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書房》蘑菇底下的異想世界!露斯・克勞斯經典繪本復刻,及其他藝文短訊

【美國兒童文學家露斯・克勞斯經典繪本復刻上市】

《蘑菇底下的世界》Everything under a Mushroom

如果孩子們小到可以住在蘑菇底下,他們會做些什麼有趣的事?美國兒童文學家露斯・克勞斯(Ruth Krauss,1901-1993)的經典繪本《蘑菇底下的世界》最早出版於1973年,近期復刻上市。本書異想天開的描繪蘑菇底下活躍的世界,那裡是孩子們的魔幻舞台。小居民們在此盡情發揮想像、投入遊戲,一會兒笑著假裝自己是小牛,一會兒建立小城鎮、擺攤賣披薩,看著月亮升起,假裝自己是小星星,變成花園裡的花朵,迎接美麗的早晨:

《蘑菇底下的世界》以饒富趣味的韻文讓孩子們玩起角色扮演的遊戲,故事中的語言魔法是一場精采的鬼扯蛋(nonsense),字面上看似毫無道理可言,卻有詩意、童真的想像盈滿其中。那正是吸引孩子投入「我們來假裝吧!」的遊戲樂趣,任誰都會為蘑菇底下繽紛的世界著迷。

克勞斯的作品感性、細膩,對孩童觀察入微,曾與她多次合作的繪本作家桑達克(Maurice Sendak)讚許她為「兒童文學界的巨人」:「露斯・克勞斯打破舊規則,發明新規則,她尊重孩子們天生的野性,將其綻放成詩歌,她極度忠誠於孩子們的真實生命。」

本書繪者瑪戈・托姆斯(Margot Tomes)為美國藝術家及童書插畫家,她的圖畫優雅靈巧,和煦如暖陽,為孩子們搭建出嬉戲玩耍的小天地,讓孩子們安身其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盡情暢快的假裝。

《向後退的一天》The Backward Day

故事中的小男孩早晨起床時對自己說,「今天向後退。」想像一下,一整天從開始到結束,你的時間都是倒退的:當你起床,你會先穿上大衣,然後穿上襯衫和褲子,最後穿上內衣。你會倒著走下樓梯,倒著在桌邊坐下。早晨,父母向你打招呼,你會說「晚安」。這個奇思妙想的故事有趣之處在於,善解人意的父母和妹妹一起投入了男孩的遊戲,而非一味糾正他。然而,向後退的時間會持續多久呢?故事後半段,聰明的小男孩反轉了他對整個家庭施加的魔法,一切恢復正常。

近期復刻上市的經典繪本《向後退的一天》,最早出版於1950年,為克勞斯與凱迪克榮譽獎得主馬克・西蒙特(Marc Simont)共同創作作品。該年得獎的《快樂的一天》(The Happy Day)亦是兩人合作的經典繪本。

【繪本出版新訊】

■法國

面臨21世紀氣候變遷挑戰,法國Albin Michel出版社推出Ronces書系,為3歲以上的兒童提供迫切需要的新故事——生態故事,強調人類和動植物共存的重要性。該書系邀請安古蘭漫畫獎及波隆那拉加茲獎得主莫侯(Jérémie Moreau)擔任書系總監,他表示:「在孩子的生命中,生態往往被簡化為對大自然的保護。人類只是眾多物種之一,為了生存必須學會與其他生命建立連結。若以法國哲學家、人類學家與社會學家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的話來說,我希望現在的孩子們渴望成為地球人,就像他們渴望成為公主或超人一樣。」

Ronces系列剛上市的《奧夫人的孩子們》(Les Enfants de Madame Ô),故事描述小男孩羅南長大了,比起跟妹妹熙朵一起玩,他更喜歡和其他大孩子一起跳瀑布。「去別的地方玩吧!」羅南喊道,「不然我就把妳這塊破布扔進水裡!」

傷心的熙朵低聲對她的絨毛松鼠玩偶「腰果」(Cajou)說,「別哭,你不是一塊破布。」她看見一隻藍色蜻蜓在燈芯草上擺動,牠尾巴像仙女的魔杖般搖晃,眼睛像寶石般的看著熙朵。熙朵決定跟著蜻蜓走,但她一靠近,蜻蜓就飛走了,熙朵跟著牠,遠方的戲水聲逐漸消失。

