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短評》#135好大的食物!用神奇縮小燈陪孩子換個高度看世界

請幫我撿球

공 좀 주워 주세요
文、圖:車雅達(차야다),葉雨純譯,維京國際,380元
推薦原因: 文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明明只花一分鐘就能撿到球,小兔子卻懶得自己跑,站在原地喊求路人幫忙,引來了一連串的笑點與驚奇。慢條斯理的烏龜老爺爺絕對是關鍵人物,為整齣舞台故事帶來遠近、快慢、緩急的對比效果。總是眨著大眼睛的「苦主」紅色氣球也超搶戲,每一回被踢出的拋物線都是重要線索呢。作者用簡單空間、鮮明角色以及幽默劇情重新演繹《龜兔賽跑》 經典寓言,把不一樣的人生態度濃縮在小書裡,看似反覆的劇情裡其實藏了好多的內心戲與轉折梗,請務必睜大眼睛看仔細!內容簡介➤


《請幫我撿球》內頁(維京國際提供)

神奇小狗雷克斯

Wondrous Rex
佩特莉霞.麥拉克倫(Patricia MacLachLan)著,艾蜜莉亞・德如別克(Emilia Dziubak)繪,鄭榮珍譯,小麥田,300元
推薦原因: 趣   文   創 
適讀年齡:小學中、高年級(9-12歲)
當雷克斯按下電腦鍵,精確搜尋出一行又一行雋永金句時,7歲的葛蕾絲和作家姑姑都驚呆了。沒想到眼前這隻拉不拉多犬不僅可愛親人,文學素養也一級棒,任何寫作的疑難雜症都難不倒牠呢。在神祕魔法的引導鼓勵下,新奇的字彙、生動的句子,慢慢匯集串聯成豐富的敘事。記得保持不輟的創作熱情與信心,生活裡的小經歷也能成為好題材、好故事。作者麥拉克倫不愧是曾獲紐伯瑞金獎的高手,在輕薄短小篇幅裡展現了生動的角色與靈活的文字,帶著小讀者重新認識寫作,也示範了何謂成功的兒童小說。此書在手,寫與讀都成了一趟美妙的經驗。內容簡介➤

小小人的家

こびとのおうち
鬼頭祈(きとういのり)著,大塊文化,400元
推薦原因: 知   趣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小小人的生活很簡單,一襲紅衣、一只行囊,便走遍天下。小小人的手藝不得了,所到之處,妙手一揮,把橡實、燈泡、積木、貝殼都布置成悠閒舒適的家,看了也好想住住看喔!這本可愛小書鬆綁了我們的日常想像,情節筆觸看似簡潔清淡,細節與彩蛋卻是滿滿超乎想像。讀者們請儘管跟著縮小身子放大想像,跟上腳步隨遇而安吧。內容簡介➤


《小小人的家》內頁(大塊文化提供)

點心宮殿

Dim Sum Palace
方選如著,李仲哲譯,二十張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創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日有所思的小女孩做了一個奇異飽滿的夢:她進入香氣四溢的古代宮殿,裡頭有好多粥、餃子、燒賣點心,都是她最喜歡吃的呢!一個不小心,她居然掉進肉餡裡,又揉又捏成了小湯包,眼看就要被送入女皇的大嘴裡——就在這個懸疑驚險的時刻,作者使出精采的圖像功力,角色魅力與氣勢無以抗拒。那翻轉夢境與現實的趣味、那融合視覺與味覺的美妙,豈止過癮兩字而已!白白胖胖的人物設計很討喜,扣著點心主題繚繞無限想像。這本故事不只向桑達克《廚房之夜狂想曲》致敬,也成功展現出屬於自己的絕妙風味。內容簡介➤


《點心宮殿》內頁(二十張出版提供)

壽司買衣服

おすしが ふくを かいにきた
文、圖:田中達也,李宜蓁譯,上誼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趣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太逼真了吧、太有梗了吧、可愛死了啦、這麼厲害怎麼想到的!——這本書讓人忍不住驚呼讚美,然後又嘖嘖稱奇、不厭其煩的把裡頭每樣小東西看一遍又一遍,著迷似地想找出更多的細節與亮點。作者田中達也的想像能力與創作能力真是宇宙無敵,居然能用日常小物創造出一個如此擬人生動的微型世界。這樣套那樣配,這樣擺那樣拍,一切都set嘟嘟好,質感與幽默一次get,叫人如何不淪陷?內容簡介➤


