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是繪本畫家,也是鳥巢專家。鈴木守:呵護生命成長的心境吸引了我
在兒童圖畫書的世界中,日本繪本畫家鈴木守為我們帶來一幅幅充滿童趣與生命力的作品。不論是描繪生態,抑或是交通工具、職人或恐龍等,多元廣泛的題材,讓他在台灣書市的日文翻譯繪本中佔有一席之地。
鈴木守最早在台問世的作品《鳥巢之歌》,是本介紹鳥類生態的詩畫集。作者介紹中提到他不只是畫家,更是個「鳥巢收藏家」。各國描繪鳥類的繪本為數眾多,台灣也有不少前輩畫家喜歡賞鳥、畫鳥,但是專注於收藏和研究鳥巢的繪本畫家倒是史無前例,這樣雙重的身分不禁讓人感到好奇。本文透過線上專訪,帶領讀者認識這位帶著科學研究精神觀看世界的創作者。
1952年出生在東京的鈴木守,1986年搬遷至靜岡縣的伊豆。環境的轉變對他的創作之路帶來巨大的影響,其中之一就是他對山林裡的鳥巢造型深感著迷,從此踏上了他的「鳥巢之路」。
有一天鈴木守散步時,興起了創作鳥巢三部曲的念頭:將居住在山裡,一年中所見所聞的鳥類和大自然,透過定點觀測的方式,描繪成第一部《我的山居鳥日記:25種鳥類生活大集合》。第二部《鳥巢大追蹤:50種鳥巢內幕大公開》,想向年幼的孩子們傳遞不同形狀的鳥巢所代表的意義和重要性。第三部則是透過關鍵詞「鳥巢」,將世界各地的鳥類為了培育新生命而築巢,與鳥類育雛的故事串聯在一起的《鳥巢物語》(鳥の巣ものがたり,暫譯)。
在《鳥巢物語》中,鈴木守描繪了東南亞、澳洲、非洲、歐洲中的各種場景,當然也包含了他居住的日本。在許多地方,鳥類必須面對嚴苛的生存環境,鳥巢則是鳥類依照本能行動下的產物。為了保護最重要的蛋和幼鳥的生命,鳥類不需要任何教導,自然會以不同的方式建造巢穴,培育新的生命。鈴木守希望透過這些小小的鳥巢,讓人們感受到遠方大地的自然多樣性。
➤不仰賴相機,訴諸於感官的觀察
要如實呈現自然界生態的樣貌,事前詳細的資料收集及田野調查必不可少。畫家是不是也會像賞鳥人士一般,蹲在定點數小時甚至一整天,用相機記錄下鳥類的生態呢?
問及繪本的事前準備,出乎意料地,鈴木守表示他並沒有做什麼特別的準備工作。當然他會仔細觀察,也會畫草稿。照片也是必要的資料,但他認為如果過度仰賴相機拍攝,只會讓自己滿足於按下快門,而逐漸疏於實際觀察,所以他會盡量運用雙眼去觀察感受。
鈴木守認為,創作繪本單純是為了呈現他對喜愛事物的欣賞角度。以細膩的方式表現他認為適合細膩的事物,以可愛的感覺來呈現他認為可愛的事物,以大膽的筆觸表現他覺得需要大膽的時候……這種新鮮的感覺很重要,所以他不會做太多事前準備,更重要的是保持身體健康,以五感及額外的感覺來愉快地作畫。
雖然鈴木守謙稱自己沒有特別事前準備,但平日不間斷的經驗累積,必然是他創作時能信手捻來的關鍵。在多次前往東南亞尋找鳥巢的過程,他說或許是早晨散步時看到了愉快飛翔的燕子,或者牠們在高樓大廈下飛翔的模樣,激發了自己的創作欲,他決定以燕子的視角來進行描繪,希望能創作出一本讓人心情愉快的飛行繪本。
在研究燕子的遷徙路線時,他發現九州大分縣的豐後水道有個名為「候鳥館」的地方。鳥類即使在夜間也能感受到星座和月光,並持續進行遷徙,但在濃霧瀰漫的夜晚,有時會因為撞到燈塔而喪命。在豐後水道的海上,有位燈塔守護員會撿拾不幸撞到燈塔而死亡的鳥類,將其製成標本並進行展示。