熙朵從一塊石頭跳到另一塊石頭,不小心失去平衡,「腰果」也掉進水裡,在溪石間打轉,被湍急的溪水帶走了。夜幕降臨,森林裡樹木像暗夜中的野獸,不停在熙朵的周圍移動。一位身形高大的女士坐在水邊,她名叫奧夫人,森林裡的野獸都是奧夫人的孩子……


《奧夫人的孩子們》(圖片來源:instagram@ jeremiemoreaubd

這則奇幻的生態故事滿足了孩子們對非人類生命的認同,孩子們渴望與大自然聯繫的需求。故事作者卡瓦林(Jean-Christophe Cavallin)於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Aix-Marseille)教授現代文學並創建「生態詩學和文學創作」課程;繪圖作者莫侯為漫畫家、動畫電影角色設計師、插畫家。他是2018年安古蘭漫畫節金獸獎(Le Fauve d’or)得主,作品《黑豹的演講》(Le Discours de la Panthère)獲頒2021年波隆那拉加茲獎青年漫畫首獎。

《奧夫人的孩子們》大膽開明的故事搭配溫和有力的繪圖,讓孩子透過閱讀感受野生自然的奧祕,對動植物產生興趣,重新賦予森林和河流無限魅力。在面對生態焦慮時,是讓人充滿希望與溫柔的生態神話及童話故事。

Ronces系列第一本書《華倫的房間》(La chambre de Warren)是莫侯的首部繪本。故事描述森林中的潘神(自然之神)不再唱歌了,世界變得相當可怕,動物們全都來到男孩華倫的房間避難。華倫到底該怎麼辦才好?他該怎麼做才能讓森林再度恢復生息?繪本結合童話與神話,故事和圖畫都別出心裁,是充滿想像的環境寓言。故事貼近兒童心理,純粹、雋永,圖畫魔幻、瑰麗,如泉水般湧現無盡的生之氣息,亦是一曲美麗新世界的牧羊人之歌。


《華倫的房間》內頁(圖片來源:amazon

■瑞典

瑞典繪本《都是我的!》(瑞典文版MiN!/英文版Mine! A story of not sharing)出版後備受各國好評,故事描述有一天莎莉的朋友尼可來家裡玩,但莎莉不想讓尼可碰她的松鼠玩偶、她的火車、她的停車場。媽媽說,莎莉,那妳就把不想分享的東西全都放進衣櫃裡。於是,莎莉把她的足球、雪橇、桌椅、床鋪、檯燈、咖啡機、馬桶……甚至連媽媽都放進了衣櫃!可見莎莉多麼不想跟人分享。

繪本透過新鮮趣味又誇飾的方式說故事,表明人想要獨佔所有喜歡的東西將會多麼的瘋狂,或許嘗試分享可能還容易一些。

故事作者克拉拉・佩爾森(Klara Persson)為插畫家及平面設計師,是少數獲林格倫紀念文學獎(ALMA)提名的瑞典作家,且兩度獲得瑞典奧古斯特文學獎提名。她認為兒童文學是文字與圖像的完美結合,透過繪本不斷實驗講故事的新方式。繪圖作者夏洛特・拉梅爾(Charlotte Ramel)為瑞典著名插畫家,1988年起為兒童及青少年書籍繪製插圖,2007年她被授予艾莎・貝斯寇(Elsa Beskow)獎章,評審讚許:「拉梅爾豐富了圖畫書的世界,20年來,她與許多著名瑞典作家合作,展現了她的藝術才華。」

拉梅爾的繪圖技巧精湛,她可以依據不同類型的故事和故事張力來作畫。她的圖像樂趣無窮,溫柔且令人感到愉悅,角色動作和諧又能激發想像。在視覺上的歡樂和嬉戲中,她認可孩子,賦予孩子建造屬於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生活,並將孩子置於中心。《都是我的!》入選2023年德國白烏鴉獎(White Ravens Award),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SLJ)評選為年度最令人驚訝的非傳統兒童讀物,近期更被《紐約時報》選為學齡前幼兒最佳讀物之一,激賞繪本的幽默感。

系列第二本《爬上高峰》(Högst upp),嬰兒伊娃從小就會攀爬:她從媽媽的肚子走了出來,眨眨眼,爬進媽媽的懷裡。媽媽還來不及拍拍伊娃的臉頰,她就爬上了小桌子。哇!進展得飛快,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回家後,媽媽把伊娃放在搖籃裡,伊娃立刻爬上枕頭上方的吊飾,像空中飛人一樣來回擺動。