《壽司買衣服》內頁(上誼提供)

山左大力士

文、圖:楊子葦,信誼出版,320元
推薦原因: 圖  
適讀年齡:學齡前、小學低年級(4-8歲)
一身桃紅緊實的猩猩大力士,出場自帶威武光芒,真是有夠帥。想不到接下來卻一路落漆,有點瞎有點糗,讓原本眼冒愛心的動物群及讀者們都忍不住一起懷疑人生、嘴角失守啦!看似輕薄小巧的一本書,版面鏡頭卻豐富流暢,絕無冷場串聯起一個又一個笑點,配上角色們的到位表情管理,一路輕鬆攀上爆笑頂點,喜劇效果堪稱一流。內容簡介➤


《山左大力士》內頁(信誼提供)

你要說什麼?

從表達到對話、從傾聽到理解,獻給網路世代的好好溝通寶典
What? a Book about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拉德嘉.皮洛(Radka Píro)著,夏綠帝.莫拉(Charlotte Molas)繪,黃靜雅譯,親子天下,450元
推薦原因: 知 
適讀年齡:小學全年級(7-12歲)
這是一本淺顯易懂的知識書,把「溝通」這項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與欲望,做出非常精要又趣味的簡史整理。從面對面的聲音強弱與肢體動作、到文字符號的發明,以及近代電話與網際科技應用,各階段跳躍性轉變都被豐富呈現在小書裡。這也是一本示範如何好好表達與傾聽的圖畫書,用易於理解的圖文傳授讀者許多小撇步。在喧嘩世代裡不被牽著鼻子走,從小培養辨別真偽的機靈與不畏衝突的勇氣,聰明溝通從自己做起。內容簡介➤


《你要說什麼?》內頁(親子天下提供)

我們班導是機器人!

從表達到對話、從傾聽到理解,獻給網路世代的好好溝通寶典
The Superteacher Project
戈丹.柯曼(Gordon Korman)著,Lonlon繪,曾于珊譯,博識出版,380元
推薦原因: 趣 
適讀年齡:小學高年級、國中(11-15歲)
新來的班導師完美到無可挑剔,他高帥聰明,和學生打成一片,甚至連家長也淪陷於其魅力。只是相處越久,令人起疑的線索越多,原來所有人都被控制在教育當局的祕密計畫裡……這本書把最夯的機器人、AI生成題材帶進校園裡,節奏緊湊帶些爆笑,卻也睿智點出人性倫理與教育現場的種種問題。校長、老師、家長、學生各自用第一人稱表達觀點,掃射交鋒堆疊情節,場面對話讀來有滋有味,非常適合改編成影視作品。內容簡介➤


識性.味性.學性.像表現.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英美書房》武則天操控機器人的科幻大戰!亞裔加拿大作家趙希然以《鐵寡婦》榮獲雨果獎最佳新人「驚奇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

■2024年雨果獎得主揭曉,亞裔加拿大作家趙希然(Xiran Jay Zhao)破例三度角逐最佳新人「驚奇獎」(Astounding Award),順利獲獎平反去年冤屈。

被視為科幻、奇幻小說最高榮譽之一的雨果獎,和普通的評選機制不同,並非由少數評審進行裁奪,而是開放社群提名及投票。然而,2023年於中國成都舉行的雨果獎卻爆發政治審查,海外華裔作家如匡靈秀《巴別塔學院》、趙希然《鐵寡婦》(Iron Widow)都意外落選,甚至不具提名資格,引發全球譁然。今年年初,雨果獎主辦方世界科幻大會已作出相關懲處,並嚴格把關。大會於7月底發出聲明,發現本屆仍有人試圖操弄票選,辦理大量假帳號灌票(3813件選票中有377件被判定為無效)。

趙希然以2021年出版的出道作《鐵寡婦》,本屆榮獲鼓勵新人作家的「驚奇獎」。根據原本章程規定,新人作家的出道作最多只能入圍兩次:出版當時的評選年度以及隔年度。趙希然這本以武則天操控機器人對抗反派的科幻小說,已於2022年入圍但未獲獎、2023年則遭到審查被剝奪入圍資格,因此本屆破例延長資格,第三次入圍驚奇獎,趙希然也不負眾望成功摘獎。