鈴木守來到大分縣位處偏僻小海灣的候鳥館,這裡不僅展示了燕子,還有其他超過100種不同的鳥類,這讓他深受感動。他向當地的漁夫請益,了解海鳥飛翔的情況。他將小雨中的夜晚燈塔、來回飛機窗外的景象深深烙印於腦海,然後將它們呈現於作品《燕子的旅程》之中。
➤創作繪本跟築鳥巢一樣,都是為了呵護幼小生命成長
2009年《燕子的旅程》出版多年之後,鈴木守於2017年再以候鳥為主題,推出《候鳥的世界》繪本。在日本,候鳥又分為夏鳥、冬鳥和旅鳥。一般的解釋是:「燕子從南方飛來,在夏季為了築巢而來到日本,是夏鳥」,「來自北方的天鵝是為了避開寒冷,所以在冬季來到日本,是冬鳥」,而從北方如西伯利亞飛來,經過日本前往東南亞築巢的鳥則被稱為「旅鳥」。每種鳥各自不同。
一開始鈴木守對於「旅鳥」的定義感到十分困惑,因為儘管名稱不同,牠們所做的事情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孕育新的生命而遷徙。在《候鳥的世界》中,他從日本讀者熟悉的燕子開始,逐步展示穿越喜馬拉雅山的鳥類、橫跨南北極的長程遷徙鳥類等,讓讀者了解鳥類在全球範圍內的遷徙情形,也讓讀者更容易理解自身與世界的連結。
候鳥和非候鳥(留鳥)的區別,並不在「遷徙」或「不遷徙」,而在於移動距離的長短,因為就連麻雀也會築巢,許多鳥類也會在城市和山區之間進行短距離的遷徙。如前所述,這些行為都是為了孕育新的生命。鈴木守也透過圖像比較大小,讓讀者得知「即使這麼小的鳥類也能夠進行遷徙」,進而了解候鳥的大小和種類多樣性。
為什麼候鳥能飛越如此長的距離,而且知道正確的方向呢?有人猜測可能是透過觀察星星的位置和太陽的方向等方式來定位,但確切的原因尚不明確。這種動物的神奇本能對鈴木守來說仍然是個謎,同樣的觀點也出現在他的另一部作品《一顆海龜蛋的神奇旅程》。
鈴木守童年時期曾經在無人的海灘上,發現一具白骨化的海龜。被海浪沖上岸的這隻海龜,頭骨和甲殼都是純白色的,非常美麗。儘管無法將它帶回家,但他將這個場景保存在心底的抽屜中。成年後,他在水族館看到附近沙灘上出生的小海龜,在水槽中游來游去。剛剛出生的小海龜和白骨化的海龜,在他心中激盪出創作的靈感。
為了繁衍新生命,南方的島嶼上有候鳥飛來築巢,而海龜則穿越太平洋回到出生的沙灘。這兩者都不需要任何教導,在廣大的自然環境中,他們憑藉自然的本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地。動物們身上擁有人類不知曉的神奇力量,使他們能夠在生存和行動中展現這份驚奇。鈴木守希望藉由繪本,讓讀者感受到這種神祕的力量。
他說,過去不明白為何自己會如此著迷於鳥巢,後來才意識到,無論是創作繪本還是築鳥巢,同樣都是懷抱著呵護幼小生命成長的心境。在「延續生命成長」的主軸之下,他將40年來研究鳥巢的成果,彙整於2023年出版的《恐龍變成鳥:從鳥巢看演化的故事》。
➤鳥類與恐龍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繫?