媽媽們驚訝地互看了一眼,「這真的是嬰兒會做的事嗎?」「我們把她放在毯子上。」然後,她們望向花園,仰望天空,當她們再度把目光轉向伊娃,毯子空了,窗桿上傳來輕輕的敲擊聲。伊娃一歲時,她爬上一座馬的雕像;兩歲時,她爬上商店外的招牌;長大後,伊娃成為登山運動員,但她只花幾個月就爬遍全世界的高山。


《爬上高峰》內頁(圖片來源:佩爾森官網

繪本以幽默、俏皮又溫暖的方式,講述孩子如何運用自己的能力,做自己最擅長的事。佩爾森的故事一如既往,簡潔有力,拉梅爾的插圖更強化了故事的張力。繪本蘊含豐富的想像力,邀請讀者跟隨伊娃踏上一段奇妙的高空之旅,透過孩子的視角,虛幻也變得真實。

即將出版的第三本書《再見又再見》(Hejdå igen),描述尼可一直在莎莉家玩耍,但媽媽認為該是說再見的時候了:

叮咚!叮咚!叮咚!當孩子玩得正開心的時候,要他們說「再見」並不容易啊。這次,兩位作者再度透過異想天開的繪本,成功展現了孩童日常生活的荒誕與幽默,令人莞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話題》網飛不敢寫,亞契自己來寫——讀《威廉華威克警探 I:初生之犢》

當作者的經歷誇張得像小說一樣時,作為讀者的我們往往就要當心了——英國作者傑佛瑞.亞契(Jeffrey Archer)顯然就是這樣的一位。

1940年出生的他未滿30歲就擔任國會議員,但捲入金融醜聞後瀕臨破產,辭職的他潛心寫作,完全不被看好的他被十多家出版社退稿,結果剛出版就一舉翻身成為暢銷書作家。像童話故事一樣以寫作累積一大筆財富的他決定再投入政壇,這次還扶搖直上擔任了英國保守黨副主席,受封貴族,結果又因為妨礙司法公正鎯鐺入獄,坐牢算甚麼他出獄後繼續當作家。人生大起大落,再起又落,連網飛都不敢寫這樣的劇情。


傑佛瑞.亞契(圖源:wikipedia)

網飛不敢寫,亞契自己來寫。以真實坐牢經驗作為藍本出版了《獄中日記》(Prison Diaries),以及《生而為囚》(A Prisoner of Birth)大受好評的他,還被《華盛頓郵報》推崇說故事能力堪比大仲馬。如今他的小說作品已經在全球賣出3億多冊,著名作品有《該隱與亞伯》、《誰是首相》、《柯里夫頓記事》等等,輕鬆易讀的節奏相當適合影視化。至少劇情片和小說比他的人生合理得多。

➤靠小說從牢獄反攻市場的亞契寫起警探來特別有一手

9月由惑星文化翻譯出版的《威廉華威克警探系列》,是亞契最新的系列,英文原著從2019年開始以一年一本的速度推出(除了2021年,一年寫出兩本書,甚麼怪物),累計已經7本,相信造成了譯者肉眼可見的壓力。系列首部曲《初生之犢》在Goodreads已經收獲4萬多則評分與2000則評論,而這系列與台灣正在翻譯出版的《柯里夫頓記事》有所聯繫——柯里夫頓是一位作家,而他筆下的警探主角就是我們面前的威廉華威克。

威廉純真、正直、善良、單純,剛從大學畢業的他帶著一種初出茅廬的傻勁,幾乎讓我們聯想起少年漫畫裡的熱血主角,又或湯姆.霍蘭德(Tom Holland)最初登場漫威時的形象。威廉從8歲開始想要成為一位警探,然而父親並不支持,希望他與姊姊一樣成為律師。一種漫畫式的衝突與形象隨著小說展開,威廉從地方警察做起,然後輾轉調查一宗名畫失竊案。第一部《初生之犢》就圍繞著林布蘭(Rembrandt)的畫作被盜的過程展開。

當我們將一個角色形容為漫畫感很強時,並不一定是貶義詞,對於圓形人物的追求並不是隨時隨地都正確的。我們可以看到單純熱血的菜鳥警探威廉,看到嚴肅保守的父親,看到狡猾的名畫大盜,警察局裡的權力鬥爭,都是我們能夠想像出來的典形人物。然而衝突接連出現,愛情突如其來地橫插進來,以為只不過又是肥皂劇,卻不知怎的與主線劇情扣在一起;以為家裡想讓威廉當律師只是背景,結果法庭又屈折上來成了前景。畢竟是寫了50年小說的前輩,而且是靠小說從牢獄反攻市場的人,亞契寫起警探來特別有一手。

