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東山鴨頭那邊曾經有一場地震:專訪梁綉怡談小說集《東北東》
訪談的時日在12月中,饒是台南東山的冬日陽光也驅散不了絲絲寒意。約訪的咖啡館沒有店名,只說開在超商對面。詢問小說《東北東》的作者梁綉怡為何約在這裡?她說此咖啡館是她爸爸的電器行客人開的,營業不為賺錢,純屬興趣。聽到這裡,我想起書中的〈指路〉一篇,開理髮廳的中年女主角,其父早年亦開電器行。梁綉怡說自己不會修收音機,〈指路〉故事中修繕收音機的細節,全靠爸爸演示給她看。
《東北東》是以台南白河大地震為主要命題的短篇小說集。身為東山人的梁綉怡自幼便聽鄰里長輩談起白河大地震,「當我們在說哪棟建築物是甚麼時候蓋的,我們會很自然的分『地震前』或『地震後』,而且不用特別明說,大家都會知道那場地震指的就是白河大地震,它已經內化成東山人的思考了。」
隨著時間流逝,白河大地震已融進東山居民的集體記憶與日常生活中。《東北東》書中,隨處可見東山或台南其他行政區的地景:頑皮世界動物園、鐵路遺跡、蘇正生雕像與故居、東山國小、碧軒寺、老式理髮廳、舊診所、原型是作者祖母家的舊貨行……《東北東》彷彿就像一座微縮的台南東山。採訪結束後,梁綉怡帶著我和攝影師走踏小說場景,步伐還原故事時空。
➤魔幻來自生活
「我寫作滿仰賴體感的。」梁綉怡自言:「〈棄人物語〉得鍾肇政文學獎後,很多人問我那個舊貨行被壓迫或被環繞的體感是怎麼寫出來的?也許就是因為我親身走過,看過那些舊貨堆積的狀態,那個體感幫助我滿大的。」
話語至此,梁綉怡跟我們分享一則故事:某次她休假陪母親去老診所幫祖母拿藥。回家後姊姊問她以前那間老診所的候診區是不是有一座噴水池?「我也記得有,但是在我小的時候,現在已經沒有了。」梁綉怡說:「我當下就覺得,那彷彿就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小說時刻的瞬間——鄉下小診所的室內候診區有座噴水池,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很魔幻,想要把它寫進我的小說裡。」
後來,這座有著噴水池的老診所,被寫進〈地下鳥〉這篇原先是課堂作業的故事當中。梁綉怡還分享一件趣事:當她在台南新營辦新書發表會時,底下坐的都是鄉親父老。一旁的主持人(似乎是某個議員助理)證實了那間老診所的候診區以前確實有噴水池,他不僅指出診所名稱,還說噴水池裡的裝飾物到現在都還放在他家。「好像就是在台南、在自己家鄉說這個故事,才會有這種驚人的回饋吧!」梁綉怡笑著說。
在〈地下鳥〉故事中佔有重要篇幅的棒球元素,梁綉怡自言並不是寫作初始就設定好的情節,是很晚、幾乎快完稿的時候才加進去的。「我一直都知道蘇正生,知道他很厲害,是嘉農(Kano)的選手。我很小的時候他應該還活著,也許還來過我家買東西。」梁綉怡回憶道:「我一直很想寫他,加強某種東山的元素,但一直沒找到機會,直到〈地下鳥〉這一篇。」
書籍出版後,梁綉怡回想自己究竟是如何選擇將東山元素寫入作品裡,「起初以為是作者的直覺,但冷靜想想,真正重要的前提是『誠懇地做田調』才對。在積累這些認識的過程中,並不一定清楚它們的歸處,但始終惦記著,有意識地反覆修改小說,就會遇到適合縫補、添加進去的時機,讓作品不斷進化。」