恐龍一直是鈴木守想要創作的主題,但由於不了解恐龍的顏色,所以一直擱置。市面上有太多看起來像怪獸或外星人的邪惡恐龍,但他並不想用陳腐的吼叫咆哮,或奇怪的擬人化故事來欺騙孩子。他想要描繪的是以自然的生物形象,呈現生命的美麗,希望在繪本中引導讀者對生命尊重,而不是將恐龍當作遊戲中的目標,進行打鬥或屠殺。
因此在新書中,鈴木守從自己最熟悉的鳥巢切入,面對「為什麼鳥能學會飛行?」、「為什麼在巨大隕石撞擊後,恐龍滅絕了但鳥類仍然存活?」等疑問,他認為可以從中得到一些解答。
隨著對鳥巢構造的研究,鈴木守將時光倒退至恐龍時代的巢穴建造,甚至連結到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程。《恐龍變成鳥》開頭提到他的一個特別收藏:黃胸織巢鳥的鳥巢。黃胸織巢鳥是東南亞的鳥類,為了保護蛋和幼鳥免於受猴子侵害,牠們將巢穴掛在細長的樹枝末端,用棕櫚葉編織出籠狀的巢穴,形狀與孕婦的肚子非常相似。
非洲也有許多同屬於織巢鳥的鳥類,雖然編織方式和葉片的寬度有些許差異,但基本的巢穴形狀相似。為什麼黃胸織巢鳥的巢會與人類孕婦的肚子形狀如此相似?為什麼牠們會築出這種形狀的巢呢?一般認為,鳥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恐龍時代,鈴木守進一步追問:「無論是鳥類還是恐龍,它們都會築巢生蛋。牠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繫呢?」
➤將複雜研究轉化為有趣的圖文知識
目前的研究發現,大型恐龍滅絕是因為6600萬年前的巨大隕石撞擊,導致地球環境劇變的結果。而小型恐龍則演化為鳥類並倖存下來,隨著能夠在體外築巢,親鳥逐漸變小,即使在艱困的環境中,也能以較少的食物維持生活,並縮短繁殖週期以提高存活率。
小型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類,取得飛行的能力?學界提出三種假說:1. 在倒下的樹上爬行,或者從坡道上跳下時獲得飛行能力。2.在地面上奔跑並跳躍時獲得。3. 從樹上爬上去,然後從樹枝上飛躍而下,進行滑翔。
鈴木守注意到這三種說法分別與鳥類巢穴的環境有關(譬如叢林、水邊、樹上等),因此從現存鳥巢思考,提出推論,認為各種不同的巢穴地點,可能導致不同的飛行方式,這也是為什麼這些說法互相矛盾的原因。
他不僅藉由深入淺出的圖文,將複雜的研究轉化為有趣且孩子們也能理解的知識,他的觀察和詮釋,也引起學者專家的興趣。專門研究恐龍繁殖育幼的筑波大學助教田中康平表示:「這是恐龍學者未曾有過的想法。巢穴構造的多樣性與絕種時期的生存有關,這是個極具可能性的觀點。對於獲得飛行能力的過程,鈴木守考慮到了巢穴周圍的氣流,這相當具有邏輯。」
大多數關於鳥巢的研究都著眼於「有多少蛋被孵化」、「領土內有多少巢」、「過去10年鳥巢的數量是增加還是減少」等普查式的數據。這些當然都很重要,但卻忽略了對於形態意義的研究。
鈴木守表示:「巢穴的形狀不是隨意的,而是繁衍後代強大動機的體現。在自然界的形態中,沒有無意義的東西。」由於巢穴沒辦法變成化石留存下來,過去這個領域一直未受到廣泛的注目,但鈴木守相信,若能增加「鳥巢型態」的視角,可以解開許多未解的謎團。
➤比起傳遞正向,更希望畫下引起共鳴的真實事件
除了鳥巢以及自然生態的繪本,鈴木守與兒童文學家妻子竹下文子也共同創作了許多作品,《小小火車向前跑》系列描寫的就是他平常往返東京搭乘的伊豆急行線。這系列繪本是鈴木守夫妻為了喜歡交通工具的兒子創作的。在製作時,鈴木守會從「這些工具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的角度來思考,然後再進行繪畫。除了因為孩子們喜歡,他也想讓他們明白,交通工具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工具,藉由繪本傳遞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多樣性。
在鈴木守上百本的作品中,最讓人無法歸類的,應該是今(2023)年初面市的《戰爭奇蹟:那段1914年的聖誕休戰故事》(日文版2022年出版)。
身為二戰的戰敗國,以及唯一被核彈攻擊過的國家,日本關於戰爭的童書作品比比皆是,「戰爭兒童文學」甚至被獨立列為日本兒童文學史的類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何鈴木守還想創作關於戰爭的繪本?