➤甚麼都不接受,誰都不相信,要質疑所有事情

案件疊著疊件,《威廉華威克警探》系列如今已出版7本,而威廉在此刻的技術依然生疏,遇事不決時還是以笑帶過,讓我們不得不想像哪來這麼陽光的男孩,可以去海灘代言能量飲料。然而小說可以讓我們看到那麼輕盈的一個角色,捲入錯綜複雜的劇情線裡,不得不產生一種殘忍的快感。而這種快感與劇集類似,一個事件引爆複數事件,其後紅色線條互相連結,以為破案了卻又萌生更大的案件潛伏在後,是探員故事的一種特徵。

輕鬆、快節奏的敘事配搭著名畫案件的細節,愛情、家庭與職場的複雜衝突,讓我們可以期待這個系列的持續翻譯。這是一個開端,不只是威廉警探生涯的開端,也是作者系列與我們閱讀計劃的開端。尤其當作者是一位傳奇人物時,這更值得期待。沿著威廉的成長,一路從偵緝警員慢慢成為倫敦警察廳的廳長,在閱讀時始終要記得威廉第一位前輩貴人所說的:「甚麼都不接受,誰都不相信,要質疑所有事情。這是我唯一遵循的準則。」帶著這個準則,我們可以進入陰雨連綿的英國裡的陽光偵探故事了。

quan_qiu_hua_de_shi_dai_w300.jpg 威廉華威克警探 I:初生之犢
Nothing Ventured
作者:傑佛瑞.亞契(Jeffrey Archer)
譯者:鄭依如
出版:惑星文化
定價:5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傑佛瑞.亞契(Jeffrey Archer)

英國文壇的首席小說才子,擅長以自身豐富經歷融入細節,生花妙筆寫下各種布局精巧、刻劃生動的故事。

亞契在29歲即當選下議院議員,不過在五年後即因投資失利而瀕臨破產,辭去公職。為了償還債務,他投身寫作,以自身經歷為藍本的小說在出版後大為暢銷,讓他從此家喻戶曉,並迅速累積財富。之後重返國會,一路晉升至保守黨副主席,並於1992年被授予終身貴族,成為上議院議員,1999年被提名為保守黨的大倫敦市長候選人,就在從政高峰之際,卻被爆出偽證醜聞,黯然退選,2001年因偽證罪及妨礙司法公正罪被判刑四年,並在監獄服刑兩年後獲釋。

作為優秀的小說家,亞契並沒有放過自身坐牢的醜事,反而將此經驗融合了偶像大仲馬的巨作《基督山恩仇記》,寫下當代倫敦版的《生而為囚》,創下了小說生涯的另一高峰。儘管亞契的道德操守有諸多爭議,但卻完全不減大眾對其作品的熱愛。他的畢生著作全球發行量已逾3.2億冊(2017),其代表作《該隱與亞伯》銷售3700萬冊,名列「世界最暢銷書榜」(前一名是《天使與魔鬼》,後一名是《戰爭與和平》),並入選為「英國人最喜愛的百大小說」。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2024-09-14 10:30
閱讀隨身聽S10EP10》金鼎獎特別貢獻獎李賢文/解嚴前辦美術雜誌,題材用不完,警總來約談

在人生路上,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遇到貴人,對許多畫家與愛畫畫的人而言,榮獲今年金鼎獎特別貢獻獎的《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既是伯樂也是貴人。

創辦了25年的《雄獅美術》雜誌於1996年停刊,成立半世紀的雄獅圖書公司也於2023年結束。在獲頒金鼎獎特別貢獻獎之際,李賢文回顧經歷過的時代與做過的事情,也曾有困難與驚險的時刻,但他仍屢次提到「幸運」這個詞。他說自己幸運地能一直做喜歡的、也對社會有幫助的事,彼此成就。而開始與結束,都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決定而已。本集節目中,李賢文分享了這段美學教育與出版事業的創辦、經營與發展生涯。節目精彩,請別錯過。

【精華摘要】

➤從沒有路的地方開始走

主持人:恭喜您得獎!如果當年沒有《雄獅美術》,也沒有一個像您這樣的人去創辦一份雜誌的話,那台灣今天的美術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有點難以想像。