➤東山跟山東沒有關係
決定以距今60年前的白河大地震為主題寫作,動筆前梁綉怡以為田調資料會很難找。沒想到真正動工後,才發覺國家文化資料庫留存的線上檔案還真不少,耆老的口述資料也算豐富。蒐集而來的田調資料經過轉化、變形,化身為小說中的一部份。「〈水族〉當中有一段提到,地震後燈火全熄滅了,敘事者出門踩到地面濕濕的,以為是地震後泥地滲水,後來才知道是醃缸破掉。這段就是取自一位老婆婆的訪談內容。」梁綉怡說。
為什麼要寫東山?梁綉怡說她一直以來都想以東山為主題創作,《東北東》後記裡她除了感謝村民於田調期間慷慨分享生命經驗,更寫道:「望見每個人真實活著,日日搭建起生活的樣貌,即是這本書最純粹的創作起點。」
「因為我平常住在台北,有時候會忘記這種心情。但是每次回來,好像跟人的互動、實地走訪某些地方、看剛剛拍的照片,重新又讓那個心情回來的時候,都有助於我繼續保持那個創作的狀態。」梁綉怡補充了一件微小卻深刻的往事:
「有一次我回東山,因為台北跟台南的天氣實在差滿多的——台南的冬天還是陽光普照,但台北一直是陰雨綿綿的狀態——我那時就穿很多。東山有點遠而且沒有火車站,我回家都得搭到嘉義高鐵站,再請我爸去嘉義載我。回家的路上會經過我阿嬤家,我阿嬤開檳榔攤,跟舊貨行連在一起,是鄰里阿伯們聚會的地方。那時我爸降下車窗,我看到一個阿伯穿短袖,就問他:『你不會冷嗎?』當時的台南其實有太陽,阿伯就反問我:『你不會熱嗎?』。超短暫的一個對話,但連這種時刻都提醒了我:我是為什麼想要以東山為主題寫作。」
除卻南北差異,梁綉怡寫東山還有一個理由,即是消除他人對東山的各種誤認與錯置。「我大學在台北就讀,很常遇到大家把東山講成山東。到底為什麼?!這件事對我來說很離奇。更誇張的是,它不只發生過一次,而是很多次。又或者有些人以為東山鴨頭是中國的食物,我就氣到不行。」
梁綉怡攤手苦笑說道:「自我介紹時一提到我是台南人,其他人就會說台南的東西很好吃,然後開始分享他們認識的台南。他們提到的關鍵字,其實都是市區的台南。對我來說,就會浮現想指認東山這個座標、想跟大家說『你的台南不是我的台南』的心情。」
➤寫小說如震後餘波
《東北東》雖然聚焦於台南東山的地景,但梁綉怡也相信讀者會在書中看見自身所處的城市中,記憶裡的某座老診所、舊貨行或舊式理髮院。
「雖然一開始跟東山很有關係,但最後真的想要達成、想封存的,也不是只有專屬東山或東山人的記憶,而是共同的經驗,是人類的集體記憶、對地震的集體記憶。」梁綉怡說:「白河大地震確實有它的標誌性,在爬梳台灣百年地震史的時候,一定都會看到。不過地震是生活在台灣,甚至居住在全球地震帶的人們,都可以共感同理的經驗。現在的科技還沒辦法控制地震,甚至無法預測,我們阻止不了板塊運動,還是得跟這類災害共存,然後繼續擁有相關的集體記憶。所以,就《東北東》的寫作企圖而言,我嘗試做的也不盡然只是封存與東山有關的種種。」
梁綉怡寫地震當下,亦寫震後餘波如何影響其他人。《東北東》的小說章節排序如漣漪,位於震央中心的是親歷過白河大地震的陳文;再往外擴是參與救災行動的軍人黃典一;而後是他們聽聞過大地震的下一代;最外圍是對大地震聞所未聞的再下一個世代。除卻楔子的頭兩篇,梁綉怡動用魔幻寫實的技法,為受創的故事主角尋索心靈出口,而後的幾篇小說則選擇較為「落地」的方式書寫。梁綉怡說,一來是希望不要自我重複,二來也想藉此呈現人的複雜性。