■2024年艾斯納漫畫獎(Eisner Award)上月底於美國聖地牙哥動漫節公布得獎名單,表姊妹檔創作者Mariko Tamaki和Jillian Tamaki繼2015年獲獎的《This One Summer》後,今年再次以《Roaming》聯手拿下最佳新圖像文學獎,兩人也分別獲得最佳編劇和最佳作畫/墨線師。《Roaming》講述3名加拿大少女為了慶祝高中畢業、「正式」長大,在大一春假展開期待已久的紐約之旅。紐約像是匯聚未知和夢想藍圖的萬花筒,微微一轉就令人眼花撩亂。她們在短短5天內,盡力探索大蘋果的五光十色,也面對愛情、友情和自己的蛻變。

其他獲獎者中,Bill Griffith爬梳1930-1980年代美國報紙連環漫畫《Nancy》及其創作者Ernie Bushmiller一生的《Three Rocks》,獲得最佳現實題材作品獎。Thien Pham結合味覺記憶與移民歷程的《合菜》(Family Style)獲得最佳圖像回憶錄獎。


《Roaming》內頁(圖片來源:amazon

【新書快報】

■鑽研美國都市及大眾史的Evan Friss博士,借助口述歷史、訪談知名書商、調查各式檔案書信、個人日記及市政紀錄,以深情的文字完成這部《The Bookshop: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Bookstore》——這是一本獻給書店的情書,也是一部獻給每個珍愛這些守護文學、閱讀聖地者的迷人編年史。本書展現了書店的力量,也點出失去書店的代價。

故事從美國國父班傑明・富蘭克林在費城開設的首家書店開始,帶我們遊歷各式各樣的書店,深入獨立及大盤零售、街頭二手書商及出版集團附設書店的多元體系。此外,本書也是美國書店史的風雲人物榜,這群人往往充滿激情且個性古怪。書中同時記述了200多年來書籍的行銷及銷售方式——例如1944年的Marshall Field書店,曾邀來一隻重達3000磅(相當於1,360公斤)的大象為書迷簽書。

【產業消息】


蘇珊・沃西基(圖片來源:wiki

■Google第16號員工、YouTube前執行長蘇珊・沃西基(Susan Wojcicki)於8月9日因肺癌去世,享年56歲。沃西基不僅是Google的第一代老臣,1998年將車庫出租給聯合創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後來成為Google的首位行銷經理。在她的提議下,Google於2006年收購Youtube,去年營收81億美元,幾乎占母公司Alphabet總收入的 10%,成為Google的金雞母。

沃西基在2004年提出「Google Print」專案計畫,旨在將數百萬本書掃描進Google的資料庫。這項「Google Books」服務的前身,起初因版權問題卡關。但藉由嚴格的內文檢索控制,及導購/圖書館借閱指引措施、協助圖書館進行館藏數位化促成雙贏,沃西基成功說服了密西根、哈佛、史丹佛、牛津大學書圖書館及紐約公共圖書館加入計畫。

■英美大眾出版四巨頭之二的哈潑柯林斯(HarperCollins)和麥克米蘭(Macmillan),上個月接連宣布未來將拓展圖像作品的大人市場。

麥克米蘭早在2006年即成立圖像出版社「First Second Books」,涉足童書、青少年圖像小說和成人的紀實圖像文學。其中以充滿夏日青春氣息的凱迪克獎和艾斯納得獎作《This One Summer》,以及宮崎駿作品《Shuna’s Journey》等奠定品牌形象。新出版社名為「23rd Street Books」,將承接First Second在庫書目中的「大人向」作品,未來會同時和新舊作者群合作,著重製作面向成年讀者的圖像文學。

隸屬哈潑柯林斯集團的「HarperAlley」原為兒童漫畫和圖像小說出版社,甫於2020年成立就已推出許多叫好叫座的作品,包括獲紐伯瑞童書獎的《新來的同學》,以及在兒童文學和漫畫獎項都獲肯定、並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的《前進吧!游泳隊》等。未來也將推出適合大人閱讀的圖像文學、日式漫畫和韓式漫畫。