1971年3月《雄獅美術》月刊創刊號

李賢文:我覺得我應該是代表50年來在《雄獅美術》從事過撰寫、編輯、攝影、設計,還有非常多的讀者們,來接受這個特別貢獻獎。我想我沒有什麼特別的,如果說有特別的地方,就是我能夠堅持、堅定地走這條路,從好像沒有路的地方開始走,走到有路、也走到底。所以我很幸運,我一直做一些我能做、我喜歡做而且對於社會是有幫助的工作,持續了50年。

➤愛畫畫,但讀了數學系

主持人:您會覺得人生很像是一本書,有些結論已經寫在上面了嗎?就像有些人是再怎麼曲折,最後還是會回到本來嚮往的那條路。

李賢文:我早期喜歡畫畫、寫生,用的媒材就是油畫跟水彩,從中學時代一直到大學都是如此。辦雜誌以後,也沒辦法當週末畫家,因為雜誌工作量非常大。雜誌停刊後,我就比較有時間。那時有個因緣開始學書法,忽然覺得中國古老的書法線條好像滿適合我的,所以我就變成畫水墨畫,持續到現在又過了25、26年了。

主持人:您提到小時候就喜歡畫畫,在一般社會的思維裡,如果小孩喜歡畫畫、家裡又不反對的話,可能就會鼓勵你往美術學院、藝術這方面走。但後來您讀的是數學系?

李賢文:雖然我內心也很渴望當一個畫家,可是畢竟家裡從事的算是企業吧,不會鼓勵我去當畫家。可是老師跟我爸爸說,你從事的是美術材料生意,最好有一個兒子喜歡畫畫,將來推廣你們的美術材料比較能幫忙。我高中時讀的是理科,雖然美術成績特別好,但在整個社會氣氛、家族期望下,就考上輔大數學系了。

主持人:讀了以後喜歡數學嗎?對畫畫有助益嗎?

李賢文:讀得有點辛苦,好不容易順利畢業了,對畫畫我不認為有什麼幫忙,但是對於我後來從事出版雜誌的工作,我認為是有幫忙的。因為做雜誌要面對很多作者、編輯以及財務問題,如果只是純粹浪漫跟天真的話,我恐怕不到兩、三年就沒有財力繼續做下去。數學培養的理性分析、邏輯概念,在我的現實跟理想之間,無形中達到一種平衡的作用吧。


(圖源:雄獅美術粉專)

➤不當Painter,當Publisher

李賢文:我認識幾個前輩畫家,像劉其偉、席德進。那時忽然間覺得,這個社會好像好畫家很多,不在乎多一個或少一個像我這樣的畫家,但如果有一份美術雜誌的話,可能對整個美術界有幫忙,起碼可以有一個媒體來介紹畫家的畫,或者畫家有些感想可以在這個雜誌上發表。

我記得《雄獅美術》第二期,就幫席德進做專輯,回看是1973年那麼早。當年他剛開始做專業畫家,內心應該也滿寂寞的,當時很少有地方可以發表,所以我覺得我當下做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主持人:對,特別是從現在來看,出現在雜誌裡的畫家,很多現在已經是大師。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到100年,回看台灣美術史的脈絡發展,《雄獅美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您會看到什麼樣的圖像呢?

李賢文:如果百年前來看的話,我們台灣第一個最重要的雕刻家黃土水,曾經在那個時候就寫過一篇文章叫〈出生在台灣〉,他感慨台灣有這麼美的環境,可是台灣人對美的素養這麼薄弱,所以他非常希望有一天台灣能夠出現一個美術的Formosa。

60、70年代,《雄獅美術》創刊的時候,台灣還被認為是文化沙漠,那個時代要做一個職業畫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有幸在1979年做了一些前輩美術家專輯,像黃土水、陳澄波、顏水龍。當時不要說一般人,也許連美術界的人都不一定認識他們。雄獅以專輯一個個介紹之後,時代就慢慢開始認真來看待台灣美術。


1979年3月《雄獅美術》開始推出台灣美術家專輯,首次登場的是顏水龍專輯(左)。同年12月號則是陳澄波專輯。
​​

➤三潮匯流:日治時代、中國渡海、戰後新畫家

主持人:我想台灣有三股藝術家的脈絡,一個是從日治時代培養的畫家,一個是在1949年之後從中國來的一批畫家,然後還有戰後培養出來的新畫家。這三股匯流的時間點在戰後,特別是60年代。因為國民政府來台之後,也可能因為跟美國的關係,一些當時國外的藝術創作思潮、現代藝術有比較暢通的管道。那樣的潮流匯聚是否也是引發您創辦《雄獅美術》的原因之一?