問及接下來的寫作計畫,梁綉怡說她未來還是想寫小說。「寫小說對我而言比較有安全感,而且小說可以選擇更迂迴、隱晦的表達,這是我現在比較喜歡的說話方式。透過層層機關,把真正想說的事情好好整理,再用比較節制的方法敘述,最後給出這些文字,也就是出版的時候,我會比較安心。」梁綉怡說:「我也相信,這個世界上會有足夠有耐心的讀者,願意緩慢閱讀拆解我埋下的機關,理解我藏在其中的想法。這種表達跟溝通,跟世界、跟讀者連線的方式,是現在讓我覺得比較舒服、比較喜歡的。」
PS.梁綉怡鄭重呼籲台南市長黃偉哲請她擔任東山觀光大使。●
|
作者簡介:梁綉怡 1996年夏天出生,臺南人。師大國文系、北藝大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畢業。喜歡劇場、聽團,迷戀現場發生的事。曾獲新北市文學獎、桃園鍾肇政文學獎、臺中文學獎,作品散見社群媒體及刊物。 |
2025台北國際書展》迎向閱讀異世界!多項主題體驗活動,文化幣點數加碼送,向下扎根13-15歲也受惠
即將到來的農曆春節連假過後,馬上要迎來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今年書展以「閱讀異世界」為主題,主題國為義大利,將於2月4日至9日於世貿一館舉辦,6天展期內將有近千場活動、展覽推出。
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長楊婷媜表示,李遠部長上任後,更加重視兒童、青少年,今年文化幣除了繼續發給16-22歲青年每人1200點,也向下延伸到13-15歲,預計每人發給600點。台北國際書展期間,以文化幣在書展現場消費,使用2點將獲得1點回饋,鼓勵民眾多多利用,也希望帶動出版產業發展。
台北書展基金會執行長王秀銀亦補充各項優惠措施,包括:桃園(含)以南及宜花東讀者持當日臺鐵、高鐵票根即可享免費入場參觀。18歲以下者免費入場,18歲至22歲的青年可憑文化幣進場,身障人士與一名陪同者也可免費入場。
➤童書主題館:童話奇遇記,完成闖關獲得專屬書單
今年童書主題館由專注兒童議題與數位規劃的「做創意公司」策畫,結合童書出版社,依不同年齡層孩子的需求進行推薦童書分類。策展人王宗欣表示,本次展覽將以「童話奇遇記」為主軸,透過互動體驗的形式,帶出「養成閱讀能力」的議題。
小朋友們可以從「奇遇的起點」、「冒險的路上」和「巨人的國度」三大區域開始闖關,透過心理測驗卡融入故事角色,以及透過Webcam科技化身4公尺高的巨人。完成闖關後,就可以得到一份符合自己興趣與閱讀能力的專屬書單,對應「想像力的魔法」展示書牆,讓親子探尋適合自己閱讀的作品。
➤數位主題館:AI與知名作家共同協作
今年的數位主題館邀請《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王聰威負責策畫,喜愛寫小說、讀小說的他說,近年AI的發展非常迅速,特別是影像方面,但AI可以寫小說嗎?王聰威想到今年主題國義大利的經典作家卡爾維諾曾寫下:「我只是這個世界用來感知自己是否存在而配置的機械而已。」如果卡爾維諾就是為了感知現在這個世界所配置的AI,此刻的他會為我們完成什麼樣的小說呢?