■擅長將《星際大戰》、《萬惡城市》等知名IP改編漫畫的美國出版社黑馬漫畫(Dark Horse Comics),上月底宣布與威世智遊戲公司(Wizards of the Coast)簽下授權協議 ,將於2025年開始推出《龍與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和《魔法風雲會》(Magic: The Gathering)的系列漫畫、圖像小說和畫冊,瞄準這兩項有大量忠實玩家的桌上型角色扮演遊戲和交換卡牌遊戲,拓展它們的奇幻宇宙。

《魔法風雲會》於1993年問世,具有中世紀魔法、史詩戰爭、賽博龐克等多重宇宙的世界觀,已有影視改編先例。《龍與地下城》則是桌上型角色扮演遊戲(TRPG)商業化成功的範例,經過《怪奇物語》影集再起風潮,明年更將慶祝50週年。

電影《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預告片

■被樺榭集團(Hachette)收購的老牌出版商Victor Gollancz,出清倉庫中塵封多年的珍貴文件檔案,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珍貴書信檔案恐面臨拆售命運。

著有《1984》、《動物農莊》等反烏托邦經典小說的歐威爾,其書信究竟有何價值?為何出售這些檔案會引起抨擊?以目前由古董書商流通市面的文件為例:一批開價7.5萬英鎊(約合315萬台幣)的文件,其中包含Gollancz簽下歐威爾第二部小說《A Clergyman's Daughter》的合約正本、作者的校正信、一封來自《觀察家日報》(Observer)的小說編輯作為手稿讀者的評價信——其讀後心得推薦本書該出版。這些文件見證了這部歐威爾本人極不滿意之作的誕生軌跡。

另一批關於《動物農莊》的書信往返,則記錄了本書千迴百轉的出版風波。二戰時英國曾和蘇聯站在同一陣線對抗德國及其同盟,英國菁英與大眾普遍讚賞史達林,因此Gollancz曾拒絕出版這本反極權、諷刺史達林的寓言小說。而歐威爾態度堅定,促使Gollancz重新閱讀手稿,並回信承認錯誤,最後出版本書。

許多研究者擔心,若是這些珍貴的史料並非進入學術研究機構集中保存,而是拆散至不同私人收藏家手中,將造成人類文化公共財的重大損失。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延續8年來的傳統,今年也推出自己的「夏日閱讀清單」,共計14本書:

➤ 小說 

  • 《詹姆士》James),帕西瓦.埃弗烈特(Percival Everett)著,奴隸吉姆從配角轉主角的《哈克歷險記》翻案小說。
  • 《全力出擊》Headshot),瑞塔・卜溫克(Rita Bullwinkel)著,講述一群青少女拳擊手為即將到來的全國級賽事奮鬥。為了掌握命運,她們各個都有不能輸的理由。
  • 《森林的主宰者》The God of the Woods),麗茲.摩爾(Liz Moore)著,夏令營中失蹤的少女,將在這本懸疑小說中,成為揭露當地豪門和鎮民黑暗祕密的引線。
  • 《記憶片片》Memory Piece),麗莎・柯(Lisa Ko)著,故事從1980年代跨越到近未來的2040年代,主角歷經冷戰結束後美國的政治、科技和社會劇變,透過書寫回憶追尋意義、抵抗極權。
  • 《美好日子》Beautiful Days),Zach Williams著,透過10則短篇故事探討親職、時間的不可預測性以及生活的幻滅,逼視日常生活中的幽暗及荒誕。
  •  《烈士!》Martyr!),卡維.阿克巴(Kaveh Akbar)著,透過作家和行為藝術家的的激辯,回歸對自我認同和生死意義的根本思考。
  • 《時空管理局》The Ministry of Time),卡利安.布萊德利(Kaliane Bradley)著,兼具愛情喜劇與諷刺批判的時空旅行小說。