李賢文:可以這麼說,因為我們回想你說的那三股不同的潮流,三股力量的衝擊,包括傳統的、當代的、中國大陸來的,那時候有很多非常優秀的藝術家,很有趣,那段歷史應該可以拍成電影的。

主持人:那個時代辦雜誌好像題目非常多,報導不完?

李賢文:對,那個時代辦雜誌是非常興奮的一件事,好像隨手一抓都有題材。雖然也很辛苦,財務上幾乎完全赤字,我常常周轉不靈,就回去跟我媽媽借錢。

➤幸運的一代

李賢文:1973年~1975年之間我曾經有幸可以去法國,在巴黎待了將近兩年,經常會在塞納河旁邊的咖啡店坐著跟朋友聊天,或是觀察、思考。看到巴黎的文化水準這麼高,那時候心想,我回到台灣,能不能做一些什麼事,在日記裡寫下來。我也很幸運,回到台灣以後,台灣經濟慢慢一步一步上來,後來甚至政治也慢慢解嚴。老實講我們是很幸運的一代,能夠把想做的事情一樣一樣地實現出來。

主持人:今天訪談您已經說了好幾次「幸運」,確實很多事情不是個人的主觀能夠左右或創造的,那的確可能是很多因素匯集的年代。辦雜誌固然有很多東西可以寫,可是你做為編輯,如何把它轉成實際的內容,然後跟社會大眾溝通?

李賢文:因為那時候台灣的畫展十分保守,評審的方式也比較守舊,所以我就想我來成立一個「雄獅美術新人獎」。可以找一些比較有新思想、比較合乎時代、願意接受新潮流的評論家或畫家來擔任評審。現在來看,當時得獎的人可以說90%以上都是相當優秀。

主持人:可是辦這個新人獎,第一個可能保守勢力會有意見,第二就變得很考驗評審的眼力。

李賢文:因為我們是民間單位,所以我們沒有束縛,在背後說的話我也不去聽。這個新人獎愈來愈受重視,曾經有學校是用卡車把他們學生的畫作,一整車送到我們的評審會場。還有年輕的畫家愈畫愈大,我們幾乎沒地方擺,還要動員所有雜誌社員工來搬畫。

主持人:那怎麼辦呢?

李賢文:後來慢慢學聰明,先是第一階段寄幻燈片來初選,入選的再把原作搬過來,這樣量就會少很多了。

➤碰觸政治禁忌,被警總約談

主持人:您因為辦雜誌,接觸到非常非常多優秀的美術家。我記得您在書上也提到去拜訪陳澄波的遺孀,張捷女士對她孫子說,這個少年仔竟然敢來看陳澄波的畫作,不怕死喔。

李賢文:對,我第一次到她家的時候,看到牆壁上沒有陳澄波的畫。當時很多人不知道228,也不知道是個禁忌。

主持人:您當時有被情治單位關注嗎?

李賢文:我不知道有沒有關注我,但是我們在辦雜誌的期間也是被台北市的新聞局,還有警總約談了好幾次。

主持人:是因為報導了什麼特別的畫家還是專題?

李賢文:在蔣勳主持的那一年,他希望變成一個綜合性的雜誌,我就說好啊,就這樣做,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問題。結果新聞局就找我去問:你登記的是雄獅美術,怎麼可以這樣子?

主持人:不能變成綜合性雜誌嗎?

李賢文:對啊,因為這樣,我們當時就在刊名下面寫:美術、音樂、文學、戲劇、攝影。而且第一期就介紹陳映真的小說,所以那時候不管是獨派的還是統派的小說,都在《雄獅美術》刊出了。


1975年12月第58期《雄獅美術》封面(左),及至隔年1月第59期,可見到刊頭右側已加上電影、音樂、設計、攝影等字樣。

主持人:會特別懷念80年代嗎?

李賢文:80年代是個緊張刺激、充滿挑戰的年代。解嚴前後那段時間,忽然間媒體百花齊放,報紙、雜誌都很多。那時候我覺得有很多無限的可能,很多力量都在翻攪。那個狀況好像在浪頭一樣......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臺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