他表示,過去的繪本大多是描寫經歷過那段悲慘歷史的人們與事件,但他出生於戰後,並未親身經歷,所以無法繪製這類繪本。雖然也有關於「和平至上,反對戰爭」的繪本,然而他覺得,這種表現方式感覺像在上品格教育,並不能實際引起共鳴。
鈴木守認為,提到戰爭的慘痛歷史,孩子們往往只會感到「可怕」或「噁心」,由此看來,這些繪本傳遞的訊息並不精確。孩子們即使認真聆聽,寫下「戰爭不好」的感想,但具體來說,如何從「對過去的錯誤感到憤怒」連結到避免戰爭,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孩子們對於喜愛的繪本,往往需要多次閱讀並從中獲得喜悅,才有助於培養對他人的愛。他也提到,以「珍惜大自然」為例,對成年人來說,展示沾滿油漬的海鳥或被塑膠污染的海洋固然重要,但對兒童來說,在美麗的大自然中玩耍,才是培養他們珍惜自然心的更好方式。
在這個前提下,鈴木守得知「聖誕休戰」事件,他認為這就是想傳達的「正向」訊息。然而,當他在繪製《戰爭奇蹟》後記的畫面時,普京卻開始入侵烏克蘭。
鈴木守作夢也沒有想到,現在還會爆發戰爭,原本想強調自然和鄰人的重要性,後來他不得不更動結尾。他最初使用水彩繪製《戰爭奇蹟》,但感覺太過生硬,所以轉而使用彩色鉛筆。因為鉛筆能夠樸質的保留人類的行動,他還特意強調筆觸的呈現。
音樂、體育、繪畫等文化藝術活動,可以跨越國家和語言的限制。而一起用餐,關心對方的家庭這類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能夠培養出不會引發戰爭、愛好和平的人。在聖誕休戰這個真實事件中,他感受到人類共有的善良和可愛,並懷著這樣的心情完成了這部繪本。
綜觀鈴木守的作品,主軸都是延續及呵護生命,包含其他職業繪本系列,如麵包師傅製作麵包等,回歸原點也都與生命相關。他的創作充滿著對生命的敬意和熱愛,並試圖透過作品傳遞出這些情感。他關注各種生命和他們的生存奮鬥,因此筆下作品散發出深刻的人性光芒。鈴木守的作品不僅僅是繪本,更是一個探索生命、環境和共生關係的旅程。●
恐龍變成鳥:從鳥巢看演化的故事 |
戰爭奇蹟:那段1914年的聖誕休戰故事 |
作者簡介:鈴木守 |
現場》用盡所有力氣,讓你一同愛著金草葉《剛剛離開的世界》:劉芷妤X許菁芳對談
在韓國有所謂「信讀」之稱。文雅一點的說法,可解釋為:「因為相信這個創作者,所以無論任何作品出來,絕對一讀。」而通俗一點的說法,大概是:「不管這傢伙嗑了什麼,全都給我來一點。」近年來被舉國讀者捧在手裡的信讀,當金草葉莫屬。
「不管金草葉寫了什麼,全部都給我。」本日的對談者:小說家劉芷妤以及學者許菁芳,就是以這樣的意志狂推猛推。
在聊金草葉小說的過程中,兩人偶爾會流露出一種「姨母笑」的幸福感,那是身為讀者,捧著一本好小說所自然洋溢著的笑容。偶爾是讚嘆,偶爾是超越想像的挑戰。
在被感性的閱讀喜悅包覆著的感動中,兩位也同時轉動自己理性的腦,抽絲剝繭,想盡辦法把這份愛的理由全數交出,整理幾項「你值得愛上金草葉」的指南。本文以「從陰柔的軟性科幻敘事出發,顛覆本位主義的書寫策略,最後往往導向關係與愛的建立」,整理當日演講三大亮點。
對談除了提及金草葉最新中譯作品《剛剛離開的世界》之外,也將帶領讀者走一趟金草葉於台灣出道的第一部作品《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
以下是兩位幸福的姨母,喔不,是在文學與學術界各有所長的創作者,愛上金草葉的理由:
➤她以陰柔書寫,重構我對科幻的想像
在遇見金草葉以前,許菁芳說自己沒有意識到,她對於科幻的想像完全是以男性所建構出來的「陽剛世界」。她解釋:「就像我活到二、三十歲台灣才出現第一個女總統,因此過去我們對總統的認知也必然會有種陽剛的特質。我過去對於科幻的認識就是如此,小時候讀最多的就是倪匡,總覺得科幻小說就是如此──得有點古典武俠的味道,離不開忠誠或者權力敘事,環繞著英雄思維,旁邊最好站著一位美女。過去我所認識的科幻,幾乎都有這樣的原型在。」
然而,近年韓國出了一群軟性科幻的創作者,每回閱讀時,都讓許菁芳感覺自己的認知被「重構」了。環繞著陰柔的線條進入科幻的領域,金草葉當屬其中佼佼者。
首先,我們談談何謂「陰柔」?