➤ 非小說 

  • 《總有明年:關於籃球和成長》There’s Always This Year: On Basketball and Ascension),哈尼夫.阿卜杜拉奇布(Hanif Abdurraqib)著。
  • 《在這裡消失的每個人:美國、中美洲,以及危機的形成》Everyone Who Is Gone Here: The United States, Central America, and the Making of a Crisis),Jonathan Blitzer著。
  • 《閱讀《創世紀》》Reading Genesis),瑪莉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著。
  • 《當鐘失靈:騙子、陰謀論者,以及美國如何在1990年代早期逐漸崩解》When the Clock Broke: Con Men, Conspiracists, and How America Cracked Up in the Early 1990s),John Ganz著。
  • 《男孩與男人:為什麼現代男性苦苦掙扎、這為什麼重要、以及應該怎麼做》Of Boys and Men: Why the Modern Male is Struggling, Why It Matter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Richard Reeves著。
  • 《大洋無垠:帝國野心、首次接觸與決定詹姆斯・庫克船長命運的最後航程》The Wide Wide Sea: Imperial Ambition, First Contact and the Fateful Final Voyage of Captain James Cook),Hampton Sides著。
  •  《請支援》Help Wanted),Adelle Waldman著。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編劇書簡S2EP3》這次我們全家都不要這樣算了:《一個近乎正常的家庭》

《一個近乎正常的家庭》是Me too議題片單上不應遺漏的影集,也是小說改編的成功案例。將瑞典暢銷小說改編成六集影集,第一集即展現了漂亮的起手式。長達13分鐘的序場,敘述了中產階級三口之家的15歲女兒遭手球隊教練羅賓性侵,而父母為了保護女兒最後決定不起訴,戛然而止,看似核爆般的事件在這個幸福之家劃下句點,成為一頭沈默的大象。進入片頭。

片頭畫面是極具嘲諷意味的人生勝利組全家福照片,正片開始,已來到四年後,女兒史黛菈的19歲生日。畫面出現小標「女兒」,女兒視角看到的是,父親牧師亞當與母親律師烏芮卡訂了家時髦餐廳為她慶祝,父親送她一台速可達摩托車,她此後不需再騎腳踏車打工。這時,幸福泡泡才被慢慢破滅,史黛菈並不領情,比起摩托車,她更想要一筆浪遊亞洲的旅費。19歲的女孩渴望刺激、嚮往未知的世界,正如15歲那年也是她主動親吻了教練,只是後來的事非她想像美好。19歲的史黛菈值得一段美好的愛情,生日當晚與帥氣多金的中年男子克里斯的奇緣巧遇,讓她想像中的粉紅泡泡一一成真。接著進入「父親」觀點,三個禮拜後的半夜,女兒倉皇返家,卸下一身沾染血污的運動服。第三段,是律師「母親」觀點,女兒因為涉嫌謀殺克里斯遭警方逮捕。這時,主案件開始,19歲女孩謀殺34歲的年輕企業家,到底真相為何?以及,就算真相大白,主角史黛菈會不會被定罪?

這條懸疑線帶著觀眾往下追擊,但接著的五集讓我們看到的,並不是檢警刑偵過程,而是這對父母的搶救女兒大作戰——他們很清楚,這一次,我們不要這樣算了。

➤為了救女兒,你能做到多少?

一翻開原著小說,便會發現,第一集高明的三段式敘事,其實來自整部小說的結構。近五百頁的小說分為三部,分別是父親、女兒、母親視角,改編影集保留了這個有趣的三重敘事觀點,但以小標明顯區隔劃分的,僅有第一集。第二集開始,各段情節主角有時是父親、有時是母親,有時又來到獄中的女兒,三個視角彈性、有機又綿密地織就出一個被命案粉碎的正常家庭。

原著作者馬提亞斯.艾德華森本身就是一個父親,有兩個分別六歲和三歲的女兒,也在高中任教,他在訪談中說到創作契機是,他想像十年後,若一覺起來,他的女兒遭指控謀殺一名男子而被警察帶走,他會怎麼辦?為了救女兒,他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故事中的父親亞當,顯然就是作者的投射,他刪除簡訊,謊稱女兒返家時間,甚至私下去接近死者的前女友,想製造出另外一個嫌疑犯。在小說中​​​​為救出女兒疲於奔命至崩潰時,亞當終於忍不住反省:「如果我們當時有把羅賓的行為通報給警察,日後的一切會不會有所不同?他性侵了史黛菈,我們卻放了他。那看在我們女兒眼裡意味著什麼?我們算是什麼樣的父母?」

