參酌歐洲國家青年藝文體驗及消費補助政策,催生文化幣點數概念,優先針對18至21歲青年發放成年禮金1200點文化幣,作為藝文消費折抵使用。加上在獨立書店消費點數放大的專案,短期看來,的確有助於青年世代走入實體書店消費。
然而消費補助政策終究只是輔助性質,作為行銷敲門、刺激消費之用。無論是書店或讀者,都正面臨著生活場景迅速汰換的問題。再過10年,是否還能在街角遇見書店?那會是什麼樣的書店呢?
不同世代對實體書店的記憶與創造,與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社會息息相關。實體書店與青年讀者之間是否能共同創造出長久的「生態圈」,後續仍有待觀察。(更多相關報導,歡迎至實體書店整合協助資源網閱讀)●
報導》2023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 非文學類 入圍名單公告
台灣法語譯者協會主辦的「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Prix de la Traduction ATTF–BNP PARIBAS)公布2023年非文學類入圍名單,共有5部作品進入決選。
➤非文學類迎來第四屆,譯作類型多元,翻譯品質優良
今年非文學類評審團由台灣法語譯者協會之3位會內專家所組成,分別為政大社會系兼任助理教授洪儀真、東海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潘怡帆以及清大中文系副教授羅仕龍。初選階段的評定首先檢視譯作是否忠實呈現原文,接著再討論中文譯文之達與雅。
3位評審都先對所有報名作品經過兩週的審閱與評分,最後再共聚一堂進行最終的綜合討論,自今年符合報名資格的32件參賽作品中,選出5位入圍譯者及翻譯作品。
本屆翻譯獎的參賽作品類型多元,涵蓋社會學、哲學、歷史、國際關係、經濟學、法律、藝術設計,亦有漫畫與圖文書。就整體而言,譯者素質相當高,無論是翻譯功力、中文書寫、知識量積累、題材創新等皆為上乘,部分譯者掌握了既意譯又字譯的方式,適度將文學筆法帶進非文學譯作,讓評審相當享受閱讀的過程。
此外,本屆參賽作品數量居歷年之冠,反映出翻譯獎關注度提升的趨勢,評審表示樂見這樣的參與度,並竭盡心力根據譯者的文筆與翻譯的精確度,選出最終的五部決選作品。
➤入圍的五本作品
首先是2017年、2018年、2020年及2022年曾入圍的譯者許雅雯,今年再次以安妮.艾諾(Annie Ernaux)及費德里克-伊夫.吉奈(Frédéric-Yves Jeannet)的作品《如刀的書寫》獲得青睞,評審羅仕龍表示:「許雅雯女士於《如刀的書寫》譯作中,確實掌握原作者的語彙、精神及風格,以筆為刀、犀利精準,讀之聲聲入耳、句句成章。」
《馬內的象徵革命:藝術場域的誕生》譯自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社會學理論作品。「本書的翻譯工程極具挑戰,其為皮耶.布迪厄在法蘭西公學院最後講課的內容,乃是未出版的書稿,譯者除了補足這部未完成作品的弦外之音及未盡之言,亦熟稔皮耶.布迪厄的理論脈絡,因而能透過精湛翻譯與詳盡註解,提高中文世界讀者閱讀時的掌握程度。譯者並具備豐富的藝術史知識,將本書的價值完整體現。」評審洪儀真如此評論。
曾獲2017年翻譯獎首獎的譯者馬向陽,此次帶來亨利.胡梭(Henry Rousso)的作品《維琪政府症候群:法國難以面對的二戰記憶》。結合生動與專業的筆法讓歷史場景栩栩如生,精確掌握史實與法國民眾的內在心態,讀時宛如重回現場,足見其翻譯功力。
此外,由林佑軒翻譯之法國新生代哲學家巴諦斯特.莫席左(Baptiste Morizot) 的哲學隨筆《生之奧義》,評審潘怡帆讚其文學性強、文筆流暢且具思辨性,一方面幫助讀者積累知識,另一方面以強烈的文學性拉近作品與讀者的距離,消弭學術的僵硬感。
最後是譯者詹文碩帶來的歷史傳記《歷史Z咖搞什麼!》(作者:黛芬.佳冬.史隆Delphine Gaston-Sloan)。評審羅仕龍認為:「中文譯本語言代入感強,讓人幾乎忘記是譯作,語言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巧妙融合法國文化與臺灣在地文化,創造出翻譯的最高價值。」
2023年【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決選評審團將由5位會內、會外專家學者組成;在兩個月的詳細審閱後,於2024年1月上旬進行決選會議,選出獲獎者。頒獎典禮則將於2024年2月台北國際書展法國館舉行。
2015年開辦的【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翻譯獎】已邁入第九年,成果豐碩。自2018年正式更名為【台灣法語譯者協會-法國巴黎銀行翻譯獎】(Prix de la Traduction ATTF–BNP PARIBAS)以來,非文學類譯作翻譯獎今年已來到第四屆。此獎除獲得國內譯者、出版人與讀者之肯定,法國在台協會及法國巴黎銀行台北分行更是鼎力支持。評選結果獲國內媒體報導,亦年年登上法國出版專業媒體「圖書週報」(Livres Hebdo)及「法國文學翻譯協會」(ATLF)會訊。●
閱讀通信 vol.309》長命百歲也許不難,難的是百歲無憂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