王聰威以「命運交織的旅店」為題,將邀請8位台灣作家與「AI卡爾維諾」一同協作,以《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的延伸概念,策劃一場由AI與8位真人作家的文學協作。應邀的8位作家分別是:林新惠、寺尾哲也、徐珮芬、蕭詒徽、李昂、姜泰宇、劉梓潔、陳雪。觀眾走進這間齊聚夢幻魅力的「命運交織的旅店」,將閱讀到無窮無盡生成的故事,而且這些故事將以感熱紙的實體形式呈現,是既新奇又復古的文學展覽,令人期待。
➤臺灣漫畫館:漫畫極光,帶來魔幻饗宴
本屆臺灣漫畫館以「漫畫極光,臺漫的魔幻饗宴」概念策展,帶來超過30部人氣臺灣漫畫參展,包括極受歡迎的網漫作品《16647》、《課金派戀愛》、《妖怪五星好評》、《Like Crazy狂戀情氛》,金漫獎大賞漫畫《一桿秤仔》,TCCF文策院故事大獎《器官拼圖》,遊戲跨域改編《倒轉方舟》漫畫版等作品精彩展出。邀請大家一起踏入漫畫極光的世界,體驗臺漫帶來的魔幻饗宴!
文策院漫畫開發行銷組組長溫淳雅表示,今年臺灣漫畫館除了展示實體漫畫,也持續與CCC 追漫台、 LINE Webtoon、Mojoin等數位漫畫平台合作。此外今年還新增了網路漫畫平台「Renta!亂搭」,提供現場民眾體驗。另外還增設舞台區,書展期間每天都安排了簽書會、創作分享、國際對談、繪畫直播等精彩活動。
➤文學書區:文學幻化成影也成「癮」
當前許多影視作品的劇本改編自作家的作品,或以文學為背景。2025台北國際書展文學書區,將由國立臺灣文學館與九歌出版社、文訊雜誌社、印刻文學生活誌、洪範書店、爾雅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社合作,共同呈現「文學成影」主題展館,帶領民眾領略從文字到畫面、從故事到劇本,進而流轉幻化精彩影像的過程。藉由這些精彩的作品,一窺臺灣文學走入影視改編的多重面貌。
臺文館館長陳瑩芳說,文學改編成影劇,追劇也是現代人特有的「癮頭」。書展期間將邀請48位文學、影劇創作者,進行36小時的精彩短講,邀請大家一起文學成影(癮)!
➤公民書區:讀字Fashion,閱讀是最時尚的配件
今年公民書區「獨立出版聯盟」與NGO團體改走時尚風!獨立出版聯盟理事長陳夏民詳細介紹展場設計,有高達200公分的液晶電視牆打造舞臺氣勢,講座區也化身成低調奢華的伸展台,展區內設有簽書專區、讓讀者打卡拍照功能齊備的燈箱,以及可與書互動的拍貼機,各式趣味互動與絕妙的書籍陳列方式,希望讓讀者們流連忘返。
NGO書區以「閱讀聚光燈」為主題,打造出後台場景與記者會現場,設置了麥克風架小舞台與背景「品牌牆」,呈現NGO如何將議題帶入公眾視野。以鏡台、化妝空間、更衣間,象徵社會運動者在舞台背後的準備與努力,再現從構思議題到籌備行動的種種過程。另外,也透過牆上的照片,展示社會運動工作者的靈感來源與內部討論細節,讓參觀者體會「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真實感受。
➤8大書區,書展大賞館首創名人推薦主題展
2025台北國際書展規劃8大書區,包括綜合書區、童書區、文學區、動漫輕小說區、國際書區、外文書區、數位出版及學習區以及獨字公民書區,也設有休息區。書展大賞館除了展示「2025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暨金蝶獎」得獎好書,以及Openbook年度好書之外,將全新推出「閱讀異世界」名人推薦主題展,邀請棒球名人周思齊、旅行家謝哲青、1976樂團主唱阿凱,身兼主持人、歌手、演員、製片多重身分的曾寶儀,以及創下獲得13座電視金鐘獎榮耀、最高紀錄保持人沈春華。5位名人除分享他們所喜愛及推薦的書籍各3本,集結於2025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賞館」呈現,藉由連結跨界名人力量,共同推廣閱讀。●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