影集版的亞當除了反省,更做出反擊。當他眼看一切證據都指向女兒,自己的努力將白費時,他先向妻子說出「在那次性侵事件後,我們的家就已經破碎了」,接著開車到當初性侵史黛菈的教練羅賓家外守候,堵到人就狠狠往死裡打。羅賓被打斷鼻樑,當然,亞當也進了警局。結局卻是,羅賓堅持聲稱是自己跌倒,檢方無法起訴亞當。強暴犯在四年後付出的代價是一隻鼻樑與那一點點良心。這並非遲來的私刑正義,這段情節真正的作用在下一場,亞當狼狽走出警局,原已決裂的妻子烏芮卡默默等候他,開車載他回家,兩人在車上牽起了手。已碎裂的三個碎片,至少有兩片重新黏合在一起了。

➤內疚與懊悔,以行動表現

那麼,深知司法體系的執業律師母親烏芮卡又做了什麼呢?比起衝動行事、就算被街坊與教友唾棄也不足惜的丈夫亞當,烏芮卡顯得沉著又大膽,甚至瘋狂。獲知女兒被捕,即快速將血衣打包塞進自己包包,就算被帶去警局訊問也聲色不動,天啊最直接的證據就在她緊壓的包包裡,接著還帶去自己父親的安養院,一邊跟失智老爸五四三,一邊把女兒的犯案證據偷藏在櫥櫃裡。她請自己的外遇對象、一個厲害的律師擔任女兒的辯護律師,為的是可以最快與警方資訊同步。我們看到這個一點都不討喜、比女兒優秀萬倍的高材生虎媽,把她一生的聰明睿智、果敢堅決都用在這一次,甚至對自己的丈夫,從頭到尾也是一樣的說法:什麼血衣?什麼手機?我們知道的只有女兒沒有殺人。那男的遇害時,我們的心肝寶貝已經回到家了。

強硬的烏芮卡,對於當年沒有為15歲的女兒伸張正義,不說內疚,不說懊悔,不說自己判斷錯誤,但她要以行動彌補所有過錯。

回到第一集的序場,當小史黛菈身心重創瑟縮在床上時,烏芮卡冷靜理性地問女兒:你有說不要嗎?有。那你有要他停下來嗎?可能有。那你有打他踢他阻止他嗎?沒有。為什麼沒有?沒有的話,那你在法庭上就會被當作是合意,他就不會被定罪。

事實上,在開頭的前十分鐘看到這段時,儘管真實殘酷,我還是忍不住在心裡想,這,這是繼母吧!?

但不是,烏芮卡是史黛菈血濃於水的親生母親,她誓死一生都要保護好女兒。只是,深知法庭規則的她,認為不讓女兒性侵事件公諸於世才是最好的保護。到她發現自己做錯時,女兒也已犯下更大的錯誤。但不管,烏芮卡就是要硬著幹,她要毀證滅據,讓檢察官找不到定罪的理由。她無法肯定勝算,但她要梭哈,賭一把,為了女兒,也為了挽救家庭,這便是她的懺悔。

➤終結爭風吃醋爛哏,不再厭女

那麼,史黛菈真的殺掉了約會對象嗎?又是為什麼呢?史黛菈最後被判刑了嗎?前面已爆了太多雷,在此先不說結局。但在觀賞影集與閱讀小說過程中,我的確害怕出現史黛菈因不滿克里斯移情別戀因而痛下毒手的玫瑰瞳鈴眼情節。雖情殺合情合理、渣男被殺也是剛好而已,但若是如此,史黛菈便是為渣男爭風吃醋的狹隘女孩,而渣男也反成讓眾女人為之傾倒的情聖。

但還好不是。

史黛菈與優秀的閨蜜卡蜜拉之間並無競爭關係,而保有最純真的部分。小說對於兩人在少女時期做出的荒誕行徑有更多描述,或能增加角色的豐富與曖昧,但影集版則刪去,在選角上也較小說中的角色形象來得清新純樸,但也不是保守傳統的「乖乖女」形象。卡蜜拉可以是法律系高材生,也可以有一衣櫃性感洋裝,史黛菈可以打扮火辣流連夜店,但不代表她輕浮隨便。特別是史黛菈,當她穿上連帽外套和牛仔褲,騎著腳踏車時,真的讓人為她心疼、想保護她。影集裡的史黛菈不若小說裡那麼活潑外放、能言善道,面對警方或其他大人,她的無辜與清澈更透過眼神表現,許多該辯解或回話的時候,她只是輕輕地嗯一聲。我想,那是15歲為自己發聲卻被噤聲的女孩,後來唯一能發出的聲音。還好,這一次,他們全家都不要這樣就算了。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頁面