許菁芳說明:「陰柔的科幻,指的是人與人之間並不非得要有權力的從屬,不非得要有競爭意識,最重要的是彼此的關係,是連結與情緒。換句話說,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金草葉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她的作品無論是人與人、人與非人(外星人,機器人,甚至是植物)都有這種平等的意識在其中。」
金草葉的科幻,與其說是要讓人認識新的宇宙,毋寧說是從宇宙中回看自己的日常,回看平實的生活是如何閃著奇異的光。許菁芳立刻想到的例子,是《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中的〈館內遺失〉。這篇故事設定在一個架空的世界,講述人死後的記憶能夠被收藏在圖書館內。某日,女兒需要找到母親的記憶來給予自己的生活一點提醒,才赫然發現這個記憶竟於館內遺失了。
許菁芳讚嘆:「這故事的本質是母女,卻被精緻的收在這個科幻的世界中講述。我過去真沒想過科幻小說可以這樣,完全離開武俠鬥爭的、充滿恐懼的英雄世界,轉而抵達一個日常的感受,任誰都能理解的情感脈絡中。」
➤即便溝通仍然誤解,即便誤解依然愛著
有趣的是,所謂的日常感受並非是愛,卻是為了愛而產生的誤解。〈館內遺失〉是如此,新近在台出版的《剛剛離開的世界》更是。
說到這裡,劉芷妤以及許菁芳的幸福泡泡溢滿全場,紛紛開始描述新書中哪幾個篇章打動他們。
例如〈座艙方程式〉,一位鑽研「時空泡沫」的理論家姊姊,和妹妹兩人在久別重逢後一起搭上摩天輪,只為同時間感受摩天輪上升到頂巔以後,時空泡沫引發的瞬間轉變。劉芷妤說:「小說中,姊妹雖然一起長大,但始終不了解彼此,就算姊姊能說善道,想跟妹妹解釋時空泡沫,妹妹也是有聽沒有懂,一直到她們終於抵達頂端的那一刻,遇見時空泡沫的當下,妹妹忽然理解了什麼。那一刻仰賴的不是溝通,是愛,是你愛這個人、你願意花時間理解,可是你同時知道你的理解經常是無效的。因為愛無法讓溝通有效,但可以造成很美好的瞬間。」
許菁芳同意,轉而提及書中講述親密關係的〈蘿拉〉。
相較於〈座艙方程式〉,〈蘿拉〉更單純的講述因不理解而引發的無所適從——主角面對自己深愛伴侶的轉變,懷抱著巨大的疑問。為解開此疑問,自己不惜環遊世界去尋找有相同困惑的人。主角太渴望理解,但這麼渴望的背後,結果卻只是替自己累積了更大的疑惑。許菁芳說:「理解一個人與否,會不會妨礙你愛一個人的心呢?我覺得這是從這個故事中提煉出來的深刻反省。」
劉芷妤和許菁芳都同意,這些關於愛與誤解的討論,在經過金草葉的科幻敘述後,實在美得無以復加。
除此之外,劉芷妤又進一步強調,金草葉的高明之處,是她以及美的敘述,同時包裹了醜陋的意象。她說:「〈蘿拉〉就是如此啊,小說中那個伴侶對蘿拉最大的不理解,就是到底為什麼自己深愛的人,堅稱自己有第三隻手臂?為此,還裝上一個非常難用的機械手臂。」
劉芷妤說,這或許也是金草葉科幻最迷人的地方。小說並非總是完美的科技提升,經常也會發生錯置的科學、破爛的機器,以及像是〈蘿拉〉一樣,裝一隻機械手臂在身上,卻搞得自己發炎化膿、動輒弄痛自己愛人、一隻彷彿根本是多餘的手臂。
劉芷妤分享,這樣的感受是:「即便不舒服,但是蘿拉意識到這隻手臂的存在,這是事實;這個不美的事物必須存在,也是事實。值得我們認同的不僅只是美好的事物而已,以《剛剛離開的世界》這樣每個篇章都屬於小篇幅的故事而言,結局為何、蘿拉與伴侶是否順利相愛了?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金草葉點出:有些事情即便那麼困難,甚至那麼『不美』,依然值得被尊重,依然值得去嘗試。」
嘗試理解的原因,不是因為終點是美好的,而是因為我們願意嘗試這麼做的心,本身就無比動人。
➤笨拙的本位主義
著重在日常人情事理的關懷,是對科幻中陽剛想像的巔覆,而金草葉獨特的切入角度,則更是文學藝術上對「本位主義」的顛覆。
所謂的本位主義,無論是權力上的,或者是感官式的思考,全都出現在這本小說中。
許菁芳以〈瑪莉之舞〉為例——一個天生視覺障礙者精心策劃的舞蹈,目的卻是為了發動一場恐怖攻擊,讓多數人也有機會能感同身受自己的「障礙」。
許菁芳說:「雖然表現上看起來是恐怖攻擊,然而它真正要談的卻是,常人以為的障礙,對當事人來說,有沒有可能根本就不是缺陷?」在這篇小說中,主角做的並不算是「攻擊」,更近似於一種分享。
以劉芷妤的話來說,那是:「主角有一種『超爽的,我看不到欸,但你們都不了解這種感覺,所以我想要把這種美好分享給你們』。這本身就是一種本位主義的顛覆啊!」
再談另外一篇文章〈息影〉,它顛覆的是溝通方式。在這個世界中,人與人是靠氣味溝通的,氣味比語言的時效性更長,更具有延展性,也可能更加精準。
劉芷妤說她最喜歡的便是此篇,「〈息影〉的書寫角度實在太離奇了。嗅覺要怎麼溝通?這個世界就是如此,而誤闖到這個世界的地球人,卻想辦法要用自己熟悉的氣味來表達愛的感受。最後,她傳遞給對方的氣味是『襪子』的味道。沒有好壞,就是襪子。」
劉芷妤說:「這部分的形容,徹底脫離我們過往常見的符號,比方說玫瑰不再代表愛情,紅色也不存有浪漫的象徵。拉掉常見的感官描述,我們理解的世界將重新被訴說。每次讀到這部分,都讓我覺得,本位主義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
「非常笨拙的一件事?」許菁芳說。
「對。」劉芷妤回覆:「但所謂的本位主義,是從文化生長出來,長在我們的骨子裡,所以要剔出來就特別困難。例如我很常提到的,我認為每個人身體裡都有些厭女的情節,若我們沒發覺,就永遠不可能開始改變。而金草葉的這種非本位主義的敘述,正好可以帶給我們這些東西。她無法像星際大戰那樣一下子改變宇宙,可是卻能夠緩慢的、改變我們日常的思考。」
➤我們將成為彼此「剛剛離開的世界」
改變不會立即發生,卻如同雨水一樣點點滴滴的滲透著你。
許菁芳說,這是軟科幻特有的「綿裡針」:「某些人可能會覺得,軟科幻是否比較沒有力道?但完全不會。我們剛才談到的作品,無論是關係性、溝通,或是各種缺陷上的關懷,都非常強悍,很多故事看了之後都會熱血沸騰。這再一次說明,不是只有陽剛的主題才熱血,細緻的故事,專注描述人物情感的連結與轉折,也會帶來很強的力道。」
劉芷妤回過頭談《剛剛離開的世界》書名的意涵,表示自己拿到書時起先無法理解書名的用意,不過:「看完以後,很神奇的發現,書中所談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剛剛離開的世界。」
劉芷妤向現場讀者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是個小小的星球,待對話結束,講座完畢,「這裡就會變成我們剛剛離開的世界。我們有各自的思維邏輯,對談之際,你們與我們之間的思考發生無形的碰撞,這也是一種溝通。」
不只是座談之間,劉芷妤說生命中所有的經過,都是一種錯過。買一杯飲料、趕路去某個地方,「我們不斷不斷與他人錯身離開,偶爾,像是今天這樣的場合,透過我的言語,我這顆星球上的蕨類可能會留下一些孢子,飄散到你的星球上,無論是否會長出些什麼,那都是很神奇的際遇。《剛剛離開的世界》也是一顆星球,透過文字撒下一些事物,說不定讀著讀著,也能夠在你的身上發生一點影響。」
這樣想來,這本書不是太美了嗎?●
剛剛離開的世界
방금 떠나온 세계
作者:金草葉(김초엽)
譯者:胡椒筒
出版:聯經出版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金草葉
出生於1993年,浦項工大化學系畢業,並獲生化碩士學位。畢業後便從事小說創作,2017年憑藉〈館內遺失〉、〈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行〉兩篇短篇作品,分獲第二屆韓國科學文學大獎中短篇小說一等獎和特優獎。《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是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2019年6月於韓國出版後一鳴驚人,不僅成為話題熱銷作,更以此書榮獲韓國第43屆「今日作家獎」,也一舉囊括各大獎項和年度選書,是韓國文壇近年最耀眼的青年女性作家。
2021年以四本作品橫掃韓國書市暢銷榜,包括首部長篇小說《地球盡頭的溫室》、三本短篇小說集《剛剛離開的世界》、《行星語書店》、《姆雷莫薩》,於韓國20-30歲女性讀者間掀起「信讀」(相信不會失望而讀)風潮,更獲選阿拉丁書城、YES24網站之2021年度作家。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